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手遊營收排行2023詳盡懶人包!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Dave on September 10, 2021

台灣手遊營收排行

傳奇代理奇幻冒險MMORPG手機遊戲《Tales of Dragon》歐美版,已於7月4日正式開始服務,將反映於第3季損益上,目前尚有多款遊戲同步研發中。 精測7月來自AP及HPC相關探針卡營收占總營收比重,從6月的23%提升至39%,終端消費需求復甦較預期緩和,旺季效應遞延至第4季。 (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3日電)測試介面廠中華精測下午公布7月自結合併營收新台幣2.68億元,較6月微減0.28%,比去年同期減少20.16%;精測預期,第3季營收維持第2季水準,旺季效應遞延至第4季。 至於明年表現,王守仁認為手機OLED DDIC將有不錯成長機會,另外在AI熱潮帶動下,PC也有望出現換機潮;電視晶片則有望有新客戶,車用TDDI也將成成長,VR、AI則還在起步階段,相信未來在應用創新上可帶來新商機。 不過,王守仁補充,庫存方面已逐漸恢復健康狀態,但仍要持續觀察終端銷售狀況,因大環境能見度有限,客戶多以急單因應;在訂單轉換變化大情況下,第4季的營運還要觀察。

台灣手遊營收排行

宇奧的《三國群英傳 M》可說是今年台灣非博奕手遊最大的亮點,在今年 3 月成為了台灣雙版本手遊收入榜的第七名(App Annie 資料)。 其橫式的國戰玩法,搭配經典的設計風格,讓許多老玩家趨之若鶩,也成為今年經典的案例。 如果僅以 2020 年底 11 月的資料來看,遊戲市場前十名的公司,有三家是台灣公司。 其中遊戲橘子主要收入來源為代理發行的天堂 M,而鈊象、網銀的收入則以博奕遊戲為主。

台灣手遊營收排行: 課金大國!日本玩家每次下載付費為美國 5 倍 《賽馬娘》蟬聯日本 2022 年上半營收冠軍

國票投顧分析,各類型遊戲中,具有較高用戶黏著度、能藉由較長生命週期對業者營收提供穩定貢獻的,應以社交賭博類遊戲為主。 雖然紅心辣椒今年營運表現不如預期,前5個月的營收銳減逾7成,但是目前持有棒辣椒逾3成的股份,有棒辣椒挹注,實際獲利表現應該會比帳面營收成績來得更好一些。 而目前透過GCP服務更多功能,更可將人工智慧等技術應用放進遊戲內,例如透過文字自動識別與語音合成技術,讓NPC人物能自動產生配音,或是分析系統執行運作狀態,藉此讓遊戲能有更多應用發展可能。 事實上,在 2019 年《華爾街日報》就曾指出,蘋果藉由 App Store 抽成手遊,就賺進 85 億美元的營業利潤,甚至超越當時任天堂、微軟、Sony 以及動視暴雪的總和。 綜觀學子們的心得分享,可發現瞭解業界實務需求、享有實作機會及建立人脈,是參與本次活動最主要收穫。 逢甲大學航太與系統工程學系碩士生劉冠傑表示,國內外業師在活動中分享許多業界的做法,如:經常使用的衛星規格、通訊協定等,使自己更瞭解業界目前的發展方向,日後便能根據這些方向進行相關研究或加深專業能力,提早為未來就職生涯做好準備。

此外,《英雄聯盟:激鬥峽谷》在2020年12月8日才在台灣正式上線,經過些許的時日就已經躍升至活躍用戶排行榜第8名,相當難得。 綜觀2020的台灣手遊活躍用戶排行榜前10名,除了第1名的《傳說對決》外,其他依序是《Candy Crush Saga》、《Pokémon GO》、《極速領域》、《絕地求生M》、《跑跑卡丁車》、《Merge Snake》、《英雄聯盟:激鬥峽谷》、《LINE Bubble 2》以及《Free Fire》。 而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生林子祐認為,國際培育營中的通訊系統實作課程收穫最大,透過講師解說、Demo 與自身實作,可以更清楚自身所學與業界實作的差異,這是過往在學校中比較少觸及的領域。

