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客戶2023懶人包!(震驚真相)

Posted by Tim on August 13, 2018

台積電客戶

外傳台積電與世界先進依據各別客戶的訂單量與不同購買模式,給予的降價幅度約10%至30%不等。 立積持續衝刺 WiFi 最新規格市場,在經過將近兩年在 WiFi 7 市場布局之後,終於在近期成功傳出好消息,有望逐步走出市場低迷情況。 業界傳出,立積應用在 WiFi 7 的 FEM 在歐洲及美國客戶認證狀況順利,預期最快今年底將開始小量出貨,明年上半年開始放量出貨,且目前已經有其他客戶亦在導入設計(design in)階段,同樣有望在明年展現效益,全面迎接 WiFi 7 市場到來。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日前有外媒報導指出,台積電(2330)與蘋果(Apple)簽訂的3奈米製程代工協議中,同意吃下所有不良品的成本。

  • 歐盟負責工業與服務業的執委布烈東(Thierry Breton)解釋,目前歐洲汽車工業深受晶片荒之苦,有必要強化半導體產業鏈。
  • 且絕大部分的採購方式都是晶圓採購,因為台積電的良率夠好,好到可以忽視不良品成本。
  • 經濟部重申,美方提出的調查半導體業問卷,主要是為了解整體供應鏈全貌,共26項題目,其中半數針對半導體設計、製造(代工、自行生產)及後段封測等業者,其餘則對半導體終端使用者,並非針對特定業者,且採自願性質。
  • 據2019年數據顯示,當時華為曾是台積電第二大客戶,營收貢獻占比達到14%左右,蘋果占比約23%左右,隨著華為被美國加碼制裁,蘋果、聯發科及AMD等大客戶,很快填補了原本華為空出的產能。
  • 業界傳出,立積應用在 WiFi 7 的 FEM 在歐洲及美國客戶認證狀況順利,預期最快今年底將開始小量出貨,明年上半年開始放量出貨,且目前已經有其他客戶亦在導入設計(design in)階段,同樣有望在明年展現效益,全面迎接 WiFi 7 市場到來。

日前傳出英特爾希望在未來2~3年爭取更多台積電先進製程產能,但目前占比僅為0.84%,勉強擠進前十,而華為海思已從榜單中消失。 台積電最大客戶是蘋果毫無懸念,華為的海思晶片原本名列第二,去年第二季因美國禁令不再出貨給華為後,台積電前幾大客戶重新洗牌。 據外媒報導,台積電總營收中,蘋果占比高達25%以上,穩坐第一大客戶,聯發科占5.8%居第二,之後排序為超微(AMD)、高通和博通。 經濟部重申,美方提出的調查半導體業問卷,主要是為了解整體供應鏈全貌,共26項題目,其中半數針對半導體設計、製造(代工、自行生產)及後段封測等業者,其餘則對半導體終端使用者,並非針對特定業者,且採自願性質。 (中央社記者吳佳蓉台北2日電)對美國要求台積電等半導體業者提供供應鏈資料一事,經濟部呼籲,外界批評應以事實為本,不應讓國內產業成政治攻防犧牲品,所謂美方強迫我國公司揭露美國客戶訊息論述,完全是政治操作假議題。 業界觀察,台積電個別客戶受景氣影響程度不同,PC相關營收占比高者受創較大,共同的情況仍是高庫存仍必須在今年上半年處理完畢。

台積電客戶: 相關事業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 (2330)去年營收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前10大客戶佔達71%營收比重也創新高,第1大客戶約佔營收23%,第2大客戶佔營收的14%,前兩大客戶就合計佔達37%營收比重, 銷售集中的風險,台積電自認有因應措施。 集微網消息,在許多公司削減或取消訂單的同時,台積電已上調全年收入目標。 近日,消息人士告訴digitimes稱,台積電對其業績的信心源於獲得高通、英特爾和輝達等六大客戶的訂單。 Digitimes援引美媒報導指出,台積電前十大客戶中,蘋果對其營收占比高達25.93%,可見依賴程度相當高,且蘋果所貢獻的營收占比仍持續增加。

