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內容2023必看介紹!(小編推薦)

Posted by Jason on February 16, 2020

公投內容

基於科學證據,全球已有101個國家開放含有萊劑豬肉進口2. 美豬進口是國家經貿布局一環,基於平等互惠,台灣不可能自外於國際標準,也不可能自己商品賣出去,卻拒絕別人商品進來。 在這次4公投案中,「重啟核四」屬於重大政策創制,「反萊豬進口」、「珍愛藻礁」屬於重大政策複決,而「公投綁大選」則是立法原則創制。 除此之外,如果想知道投開票所地點,可以前往中選會網站「110年全國性公民投票專區」查詢。 另外,也可以至內政部網站點選「110年全國性公民投票投票所地點查詢」,以國民身分證字號、生日,查詢有無投票權及投票所地點。 不過中選會表示,由於公投原定投票日期為110年8月28日,是因為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延後至12月18日投票,所以投票權人必須在原投票日8月28日前滿18歲。

公投內容

確實將公投票折好不讓他人看到,並投入票匭。 切勿將公投票帶出圈選處、干擾他人行使投票權。 公投內容 公投內容2023 因應防疫規定,全程需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為幫助有意學習雲端的初學者深入認識,並從中找到職涯發展的機遇,AWS即將於9月07日下午舉辦完全免費的雲端入門課程「AWS線上雲端培訓日(AWSome day)」。 活動中,除了基本雲端概念、運算、儲存服務及安全性等,也會介紹時下熱門的AI應用,並帶領參與者認識AWS多元的雲端解決方案,獲得能夠即時應用的雲端實戰力。 最重要的是,「AWS線上雲端培訓日」線上參與、全程免費,非常適合想要接觸雲端,但時間有限的產業工作者們。

公投內容: 第17案 重啟核四

對於不同意票約4成五,台少盟理事長林月琴分析反對者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認為孩子不成熟,18歲要投票會不會被人操縱、政治力會不會滲透到學校;第二是擔心被選舉權,認為年紀輕輕就可以被選舉,這怎麼得了,自己都管不了自己、無法照顧自己,怎麼被選舉。 環團認為三接將永久破壞生態,因而基於藻礁保育、能源轉型、氣候變遷、文化保存、公共安全、國防安全、國際形象、法治落實、深化民主等九大理由,訴求全民公投搶救藻礁。 行政院長蘇貞昌以核廢料無法處理、核四重啟須耗時6至7年為由,封殺核電,實為誤導民眾。 黃士修指出,使用過的核燃料97%仍是可利用的能源,而且美國曾表達有意移轉核廢處理技術,並非「不能被處理」;另依前核四廠長王伯輝投書內容,核四重啟應可在2至3年內達成商轉。 配合政府能源轉型政策,中油將設立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三接),但因地點在大潭藻礁所在的海岸,引發環團抗議。

2004年公投制度確立以來,台灣共進行涵蓋16項議題的四輪公投,均與地方首長、立法委員及總統選舉一同進行,其中2004年及2008年的六項公投案因投票人數未達選舉人數一半,即使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仍被否決[41]。 根據台大海洋所畢業的地質兼軟体專家張逸中博士在其臉書表示,他在做博士論文所做的東北角外海地質調查研究,認為這些斷層都是正斷層,而非破壞力較大的逆斷層。 台灣北部地區現在的大地應力是屬於伸張型架構,在該區域內的一條斷層若沒有任何新期正斷層活動的証據,就很難認定它是活斷層。 公投內容 五、 2022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投票日期定於2022年11月26日,又憲法修正案之複決案應於2022年12月28日前舉行投票,同日舉行投票符合社會期待,亦為憲法特別規定所許。 四、 憲法修正案之複決案僅1張公投票,如與2022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同日舉行投票,選舉人至多領取5張選舉票、1張公投票,投開票作業不致過於複雜,選務能量尚可承載負荷。 三、 公投內容2023 憲法修正案公告期間,選務機關已可就憲法修正案之複決案預為籌辦規劃各項選務工作,與2022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同日舉行投票,選務籌辦時間仍屬充裕。