台灣手遊營收排行: 台灣手遊營收排行2022在全球手遊課金破紀錄,2021年有8款手遊進帳超過10億美元的討論與評價

報告書分析台灣最大的遊戲論壇與新聞資料網站巴哈姆特十年來的遊戲討論區數量與熱度,發現手機遊戲討論數從 2010 起逐漸上升,並在 台灣手遊營收排行2023 2014 邁向高峰。 之後,由於 Steam 平台的興起、PC 線上的衰退,許多核心玩家不習慣手機遊戲碎片化的玩法,反而轉向 PC 單機遊戲;手機遊戲討論數也開始進入平緩的下滑期。 在目前Google針對遊戲市場投資部分,主要還是藉由推動Google Play Store平台資源,讓台灣地區開發者能透過Google平台資源,藉由Android平台打造各類手機遊戲作品,並且能更快銜接海外市場。 App調研機構Sensor Tower針對6月全球手機遊戲營收進行排行榜,第一、二名仍由《王者榮耀》、《PUBG Mobile》所拿下,至於在甫自6月上線僅11天的《二之 ... 同場加映:最近有網民用Sensor Tower的數據,統計了全世界在2020年的手機遊戲課金排行,結果是令人驚訝的,因為可能有一半的遊戲你都未必認識。 橘子遊戲相關業務營收占比約 9 成,電商相關業務營收占比約 台灣手遊營收排行2023 1 成,遊戲目前還是集團主要核心業務,在鞏固好遊戲營運前提下,今年起將展開全新策略佈局,衝刺以遊戲為核心的生態圈整合平台,上半年就可望上線,目標未來遊戲業務營收比重降至 5 成以下。

台灣手遊營收排行

该游戏于7月25日在中国发行,8月份来自中国iOS市场的收入占全球总收入近61%,其次是美国市场,占16%。 這其中,下載量排行的前五種類別,「超休閒遊戲的解密益智類別」為 2020 截止到 11 月最受歡迎的品類。 而在重度品類中,「角色扮演 RPG」還是台灣玩家最主流的類型,在前五中佔了兩個品類。 Sensor Tower 關於 2022 年第二季度全球應用生態系統的完整報告即將發布,其中將深入探討最新趨勢,並進一步分析當前經濟環境和疫情後的常態化情況等如何影響使用者的行為。

台灣手遊營收排行: 年度「遊戲收入」Top 10 公司出爐!任天堂竟只排第 8 名

除此之外,同樣採取 IP 策略的還有大宇,但研發已經幾乎採取委外製作了,不管是《仙劍奇俠傳 — 宿命》、《軒轅劍:劍之源》等手遊,都採取研發委託中國廠商的策略。 唯一由台灣製作則為 DOMO 工作室的單機作品《軒轅劍柒》,雖然畫面上獲得了不錯的迴響,但在 Steam 上得到了褒貶不一的評價。 遊戲近期也會在台灣上市,4 月 27 日已開放事前預約,預約人數達成送虛寶,達成 25 萬人送十連抽,之後每階段再加送 150 寶石,參與官方粉絲團預約活動還有機會抽 iPhone 13 Pro 和實體好禮,玩家要把握時間登錄喔。 遊戲一開始玩就有讓人亮眼的體驗,在人物設計上,角色各個個性鮮明,同時有自己的故事和活動去讓玩家更加瞭解這些角色;搭配日常的對話和聲優演出很有帶入感,還能進行一些小互動。

台灣手遊營收排行

此外,周秋美也分享目前與 Google 在機器學習上有合作,主要用於遊戲內的 Spam,Spam 的手法層出不窮,經常是更換用字遣詞。 透過機器學習的輔助能更即時清除這些干擾玩家的垃圾內容,未來在玩家行為的分析上或許也能採用更多 AI 技術,協助優化產品。 傳奇網路遊戲營運長周秋美回顧,原先以 PC 多人同時線上角色扮演,後來因應行動裝置趨勢,端遊全部停掉轉為開發手機遊戲,當時歷時三連續虧損。

台灣手遊營收排行: 手遊課金有夠夯!台灣「課長」平均產生營收 排全球第三

不只有助於氣象預測,「獵風者」更是臺灣太空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其高達 82% 的自製率,充份展現臺灣發展太空產業的技術和實力,對於實現臺灣整體太空產值在 2029 年衝到兆元大關的目標,又更有信心。 Sensor Tower 商店情报数据显示,2022年8月腾讯《王者荣耀》在全球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吸金超过2.22亿美元,蝉联全球手游畅销榜冠军。 本文經 飛鳥涼不涼的遊戲營運觀察小站 授權發布,內容僅有做字詞修改,保留作者所述內容,但不代表映CG 立場。

