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通台北公車2023詳細資料!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Tommy on September 24, 2019

一卡通台北公車

全台捷運(排除定期票)、台鐵、公車客運、公共自行車、渡輪(限一卡通),每月累積消費滿100元,享2%現金回饋無上限。 一卡通董事長施勝耀表示,北捷全閘門開通是一卡通公司發展 2 年多來最重要的里程碑,開通後一卡通實體通路的服務將更加完備。 台灣 2015 年電子支付僅占台灣個人消費支出的 26%,相較他國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未來一卡通將加強與其他金融工具之合作串接,提供民眾更全方位虛實整合的支付服務,便利民眾生活。 自1999年(民國88年)12月24日起開行的捷運接駁公車,以服務乘客往返於捷運站與無捷運服務區域間為主要任務。 路線必定行經捷運站或其周圍,而且大多以捷運站作為路線的其中一個端點站。

一卡通台北公車

但近期,LINE Pay 一卡通仍會嘗試在幾條公車、客運路線上線營運。 施勝耀也稱,此次與 LINE Pay 合作,在系統串接上也累積了相當多經驗,有利未來近一步擴展應用範圍。 ● 搭乘台北捷運淡水信義線到士林站1號出口,或捷運劍潭站1號出口左側搭乘紅5路線公車或小15路線公車到陽明山。 自動加值有回饋的信用卡好處在回饋很好計算,例如自動加值 10%、單月回饋最高 NT$100,那就只要記住觸發兩次自動加值 NT$500 就可以拿滿回饋了;反過來說,由於觸發回饋的是「自動加值」行為,如果花不到 NT$500 以上那就無法觸發第二次自動加值,對於小額消費相當不利。 此外,申請快樂卡、Cest’ Moi 卡的新卡友,就享核卡後次月底前「首次」悠遊卡自動加值 NT$500,就享 20% 刷卡金回饋,與上述 15% 合計最高 35% 回饋,等同首次自動加值享 NT$175 回饋。 便利性大幅提升,而且iPhone 從此便利性瞬間超車安卓系統,因為iPhone 同時還支援日本西瓜卡。

一卡通台北公車: 捷運接駁公車路線

一個 LINE Pay一卡通帳戶,官方表示最多可以綁定10張一卡通普卡或社福卡,注意學生卡、愛心卡、已開啟自動加值功能的銀行聯名卡等,無法與 LINE Pay一卡通帳戶互相連結。 當消費者將實體一卡通綁定 LINE Pay一卡通帳戶後,該卡片就會變成記名卡,且得到全家便利商店的 FamiPort 多功能事務機,進行靠卡動作完成開通,即便後續取消連結,該卡片依然會是記名卡。 此外,已儲值進去實體卡片的餘額,也無法再轉移回 LINE Pay一卡通帳戶,而自動儲值時,單次最少是500元,最多為1,000元,只會以500的倍數進行儲值。 就法規層面,LINE Pay 屬於第三方支付,申辦時必須綁定信用卡或簽帳金融卡,不具備儲值、轉帳等功能。 透過 LINE Pay 消費時可以取得的回饋,除了由 LINE Pay 本身所給予外,通常信用卡/簽帳卡本身,即銀行方面所贈送的回饋,消費者依然能夠拿得到。

一卡通台北公車

屬於電子支付服務的 LINE Pay一卡通,消費者可以透過綁定銀行帳戶,為 LINE Pay一卡通帳戶進行儲值,並用其內含的餘額在消費時進行付款。 一卡通台北公車2023 LINE Pay一卡通的付款方式與LINE Pay相同,即出示個人條碼給予店家,或掃瞄店家條碼後再輸入應付金額。 LINE Pay一卡通具備轉帳、收款等功能,但在消費時能夠取得的回饋,則僅來自 LINE Pay一卡通本身,與銀行端完全無關。

