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電主要產品2023詳細攻略!(持續更新)

Posted by John on September 18, 2019

聯電主要產品

雖短線拉回幅度頗深,且產業結構性的漲價趨勢將驅動獲利持續成長,波段介入點逐漸浮現。 然而目前趨勢尚由空方掌控,在短中期均線與半年線及2個空方缺口橫亙在上的情勢下,短期股價反轉向上的難度頗高,故建議近期仍需多關注疫情發展與國際資金移動庫狀況,可待股價不再破低並站上短均,同時短均糾結上彎時再介入布局,預期待市場信心面逐漸回復後,股價有望在PER 11-16倍之間震盪。 外界認為成熟製程 28 奈米未來可能供過於求,王石指出 28 奈米擴產的產能開出要到 2023 年之後,且 28 奈米是許多應用的甜蜜節點,加上市場需求續增,供過於求相對輕微。 大陸蘇州廠主要因應大陸IC設計客戶需求,包括驅動IC、微控制器、SIM卡晶片、記憶體等相關測試業務。 聯電雖非終端產品製造商,協助客戶產出符合環保的優質產品及與環境永續共生之願景,為聯電在營運上最重要的信念之一。 為了奠定推展綠色產品、綠色製程及綠色設計的基石,聯電積極執行全方位碳管理計劃,除了公司內部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與查證外,亦推動碳足跡盤查計畫。

日系外資法人指出,輝達自今年第二季度末以來,一直積極推動建構非台積電供應鏈,其中要角包括晶圓代工廠聯電、美系封測廠Amkor,及日月光投控旗下的矽品,輝達希望增加供應商提供更多CoWoS產能以滿足供不應求的市況。 法人表示,台灣國防預算逐年攀高,2022年台灣國防支出佔比約1.6%,低於世界平均值2.2%,地緣政治緊張態勢持續未解,台灣打造國防自主供應鏈的趨勢下,國防預算持續提升,相關供應鏈有望長期受惠。 3.工業電腦廠磐儀(3594)上半年繳出三率三升佳績,展望後市,磐儀董事長李明認為在產品價值提升及生產成本降低之下,下半年營運將較上半年成長,比例呈現55:45,營收、獲利挑戰歷史新高。 法人指出,由於設備欠缺,台積電到今年底,CoWoS先進封裝月產能僅能從1萬片提高到最多1.2萬片,其他供應商CoWoS月產能可增加到3千片,台積電明年底可望提高產能到2.5萬片,其他供應商則可提升到5千片。 PCB產業智慧製造難度在於製程眾多,包括鑽孔、曝光、電測、視覺應用、線路檢測、外觀檢測等,完整生產流程需經過上百站設備,智慧製造橫向串聯難度取決於製程多寡及設備異同程度。

聯電主要產品: 產品與技術簡介

何新平指出,雖然全球消費性市場需求仍未見復甦,半導體庫存調整時間拉長,不過終端需求仍在,隨著AI擴大部屬,CMOS也持續有新應用產生。 展望 2022 年第一季,預期聯電目標市場中所有技術節點的需求都依然強勁。 受惠於全球大趨勢推動而不斷增長的需求,加上半導體產業結構性轉變,公司長期成長將獲得強力支撐。 先前其預估晶圓代工產業 2022 年產值將成長 12%、而聯電將優於產業平均。 如今,修正為產業平均成長調高至 20%,聯電則與此水準相近,或甚至優於此水準。

  • 京元電子(2449-TW)近5日股價大漲20.96%,股價漲幅表現優於大盤。
  • 聯華電子使用6、8、12英吋晶圓,運用14奈米及以上的製程技術生產半導體晶片,除了使用在PCIe、eDP和USBx等進階介面應用,同時也滿足系統電源、電腦周邊設備和存儲裝置的需求。
  • 輝達對此示警,若美國加大對中國的GPU禁令,美國將永遠失去在這個全球最大市場領先機會。
  • 3.日本政府不顧各國反對,台北時間24日中午12點依照原計畫將福島核污水排放入海。
  • 研發製造複合廠區由三個獨立的晶圓廠,P1&2、P3&4 以及 P5&6 廠區組成,產能目前超過 87,000片/月。
  • 金管會昨宣布,財金公司旗下「電子支付跨機構共用平台」的購物功能將在九月下旬試營運,最快十月正式推動,屆時民眾用任何一家電支App,也能掃描其他業者的QR Code付款。