今年上半,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的下載量為 712 億次,比 2021 年上半的 723 億次下降 1.5%。 這兩個市場與去年同期下載量相比皆有所下降, App Store 的跌幅更大,全球下載量為 159 億次,比 2021 年上半的 163 億次下降 2.5%;Google Play 的全球下載量則約 553 億次,相比去年的 560 億次下降 1.3%。 但可以發現,其實這樣的市場要脫穎而出是非常困難的,等於做出一款新遊戲,首要目標是在最短時間創造最大收益,很難細水長流或是穩定成長。 這樣的產業狀況演變至今,除了一些休閒小品手遊還有小遊戲商以外,比較大規模的手遊基本上都被資本強大的遊戲商給包辦,因此如遊戲產業那篇文章提到,台灣目前在手遊市場也僅能以代理的營運模式為主流。 除子公司營運以外,今年智冠在IP授權也有斬獲,旗下經典單機IP授權紫龍遊戲開發製作的全新手遊《天地劫》,已在上半年於中國推出,未來將循此模式推動《炎龍騎士團》等其他經典IP授權合作,拓展商機。

台灣手遊營收排行: 推薦文章

至於《原神》在9月份營收如此高的原因,主要是8月尾迎來改版2.1後推出超人氣角色「雷電將軍」,同時作為周年福利重置了首儲雙倍福利,因而令全球玩家課爆去抽雷電將軍,超越了王者榮耀及PUBG Mobile最得9月手遊課金榜首位。 值得一提今個月課金榜頭十名裡僅得《龍珠》一款日本製手遊(Pokemon Go嚴格地說不是日本開發);曾經的吸金王者《FGO》和《馬娘》也未有再上榜。 其實過去一兩年手遊排行榜頭十的名單也相對穩定,如長期由王者榮耀、PUBG Mobile佔據頭二,另有Pokemon Go、Roblox和Coin Master等長青常客,只能說手遊市場龍頭早已由歐美 / 中國取代了。 儘管消費者支出在 2022 年上半有所攀升,但應用程式的下載量已開始降溫。

在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中,全球行動裝置遊戲下載量達到約 281 億次,比 2021 年上半的 280 億次成長 0.4%。 這一成長由 Google Play 引領,手機遊戲下載量成長 1.3%,從去年同期的 236 億增至 239 億;相反地,App Store 的下載量約 42 億,比去年的 44 億下降 4.5%。 許多玩家會被自己喜歡的 IP 所製作的手遊所吸引,舉例來說,《一拳超人:最強之男》、《七大罪:光與暗之交戰》在台灣等地區推出後都有著不錯的表現,曾攻佔過暢銷排行榜前三名的位置。 凸顯除了玩法之外,著名的  IP  強度、原作知名度、喜愛的角色是否登場等仍對玩家遊玩意願有很大的影響力。

台灣手遊營收排行: 《Pokemon GO》獨角蟲守衛道館長達6年時間 玩家拿不回來獨孤求敗

買下知名 IP 並重製而成的手遊,除了不用去重新想角色與故事性省下許多成本外,只要把遊戲模式與營運做得好,留住因作品而遊玩的粉絲,會是非常成功的營運模式。 這樣的結果主要是因智慧型手機的滲透率越來越高,現在幾乎人手一台,加上伺服器網路產業的持續進步,從 3G 到現在即將邁入 5G 的時代,讓手遊的發展性越來越不受限。 此外,手遊《sin七大罪 魔王崇拜》赴日告捷,而與弘煜科技一起推出的新遊戲《永恆星語:燐光起源》也正在進行測試當中,預計將在東南亞等地推出,有望為整體營運動能帶來挹注。 依照目前形勢來看,NFT在2022年時將會被各大遊戲廠分食,極力搶這塊大家都想碰觸到的市場,也會讓玩家期待在以往破完遊戲之後就沒有的空虛感,是否可以利用NFT的性質,讓「成就」跟「榮耀」兩塊延續。

  • 橘子遊戲相關業務營收占比約 9 成,電商相關業務營收占比約 1 成,遊戲目前還是集團主要核心業務,在鞏固好遊戲營運前提下,今年起將展開全新策略佈局,衝刺以遊戲為核心的生態圈整合平台,上半年就可望上線,目標未來遊戲業務營收比重降至 5 成以下。
  • 內文也針對不同文化內容消費指標族群作分析調查,統計顯示,X 世代的玩家付費能力幾乎是其他族群的兩倍,每月平均消費金額達 1,140 左右。
  • 而在重度品類中,「角色扮演 RPG」還是台灣玩家最主流的類型,在前五中佔了兩個品類。
  • 另外一款經典端遊《天使之戀Online》也將在第三季回歸宇峻直營,少了需分給代理商的分成金,將有望拉抬宇峻獲利表現。

