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通膨率2023詳細攻略!(持續更新)

Posted by John on June 5, 2020

台灣通膨率

高盛大宗商品價格指數(GSCI)今年來漲逾3成,遠勝各國股市漲幅,顯示「實物為王」仍是優勢策略。 這種因為金融市場上漲帶來的缺工,使企業必須以更高工資招聘工人:美國勞動部今年第3季工資年成長率,漲幅就創下20年來最高。 綠色通膨,是指全球推動綠色經濟、節能減碳,對舊經濟投資、供應都下滑,結果推高原物料、金屬等相關產品價格。 事實上,影響市場價格的因素太多,實非供需一語所能道盡,近二十年全球化生產體系的形成、加上烏拉圭回合談判所建立的自由貿易環境,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抵消通膨壓力,這正是高成長未引來高通膨的原因。 曹志弘表示,觀察最近國際農工原物料價格,大致上都比3月中旬稍有回落,尤其受到美國打算釋放戰備儲油的影響,國際油價已經跌回100美元左右水準,只要這些農工原物料價格不再失控,國內物價漲勢可望逐漸趨緩。

台灣通膨率

既然是國營事業,政府可以選擇賠本做生意,也可以選擇所謂的「市場機制」,由供需來決定價格。 以反映合理成本為由,馬政府任內進行了兩次高強度的油電雙漲,此舉立即帶動萬物齊漲,進而引發強烈的民怨,也影響到2016年大選國民黨的慘敗。 美國、英國等這些國家的油、電、水、瓦斯等公用事業都已經民營化了(或者一開始就是民營),既然是民營的,自然沒有虧本的生意,甚至,民營企業還可能在這個節骨眼上發上一筆戰爭財(俄烏戰爭驅動能源價格上漲),這就使得這些國家的能源價格不受政府約束,儘管人民苦不堪言。 為維持物價穩定,歐洲央行早在4、5年前,就開始將自用住宅價格,納入物價指數計算。 中研院院士、央行理事李怡庭指出,經兩相對照,歐洲央行發現,納入自用住宅價格的物價指數,較未納入者,高出0.4到0.5個百分點。 第二、國內上漲項目逐月減少:我國消費者物價(CPI)查了食、衣、住、行、育、樂總計368項產品或服務價格,上半年上漲(比前一月)的項目皆逾200項,上漲項目的權重最高曾達66.8%,而8月此一權重已降至54.4%,上漲的範圍已明顯縮小。

台灣通膨率: 政府

阿根廷初選投票今晚結束,預計選民將以手上一票懲罰執政的中間偏左執政聯盟,一吐通膨率高達116%的怨氣。 第一個例子,1965年美國越戰逐步升級,美國的通膨率也逐月升高,1968~1970年這三年的通膨率平均達到5.1%,月資料甚至已超過6%,為期八年的越戰於1973年簽署巴黎和平協議落幕,通膨終於緩下來。 美國勞工統計局提出了所謂的「實驗性」一致核心CPI指標,採用與歐洲相同的方式衡量通膨,排除了OER。 台灣通膨率2023 該指標顯示美國的核心通膨率應為2.3%,遠低於歐洲的核心通膨率,並持續下滑。 而高通膨帶來的陰影,直到2023年也還沒消散,央行指出,供給面通膨壓力緩解時點不易評估將是二個重要不確定性。

IMF發表最新「世界經濟展望(WEO)」季報指出,由於中國大陸堅持「清零」政策且房市脆弱,各先進國家升息以對抗通膨,以及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及糧食價格飆漲,使大部分國家的家庭與企業都面臨「暴風雨的水域」。 全球三分之一的國家明年面臨經濟萎縮風險,美國、中國大陸及歐盟經濟成長都將持續停滯。 美國於本月10日,公布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數值為8.5%,雖仍接近40年高點,但已低於6月的9.1%,意味著通膨壓力略有緩解,令市場備受鼓舞,當天美股3大指數應聲走揚、全數收高。

