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明7大優點2023!內含張國明絕密資料

Posted by Eric on August 26, 2021

張國明

張榮發基金會表示,董事任期屆滿迄今,已多次召開董事會辦理選舉事宜,含此次已召開過8次董事會,其中6次董事會有列改選董事議程,而該6次董事會中竟有5次都遭特定董事杯葛不出席會議,導致無法達到三分之二以上董事出席的特別決議門檻改選完成,對此張榮發文教基金會深感遺憾。 對此,張榮發文教基金會指出,今日董事會,會中依據「財團法人法」進行討論108年度工作報告及財務報表、修正捐助章程及改選董事等議案,教育部亦有派員列席,然修改章程及改選董事之議案,因張國明、吳景明等6位董事再度杯葛拒不出席,以致無法達到特別決議三分之二以上董事(10人)出席之門檻,因此未能順利改選。 有最強姊夫之稱的鄭深池自4月6日接下集團台灣控股公司長榮國際董座一職後,突然在昨(27日)宣布辭職,緊接著,自4月14日回鍋擔任立榮航空董事長職位的星宇航空董座張國煒,也接著宣布辭去立榮董座。 高院審理認為,鍾德美當時逕自宣佈散會,具有「明顯重大瑕疵」,並不合法,張國明等在場董事依據財團法人法第43條第1項規定互推1人擔任主席,繼續開會,有理由,且合法。 「如今弟弟派成員又紛紛退出戰局,失去友軍支持的張國政,現在要去跟大哥張國華談判,人家會給你什麼?就算張國政明年真的登上長榮航董座,如果持股贏不了人,只是擔任法人代表,這個位置能坐得穩嗎?」該名人士直言,紛擾多時的長榮集團經營權之爭,現在只能說暫告一段落,後面還有戲可以看。

張國明

如今老大、老三若達成共識,長榮集團經營權爭奪大戲,將能提前落幕。 知情人士說:「張國煒已經多次說過,他不會再回長榮集團,將專注經營星宇航空;張國明對經營權又沒興趣,醉心於宗教公益事業。」如今弟弟派瓦解,明年又適逢長榮航空改選董監事,外傳將由張國政主導,未來長榮集團可望由張國華、張國政分治海空。 事實上,長榮集團自從張榮發過世後,股權與經營權之爭,從未一刻消停。 今年4月,更隨著原已淡出集團經營權,自立門戶「星宇航空」的張國煒,無預警重返集團,並擔任立榮航空董座,再度讓集團經營權之爭,兄弟手足駁火爭鬥躍上輿論火線。

張國明: 長榮經營權之爭 大房內戰升溫

長榮集團交叉持股,長榮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與巴拿馬長榮國際有限公司是掌握長榮集團最重要的兩個樞紐,巴拿馬長榮國際有限公司是長榮海運最大股東、持股7.43%,長榮海運又是長榮航空和長榮國際儲運最大股東,各持股14.77%和40.36%。 換言之,誰掌握EIS對長榮集團經營權至為關鍵,這也是張國華為何要對外宣稱他在EIS的Permanent President職位永遠不變。 日前弟弟派舉行巴拿馬長榮國際股東臨時會,在會中投票推選張國明為新任的Permanent President(永久董事長),不過,哥哥派也透過律師指出,該股臨會所做出的任何決議都是不合法的無效決議,大哥張國華仍為常任董事長,也因此讓巴拿馬長榮國際的董座鬧雙胞,迄今爭議難解。 同時,弟弟派也採取多線進攻位於海外堪稱多達「千億金庫」的巴拿馬長榮國際,由於兩派是否能於明年取得長榮海運,深具戰略意義,因此張榮發次子張國明遂發起於今天(10日)下午召開巴拿馬長榮國際股東臨時會,欲以多數股權改選「永久董事長」,直接削減大哥張國華的優勢。 長榮國際董監任期將於3月屆滿,訂於今(25)日舉行股東臨時會改選董監,全場會議延後9分鐘開始,而原先大房三兄弟分裂成兩陣營,雙方掌握股份相當互別苗頭,但最終5董2監由弟弟派張國明、張國政陣營,以3席董事、1席監察人拿下經營權。 長榮集團控股公司-長榮國際25日召開股東臨時會,改選董監事,張國明與張國政聯手的聯盟取得過半的席次(三董一監),據了解,改選變天出乎預料,主要為張國煒的母親李玉美有7.14%的關鍵一票轉向支持張國明與張國政。

