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路線圖5大好處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John on March 25, 2022

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路線圖

路線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新北產業園區站 — 大坪林站,於2009年正式動工興建,於2019年11月完工,經中華民國交通部初勘、履勘後核准後於隔年1月底通車。 南環段與北環段計畫於第一階段通車後展開發包興建作業,另外東環段於2018年3月15日宣布、將串連南北環使環狀線形成循環路線。 2023年3月29日行政院正式核定東環段,台北市捷運工程局將啟動細部設計、用地取得,在2年內動工[參⁠ 11]。 2023年3月29日行政院正式核定東環段,台北市捷運工程局將啟動細部設計、用地取得,在2年內動工[參11]。 環狀綫最早可追溯至1980年代末,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規劃從新店至三重的捷運黃綫構想。

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路線圖

2013年3月,中正紀念堂站開始為容納萬大-中和-樹林線車站而進行改建工程;該年底萬大線第一階段土建工程正式動工。 2000年初期,台北市捷運局提出淡海輕軌及安坑線可行性評估;2012年12月11日,受新北市府委託展開台北捷運系統三鶯線綜合規畫。 隨後皆轉由新北市府主導,多數改為新北捷運系統推動,僅三鶯線維持仍以「台北捷運系統」名義送交中央政府審查。 2006年5月31日捷運板橋線第二階段延伸和土城線完工通車,全長7.2公里,板南線終點站由新埔站南移至永寧站[17]。 2004年9月29日,因新店機廠附近住戶催生於機廠頂樓加蓋的小碧潭支線完工通車,從小碧潭站上車於七張站轉乘新店線[16],自此時起,來往新店與台北市區的列車班次受新店線軌道配置與支線的影響而無法加密。 由於載客量未如預期,新北市政府交通局於2012年3月19日在原本十六站外增設三十站,並將首站從新莊中港站延駛4公里到新莊區中華路(新莊副都心重劃區)並繞駛至五股區的新北產業園區內,之後運量逐漸增加。

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路線圖: 車站

後來為了爭取北高雄市議員的支持,2004年捨棄繞經高雄車站的北半圈,由鼓山起再往北延伸,途經高雄市立美術館一帶,沿大順路往東繞回與南半圈接合,另外、大順路上沿線為種有雨豆樹的綠色隧道,有13棵與車站牴觸,沿線其餘樹木全數保留[2]。 捷運黃線為高雄都會區繼捷運紅線、橘線後之第3條地下捷運,路線行經三民、新興、苓雅、前鎮、鳳山、鳥松等六個最核心之行政區,結合捷運紅橘線、環狀輕軌,打造本市進入公共運輸為導向之無縫運輸新階段。 黃線機電標、軌道標分別於111年10月、112年4月完成簽約,刻正進行細部設計作業中。 土建標前經二次流標,經檢討招標策略,拆分3標案已於7月5日上網公告,預計9月6日開資格標。 如前所述,新北捷運局正在規劃20分鐘內轉乘採合併里程的計費方式,目前也已開始規劃附近公車站、行人徒步區路線。

新北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從新店「大坪林站」到新莊「新北產業園區站」,總共14站,環狀線連接4條捷運線,未來要從板橋搭到三重,不用再繞進台北市,估計能省20分鐘車程,試乘期間持電子票證,就能免費搭乘。 本工程計畫長度約1.46公里,接續捷運紅線R24南岡山站尾軌跨越阿公店溪,沿線施作高架橋梁及一座高架車站(RK1),目前統包商已提送全數細部設計文件,並經道安會報審議通過,工程部分現正辦理車站鋼構吊裝、隔間牆施作、高架段軌道鋪設、管線復舊等工程。 使用現金搭乘者請於月台售票機購買紙票(單程票)票價為新台幣$30,售出後除營運中斷外概不退費,敬老、博愛等身分及博愛陪伴者購買紙票(單程票)之乘客,得於購票當日內至各高雄捷運各車站服務台辦理退費15元。