一卡通台北公車: 高雄地區客運業者

第二種方式為「虛擬帳號」,申請後,LINE Pay一卡通會創造一組由聯邦商業銀行提供的虛擬銀行帳號,使用者得自行操作 ATM 或網路銀行,將錢從其他銀行帳戶中,如同匯款一般手動轉移儲值金額。 虛擬帳號的好處是不用綁定本人的銀行帳戶,甚至可由它人的帳戶匯款至 LINE Pay一卡通進行儲值,但這方法除聯邦商業銀行存戶之外,從其他銀行匯款都視同普通轉帳,可能會需要額外的手續費。 A:沒錯,LINE Pay一卡通與 LINE Pay 所獲得的消費回饋,通通都是 LINE Points,既不是現金也不是代幣,而且兩個消費方式所獲得的 LINE Points 會合併計算。

一卡通台北公車

就電子票證來說,只要持有一張卡,就能乘坐各大大眾交通工具或是購物消費。 在台灣,截至目前,就有四大電子票證在競爭,分別是悠遊卡、一卡通、iCash和happy cash。 試辦期間民眾使用LINE Pay、悠遊付、icashpay等行動支付,刷QR Code就可付款搭車。 全台捷運(含輕軌)、台鐵、公車客運(全台)、公共自行車(全台)、渡輪,累積消費滿100元享1%現金回饋。

一卡通台北公車: 台北捷運「1280月票」按比例退費、「悠遊卡、一卡通、icash2.0」實名制辦法一起看!

截至目前來說,悠遊卡、一卡通的使用範圍較iCash和happy cash廣,從交通、消費到學校證件都十分常見,後兩者目前仍多主打小額消費,不過,近期也積極朝著交通方面來推廣。 自台灣中南部發跡的一卡通,挾帶著絕對優勢向北部擴展合作版圖,讓悠遊卡不再專美於前。 ICash愛金卡原為統一集團下的儲值卡,伴隨全台灣6000個門市通路,應用於7-11便利商店的消費支付和行銷手段如:集點活動、信用卡聯名紅利,配合著統一旗下商品的折扣, iCash卡也有其獨到之處。

  • LINE Pay 今(3)日攜手一卡通,在「LINE Pay」功能中整合一卡通電子支付,支援連結銀行帳戶自動儲值,並可在其他 LINE Pay 用戶間轉帳、小額支付等功能。
  • 由於「博愛公車」路線與277(松德站—榮總)相同,而且277已經全線汰換為低地板(舊稱低底盤)公車,因此「博愛公車」已經自2013年(民國102年)6月19日起正式停駛。
  • 於您消費時餘額不足、或低於一定金額時,會透過連線設備將為您自動加值金額至您的一卡通儲值卡內,並自動加值至可完成當次交易。
  • 聯營體系建立以後,許多原本由臺灣省公路局管轄的公路客運路線,以重新編碼或區段聯營方式(部分路段領有許可證,部分路段憑聯營契約行駛)加入聯營體系。
  • 淡海輕軌的票價和台北捷運的票價差不多,基本上一趟價錢都是從NT$20開始算,搭乘7站(含)以上,就是以NT$25;一樣可以使用電子票證刷卡進站(悠遊卡、一卡通、愛金卡、快樂有錢卡),或者是直接以現金直接購買單程乘車幣,出站時再直接投入閘門機器。
  • 補票與逾時手續費,無法累積搭乘金額,其它細則及規定請依新北捷運公司公告為準。
  • 人潮最多的東區以及台北車站地下街等等地區進出都需要配合實聯制,以防變成疫情的破口。

