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國稅局報稅要帶什麼9大優點2023!(震驚真相)

Posted by Tommy on October 1, 2020

到國稅局報稅要帶什麼

人工申報需向國稅局拿「申報書」,手動填寫完後,帶著相關文件、單據等等到任何國稅局分局、稽徵所親自辦理,請人員幫忙試算納稅金額。 比較麻煩的是,如果忘記備妥相關文件,或是申請書漏填、拿錯申請書就必須再花一點時間處理,再加上排隊等待的時間,人工申報可能會耗費將近半天的時間。 現在人手一機,財政部也在今年推出手機報稅2.0的服務,比起前一年較陽春的功能,手機報稅2.0現在在也可以編修資訊。 而手機報稅登入方式有3種:行動電話認證、戶號+查詢碼、行動身份識別。 使用臨櫃報所得稅先預約線上取號的方式,就不需要申請健保卡與密碼等資料,只需要在指定時段親自到國稅局辦理即可。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負扶養義務者有數人而其親等同一時,應各依其經濟能力,分擔義務。 國稅局表示,「法定扶養義務」依民法第1115條規定,負扶養義務者有數人時,履行義務之人有其先後順序,由後順序者履行扶養義務時,應有正當理由及先順序者無法履行扶養義務之合理說明。 1.死亡證明書2.被繼承人戶口名簿3.被繼承人及其配偶身分證(須配合換證之配偶身分證相片1張)4.代理人身分證正本、印章※貼心提醒:請向被繼承人戶籍所在地戶政事務所申請除戶證明。 中國大型房地產不斷爆出財務危機,外界關注我國金融業曝險狀況,開發金今(30)日下午舉行今年第2季度法人說明會,總經理龐德明表示,金控大陸總曝險金額為1320億元,僅占總資產的3.67%;其中,中國房地產整體曝險,金額僅為79億元,該公司在恒大、碧桂園、中植系等全避雷。 第五則是移轉登記,如果要移轉過世者名下不動產,則需在親屬過世後6個月內到不動產所在地的地政機關辦理移轉登記。

到國稅局報稅要帶什麼: 服務園地

台北國稅局強調,國稅局提供的資料雖完整,但還不能達到百分之百正確,民眾報稅時,一定要先確認所得及扣除額資料是否正確,如果發現系統有遺漏,自行新增或調整金額,就要補上證明才能成功列報;也因此,建議民眾平時就要有保存單據的習慣,以免列報扣除額遭剔除。 符合退稅資格者,可在線上申報最後步驟填入個人帳戶資料,由國稅局直接轉入戶頭,若是收到退稅通知書或支票,可持支票到金融機構臨櫃把錢存入帳戶,或攜帶身分證、印章到通知書上的金融機構提領退稅金。 戶口名簿戶號+查詢碼:使用戶號(戶口名簿上之戶號)+納稅義務人本人「身分證統一編號」上傳報稅主機,比對正確後,即可網路收件完成申報。

▲2023所得稅自然人憑證、晶片讀卡機身分驗證登入教學影片。 如果是首次使用自然人憑證登入,可能需要先下載指定安裝元件。 ▲2023所得稅已註冊健保卡、晶片讀卡機身分驗證登入教學影片。 如果是首次使用已註冊健保卡登入,可能需要先下載指定安裝元件。 到國稅局報稅要帶什麼 到國稅局報稅要帶什麼2023 如果2022年沒有到戶政機關登記、只有宴客,今年報稅時,夫妻無法合併申報。 若誤報,將被認定虛報免稅額及扣除額,並收到罰鍰。

到國稅局報稅要帶什麼: 報稅填寫「扶養親屬切結書」,該注意哪些細節?