台灣通膨率: 美眾院軍事、情報2訪團來台 經濟學人:美國挺台史上最強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期台灣的CPI年增率,今年為1.4%,且連五年上揚,到了2021年就達2%,抵達央行的通膨警戒線。 亦即,除非央行大動作升息收錢,或者全球景氣出現逆轉,否則台灣的物價,未來五年看漲不看跌。 台灣通膨率2023 中研院經濟所特別提醒,明年台灣經濟情勢「復甦延續但通膨風險升溫」,預估2021年全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CPI)與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將分別年增2.01%與9.55%;2022年CPI與WPI成長率分別仍達2.04%與4.04%。 台灣政府多管齊下管控價格上漲幅度,例如針對油價、玉米、小麥以及大豆等物價進行凍漲和控制調漲,但持續不斷攀高的CPI仍引起不少反彈聲音。 業界以及許多經濟專家開始傾向認為,持續高通膨會迫使官方跟進央行在今年內調高利率,借貸利率目前來到1.125%,是2020年初以來的新低。

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經濟預測,2021年消費者物價上升率達1.98%,逼近2%的通膨警戒線,在高基期之下,2022年仍達1.61%。 央行3月時預估今年CPI與核心CPI年增率分別為2.37%與1.93%,不過3月台灣CPI年增率達到3.27%、4月3.38%,連2個月逾3%,楊金龍說,5月通膨率可能還是會高,第二季會是今年通膨高點,第三季、第四季會下來,但還是會超過2%,IHS Market預估台灣明年通膨率會下滑至1.7%。 至於物價展望,IMF預測先進國家今年通膨率將高達7.2%,明年回降到4.4%,都比之前的預測高出1個百分點;新興及開發中國家通膨年增率今年將逼近10%,明年溫和下降到8.1%。 台灣通膨率今年預測會達到3.1%,比上次預測上修0.8個百分點,明年通膨率則和上次預測一樣為2.2%。

台灣通膨率: 企業經營成本提高

中研院經濟所7月發布經濟預測時,估台灣2021年經濟成長率為5.05%,不過因全球積極推展COVID-19疫苗接種,經濟逐步復甦,加上國內疫情減緩,對外貿易也在主要國家推動基礎建設與數位轉型加速推動下穩健擴張,因而大幅上修全年經濟成長率至6.04%。 在輸入性通膨趨緩、物資供需失衡情形改善,以及基期因素考量下,整體物價增勢和緩,預估國內2023年PPI年增率約-1.31%;而CPI年增率約2.10%,雖略高於2.0%,但較2022年之預估值2.95%,下降0.85個百分點。 IMF強調,貨幣政策緊縮過當對經濟造成的風險,遠遠不如任憑高通膨成為常態,並傷害民眾日常生活來得小。

台灣通膨率

第二個例子,越戰甫落幕,接著以阿戰爭又起,國際油價大漲,自1973~1982年美國每年的通膨率都超過6%,月資料甚至出現14%的漲幅,可以這麼說,越戰時期係戰略物資的需求劇增,屬於需求拉動型的通膨,而石油危機是油價飆漲所致,屬於成本推動型的通膨,兩者共同點是為期甚長,有十年之久。 本月的通膨數據對部署未有太大影響,投資者可以全球大型股作核心部署,分段分散入市,並避免集中於個別行業,透過指數或零售基金入市是不錯的選擇。 對於美國長遠的通膨走勢,市場則並未有太大變化,經濟較預期強韌甚至乎稍微推高通膨預期。 現時,5年及10年的平衡通膨率(Breakeven Inflation Rate)處於2.3%左右,只是稍高於疫情前的水平。 林啟超強調,並不是說數據造假,而是樣本調查的問題,若是這些還原回去,台灣的通膨可能不是如今此貌,更表示「假設CPI在過去20年是錯的,過去20年的低利率也可能是錯的。」他認為,CPI組成調查該要更透明,讓大家可以了解為什麼跟一般民眾感受那麼不一樣。