首先,LINE Pay一卡通帳戶可以連結實體一卡通,而實體一卡通就如同悠遊卡,只要內含餘額足夠,就能通吃全台公共交通運輸,從公車、客運、捷運甚至台鐵都暢行無阻。 其次,LINE Pay一卡通內建了「乘車碼」功能,只要在高雄捷運的剪票口,出示手機上的 QR Code 給閘機掃描,即可自由搭乘與進出站。 此外,高雄客運「橘12」及東南客運「橘20」路線,車上已換裝了全新、可掃描 QR Code 的刷卡機,同樣能使用 LINE Pay一卡通的「乘車碼」功能進行搭乘。 雖然目前「乘車碼」只能用於兩條特定的公車路線與高雄捷運,但如台鐵的剪票口也已全面換裝 QR Code 掃描器,高鐵也是自營運初期就已經具備條碼掃描功能,想必 LINE Pay一卡通未來都將能用於這些場域,免去消費者掏出卡片或車票的困擾。

一卡通台北公車: 新北景點地圖攻略

而差異主要在於部分商店門市的使用與加值地點等,還有與各家信用卡公司綁定的優惠方案,跟悠遊卡公司推出的 1280 月票方案,一卡通與悠遊卡本身電子票證的功能性沒有太大的差別。 可另於各車站服務台加購 1 日、2 日效期,並於效期內無限搭乘高雄捷運。 一卡通台北公車2023 由行政院交通部推出的「TPASS行政院通勤月票」,是為了減輕北、中、南三大生活圈,以及單一縣市(台中、台南、高雄、屏東)等地通勤族負擔,所推出的月票方案。 並且根據各地區,發行專用的TPASS悠遊卡,可搭乘公車、客運、台鐵、捷運、輕軌等公共運具。 交通部原本目標於2025年,讓全台灣1.5萬輛客運驗票機都能換新或升級,許鉦漳說,今年初試後民眾具使用意願,認為可直接來全面推動,但受限公運計畫經費及驗票機廠商的產能,現預計要用1年半的時間來完成;目前規劃9月底前先從公路客運先開始補助,明年起再推動市區公車驗票機升級或更新。 補助目前規劃比照試辦情況,驗票機汰舊換新補助金額目前規劃以49%、每台2萬元為上限;升級多元支付功能也可享5000元補助。

(二) 里程段次交易遭鎖卡之票卡,搭乘高雄捷運、臺鐵、輕軌後轉乘長途公車、市區公車,經特許交易後不享有轉乘優惠。 (五) 如驗票機語音或螢幕提示「上次交易未完成,請洽 OO客運」,係因上次搭乘 本市長途公車、快線、JOY 公車或外縣市公車下車未刷卡而遭鎖卡,無法自動解卡,須至該業者場站或服務據點解卡。 (一) 一卡通台北公車 一日兩段吃到飽:使用普卡/學生卡/兒童卡,當日搭乘公車並付費2段次後可享刷卡免費無限次搭乘高雄市區里程段次計費路線公車(不包含快線、JOY、觀光公車路線),隔日再重新計算。 一日票及多日票可根據購買之票種及期限,無限次的搭乘台北捷運,最低票價為150元(一日票),最多也有72小時的多日票,適合想搭捷運到台北各個景點打卡探索的探索者。 該技術符合國際標準ISO 14443之規範、以及交通部《電子票證系統之多功能卡片規劃書第二版》。 捷運接駁公車上路初期,所屬車輛的保險桿須塗上行經之捷運站所屬路線的代表色,後來改為塗上編號前的代表色,目前已無此一強制規定,部份路線已經將保險桿恢復為所屬業者的標準塗裝。

一卡通台北公車: 最高回饋$750

LINE Pay 與 LINE Pay一卡通是完全不同的服務,消費者可以同時擁有,亦能夠在付款時選擇使用何者進行支付。 要申辦 LINE Pay,使用者僅需要一張「信用卡」或「簽帳金融卡」,綁定後即可開始透過該功能來付款,不需進行額外的身分認證。 但要申辦 LINE Pay一卡通,除了要先驗證手機號碼外,還得填寫詳細的使用者資料,掃描身分證後再透過本身已擁有的信用卡或存款帳戶,進行金融認證後才算是正式開通。 從上述需求不難發現,申辦 LINE 一卡通台北公車2023 Pay一卡通的標準相對於 LINE Pay 嚴格許多,畢竟 LINE Pay一卡通屬於電子支付,涉及金流處理問題,為避免有心人士藉此進行違法勾當,所以才設立如同銀行開戶一般複雜的門檻。 此外,一人只能申請一個 LINE Pay一卡通帳戶,未滿20歲用戶則需透過額外步驟,徵得父母同意後才可以使用。