另外,為了讓大家現階段手上的錢足夠一點,退稅的部分則提前作業。 ② 如果你因為工作所需,每年需要付出高額的治裝費或進修費用,今年開始你的「薪資所得扣除額」可以選擇不採用齊頭式的「每人 20 萬」額度,而是依據你列出的專業支出總額來認列。 如果你在「特定費用減除」的區塊有填寫你想認列的費用, Ragic 會幫你計算你列出來的項目總和是否大於 20 萬,幫你在「20 萬」跟你列的總數之間,選一個比較高的數字放在「薪資所得扣除額」。 納稅義務人到國稅局查調所得資料,要備齊文件,才不會白跑一趟。 台北市國稅局提醒,國稅局唯一認可的證明文件是就是「國民身分證」,其他包括:護照、戶口名簿、駕照等平常會用來代替身分證的證件,都不可以拿證申請查調所得及扣除額資料。

Q:到國稅局申請#查調所得或#財產資料需要攜帶哪些證件? 可是,過世者若沒有配偶,則必須由遺囑執行人、繼承人或遺產管理人在過世者死亡日起3個月內辦理綜所稅結算申報,最遲不得超過遺產稅的申報期限(即死亡日起6個月)。 惟過世者的免稅額和標準扣除額只能依照死亡以前的天數占全年天數比例換算減除。 如果過世者遺有配偶,配偶在隔年報稅季時,必須合併辦理結算申報,也就是配偶本人跟過世者一起申報,而過世者的免稅額和標準扣除額可按全額扣除。 第二是檢視過世者債務與財產,如果過世者有金融遺產部分,家屬在去法院前可先到地方國稅局或六都稽徵機關「金融遺產單一查詢窗口」申請查詢過世親屬生前各類金融遺產等財產資料。

到國稅局報稅要帶什麼: 扶養旁系親屬要申報免稅額,要額外準備什麼文件?

申報方式最基本分兩大類:第一是人工申報方式,也就是到附近稽徵機關或國稅局排隊申報,除了要有個人身分證件之外,薪資扣繳憑單、所得收入憑單、列舉扣除額證明文件,如收據等等,手上跟所得稅相關的單據記得都要帶好,到稅捐機關填好申請書、等待人員幫你處理試算就可以了。 手機報稅適用於「透過網際網路下載資料後不需修改免稅額、所得額及扣除額資料」且「無須檢附證明文件」的案件,登入系統後操作簡單,納稅義務人只要完成5大步驟。 在報稅系統中,可以看見2020年度所得、扣除額、稅籍資料等等。

到國稅局報稅要帶什麼

至於收到稅額試算通知書的民眾,稅額試算通知書是由國稅局替稅務單純者所主動提供的試算服務,民眾在收到通知書後只需要同意內容直接繳稅或回覆即可,若不同意則可以自行另外申報。 稅額試算通知書並非每個人都會收到,資格也會每年進行審查,不過需要注意,如果所得稅為不繳不退、或是符合退稅資格的民眾,仍然要回復確認,完成所得稅申報手續。 在完成健保卡註冊、或是有申辦自然人憑證的民眾,可以攜帶以上證件至4大超商,操作多媒體機取得戶口名簿的戶號與報稅資料查詢碼。 另外在多媒體機之外,民眾也可以在國稅局寄出的「所得試算表」上找到查詢碼,搭配戶口名簿就能直接登入線上報稅系統,省下至超商查詢的步驟。 自4月28日起財政部提前開放線上試算申報系統供民眾查看,方便下載所得稅和扣除額資料。 111年度所得稅申報將於5月1日正式申報至5月31截止,報稅除了可以透過網路、手機報稅外,國稅局臨櫃也能辦理。

到國稅局報稅要帶什麼: 所得稅三大申報方式:健保卡、自然人與金融憑證三種數位憑證申報方法

扶養可說是節稅最快、最直接的途徑,因為多了被扶養人免稅額可額外扣除每人 9.2 萬額度,年紀 70 歲以上一人 13.8 萬,2022 年每人基本生活費從原本的 192,000 元提高到 196,000 元(2023 年報稅適用),更能減輕負擔。 申報扶養前須先釐清扶養義務順序和條件,非直系血親要附上扶養切結書,才不會觸法又補稅,Money101 整理了報稅扶養是什麼、有哪些條件、誰可以列報呢? 如果是首報族,可以看這篇 【首報族常見問題懶人包】。 有了可以幫企業在地圖上建構資訊的工具,還有完成各式行銷素材的好幫手,餐旅業者仍有一個潛在的挑戰:客服。