台灣本土則是台積電第三大市場,2020 年營收來到 1,290.82 億,年增 53.2%,約佔總營收 台積電客戶 9.63%。 AI族群近期股價震盪劇烈,引發行情泡沫化的疑慮,對此,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昨(1)日被媒體問及後市,他信心喊話,股價像心電圖... 除了7nm工藝,高通還下單了5nm和4nm晶片,預計將彌補其他客戶減少的訂單。 過去下單台積電相當龐大的輝達、高通,由於成本考量及分散下單風險下,將部分訂單轉給台積電競爭對手三星,因此難以再像過去擠進前三名。

台積電客戶: 台積電營收連10年創新高 全球市占率居冠

被視為是華為的乙客戶,則在 2020 年貢獻 1,673.9 億營收,較 2019 年增加 9.49%,但總營收占比則從 2019 年的 14% 降至 12%。 台積電指出,前10大客戶中,最大客戶佔公司營收比重達2成以上,2017年、2018、2019年分別為23%、22%及23%。 第2大客戶在2017年、2018年原本佔台積電營收不到10%,去年攀升到佔營收比重的14%。 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科技冷戰暗潮洶湧,紐約時報四日刊登對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三個多小時的專訪。

此外,經濟部強調,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至今,已成為全球高科技創新研發的重要夥伴與後盾,對台灣企業而言,美國公司本就是最大宗客戶之一;換句話說,所謂美國政府強迫我國公司揭露(美國)客戶訊息的論述,完全是政治操作的假議題。 韓國財經媒體BusinessKorea日前報導,美國政府要求台積電、三星電子、英特爾等晶片製造商11月8日提交客戶名單、庫存狀態和未來的生產計畫等機密資料,以找出造成全球晶片短缺原因,有在野黨立委批評,政府不應當啞巴,對台積電見死不救,應捍衛主權。 2020年台灣晶片龍頭企業台積電宣佈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本周傳出歐盟也有意投下巨資邀請台積電(TSMC)以及韓國三星赴歐設廠,同時間台積電在中國南京宣佈擴廠。

台積電客戶: 歐盟盛情邀請

不過,消息人士稱,據報導,英特爾將擴大其7nm和5nm訂單,以維持與台積電的關係。 消息人士稱,在AMD和Xilinx合並後——這兩家公司都是台積電的客戶——他們的數據中心平台出貨量和市場份額都有所增加,而台積電的訂單並沒有顯著下降。 據2019年數據顯示,當時華為曾是台積電第二大客戶,營收貢獻占比達到14%左右,蘋果占比約23%左右,隨著華為被美國加碼制裁,蘋果、聯發科及AMD等大客戶,很快填補了原本華為空出的產能。 郭明錤指出,客戶向台積電採購晶片,大抵有2種交易方式,分別是成品採購 (finished goods buy) 與晶圓採購 (wafer buy)。

  • 該存託憑證專戶僅為股票交易使用,並非美國花旗銀行通過該帳戶持有台積電股份,並且非中華民國人士想要持有台積電的股份必須通過中華民國保管人(custodians)代持[27]。
  • 據外媒報導,台積電總營收中,蘋果占比高達25%以上,穩坐第一大客戶,聯發科占5.8%居第二,之後排序為超微(AMD)、高通和博通。
  • 台積電的N5/N4生產線主要用於製造先進的產品,例如蘋果的智能手機SoC,但高端手機需求通常在上半年下降。
  • 過去下單台積電相當龐大的輝達、高通,由於成本考量及分散下單風險下,將部分訂單轉給台積電競爭對手三星,因此難以再像過去擠進前三名。