由於手遊市場的進入門檻相較主機與 PC 遊戲來得低,加上手遊目前在遊戲市場所賺的錢是最多的,肯定有許多遊戲廠商想進入這個市場,因此競爭者非常多。 在競爭者非常多的狀況下,如何讓自己的手遊脫穎而出,打廣告宣傳肯定就是關鍵。 全球玩手遊的人大多為了紓解壓力與打發時間,因此遊戲忠誠度可能不會像 PC 遊戲和主機遊戲那麼高。 也因此,手遊的生命週期非常短,舉例來說,休閒遊戲有 90% 的生命週期可能都不到一個月,產品汰換速度極快,因此也很少有人在上面花錢,大多休閒遊戲是以投放廣告的模式獲利。 隨著手遊種類越來越多,在台灣相當熱門的幾款手遊,例如 2012 年的《部落衝突》、 2014 年的《神魔之塔》,都是各位多少有聽過的。

台灣手遊營收排行: 台灣手遊霸主是?真實排行曝光 「這款」跨年曾嗨爆全場

但相對的,比較小規模的遊戲開發商若要跳戰除了休閒型手遊外的這種級別的市場,相對來說就非常困難。 2022年4月手遊課金榜Top 10 《PUBG M》累計營收突破80億美元|長期追蹤手機遊戲營收表現的外國統計網站Sensor Tower最近公開了2022年4月份Google Play及Apple Store手機遊戲課金收入排行,看看今期吸金最勁的手遊是哪些吧。 內文也針對不同文化內容消費指標族群作分析調查,統計顯示,X 世代的玩家付費能力幾乎是其他族群的兩倍,每月平均消費金額達 1,140 左右。 雖然 X 族群的手機遊戲遊玩比例在所有遊戲載體中佔最高 (手遊:81%、電腦遊戲:23.7%、主機遊戲:26.1%),玩家付費比例卻最低 (手遊:26.8%、電腦遊戲:57%、主機遊戲:80.5%);報告書也針對台灣遊戲的行銷策略與推廣困難點提供詳細的分析和執行建議。 排名第二的《神魔之塔》是由香港遊戲開發商 Mad Head Limited 自研、發行的RPG手遊,遊戲融入了消除玩法、卡牌收集養成等玩法。 開發團隊表示該遊戲歷經7個月打造而成,細膩的歐美畫風+ Unity的 3D 特效,戰鬥畫面較之一般的消除類遊戲更爲炫目,在三消玩法上,遊戲摒除傳統的移動限制,同時還加入了角色、技能等要素。

2017年6月8日,外資買進台積電5,353張,使其持有台積電的股份占比達到80.21%,僅差178張,持股總數量就達到2,080萬張的歷史高點。 然而,疫情期間,外資大賣台股,從2020年至2022年,3年之間賣超超過2兆元,台積電也首當其衝,外資持有台積電股數在2023年8月6日已減至1,885萬張,所占比例降至72.69%。 另外,Sony 6月才推出的另一款中階Xperia 10 V ,同樣出現明顯的降價情況,單月降幅9.2%,在降價排行榜上名列第4。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傳奇(4994)公布上半年財報,累計營收8.24億元,年減23.23%,稅後淨利1.02億元,年增81.99%,每股盈餘0.92元。

台灣手遊營收排行: 全球6成人買平板只選兩品牌!最新銷售市調出爐

為此,王守仁預估,第3季營收恐將向下調整,營收預計會落在約281億至291億元,季減4%至7%;且因產品組合調整及售價調整影響,第3季毛利也將略低於第2季,約為38%至40%。 目前桃園觀音廠智能車燈控制器出貨仍持續維持產能滿載,為24小時不停工生產,為滿足美國車廠頭燈控制器產品需求,麗清規畫第3季底擴增建置觀音廠智能車燈控制器生產產線。 而上述的10款遊戲中,僅有《Candy Crush 台灣手遊營收排行2023 Saga》為單人遊戲的性質,其餘9款遊戲皆為多人對戰。

