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稅15大好處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John on September 1, 2020

所得稅

假設派可、柴、鼠都是30歲的未婚上班族無撫養,報稅時都選擇標準扣除額,加上股利合併計稅,這個是前提我們先定義清楚。 7.委託人為營利事業之他益信託,受益人所享有信託利益之權利價值,如受益人為中華民國境內無固定營業場所及營業代理人之營利事業或在臺灣地區無固定營業場所及營業代理人之大陸地區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以委託人為扣繳義務人。 70 歲以上的直系親屬有 13.8 萬免稅額,但要注意 70 歲以上旁系血親免稅額仍為 9.2 萬。 旁系或其他親屬如如叔、伯、舅、姪、甥等,雖也不必同一戶籍,但必須有長期同居的事實,並有適當文件證明受扶養,如果只是住在一起,每個月固定給予生活費,對於國稅局而言,難以認定扶養事實而無法通過。 三、申報扶養本人和配偶的直系親屬、子女和兄弟姊妹,不必與納稅人在同一戶籍,也不須同居在一起,只要有扶養的事實即可。 綜所稅手機報稅今年可以用「現金繳稅」了,也可申請延(分)期繳稅;另外,應檢送證明文件,也可採網路上傳、免再繳交紙本。

所得稅

三個人當中年收入最高的鼠,照理來講應該要繳比較多的稅金,但因為鼠多出來20萬的收入是來自股利,額外獲得17000元的抵減,最後扣下來,實際要繳的稅金只有派可的一半不到,這個就是有股利和沒股利的差異。 因為台股的股利不管是配現金或是配股票,都有自帶8.5%的可抵減稅額,配股票以面額計算所得,每個申報戶每年最高有8萬的額度可以抵減。 再上去領30%、40%那種就更可怕,這也是為什麼所得級距越高的上班族,勞退自提的節稅效益會越高,因為你等於是把現在的所得攤提到未來,用退休之後的優惠級距來算,同時達到儲蓄和節稅的效果。 從98.3萬開始,中間這70萬都是繳12%,一直到168.3萬會出現第二個轉折,恭喜你又要升級了,這個時候月薪已經來到差不多13、14萬,要開始繳20%的所得稅。

所得稅: 相關文章

在台灣我們一共把年所得淨額分成5個等級,請注意這裡講的是淨額不是總額,稅率從最低的5%、12%、20%、30%到最高的40%。

在旁系血親扶養認定這一塊,同居以及扶養事實是最主要的條件,如果是同一戶籍,需同居一起、檢附戶口名簿並有證明扶養事實的文件;不是在同一個戶籍底下,除了同居以及證明文件,還要附上扶養切結書。 所謂的證明文件,是用來證明對方無謀生能力以及自己的扶養事實,例如身心障礙手冊、傷殘等等,只是每個人狀況不同,若報稅人有扶養旁系親屬,又需申報扶養時,可以先致電附近的國稅局,將狀況向人員說明並詢問應備文件。 註:本表所稱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條的規定,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餘額。 首先,新婚夫妻在法律的規定上,是以「登記日」為主,如果新婚夫妻在去年登記結婚,今年年報稅可以合併申報或各自申報,但下一年度就一定要合併申報,否則會被罰錢。 就大原則來說,高所得收入的夫妻用分開計稅比較划算,其中,分開計稅又細分成「薪資所得」或「各類所得」,如果夫妻收入來源主要是薪資,以薪資所得分開計稅較有利;但高收入夫妻,他們所得結構是額外收入大於薪水收入的話,各類所得分開計稅會比較好。

所得稅: Q:夫妻報稅有幾種方式?共有全部所得合併計稅、薪資所得分開計稅(以丈夫/妻子作為納稅義務人)、各類所得分開計稅(以丈夫/妻子作為納稅義務人),共5種方式。其實報稅系統會自動跑出最有利的報稅方式,或是詢問國稅局的稅務人員。

