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節能減碳15大優點2023!(小編推薦)

Posted by Dave on August 31, 2018

企業節能減碳

本公司亦將致力於與相關領域之團體組織發展合作夥伴關係,並希望未來能將冠呈服務項目之專業技術,透過教育訓練之技術轉移,提升企業工程品質及目標,協助企業節能減碳盡一份社會責任。 根據《低碳轉型大不同》,截至 2022 年 11 月,全球已共有 1885 間企業設定 SBTi 企業節能減碳2023 的目標,台灣有 76 家加入,且已有 26 家企業已通過組織認可。 國際間也針對減碳策略制定標準,提供全球政府與企業來訂定淨零排放目標。 《低碳轉型大不同》提到,企業可以在實施碳盤查後,採用「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所提出的科學基礎方法:在給定全球升溫限制在 1.5 度內的情境下,計算出短、長期須減量多少,再據此設計減量行動。 從蘋果態度可以看出,「淨零排放」不再被視作環保議題與道德行動,而是已經深入企業經營管理之中。

同時,台達電每年以資料中心機房能源使用效率(PUE)為基準評估節電效益,2019年,台達電經認證綠建築資料中心共可節省逾25萬7,766度用電、減碳約193.5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根據統計,建築是全球能源消耗最主要場域,因此,台達基金會透過捐建校園綠建築樹立標竿典範,成為環境教育場域,鼓勵民眾節能改造,打造自己的低碳住宅,普及低碳住行概念。 台泥3月底啟用彰濱工業區全台首座「AFC智慧儲能系統」,看老天臉色的太陽能與風電都太不穩定,必須把發的電儲存下來,才能穩定調度供電。

企業節能減碳: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1997年面世的「京都議定書」,是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補充條款,其中最重要的共識便是「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以保證全球可持續發展」;這表示,影響氣候變遷的頭號殺手:「二氧化碳」,今後必須受到嚴格的排放控制,以穩定即將失控的地球氣候系統。 自1980年代起,全球就瀰漫著一股「全球變遷」與「永續發展」的氛圍。 大部分的科學研究都指向問題應該是根源於工業革命之後,人類大量的排放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各種溫室氣體,導致氣候系統受到嚴重影響。

  • 同時,還可協助整合控制異品牌edge資料,並建立端到端即時營運可視性。
  • 為達成「淨零排放」這一個抽象的目標,所牽涉的層面除了製造端的節能減碳和碳捕捉封存、氫能利用等技術,也包含民眾的食、衣、住、行各需求端的轉變。
  • 「因為這些錢是要花掉的研發預算,」海英俊表示,每年向各事業單位收取的碳費總計約1億5千萬美元,要用來發展新能源或減碳新技術,例如開發氫氣機、碳捕捉與封存技術等等,不能訂得太便宜。
  • 友達光電2008年承諾展開含供應鏈在內的「綠色承諾」,透過數位轉型,以監測系統結合物聯網蒐集製程環節的資源消耗數據,並導入國際能源查證系統的第三方認證,不僅水、電大減四成以上,排碳也比2007年少62%。
  • 每年針對既有店改裝與空調單機陸續汰換,截至目前共汰換完成290台空調室內室外機,藉由定期逐步汰換能源效率較差的設備,持續提高能源效率,達到節能減碳之目的。
  • 淨零排放已成全球趨勢,如歐盟將於2023年將開徵碳關稅,部分產業要求繳交碳排放量費用,進口企業也需申報,企業邁向減碳已是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黃林誠舉例,以採購綠電來說,電路板產業85%都是中小規模,在現有國內的綠電機制下,幾乎無法採購綠電,因此協會必須幫他們爭取。 去年協會成立離岸風電採購團,幫會員向離岸風電廠商爭取更好的採購條件,讓所有會員都能參與,共同達到國家要求的減碳目標。 機械是工業之母,製造領域都要用到機械工具,目前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會員廠商近3,000家,包括工具機、塑橡膠機、木工機械、紡織機械、製鞋機械、化工機械等各次產業設備。 企業節能減碳 去年臺灣機械業產值達到1兆3,000億,是臺灣繼半導體和面板之後,第三個破兆產業,外銷比例高達70%,替臺灣賺取相當多的外匯。 工研院資深副總暨協理胡竹生認為,企業所面臨的淨零碳排問題非常複雜,不同產業有不同需求,尤其臺灣重要的經濟主體是中小企業,如何讓資源較少的中小企業,也能跟上淨零碳排的腳步,值得各界集思廣益。