張國明

據知情人士透露,張榮發二子張國明、三子張國政聯手張國煒,贏得長榮國際主導權後,憑藉股權優勢,將再下一城取得立榮航空主導權,且在弟弟派的「共識」下,14日立榮董事會將通過由張國煒擔任董事長。 上週2/25長榮國際舉行股東臨時會改選董監,大房三兄弟分裂成兩陣營,主要分為張國華為主的哥哥派以及張國明、張國政的弟弟派,最終5董2監由弟弟派陣營,以3席董事、1席監察人拿下經營權,逆轉的關鍵就在於二房張國煒和母親李玉美手握的7%股權,支持弟弟派。 長榮集團張家「哥哥派」與「弟弟派」爭奪旗下公司經營權,首役「弟弟派」張國明、張國政與張國煒三兄弟聯手,取得集團控股長榮國際的董事會多數席次,接下來成功進逼到立榮航空,並準備迎戰6月10日的長榮鋼鐵「委託書大戰」。

張國明: 國際要聞

解嚴後,社會力擺脫政治的桎梏而激盪不已,但體制改革的腳步趕不上現實的需要,一九八九年底的選舉,執政的國民黨總得票率首次未達到六成﹔一九九◯年總統選舉、三月政爭、野百合學運、逼退「萬年國代」,台灣社會正值多事之秋。 過去只知配合政治需要、完全缺乏獨立精神的司法部門,無法體察新的形勢。 其實,撇開法官粗糙的司法見解不論,馬曉濱所不熟悉的自由祖國,本來就是一個死刑當道的國家。 由於長期的戒嚴體制與威權統治,一九九◯年的台灣,在刑事立法方面,仍維持舉世罕見的龐大「死亡條款」:普通刑法有四個絕對死刑與十六個相對死刑的規定﹔特別刑法有二十四個絕對死刑與五十九個相對死刑的規定﹔軍事刑法則有四十四個絕對死刑與三十一個相對死刑的規定,總計共有七十二個絕對死刑與一◯六個相對死刑的刑法條款。

  • 六月十三日,民進黨中央黨部發表聲明,指稱法院判處此案死刑十分殘忍,不應將三人當做治安祭品,天主教、基督教、佛教等宗教人士,也召開緊急會議聯合聲明要求李總統及檢察總長給予最後救濟。
  • 張國明委託的律師黃福雄也再次強調,國際上使用的Permanent President(PP)通常翻譯為「常任董事長」,並非外界所稱的「永久董事長」。
  • 「弟弟派」今天在記者會中公布10日召開EIS臨時股東會並自行選派張國明擔任Permanent President的錄影畫面,包括已故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的次子張國明、三子張國政、四子張國煒3人同框現身EIS臨時股東會。
  • 近幾年來ESG成為企業最重視的方向,從環境、社會、治理構面,檢視一家企業是否善盡社會責任,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兩性平權、性別平等、多元包容。
  • 直至1973年,他參加由香港學生聯會主辦的「香港實驗電影比賽」且奪三個優異獎而回[22][註 2]。

根據當時駐韓國的中國時報特派員朱立熙的觀察,八◯年代初中國人利用南韓做為投奔自由跳板的事件不在少數,有跳船的、有搭舢舨的,還有直接跑到漢城大使館的,只要新聞不曝光,而且沒有政治宣傳價值,多半被暗中遣返,台灣方面也默默配合。 馬曉濱等十九人的事件無法私了,因其已成了國際新聞,而十九個人的供詞不一,調查起來曠日廢時,想去的地方又不一樣,讓韓方相當頭痛,後來乾脆透過譯員告訴他們,只能前往台灣,否則將全體遣返中國。 十九名青年別無選擇,只好「一致」向前往探視的台灣駐韓大使薛毓麒表示要到台灣的意願2。

張國明: 長榮經營權首戰!長榮鋼鐵委託書傳每張喊到140元

善長公司經營權的法界人士分析,由於巴拿馬長榮國際位於國外,此股臨會決議是否適用當地公司法規定,還有待觀察;但弟弟派若是同時向國內外法院聲請假處分獲准,成功禁止張國華在長榮海運等公司行使巴拿馬長榮國際的股東表決權,等於大砍張國華明年起在長榮集團旗下各公司的話語權及掌控力。 長榮集團「弟弟派」今(10)日召開巴拿馬長榮國際(EIS)臨時股東會,選出已故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次子張國明擔任Permanent President(常任董事長)。 不過,選前熟悉張國煒的人士指出,李玉美傾向出席但不投票,未料今日臨時股東會召開結果逆轉,據悉李玉美最終轉向支持張國明、張國政,讓原先掌握41%股權的弟弟派股權過半,成功拿下3席董事、經營權變天。 本人認為兄弟對集團各公司經營理念容有不同,但不應對高階經理人用唆使黑道、媒體抹黑、濫訴興訟的方式,讓專業經理人頻於應付無法專注本業,這些都是和公司治理背道而馳的作為。

