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醫療產業7大著數2023!(小編推薦)

Posted by Ben on December 21, 2022

生技醫療產業

未來台灣的健康照護產業將逐漸走向以消費者為中心,整合生活圈中食衣住行育樂等不同領域,更加全面而永續的維繫民眾的健康。 承去年度與全球專業資訊服務提供者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的合作,今年勤業眾信再度參考科睿惟安旗下之Cortellis全球生技與製藥研發情報資料庫,探討2020年度的生技製藥產業合作交易模式。 同時,勤業眾信也以自身長期投入於專業服務的經驗為基礎,歸納出在疫情後「新常態」的市場環境之下,生技產業業者進行併購交易時需關注的議題與準則,並針對併購交易之後所產生的組織整合議題,提出觀點與建議。 KPMG於今(7)日發表《2022年KPMG全球醫療照護和生技投資前景》調查報告,針對COVID-19疾病大流行後的改變與未來投資狀況 (Investing in a future transformed by the pandemic)加以分析。

生技醫療產業

放眼今年最新趨勢,工研院建議,業者專注技術研發時,也可借力使力組隊結盟,參加「HiMEDt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健康樂活與智慧醫療照護聯盟」等產業平台,與跨領域會員一對一、一對多交流合作,才能儘快達成技術落地,進軍國內外市場搶商機。 此外,工研院也透過技術處成立的「TIBIC生醫產業跨域整合實驗場域」(Taiwan Integrated Biomedical Industrial Center)將各項智慧科技與廠商共創,提供產品臨床前驗證,加快業者商品化腳步,成立兩年來累計已輔導百家以上廠商。 有70%的投資專家認為,生物製藥與診斷設備製造業的估值在未來十八個月將持續上升,整體潛在增幅為10%至20%,投資者首要關注的前三大項目為受託開發製造服務(CDMO)、委託研發服務(CRO)及數據分析。

生技醫療產業: 專業服務

寇惠植建議,醫藥產業可由四大方面著手,第一,尋求明智的併購,以經濟低迷為契機重新平衡投資組合提高競爭力,第二,使用大數據提升效能,深入分析改善財務狀況;第三,關注市場趨勢,即時滿足客戶需求、改善體驗,第四,積極創新留才,開放多元人才培育管道。 KPMG安侯建業健康照護與生技產業服務團隊主持人蘇嘉瑞醫師/律師表示,正如同前述調查報告所示,CDMO及資通數據為目前投資人關注的三大投資熱點,而台灣政府亦因應投資趨勢,逐步完備相關法規,例如今年初施行的「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就新加入了CDMO 模式及數位醫療等項目,完全契合國際生醫投資趨勢。 而目前研議修正中的再生醫療三法,包括「再生醫療發展法」、「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以及「再生醫療施行管理條例」,將能與「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構成3+1的法規生態系,將會是一個又有高度、廣度以及連結度的一個整體發展制度。

中國大陸商務部昨公告,認定產於台灣的進口「聚碳酸酯」(PC塑料)存在傾銷,大陸聚碳酸酯產業受實質損害,今日起實施臨時反傾...

生技醫療產業: 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修法重點懶人包

另外,以現代化的蚊媒傳染病防疫策略為外交合作基礎,架構臺灣公衛醫療南進政策發展,亦為推動方向之一。 一、原本已耕耘多年的專業公司永昕生醫、台耀化學、保瑞藥業與台康生技等,今年分別朝新發展項目、新產線及新投資標的布局,例如永昕原本專注單株抗體生產,日前宣布興建細胞治療先導工廠,預計2024年完工;台康生技也斥資16億元在竹北生醫園區興建微生物細胞生產線,預計2025年投產;保瑞藥業今年初預告今年將啟動海內外新併購,目標鎖定針劑廠為主。 其中,台灣生技資本市場自2007年「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頒布迄今,生技股市值16年成長超過十倍,預計未來五年可望倍數成長,達到3兆元以上,潛力驚人。 此外,今年也將會是另一個重要轉折點,於今年底將施行屆滿的「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下稱生技新藥條例)自公布施行迄今已超過十多年,雖對推動生技產業發展功不可沒,然考量生技醫藥產業之獨特性與高風險性,加上人口老化刺激對個人化精準醫療的需求力道,經濟部已修正公告再延長十年,並將更名為「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 對細胞保存的需求同樣規劃在新版特管辦法中,除更謹慎掌握細胞來源、建立合格細胞儲存庫,才能提供病人妥善預存或保存剩餘細胞,新版「特管辦法」將更重視三大重點,包含將再擴大細胞治療適應症、將更重視細胞來源及細胞保存等。

