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塑膠2023必看介紹!(小編推薦)

Posted by John on April 12, 2022

減塑膠

為減少一次用塑膠吸管之使用,環保署發佈「一次用塑膠吸管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規定自 2019 年 7 月 1 日起,政府部門、學校、百貨公司業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等 4 類對象,內用餐飲不得提供一次用塑膠吸管。 環保署預估,在此公告管制實施後,每年可減少約一億支塑膠吸管使用量。 瓶裝水非常方便,且台灣便利商店密度高,很多人都養成出門就買瓶裝水的習慣,根據環保署統計,台灣每年要回收大約9萬公噸,相當於45億支寶特瓶,可見我們需要正視寶特瓶造成的污染問題。

減塑膠

以瓶裝水為例,在店內提供重複填裝的服務,將大幅減少塑膠垃圾的產生。 根據綠色和平調查,以重量計算而言,瓶裝水、碳酸飲料、牛奶瓶占了超市塑膠垃圾的大宗,但它們用無塑模式販售的潛力極高,令人期待。 綠色和平於全球向大型連鎖超市倡議減塑,從銷售端做起,進而帶動整個生產供應鏈,更設立明確目標:2025年前,將塑膠包裝量減半。 綠色和平英國辦公室在經過研究調查後,發現有13種類別的產品,最有潛力成為減塑先鋒,更在釋出的報告中,列舉了可替代的銷售方案。 生活中大部分的塑膠都是不必要的,尤其是用過即丟的塑膠包裝,但推動減塑仍滯礙難行,主要是卡在原有的銷售模式。 許多人想像的替代方案可能是改變包裝材質、加強回收,但這些都不是長久之計,若想真正與塑膠分手,必須跳脫固有的銷售思維。

減塑膠: 企業可以為減塑做的:

而需要從企業銷售並推波助瀾的一次性「便利」文化中徹底改變,優先推廣再利用、減少浪費的物流系統。 若從拋棄式的塑膠轉到紙張,只是把問題轉移,包括影響已經有限的森林資源。 對於限塑政策,民眾確實感受不到效果,甚至認為政府減塑動作太慢。

減塑膠

「塑膠的出現改變了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國際太空站、醫療設備、教育材料,到地球上的每一份工作和生活,都有塑膠的身影。然而,人們在數十年來對於塑膠過度且一次性的使用,正導致一場全球性的環境災難。」聯合國大會官網上如此寫道。 身處在塑膠製品已深入日常生活的時代,若想身體力行永續之道,不妨跟著「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腳步, 一窺減塑生活的各種可能,從日常細節中開啟我們的綠色生活。 減塑膠2023 目前臺灣的回收體系與基礎設施尚無法負荷大量 PLA 的終端處理,也無明確的法源來規範生物可分解塑膠的堆肥處理。 「少用塑膠」是多數人力行環境保護的起點,事實上,更有一群數量可觀的消費者致力減塑、無塑生活,希望透過消費行為讓企業投入減塑。 然而,依據我們和綠色和平的共同研究發現,來自全臺超市通路的10類商品,每年仍產生約18億700萬件、1.5萬公噸的塑膠垃圾,與日漸高漲的減塑消費背道而馳。

減塑膠: 這些產品,乾燥販售更划算

店內不僅有無包裝商品的販售,還有二手維修寄賣、資源回收等服務,更結合在地小農,提供友善耕作的自然農法蔬菜,除此之外,萬里綠生活也會和學生合作,回收廢棄物重新製成可用商品,增加物品循環價值,可說是台灣目前規畫最完整的綠生活商店。 自備筷子、湯匙、環保杯、便當盒等環保餐具,除了減少一次性餐具的浪費,有些店家會提供優惠給自備餐具的消費者,實行減塑生活的同時還能省下不少餐費。 但要記得一旦買了環保餐具,就要多多使用,如果總是忘記攜帶,對減塑生活是沒有幫助的。