※社福卡(敬老卡、愛心卡)、臺北市發行之國小數位學生證或兒童優惠卡、新北兒童卡,搭乘捷運已享優惠票價,不適用本方案。 另愛心陪伴卡單獨使用時,視同普通卡,該次搭乘適用本方案;愛心陪伴卡若緊接在原愛心卡使用時,同愛心卡享優惠票價,僅累計搭乘次數,優惠票價不納入累計。 一卡通台北公車2023 一卡通台北公車 出站時,請相同的靠著收費閘門的感應區即可;如果出站時遇到餘額不足,一卡通儲值卡將先幫您代墊最高65元,並於下次加值時補回,若超過代墊額度請您洽詢車站的補票處。

一卡通台北公車: 搭乘次數?以及方案

純網銀對LINE旗下的支付手段來說,將會有極大的加乘作用,但實際上會如何搭配、互動,則得等服務正式上線後才能知曉。 過去還有「北悠遊、南一卡」的說法,但現在隨著與電子錢包、支付的結合,通路、功能與應用範圍也逐漸變大,兩者皆可用於全台的市區公車,甚至一樣能享「常客優惠」,走在台灣,悠遊卡可以用的地方,也幾乎都能使用一卡通。 而近年大眾喜愛的公共自行車上面,一卡通可使用的地區最多,其次是悠遊卡。 1:2017 年 4 月 30 日前發行之一卡通信用卡自動加值倍數為 200 元。

2021年11月2日,LINE Pay將「LINE Pay綁卡付款」與「一卡通提供的LINE Pay Money」採用分別驗證登入,避免在單一驗證的架構下,某方系統異常時,兩方服務皆無法使用的情況[19]。 2018年9月3日:LINE旗下行動支付LINE Pay與一卡通票證公司合作,推出「LINE Pay 一卡通帳戶」。 不過也有部份接駁路線同時行經相距較遠、分屬不同捷運路線的兩個或兩個以上捷運站,但仍舊只收取一段票車費。

一卡通台北公車: 台北一日遊景點#5|北投文物館

臺北市政府交通局原規劃11條市民小巴路線,其中大同區、萬華區共四條路線因配合西區風華再現政策,已另外規劃為「主題專車」外,其餘六條路線已於2007年(民國96年)12月陸續通車。 捷運公車雙向轉乘優惠:搭乘臺北捷運與臺北市聯營公車、新北市公車,在規定時限60分鐘內直接轉乘,即可享單次普通卡8元、學生卡6元之優惠。 數個月前,可望改變台灣金融體制的「純網銀」開辦審查結果終於公布,「將來銀行」、「樂天國際商業銀行」與「LINE BANK」三家申辦單位,出乎意料的通通上榜,可見一場與眾不同的金融業大戰即將開打。

一卡通台北公車

可於 一卡通台北公車2023 7-ELEVEN、全家、OK 超商、台南市區公所、高雄捷運站/客運站/台鐵站購買,僅限包含開放綁一卡通卡。 這一兩天全國疫情警戒都拉升至第三級,目前就每天的確診數來看還是雙北市最為嚴重,目前的策略還是廣為疫調去抓出潛在社區的隱形傳播者,因此每位民眾的行動軌跡以及配合實聯制幫助疫調是非常重要的。 台北市有豐富的大眾運輸工具的系統,居民使用「電子票卡」可以說是人手一張,所以「悠遊卡、一卡通、icash2.0」三大電子票證也共同攜手合作實名制記名作業,不僅是有便於疫調的追蹤,更有利於民眾自身的安全。