111 年度(2023 年報稅適用)每人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 19.6 萬元,乘以納稅者、配偶及申報受扶養親屬人數,就得出基本生活所需費用總額。 註:根據所得稅法第 14 條,「職業專用服裝費」、「進修訓練費」、「職業上工具支出」這三項費用可以核實從薪資收入中減除,各項目的減除上限是薪資收入總額的 3%。 由於「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每人已經有 20.7 萬元,所以這三項合計有超過 20.7 萬元才需要填寫,以達到減稅的效果。 若莊董有股利10萬元,個人所得稅新制(股利合併計稅)股利所得享有8.5%的可抵減稅額,算出來為8,500元。

所得稅

接著再扣除免稅額,每人為 TWD92,000,接下來可以選擇標準扣除額或列舉扣除額擇一進行扣除。 而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財政部已調高今年每人基本生活費至 19.2 萬元,根據「納稅者權利保護法」規定,納稅人為維持基本生活所需費用不得課稅。 因此只要「基本生活費總額」大於「免稅額+扣除額」時,基本生活費差額部分,就能在綜合所得總額中予以扣除。 所得稅 假設發現自行適用法令錯誤或計算錯誤溢繳,須在繳納稅款日起 10 年內提出申請,如果是政府機關的錯誤,可於繳納日起 15 年間申請退還,若超過時間就無法退稅囉! 申請方式可到財政部官網或臨櫃填寫「溢繳申請書」並附上繳款書正本,待審查通過後會寄發退稅通知書通知領取,接著再按退稅程序即可,想知道撥付狀態也可至財政部官網查詢。

所得稅: 綜合所得稅重要資訊整理

一、扶養直系親屬除享有免稅額及2.4萬列舉扣除額外,自2019年起可再列舉扣除健保費 財政部表示,以往民眾健保若依附在配偶名下,但由兒女申報扶養時,兒女報稅時無法列舉其健保費扣除額,今年起不但可列舉扣除且不受金額限制。 另依所得稅法規定,納稅人、配偶或受扶養直系親屬的人身保險、勞工保險、國民年金保險及軍、公、教保險等保險費,每人每年可享二點四萬元的列舉扣除額。 要算出實際的納稅金額,我們需要先計算出「綜合淨所得」,再套用「稅率級距」,才會真正算出實際的納稅金。 這三項今年都有調高,我們這支影片統一都講申報年度,也就是今年(2023)申報 2022年度所得就適用,免稅額從原本的88000元,調高4000塊到92000元,標準扣除額則是調高到12萬4000元。 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則是多了7000元變成20.7萬,所以今年的免標薪加起來就是提高到42.3萬,比去年多了15000元,這個金額沒幾年就會調整一次,不過計算原理是一樣的。 財政部今(24)日公告111年度綜合所得稅及所得基本稅額相關免稅額、扣除額、課稅級距及計算退職所得定額免稅之金額(詳附表)。

所得稅

第一,夫妻不管是用哪一種計稅方式,最後一定要合併申報,若不合併申報將面臨處罰。 第二,儲蓄投資扣除額是以「戶」為單位,也就是夫妻加起來的利息所得,總共只有 27 萬的扣除額度,如果用全部所得分開計稅的話,要先將分開計稅之他方的額度扣除,有剩餘才可以再列入分開計稅者的額度。 舉例,先生的利息所得為 20 萬、妻子的利息所得為 所得稅2023 15 萬,以先生的全部所得分開計稅,妻子扣完儲蓄投資後剩下 12 萬,先生才能再把這 所得稅 12 萬列入扣除。 第三,搞不清分居、離婚日定義,誤把另一半所得、扣除額列入,結果就變成「虛報配偶免稅額」而觸法;忘記將配偶、扶養人所得列入,變成「漏報所得」。 所得稅2023 國稅是由中央機關負責徵收,除關稅及進口之營業稅、貨物稅及菸酒稅由海關負責徵收外,其他都是由財政部各地區國稅局負責徵收,在臺北市是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負責徵收綜合所得稅、營利事業所得稅、營業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遺產稅、贈與稅、貨物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以及菸酒稅。