公投內容: 公投案題目

時代力量則支持「三好一壞」,除了不同意重啟核四,其他三者皆同意。 面對即將登場的四大公投,兼任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蔡英文親自領軍黨公職,訴求「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 國民黨則定調公投是對執政黨投下不信任票,全力推動宣傳國民黨所提出的反萊豬、公投綁大選公投案,至於另外兩項民間團體提出的公投案,則會站在協助的立場,目標「四個同意」。 《公投法》後於2017年修法,下修提案人數、連署人數、通過票數等門檻,間接使隔年2018公投提案數大爆發,最終計有10項提案併入九合一選舉合併舉辦,最終有7案高票通過。

公投內容

香港現時並沒有公民投票法,任何民間舉行的公民投票都不會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承認。 1995年魁北克公民投票是第二次就魁北克應否脫離加拿大成為獨立國家而舉行的公民投票。 公投內容 此公投於1995年10月30日舉行,49.42%選民認同魁北克應脫離加拿大,50.58%選民反對,反方險勝。 最終於2016年2月正式公布公投時間定為同年6月23日[9][8][13]。

公投內容: 叩關CPTPP 是否開放核災區食品受關注

主張魁獨的魁北克人黨亦於1994年魁北克大選(英語:Quebec general election, 1994)後重拾執政黨地位。 黨魁巴里素成為省長後承諾會於任期內就魁北克前途舉行公投。 本屆中選會(第5屆中央選舉委員會)在執行及決策選務行政上,遭立法委員們之質疑適當性,但仍實施其決議,的確頗有爭議。 今年公投案中的「重啟核四」連署人數達37萬5417人,高於2018年「以核養綠」的連署人數近5萬人。 第三接收站儲槽係採用全覆式地上型雙重槽設計,國際上未曾發生天然氣儲槽爆炸事故,且已完成量化風險評估分析,風險水準低於國際可接受標準。

  • 在「廢止『核電停運』」公投案中,領銜人黃士修等人曾於2018年9月13日補送2萬多份公投連署書到中選會,但遭拒收。
  • 國民黨台南市長候選人謝龍介今晚7點宣布敗選,恭喜黃偉哲連任成功,他說,雖然就差那麼一點,有遺憾,但台南沒有瓦解的本錢,籲...
  • 三接現址腹地小、儲量有限,且海上風速大,不利天然氣穩定供應,應慎選接收站場址。
  • 台灣北部地區現在的大地應力是屬於伸張型架構,在該區域內的一條斷層若沒有任何新期正斷層活動的証據,就很難認定它是活斷層。
  • 毒物學角度來看,人體攝食過量的萊劑會造成心悸、嘔吐、頭暈、血壓升高等症狀。
  • 地理位置離核四現址最遠的臺南市與高雄市連署率皆不到2%。

他以遊覽車比擬核四廠,「遊覽車車齡超過 12 年都不能載客人,核四廠已經 22 年了耶!」,並指核四廠不只是古董還是拼裝車,他強調核四重啟,台灣絕對會受害[25]。 副祕書長林飛帆於11月21日表示說核四用了日式核電廠的廠房結構,裡面卻裝了美式的反應爐,發包和施工過程就像「拼裝車」[26]。 2020年7月27日,監察院針對中選會對「核四啟封商轉發電」公投提案,未辦理聽證會即通過公投案的決議,由監委田秋堇、趙永清、楊芳玲所提的調查報告,要求行政院及中選會檢討改進。

公投內容: 核四商轉公投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九合一大選持續開票中,新北市長侯友宜陣營稍早表示,侯友宜得票數104萬票,民進黨新北市長候選人林佳龍約62萬票,侯友宜大... 2022九合一選舉今(26)日進行投票,除了六都市長選情備受外界關注外,新竹市長、苗栗縣長戰況同樣打得激烈,《聯合新聞網》整理出詳細數據,帶讀者一次掌握本次和2018年相較的22縣市長當選人得票率變化。

公投內容

2021年全國性公民投票即將在12月18日舉行,此次公投共有四項提案。 《公視新聞網》透過中選會公佈的「全國性公民投票案連署人名冊查對結果統計表」,帶你分析四大公投的連署情況。 公投內容2023 2019年6月公投法三讀通過後,確認下一次全國性公民投票將不會與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同時舉辦[5]。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重啟核四」、「反萊豬」、「公投綁大選」及「三接遷建」共四大公投即將在12月18日上午8點至下午4點進行投票,各陣營近期為此展開激烈攻防。 四項公投案將各辦理5場意見發表會,第1場將在11月13日星期六舉行。

公投內容: 公投完,之後呢?