台灣手遊營收排行

而台灣玩家消費力驚人,每位玩家產生的營收名列全球第六,年營收成長更高達20%。 台灣手遊營收排行 看好台灣遊戲市場持續擴大,「Google Play遊戲」測試版也將搶先全球、首波同步在台、港、韓推出。 從產品排行榜看,前十名有多款MMORPG,居首位的《天堂 M》改編自韓國人氣網遊《天堂》,遊戲除了收錄原作職業外,還加入了老玩家熟悉的「血盟」社羣系統,通過經典場景亞丁城呈現出原作所擁有的大規模狩獵、血盟攻城戰等核心元素。 爲了更好地適應手遊平台,遊戲在優化與操作方面加入了不少更加直觀、簡易的設計。

台灣手遊營收排行: 台灣手遊營收排行2022在 2021 年 6 月全球手機遊戲營收排行- 看板C_Chat

去年全球手機遊戲收入達540億美元,相較19年成長18%,市場持續擴大,手遊儼然是遊戲開發商的兵家必爭之地。 台灣手遊營收逾24億美元,年成長超過兩成,人口不多,卻能排名全球第7,代表台灣驚人的消費能力,因此每到寒暑假前,國內相關業者亦紛紛推出大作,提早布局行銷計畫,搶食遊戲旺季的商機大餅。 當中包括中國的抖音平台,TikTok 在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中保持全球收入最高的非遊戲類應用程式的位置。 今年上半年,消費者在 TikTok 上花費了 17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 9.207 億美元成長了 85%。 YouTube 則以 6.936 億美元穩居第二高的非遊戲類應用程式;來自 Alphabet 投資組合的 Google One 以將近 6.14 億美元的營收排名第三;Tinder 和 Disney+ 分別位居第 4 位和第 5 位。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遊戲產業就持續強勁成長,2020年全球手機遊戲收入達540億美元,年成長18%。

台灣手遊營收排行

《PUBG Mobile》以營收金額高達28億美元(約218億港元)的新紀錄,再度奪得冠軍寶座,營收比去年同期增加9%。 緊隨其後的《王者榮耀》,營收金額同樣也達28億美元的門檻,僅以些微差距落後《PUBG Mobile》屈居第二,其比去年同期營收增長達14.7%。 ▲ 行動應用機構Sensor Tower公布的2021年度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今年在App Store及Google Play累計營收金額超過10億美元的手遊總共有8款,當中《PUBG Mobile》再度蟬聯年度手遊營收冠軍。

台灣手遊營收排行: 台灣手遊營收全球排名第7

根據Sensor Tower的資料顯示,2020年手遊收入前10名中,竟高達8款遊戲是為中國遊戲開發商所運營。 遊戲營收排名在App Store 和Google Play又有著不同排行,2020 年11 月全球手機遊戲營收排行由騰訊旗下《王者榮耀》以2305 億美元的成績奪下第1 名,可見課金玩家的力量。 綜觀2022年的手遊表現可說是中國發行商及中國手遊的全面勝利:吸金榜頭3名全部為中國公司,其中榜首的騰訊吸金力更是遠遠拋離其他競爭對手;當然騰訊奪冠是理所當然,單是旗下兩大吸金怪物《王者榮耀》和《PUBG Mobile》就足以令其坐穩冠軍寶座。 騰訊旗下手遊在2022的總營收高達63億美金,單是騰訊一人的吸金量已大概相當於第2至第6位的總和,而包辦頭3名的騰訊、網易及米哈遊3者加起來的吸金量則比第4至第10位的總和還要多,認真誇張。

  • 在產品線部分,王守仁指出,在AMOLED、車載以及VR、AR需求帶動下,中小尺寸面板驅動IC第3季有望持續成長;不過大尺寸面板驅動IC業績預料將會下滑,主因是資通訊市場需求下滑,特別是高階電競NB訂單有調整狀況。
  • 這樣的結果主要是因智慧型手機的滲透率越來越高,現在幾乎人手一台,加上伺服器網路產業的持續進步,從 3G 到現在即將邁入 5G 的時代,讓手遊的發展性越來越不受限。
  • 宇奧的《三國群英傳 M》可說是今年台灣非博奕手遊最大的亮點,在今年 3 月成為了台灣雙版本手遊收入榜的第七名(App Annie 資料)。