企業節能減碳: 企業碳盤查成本增,3大關卡增加落實難度

2019年起,由原每集滿5點可兌換一杯35元飲品,2019年升級為集滿6點可兌換40至45元1杯等值飲品(咖啡、紅茶、熱可可、可樂、雪碧等),共兌換約13萬4仟杯,至少減少約80萬4仟個紙杯及杯蓋的使用。 2019年度安心食品總用電度數為40,242仟度,獨立營收為5,404,205仟元,銷售密集度為7.45度/仟元營收,用電效率較2018年度提升1.6%。 趙家緯指出,若以德國環境署2020年12月出版的「環境外部成本估算方法學3.1版(Methodenkonvention 3.1 zur Ermittlung von Umweltkosten)」來估算,這十大排碳企業所衍生的外部成本約在6500億元以上,將由全體人民共同負擔。 預估到了2030年,這些企業將會占掉台灣約43%的碳預算,再加上沒有提出承諾的長春、中龍與沒有排碳總量承諾的台泥,如果十大碳排企業沒有大幅度減量,台灣剩餘的碳預算只會更少。 T客邦由台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媒體控股集團 / PChome電腦家庭集團」所經營,致力提供好懂、容易理解的科技資訊,幫助讀者掌握複雜的科技動向。 台達2021年內部碳價是每公噸300美元(約合新台幣8300元),比歐盟目前每公噸60歐元還要高上3倍,卻是將全球升溫限縮在攝氏1.5度內的真實成本。

有鑑於我國製造部門產業大多以外銷為主,面臨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衝擊,降低能源耗用與強化溫室氣體排放管理已成為當前企業追求永續發展的必要策略。 企業節能減碳 能源是產業生產或公司營運的必要條件及成本,企業無法控制採購的能源價格、政府能源政策及國際能源供給,但企業可對內部能源使用管理成效進行改善,並藉由建置及驗證ISO 50001來最佳化企業內部能源使用效率,以最快速、最經濟的方式降低企業能源使用量及費用,達到節能減碳的綠色承諾。 企業可藉由提升能源效率、製程改善、導入智慧化管理、推動再生能源、碳捕捉、利用與封存(CCUS)等技術,提高企業綠色競爭力以達到永續發展。

企業節能減碳: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

2015年12月,近200個締約方共同通過了《巴黎協定》,主要目標,就是將21世紀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1.5℃以內。 這樣能避免大量氣候變化帶來的損失和風險,顯然,距離這一紅線已經很近了。 自2009年起,台達電陸續捐建五座經認證的綠建築,包含成大台達大樓、成大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清大台達館、中央大學國鼎光電大樓,以及那瑪夏民權國小,2019年捐建綠建築節電量為174萬度,減碳約929.4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用綠能不排碳,來抵掉水泥製程中排出的碳,張安平說,若還是無法碳中和,就使出最後手段「碳捕捉」,把排到空氣中的碳抓回來。 迎面而來的減碳大挑戰,必須靠零排碳的純淨綠能才能達成;張安平說:「台灣絕對有能力做出全世界第一包零碳水泥。」有零碳水泥才有零碳建築。 「我沒有絕對的答案,但一定要拚到底。」張安平宣示,2025年要減碳11%,2030年減到30%。

企業節能減碳

正是因為重視顧客的聲音,讓賓士目標在2030年全車系電動化,更提前承諾在2039年品牌業務達成淨零碳排放目標。 「第一步就要做碳盤查,總要知道排了多少碳,」宏碁永續長劉靜靜表示,總是要先有計畫,先訂一個有野心的高標,把減碳的路徑畫出來,每年才知道自己離目標有多遠。 宏碁早在2008年開始就做碳盤查,還要求供應鏈一起做;2012年就訂立2020年的減碳目標。 今年台達電子與宏碁、台積電等8家科技大廠,共同成立台灣氣候聯盟,由海英俊擔任首任會長,為的是帶領旗下至少4千家產業鏈供應商,共同符合國際採購需求,一起朝向RE100(2050年前達成製程100%使用再生能源)逐步推進。