到國稅局報稅要帶什麼

至於退稅或是不繳不退範圍的民眾,在收到試算表並且確認之後,仍然需要線上登入報稅系統,進行回復流程。 註冊健保卡有2種方式,第一種是使用「健保快易通App」進行綁定設定,不過這點需要手機門號是本人申辦,而第二種則是透過電腦進入「健保卡網路服務註冊」網頁,此時就需要讀卡機進行身分驗證了。 依照2023年報稅新制計算,未扶養親屬的單身族,免稅額為9.2萬、標準扣除額12.4萬、薪資扣除額20.7萬,若沒有其他收入,只要年收入在42.3萬元以下,就能免繳稅。 此外,民眾申報扶養本人和配偶無謀生能力的直系尊親屬(包括直系血親尊親屬及直系姻親尊親屬),若親屬已經年滿60歲,申報時不需要檢附證明文件,只要把基本資料填寫清楚就可以了。 若親屬未滿60歲,當年度所得沒有超過免稅額的話,就可以認定是無謀生能力,可以申報扶養。 釐清夫妻報稅後,以下要特別提醒三點,也是夫妻報稅時最容易犯的錯誤,申報的時候要小心再小心。

到國稅局報稅要帶什麼: 夫妻報稅怎麼報?稅率試算、扶養、報稅流程與注意事項

對此,盤和林認為,直播間業績的關鍵在於IP吸引力,“如果IP有絕對的吸引力,就不需要太多行銷,流量會自主聚集。 所以關鍵是東方甄選IP有沒有維持熱度的能力,尤其是頂流主播,能否持續輸出”。 “這個時間段實際上涵蓋了流量高峰和低谷,應該是為了持續性獲得所有用戶的碎片時間,這種策略有利於放大流量。 到國稅局報稅要帶什麼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 所謂的證明文件,是用來證明對方無謀生能力以及自己的扶養事實,例如身心障礙手冊、傷殘等等,只是每個人狀況不同,若報稅人有扶養旁系親屬,又需申報扶養時,可以先致電附近的國稅局,將狀況向人員說明並詢問應備文件。
  • ▲手機掃瞄QR Code之後,會開啟身分識別頁面。
  • 查詢地圖外,Google Maps其實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隱藏版功能。
  • 其中,行動電話認證是2021年推出的新管道,民眾可以透過本人手機門號、身分證字號、健保卡卡號完成登入。

此外,手機門號需要透過網路傳送認證資料,因此需要關閉Wi-Fi網路,使用手機自身的行動網路進行身分驗證。 所以如果手機門號沒有申辦網路服務的話,或許也需要參考其他的登入方法。 透過綜合所得稅申報,除了檢視上年度收入、試算繳納稅金外,部分納稅人若有列進扶養、列舉扣除額等,或許有機會退稅!

到國稅局報稅要帶什麼: 所得稅退稅是什麼

假設發現自行適用法令錯誤或計算錯誤溢繳,須在繳納稅款日起 10 年內提出申請,如果是政府機關的錯誤,可於繳納日起 15 年間申請退還,若超過時間就無法退稅囉! 申請方式可到財政部官網或臨櫃填寫「溢繳申請書」並附上繳款書正本,待審查通過後會寄發退稅通知書通知領取,接著再按退稅程序即可,想知道撥付狀態也可至財政部官網查詢。 上傳所得稅申報資料:將前述資訊全數上傳到報稅系統,系統會再告知是否有「需付證明文件」,若都上傳完畢,確認後即完成報稅。