台灣通膨率: 商品推薦

國發會表示,與IMF的看法差異不大,但幅度上,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可能還會比IMF估的高一點,CPI的漲幅則會更小一點。 美國通膨過高,升息是必要的手段,美國3月CPI漲8.5% ,通膨程度逾40年來首見,在經濟學上的一般定義中,CPI超過3%就可稱為通貨膨脹,而超過5%則已是嚴重通貨膨脹,美國勞工部公布的3月份CPI較去年同期增8.5%,漲幅為1981年12月以來首見。 主計總處指出,台灣面臨的是「輸入型通膨」壓力,國外商品或生產要素漲價引起物價持續上揚。 8月起,CPI年增率連3個月衝破通膨警戒線;9月重要民生物資CPI(麵粉、雞蛋等17項民生用品)更創3年來最大漲幅。 而在台灣,由於目前,油、電、水、瓦斯等公用事業都仍是國營事業。

台灣通膨率

但在臺灣,尤其是在中小企業或是急速擴張的新創公司,相對管理制度不健全,得靠你自己找到所處的職場缺口(未被滿足的專業需求),盡快定錨、發揮,才容易搏出位。 以今年10月數據為例,CPI年增率為2.58%、核心CPI年增率為1.43%,但17項重要民生物資CPI年增率為3.07%,比CPI年增率還高。 台灣通膨率 根據主計處數據,也可發現每月至少購買 1 次(例如蔬菜、水果、外食)的 CPI 年增率,近年普遍高於「每季至少購買 1 次」與「每季購買不到 1 次」。

台灣通膨率: 央行:2023年台灣經濟溫和成長 3變數通膨仍是關鍵

有些員工利用ChatGPT來輔助工作時,甚至不小心將公司內部機密洩露出去。 經濟部表示,本年度APEC能源部長會議,繼2015年第12屆會議舉辦後,睽違8年再次召開,由美國主辦,主題為「為各方創造具韌性且永續的未來」,提升能源安全、加速潔淨能源轉型進程,同時確保區域永續及包容性經濟成長,保護受影響的弱勢族群,將會是能源部門的討論重點。 單月房租漲幅0.4%,低於前2個月保持的0.5%,與經濟學家預期房租隨需求降溫下滑的走勢相符,有利於核心通膨持續緩和。

觀察近半世紀的通膨,可以發現1996年是一個分水嶺,此前通膨率較高,此後通膨極為穩定,全球化生產及自由貿易居功厥偉。 在自由貿易、全球化生產對價格體系的影響下,十多年來通膨率反映了多一點的經濟結構調整,少一點的景氣榮枯變化。 這個道理很簡單,通膨率升高的原因有二,一是需求拉動,一是成本推動,前者係消費、投資需求升高以致形成物價與工資雙雙上揚的現象,伴隨通膨而來的是景氣擴張,但若屬後者,通膨將陷一國經濟於衰退局面。 這些年各國景氣普遍低迷,包括日相安倍在內的部分人士總認為如果能刺激物價上揚,將可帶動經濟景氣,在安倍努力下,去年日本的消費者物價(CPI)終於出現0.4%的上揚,但日本經濟依然低迷。

台灣通膨率: 央行理監事會 四點聚焦

通常專責統計 CPI 的單位,會定期以抽樣方式調查民眾的消費型態,整理出一組較能代表全國民眾消費狀況的消費組合逐月追蹤、統計。 以台灣而言,包含食物、交通通訊、衣著、醫療保健、居住、教養娛樂及雜項等七大類。 央行指出,通膨會傷害貨幣購買力,對固定收入或弱勢族群等衝擊較深,因此央行須關心通膨、致力於維持物價穩定,以維護民眾的購買力,並降低民眾對於相對價格與未來物價水準的不確定性,做出適當的經濟決策,這樣也有助於降低資源配置效率的扭曲、提升經濟效率,進而促進可持續成長(sustainable growth)。 然而,我們發現台灣通膨會明顯低於歐美市場,還有另一個重點因素是在 CPI 中的租金測算上有低估的可能性,尤其觀察過去 14 年各國的房價漲幅及房租 CPI 來看,台灣的房租 CPI 是明顯落後房價指數,細節我們將在後續 QA 進一步討論。 相較主計總處、中央銀行分別預測2022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為4.15%、4.03%,國內智庫普遍也預測明年有4%以上的成長,中研院經濟所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相對保守,對通膨率的預估更是國內主要機構唯一超過2%。 展望2022年,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周雨田表示,受到供應鏈瓶頸及通膨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延續復甦步調,但動能將有所趨緩;國內則因疫苗接種率提升,消費回溫,經濟成長可望維持,只是今年基期已高,預期2022年實質經濟成長率為3.85%。

