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14個月2023介紹!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Eric on June 1, 2020

年薪14個月

六角董事長王耀輝並宣布明年員工調薪8%至20%,第一線門市人員起薪上調至3.6萬元,調幅上看20%。 台航董座、陽明海運董事劉文慶12月29日透露,台航年終獎金和去年一樣維持8個月,另陽明董事會11月通過跟去年一樣發放12個月年終獎金(績效獎金),加上每年固定多發放一個月考核獎金,共13個月,兩家船公司都將在明年1月、農曆年前發放。 另外,公司發給員工年終獎金連同其他獎金,當年度累計「超過」當月投保金額4倍的部分(所得格式代號為50),也要在給付時代扣員工補充保費,按照保險費率2.11%扣繳,可按月或按年度向健保署申報;若給付獎金累計未超過投保金額4倍則不需扣繳。

年薪14個月

Q:工資可否包括膳宿等實物A:凡受僱於適用勞動基準法事業單位之勞工,依該法第21條第1項規定,工資由勞雇雙方議定之,但不得低於基本工資。 至於工資之給付,該法第22條規定以法定通用貨幣為之,但基於習慣或業務性質,得於勞動契約內訂明一部以實物給付。 基上,雇主提供勞工之膳宿、水電費用等均得約定為工資之一部分,連同以法定通用貨幣給付之部分,若不低於基本工資,應屬合法。 Q:外籍勞工是否另訂基本工資A:查外籍勞工來華工作,應遵守我國法令,亦受我國法令保障。 勞動基準法對於外籍勞工並無另訂基本工資之規定,凡受僱於適用勞動基準法事業單位之勞工,不論本國勞工或外籍勞工,其工資均不得低於基本工資。

年薪14個月: 績效獎金

2022年底、2023年初各產業、企業集團紛紛揭曉年終大紅包行情,可說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提供銀行、投信、壽險等金融業者,軟體、平台建置及設計開發服務的「 新逸資訊科技 」,2018年營收成長40-50%,年薪保障14個月,表現優秀者年終更上看5-6個月。 年關將至,外界關注去年受惠全球筆電荒、業績爆漲的宏碁員工能領到多少年終。 宏碁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表示,除了保障14個月的年薪,還有與績效連結的獎酬外,今年起,宏碁也啟動「員工持股會」的模式為員工「強迫儲蓄」、累積退休金。 Q:提供外勞之膳宿可否約定為工資給付項目疑義A:勞動基準法第22條規定,工資之給付,應以法定通用貨幣為之。 但基於習慣或業務性質,得於勞動契約內訂明一部以實物給付之。

  • 台灣高鐵2021年受疫情影響,發1.8個月年終獎金,引發員工不滿。
  • 基上,提供外勞之膳宿費用自可由勞雇雙方自行於契約約定納入工資給付之項目。
  • 反之,若發放年終獎金金額未達起扣標準86,001元,則公司不需預先扣繳,員工在5月報稅季時,自行直接將獎金列入年度所得總額裡計算所得稅即可。
  • Q:久任獎金之認定疑義A:事業單位發給勞工之久任獎金,若非一次發給而係雇主按月發給並構成勞工工作報酬之一部分者,依勞動基準法第2條第3款規定,應屬工資,於計算平均工資時應列入計算。
  • 至於,公司合法遣散員工必須具備法定事由(例如:勞動基準法第11條業務緊縮);或由勞資雙方合意同意以資遣方式終止勞動契約,且仍必須依約結算該給付之所有工資。

台灣虎航則要等12月財報出爐、2023年1月10日送董事會討論。 海運業2022年獲利普遍優於2021年,多數船公司年終獎金應該不比去年差。 另外,受矚目的員工分紅(員工酬勞),是按稅前獲利撥放一定比例,陽明最高達1%,長榮約0.5%、萬海約0.6%,陽明員工在分紅這部分可能領較多。 但長榮海運上海辦事處員工透露,大陸公司員工只有5個月到8個月的年終獎金,做的事情一樣多,對這樣差別待遇感到心寒。 年薪14個月 A:就勞基法規範而言,只要符合「年終結算有盈餘」、「全年工作」以及「無過失」等三個構成要件,雇主即有依法給付年終獎金或是分配紅利的法定義務。