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路線圖: 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建設(第2A階段)用地取得簽約作業

環狀線第一階段通車後[參⁠ 8][參⁠ 9],乘客可利用該線直接往返新店、中和、板橋、新莊等臺北都會區較外圍之城區,不必再經過台北市中心,縮短乘車距離並分散運量;此外亦串聯松山新店線、中和新蘆線、板南線及桃園機場捷運,另可於板橋站轉乘臺鐵與高鐵[參⁠ 10]。 環狀線第一階段通車後[參8][參9],乘客可利用該線直接往返新店、中和、板橋、新莊等臺北都會區較外圍之城區,不必再經過台北市中心,縮短乘車距離並分散運量;此外亦串聯松山新店線、中和新蘆線、板南線及桃園機場捷運,另可於板橋站轉乘臺鐵與高鐵[參10]。 2003年4月,交通部函請高雄市府通盤檢討大高雄地區軌道運輸需求,以提出可行路線、興建時程和執行方式。 該年12月捷運局再委託顧問公司辦理後續細節設計的《高雄都會區大眾運輸系統工程計畫長期路網規劃作業》專案,並於2005年2月交通部審定,該專案包含了子專案《燕巢暨佛光山輕軌系統民間參與之可行性評估》,評估高雄縣政府提出的燕巢線路線,以YC做編號。 該專案認為,樹德科大以東地質、泥火山等問題,雖有沿著台22線南側高壓電線路廊做替選,但要評估地質、興建橋梁,成本不符;因此該路段仍建議興建於狹窄的台22線上。 而樹德科大西側路段,行經燕巢大學城1-12號道路,以及1-4號道路[註 1]並接上高33線鄉道。

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路線圖

全線採地下方式興建,並研析與現有松山新店線、板南線、淡水信義線以地下通道方式連通便利轉乘。 [參53]該線將補足臺北捷運環狀線最後一個區段,使環狀線成為真正的環線、實現一車到底不間斷的列車運行。 環狀線東環段[參 43],原稱「臺北市東側南北向捷運系統」(簡稱東側南北向捷運)[參 44][參 45][參 46],是環狀線規劃中的一部分,前身為已取消興建的信義輕軌及南北線。

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路線圖: 臺北捷運

後考量改由政府自行興建之工程品質與安全較執行BOT方式為佳,於2006年4月20日宣佈環狀綫改採用政府自行興建,捷運黃綫計劃改由台北市府擔任建設地方主管機關,交回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辦理。 南環段與北環段計劃於第一階段通車後展開發包興建作業,另外東環段於2018年3月15日宣佈、將串連南北環使環狀綫形成循環路線。 最近國家發展委員會、行政院分別宣布核定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的建設計畫,等於如果新北市完成工程的招標、發包工作時,就可以立即動工、興建此捷運線。 大台北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的路線不同於第一階段的單一路線(從新店經中和、板橋、新莊到五股),它分為北環線和南環線兩部分。 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路線圖 北環線從現有的新北產業園區站往東,行經三重、蘆洲到台北市的社子地區、士林、大直等地,最後在內湖區與文湖線的劍南路站相連,全長達到15公里,共設置12個地下車站。 此環狀捷運線第二階段的北環線路段正好串連新北市、台北市最重要的兩大產業園區(新北產業園與內湖產業園區),讓兩地原本近1小時的車程縮短為半小時以內,為產業的交流、發展以及周邊包括五股、三重、蘆洲、士林、內湖等各行政區的房地產市場都帶來很大的助益。