所得稅: 網站導覽

所得稅(英語:Income Tax,香港稱作「入息稅」,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和台灣皆稱作「所得稅」),是稅種之一類,按自然人、公司或者法人為扣稅單位。 世界各地有不同的課稅率系統,例如有累進稅率(progressive tax)也有單一平稅率多種。 還是落在5%的級距之內,算出來的應納稅額分別是13850元、18850元和23850元,但因為柴和鼠的股利有8.5%的可抵減稅額,分別是8500元和17000元,A減B之後就變成13850元、10350元和6850元。 接下來買股票的優勢開始出現了,因為柴的所得當中有10萬塊是來自股利,享有8.5%也就是8500元的可抵減稅額,可以拿去直接和A相減,扣除之後稅金只剩下5350元。 我們三個的年總所得都是70萬,但結構稍微有一點不一樣,柴和鼠雖然薪水比派可低,但有一部分的所得是來自於股票和ETF的股利,分別是柴10萬、鼠20萬,加總起來都是70萬。 我們直接往左邊對照縱軸來看,稅金大約落在11萬左右,如果再往上推高到年收200萬,今年要繳的稅金就會是17萬5400元。

但也不要忽略除權息,還要多承擔價位波動的風險,要是除息一當天開盤就部分填息 或完全填息,沒有平盤價給你買,等於是多花手續費又少了股息,所以棄權息其實已經帶有價差操作的技術在內,也特別需要花時間在除息日前後去盯盤下單。 這時候減項大於加項,相抵之後變成是增加100塊的股利所得,還多出3.5塊可以扣在其他的地方,也就是存股族藉由股利所得合併計稅的優勢,同步減少了薪資所得的稅額,雖然柴鼠收入比派可高,但綜所稅反而繳得比派可少,大家一樣都是辛苦的上班族,懂不懂節稅就差很多了。 在前面這兩種試算當中,派可、柴、鼠的所得級距都落在5%,代表每增加100塊所得,未來都有5塊要繳所得稅,而因為股利有自帶8.5%的抵減,代表增加的這100塊如果是來自股利的話,最後可以扣除8.5元的稅金。 這裡要注意股利的可抵減稅額,和一開始介紹那堆扣除額是不一樣的,扣除額是扣在原始的所得裡面,但是可抵減稅額是直接扣在應納稅額,這就好像是結帳金額再折抵的意思。 鼠的股利收入更多,可以抵減17000元,扣除之後變成負的3150,代表鼠今年不但不用繳稅,還可以退稅3150元。

所得稅: 相關

現行營利事業適用之金額,係於102年度起由新臺幣(下同)200萬元調整為50萬元,因此以102年度為調整基期,112年度適用之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與102年度適用之指數相較,上漲10.55%,已達應調整標準,按上漲程度調整為60萬元,估計稅收影響數為4,500萬元。 個人適用之金額,上次調整年度為103年度,112年度適用之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與103年度適用之指數相較,未達應調整標準,爰免予調整。 財政部表示,綜合所得稅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課稅級距及計算退職所得定額免稅之金額,依所得稅法第5條第1項及第3項、第5條之1第1項及第14條第4項規定,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達3%以上時,按上漲程度調整之。 前開各項金額上次調整年度為111年度,112年度適用之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與111年度適用之指數相較,未達應調整標準,爰免予調整。 財政部進一步說明,上開各項金額按消費者物價指數連動調整,係為符合國民經濟情況,依據稅法規定進行之調整機制,有別於一般具特定政策目的之減稅措施。