年薪14個月: *外商* 員工超低離職率 [ IT Service Desk Analyst ] 保障年薪14個月+額外績效獎金

「一定要吃營養品才能攝取到均衡的營養嗎?」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疑問,但問題並非使不使用營養品,而是你願意為「均衡營養」這件事情付出多少心力。 人體所需的營養素百百種,光文章提到的蛋白質(胺基酸)、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乳酸菌等,種類就已經相當多樣,想要在每天繁忙的生活中落實「均衡飲食」,一次補足人體所需營養,並同時補充體力、增強保護力是相當困難的。 ● 支鏈胺基酸(BCAA) 前面提到的9種必需胺基酸,是人體無法製造,只能從飲食中攝取的胺基酸。 支鏈胺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 BCAA),便屬於必需胺基酸中尤其重要的成員之一。 在所有人體的必須胺基酸中,BCAA佔比約35~40%,而且它為蛋白質中幫助肌肉生長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很適合在運動前後補充。 消費者在挑選營養品的時候,可以多留意產品的BCAA含量,標示越清楚明確、含量克數越多對於使用者而言就越有幫助。

年薪14個月

面試工作時,常會看見有些公司職缺會開出「保障年薪14個月」等語句,普遍可能認為就是月薪加上2個月年終獎金。 然而在勞動法規上其實並未明訂年終獎金該如何發、發多少,因此常會有「承諾與事實不符」的爭議產生。 勞動部提醒:最主要仍得看公司規定或勞動契約訂定,如有「工資性質」時,雇主依法就有給付義務。 年薪14個月 台灣多數中小企業、新創公司因無完整的福利制度規劃,並不會特別約定好年終獎金發放方式,甚至在一開始僱用員工時也並未特別說明有無年終獎金,這時法院多半會認定企業所發給的年終獎金屬於「恩惠性給與」,也就是公司為了獎勵員工過去一年的努力辛勞,額外發給的福利,即便不發給員工也不違法。 公司年終結算有盈餘,老闆如果決定不發年終獎金,除了對員工來說可能會大感失望,是否違法呢? 按照勞基法第29條規定,應該發給全年工作無過失的員工獎金或分配紅利,只是發放金額與比例就看雇主來決定,發放名義也不一定要用年終獎金,可用其他方式替代。

年薪14個月: 年度天文大潮又遇颱風環流 屏東東港水漫道路連3天上演

同法第26條規定,雇主不得預扣勞工工資作為違約金或賠償費用。 所稱「預扣勞工工資」,係指在違約、賠償等事實未發生或其事實已發生,但責任歸屬、範圍大小、金額多寡等未確定前,雇主預先扣發勞工工資作為違約金或賠償費用。 此外,依據實務見解,工作規則(例如:雇主制定的分紅發放辦法),不因員工主張不知該工作規則內容而影響該工作規則的效力。

年薪14個月

績效獎金則是另外一個常常聽到的模糊概念,字面上的意思,如果公司的獎金發放和工作績效有關,就可以稱為績效獎金(目標獎金或節餘分享、利潤分享其實都或多或少和績效有關,但計算的基礎不一樣,也不必然和員工的工作績效連動)。 一大堆公司都會告訴應徵者「除了保障年薪之外,我們公司還會另外發給績效獎金」,但績效獎金到底是怎麼發放的? 有一些公司的績效獎金其實和個人的業績有非常高度的連結,我覺得與其說是績效獎金,還不如說是佣金。 不管理由是什麼,有一些公司就是會把你每個月可以領到的薪水拆成底薪和津貼,你在計算年薪的時候就會變得更複雜一點。 但如果勞動契約已經明訂年薪14個月的狀況,雖然一般人會將外加的兩個月給與解讀為年終獎金,但如果依當初議定內容判斷,具有工資性質的話,雇主就有依照勞動基準法給付的義務。 再來,如果雇主在公司的管理規定、勞動契約裡或口頭承諾要發一定數額的年終獎金,於此情況下,因為雇主於契約或口頭已有承諾發放,仍具有契約效力,勞工可循勞資爭議調解或民事訴訟途徑向雇主要求給付。

年薪14個月: 資深人資揭「年終獎金」背後的秘密:原來年終計算既不公平也不客觀

工資之一部以實物給付時,其實物之作價應公平合理,並適合勞工及其家屬之需要。 基上,提供外勞之膳宿費用自可由勞雇雙方自行於契約約定納入工資給付之項目。 由於2021年的農曆春節是從2月10日開始放假,而一般常見的年終發放時間點,都會是和上個月薪資一起發。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公司是5號發薪水,那麼明年的你,很有可能會在2月5日,同時領到1月份薪資和年終獎金。