張國明

原因他有位白手起家的富爸爸張榮發,張榮發15歲時買了一艘二手船開始創業,41歲時創立長榮海運,短短17年便創開創了世界最大的貨櫃船隊,後來觸角伸到航空業,創辦台灣第一家民營航空公司「長榮航空」,2015年的張榮發以16億美元的財富身價,名列富比士台灣首富第17名。 消息一傳出,馬曉濱的妹妹馬小琴急忙從大陸申請來台,四處奔走為哥哥請命,他們認為犯下擄人勒贖罪雖然是錯誤的,但並沒有傷害肉票,判處死刑是不是太重了? 立刻成為當時社會重大話題,國內宗教團體、人權組織紛紛為馬曉濱發聲。

張國明: 星宇航空增資案 張國明、鄭深池都參與

先是收回長榮海運長期委託長榮國際的船運代理業務,長年租給長榮國際的部分辦公室、高雄海運大樓、高雄櫃場也都不租了。 上月底長榮國際董事會,仍占優勢的張國華提案,將每股配發現金股利從10元加碼到27.5元,發掉長榮國際一百多億元的未分配盈餘,小金庫瞬間縮水一半。 事實上,長榮國際推選新董座前,張國華力主「張家人」接任,董事會當天還釋出善意,提議由老二張國明獨子張聖皓接任,未料弟弟派不買單,仍按原先劇本推選鄭深池接掌。 當時張國華致詞時曾感性地說,長榮集團將繼續秉持創業的初心與堅守信念,未來將不斷淬煉前行、與時俱進,期望60週年能再共聚一堂,往百年企業邁進。

  • 張國明一早就發出聲明稿指出,張榮發基金會董事長鍾德美已經遭到解任,今日董事會為違法召開,多數原任董事拒絕出席參加,而張國政已向法院聲請召開臨時董事會,希望公益基金會回歸公益。
  • 至於張榮發遺囑的4位執行人亦無開會,更無推舉張國華為新任PP之權利。
  • 根據當時駐韓國的中國時報特派員朱立熙的觀察,八◯年代初中國人利用南韓做為投奔自由跳板的事件不在少數,有跳船的、有搭舢舨的,還有直接跑到漢城大使館的,只要新聞不曝光,而且沒有政治宣傳價值,多半被暗中遣返,台灣方面也默默配合。
  • 張國明、張國政等人在原審主張,張榮發慈善基金會第8屆董事長鍾德美,任期應至2020年1月10日屆滿,基金會於2020年4月17日召開的第8屆第6次董事會,董事改選原列為第10案,開議後,張國政提出變更議程動議,擬將董事改選列為第1案,不料,主席鍾德美未就變更議程表決,逕自宣佈散會並離開現場,因此,此散會應不合法。
  • 長榮國際累計四個交易日買入長榮航2.99萬張,斥資9.46億元,持股已升至10.95%,張數為57.91萬張。

張國明委託律師黃福雄公開公司章程,反駁「哥哥派」張國華委任律師陳錦旋宣稱股臨會當天被拒絕入場的說法;「弟弟派」三兄弟共持股60%親自出席,並投票推選張國明為新任「常任董事長」。 今年2月謝國獻低調現身北檢,當時他就被發現疑似和恐嚇長榮老臣的嫌犯有關,張榮發基金會董事長鍾德美接到恐嚇電話,長榮國際董事長柯麗卿更遭人噴辣椒水。 檢方繼續追查,謝國獻為了讓柯麗卿無法出席董事會,出資50萬買凶找人利用假車禍噴辣椒水,但是謝國獻否認犯案,不過檢方掌握確切證據,總共11人全都依恐嚇罪起訴。 張榮發基金會表示,鍾德美除擔任張榮發基金會、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董事外,並無兼任長榮國際或長榮集團其他公司董事或重要職員;鍾德美戮力於基金會會務及社會公益推行,其行使股東權(包含股東表決權)時係以基金會之最大利益為考量,並無藉機謀奪私人利益,集團各公司交由專業經理人負責,其從未涉入。 張榮發基金會之所以成為張國華與兩位弟弟張國明、張國政角力戰場,主因是基金會持有長榮國際股權高達廿八. 拿下張榮發基金會就拿下長榮海運、長榮航空,甚至資產高達四千億元的長榮集團。