減塑膠

有鑑於此,英國國會環境監察委員會於2018年1月5日提議徵收「拿鐵稅(latte levy)」,對一次性咖啡杯以每杯徵收0.25英鎊的「稅金」,並以2023年百分百回收一次性咖啡杯為目標;若2023年無法達標,則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咖啡杯。 接收環境訊息,除了可用閱讀的方式,本篇文章也為您準備了有聲版【聽說‧環境】,讓您疲累的眼睛適時休息;用聲音,與您分享綠色和平在臺灣及全球的環保工作進展,聆聽那些發生在您我身處的地球,關於環境、氣候、海洋、森林的事情。 各界為接軌國際淨零轉型趨勢,經濟活動正逐漸從傳統的線性經濟轉向循環經濟,期望讓產品、材料和資源的價值在經濟中盡可能地被利用。 因此企業應更加重視塑膠使用的轉型,並推動循環再製和資源回收的實踐。 由於一次性塑膠紙品的可重複使用替代產品在歐洲境內已非常普及,歐盟要求會員國應積極推廣可重複使用的產品選擇,而非單純以其他材料製造一次性產品。 環保署表示,未來將配合資源循環促進法訂定,採行以價制量、材質限制、鼓勵自備、循環服務及禁限用等措施,並針對不同場域規劃整體減量推動方向,結合企業ESG,先由業者自願性配合或透過標竿企業示範,以大帶小,逐步擴大推動模式,務實循序推動。

減塑膠: 回收不能解決塑膠問題!企業、政府、個人可以做的減塑方法

若以焚化處理,社會各界對垃圾焚燒技術仍然有諸多環境擔憂,垃圾焚燒在技術上是否可以做到完全乾淨生產,會不會為周遭帶來空氣污染,是否會給垃圾處理設施周圍的社區帶來健康隱患等問題,一直都備受爭議。 健康的海洋對於地球上的所有生命至關重要,它們是世界上許多最具標誌性的物種的家園,它們從大氣中吸收碳,並為超過 10 億人提供了主要的蛋白質來源。 台灣在新減塑政策上路後,(自備)環保杯的民眾確有增加的趨勢。 根據《食力》「環保新制上路!你會因此加入減塑的行列嗎?」問卷調查,自政策推行後,平常不會自備環保杯,折扣從1~3元提升至5元後,會提升自備環保杯意願的比例達到77.6%,可見「獎勵制度」的誘因顯著,但確實實行的程度仍待觀察。 減塑膠2023 消費者可將符合規格標準的完整寶特瓶投入回收機,憑收據到櫃檯領回保證金。 「退瓶保證金」飲料瓶回收制度,讓德國在2018年,寶特瓶回收率達到95%的驕人成效。

也因為回收過程複雜,加上全英國僅有3個回收場能處理特殊材質,因此回收並不容易,即使強徵稅收也未能強化回收作為。 1.「台灣ESG永續基金排名」是以台灣金管會「ESG基金專區」內認可的國內外ESG基金,為評比的主要母體,再依各基金每周的績效表現,進行排行。 塑料由聚合物與複合添加劑(如穩定劑、增塑劑和顏料等)混合製成。 在聚氯乙烯(PVC)中用作增塑劑的雙酚 A(BPA)和某些鄰苯二甲酸鹽等物質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有不利影響。 長期接觸塑膠以及其中添加物的潛在後果,以及它對整體生態性的影響,仍存在不確定的風險。 Deloitte 亞太(Deloitte AP)是一家私人擔保有限公司,也是DTTL的一家會員所。

減塑膠: 臺灣禁用柔珠時程,提前至2018年!

重複填裝的銷售模式,讓您自由購買需要的份量,可省去塑膠又不浪費食材,好處多多。 塑膠不只以海洋垃圾的形式危害動物健康,微塑膠有可能攜帶化學添加劑進入環境,將更多環境中的污染物和致病菌帶入食物鏈循環中。 首先,大眾對於可分解塑膠這種材料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很多專有名詞不僅容易讓一般消費者誤解,也經常在商家的商品宣傳中被誤用。 據估計,每 3 隻海龜,就有 1 隻吃過塑膠 減塑膠2023 ,90% 海鳥體內含有塑膠,多項研究在 48 種鯨魚和海豚的體內發現各種海洋垃圾碎片,當中 46% 正是塑膠。 2019 年 3 月,一隻鯨擱淺在菲律賓海灘,胃裡塞滿了 40 公斤的塑膠垃圾。 但即便如此,使用環保杯的人雖有增加,亦可能是一時的熱潮;現行政策是否可行、如何能在業者、消費者之間取得平均,營造出台灣業者和消費者都可接受且能長期貫徹的制度,從借鏡國外經驗,來反思完善台灣的減塑政策、並持續修正精進,雖是一條漫長的路、卻是一定要走的路。