  • 通貨膨脹率處於數十年來高點、多數地區金融狀況趨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揮之不去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大流行都嚴重影響經濟前景。
  • 外銀據此建議,各國除了央行升息,政策制定者應使用行政措施,以應對食品的高通膨,尤其現在存在多種原因導致全球糧食短缺加劇,短期內食品通膨不可能緩解,民以食為天的道理下,持續的高額支出勢必會排擠更多的耐久財消費,阻礙疫後經濟來自內需支持的復甦動能。
  • 中國國家統計局也於周三(9日)公布了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中國整體通膨按年轉跌0.3%,按月上漲0.2%。
  • 4.2017 ~ 2021 年期間民間資料推估房租平均漲幅為 5.2%,明顯高於內政部同期間房價漲幅 2.6%,而主要國家近年房租漲幅均低於房價漲幅,因此推估結果合理性有待商榷。
  • 資產市場對於本月的通膨數據未有太大的反應,數據公布後的交易日,美股三大指數幾乎沒升跌,現時美國10年期國債殖利率升至近4.1%。

澳盛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團隊最新報告顯示,食物類在CPI一籃子的占比,各國排序上以印度的45.9%最高,泰國的40.4%,排第二,台灣24.8%排名亞洲倒數第四,高於中國大陸、新加坡、韓國;這一年來食物類的通膨率變動,最高是印度的7.8%,台灣以7.4%居次,相對上中國大陸、越南僅2.3%、1.3%。 經濟部也說,王美花除了參與APEC能源部長大會外,亦受邀參加於8月14日由我駐西雅圖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及美國國家亞洲研究局共同主辦的「台美供應鏈及經貿合作論壇」,並發表專題演講,期待藉由此次赴美期間,可爭取更多的台美雙邊合作機會。 經濟部長王美花率團參加於8月15至16日在美國西雅圖召開的APEC第13屆能源部長會議(13th APEC Energy Ministers’ Meeting, EMM13),分享台灣能源部門朝潔淨、永續、公正和具包容性淨零轉型發展之成果。 過去一年多,聯準會積極升息對抗通膨,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已升到22年來最高的5.25%至5.5%,遠高於去年3月升息循環開啟前趨近零的水準。 隨著購屋、購車貸款利率攀升,景氣逐步降溫,業者漲價空間隨之縮小,但通膨與聯準會目標2%仍有一段距離。 投資人正面看待7月通膨數據,刺激美股開高,道瓊工業指數早盤漲逾350點,標準普爾500指數與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漲幅分別逾1%、1.2%。

台灣通膨率: 最新新聞

六%,創逾四十年新高,市場預期聯準會將加大升息力道,部分金融機構甚至喊出會升息四碼,亦即一個百分點,美股應聲重挫。 美國公布最新7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整體通膨年增3.2%,優於預期的3.3%,但較上月的3.0%回升。 大概12個月前,通膨率開始見頂回落,受基數效應的影響,通膨升幅終止了連續12個月的下跌。 扣除波幅較大的能源及食品價格後,核心通膨按年升4.7%,升幅低過上月及預期的4.8%。

台灣通膨率

(三)台灣與主要經濟體對於能源價格的應對機制不同:台灣由台電、中油等國營事業配合政策吸收成本,穩定能源價格,降低其外溢效果。 美、歐等國初期讓油電價格自由反映市況,致能源通膨壓力外溢至其他商品與服務項目;之後,其政府編列預算進行補貼,甚至設定價格上限,但已難舒緩通膨壓力。 六月十六日,台灣央行召開理監事會議,而台灣五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通膨率)也升至三. 三九%,創近十年來最大漲幅,讓央行陷入打通膨或救經濟的兩難處境。 不過隨著近期蛋價、電價、房租等重要民生物資價格持續攀升,也使得大眾對於 CPI 仍然抱持著諸多疑問,包括權重設置是否符合消費者的支出模式、調查樣本選擇是否具有代表性,以及數據結果未必反映民眾實際生活成本與通膨感受。

