鼻咽癌復發症狀2023懶人包!(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Jack on April 1, 2020

鼻咽癌復發症狀

鼻咽癌較多出現於華南、東南亞及北非地區,亦是本港常見癌症之一。 2016年,本港共有805宗鼻咽癌新症,佔癌病新症總數2.6%,當中男性及女性分別佔599宗及206宗,比例約為2.9比1。 以每10萬人計算,男性的發病率為17.2%,女性則為5.2%。 鼻咽癌是本港男性最常見癌症中的第6位;女性方面,則排行第16位。 一般而言,40至60歲是鼻咽癌的發病高峰年齡,間中也會出現20至30歲的病例。 信諾尊尚醫療保的保障能令你安心無憂地採用最適合的療法。

鼻咽癌復發症狀

由於鼻咽身處深處,既看不到也摸不著,因此鼻咽有問題時,很難自我察覺。 主演韓劇《繼承者們》而走紅的南韓藝人金宇杉,兩年前確診患上鼻咽癌,暫停全部幕前工作。 經過大約一年的治療後,金宇杉病情逐漸好轉,年初更有網民發現他跟女友在澳洲度假。

鼻咽癌復發症狀: 鼻咽癌轉移 鼻咽癌復發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旨在為未出現遠程擴散的患者,以高能量的X光線照射腫瘤,殺死癌細胞;對遠程擴散的患者而言,亦可紓緩擴散所帶來的病徵,例如骨痛。 治療需要運用大型儀器照射,一般為期7個星期,通常每週5次;治療過程無痛,亦無須麻醉或住院,事後身體亦不會帶有輻射,故患者無須隔離。 如你發現耳鳴、聽力下降、中耳炎經常復發、持續鼻塞、鼻及喉分泌帶血,或者頸部出現無痛腫塊,便有機會患上鼻咽癌,應盡快檢查。 倘若腫瘤伸延至髗骨底及腦部,可能引致頭痛、臉部感覺麻痺、複視及牙關緊閉等問題。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

鼻咽癌復發症狀

他曾在公開信表示,於短短7個月內,接受了35次放射治療。 EBV血清測試是目前最常見的鼻咽癌篩查方法,但假陽性比率由2%至18%不等;鼻咽癌基因篩查靈敏度達95%以上,惟特異性有限。 就沒有任何鼻咽癌病徵的人士而言,現時沒有足夠證據顯示,上述篩查對他們有明顯效益。 鼻咽位於喉嚨的上端,加上鼻咽癌的初期症狀不明顯,患者容易誤以為相關症狀只是長期喉嚨痛,而忽略背後可能隱藏的罹癌危機。

鼻咽癌復發症狀: 鼻咽癌概況

若局部的復發則主要以放射線治療為主,在加上化學治療做輔助,其效果可能也不錯。 手術後在加上放射線治療的方法目前適用於腫瘤比較小及較表淺的病人。 若有遠處轉移者,則一般則以化學治療為主,如果發生有骨骼轉移的情形又有疼痛症狀,則可以考慮放射線療法來減輕不適的情形。

鼻咽癌復發症狀

其後鼻子出血被診斷出鼻咽癌,接受放療及化療,但因造成口腔潰爛而中止(請閱讀"如何克服化學及放射治療的後遺症?"),休息半年後再完成放療,以後定期到醫院檢查。 即使腫瘤擴散了,現在很多藥物都能夠有效的控制腫瘤,甚至延長病人的生命。 相對其他癌症而言,我覺得如果鼻咽癌復發的話,病人千萬不要這麼快放棄,應該跟醫生仔細商量。 現在治療鼻咽癌方面都有很多新進展和研究,大家都需要知道的。 第一,就是關於電療方面,現在通常用比較新的方案治療鼻咽癌,這些新的方案,基本上可以提升治癒鼻咽癌的機會。 立體定位放射又稱為 ”X光刀” 或 ”珈碼刀”,是以精確的定位方法,把輻射從多方位集中射向腫瘤,治療時病人需要配戴頭架固定位置。

