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門檻2023全攻略!內含公投門檻絕密資料

Posted by John on August 24, 2021

公投門檻

不過,關於全國性公投適用項目,則排除修憲及領土變更案等敏感議題,回歸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處理。 根據《公民投票法》第29條規定,公民投票案投票結果,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且有效同意票達投票權人總額四分之一以上者,即為通過。 有效同意票未多於不同意票,或有效同意票數不足前項規定數額者,均為不通過。 因《公民投票法》於2017年底在立法院通過修法,從提案人人數、連署人人數、公投通過票數、公投年齡等多方面降低了公投的門檻,而使本年度公民投票成為中華民國歷史上,全國性公民投票案數最多的一次,也是首次有公投議案得到通過。 除《公民投票法》內規定的公投辦法,另有依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舉行的修憲複決公投,該種公投須由立法院通過後送交公民複決。

蔡同榮於1990年召集成立「公民投票促進會」,旨在推動臺灣立法保障公民的直接民主權力,起先以臺灣進入聯合國為主題;他也因致力於促進公投立法,而被稱為「蔡公投」或「台灣公投之父」[11]。 1991年3月,民進黨立委盧修一、洪奇昌、葉菊蘭等人提出第一個「公民投票法草案」版本,由林濁水負責起草。 1993年,第二屆立法院成立後,蔡同榮、林濁水、黃爾璇等人再度分別提出草案,但提案均未獲通過;蔡同榮提案中就包含了「不設限條款」,即允許人民就主權、領土、國號、國旗、國歌等進行公投;之後蔡同榮多次提案並獲得民進黨支持[12]。 2020年7月,身為環境保護人士的潘忠政因反對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於藻礁上,對當地千年而成的藻礁環境形成威脅,領銜提出珍愛桃園藻礁公投案。 [24][25][26]對於民間及環團的反對,行政院提出替代方案,將三接外推742公尺,之後又外推455公尺,總共1.2公里,並且從馬英九政府擬定的232公頃縮小至23公頃,希望環團能夠接受。

公投門檻: 中華民國全國性公民投票

這次的運動是區塊鏈社區內的一大突破,首次教育了整個幣圈社群,公投是可以應用於網絡世界。 在第一輪中,波多黎各人就「在與美國關係上是否想改變現狀」進行投票。 180萬人具有投票資格,有6.5萬人放棄了第一輪投票,在參加投票的人中,54%的人支持改變關係。 隨後,波多黎各人就如何作出改變進行選擇,有「成為美國一州」、「擴大自治權」和「完全獨立」三個選項供投票者選擇。 在此輪投票中,只有130萬人進行了投票,最終61%的民眾支持成為美國第51個州,約33%希望擴大自治權,而僅有5%的人贊成完全獨立。

  • 由於民進黨直到最後才於會內表明支持蔡同榮版,反而造成國民黨不同意法案,因此協商破裂[15]。
  • 2022年憲法修正案公民複決第1案又稱18歲公民權修憲案, 在同年11月26日經公民複決投票結果,同意票數512萬4023票,不同意則有451萬1916萬票,未過同意票門檻,故不通過。
  • 在街頭宣講,勤走市場發文宣,青年民主協會積極呼籲投下同意票,對青年們來說18歲公民權修憲,先前多次推動,都因為修憲的高門檻而失敗無法成案,這次不只關乎投票權,也是因為憲法和刑法民法成年年齡相互牴觸。
  • 2019年6月公投法三讀通過後,確認下一次全國性公民投票將不會與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同時舉辦[5]。
  • 最終於2016年2月正式公布公投時間定為同年6月23日[9][8][13]。
  • 2019年6月22日,國立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批評,民進黨以「強化國安、護主權」為由剝奪台灣人表達自決的權利,台派裝聾作啞,他羞愧宣布退出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與台灣教授協會[73]。
  • 今日立法院將現行《公投法》做了比較合理的修正,將可以具體實踐人民作主,這是台灣民主發展的歷史新頁。

過去被詬病的「雙二分之一」制度,意思是出來投公投的人數,需要達到上次正副總統選舉總選舉人數的二分之一,且同意票超過二分之一。 公投門檻2023 (中央社記者陳俊華台北14日電)四大公投案18日投票,中選會今天說,全國性公投案投票權人為1982萬5468人。 依公投法規定,有效同意票達投票權人總額1/4以上者即為通過,因此過關門檻至少要有495萬6367張同意票。 所有有送出連署書給中選會審查的公投提案共計10案,其中僅以核養綠公投因連署合格份數為279,419份未達成立門檻281,740份,在經過10月17日再送件[4]23,251份後,10月23日中選會宣布成立,為全國性公民投票第16案。 2016年5月11日,內政部民政司司長林清淇說,修憲與領土變更案是憲法層次,提案或複決門檻都明定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民進黨立委或時代力量立委想把領土變更複決的規範納入《公民投票法》,仍必須以《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為優先[47]。