生技醫療產業

工研院建議,業者宜透過早期參與研究機構的研發,深化自身技術能量;並建議善用機構場域進行驗證,積極參與產業聯盟,以利推出更全面的生醫解方,進而帶動台灣生醫產值持續提升。 Hon Cameron Dick Mp強調,昆士蘭積極發展生醫,最近也吸引法國賽諾菲、美國公司Stryker來昆士蘭投資或設立研究實驗室,一直都很想跟台灣合作,包括臨床前及早期臨床試驗,還有高階研究計畫等,特別是疫苗生產mMRNA,將在黃金海岸設立代表處的GENE,15日也與Griffith大學簽署取得RNAi技術全球獨家授權。 發揮台灣特點、推動購併與策略聯盟,運用購併基金及聯貸等機制,購併優質潛力中小型國際藥廠、醫材廠、通路或服務營運商等開拓國際市場。

生技醫療產業: 數位經濟

路孔明表示,本次上市現金增資預計募集的40億元,將與國內外金控、壽險、基金及海外資金等合作,明年首季前集資100億至160億元併購與發展資金,未來要成立兩家資本規模50億至80億元的投資公司。 鑽石生技投資公司董事長路孔明昨(10)日宣布,將與國內外金控、壽險、基金及海外資金等合作,明年第1季前募資逾百億併購與發展資金,成立兩家投資公司,聚焦後期發展項目,打造鑽石級生醫投資艦隊。 工研院建議,業者宜透過早期參與研究機構的研發,深化自身技術能量;另建議善用機構場域進行驗證,並積極參與產業聯盟,以利推出更全面的生醫解方,進而帶動臺灣生醫產值持續提升。 Deloitte報告指出,健康不平等導致全球高達420億美元的生產力無法妥善應用,對勞動力與生產力帶來負面影響。 根據2022生技產業白皮書,台灣生技產業營業額從2012年新台3590億元,增加到2021年6665億元,複合年成長率約7.1%;各領域的複合成長率,以健康福祉產業增加9.2%最高,醫材產業達9%次之,應用生技產業約6.1%。

生技醫療產業

根據報告說明,2021年上半年醫療照護與生技領域的併購交易活動較前兩年更為活躍,顯示其需求依然強勁,併購儼然成為企業發展重要的一環,特別是在生技醫藥產業,企業期望透過併購維持創新並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因此併購交易在2022年仍被看好,70%的專業投資者表示將增加併購活動,此外,過半數(52.7%)私募基金投資者的投資活動將至少增長10%。 生技醫療產業 隨著疫情所帶來的醫療新契機持續發展,在未來一年,醫療照護與生技產業預計將持續受到高度關注。 儘管全球景氣衰退,種種困境卻未減緩醫療產業創新發展,交易仍相較疫情前活躍,專業投資者持續看好2023年交易表現,六成投資者認為今年交易數量將超越去年,特別是在新藥研發與併購議題的雙重加持下,整體產業前景看俏。 KPMG安侯生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寇惠植提醒,醫藥產業雖屬於剛性需求,經濟逆風之下相對影響較小,企業仍須注意重大財務衝擊與其估值,重新審視其商業模式,制定新的策略以加速成長。

生技醫療產業: 科技醫療投資調查報告

二、遠距醫療及混合醫療居家即醫院(Hospital at home)逐步成為趨勢,藥品零售商CVS轉征基本醫療市場,收購醫療保健服務商Signify,以拓展全方位居家照護服務。 Deloitte泛指Deloitte Touche Tohmatsu Limited(簡稱“DTTL”),以及其一家或多家全球會員所網絡及其相關實體(統稱為“Deloitte組織”)。 DTTL(也稱為“Deloitte 全球”)每一個會員所及其相關實體均為具有獨立法律地位之個別法律實體,彼此之間不對第三方承擔義務或約束。 個人資料利用之對象及方式:為防堵疫情而有必要時,得提供衛生主管機關依傳染病防治法等規定進行疫情調查及聯繫使用。