鼻咽癌復發症狀: 症狀

比較可行的,應是近親有鼻咽癌者應定期做耳鼻喉科檢查。 不抽菸可能也有幫助防止它的發生,最重要的,應是早期診斷,正確治療,早期鼻咽癌痊癒的機會十分高。 青壯年,尤其是男性,若有頸部淋巴腺腫大,不明原因的流鼻血、鼻塞、耳阻塞、聽力障礙或頭、頸部疼痛,應找耳鼻喉科醫師檢查。 不要諱疾忘醫,若是等腫瘤侵犯顱內或骨頭,治癒的機會就大為降低。 鼻咽癌復發的部位大部份是鼻咽部、頸部淋巴腺等,但是也有發生遠處轉移的機率如肝、肺、骨骼等。

信諾癌症保障冠絕全港,賠償保障高達港幣$5,000萬,不設終生賠償上限,可全數賠償手術、電療(放射治療)、化療、標靶治療等費用,按此了解更多。 曾受EB(Epstein-Barr)病毒感染:具有某些遺傳基因的人若感染EB病毒(淋巴腺熱glandular fever的病原),患鼻咽癌的風險會較高。 但也有鼻咽癌患者因為感染EB病毒,而對其他病毒產生免疫作用。 鼻咽癌腫瘤或會壓迫到外旋神經,導致患者出現視力模糊或產生複視現象。 提供專業的化療副作用與放療副作用衛教、癌症治療與分期介紹、抗癌輔助品、癌症營養品簡介;化療藥物、標靶藥物介紹,以及最新的癌症新知與完善的化療副作用解決方案。 由 1983 年至 2016 年,總年齡標準化發病率呈下降趨勢 。

鼻咽癌復發症狀: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九龍 )

早期鼻咽癌的症狀並不明顯,出現症狀時癌已經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必須立即治療,遺憾的是,大部分人都缺乏相關知識。 主要藉助鼻咽內視鏡以及病理切片檢查,其次需用電腦斷層掃瞄或核磁共振攝影來評估腫瘤侵犯程度以及頸部淋巴轉移情形。 早期的鼻咽癌預後不錯,晚期病人則較差;女性病患比男性病患預後好,年紀較輕者(小於 40 歲)比年紀大者(大於 60 歲)預後好。

鼻咽癌復發症狀

總之,及早發現鼻咽癌復發,施以適當治療,病人較有第二次治癒的機會。 鼻咽癌復發症狀2023 鼻咽癌復發症狀2023 免疫治療透過激活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和T細胞,令免疫系統重新辨認和攻擊癌細胞,從而縮小腫瘤或減慢其生長。 免疫治療藥物主要用於化療失療或癌細胞已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的鼻咽癌患者,亦有免疫治療藥物可用於一線治療。

鼻咽癌復發症狀: 鼻咽癌治療方法( ︰外科手術

例如,鼻咽癌俗稱「廣東癌」,因為廣東、福建、港澳、台灣等南方沿海地區的人特多。 一種常見的說明認為是華南居民愛吃鹹魚等醃製的食物所致。 鼻咽癌復發症狀2023 醃製食物要用大量化學品,在體內長期累積可能會有影響。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JCC)/ 國際抗癌聯盟(UICC)的TNM分期,鼻咽癌共分四期,而第四期再細分為IVA、IVB及IVC。 期數愈後,表示腫瘤擴散範圍愈廣,能根治的可能性就愈低。

大約四分之一的病人會局部復發,其中四分之三於二年內發生。 約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病人會有遠隔轉移,其中四分之三也發生於二年內。 若發生遠隔轉移,依位置的不同,存活期平均為六個月到一年不等。 MRI檢查可以確定腫瘤的部位、範圍及對鄰近結構的侵犯情況。 復發腫瘤呈不規則的塊狀,可同時伴有鄰近骨或(和)軟組織結構的侵犯以及淋巴結腫大。 放療後的纖維化呈局限性增厚的塊狀或局限性的不規則的斑片狀結構,與鄰近組織的分界不清。

鼻咽癌復發症狀: 鼻咽癌的復發機會

鼻咽癌,是於鼻咽腔或上咽喉部位惡性細胞所形成的腫瘤,而且有機會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 根據香港衛生署數據顯示,鼻咽癌常見於華南地區,患者以男性居多,是20-44歲男性中最常見的癌症;不只是長者,中年人以至年輕人不可輕忽這種致命疾病。 醫生一般會在鼻咽癌患者同時使用放射及化療藥物治療,以提升治療效果。 在放射前通過血管注射化學藥物,有助提升放射治療的效果。

鼻咽癌復發症狀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