張國明: 長榮家變下一步 解散2家控股公司「兄弟各自拿錢走人」

然而,到了七月十六日,人權團體研判情勢並不樂觀,律師郭吉仁預料大法官會議可能會在二十日公佈唯一死刑不違憲的解釋,然後非常上訴的聲請就會遭到駁回,於是他再找律師范光群加入救援行列。 范光群動員事務所同仁進行研究,並開始撰寫聲請非常上訴補充理由狀,預計十九日下班前遞交檢察總長。 律師郭吉仁、劉緒倫為本案向最高檢察署聲請非常上訴,後援會及死刑犯親友到立法院向民進黨團陳情,國際特赦組織也展開緊急救援,呼籲一百三十多國分支機構致函總統李登輝、行政院長郝柏村、法務部長呂有文,與馬曉濱一同來台的十六名大陸青年,則於六月十二日到總統府前絕食請願。 十八日凌晨,張家接獲以報紙剪字貼成的勒贖信件,內容為:「張董事長、夫人:張國明現在我們的掌握之中,我們不想傷害他,我們只要錢,您們要於十一月十八日十二時前準備現金五千萬元,全部用舊鈔分裝在兩個皮箱內等我們電話,不要報警或跟蹤,否則後果自行負責,只要發現可疑,您們便準備收屍」。 在馬曉濱等人被隔離在澎湖的一九八六到一九八八年間,台灣本島正發生前所未有的大變化:第一個反對黨民主進步黨成立、國民黨政府宣佈解嚴、開放台灣人民赴大陸探親,執政十餘年的蔣經國總統病故,各種政治及社會運動衝擊既有體制。 號稱自由祖國的台灣第一次嚐到自由的滋味,多年來權力集團建構的各式神話一一瓦解,反共神話中的「反共義士」正是其中之一。

張國明

後來畢業於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1964年小六)和鄧鏡波學校中文部(1967年中三)。 中三畢業後在夜校完成中五課程[註 1],同期向兄長學習裁縫技術[註 1]。 章於1968年把自拍的一張柔道比試照片寄到星報參加攝影比賽[20][21]。 不久,經朋友介紹認識任職嘉禾電影的攝影機主管而得到機會入職該公司,負責搬運器材,為期三個月[註 2]。 直接的影響是,一九九◯年之後,死刑犯人數,尤其是盜匪案件的死刑人數已經降低,因為法官開始會善用刑法第五十九條酌情減刑,將死刑減為無期徒刑的狀況經常出現。

張國明: 香港最強吃喝

至1996年,章國明基於導演生活得不到穩定的收入保障[註 5],所以以自由身身份為香港廉政公署導演《廉政行動》[34]。 1998年起正式加入擔任高級編導[34][2],推廣廉潔教育和幫助建立廉署人員形象。 他於2015年8月2日在無綫電視節目開心老友記「松拍真情」環節中宣佈從廉政公署退下來,計劃重投電影行業。 直至1973年,他參加由香港學生聯會主辦的「香港實驗電影比賽」且奪三個優異獎而回[22][註 2]。 當年泰迪羅賓主動致電給他,表示有意向他學習拍電影的技巧和合作拍攝微電影[註 2]。 同年,獲節目總經理孫郁標邀請進入電視圈[註 2],於是隨陳家瑛當助理[註 2]。

隨著2023年長榮海運、長榮航空、榮運、長榮鋼及中再保5家公司進行董事改選,雙方角力將提早引爆,市場認為,長榮集團的航空、航運分家可能是未來趨勢。 自由時報報導,從證交所資料顯示,長榮航(2618)方面,長榮國際持有10.59%、張國煒投資公司持有9.31%,加上弟弟派個人持股等佔絕對優勢,而長榮國際持有長榮鋼21.69%、長榮航空持有長榮鋼9.1%,再加上弟弟派持股,長榮鋼可能也將成為弟弟派所擁有。 市場研判,長榮大房內戰最後還是要看教育部的解釋;若教育部「接管」基金會,站在中立立場下,張國明與張國政聯手持股,將可直接壓倒張國華,取得長榮國際的主導權,進而掌握長榮集團;但若教育部核准可以普通決議改選,結果就是相反。 被視為長榮經營權大戰「最艱難一役」,長榮海運2023年董監改選提前開打。