本網站之圖片、文章等內容,屬著作權人擁有,任何人未經授權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予以利用、使用、轉載、散布、出版或傳播,違者依法追究責任。 從行業及規模觀察,2021年「電力及燃氣供應業」及「金融及保險業」的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分別有108.3萬元與102.3萬元。 1111透過3個月的票選,選出近300家幸福企業,於11日舉辦頒獎典禮,並邀請台灣艾司摩爾、光陽工業、中華精測等企業高層出席。

年薪14個月: NVIDIA再創收盤新高 公司2大咖爭相賣股

公股金融圈人士分析,民營化行庫年終獎金除了2個月的固定獎金,以及2.6個月的績效獎金,另外還有員工分紅酬勞,以及「超盈餘目標獎金」等不同層次的獎金結構,也使得已民營化行庫,獎金行情遠優於台銀、土銀、輸出入銀行等三家國營銀行。 相較集團航運公司員工年終荷包滿滿,長榮航空年終只有3個月,長榮航勤更慘,年終僅有1個月;年終落差極大引發長勤員工集體請假、進行技術性罷工。 長榮航勤員工1月2日在臉書的發文提及航空同仁以及航太同仁年終獎金的差異,更是引起引起熱議。 星宇航空目前雖仍處虧損,董座張國煒體恤員工疫情期間辛苦三年,2023年美國線開航、機隊規模擴大,決定發放一個月本薪的年終獎金。 星宇年終會辦尾牙,由於員工人數增加至近2,000人,將採取各個單位分開舉辦。

但還是要提醒的是,無論是上述三種情況的哪一種,即使是恩惠性給與,雇主都不能因為勞工申請生理假、產假、陪產假、安胎假、家庭照顧假等性別工作平等法規定假別,或因為勞工曾向行政機關申訴檢舉,而對勞工的年終獎金有不平等給付情形,否則還是會觸法。 然法律規範經常更迭,企業可能一時未察或疏忽新制、勞工未能及時獲得保障資訊等,而誤觸法網、失去該有的權益。 年薪14個月2023 依此,勞動部特別製作《勞動基準法》及其相關法規之常見疑問集,透過情境式帶入勞資雙方可能遇之爭議,更加清楚明瞭的解釋法律規定。 因此,建議雇主於提供薪資明細時,也應該列明各該給付項目,而不是只有列出給付總額,否則倘若因爭議進入法庭,雇主將難以舉證究竟哪些給付是屬於工資,哪些給付是屬於恩惠性給予,如此將導致全數給付皆被法院認定為工資,墊高加班費、勞保、健保投保級距、勞退金提撥、資遣費、舊制退休金計算、競業禁止補償金及職災補償金數額。 由於雇主給付的年終獎金若被認定為是「工資」,將牽動加班費、勞保、健保投保級距、勞退金提撥、資遣費、舊制退休金計算、競業禁止補償金及職災補償金數額,已如前述,影響所及,將使雇主估算用人成本與實際須負擔的法定義務產生很大落差,更容易引起勞資爭議,不可不慎。

年薪14個月: 保障年薪14個月,年終拿到的2個月到底是薪資還是獎金???

我暫時不在這裡評論這種做法到底合不合理,但是當公司跟你談保障年薪,而你有可能在一年的中間加入公司,或是離開公司的時候,你必須要有心理準備會有這些事情,雖然你不見得一定可以非常清楚地問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當然我也會提醒:公司的人資跟法務如果稍有經驗,應該都會使用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10條回應你,年終獎金並不是「經常性給與」。 延伸閱讀: 勞動部函釋:年終獎金及考核獎金,僅係勉勵、恩惠性質之給予,非屬勞務對價性質之工資,不計入月薪資總額申報勞工保險投保薪資。 周鈺舜說,艾司摩爾不僅保障底薪14個月,以及5個月的固定分紅,還有每年高於業界的調薪幅度,近年來更提供彈性工時、每周1天在家工作等福利,讓員工有更多發揮的彈性與空間,持續致力打造更好的工作環境。 1.洗滌塔機台設備(local scrubber)售後服務維修保養。