主 文/「您是否同意核四啟封商轉發電?」提案人/擁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領銜理 由/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通過,全國絕對多數民意否決政府的非核家園政策,蔡政府仍一意孤行,擁核團體發起重啟核四公投。 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第17案至第20案(重啟核四、反萊豬、公投綁大選、三接遷離)12月18日投票,藍綠兩黨積極備戰,分別主張「4個同意」與「4個不同意」,但你真的了解雙方論點是什麼嗎? 中央社從各議案公投理由書整理出正反方意見,讓你快速理解公投內容。 後來,民進黨政府於2017年修訂《公民投票法》,降低提案及聯署門檻[42]。 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中,共有10項公投議案等待表決,創下歷史之最,但也因為部分議案準備時間不足,令選民難以充分消化[43],同時,投票期間大排長龍,直至深夜仍然無法開票完成,時任中選會主委陳英鈐引咎下台[44]。

公投內容

另據研究指出,人體攝食過量的萊克多巴胺會造成心悸、嘔吐、頭暈、血壓升高等不適症狀,萊劑經加熱後也不易被破壞,長期攝食是否危害健康仍存爭議。 不同意方:美豬進口是國家經貿整體布局的一環,政府已經展開台美TIFA對話,也已經正式申請加入CPTPP。 談判有來有往,美豬只是市場的一種選擇,不是強迫購買,政府也保證基於國際標準、食品安全的前提來做好配套。 「公投綁大選」原本就是民進黨的重要主張,但在2018年公投大敗後,挾執政優勢於2019年6月修正通過《公民投票法》,規定每2年才能舉辦一次公投,並錯開選舉年,此舉將降低公投的投票率,讓公投難以通過。 是故,在此訴求依民進黨2017年提出的《公民投票法》修正案,復原《公投法》第23條,要求公投「應」綁大選,提醒民進黨「莫忘初衷」。

公投內容: 公投對案

根據我國憲法第17條訂定,公民享有選舉、罷免、創制及複決之權利;而憲法增修條文第1條第1項也指出,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於立法院提出憲法修正案、領土變更案,須交付公民投票複決。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則定調公投是對執政黨投下不信任票,全力推動宣傳國民黨所提出的反萊豬、公投綁大選公投案,至於另外兩項民間團體提出的公投案,則會站在協助的立場。 台灣民眾黨定調「兩好兩壞」,分別是反萊豬、珍愛藻礁投同意票,重啟核四、公投綁大選投不同意票。

公投僅有一個問題:「聯合王國應當繼續留在歐洲聯盟內還是應當退出歐洲聯盟?」("Should the United Kingdom remain a member of the European Union or leave the European Union?")。 在本次公投中有權投票的人士包括所有年滿18歲且居住在聯合王國及直布羅陀的英國公民、愛爾蘭公民和大英國協公民,以及上議院議員和過去15年內曾經登記為選民而現在海外居住的英國公民。 與大選不同,除居住在英國、愛爾蘭、馬爾他和賽普勒斯的英國國民之外,在皇家屬地和其他歐盟成員國居住的英國公民均無權參加本次公投[14][15][16]。 「公投」被認為起源於瑞士的格勞賓登州早在16世紀。