公投門檻: 連署

2018年9月19日,民進黨發言人吳思瑤說,國家正名需透過修憲程序,並非《公民投票法》的法律位階可以處理[61]。 2013年2月25日,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與地球公民基金會聲明稿批評,現行《公民投票法》是「鳥籠公投法」,有資訊不公開、資源不對等、公投門檻過高的問題,其嚴苛條件讓公投淪為有錢有權的政黨才能玩的遊戲[33]。 公投門檻2023 全國性公民投票第7案至第16案於2018年11月24日進行投票,其中第7案至第12案、第16案同意通過,第13案至第15案遭到否決。

公投門檻

2020年7月6日,林進嘉批評,民進黨執政後,認為公投綁大選不利總統大選,於是強力修法「沒收公投」;許多台派人士為了總統大選勝選,選擇噤聲[77]。 2019年6月27日,游盈隆分析,立法強制公投與大選分離,第一個後遺症是「讓民主政治過程支離破碎:民意不能及時反應,矯正錯誤或惡質的公共政策」,第二個後遺症是「減少公投過關機率,實質扼殺直接民主」,這兩大後遺症都出自自詡「民主進步」的民進黨[75]。 公投門檻 2019年6月23日,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宣布退出民進黨,退黨聲明抨擊,當立法廢除「公投與大選同時舉行」時,民進黨已經叛離其傳統支持者[74]。

公投門檻: 國民黨介入反制公投的操作

這意味著,未來數年市場對擁有數位技能的員工的需求將保持強勁,且擁有越高階的數位技能,在招募市場中就越佔據主動權與優勢;不過,隨著Gen AI等新興技術崛起,企業對於基礎數位技能的需求也逐步擴大,成為眾人踏入雲端領域的絕佳機會。 這次三讀的內容還將過去被稱為「太上皇」,可以否決、認定公投提案的「公投審議委員會」,在這次修法中廢除。 以目前全世界法定成年年齡來看,有包含美國中國等128個國家是18歲,韓國等12國是19歲,台灣與泰國等5個國家是20歲,並不在世界主流名單,18歲是否夠成熟能夠投票,引起高中生熱烈討論。 三接遷離公投領銜人潘忠政提出的第20案,主文為「您是否同意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即北起觀音溪出海口,南至新屋溪出海口之海岸,及由上述海岸最低潮線往外平行延伸5公里之海域)」。

2021年11月3日,蘇煥智表示,民進黨過去將公投視為民主神聖指標,如今卻墮落到將公投案視為毒蛇猛獸[92]。 公投門檻 2021年3月6日,施正鋒說,民進黨只把公投當成工具,所以要公投大選脫鉤,違反國際潮流[87];蔡英文政府將公投與大選強制脫鉤,「台派自甘側翼而噤聲」[88]。 2021年2月8日,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說,民進黨完全執政以後忘記初衷,不但刻意操作將罷免案(王浩宇罷免案與黃捷罷免案)轉化成政黨對決,更將民進黨前輩爭取的公投權鎖進鐵籠,限制直接民權的展現[83]。

公投門檻: 支持18歲公民權 蘇揆:就差修憲複決

跳脫傳統政治與政黨意識形態的束縛,國家才會有願景,下一代才會有希望。 民主政治中的「定期改選」與「換人(黨)執政」,核心精神就是避免「絕對權力造成絕對腐化」。 令人遺憾的是,過去二十多年,政治上的黨同伐異、分贓政治、財政惡化、正義凋蔽,並沒有因為三次政黨輪替而有絲毫的改變。 修正《預算法》關於特別預算相關規範,明確適用範圍:以「前瞻基礎建設」為例,改善停車問題、提升道路品質、文化生活圈建設、校園社區化改造、營造休閒運動環境、推動觀光升級等補助等計畫,本應於各部會「一般預算」編列計畫與補助。

公投門檻

[4][5]法國在1793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時曾就當時國民公會所制定之憲法(Constitution de l'an I,一般稱為1793年憲法),提交全國公民投票,此後法國均採用公投改變政權模式,包括改為帝制、修憲公投等。 這次《公投法》修正結果,有兩點受到部分立委質疑,包括敏感的領土議題未納入公投範圍、以及行政院有權發動公投。 在街頭宣講,勤走市場發文宣,青年民主協會積極呼籲投下同意票,對青年們來說18歲公民權修憲,先前多次推動,都因為修憲的高門檻而失敗無法成案,這次不只關乎投票權,也是因為憲法和刑法民法成年年齡相互牴觸。 另外,中選會表示,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投票前10天不得報導、散布、引述民調資料,但公投法並沒有類似限制規定;12月18日單獨辦理公投,前10日到投票當天,依法仍可宣傳公投或提出公投民調。 又依《公民投票法》第24條準用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20條規定,已編入投票權人名冊之投票權人於110年8月9日(含當日)以後遷出者,仍應在原戶籍地投票所投票。