台灣通膨率: 經濟日報社論/施政撒錢 政府債務每下愈況

國際貨幣基金今天公布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秋季報告指出,全球經濟正經歷一系列動盪挑戰。 通貨膨脹率處於數十年來高點、多數地區金融狀況趨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揮之不去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大流行都嚴重影響經濟前景。 從綠色通膨、勞工短缺、航運斷鏈等因素,都顯示擁抱實體經濟的邊際報酬率上升。 以大宗商品來說,不僅是綠色通膨下的搶手商品,舊經濟也有需求,因此易漲難跌。

台灣通膨率

國發會表示,台灣經濟成長動能可維持,政策有效因應使通膨控制優於其他國家。 央行今下修國內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從3.75%下修到3.51%,同時預估今年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仍在2.95%,但明年CPI年增率會回降到1.88%。 目前比較急迫而且有條件對抗通膨的國家是美國,因為熱絡的勞動市場及消費市場都造就了需求驅動的通膨。 通膨在歐盟國家也相當嚴重,主要是俄烏戰爭所造成的能源及食品價格的揚升,區域內的成長動能還是偏向疲弱,故歐盟地區的貨幣緊縮政策可能會讓該地區疲軟的經濟動能雪上加霜。 台灣通膨率 當人們認為通膨是短暫的,廠商不會把上升的成本馬上提高商品售價,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而是自行吸收大部分原物料的額外成本;受雇者也不會向雇主要求更高的工資來抵銷通膨造成的薪資購買力下降。

台灣通膨率: 問題三:為什麼台灣的 CPI 相對國外來得更低?

預計2026~2030年再投資30~40億元,發電量佔廠區使用量12~15%。 吳大任指出,由於台灣薪資調幅與通膨不成比例,即使台灣通膨率只有約2%,對於人民的影響仍與通膨率高達7%的美國差不多,因為台灣薪資停滯,收入與支出的差距在通膨中被消除。 主計總處最新資料顯示,2022年12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較上月漲0.16%;較上年同月漲2.71%。 楊金龍說,基本上台灣貨幣政策朝緊縮方向,升息是緊縮的一種工具,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以及資金回收也都是緊縮工具,央行會在6月理監事會議進行討論。 政府10月起也啟動「穩定物價小組」運作,平穩水電油氣與重要民生物資價格,並嚴查商家哄抬行為;經濟部也與各大賣場超市合作推出抗漲專區。

行政院主計總處6日公布最新消費者物價指數(CPI),2022年12月CPI年增率(通膨率)升到2.71%,仍在3%以內。 央行今舉行理監事會議,會後記者會公布明年CPI年增率預估會回降到1.88%。 央行總裁楊金龍在記者會上表示,國內物價與美國狀況完全不同,反而與日本、中國大陸相近,如果能確定明年物價比預測還低,甚至預估到2024年更低,「為何還要再持續緊縮下去?」暗示若確定通膨回落,不一定會隨美國持續採緊縮政策。 根據日本央行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有逾半數家庭預期日本今年通膨率將超過5%,與日本央行之前預估今年通膨率最高為1.9%的數字,的確有很大的落差,顯示民眾對於未來的物價存在相當大不安,減少消費的情形也將逐漸發酵。

台灣通膨率: 經濟x彭博

美國聯準會今年多次強調通膨加溫只是「短期」現象,但至今國內供應鏈瓶頸未解,物價漲勢愈來愈廣泛,部分官員不得不坦承先前預測失準,並警告高通膨持續時間可能比預期長。 聯合國也示警,除非疫情下的塞港、勞動力短缺等供應鏈問題獲得解決,否則海運費率飆漲,將導致2022年全球物價大幅攀升。 第三點,也是周雨田認為其他預測機構低估的部分,即房價對房租的牽動,反映在CPI中的占比角色。 他指出,今年房價漲勢驚人,將反映到明年及未來的房租,房租占CPI的占比達14.3%,是民生消費支出重要部份。