企業節能減碳: 企業拚節能減碳也可領補助?數位轉型、產品研發都可領!ESG 政府補助懶人包一次看

安心為解決全球森林所面臨的問題、促進森林的永續經營,並藉由購買驗證紙張支持永續森林環保理念,降低營運對於環境衝擊的任何可能原因。 產品碳足跡為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過程所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因此,店舖使用的影印紙張先採取輕量化,由原本80磅一般紙張改成70磅產品碳足跡標籤影印紙總使用量800,000張。 今日全球企業皆積極思考如何優化綠色產品或服務的製作與過程,以降低排碳量。 在食品產業的產品生命週期中,各個階段都可能產生環境衝擊,因此,研究團隊表示,企業需透過重新設計、減少過程中的能資源使用、回收再利用等多元方式,減少產品生產對資源的浪費及環境的破壞,創造綠色循環。 面臨淨零碳的全球浪潮時,許多業者面臨未能全盤了解政府資源與補助、全球淨零排制度對企業影響、數位化與系統化整合程度不足等困境。

  • 碳中和是一場深刻的社會性變革,將在未來40年內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日常生活、交通出行、學校教育、就業環境,到產業發展、產業轉型,再到國際關係,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將受到碳中和的影響,呈現不同程度的變化。
  • 環保團體呼籲這些碳排大戶應提出更積極的減碳目標與減碳計畫,帶動上下游產業邁向淨零,並從企業的角度推動再生能源發展,才能達到2050目標。
  • 隨著國際淨零碳意識崛起,減碳已經是企業勢在必行的課題,新北市經發局今年6月領先全國首創推出「新北Net Zero 碳健檢中心」,協助129家業者「碳」諮詢,在轉型的路上協助業者提升碳應變能力,並且創造新商機。
  • 企業只須盤點廠內所使用的能源或設備,找出相對應的電費單、燃料單(如液化天然氣、燃料油、汽柴油、煤炭)等資料,分別鍵入計算器各欄位年度使用量,就可估算每年的碳排量。
  • 安心食品積極推動辦公室智慧科技,但仍有諸多流程無法完全採行無紙化,因此,先以更換環保材質或輕量化使用量,減少碳足跡,降低環境衝擊。
  • 隨著 綠色經濟 、節能減碳、新能源等議題,在投資圈及一般工商業領域越來越有人氣,報章媒體出現越來越多過去未見的新名詞。
  • 所謂的排放峰值,就是在某個時間點,國家或產業的排碳量將達到最高峰,之後僅能逐年下降。

而在蘋果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科技製造服務商的鴻海,更是積極搶搭這波綠色浪潮;一方面是為了開拓新商機、實現永續營運,另一方面更是要構築「綠色門檻」,增加自身的競爭優勢。 從凱鈿行動科技的點點簽服務案例中,可看見無紙化不僅正深入校園、傳產、政府單位,甚至連最難打入的金融業者,都配合各式產業需求,產生美妙的化學變化。 而這股減碳轉型作為,勢必將帶動更多元的解決方案,與更多樣的合作應用方式,推動企業競爭力的提升,投入正向循環於產業鏈中。 為了環境保護、實現永續經營,統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陸續導入許多節能設備,並進行改善工程,包括採用一級節能標章的冷氣、用LED燈取代T5螢光燈管照明、使用環保冷媒與加強冷凍冷藏箱壓縮機性能等,並在空間許可的門市入口處增加風除室、降低空調負荷,致力達成節能減碳目標。

企業節能減碳: 經濟部工業局產業節能減碳資訊網

我們希望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認為資訊是啟動關懷的起點,而有豐富多樣化的資訊,才有正確的判斷與決策,以醞釀有意義的行動。 購買碳抵換的公司,跟實際減碳的所在地區通常距離很遠,例如美國公司購買非洲或某一個亞洲小島上的碳抵換專案。 倘若缺乏好的監督機制,很容易買到有問題的碳額度,反而影響公司聲譽。 但是因為森林保育專案而保護了這些森林,減碳效益就是300公頃森林。

需要發展以風電、光伏發電為主的再生能源發電技術,發揮水電的基礎保障作用,減少對火電的依賴,逐步淘汰落後產能煤電,透過發展抽水蓄能、水電等技術提升電網靈活性,以滿足用電需求。 《一本書讀懂碳中和》一書也指出,因為經濟發展與節能減排的矛盾、能源轉型技術、社會觀念的轉變等方面的問題,碳中和轉型機遇與挑戰並存。 食品業在此規範下,直至2020年,歷年出版的永續報告仍以上市櫃企業為主體,2020年共有31家企業出版,CSRone永續智庫分析發現,「氣候變遷風險」首度入榜成為31家食品業者最關注的風險議題之一,有67.74%的食品企業揭露「氣候變遷管理政策」,其中20家更擴及鑑別氣候變遷風險。 2019年,台達全球經認證綠建築廠辦共可節省逾1,973萬度用電、減碳約1萬2,485.6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企業節能減碳: 協助企業建立節能減碳標竿