報導指出,台積電幾乎所有客戶都將經歷低迷,不得不削減訂單,因此台積電2023年第一季度的利用率將大幅下降。 例如,台積電的N7線(7納米、6納米級技術)的利用率2023年初將下降到50%左右。 此外,即使是第3季還滿載的5/4納米與28納米,也將出現顯著鬆動。 台積電的N5/N4生產線主要用於製造先進的產品,例如蘋果的智能手機SoC,但高端手機需求通常在上半年下降。 台積電客戶 政府於去年(2020年)12月至今年1月間接獲我國駐外代表處反映,國際車用電子晶片供應不足,經濟部表示,當時即全力處理晶片缺貨問題,業者也積極配合,預估短期內晶圓出貨可望達到供需平衡。 經濟部今天發出聲明澄清,對美國政府於國際間要求半導體業者提供供應鏈資料一事,一直都有掌握資訊,並積極與業者保持聯繫,及時聯繫台積電討論處理狀況,相關批評應以事實為本,國內產業不應成為國內政治攻防的犧牲品。

台積電客戶: 相關主題內容

近十多年來,中國半導體廠商不斷以高薪挖角台積電高階工程師,希望加速半導體在中國大陸的發展。 台積電客戶 譬如,去年從武漢宏芯離職,被挖角進入中國半導體領頭羊中芯國際擔任副董事長的蔣尚義,以及因為後者加入,一度宣佈離開中芯的梁孟松,兩人都是台灣背景,並都曾擔任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左右手。 項立剛文章批評稱,台積電在南京推動的是14奈米以下的晶片制程,「但卻配合美國政府,不協助大陸取得14奈米以下制程晶片,積極把先進制程移轉至美國,讓大陸企業無法取得先進制程晶片」。 自去年底,許多製造企業希望從停工的困境中復蘇,力圖回到疫情前的生產水平。 另外,近期相關科技大廠人事異動與裁員干擾專案出貨與開發進度也是主因。 台積電先前預期,本季營收介於167億美元至175億美元,平均值約171億美元,約季減14.2%,主要反映庫存調整與消費不振干擾經濟前景等問題。

台積電客戶

由於全球經濟放緩以及疫情影響、許多歐洲國家的經濟低迷以及美國對許多產品的需求減少,大型計算機硬件、PC和智能手機製造商減少了從台積電等此類的公司採購新芯片,如AMD、英特爾、聯發科和英偉達。 半導體廠商指出,由於需求迅速衰減,多家IC設計廠商第3季起開始修正訂單,景氣大跌超乎預期下,砍單力道不得不增強,甚至認賠毀約,將損失降至最低,原本衹砍向二線晶圓代工廠的大刀,第4季不得不揮向台積電,調整2023年訂單。 集微網消息,作為全球第一大代工廠,台積電幾乎沒有受到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高科技市場疲軟的影響。 但隨著全球市場經濟的不景氣持續,據DigiTimes報導,台積電的主要客戶如聯發科、AMD、英特爾與英偉達等大廠開始修改對該公司的訂單,影響代工廠從2022年第四季度開始的業績。 業界傳出,受終端需求不振與市場競爭影響,台積電與轉投資世界先進近期陸續調降8吋晶圓代工報價,最高降幅高達三成。 即便8吋晶圓代工並非台積電營收主要來源,但台積電過往在價格上相對堅定,不輕易漲價也不會隨便降價,如今降幅最高達三成,引發關注。

台積電客戶: 台灣晶片:全球供應鏈危機中 龍頭企業台積電受全球熱捧

消息人士指出,英特爾和輝達將不是台積電2022年收入的主要增長動力。 台積電客戶 英特爾7nm和5nm製程訂單的收入貢獻較小,而輝達RTX30系列庫存較高,採用三星8nm製程。 至於台積電還沒量產的3奈米,客戶就更少了,除了蘋果外,英特爾將是第二家採用3奈米製程的大客戶,且對於產能相當急迫,預期未來1~2年內,英特爾有望躋身台積電前三大客戶,並成為獲利主力之一。

台積電客戶

1997年,赴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發行美國存託憑證(ADR),並以TSM為代號開始掛牌交易。 立積公告7月合併營收達2.66億元、月成長4.9%,寫下今年以來單月新高,並連續兩個月達到月成長表現。 據了解,台積電5nm及以下工藝的良率和性能優於競爭對手,消息人士稱,高通與台積電的合作將繼續在3nm和2nm上進行。