所得稅

假設你發現,系統缺少部分所得,記得要手動更改,以免有逃漏稅懲罰;或是你發現列舉扣除額比較有利,但系統缺少了列舉扣除額的資料,除了手動更改資料之外,後續也要附上證明文件給國稅局,才可以列舉申報。 每年五月是個人綜合所得稅的報稅時間,過去三年因為疫情關係,期限延至 6 月 30 日,而今年走向開放共存,因此繳稅期間為 5 月 1 日至 5 月 31 日。 假如不小心錯過報稅期限,當然還可以補報,但繳納金額必須加計利息,要是被稅捐機關發現的話,將有 3 倍以下的罰鍰。 扶養可說是節稅最快、最直接的途徑,因為多了被扶養人免稅額可額外扣除每人 9.2 萬額度,年紀 70 歲以上一人 13.8 萬,2022 年每人基本生活費從原本的 192,000 元提高到 196,000 元(2023 年報稅適用),更能減輕負擔。 申報扶養前須先釐清扶養義務順序和條件,非直系血親要附上扶養切結書,才不會觸法又補稅,Money101 整理了報稅扶養是什麼、有哪些條件、誰可以列報呢? 釐清夫妻報稅後,以下要特別提醒三點,也是夫妻報稅時最容易犯的錯誤,申報的時候要小心再小心。

所得稅: 綜合所得稅稅額試算服務

39200元這個數字,就是我們常在級距表後面看到的「累進差額」,方便快速計算不用再一級一級乘完再加。 假設所得是60萬,扣掉免標薪剩下17.7萬就是你的所得淨額,落在5%級距內,所得稅是8850元,因為這段56萬(年收42.3萬~98.3萬)的範圍內都是繳5%。 上述兩項說明完後,現在就要來了解一下 3 種「抵扣稅額」:投資抵扣稅額、大陸地區已納稅抵扣額及重購自用住宅抵額。

所得稅

可以,扶養子女如滿 20 歲以上,而因在校 就學、或因身心障礙或因無謀生能力受納稅義務人扶養者。 申報時應檢附在校 就學的證明(例如:當年度的繳費收據、或學生證影本、或畢業證書影本、或 是在學證明書等)以備審核。 最後,分居夫妻只要符合條件其中一個條件,就可以分開申報,切記在申請書上要註明「已分居」,才不會受罰。 所得稅2023 條件為:分居半年並向法院聲請財產分別制、分居半年且法院依法裁定未成年子女扶養權、取得通常保護令或暫時、緊急保護令。 單身族群年收入 423,000以下免繳稅、雙薪無小孩族群年收入未達846,000免繳稅、雙薪扶養一位大專以下學童或未滿70歲長輩族群,年收入:938,000 免繳稅,雙薪扶養一位 未滿 5 歲學前幼兒,年收入 1,058,000元以下免繳稅。 這一集從最源頭的扣除項目和課稅級距,還有不同所得級距的族群,再介紹到勞退自提和存股領息節稅的優缺點,以及適合的節稅方法,希望可以幫助你在每年五月報稅的時候,規劃適合自己的節稅節費策略,合法的工具都在這邊了,要不要善用就各憑本事囉。

所得稅: 稅務試算

所以年薪200萬的上班族,等於是每增加1000塊的所得,就有200塊是稅金將來要繳回去,換個角度講就是加薪打8折。 月薪3萬,年所得就是接近40萬,5萬就是65萬,年薪200萬大約是月薪15萬多,再往右邊年收入超過200萬的,就先不管了。 所以這次4個級距的調幅依序是加2萬、加3萬、加5萬和加9萬,我們把剛剛的免標薪和課稅級距結合,用圖形畫出來看就會更清楚。

所得稅

根據上表來試算一下:如果去年度的所得淨額為 60 萬元,就屬於每年 54 萬~ 121 萬這個級距,對照表格適用 12% 的稅率,則可以直接用「60 萬 x 12% - 累進差額 37,800 元」等於要繳 34,200 元的稅。 6.所得稅法第3條之4第5項、第6項規定之公益信託或信託基金,於實際分配信託利益時,應以受託人為扣繳義務人。 5.受益人如為非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或在中華民國境內無固定營業場所之營利事業,應以受託人為扣繳義務人。