《勞動基準法》第29條:事業單位於營業年度終了結算,如有盈餘,除繳納稅捐、彌補虧損及提列股息、公積金外,對於全年工作並無過失之勞工,應給與獎金或分配紅利。 除此之外,本篇「宇恒週報:平均工資應如何計算?」與之前所持見解相互矛盾,請一併注意。 年薪14個月2023 (2)雇主如於106年4月19日未預告即向勞工表示資遣,該日為資遣生效日,並為契約終止日,亦係發生計算資遣事由之當日,於計算平均工資時不列入計算。 三、新修正之一個月平均工資計算標準自八十三年四月十一日起適用,原內政部七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74﹚臺內勞字第三七一六七八號函示,同時停止援用。 凡八十三年四月十一日以後退休或資遣者,雇主應以新規定之月平均工資計算勞工之退休金或資遣費,惟在八十三年四月十日以前退休或資遣者,仍依內政部七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臺內勞字第三七一六七八號之函規定辦理。

年薪14個月: 年終獎金什麼時候發?是以全薪計算還是底薪呢?

其實,人類攝取蛋白質,是為了補充裡面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胺基酸。 然而,胺基酸種類繁多,每一種蛋白質擁有的胺基酸的類別和比例也大不相同,所以才會有「蛋白質互補」的概念,就好比我們的日常飲食,講究的是「均衡」,攝取蛋白質也是相同的道理。 所以在攝取蛋白質的時候,也要注意它內含各類胺基酸含量占比,並均衡攝取不同類別的蛋白質,使得整體攝取量可達人體所需胺基酸需求量,才能確保補充到最全面的營養。 年薪14個月 沒錯,蛋白質不只有區分品質高低的,評估方式還五花八門。

年薪14個月

有一些公司會把每個月可以領到的薪水分成很多不同的項目,用比較簡單的說法,就是底薪和一大堆各式各樣的津貼。 年薪14個月 很多年前我加入一家外商公司的時候,公司和我議定每個月的薪水是五萬五千元,然後加上每個月的交通津貼五千元,我每個月實際可以領到的薪水是六萬元。 但年底計算年終獎金的時候就不是這樣了,公司是用底薪乘以兩個月作為保障年終獎金,所以我一整年可以領到的保障年薪是:55,000×14+5,000×12=830,000。 當公司計算其他獎金,或是調薪的時候,都是用底薪五萬五千元計算。 再說另外一個更常見的問題,許多台商公司年終獎金往往會在農曆年前發放,所以,如果你在一月一日加入公司,而且在十二月三十一日離職,有非常大的可能性你會領不到年終獎金。

年薪14個月: 年終獎金因請生理假、產假而短發,雇主此舉已違法

2022年因通膨、大陸防疫管控,台塑四寶下半年營運受阻,惟考量照顧員工、協助力抗通膨,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7月拍板今年實質調薪4.5%(沒有慰勉金),加薪後平均薪資近58,000元,創下38年來最大幅度調薪。 台塑企業總管理處1月10日宣布,按照獎金計算原則,2022年台塑企業四大公司平均每股稅前盈餘3.37元,核發年終獎金月數是4.06個月本薪。 對照大環境、同業水準,台塑集團員工仍可安穩度好年。 (2)臺灣高等法院九十五年度勞上字第八十九號判決 按平均工資者,為計算事由發生之「當日」前6個月內所得工資總額除以該期間之總日數所得之金額,勞基法第2條第4款定有明文。

評論指出,此結果反映出中產階層與極端高薪族群的薪資差距續呈擴大。 近年受全球疫情影響,產業經濟受衝擊仍大,國內在疫情期間的內需產業減產、縮編,薪資成長緩慢(甚至負成長),都有可能是造成低於平均薪資佔比人數升高的原因。 而最受上班族喜愛的福利制度,依序為:供餐(60.8%)、員工健檢(58.7%)、彈性上下班(55.0%)、生日禮金(54.4%)、優於法規的防疫照顧假(53.4%),以及分紅配股(50.7%)。 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上班族認為幸福企業在經營上須具有4項要素,包含:固定調薪制度(85.7%)、疫情下不裁員/減薪(80.4%)、升遷管道暢通(71.9%)、薪資優於同業(70.3%)。