按《所得稅法》第17-1條,年度進行中離境之居住者,其免稅額及標準扣除額之減除,必須按該年度在中華民國境內居住日數占全年日數比例,換算減除。 2023年綜合所得稅網路申報系統再升級,除了手機報稅新增「現金繳稅」功能之外,無論民眾是使用手機版、電腦版進行網路報稅,今年都可以使用試辦的「附件上傳功能」,以手機拍照或是掃瞄成PDF檔案的方式上傳相關應附文件,不再限制使用紙本的方式郵寄資料給國稅局。 到國稅局報稅要帶什麼 六種登入方式中,健保卡、電子憑證與自然人憑證的登入方式差不多。 在申請任何一個數位憑證後,下載並安裝財政部當年度的報稅系統,約每年 4 月中旬會在財政部官網提供載點,或者直接到「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點選「離線版」,即可用網頁申報。 到國稅局報稅要帶什麼2023 綜合所得總額: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和申報受扶養的親屬,全年加總以下各類所得的合計,就是綜合所得總額。 綜合所得總額計算方式➤扣除免稅額、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二擇一與特別扣除額再依照稅法規定之累進差額級距試算,課稅級距為5%~40%便可算出當年度應納(退)稅額,於每年5月報稅申報上一年度的全年總所得。

到國稅局報稅要帶什麼: 透過外交部專戶對烏克蘭捐贈,可申報列舉扣除無上限

其實7-11也能使用橘子支付、icash Pay等行動支付繳納代收款項,但通常只能綁定帳戶使用,因此不會有任何優惠或回饋。 到國稅局報稅要帶什麼 若想更近一步知道有哪些項目可作為扣除額,或者是各項扣除額為多少、所得稅級距是多少,可以參考 2023 所得稅級距》所得稅級距新制稅率&試算一次看這篇文章。 ▲手機掃瞄QR Code之後,會開啟身分識別頁面。 勾選同意條款並且開始驗證,驗證結束後就可以回到電腦確認結果。 其實很簡單,可以透過兩種方法立刻知道,一是查看護照上的出境章戳日期就能立刻得知;二是直接參照內政部移民署簽發的「入出國日期證明書」。 不過這邊要注意,入境的第一天並不會計算,居留最後一天則納入計算,如果一年內入出境台灣多次者,則採累積計算。

不過我個人是屬於退稅一族,雖然說可以退稅好像很開心,但是坦白說我也只是先繳了過多的稅。 已經自己繳過稅的人應該對於繳稅並不陌生,反正自然... 另外,過世者有退職所得包括退休金、退職金、離職金、終身俸、資遣費、非屬保險給付的養老金,以及年金保險的保險給付等,必須在親屬過世2年內向勞動部勞工保險局申請辦理,由繼承人取得,後續則依照其稅制課稅。

到國稅局報稅要帶什麼: Q2. 退稅如何查詢?

小編回顧當初第一次報稅時,對於報稅程序及稅額傻傻搞不清楚,花費了很多心力及時間呢! 所以今年國稅局推出的試算服務真的非常貼心,因為此服務會為首報族省下不少很多時間。 稅額試算是國稅局利用民眾的所得憑單及扣除額等資料,計算個人稅額,報稅時就不用再自行計算稅額及填寫申報書,只需要直接繳稅或回覆確認即可完成申報。 在完成身分驗證之後,申報人可以一鍵下載年度所得、扣除額、稅籍資料等等,並且依照順序完成今年的稅務申報手續。

到國稅局報稅要帶什麼

至於第一次報稅的新鮮人,也不需煩惱稅額計算問題,因為除了部分如捐款減稅資料之外,一切報稅所需要的所得總額、繳納稅額,系統都會自動套入對申報人最有利的公式,申報人只要確認資料無誤,並且選擇稅款的繳納管道就可以了。 2023年綜合所得稅申報登入管道維持6種身分驗證方式,包括已註冊健保卡、自然人憑證、電子憑證、行動電話認證、戶號與查詢碼、以及行動自然人憑證。 到國稅局報稅要帶什麼2023 如果民眾手邊有讀卡機,可以使用已註冊健保卡、自然人憑證插卡登入,而若是沒有讀卡機,也可以使用本人門號的行動電話驗證登入,或是前往便利商店插入已註冊健保卡或自然人憑證,取得戶口名簿戶號和查詢碼登入。 第二是線上申報,下載財政部報稅軟體,或使用網頁版報稅系統,總共有五種登入方式,包含自然人憑證、健保卡、查詢碼、金融憑證、台灣行動身份識別,過去一整年的資料就會跑出來,省下排隊的時間。 假設你發現,系統缺少部分所得,記得要手動更改,以免有逃漏稅懲罰;或是你發現列舉扣除額比較有利,但系統缺少了列舉扣除額的資料,除了手動更改資料之外,後續也要附上證明文件給國稅局,才可以列舉申報。