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路線圖

正式營運後,環狀線提供一個月免費營運期,直到3月1日開始正式收費。 新北環狀線開放試乘首2日吸引超過8.3萬人次搭乘,期待公共運輸的完善,能帶給居民更便利的都會生活。 不過,雖然與文湖線車廂同屬於中運量車種,且每列車僅有4個車廂,但環狀線各車廂皆有走道連接,內部的活動空間也較為寬敞。 此外,環狀線車廂內部設有輪椅停靠區、行李放置區,提供行動不便與前往機場的旅客更舒適的乘車空間。 另外在A3新北產業園區站,將設置如A1台北車站的預辦登機服務,未來搭機出境的旅客可以提前託運行李。 一工處指出,未來北環段完工後,將再串連捷運中和新蘆線徐匯中學站、淡水信義線士林站及文湖線劍南路站,便利旅客轉乘及縮短通勤時間,更能提高旅客運量,達到紓解大台北區交通壅塞、減碳環保的目標及促進居住、經濟、觀光均衡發展。

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路線圖: 路線基本資料

[參53]該綫將補足臺北捷運環狀綫最後一個區段,使環狀綫成為真正的環綫、實現一車到底不間斷的列車運行。 環狀線第一階段全線皆位於新北市境內,興建費用除中央政府補助經費外皆由新北市政府支出,第一階段列車之所有權人雖為台北市府,然場站、軌道設施之所有權人為新北市政府。 惟地方主管機關得選擇營運機構,新北市政府係第一階段之地方主管機關,台北市政府則為第一階段之「建設地方主管機關」及環狀線南北環段與全線之地方主管機關[參⁠ 63]。 針對分段及全線地方主管機關不同一之情事,台北市府曾提出以萬大線及民生汐止線之經營權,向新北市府交換環狀線第一階段之經營權,隨後遭到新北市府婉拒[註⁠ 3]。 另外,交通部也曾提出由「在南北環完工前,由新北市府享有經營權」之建議。 惟地方主管機關得選擇營運機構,新北市政府係第一階段之地方主管機關,台北市政府則為第一階段之「建設地方主管機關」及環狀線南北環段與全線之地方主管機關[參63]。

然而該計畫於1999年11月完成整體計畫時,認為財政困難而修正為「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臨港線因而未地下化。 環狀綫是位於臺灣臺北都會區的捷運路線,由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主導興建,全綫以環狀橫跨臺北市及新北市,代表色為黃色,路線代號為Y。 全綫分為第一階段(西環段)[參6]、南環段、北環段及東環段[參7]。 另兩市政府達成共識,全綫通車後將由單一機構執行營運,後續於南北環段完工前1年決定統籌營運事宜[參4]。 環狀線東環段[參⁠ 49],原稱「臺北市東側南北向捷運系統」(簡稱東側南北向捷運)[參⁠ 50][參⁠ 51][參⁠ 52],是環狀線規劃中的一部分,前身為已取消興建的信義輕軌及南北線。 [參⁠ 53]該線將補足臺北捷運環狀線最後一個區段,使環狀線成為真正的環線、實現一車到底不間斷的列車運行。

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路線圖: 路線橫跨新北市4區 票價最高可少20元

電扶梯方面,也增設節電裝置,一段時間無人搭乘時,自動進入怠速運轉狀態,直到有人員搭乘時再恢復正常運轉。 臺北捷運各車站均設有詢問處,詢問處設於各站的穿堂層區,負責一般諮詢、販售各類單程票、一日票、TAIPEI PASS、各式悠遊卡、一卡通、愛金卡、TPASS行政院通勤月票及處理舊制押金式悠遊卡退卡與其他旅客事務等。 詢問處均備有公共區總監控系統和控制中心聯繫,兼具維持車站系統和乘客安全的功能[41]。 為維持淡水-新店路線不受影響,北投站-台電大樓站區間車以及單線行駛超過13年的小南門線暫時整併為北投站-象山站,還有西門站-台電大樓站兩條路線[24]。 2011年2月27日南港線東延段南港展覽館站正式通車啟用,同年9月臺北捷運正式晉升為國際地鐵聯盟會員[22][23]。