因此,聯電早已啟動綠色化學品研發計畫,以環境友善為優先前提,並於2018年起設立相關目標,研發並設計新綠色化學品取代上述進口化學品。 聯華電子在亞洲地理區域多元選擇的製造服務,客戶可以分散其製造風險,同時仍在同一區域內的生產,更能確保聯電台灣總部最及時的工程支援。 邏輯 / 聯電主要產品 混合信號 / 射頻技術是數位電視、藍牙、Wi-Fi、影像處理器,射頻收發器等眾多應用中最常用的晶圓專工解決方案。 聯電為不同的數據處理、混合信號及射頻元件技術建立了廣泛的跨代技術,也同時為建立專業技術平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聯電原設有台灣、中國與新加坡共 3 座 12 吋晶圓廠,日本的三重富士通半導體(MIFS)在成為聯電獨資的晶圓廠後改名為 USJC( United Semiconductor Japan Co.,Ltd),是聯電第 4 座 12 吋晶圓廠,有助於聯電拓展亞太生產基地,也分散生產風險。

聯電主要產品: 公司基本資料

至於台積電(2330)、三星、Global Foundries、中芯國際(SMIC)、世界先進(5347)、IBM等晶圓代工廠則是主要競爭對手。 聯華電子一方面為了掌握客戶穩定的需求,一方面又企圖主導當時半導體市場的走向,而在此過程中兼顧保持利潤,會把聯電內部的單位獨立出來成立子公司,因此發展出所謂的「聯電模式」,也會與客戶發展夥伴關係成立不少合資公司,而這些合資公司及子公司,又會因應市場當時狀況及夥伴間關係的變動而有所調整[12]。 聯電目前佈局 12 家晶圓製造工廠,跨及台灣新竹、台南、新加坡與日本等地,包括 4 家 12 吋廠、7 家 8 吋廠和 1 家 6 吋廠,每個月的產能約超過 聯電主要產品2023 75 萬片八吋晶圓。

聯詠 NOVATEK (3034.TW)原為聯電商用產品事業部,於1997年5月獨立成新公司,為聯電集團成員,居台灣第二大IC設計公司,主要專注於平面顯示器驅動IC設計,為全球前三大廠,以大尺寸面板驅動IC為主要業務。 除了對有害物質的限用管理,聯電也針對原物料含有有害物質之材料擬定取代方案,取代目標以國際環保趨勢 / 政府法令關心之化學品為主,並彙整客戶對有害原物料取代之需求,積極以源頭替代管制之方式減低化學品對環境的衝擊。 聯電的28奈米邏輯製程平台提供高效能與超低功耗的製程選項,以滿足包含車用等不同的應用需求。 14奈米製程則兼具高效能、低功耗與低延遲的產品特性,更適合應用於計算及數據處理。

聯電主要產品: 電動車、充電樁需求成長 全球電源一哥台達電長線題材看旺

半導體業界指出,生成式AI發展比預期快,以致先進封裝產能趕不上需求,在供不應求情況之下,台積電已將部分產能委外,例如矽中介層(Silicon Interposer)由日月光高雄廠、矽品分食,聯電(2303)也因此與矽品策略合作,美商Amkor韓國廠也加入供應產能行列。 聯策表示,公司同時具有機器視覺檢測、濕製程設備等多樣領域布局,進而做到智慧製造橫向串聯優勢,因此,不論何種製造產業皆可依此運用聯策利基快速切入,因此聯策公司客戶群除既有PCB廠商外,目前也已切入半導體供應產業鏈。 韓媒報導,三星、Key Foundry及SK海力士旗下SK Hynix System IC等南韓晶圓代工廠近期產能利用率都僅介於40%至50%之間.