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兼台積電ESG委員會主席何麗梅曾透露,台積電每用1度電製造成的低耗能晶片,可使全世界減4度的電,不過為了收到更好的效果,決定動員供應鏈上約7百多家廠商,全力推動綠色製造,成為全球第一家要求先進製程設備導入節能措施的半導體廠。 然而,重要碳排放國相繼宣布淨零排放目標,當我們赫然發現富國、窮國、大國、小國、友好國、競爭國都已經跑在我們前面,急起直追是不得不為的選擇了。 企業節能減碳 欲追求淨零排放,《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所要求的2050年國家減量目標已經力有未逮,因此,環保署於2020年底提出修正草案,冀望透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升級成為《氣候變遷調適法》,能夠提升臺灣碳管理的效能。 2.目前台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只有授權前三個政策工具,且執行進度並不理想。

企業節能減碳

綠色電力是指生產電力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為零或趨近於零,相較於其他方式(如火力發電)所生產之電力,它對於環境衝擊影響較低。 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定義的綠電,包括太陽能、風力、生質能、地熱、沼氣以及小型水力發電等。 例如:使用燃煤所產生的電力是溫室氣體的排放來源之一,但若購買之電力來源為再生能源(即一般所稱的綠電),即屬於減碳的方法之一。 而石化業也是高耗能產業,他以雲林縣為例,光是台塑六輕內的台塑與長春兩大石化集團,2020年於雲林縣總計排碳約5002萬噸。 以2019年出版的《雲林縣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核定本》所揭示的2015年雲林縣溫室氣體排放量,工業能源使用占了87.5%,而工業製程占1.58%排放量,可見六輕減碳的重要性。 呼籲台塑與長春集團應儘速就「乙烯減量」和「能源轉型」兩大方向,提出更具體積極的無煤和減碳路徑。

企業節能減碳: 數位課程向下箭頭

就像是公司的業績目標一樣,當訂好全公司一年的業績目標,之後就會分配給不同的事業部認領。 其後於2015年正式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做為碳管理作為之依據。 依據該法,我國長期減量目標,設定為205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須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50%以上。 截至2021年5月為止,全球已有1,407家企業承諾會設立科學基礎減碳目標,並有701家企業通過SBTi的目標設定審核,其中更有537家企業將減碳基準的設定從氣溫升幅控制在2°C改為1°C,以此建立更具野心的減碳目標。 隨著 綠色經濟 、節能減碳、新能源等議題,在投資圈及一般工商業領域越來越有人氣,報章媒體出現越來越多過去未見的新名詞。

企業節能減碳

經發局長何怡明強調,淨零不僅是企業責任和義務,也有助於提升企業形象、節約成本及促進創新等各面向,是企業持續經營的必然選擇。 綠盟副秘書長曾虹文指出,台灣有一七九一家上市櫃企業,金管會去年要求二○二七年須完成碳盤查,並在企業年報揭露,二○二九年完成盤查結果的查證。 企業節能減碳 但目前在金管會平台承諾二○五○淨零的僅一一八家,另有近兩成、三三四家未承諾淨零,但已提出階段性減碳目標。 換言之,完全沒減碳承諾、填報資料的企業高達七成五,多數都以「盤查後待確認」、「研議中」應付。 歐盟在7月正式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未遵守歐盟碳排放規定的進口產品未來將被課稅;剛在11月中落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集結至少全世界2萬5千名官員與專家參與,也讓減碳成為今年全球產業界的關鍵字。 面對現在淨零碳排的趨勢,除了針對現有產品進行優化之外,未來的產品研究與開發也是ESG轉型的重要標的!

企業節能減碳: 透過循環經濟「減塑」 石化產業能源用量有望大瘦身

另一方面,台達電也積極開發循環經濟模式,東莞廠區於2019年導入UL 2799廢棄物零掩埋標準,獲得最高等級白金級認證,達到100%廢棄物轉化率(含8%焚燒熱回收)的成果。 2021年7月,吳江廠區也通過UL2799廢棄物零掩埋認證並取得白金等級,達到100%廢棄物轉化率含7%焚燒熱回收。 台泥採取「減煤增廢」策略:收集行道樹修剪下的枝條、稻稈及稻殼等農業廢棄物代替燃煤。 時移事往,當百餘國響應「2050淨零碳排」目標時,台達早由「節能」到「儲能」技術準備妥當,因應國際挑戰。