張國明: 張國明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貼身幕僚張祥慧,昨(23)日中午發生車禍,小英基金會24日上午證實此事,並表示張目前已進行第二次腦部手術,術後仍需於加護病房觀察。 此外,黃福雄強調,國際企業所使用的Permanent President(PP)意思是「常任董事長」,並非外界稱呼的「永久董事長」。 想進父親的基金會卻不得其門而入,帶黑衣人硬闖影像在1年半後隨著檢方起訴而曝光,讓外界更能進一步看見長榮家族爭產,家醜外揚的醜陋真相。 關於懲盜條例,令李念祖更耿耿於懷的是,一九九九年蔡兆誠律師在法制史研究中發現,懲盜條例其實早在一九四五年時就應該期滿失效。 換言之,一九九◯年斷送馬曉濱性命的,竟是當時已經失效四十五年的惡法。 一九八七年台灣執行死刑人數只有六人,一九八八年躍升為二十二人,一九八九年再倍增為六十九人,一九九◯年到達高峰,至十二月三日為止,就有七十三人遭到槍決10。

張國明與張國政接受指派、執行業務的行為皆足以說明,兩人自2016年起皆知悉並承認張國華擔任Permanent President一職的事實。 因為今年初弟弟派才成軍,當時在大房老三張國政的號召下,找來姊夫鄭深池居中協調,成功爭取二房支持,2月底,弟弟派在集團控股公司長榮國際董監事改選中,取得多數席次、成功扳倒當權的大哥張國華及老臣柯麗卿陣營。 其實,為避免集團經營權爭奪戰輪番上演,甚至延續到下一代,張國華曾煞費苦心提出二大解方。 他認為要保持集團的完整性,最好的辦法就是解散巴拿馬長榮國際及長榮國際二大控股公司,兄弟4人取得各自的財產後,再去投資所想要經營的公司,取得主導權;他甚至放話,表示自己願意賣股退出,讓其他兄弟經營集團事業。 上週二(9月27日),弟弟派爆請辭潮,姊夫鄭深池、大房老二張國明、二房獨子張國煒紛紛退出戰局,消息一出震撼業界。 本刊調查,老三張國政私下與大哥張國華多次會晤達成共識,引起其他成員不滿,導致弟弟派分裂解散。

張國明: 長榮四兄弟之爭 大哥張國華:集團非「家天下」

同時,「哥哥派」張國華委託的律師也在記者會召開前,於會場外發布聲明,強調張國華為合法選出的永久董事長,目前仍為該公司登記的永久董事長。 黃福雄也提到,長榮集團的EIS是登記在巴拿馬的閉鎖型公司,共有5位股東分別是創辦人張榮發及4位兒子,持股各20%,因為張榮發遺囑訴訟仍在國內法院二審中,該持股被凍結。 股臨會以雙掛號寄出開會通知書,張國華若不親自出席,必須前2天送達指派書,依照章程,當天委任律師陳錦旋沒有資格參加股臨會;且張國華當天宣稱該股臨會違法不得召開,卻又指派律師參加,豈不自相矛盾。 另外,對於張國華委任律師陳錦旋日前在股臨會現場指出,被拒絕入場的說法,律師黃福雄也公開公司章程表示,根據EIS公司章程第6條第18項,指派代理人之指派書及委任律師之委任狀,應於會議前48小時送達公司。 與此同時,「哥哥派」張國華委託的律師宋正一也在「弟弟派」召開記者會前,於場外發布聲明,張國華是合法選出的「常任董事長」,公司登記也是負責人。 張國明 至於6年來,三兄弟都拿巴拿馬長榮國際配發的股利,為何不知「常任董事長」是張國華?

張國明

星宇航空正在辦理現金增資,董事長張國煒二哥張國明、姐夫鄭深池各投入新台幣3億元、1億元參與,星宇公關長聶國維表示,由於2人股數不多,應不會介入經營。 國泰醫院前董事長蔡萬得的獨生女,曾經遭遇假車禍真綁架的事件,背後策畫的竟是蔡家門房! 其實這種內神通外鬼、擄走財團子女的狀況,也曾發生在長榮集團前總裁張榮發二兒子身上,歹徒鎖定身有殘疾的張國明下手,甚至還清楚掌握對方是素食者及生活作息,原來其中一名綁匪是長榮離職警衛。 三、張國明集會並無合乎法律程序,後續據此所為的法律主張亦屬無效,鄭重呼籲勿以違法行為影響到集團公司治理。 大法官會議提早在十九日下午公佈了釋字二六三號解釋,指出懲治盜匪條例唯一死刑規定與憲法尚無牴觸。