  • 晶相光深受消費性電子逆風影響,累計前七月合併營收9.1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34.41%。
  • 聯電已在十二吋和八吋製造技術上開發了最先進的低功耗和射頻技術,以滿足 AIoT 時代在數據處理、連接、通信、掃描和傳感應用的需求。
  • 根據研究機構OMDIA報告指出,2021年1-9月,全球前十大面板驅動晶片供應商之整體市佔率92%,屬於大者恆大的競爭格局。
  • 滙豐全球基礎建設收益基金經理人劉柏廷指出,相較之下,基礎建設是當前對抗通膨的工具裡,極少數「較低波動」的選擇。
  • 2.依目前市場狀況,同一支基金之下又會區分不同級別,本排行只取同一基金下績效表現最佳的級別,進行評比,其他級別,則忽略不計。

金管會昨宣布,財金公司旗下「電子支付跨機構共用平台」的購物功能將在九月下旬試營運,最快十月正式推動,屆時民眾用任何一家電支App,也能掃描其他業者的QR Code付款。 35.雲端數據分析公司Snowflake於23日美股盤後公布的上季業績,優於市場預期,該公司同時表示,人工智慧(AI)狂潮亦能讓Snowflake受惠,激勵股價大漲。 23.8月以來大陸車市進入新一波價格戰,目前已有10多家車廠宣布降價,儘管市場競爭激烈,陸企仍積極布局電動車市場。 外媒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手機大廠小米集團獲得大陸政府批准生產電動車,並開始招聘工人,使小米朝2024年初開始生產電動車的目標邁進一大步。

聯電主要產品: 服務

聯電建置完善的新材料評估流程,需確認新材料是否為禁用 / 列管毒化物或有害物質,並全面瞭解其對環安衛衝擊,以有效管理新製程開發時導入之新物料。 聯電提供超低功耗 (ULP) 與超低漏電 (ULL) 邏輯製程技術平台,搭配優越的特殊製程技術,以強化終端產品的節能特性。 面對海量的數據處理,將需要卓越的軟硬體結合的運算及擴充能力,而這都需要高性能、更低功耗的半導體技術的強力支援。 自動化的 12 吋晶圓廠,聯電基於對製造效能、彈性及控制的嚴格要求,12 吋廠全面採用最先進的前開式高潔淨晶舟、自動化物料掌控系統及懸樑式的晶舟自動傳輸系統。 本網站所提供之股價與市場資訊來源為:TEJ 台灣經濟新報、EOD Historical Data、公開資訊觀測站等。 本網站不對資料之正確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所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無推介買賣之意。

聯電主要產品

此外,俄烏戰爭持續拉長;金磚國家陣營擴大,將增加與歐美主要工業國談判籌碼,使可能的貿易壁壘戰風雨欲來等,多是不宜輕忽的潛在利空。 聯電期貨,標的物為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2303) 聯電主要產品2023 ,因近期聯電股票期貨的成交量一直非常多,特別寫一篇文章來介紹聯電期貨要怎麼交易呢? 元富證券主辦輔導之聯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58)於今(22)日通過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會核准上市,預計將於今(2023)年第4季掛牌上市。

聯電主要產品: 爛尾樓、建商倒閉頻傳 專家看這數據喊安啦「全球第一」

此外,隨著 IP 已經成為今日系統單晶片的關鍵資源,藉由合作夥伴或是內部自行研發,我們也提供經過最佳化、符合可攜帶性和成本需求之基本系統單晶片設計區塊以及更複雜的 IP。 王石指出,28 奈米產品營收較 2020 年成長 75%,強化聯電整體晶圓平均售價,並反映與 5G、AIoT 和汽車大趨勢相關的強勁晶片需求,為改善公司財務結構做出重大貢獻。 而聯電完整的 28 奈米產品線將進一步優化產品組合和客戶群的多樣化,同時讓聯電取得更高的市占率。 根據Omdia統計,2021年全球液晶平面電視出貨量預估約為2.1億台,約較2020年衰退5%,主要受到面板大幅漲價的影響而買氣下滑,預期2022年由於電視價格較親民與運動賽事,出貨將小幅成長。 根據Omdia統計,2021年UHD 4K電視出貨年增幅約10%,超越1.3億台,約佔全年銷售量60%, 估計2022年4K電視出貨增幅將約10%,挑戰1.4億台,佔全年銷售量超過60%。 根據研究機構OMDIA報告指出,2021年1-9月,全球前十大面板驅動晶片供應商之整體市佔率92%,屬於大者恆大的競爭格局。