  • 新舊經濟都需要的物資,包括太陽能或風力發電使用的銅、車廠標榜減碳使用的鋁,也同樣漲價。
  • 也因此,一般民眾尤其是低所得階層,對這些生活中常購買的商品物價上漲的感受更深;然而,這些商品項目的生活負擔占整體生活成本的比重,其實沒有那麼大。
  • 他指出,「我們尚未陷入危機,但情況看起來的確不妙」,2023年將是「最黯淡的時候」。
  • MIT 、 UCLA 、 UNLP 的三位經濟學者透過實驗詢問剛在超市消費完的民眾,發現受訪者記憶的最新價格與實際最新售價大致接近(R2 決定係數高達 0.81),但是記憶卻會系統性地低估歷史價格、低於過去實際售價(R2 決定係數降低至 0.65),從而導致價格變化與通膨預期遭到高估。
  • 透過與基期年度相比可觀察國家物價與購買力間的消長,並可從 CPI 月增與年增率來判讀通膨壓力和趨勢。

此波的高通膨原因之一,來自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大宗商品、糧食價格大漲,歐美國家通膨率創下數十年記錄,相對起來亞洲通膨率比較不嚴重,但所有外銀經濟研究部門都發現,亞洲通膨最大壓力來自食物類別,因為在各國CPI一籃子中的占比較大。 且需注意的是,根據歷史經驗,食物通膨不太可能很快緩解,估計會成為亞洲經濟動能更大的擔憂。 與此同時,7月份生產者價格成長高於預期,主要是由於某些服務類別的價格上漲。

台灣通膨率: 問題五:房價該被納入至 CPI 中嗎?房租通膨是否有被低估的可能性?

物價穩定對於貨幣政策制定以及個人 / 企業消費決策均具有重要影響,疫情以來台灣政府啟動「穩定物價機制」抑制能源類原物料漲幅,疊加財政、貨幣政策的刺激力道較小,使得台灣通膨水準相較歐美等先進經濟體明顯來得更低。 由於能源及食品價格具波動特性,兩項因素將會以不同程度影響整體CPI走勢,這對了解中國實際情況或會有一定阻礙。 事實上,撇除食品及能源後,7月份核心通膨按年升0.8%,較6月的數據不跌反升0.4個百分點,為今年以來第二高的水平。 因此,投資者也可留意核心CPI的走勢,數據或能提供更多對於消費品及服務價格的訊息。

台灣通膨率: 自由化浪潮一波波叩關 台灣經貿轉型跌宕起伏逾30年

這意味著一般家庭將因此花更多錢;歐美決策者甚至還打算推出碳關稅—對生產過程中碳排放較多的進口品,加徵額外關稅,此舉也將推高生產成本和價格。 如近來巴西甘蔗多被用來做生物燃料,糖原料缺乏,導致糖價今年來漲約50%,其他農作物也有同樣情況,聯合國統計,如今全球食品成本升至10年來最高水準。 根據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的資料顯示,6月蔬菜平均每公斤續漲至29.1元,不過,由於2021年同月適逢乾旱、大雨交替以致菜價大漲,在比較基期升高之下,2022年6月菜價與2021年同月大致持平。 至於水果平均批發價於6月已逼近50元,也比2021年同月大漲三成。

在營造業方面,有鑑於2023年6月公共建設市場擴張、民間建築領域疲弱,再加上成本端也出現營造建材價格下跌,但勞務費用上升的僵持情況,故2023年6月營造業景氣以持平視之。 展望未來,由於政府為達成公建計畫經費達成率,預計公共工程推動力道將再擴大,況且政府開放營造業有條件申請移工方案將於8月正式上路,預期將可望部分遏止勞務成本上揚之效果,因此未來半年營造業景氣以好轉看待。 其次不動產業方面,2023年6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件數月增率為 -3.2%,主要是反映買賣雙方拉鋸的現象,買方認為政府打炒房,房價應大幅下滑,認知幅度與賣方讓利空間落差大,進而壓低成交量所致。 至於未來半年不動產業景氣相較於6月,房市景氣恐仍顯黯淡,顯然先前房貸利率緩升的效應浮現、資金緊縮、房市供給增加、調控政策未鬆動、總統大選干擾因素加大等因素,將持續制壓未來半年整體市場的買氣。 將上述營建業對景氣看法調查結果,經過本院模型試算後,本次營建業2023年6月營業氣候測驗點為95.77點,較5月之93.47點上揚2.30點,再次轉為上揚的格局。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