公投門檻: 政府現行政策

〔記者蘇芳禾、蘇永耀、林良昇/台北報導〕立法院院會昨三讀通過「公民投票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包括提案、連署、通過門檻全面調降,通過門檻更改為簡單多數決,有效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且達投票權人總額四分之一以上即通過,歷經十四個寒暑,終於宣告打破「鳥籠公投」。 「重啟核四」屬於重大政策創制;「反萊豬」、「三接遷離」(珍愛藻礁)屬於重大政策複決;「公投綁大選」則是立法原則創制。 根據《公民投票法》第30條規定,有關重大政策的「重啟核四」、「反萊豬」、「三接遷離」,應由總統或權責機關為實現該公民投票案內容之必要處置。

公投門檻

根據豬肉儀表板顯示,截至12月1日,沒有進口豬肉檢驗到萊克多巴胺。 香港現時並沒有公民投票法,任何民間舉行的公民投票都不會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承認。 1995年魁北克公民投票是第二次就魁北克應否脫離加拿大成為獨立國家而舉行的公民投票。 此公投於1995年10月30日舉行,49.42%選民認同魁北克應脫離加拿大,50.58%選民反對,反方險勝。 破壞民主法治精神,「特別預算」常態化:《預算法》八十三條明文規定,當發生國防緊急設施或戰爭、國家經濟重大變故、重大災變,或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才能提出「特別預算」。 完全執政完全傲慢,立法院淪為行政院立法局:民進黨完全執政八年,「靠勢」國會多數,浮濫編列特別預算,國會淪為橡皮圖章,完全失去監督制衡的力量。

公投門檻: 你是否同意用「台灣」為名參加奧運?時代力量推6題公投,都是主權和勞權

現行《公投法》「雙二分之一」的通過門檻過高,使得台灣的公投一直被詬病為「鳥籠公投」。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召集委員陳其邁聽了陳超明的發言,一時摸不清頭緒;陳超明隨即向陳其邁保證,他會支持民進黨修法。 但陳超明也要求簡太郎「要對民進黨說清楚」,降低公投發動門檻「會發生什麼事」;簡太郎回應,若降低公投發動門檻,「未來公投會很多」,恐增加行政負擔與資源浪費[46]。 民進黨的黨綱之一是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自主決定,因此在很早就提出以公投決定台灣的國土區域與國際地位問題。

公投門檻

中選會透過新聞稿表示,各直轄市、縣市選舉委員會今天公告投票權人人數;經彙整結果,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第17案至第20案投票權人人數為1982萬5468人。 2017年4月21日,908台灣國運動、台灣國辦公室與名嘴楊憲宏到民進黨中央黨部前,聲援林義雄發動接力禁食要求立法院「補正」《公民投票法》。 台灣國辦公室主任陳峻涵說,台灣人民用選票讓民進黨完全執政將近一年,被戲稱為「鳥籠公投」的《公民投票法》卻在民進黨立委不知名的原因下仍舊不動如山,難怪林義雄會發動接力禁食[55]。 中選會表示,以投票權人人數1982萬5468人而言,有效同意票達495萬6367票以上,且同意票應多於不同意票,才為通過;反之,如果有效同意票未多於不同意票,或有效同意票數不足495萬6367票,公投案依法則為不通過。

公投門檻: 相關新聞

2019年6月22日,國立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批評,民進黨以「強化國安、護主權」為由剝奪台灣人表達自決的權利,台派裝聾作啞,他羞愧宣布退出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與台灣教授協會[73]。 2014年9月18日,布魯金斯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歐漢龍(Michael E. O'Hanlon)說,如果台灣也想學蘇格蘭推動獨立公投,那會是非常糟糕的想法,從一個美國友人的角度來看,「我們不需要因為台灣獨立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43][44]。 公投門檻 六都的投票人數以新北市177萬2505人(1,772,505)最多,其次為高雄市(1,204,421 )、台中市(1,203,876)各有120多萬人,台北市民可投票人數為114萬(1,147,068),桃園市(954,393)與台南市(805,489)則都在百萬以下。

此次4項公投為110年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第17案至第20案,依序為重啟核四案、反萊豬進口案、公投綁大選案、三接遷移案。 有媒體報導並被轉述至其他社群媒體,指稱「政黨不得在投票所外30公尺宣傳公投」顯為錯誤報導、錯誤訊息,中選會特予澄清及說明。 中選會係對外說明,公民投票法未禁止政黨或任何人於公投日為公投宣傳或引述民調,但相關行為仍應受法律之規制。 公投投票年齡已下修為 18 歲,據中央選舉委員會(中選會)提供的資料,目前可參與公投的投票權人,總人數為 1,982 萬 5,468 人,其中 18 歲以上未滿 公投門檻2023 20 歲之投票權人人數為 39 萬 9,282 人。 2012年馬政府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牛肉進口,2020年蔡政府訂定豬肉萊劑殘留安全容許量,腎臟低於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訂為0.04ppm,肝臟、脂肪及肌肉比照Codex標準,另增訂其他可食用豬雜碎部位為0.01ppm。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