位於台南的 Fab 12A 於 2002 年進入量產,目前運用先進 14 奈米製程為客戶生產客製化產品; 12A 的研發製造複合廠區由三個獨立的晶圓廠,P1 & 2、P3 & 4、及 P5 & 6廠區組成,目前產能超過 87,000 片 / 月。 第二座 12 吋廠 Fab 12i 位於新加坡白沙晶圓科技園區,是聯電的特殊技術中心,提供客戶多樣化的應用產品所需 IC,目前產能達 50,000 片 / 月。 位於中國廈門的聯芯 12 吋晶圓廠於 2016 年第四季開始量產,其總設計產能為 50,000 片 / 月。 2019 年 10 月,聯電取得位於日本的 USJC (United Semiconductor Japan Co., Ltd.) 所有股權,提供最小至 40 奈米的邏輯和特殊技術。

聯電主要產品: 產能狀況與生產能力

京元電與聯發科轉投資Mcube公司生產陀螺儀、加速計及指南針等產品,透過聯發科打入中國大陸品牌手機及平板電腦大廠陀螺儀及加速器MEMS供應鏈。 根據研究機構統計,台灣IC產業產值達新台幣40,820億元,較2020年成長26.7%。 ● IC設計業產值為新台幣12,147億元,較2020年成長42.4%; ● IC製造業為新台幣22,289億元,較2020年成長22.4%; ● IC封裝業為新台幣4,354億元,較2020年成長15.3%; ● IC測試業為新台幣2,030億元,較2020年成長18.4%。

聯電主要產品

規定供應商需簽署保證書,必要時提交第三者 (3rd party) 之檢測報告,以確保其產品符合環保相關規定。 此外,批次晶圓的運送採自動化物料搬運系統中的 Interbay 運送法來進行,將高潔淨晶舟置於軌搬運車 (Rail Guided Vehicles, RGV) 的 Intrabay 運送法來運載晶圓。 相較於標準的 8 吋晶圓廠自動導引車 (Automatic Guided Vehicle, AGV) 系統,新系統可增加 3 至 4 倍的效率。 CMoney信用評等(CMoney Credit Rating, CMCR)就各面向評比,若以滿分為5分來看,公司在財務面分數0.47分,成長面0.61分,獲利面0.72分,技術面0.63分,籌碼面0.89分,綜合評比為3.32分,屬於中上水準。 台股退守半年線後反彈,AI供應鏈、網通股及軍工股相對較強,台幣貶值壓力大,對網通及下游系統廠商較有利;內需股獲利仍有看點。

聯電主要產品: 台股周線終止連三黑 美聯準會態度將左右市場情緒

聯電總經理王石表示,2021 年第四季客戶的強勁需求,使各晶圓廠持續保持滿載,整體晶圓出貨量比第三季增加 1.7%,達到 255 萬片 8 吋約當晶圓。 受惠於 28 奈米業務明顯成長,聯電 2021 年全年營收為新台幣 2,130.11 億元,較 2020 年成長 20.5%,毛利率 33.8%,也較 2020 年成長 11.7 個百分點,稅後純益 557.8 億元,每股 EPS 來到 4.57 元。 16.矽智財廠M31(6643) 24日公布7月自結獲利,在毛利維持100%的情況下,每股稅後純益1.41元,較2022年同期0.25元成長464%。 晶圓廠客戶對先進製程長期需求暢旺帶動,將為M31帶來具延續性的營收貢獻,隨著IP數量堆疊外,來自FinFET、車用、北美新訂單等授權金成長動能強勁。 由於PCB產品因影響因素不同,回溫的時間有所差異,伺服通訊板可望率先反應,聯策提到,也導入相關應用產品已成功導入銷售,載板依半導體景氣有待落底,整體第3季持平,對於後段出貨前自動化與追溯智慧化生產仍持續進行接單與出貨,預期第4季開始成長。 數位化浪潮的全球蔓延,不僅帶來了新的科技趨勢,也引發了半導體市場的高度關注。