企業節能減碳

綠能投資除了可以幫助企業實現節能減碳目標,同時還可以為當地經濟和社會做出貢獻。 然而,綠能投資也有風險,投資者需要對市場進行詳細的研究,以便做出明智的決策。 綠色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這些能源不僅環保,而且具有可再生性。 這些改造不僅能減少碳排放,為環境帶來長期的益處,也有助於降低企業成本,甚至能提高品牌形象,實現環保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企業節能減碳 能源管理不僅可以減少能源的浪費,還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從而降低碳排放。 緊接著國發會於3月底公布台灣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納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四大策略,預計投入近9,000億元資金,意味政府將傾國家之力加大節能減碳力道。

企業節能減碳: 使用再生熱能:

初步鎖定高耗能產品,如水泥、鋼鐵、化學、發電業等,未來包括採礦、消費品、汽車零件、航太到家電產品都會受到影響。 1.「台灣ESG永續基金排名」是以台灣金管會「ESG基金專區」內認可的國內外ESG基金,為評比的主要母體,再依各基金每周的績效表現,進行排行。 本指引重點說明中小企業和價值鏈減碳的關鍵行動,以及如何納入組織的營運策略。

企業節能減碳

例如,減碳成績好的供應商可能會獲得多一點訂單,用這種方式來鼓勵;相反的,若是減碳成績差的供應商,可能就會因此少掉一些訂單。 洪榮聰表示,節能的第一步會檢視所有設施一遍,例如照明設備、空調機組、制冷制熱設備等。 再來是針對可以改進的地方升級,像改用伺服馬達、空調主機換成磁懸浮機型等。 第三是設備傳動全電化,很多傳統自動化設備仍然採用較無效率液壓控制與感應馬達,只要改採用更有效率的伺服驅動馬達,直接驅動轉矩與線性馬達,去除中間的機械傳動機構,就可大幅提高機台能源效率。 鄭嘉慶分享,從線上調高交易額度導入點點簽作為出發點,凱基證券後續將鎖定銀髮族,開拓與銀髮客戶的關懷場景,並讓營業員透過視訊與銀髮族互動,因為老年人喜歡臨櫃服務,其實就是想要一個安全感,還是回到信任的本質,並藉此逐步提供更多的理財說明會和諮詢服務。 行政文件保存方面,華志仁表示,每回簽署任務完成,文件就能自動保存在帳號內,便於同仁隨時查閱,甚至有紙本歸檔需求也可以直接下載檔案,從資料管理的角度來看相當實用,而且電子簽名能落實無紙化的環保倡議。

企業節能減碳: 企業減碳 提升綠色競爭力

中華電信研發能源集中監控(EOC)與環境永續發展管理(EARTH)系統,提供客戶進行能源管理與碳盤查,有效提升企業效率;也針對客戶產業特性及需求客製化應用解決方案,協助提升電網韌性、克服偏遠地區供電布建難題,達到省電及節降成本雙重效益。 經發局補充,今年推出「新北Net Zero 碳健檢中心」、「新北市綠色能源媒合會」、「新北永續城市-產業淨零論壇」、「減碳技術媒合工作坊」減碳四部曲,創造淨零轉型的動能。 在碳抵換議題逐漸受到企業重視的同時,經發局未來將與各界逐步討論,透過企業捐贈節能電器物資予弱勢族群,換算成碳權等方式,抵銷生產或商業行為所產的溫室氣體,提升企業參與淨零轉型意願,形成正向淨零轉型循環。

從節能減碳的活動,擴大到E「Environment(環境保護)」、S「Social(社會責任)」、G「Governance(公司治理)」等各個面向,企業要遵循的法令規範愈來愈複雜。 若是沒有專業的法遵合規管理機制,企業運作就如同缺少穩固的地基,隨時面臨違規缺失、工安意外、公關危機的風險。 以「負面表列」來說,即是未達減碳目標可能面臨的稅賦增加、罰緩風險、訂單減少等;以「正面表列」來說,指的是積極減碳能夠提升的ESG評比、取得的綠色融資等。 「地」關係到企業所面臨的產業挑戰:產業在淨零轉型下會有何變化? 陳來助表示,知道這些面向後,就會知道排放峰值大約落在哪裡,再設計組織和流程,才可能讓碳排下降。 所謂的排放峰值,就是在某個時間點,國家或產業的排碳量將達到最高峰,之後僅能逐年下降。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