減塑膠

家務室是販售各種具質感的廚房、浴室、書房與生活用品等的裸裝百貨店,也會出外出參與市集,將環保減塑觀念推廣出去。 藏在新竹小巷弄中的新村小商號是老屋改建而成的裸妝商店,店內販售許多來自農夫市集的好物,推廣有人情溫度、減塑的生活方式。 減塑膠 相信每個人家裡都有不少購物袋,但你是否每次出門了才發現忘記帶?

減塑膠: 循環經濟是什麼?政府、零售和飲料業者都該知道的減塑方案,共創商機

日前一名長榮空姐指出,飛一趟長程就會用掉超過上千個塑膠杯,鼓勵民眾搭機自備水壼。 而阿拉斯加航空、美國航空、萬豪酒店,臺灣的遠東與君悅飯店等,也紛紛表態不再提供塑膠吸管。 速食與餐飲龍頭包括星巴克、肯德基和麥當勞,陸續都宣佈將淘汰吸管。 雖然星巴克認知到塑膠污染的問題,以及從企業來減少塑膠製品是很好的方向。 但星巴克改用的寶寶杯,只是用另一件拋棄式塑膠來取代吸管,對減少全球龐大的塑膠廢棄物,是遠遠不夠的。 最早在 減塑膠 2020 年底全國餐飲業禁用一次性塑膠吸管、大城市禁用一次性塑膠袋、餐飲內用禁用免洗塑膠餐具,在 2025 年底前逐步擴大禁令到城市以外的地區、減少外賣免洗餐具使用量 30%、禁用網購用的塑膠包裝、以及旅宿業的一次性用品。

減塑已經成為臺灣甚至全世界都在討論的議題,世界各國也祭出不同的政策進行減塑或限塑,讓我們來看看臺灣之外,別人怎麼做。 塑膠的發明為人類生活帶來許多便利,但同時也造成難以挽回的環境污染,為了解決塑膠垃圾引起的環境問題,世界各國紛紛展開減塑行動,包含制定減塑政策、推行減塑方法等,期望減少人類對塑膠製品的依賴。 除了配合政府政策之外,我們還能透過哪些方法參與減塑行動? 本文整理了6個減塑方法,幫助你從生活細節開始,為減塑行動盡一份心力。

減塑膠: 回過頭來看台灣 一次性飲料杯限令仍存在挑戰

針對源頭減塑,張凱婷表示,日前環保署雖提出2030年減量13.8萬噸原生塑膠目標,但對照台灣一年超過1300萬噸的使用量僅佔1%,依然是杯水車薪。 聯合國環境大會將在明年底前擬定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塑膠公約,未來各國的塑膠禁用法規只會愈來愈嚴格,呼籲環保署跟上國際減塑趨勢,提高原生塑膠減量目標並明確入法。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塑膠袋、一次性塑膠杯用過即丟,光是去年我國塑膠廢棄物高達266萬噸。 環保署曾喊出2030年一次性塑膠用品禁塑時程表,然而至今仍欠缺具體的減塑期程規劃。 環團呼籲,將升格為環境部的環保署,應儘快提出一次性用品禁限用路徑圖,並於「資源循環促進法」草案中納入原生塑膠減量、一次性塑膠用品減量等目標,跟上國際減塑腳步。 我們的海洋已經容納了太多的塑膠垃圾:每年有 800 減塑膠2023 萬噸塑膠廢棄物從陸地進入海洋。

減塑膠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雖是排行第4,但卻是塑膠包裝回收率最高的國家,2016年塑膠包裝回收率已達到驚人的99.4%。 在店內享用,或是帶你自己的餐具,方便需要時可用,都是好方法。 這樣的模式允許顧客依需求購買或客製化,企業也可收集顧客愛好資訊。 例如企業設計重複使用的包裝,並搭配物流服務,在顧客使用完畢後將空容器收回。 也可以設置收回站點,讓顧客方便的甲地租乙地還,或透過郵遞、回收機歸還。 誘因機制的設計,以及包裝的標準化,不同品牌或行業共享物流、清洗設施,都有助於規模擴大。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