連續兩年占據全球銷售冠軍的Switch,今年能否抵抗PS5和Xbox的夾擊,不只成為遊戲界話題,隨著各廠擺出促銷陣仗,也有望刺激整體市場與銷售量,對於相關供應鏈或有一定助力。 其實,從近來網路、電視、捷運站等平台的遊戲廣告層出不窮,就可以發現已到了每年的遊戲旺季;而根據海外市場去年疫情期間的經驗分析,當學生宅在家,對「手機遊戲」的貢獻度可能更加鮮明。 台灣人口數量僅2,400萬左右,手機遊戲的收入規模卻名列前茅,可見台灣手遊玩家的數量眾多及消費能力不容小覷。

台灣手遊營收排行: 誰給的勇氣?幫阿伯影印驚見「手機桌布色禽」 釣出一票苦主:我爸也是

腾讯《PUBG Mobile》(合并《和平精英》收入)以1.56亿美元的收入位列榜单第2名。 【10月新番/動畫/動漫/ACG/鬼滅之刃/無職轉生】不經不覺間2021年已來到10月,換言之亦是10月新番開始播放的時間;今年秋番非常強檔陣容鼎盛,有多套必追大作。 以下精選20套必睇之選,幾乎全部都有香港正版代理,因此一併整理了觀看平台讓大家輕鬆追番。 三星、英特爾希望以技術或藉地緣政治打敗台積電,或許無法如願,但新建晶圓廠的預算愈來愈高,台積電攤提折舊速度雖快, 若新廠完工,卻遇到經濟走下波,風險將大幅提高。 台積電的對手,除了產業內的競爭者外,還有其本身蛻變的能力與景氣循環的難以預測。

台灣手遊營收排行: 超過二十年資源整合經驗,頻繁地與產業中關鍵人物對話,提供客觀、深入的故事與報導。

甚至透過Google既有線上宣傳資源,更可快速向當地市場用戶族群直接投放宣傳廣告,並且能配合Firebase服務檢視服務使用狀況,同時依照遊戲臨時需求擴大線上伺服器可承受吞吐流量,不像過往必須擔心同時上線遊玩人數暴增,可能讓原本規劃伺服器癱瘓。 不過活躍用戶數量的多寡並不等於營收,參考Sensor Tower所統計的2020年Q3港台手遊收入排名,活躍用戶數第1的《傳說對決》在營收方面僅排行第5,第3《Pokémon GO》以及第6的《跑跑卡丁車》在營收上分別排行17及13,其他手遊則沒有在前20名內。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有趣地方是推出多年的Candy Crush仍然繼續賺大錢,營收更是不減反增,2022年是該遊戲首次年收入突破10億美金大關的一年。 不過事實上Candy Crush也真的很多人在玩,包括在香港也是,不時在地鐵或巴士都會見到中年男士或婦女在玩。 「學生時期,我讀的是海洋船舶相關科系,因為對控制領域有興趣而進入太空產業」林致宏分享個人職涯歷程並指出,太空產業需要的人才非常廣泛,包含軟體、硬體、電機、通訊、物理、數學、天文等不同領域,任何對太空這個產業懷抱夢想和熱情的人,都可以在太空領域發揮所長,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台灣手遊營收排行: 台灣手遊市場報告:中韓產品占一半以上,MMORPG最吃香

至於早兩三個月十分強勁的《賽馬娘》在4月又跌出頭10,遊戲的中文版預定於6月推出,相信到時會對營收有不少的幫助。 此外,子公司中華網龍近期也將推出自製研發的MMORPG手遊《尋秦記》,後續還有《天子傳奇M》等作品,吸引老玩家回流,旗下手遊《吞食天地M》也已授權中國並陸續於各遊戲平台上線,將有望帶動下半年營運增溫。 第三季為遊戲產業傳統旺季,加上五月中本土疫情爆發,也帶旺遊戲類股業績。

不可否認的,中國遊戲的資源擺在那,加上與台灣市場的高度相似性,除非政府進行限制,否則要和其搶奪已經飽和的台灣市場難度太大。 中國遊戲的優勢在於快速的企劃與更新能力,但歐美玩家對於遊戲的態度是不同的,他們偏向輕度休閒,對於版本快速更新的需求沒這麼高,更重視創意與玩法。 困難的是,放眼全球勢必要捨棄既有的 IP 積累與做事方式、台灣偏一波流的行銷模式也不適合全球的買量策略,等於處處都是未知。 上述講到,台灣手遊市場在 2020 已經固化,沒有什麼新創玩法的機會,這點也反映在中小團隊的表現上。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