台積電客戶: 相關報導

2020年,由於台積電集中在台灣生產,受到的地緣風險漸增,傳出台積電將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投入1000億元[16]。 專家總結,認為披露出來設廠計畫看,流程與成本上並不理性,除受到美方的壓力而設廠,應該是想及早申請當地政府補助款,但也警告技術外流給對手美商的風險[17]。 創辦人張忠謀在4月份的一次演講中回應,強調台積電的成功與台灣人密不可分,更需要保住和重視台積電[18]。 2019年,美國商務部宣布新規定,凡使用美國半導體技術與設備的外國企業,必須先取得許可,將中國大陸網通設備巨頭廠商華為及旗下數百家子公司納入出口管制黑名單,禁止華為在沒有政府當局核准的情況下,向任何使用美國技術的企業購買零組件。

對此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表示看法,指蘋果對台積電向來都是「成品採購(finished goods buy) 」、而非「晶圓採購(wafer buy)」,台積電會將不良品成本分攤到成品售價,今年iPhone15的A17也不會例外。 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SIA)本月剛公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基於區域專業化,中國和東亞佔全球產能約 75%,而10奈米以下的高階晶片製造產能則全部掌握在台灣與韓國公司手中。 野村證券為此出具報告分析,認為台積電與世界先進此舉,主要因應全球類比IC龍頭暨整合元件大廠德州儀器(TI)近期考量市況不佳,在電源管理IC等產品大降價,打響全球晶片價格戰的戰鼓,衝擊兩岸相關產業甚鉅。

台積電客戶: 英特爾推遲170億歐元德國晶片廠項目 希望獲更多補貼

削減合同製造商的訂單並非微不足道,因為無晶圓廠芯片設計人員有義務在某些季度採購固定數量的晶圓。 儘管如此,據報導台積電願意接受補償(因為它將持有來自AMD、英特爾、英偉達等芯片的晶圓,然後才準備好購買),甚至重新談判長期供應合同的交易(即增加公司承諾在未來購買的晶圓數量)作為交換。 不過,這些措施不會讓台積電在2022年第四季度或2023年第二季度的日子好過一些。 DigiTimes表示,台積電wafer bank(客戶寄放庫存)堆放已達新高,粗估首季營收將季減15%,若非2023年再漲6%,營收跌幅恐擴大。

台積電客戶

全球晶片荒之後,台灣代表性的科技公司台積電在全球的布局及擴張成為了新一輪關注焦點。 業界評估,台積電主要營收、獲利動能來自12吋晶圓代工與高階製程,8吋晶圓代工報價降,對台積電衝擊有限,但對僅有8吋晶圓代工業務的世界先進而言,衝擊相對大得多。 以晶圓代工生產流程約三個月估算,相關衝擊應該會從10、11月過後開始顯現,第4季業績不妙。 劉佩真指出,美國晶片廠英特爾(Intel)已決定赴德國設廠,觀察英特爾因建築成本高漲、能源價格不穩定,建廠計畫延遲,投資金額也增至300億歐元,預期台積電前往德國設廠將同樣面臨高成本的挑戰。 台灣財經學者,台灣南台科技大學朱岳中向BBC中文分析,蘋果及谷歌(Google)等美國多數科技企業晶片的主要供應商是台積電,後者同時也提供IC 設計大廠賽靈思生產 F-35 戰鬥機之高端晶片。

台積電客戶: 相關條目

而當時市場研判是針對台積電,當時台積電的客戶群中有百分之十五是華為。 總部位於新竹科學園區,主要廠房則分布於臺灣的新竹、臺中、臺南等科學園區。 射頻IC廠立積(4968)(4968)衝刺 WiFi 7 市場有成,業界傳出立積成功拿下歐洲及美國客戶大單,預期最快今年底將有機會開始小量出貨,明年上半年將進入放量出貨階段,替立積射頻前端模組(FEM)額外添上出貨動能。 蘋果向來要求台積電提供全球最新先進製程生產服務,因最新的先進製程在生產初期不良品較多,故蘋果向來都是採購成品。 而台積電也會將絕大部分的不良品成本分攤到每個成品的售價,最好的證明就是每年新款iPhone採用的新處理器成本均顯著增加,而今年的A17也不例外。 報導指出,台積電3奈米製程良率約落在70%至80%之間,代表著生產出來的晶片中,會有多達5分之1是有缺陷品,針對A17晶片缺陷率偏高,蘋果與台積電已達成1項罕見的協議,就是蘋果可以不需要為有缺陷的晶片買單,這將有助蘋果節省數十億美元的成本。