聯電主要產品

因應終端需求疲軟,上述三家南韓晶圓代工廠已決定關掉某些成熟製程設備電源,進行「熱停機」,凸顯晶圓代工成熟製程景氣持續低迷。 公司還提供其他面板相關晶片組,包括MEMC、FRC、PMIC、CMOS影像感測IC、觸控面板IC等產品,有利減少客戶產品推出時間及提升整合度。 為因應耗能產品生態化設計指令 (ErP Directive),及瞭解本公司產品之環境衝擊並有效改善,聯電已完成各廠之產品生命週期評估 (Life Cycle Assessment,簡稱 LCA)。 針對晶圓,從矽砂、晶片製造、積體電路 (晶圓) 製造等,整個從搖籃到大門 (聯電出貨) 的過程,其能源、原物料和環境污染排放物進行盤查。 在NB、Wi-Fi、智慧手機、數位機上盒(STB)需求熱絡,加上12A/12X廠的12吋新增產能支應下,聯電21Q1晶圓出貨量季增3.4%至237.2萬片,稼動率超過100%,28奈米製程出貨持續成長,22奈米也量產出貨,28奈米及22奈米比重攀高至20%。

聯電主要產品: 相關連結

聯電秉持環保愛地球的理念,持續開發環保再利用化學品,取代既有化學清洗製程中使用的化學品,降低半導體生產製造對環境的危害。 獲利拔升背後,源自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而各國企業必須透過政府管道來爭取產能的景況,更是前所未見。 因此聯電的好光景,似乎不會只是曇花一現,未來產能擴張幅度、獲利是否繼續看好、如何維繫市場競爭力,在在都是市場急欲尋求的答案。 聯電的上游供應商有信越、SILTRONIC、環球晶圓、SUMCO、SK Siltron。 客戶方面,86%為IC設計廠,14%為整合元件廠,包括聯詠、聯發科、Broadcom等都是主要客戶。

聯電主要產品

該項特用化學品可廣泛應用於聯電各個工廠的綠色電子元件產品的後段關鍵清洗製程,擴展聯電綠色產品之環境效益。 未來聯電將持續減量、回收再利用與禁用環境傷害有機化學品等作法,達成環境友善的目標。 聯電致力提供符合客戶需求之具市場競爭力核心產品外,身為地球公民一員,更以發展綠色產品為己任,從源頭即以珍惜資源、保護環境 ; 減少產品於生產過程中之資源消耗及不必要汙染外,更落實於取得清潔生產之綠色工廠認證,樹立良好的綠色典範。

聯電主要產品: 奈米

聯電擁有業界最廣泛的嵌入式高壓製程技術和相應的智慧財產權解決方案組合,可滿足各種尺寸顯示面板驅動晶片的需求。 超低漏電的 eHV 解決方案使客戶能夠將控制邏輯電路、閘極驅動器、源極驅動器與記憶體等整合在同一晶片上,構成系統單晶片 (SoC),可在不增加功耗的情況下,達到多工並提升產品效能。 公司21Q2接單滿載,總產能季增4%達到237.2萬片,稼動率可望維持在100%。 聯電預估21Q2晶圓出貨季增2%,將推升晶圓出貨量及以美元計價的平均售價(ASP),預期晶圓平均美元價格提升3-4%,5月晶圓出貨開始適用調漲後價格,預估營收季增約6%附近,加以28奈米營收占比提升,對於提升平均單價及毛利率有明顯助益,公司預期平均毛利率上看30%。 股價面來看,聯電股價領先台股數日創高,雖21Q1季報亮眼,但毛利率低於多數法人預期,加以本土疫情爆發,市場信心崩潰,大盤數日內拉回逾2000點,各類股全面拉回,受到外資調節與融資多殺多,聯電股價亦從62.7元高點修正至43.05元的波段低點,跌幅超過45%。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