一卡通台北公車: 路線資料

由於「博愛公車」路線與277(松德站—榮總)相同,而且277已經全線汰換為低地板(舊稱低底盤)公車,因此「博愛公車」已經自2013年(民國102年)6月19日起正式停駛。 另市府為服務更多行動不便者,只要有證明且五人以上,可租用大復康車輛。 民間公車業者也有將旗下日本日野汽車改裝為大復康公車,但直接配置於既有路線營運。 不過,轉乘公車若需付兩段票或三段票以上車費,則只有第一段票的車費能以優惠票價計算。 與直接綁定信用卡/簽帳金融卡的LINE Pay不同,若 LINE Pay一卡通中沒有任何的餘額,將無法進行付款或繳費。 第一種為透過「銀行帳戶」,將銀行戶頭內的錢,手動設定金額轉移至 LINE Pay一卡通中,注意該銀行帳戶不見得要與當初註冊時,進行金融驗證的帳戶相同。

一卡通台北公車

實施聯營制度後,為求能夠「一票通用」,因此改由聯管中心統一發行車票,票種分為普通票、軍警孩童票、學生票,有單次的紙票和多次的回數票卡(單次紙票很早取消),這些票種都只適用於普通車。 中型冷氣公車及自強公車(大型冷氣公車)票價高於普通車,必須購買專用的乘車硬票,硬票淘汰後改為一律投現。 後來自強公車成為主流,普通車日漸稀少,回數票卡無用武之地,最後只在294、295等線的普通車上使用,於1994年(民國83年)左右隨著普通車的消失而廢止,只剩下自強公車全面採取上/下車投現收費[5]。 1990年代中期,聯營公車實施省、縣、市聯席審議制度,臺北市政府交通局成為所有聯營路線的主管機關,而原以公路客運參加聯營公車之路線,在許可期限屆滿後,不再續發營運路線許可證,改以市區公車形態繼續經營,相關業者也陸續增加市區汽車客運業的營業項目,並加入臺北市的公車公會。 1977年(民國66年)4月30日,第一階段的聯營公車路線開始營運,總共有33條路線。

一卡通台北公車: 市民小巴路線

追究原因,莫過於 LINE Pay一卡通屬於電子支付服務,所以能夠讓 LINE 公司掌握消費者的金流,而從其中能獲得的相對利益,也肯定大過於屬第三方支付的 LINE Pay。 如果 LINE 未來有意整合這兩款服務,最後留下的應該會是功能與前景都更好的 LINE Pay一卡通。 去年九月,LINE 公司與一卡通公司共同推出新的電子支付服務「LINE Pay一卡通」,不但震撼全台消費者,也打開了行動支付戰場新的一頁。 時隔一年,LINE Pay一卡通終於在台灣超商龍頭7-11上線,補齊了該服務最後一塊關鍵拼圖,究竟在這12個月當中,LINE Pay一卡通發生了什麼樣的改變? 為什麼據點最多的便利商店龍頭,會在整整一年後才正式支援這種付費方式?

  • 而此次未入選的舊有幹線公車,亦在同年6月先改為使用數字式的路線號碼,如舊敦化幹線改為688路、忠孝新幹線改600路等等。
  • TPASS卡是公路總局為通勤月票專門設計的卡種,共有「TPASS悠遊卡」、「TPASS一卡通」(分為一般卡及MeNGO會員綁定)、「TPASS愛金卡」3種,每張空卡售價100元。
  • 在1990年代初期,聯營體系包含了以臺北市政府交通局為監理機關的臺北市區公車,以臺北縣政府(建設局承辦,時為府內單位,尚未獨立為機關)為監理機關的板橋市區公車(如231、234)、三重市區公車(如39、235);以臺灣省公路局為監理機關的公路客運參加聯營的路線(如233、245)。
  • 「鼓山?旗津航線」可感應 iPASS 一卡通、或掃描iPASS MONEY乘車碼搭乘。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