到國稅局報稅要帶什麼: 所得稅申報共四種管道、六種登入方式

一家四口的免稅額為36.8萬(9.2萬 x4)、標準扣除額24.8萬( 12.4萬 x2)、薪資所得扣除額41.4萬(20.7萬 x2),再加上兩名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24萬( 12萬 x2),總計一家四口年收入低於127萬元即可免繳稅。 在周六周日本土疫情再升高,昨日進一步宣布全國各地區國稅局總局、分局、稽徵所及服務處於5月28日前,均停止對外提供所得稅報稅臨櫃服務(含臨櫃查調所得、協助網路報稅及遞送證明文件等)。 國稅局解釋,這是為了確保納稅義務人的課稅資料安全,才得規定嚴格,因為像戶口名簿、護照這類不會隨身攜帶的證件,納稅義務人可能無法確保不會外流。 包括:駕照、工作識別證、健保IC卡、老人證、護照、殘障手冊、戶口名簿等等有專屬用途文件,不能代替國民身分證作為身分證明之用。 如果受扶養者未滿20歲,還應檢附其父母親服務機構所發的在職證明或薪資所得扣繳憑單,或投保單位開立的全民健康保險的繳費收據,或其他適當證明文件。

若沒有事先預約但希望當天臨櫃報稅,可以先搜尋「國稅局報稅預約系統」,在自己地區的國稅局網站網路線上取號,並查詢國稅局叫號進度與現場等待人數,可以避開人潮較多的時段,減少等待時間和避免群聚唷。 貸鼠先生建議你可以在「國稅局報稅預約系統」事先上網預約。 輸入電話號碼、類別(預約所得查調或網路申報),在自己地區的國稅局網站網路線上取號。 預約確定後可產生 QR-Code,截取或列印 QR-Code 畫面,攜至報稅現場掃描,或輸入電話號碼報到取號,並依序等候叫號。 雖然疫情已趨緩,但財政部在考量執行業務者及其他所得者受疫情影響的收入減少、費用增加等情況後,提出今年在報稅時,執行業務者適用的費用率將有所調整。

到國稅局報稅要帶什麼: 免稅門檻:我需要繳稅嗎?納稅人4種情境試算

臨櫃報稅需要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書 (1)個人身份證件 (2)薪資扣繳憑單 (3)所得收入憑單 (4)列舉扣除額證明文件,但你可以選擇到超商機臺報稅,或用手機認證報稅、下載APP報稅,更多方式點我複習。 另外,因為在驗證的時候,需要透過網路傳送認證資料,因此需要關閉Wi-Fi網路,使用手機自身的行動網路進行身分驗證。 所以如果手機門號沒有申辦網路服務的話,或許也需要參考其他方式登入。

到國稅局報稅要帶什麼

1.土地登記申請書2.登記清冊1份3.繼承系統表1份4.土地、建物所有權狀正本5.被繼承人除戶戶籍資料1份及全體繼承人現戶戶籍資料各1份6.遺產稅繳清證明書或免稅證明書或不計入遺產總額證明書或同意移轉證明書正本及影本各1份。 而夫妻的計稅方式可選擇「合併計稅」、「薪資所得分開計稅」、「各類所得分開計稅」三種當中最節稅的一種來申報。 無論是單身或是夫妻,只要生活就會有花費,所以政府訂定一個標準(即免稅額、扣除額),只要年所得未達此標準,即可不必繳稅,反之,若是超過,超過的部分就要繳納稅金。 ; 金融電子憑證, 要先向財政部審核通過的金融業申請電子憑證。 2023 年度財政部推出了全新的手機報稅 3.0 功能,相較以往的限制,手機報稅 3.0 新增現金繳稅、申請延分期繳稅的功能。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