台積電在本地以外的第一站,是前往上海創辦的十廠,以百分之百子公司的方式持有,新晶圓廠也位於上海,同時是該公司總部。 2016年,台積電在中國大陸的首座12吋大型晶圓廠正式在南京市宣布動工[9],計畫2018年投產[10]。 台積電德國廠與日本廠同樣採取合資模式,劉佩真表示,一方面可與當地業者分擔風險,另方面可以強化與客戶間的合作關係。 劉佩真分析,德國當地現有半導體廠,具供應鏈基礎,不是完全從零開始,有助加速台積電德國建廠及未來營運;此外,周邊有車廠分布,有利於台積電擴展車電市場。 隨著蘋果秋季發表會將如期舉行,各大供應商正加緊生產iPhone 15,相關類股如光學鏡頭、PCB、組裝、機殼等,七月營收開始明顯跳增。 目前,美國在 2020 年仍是台積電最大市場,佔營收比重超過 6 成、來到 61.07%,金額則達到 8,179.1 億,較去年成長 28.86%,台積電在中國市場營收亦來到 2,337.83 億,年增 12.32%,佔整體 17.45%。

台積電客戶: 相關

到2028年,高通將從GF購買總計74億美元的資金,是之前協議32億美元的兩倍多。 12nm和14nm及以上的特殊工藝不影響高通與台積電在7nm及以下的合作。 2020年五月,在前總統特朗普(川普)邀請下,台積電宣佈在美國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 5 奈米晶片廠,並在2021年初動工。 台積電確認,凖備派遣 300 名員工遷至美國,並規劃招募 300 名以上的高階工程師。

台積電客戶

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周二(27)在台立法院回應此消息也僅表示,台積電是否赴歐設廠取決於該公司自身的商業戰略與全球布局。 王美花又告訴台媒,台積電仍會以台灣作為先進制程的主要基地,她本人「近2周都沒有與歐盟官員談到此事」。 據台灣媒體報導,台積電預計核准資本預算28.87億美元,擴產該公司在南京廠的產能,預估將擴增月產能達4萬片14奈米晶片。 目前台積電在中國南京設有大廠,但受台灣法令約束,僅以生產12奈米(納米)及16奈米晶片為主,但仍是中國大陸制程技術最先進的晶圓廠。

台積電客戶: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

路透社透露,歐盟本周五(30日)將與台積電,美國英特爾及韓國三星討論是否至歐盟設廠。 歐盟負責工業與服務業的執委布烈東(Thierry Breton)解釋,目前歐洲汽車工業深受晶片荒之苦,有必要強化半導體產業鏈。 業界透露,台積電非蘋主要客戶庫存調整進度不如預期,雖然有部分AI應用急單在首季加入,但按照相關生產排程最快第2季才會認列營收。 根據野村的產業調查,7月下旬以來,台積電已開始在8吋BCD製程產能對類比IC設計公司提供價格折扣。 這些客戶今年初以來一直面臨來自德儀的激烈價格戰,迫使台積電計畫提供支援以保持競爭力,且不是下大單才有價格優惠,而是直接降價。 對於相關傳聞,台積電昨(9)日無評論,世界先進昨天也不評論價格議題,不過,世界先進董事長方略日前在法說會上坦言,確實有認知道國際大廠殺價對世界先進營運造成一些影響,世界先進將正面應對。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曾指出,半導體庫存於2022年第三季度達到高峰,第四季度庫存開始修正,預計將持續至2023上半年,到2023下半年產能利用率才會全面回升。 對此有廠商表示,半導體產業鏈最後防線已突破,2023年上半將面臨嚴峻的庫存修正與業績崩跌挑戰。 台積電表示,較集中的客戶群會使得台積電營收受到大客戶季節性需求變化所影響,並且導致公司營運產生不同的季節性模式,銷售集中的風險,公司不僅要面對也要有因應措施。 台積電去年營收約1.07兆元、年增3.7%,折合346.3億美元、年增1.3%,表現優於全球半導體產業年減12%的水準,並連續10年創新高紀錄,在晶圓代工領域市占率達52%,優於2018年的51%,居全球之冠。 消息人士稱,據報導,英特爾的下一代Meteor Lake處理器平台要到2024年第一季度才會推出,這也推遲了美國客戶對台積電3nm工藝的採用。