年薪14個月: 契約明訂

有一些公司和應徵者談薪水的時候,不是用月薪計算,而是用年薪計算。 比方說,公司告訴你,你的年薪是一百二十萬元,這時你的月薪該怎麼計算呢? 但是更多的時候,公司會把這個問題搞得很複雜,而不是直接把年薪除以十二。 另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平均數為67萬元,較2020年增加3.02%;然2021年小於平均數比率為68.31%,意味著有68.31%的受雇員工收入未達平均年薪,約555萬名受雇員工年收入未達平均總薪資,創下歷史新高。 明年基本工資調漲,企業陸續啟動調薪、提升福利,打造「幸福企業」吸引人才。

而這次徵才,有428個職缺平均薪資逾3.5萬元,歡迎民眾把握機會踴躍參加。 只不過要留意的是,根據國稅局釋出的資訊也提到,如果年終獎金的金額超過 84,501元,公司要預先按全數金額扣繳5%稅款;而若給付金額未達84,501元,公司不必預先扣繳,而是在5月報稅季時,直接將獎金列入年度所得總額裡。 但若是要申請工資墊償,該給付其名目若為年終獎金,則勞保局應該會依施行細則第10條判定屬於獎金性質,您必須有辦法證明該給與是工資,若有書面契約的話應可作為證明。 所以保障年薪這個名詞是用來解釋「不管公司獲利與否,你會領到的年薪」。 企業裡的HR常常會用這個名詞來和你溝通數字,比方說保障年薪一百二十萬;或是月數,例如台灣大多數高科技公司會宣示全年保障十四個月的薪水,代表每一年公司一定會發出十四個月的月薪。

年薪14個月: 問題:勞資雙方約定採保障年薪14個月者,雇主得否逕自取消保障薪?

但因為法令並沒有明訂標準,年終獎金到底怎麼發以及發多少,還是要看公司的管理規定或勞動契約內容而定,不過大致還是可以整理為以下3種狀況。 當給付給員工年終獎金超過84,500元時,因屬於非固定薪資以外的獎金收入,公司必須自行扣繳5%(110年度扣繳稅率為5%,111年度起標準扣除額為86,001元),員工隔年申報綜所稅時,也需將年終獎金列入綜所稅計算,但可以免併入全月薪資總額計算扣繳稅額。 反之,若發放年終獎金金額未達起扣標準84,501元,則公司不需預先扣繳,員工在5月報稅季時,自行直接將獎金列入年度所得總額裡計算所得稅即可。 根據「112年度薪資所得扣繳稅額表」,當給付給員工年終獎金超過86,001元時,因屬於非固定薪資以外的獎金收入,公司必須自行扣繳5%(2021年度起標準扣除額為84,501元,扣繳稅率為5%),員工隔年申報綜所稅時,也需將年終獎金列入綜所稅計算,但可以免併入全月薪資總額計算扣繳稅額。 反之,若發放年終獎金金額未達起扣標準86,001元,則公司不需預先扣繳,員工在5月報稅季時,自行直接將獎金列入年度所得總額裡計算所得稅即可。 依照《所得稅法》第14條規定,和薪資相關的收入,包含薪金、俸給、工資、津貼、歲費、獎金、紅利等都需要被課稅,而公司應依法履行扣繳義務。

故凡適用該法之各事業單位受僱勞工,不論是否屬於計件或計日工人,均應享有上開法定權利。 又第36條所定之例假、休息日,第37條所定之休假,工資應由雇主照給為該法第39條所明定,故事業單位應依法發給其所僱計件工例假、休息日及休假日之工資。 A:勞動基準法第39條規定勞工於休假日工作,工資應加倍發給。 所稱「加倍發給」,係指假日當日工資照給外,再加發一日工資,此乃因勞工於假日工作,即使未滿8小時,亦已無法充分運用假日之故,與同法第32條延長每日工時應依第24條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加成或加倍發給工資,係於正常工作時間後再繼續工作,其精神、體力之負荷有所不同。 至於勞工應否延長工時或於休假日工作及該假日須工作多久,均由雇主決定,應屬於事業單位內部管理事宜,尚難謂有不合理之處。 故勞工假日出勤工作於8小時內,應依前開規定辦理;超過8小時部分,應依同法第24條規定辦理。

年薪14個月: 工資計算方式有哪些?