  • 全部路線完工後,路網總長度將達到250公里,預計每日可運送360萬人。
  • 臺北捷運亦從軌道運輸標竿聯盟[20]的地鐵系統提升到每年運量5億人次以上的國際地鐵聯盟水準[19][21]。
  • 北投站、七張站與大橋頭站原先定義為轉乘站,隨後更改為普通站,故形狀、顏色有做更換。
  • 1998年12月24日淡水線臺北車站-中正紀念堂站段、新店線中正紀念堂站-古亭站段及中和線完工通車,此時中和線暫經由古亭站南側橫渡線與淡水線直通運轉。
  • 部份車站站名為尊重民意,或是車站出入口用地由機關學校提供,於軌道旁站名後方以括號加註的方式標示別名(即俗稱的副站名)。

新北市交通局局長鍾鳴時指出,新北產業園區站轉乘桃園機場捷運線A3站,規劃留有的預辦登機設施空間,預計環狀線通車後啟用,屆時新北市民出國將可直接在此站辦理預辦登機,不用繞行台北市,省下許多時間。 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路線圖 臺北捷運公司實際上並未就各種型式的月台門作出特別的稱呼,僅有將營運後加裝的月台門形式稱為半高式月台門,以下將月台門區分為「全高式月台門」和「半高式月台門」。 臺北捷運初期路網只有木柵線(今文湖線)配合馬特拉全自動運轉系統全線設置全高月台門,但高運量系統全未裝設任何月台門,高運量系統最後一座通車時沒有裝設月台門的車站是2008年底的板南線南港站。 在國際上,地鐵系統裝設月台門已經成為標準設施,為了顧及乘客安全(通車18年來已經發生將近80起跳軌事件[55],案例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臺北捷運公司表示會加派人員在沒有月台門的車站加強巡邏。 由於每次跳軌事件均會對捷運系統、行車和乘客造成嚴重干擾,臺北捷運公司已經編列預算,從2005年11月開始逐步增設半高式月台門,至2018年9月30日正式全數完工[56][57]。

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路線圖: 以「龍遊千里」為設計主題 全線皆屬公共藝術範圍

5月2日進場圍設大順一路段施工圍籬,施做下水道改建及路型改善等工程[61]。 第一階段的輕軌列車為西班牙CAF 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路線圖 Urbos 3系列車輛,總造價新臺幣165.37億元。 車廂間以鉸接件(articulation)連接在一起,只能在機廠由機具協助分開。 臺北捷運是目前臺北市內最便捷的大眾交通方式,平均3~5分鐘一班車,十分舒適又快速,在捷運站內除了不准吸煙也不可飲食,保持了捷運站的乾淨與美麗。

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路線圖

初期路網除了後來追加的內湖線外,木柵線、淡水線、新店線、中和線、南港線及板橋線共6條路線幾乎同時動工興建,號稱「六線齊發」[10]。 內湖線因系統型式和中高運量、高架化、地下化、行經路線等不同方案有爭議、加上經費被凍結,直到2002年才動工,最後也由捷運工程局改為中期路網區間[11]。 1985年3月1日,經建會與臺北捷運顧問工程司(TTC)[d]簽約,進行臺北都會區捷運系統綜合研究。 1986年,行政院核定經建會所通過的《臺北捷運初期路網方案》,該方案即為第一版的臺北捷運初期路網,把淡水線和新店線銜接為紅線,同時也列入了今日的中和線、板橋至松山的藍線[e]、木柵線[f][7]。 2010年高雄縣市合併,高雄市捷運局納入舊縣區而重新規劃捷運路線,於2011年12月委託顧問公司進行《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整體路網規劃作業》專案。 該專案中燕巢線編號改為P,被稱為「紫線」,路線、站點並無更改,並將機廠改至高鐵總機廠東側的土地,而第一階段路線又縮短回樹德科大。