張國明: 長榮「弟弟派」三兄弟難得同框 張國華強調股臨會無效

現任的經營團隊,都是在各公司專業領域中的一時之選,今年第一季海運、航空、鋼鐵三家公司也繼續再創佳績,這證明當初我們決定由專業經理人負責經營的方向正確,而現任經營團隊的表現亦不負眾望。 張國明 但如今這些亮麗的成績單,卻被家族間的紛擾所掩蓋,造成集團形象大傷,員工人心惶惶,有些優秀的專業經理人也因此已經或即將被迫離開原來的崗位,這是長榮集團重大的損失,讓本人感到十分痛心。 國泰航空計劃2023年底前增聘4千人,包括700名機師及2千名空服員和地勤人員,連同附屬公司,整個集團2023年底前增聘8千人。

開春以來,長榮集團喜事連連,旗下長榮航空元月才宣布,連續6年登上國際知名航空專業評鑑網站AirlineRatings.co公布的全球前20家最安全航空;不只如此,2月底明晟(MSCI)進行季度權重調升,台股僅4家被相中,長榮集團就包辦一半,長榮海運、長榮航空都在名單之列。 本刊調查,兄弟們將朝著解散巴拿馬長榮國際以及長榮國際的方向走,先解散再清算,雖然過程耗時,且都需再經相關程序,但是「現正進行式」,知情人士透露。 本刊調查,長榮集團家族紛爭最新進展,是大房長子張國華及三子張國政經過多次會談,有了解散集團兩大控股公司,兄弟各自拿錢走人共識。 張國明 據了解,二房獨子張國煒也未持反對意見,而大房二子張國明本就無意爭經營權。 台北地院審理認為,當時董事會尚未討論任何議案,鍾德美即因張國政提出變更議程的動議而宣布散會,違反會議規範及原定議程,鍾德美雖辯稱張國政干擾會議進行無法正常開會,才宣布散會,但根據錄音內容、相關事證,足以認定鍾女宣布散會無正當理由。 經張國明等在場的9名董事(含委託書)推舉張國政為主席,繼續開會,經過半數以上的8名董事通過解任鍾德美董事長職務,並選任吳景明擔任董事長的決議,但鍾德美仍以董事長自居,因此向法院提起「確認董事長委任關係不存在」之訴。

張國明: 長榮二董遭欺負!零持股的她 強逼肢障張國明爬樓梯、罰站

自從離開集團後,一手創立星宇航空,走過「新冠疫情」逆風突襲,好不容易隨著全球解封,將於9月30日興櫃,9月28日舉行興櫃前記者會及法說會。 航空業是高度管制、特許行業,業界研判,張國煒必定經過通盤考量、沙盤演練,有把握才會在14日召開立榮董事會。 當初他設立星宇也遇到諸多阻礙,最後跟交通部就一些爭議溝通,終獲同意。 聶國維表示,張國明、鄭深池申購的可能是張國煒分出來的股份,但因張國明、鄭深池持股不夠多,僅約1%至2%,未來應不會介入星宇營運,也不會加入董事會。 張國明2023 張國明 且當兩人正要爬樓梯時,發現樓梯間早已塞滿人,有的穿「長榮保全」背心,有的沒穿,張國明幾度放聲大喊「我是張國明」,仍然被不明人士拉扯,造成受傷。

弟弟派週二(5/24)在萬豪酒店舉行記者會,說明5/10所召開的股臨會過程,也拿出現場錄影畫面,強調弟弟派包括張國明、張國政與張國煒三人皆有同時出席股東臨時會,當天所推選出來的「常任董事長」張國明以及相關資料等,已在上周向當地政府申請公司負責人變更。 張榮發基金會反擊指出,基金會自始至終就是從事基金會會務及社會公益的推行,鍾德美也沒有干涉長榮集團經營權一事;基金會一直要改選,是張國明等人杯葛,導致董事會無法召開,因此依法向教育部申請許可以普通決議(過半董事出席決議即可)改選,目前就等教育部的核准。 張國明2023 長達六年多的長榮經營權之爭,近來有了驚人進展,弟弟派今年4月初收復集團控股公司之一的長榮國際後,迅速改派6核心事業法人代表,接著還有6月10日長榮鋼鐵股東臨時會及全面改選董事。 對於家族紛爭,本人已數度表達誠意,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希望四兄弟坐下來好好談,但迄今尚未得到兄弟任何正面回應。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