以兆豐銀為例,兆豐金獲利雖受防疫保單導致產險鉅虧之累,較2021年同期減少25%,但兆豐銀行2022年獲利較2021年同期成長逾2成,因此估計其年終獎金行情,應該有7個月的水準。 其中,獲利大幅成長的銀行,更可望有超過6.5,甚至7個月的平均水準,考績好的業務人員甚至可拿到10個月以上年終,整個公股體系合計超過5萬名員工將有年終好「薪」情,且至少超過半數以上的行庫,2022年年終將遠優於去年的水準。 築間餐飲集團於2022年8月份率先宣布,2023年1月1日起,集團基層員工基本起薪調漲為32,000元起,儲備店主管更上看51,000元起。 築間餐飲集團董事長林楷傑表示,目前員工約達2,700人,今年預計將突破3,000人,2023年將再招募800人以上,包含店長、儲備幹部和基層服務人員,大搶餐飲人才。 💡 舉例:B老闆發給新人妹2020年終10萬元,因達到扣繳門檻84,501元,公司須預扣繳5,000元(10萬x5%),而新人妹在2021年報稅時,就能減除這5,000元已扣繳的款項。 因應FINTECH的風湖,業務人力需求,2019年人力將再增加30-50%,其中以研發人才、設計人才為招募主軸。

不過,年終獎金的實際發放日期還是要依各公司規定,也建議有疑慮的朋友,可以直接詢問公司財務或是人資最清楚唷! 大部份的公司行號都是以「全薪」來計算;而若是到職未滿3個月的員工,也多是按比例計算,像是用實際到職天數乘以日薪或是到職月數乘以月薪。 「保障」係代表雇主有給付之義務,既有義務則與任意性、恩給性不符,故該獎金與公司因經營良好而有盈餘才發給之獎金並不相同,若雇主於應徵時僅告知年薪資為14個月,若未約定請領條件,即使勞工未服務滿1年,仍應依比例發給。 因此,倘若雇主要避免無法舉證的窘境,就必須仔細盤點勞動契約及工作規則以及各種獎金發放辦法中的各項給付內容,是否有和勞工就發放條件作出明確的規範及約定,以免屆時因為發放條件不清而產生爭議。

年薪14個月: 說好「保障年薪14個月」,卻因績效未達標只領到1個月年終,可以提告公司嗎?|勞動部百問百答

【時報-台北電】為替員工累積退休金,宏碁自2022年元月起啟動員工持股信託制度,讓員工可透過提撥小額薪資款項、公司也提撥相同額度至個人專戶的方式存股,為員工加薪兼儲蓄,提升對公司的向心力,同時也留住人才。 近日就有網友因為對於年終獎金的計算方式不清楚,而於Dcard以「年終試算底薪還是全薪?」為題發問,內文中他表示,「想詢問大家年終計算究竟是算底薪還是全薪?若自己在11月有調薪了,那明年算年終時適用舊薪水還是新薪水來算呢?」。 台灣自來水公司第三區管理處苗栗縣通霄銅鑼營運所伯公坑加壓站,配合台灣力公司停電,施工更換導線及LBS裝置,9月6日上午10點至晚上9點,苗栗市新英里、南勢里、福麗里、高苗里、水源里停水,另公館鄉全鄉,及銅鑼鄉中平村、中興工業區水壓降低,台水籲請用戶留意及提早儲水備用。 周四的調查顯示,企業的招聘意向是15個月來最強烈的,計劃提高員工工資的企業比例創萊斯銀行自2018年開始調查薪酬問題以來的最高,30%的企業預測加薪3%。 在下一篇文章,我們將會分享其他判決故事來說明年終獎金、全勤獎金、夜點費等不同名目,在法院上怎麼判斷是「經常性給與」還是「恩惠性給與」。

年薪14個月: 「公司保障年薪14個月」背後好處太多了…關於「年終獎金」你一定要知道的4件事

「恩惠性給予」是指,根據該公司員工的表現或業績好壞給予的獎金,並非工資的一部分,因此資方並無發放的義務。 而「經常性給予」則是指勞資雙方事先在契約中有明確訂出,如「保障年薪保證14個月」等協定,因此是屬於工資的一部分,所以資方「必須」應該履行條約義務。 如果你剛好是到職還未滿一年的員工,其實屬於不符合「全年工作者」的族群,因此能不能領到年終獎金,就得看公司內部規定,以及勞動契約上是否有相關規定,甚至公司也有權扣除試用期三個月,不予計算年終獎金。 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10條所稱年終獎金非屬於工資,其原因為年終獎金屬於雇主恩給、任意性發給,與勞務無對價關係,但由於雙方於訂定勞動契約時即已經約定年薪為14個月薪資,已經與恩給、任意性給與的意涵相斥,故應屬於工資。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