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路線圖: 路線命名

該專案將燕巢線第一階段與右昌高鐵線、燕巢高鐵線合稱「北環圈」;第二階段與佛光山線、大寮屏東線、楠梓五甲線、燕巢高鐵線合稱「東環圈」。 環狀輕軌C15至C17及C32至C37等9站於2020年12月1日完成初勘[34],並於12月19日完成交通部履勘[35][36]。 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路線圖 12月30日交通部核發營運許可函,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表示,將儘速規劃辦理通車事宜,通車時間定於2021年元月中旬[37]。 1月12日下午,環狀輕軌大南環段自C32站經C1至C17站(除原有C1~C14站外,新增壽山公園站(C15站)至鼓山區公所站(C17站)及凱旋公園站(C32站)至輕軌機廠站(C37站)等9站)通車[38],並宣布即日起至2月28日全線免費搭乘[39][40]。

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路線圖

圓形,站名部分僅中文,基本色紅色,有雙色為轉乘站中正紀念堂(綠)、東門(橘)、大安(紫,代替較難取得之棕色印泥)。 以中和新蘆線為例:(廣播「一月台列車往迴龍。/Platform 1 for Huilong.」)時,終點站即迴龍站,如要前往蘆洲線車站,可等候下一班往蘆洲方向列車(廣播「一月台列車往蘆洲。/Platform 1 for Luzhou.」)。 臺北捷運廣播系統自通車至今均由孫積祥(國)以及陳惠卿(閩南語)擔當,其中2022年7月22日至7月30日淡水信義線新廣播試辦測試由謝佼娟擔當國語新廣播測試配音(僅301型029/030編組以及381型523/524編組實裝)。 為利乘客辨識,新北市相關捷運先導公車路線皆增列編號;環狀線先導公車於2015年1月1日新增加路線編號「982」。 2022年9月9日,捷運局表示將整合右昌高鐵線、燕巢線及燕巢線二階,並預計於2023年底前完成可行性研究,全線總長30.3公里,並設置25座車站及一處機廠[7]。 環狀線第一階段通車票價也同步公布,以里程計,基本里程5公里以內20元,5公里到23公里,每3公里加收5元,23公里以上到31公里,每4公里加收5元,31公里以上,則為65元。

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路線圖: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行經臺北市大同區、中山區、松山區、內湖區以及新北市汐止區,提供臺北市區松山線以北區域之東西向捷運服務,並改善汐止社后地區通往臺北市區的聯外交通。 於2020年12月之「北北基軌道路網政策溝通平台」會議中,會議小組決定將民生汐止線拆分,先行推動其中的汐東捷運,轉交新北市捷運工程局作為地方主管機關,並與基隆捷運在汐止區整合路線,並計畫將優先延伸至原第一階段興建計畫的內湖區舊里族(SB07站)一帶。 原先民生汐止線第二階段(民生線)興建計畫,東湖至大稻埕的路段將再由臺北市政府決議去向[參1]。 岡山路竹延伸線自捷運紅線R24車站延伸至湖內區,主要服務岡山、路竹、湖內等大岡山地區約35.4萬民眾,服務沿線數千億產值之各大園區,更是南部半導體材料S廊帶重要一環。 岡山路竹延伸線第一階段(RK1) 目前辦理捷運紅線R24車站尾軌銜接工程及高架車站段施工作業,以113年中完工通車為目標。 第二A階段(RK2- RK6)土建工程已於112年1月進場施工,預計116年完工通車至RK6南路竹站。

1969年楠梓加工出口區設立後,1980年代加工出口區西側的右昌開始人口大量增長。 1984年,由高雄市政府工務局都市計畫科(今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交通部運輸計畫委員會研擬的《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長期發展建議路網》專案,其中中運量紅線北側行駛加工區西緣,止於後勁溪北岸,除了服務加工區外,也兼服務西側的右昌聚落。 1988年8月,高雄市政府委託美國路易士伯格國際工程顧問公司進行路網規劃;隔年11月,該公司提出高雄捷運路網紅橘藍棕線四線。 藍線北端止於半屏山站,但有預留往西北延伸右昌、高雄縣梓官鄉的計劃。 右昌高鐵線又稱右昌延伸線,是高雄捷運計劃中的長期路網的一條路線,與燕巢線第一階段、燕巢高鐵線合稱「北環圈」[4],路線長度6.40公里,規劃設置6座車站,預計採用平面輕軌運輸系統。 路線起於左營轉運站(尚未興建,位於台鐵新左營站前),行經翠華路、海功東路、軍校路、右昌街、德中路,止於大學南路和德中路口,與規劃中的燕巢線交會轉乘[5]。