台積電客戶: 德國接觸買芯片與台灣「芯片換疫苗」:德方避談背後的中國因素

業界傳出,受超微、輝達、聯發科、高通、英特爾等五大客戶庫存調整狀況比預期激烈影響,台積電(2330)(2330)本季營運逆風大增,面臨美元計價營收恐無法達成財測低標問題,單季營收季減幅度恐大於17%,高於原本財測預期的14.2%。 由於與德儀直接競爭的IC設計廠無力招架德儀犀利的價格戰策略,因而轉而希望台積電、世界先進等晶圓代工廠降價,以降低成本與德儀抗衡。 為支援客戶端抵抗價格戰的侵擾並協助其降低成本,台積電、世界先進因而調降8吋晶圓代工價格,相關情勢業界形容台系晶圓代工廠宛如大打「代理人戰爭」。

台積電客戶: 英特爾下單台積3奈米不變

2021 年 1 月 4 日,市值首次超越新台幣14兆元[40];1 月 8 日,市值首次超越新台幣 15 兆元[41];1 月 13 日,股價首度站上新台幣 600 元[42];1 月 21 日,股價創盤中 679 元、收盤 673 元新高。 2019 年 9 月 27 日,市值首次超越新台幣 7 兆元[28];10 月 31 日,股價首度站上新台幣 300 元[29];11 月 5 日,市值首次超越新台幣 8 兆元[30];12 月 31 日,以新台幣 331 元封關[31]。 截至 2020 年 12 月,台積電為台灣證券交易所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最大成份股。

根據台積電公布的 2020 年度報告 20-F 文件,該公司最大股東為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持股比例 6.38%[27]。 20-F 文件註明該公司在美國花旗銀行開設託管台積電存託憑證專戶,並有 5,321,575,398 股普通股(占 21.8%)在該帳戶中。 該存託憑證專戶僅為股票交易使用,並非美國花旗銀行通過該帳戶持有台積電股份,並且非中華民國人士想要持有台積電的股份必須通過中華民國保管人(custodians)代持[27]。

經濟部指出,在許多產品中,都可見到國際品牌應用台灣半導體進行創新;政府也全力協助業者與國際溝通,絕對不讓企業於國際間孤軍奮戰,相關聯繫管道無論是經濟部、政府各單位及業者,溝通都暢通無礙。 1974年時任中華民國經濟部部長的孫運璿決定從美國引進積體電路製造工業,在工業技術研究院成立「電子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今的電子所),負責積體電路工業研發,由經濟部出資1000萬美元的RCA技術移轉計劃。 1986年時任行政院應用技術發展小組召集人李國鼎邀請時任美國通用儀器營運長的張忠謀回國擔任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並由張忠謀帶領工研院與荷蘭飛利浦合作籌組一家半導體製造公司—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由張忠謀出任首任台積電董事長。 劉佩真指出,台積電陸續前往美國、日本及德國設廠,擴大全球製造布局,即便產能規模不大,仍有助於增進客戶的信任。 劉佩真表示,目前歐洲推出「晶片法案」,台積電可以申請補助,當地政府的補貼有助於減緩初期建廠成本負擔。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暨總監劉佩真表示,美國是台積電最大市場,2022年所占比重達68%;歐洲、中東及非洲市場比重約5%,雖然不大,不過基於客戶分散供應鏈風險需求,台積電前往歐洲投資設廠有其必要性。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