公投內容: 核四重啟

依照公投主文「平均每年至少降低 1%」訴求,2019相較2018減少3.6%的84.3億度電,但2020年又回升成長3%、來到68億度電。 至於火力發電降低1%的基期為何,以及「每年平均」的計算方式,則未於公投主文明載。 儘管如此,《公投法》第30條第4項規定,立法機關不得變更經創制之立法原則,亦即若2018年同婚公投結果是「修民法」保障同性婚姻,立法院便不得以「立專法」之形式保障,反之亦然。 以2018年10項公投來看,該年第16案「以核養綠」屬法律之複決,依《公投法》第30條第1項,該案所主張需於公告後第3日即生效,即提案主張之《電業法》第95條之1將失效。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與北京方面也指出,香港特別行政區作為大陸一個地方行政區域,進行任何形式的所謂公投都是非法及無效。 公投內容 [22][23][24]佔中發起人則表示民間公投只是讓選民表達意見的方法,從來都無說過公投有法律效力。 [25]有關「全民投票」只是民意調查,亦非真正意義上的公投。

公投內容: 憲法修正案公民複決

本年度公民投票案與九合一地方選舉同時舉辦。 所有有送出連署書給中選會審查的公投提案共計10案,其中僅以核養綠公投因連署合格份數為279,419份未達成立門檻281,740份,在經過10月17日再送件[4]23,251份後,10月23日中選會宣布成立,為全國性公民投票第16案。 因《公民投票法》於2017年底在立法院通過修法,從提案人人數、連署人人數、公投通過票數、公投年齡等多方面降低了公投的門檻,而使本年度公民投票成為中華民國歷史上,全國性公民投票案數最多的一次,也是首次有公投議案得到通過。 依2017年12月立法院修訂版本,提案門檻須達到總統副總統選舉人總數1/10000,連署門檻是1.5%;通過門檻則是選舉人總數1/4,且有效同意票超過不同意票[9]。

這意味著,未來數年市場對擁有數位技能的員工的需求將保持強勁,且擁有越高階的數位技能,在招募市場中就越佔據主動權與優勢;不過,隨著Gen AI等新興技術崛起,企業對於基礎數位技能的需求也逐步擴大,成為眾人踏入雲端領域的絕佳機會。 公民投票日是《勞基法》明定的「指定應放假日」,當天原屬工作日的勞工應依法放假,且工資照給。 如果必須上班,可依投票日是否為勞工原屬工作日加發工資。 MyGoPen指出,共和黨德州州眾議員布萊恩史拉頓於今年3月6日提案,要求在2023年11月7日的美國大選,讓德州人民進行獨立公投,不過該法案止步於委員會審查;且美國最高法院曾裁定「各州無權單方面脫離美國」。 然而,現(2021年)已逾公投2年法律效力,且近2年由於全球新冠肺炎肆虐,我國政府亟欲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加上今年CPTPP主席國為日本,經濟部日前更表示,目前正為加入CPTPP「最好時機」。 依據經濟部能源局的統計資料顯示,2018年火力發電量為2318.4億度,2019年為2234.1億度,2020年則為2302.3億度。

公投內容: 賴清德出訪返國 中國跳腳搬出「中央台辦負責人」稱表明嚴正立場

地質條件疑慮,經濟部2013年的四地質調查安全評估報告指出核四廠蓋在地震帶上。 依據我國《公民投票法》規定,國人年滿18歲、未受監護宣告,並在各直轄市、縣(市)繼續居住六個月以上,便具有​​公民投票權。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公投原訂8月28日投票,不過因為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影響,延後至12月18日,雖然日期變更,但民眾仍需在8月28日前符合前述提到的投票資格,才可參加本次公投。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公投投票權人,初估超過1988萬人。 所以這次公投門檻,除了同意票要多於不同意票之外,有效同意票要超過497萬。

中選會公布本次公投1982萬5468人具投票權,因此有效同意票至少要達495萬6367張,公投案才算通過。 據《公投法》第30條規定,政府應於3個月內研擬相關法律送立法機關審議,且應於下一會期休會前完成審議。 重大政策應由總統或權責機關,為實現該公投案內容做必要處置。 行政與立法機關不得於2年內變更相關立法原則或施政內容。

公投內容: 同意不同意?民眾這樣說

2021年3月10日,蔡英文總統在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十周年前夕於民進黨中常會上重申「2025非核家園」政策立場,強調「核四絕對不是選項」。 同日亦於其臉書提出三點理由:一、重啟核四並不可行。 核四位於斷層帶,風險實在太高,要重啟的時間和花費也太巨大了。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