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路線圖: 最新2020台北捷運圖來了 環狀線跨4大高運量站:好威

活動期間因三多路及中山路車流量較多,周邊多處路段將進行管制並限制改道行駛。 第一階段管制為活動期間於中華三多路口、中山三多路口四向車道禁止左轉,及三多四路(中華四路至中山二路段)、中山四路(三多四路至新光路段)、新光路(中山二路至中華四路段)禁止臨時停車。 後續將視活動周邊停車場域剩餘空位與三多四路車流量分段啟動第二及第三階段管制。 因應二階工程需要,高雄捷運工程局今宣布大順三路與鐵道一街北側於8月24日開放通行,8月25日起起封閉大順三路與鐵道一街南側路口,以施作該路口過路段軌道主體工程,封閉施工期程至10月25日止,共計60天,提醒駕駛人通過工區時減速慢行。 ▲順著指標直走,經過地下道路口、板橋車站,就能到達板南線3號出口。 曾有位於高架車站外部及彩虹橋之光影藝術計劃,惟前者因經費問題,後者因預計設備維護有困難,光影藝術計劃取消。

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路線圖

2021年12月16日高雄環狀輕軌第二階段鼓山區公所站(C17站)至臺鐵美術館站(C20站)17點正式通車,通車後營運路線將達14.7公里,服務範圍由現行23站增為26站[47],並宣布即日起至2022年1月2日全線免費搭乘[48]。 岡山路竹延伸線第1階段(RK1),目前辦理捷運紅線R24車站尾軌銜接工程及高架車站段施工作業,以113年中完工通車為目標;第二A階段(RK2-RK6)土建工程已於112年1月進場施工,預計116年完工通車至RK6南路竹站。 高雄捷運傳來捷報,交通部111年度管制計畫評核結果出爐,捷運紅橘線路網建設計畫(R11永久站與台鐵共構工程)、岡山路竹延伸線(第一階段) 、岡山路竹延伸線(第二A階段) 、都會線(黃線)建設計畫推動執行績效良好,均獲中央肯定榮獲甲等優異成績。 2023年1月30日,環狀線第一階段通車經營權交接,席間提起東環段進度,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說明,交通部要求台北市政府說明未來東環段由誰經營,因此尚未核定綜合規畫案。

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路線圖: 中和

全線分為第一階段(西環段)[參6]、南環段、北環段及東環段[參7]。 第一階段(西環段)於2020年1月31日通車,先期由新北市政府委託臺北捷運公司代為營運,之後在2023年5月23日正式移交新北捷運公司營運[參4][參5];南環段及北環段興建中,東環段已獲行政院核定興建進入細部設計中。 另兩市政府達成共識,全線通車後將由單一機構執行營運,後續於南北環段完工前1年決定統籌營運事宜[參4]。 1986年6月27日,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籌備處成立[9],除了準備進行臺北捷運興建工作之外,也逐步進行路線修正。