所得稅: 個人 Individuals

📌假如適用稅率為0%,不用繳稅,申報後可再享有退稅8,500元,等於是領到股息、又賺稅金。 📌假如適用稅率為5%,那股利會課到5%的稅額為5,000元,則8,500需減5,000,也可退稅3,500元。 高雄國稅局表示,近來常有營利事業退稅支票逾期未兌領或遺失等情形,為避免支票遺失、被竊、忘記兌領或郵局領件的麻煩,營利事業可申請把營利事業所得稅退稅款直接劃撥至公司帳戶,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可節省前往金融機構兌領的時間,比退稅支票更早取得稅款。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為方便營利事業領取退稅款,營利事業可填寫「營利事業所得稅直接劃撥退稅同意書」,申請將營利事業所得稅退稅款直接撥入其存款帳戶內,快速便利。

受益人為總機構在中華民國境外而在中華民國境內有固定營業場所之營利事業,其信託收益中屬獲配之股利或盈餘者,亦同。 符合退稅資格者,可在線上申報最後步驟填入個人帳戶資料,由國稅局直接轉入戶頭,若是收到退稅通知書或支票,可持支票到金融機構臨櫃把錢存入帳戶,或攜帶身分證、印章到通知書上的金融機構提領退稅金。 由於標準扣除額跟列舉扣除額只能二選一,如果列舉扣除額總數大於標準扣除額,則用列舉扣除額來計算最划算。 所得稅不是 1 年的總收入 X 稅率,「所得」乘以稅率之前會經過加工,也就是要算出「綜合所得淨額」之後,才乘上稅率得出最後要繳多少稅。 繳稅方式有五種,現金或票據繳稅、ATM繳稅、信用卡繳稅、約定轉帳繳稅、行動支付或電子支付帳戶繳稅,其中信用卡繳稅經常會有分期零利率或是現金回饋。 20歲以下可直接申報扶養,20歲以下仍就學中檢附相關在學證明即可,或是為身心障礙、無謀生能力者,檢附相關證明也可申報。

所得稅: 申請不提供行動電話認證服務

透過綜合所得稅申報,除了檢視上年度收入、試算繳納稅金外,部分納稅人若有列進扶養、列舉扣除額等,或許有機會退稅! 至營利事業及個人免依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以下簡稱本條例)規定繳納所得稅之基本所得額金額、計算基本稅額時基本所得額應扣除之金額及免予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之保險死亡給付金額,依本條例規定,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達10%以上時,按上漲程度調整之。 因111年度適用之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102年度及103年度)適用之指數相較,未達應行調整標準,爰免予調整,各項金額與110年度相同。 營利事業及個人免依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以下簡稱本條例)規定繳納所得稅之基本所得額金額、計算基本稅額時基本所得額應扣除之金額及免予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之保險死亡給付金額,依本條例規定,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達10%以上時,按上漲程度調整之。

  • 月薪3萬,年所得就是接近40萬,5萬就是65萬,年薪200萬大約是月薪15萬多,再往右邊年收入超過200萬的,就先不管了。
  • 列報扶養親屬不是越多越好,有些長輩退休後雖然沒有固定收入,但卻可能有些許大筆收入,反而拉高所得級距,例如突然處理掉一筆土地,有個大筆所得,不知道的話申報扶養,會被追繳少報長輩賣地的所得稅,那就沒有節稅反而要多繳稅了,建議要了解扶養對象的收入,確認申報扶養是可以達到節稅效益的。
  • 📌假如適用稅率為5%,那股利會課到5%的稅額為5,000元,則8,500需減5,000,也可退稅3,500元。
  • 雖然扣除額的種類很多,例如像身心障礙、幼兒、長照等等,但是以一般「單身、無小孩、無撫養」的小資上班族來說,大部分會用到的基本款,就是免稅額、標準扣除額和薪資特別扣除額這三大項,以下我們簡稱為「免標薪」。
  • 首先,新婚夫妻在法律的規定上,是以「登記日」為主,如果新婚夫妻在去年登記結婚,今年年報稅可以合併申報或各自申報,但下一年度就一定要合併申報,否則會被罰錢。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