本線於2014年12月獲配新北市公車路線編號「982」,自2015年1月1日正式使用。 第二期路線於明德路口附近爬升為高架後,續沿金城路並跨越城林橋至樹林中華路、八德街、大安路轉中正路直行與捷運迴龍站相接。 曾有四種規劃連接至新莊線迴龍站,甲案為土城線亞東醫院站、乙案為三鶯線陶瓷老街站、丙案為板橋車站、丁案為於連城路上連接萬大線。 他說明,高捷紅橘線後續配合高雄鐵路地下化高雄車站第2階段工程,持續進行R11永久站與台鐵介面工程,配合執行績效良好,並滿足旅客於捷運/台鐵間轉乘便利性的服務需求。 捷運局吳義隆局長表示,持續推動大眾捷運系統建設為市府一貫政策目標,在陳市長加速推動四線齊發的期許下,施工團隊盡力縮短及降低施工期間民眾交通不便性,更期許完工通車後的軌道工程讓本市交通運輸更加便民,使輕軌與捷運乃至於台鐵共同串聯形成大眾運輸綿密路網,讓城市交通更加便利。 2.南環段路線段經110年10月8日拆分2個區段標,CF670A區段標已於112年3月15日決標,得標廠商為大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已於112年6月13日開工;CF670區段標112年5月31日拆標後第2次上網公告,7月12日開標流標,目前持續檢討計畫中。

環狀線最早可追溯至1980年代末,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規劃從新店至三重的捷運黃線構想。 原第一階段由臺北縣政府(今新北市政府)主辦,擔任地方主管機關,並以BOT方式辦理。 經臺北縣政府辦理公告招商,因僅有一家團隊參與投件,且經資格審查結果認定為不合格。 後考量改由政府自行興建之工程品質與安全較執行BOT方式為佳,於2006年4月20日宣佈環狀線改採用政府自行興建,捷運黃線計畫改由台北市府擔任建設地方主管機關,交回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辦理。 第一階段由台北縣府擔任分段之地方主管機關,台北市府擔任建設地方主管機關。

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路線圖: 營運時間與班距

原定於2018年3月中旬進場施工的環狀輕軌美術館段與大順路段,由於當地居民強烈反彈,導致市府宣布停工一周,但經過多次協商仍然沒有共識。 高雄環狀輕軌捷運列車之電力供應是採用超級電容之無高架線系統,在採用C型路權的情況下,若輕軌電車的充電區被一般車輛占據,亦或塞車時輕軌車輛無法充電,易有電能耗盡風險,無法交通運輸反而造成壅塞的問題。 軌道區內有號誌設備與感應線圈LOOP、定位感知器TAG、計軸器外箱無法承受車輛碾壓。 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路線圖 爰此,輕軌部分路段是否適宜採用C型路權,除需符合大眾捷運法第3條之規定外,尚需先就系統技術層面評估。

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路線圖: 高雄輕軌110-112年運量累積統計

2019年10月25日辦理初勘,並於2020年1月5日辦理履勘,交通部於2020年1月16日核准環狀綫第一階段通車營運,並於2020年1月19日起提供試乘,試營運時間為上午10點至下午4點[參17][參18]。 2020年1月31日下午2點在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時任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林佳龍、臺北市市長柯文哲、新北市市長侯友宜共同主持通車典禮之下,臺北捷運環狀綫第一階段正式通車[參19]。 環狀線第一階段[參⁠ 6][參⁠ 13],又稱為西環段[參⁠ 14]、新北環狀線[參⁠ 15]或中環段[參⁠ 16],已竣工。 2019年10月25日辦理初勘,並於2020年1月5日辦理履勘,交通部於2020年1月16日核准環狀線第一階段通車營運,並於2020年1月19日起提供試乘,試營運時間為上午10點至下午4點[參⁠ 17][參⁠ 18]。 2020年1月31日下午2點在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時任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林佳龍、臺北市市長柯文哲、新北市市長侯友宜共同主持通車典禮之下,臺北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正式通車[參⁠ 19]。 本計畫屬環狀線第一階段路線之延伸,未來完工通車後將串聯已通車之松山新店線、中和新蘆線、淡水信義線、文湖線及桃園國際機場捷運線及規劃中之五泰輕軌、深坑輕軌等串接臺北都會區輻射型捷運路線,透過交會轉乘達到便捷運輸之目的。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