生技醫療產業

截至112年7月底通過資格審定生技新藥公司累計193家、492項產品(其中74項產品已上市),享有研發、人才及營利事業股東投資抵減等租稅優惠。 (六)我國16項新藥於15國(美、歐、日、加、韓等)共計取得超過40項上市許可,其中110年及111年各獲10項,兩年共計20項上市許可之優異成果。 (七)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於110年5月7日成立智慧醫材專案辦公室,研擬人工智慧醫療器材相關政策指引建構完善法規制度,提供一站式諮詢服務,並輔導國內學研、醫院ICT大廠、新創業者取證,已促成25件國產創新智慧醫材產品成功上市。 生技醫療產業 (八)促成金管會櫃買中心與經濟部工業局就科技事業上市櫃審查達成一致性,以及於107年8月7日發布整體審查時程大幅縮短在3.5個月內。

生技醫療產業: 醫療照護趨勢展望

(十二)中研院「台灣癌症登月計畫( 年)」收案783例,建立474例深度基因體數據及344例個人化全套基因體變異及其蛋白質體的完整圖譜;完成首個百位台灣肺癌病人之深度蛋白基因體大數據,為東亞第一套結合深度多體學大數據及完整臨床資料。 (十三)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建置268家新興傳染病原跨區域檢驗實驗室網絡,目前已轉換成認可檢驗機構,應變整備新興傳染病之檢驗量能。 (十四)運用「多元獲利模式」、「跨業整合生態系」、「國際跨境合作」等策略,成功打造4家健康服務旗艦品牌。 (十五)自110年起,Taiwan Healthcare+國際入口平台轉型為Taiwan Healthcare+國際商洽平台(簡稱THP平台)以提升產業媒合效益,截至112年7月,THP平台流量已達約171萬人次,產品與服務項數達2,460項;商洽詢問單555張。

異體細胞治療取出的檢體只需要一次檢驗後,可事先製造保存並於需要時取用(off-the-shelf),在療效與節省成本上相當有潛力,病友也有機會較快使用到新的臨床技術。 行政院自105年起推動5+2計畫,作為驅動台灣下世代產業成長的核心,為經濟成長注入新動能。 而鑒於生技醫療之前瞻性及重要性, 5+2 -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於106年起跨部會共同執行,透過建構生醫產業創新的優質生態環境,挹注資金/資源以帶動國內創新發展。

生技醫療產業: 專業服務新趨勢

藥華藥靠血癌新藥衝上生技股王、權王,市值近1500億元; 隱形眼鏡族群營收雖然持續成長,但市場青睞度略減,去年生技股王晶碩,今年市值和排名都面臨衰退。 生技醫療產業 面對新冠疫情風暴的來襲,生技醫療產業迅速做出回應—幾乎一夜之間,便將大部分工作轉移至虛擬平台和數位科技;在這麼做的過程中,耗時十年的改革得以壓縮至短短數個月推動。 面對競爭激烈的環境,生命科技企業積極尋找具有吸引力的新興市場與商機,透過開發潛力暢銷藥品、追求新型療法,以及仰賴併購以擴大規模或藉此納入新技術與能力,達到多角化經營。 勤業眾信長期關注生命科技產業的發展,每年以年度趨勢議題探討生命科技產業的動向,協助企業掌握全球最新關鍵趨勢。

生技醫療產業

全球CDMO、CRO市場快速成長,研究機構Frost&Sullivan估計,2025年CDMO產值將達1,066億美元(約新台幣2.9兆元),生技醫藥產業前景可期。 生技醫療產業2023 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透過「優化產業環境」、「整合串聯園區聚落」、「完善生物資料整合平台」、「生醫跨域產業技術」及「強化國際鏈結」等策略,驅動我國生醫產業轉型與創新,推動生醫產業朝向涵蓋保健、預防、診斷、治療、照護之精準健康方向發展,建構國家長遠競爭力及增進全民健康福祉。 本篇研究報告重點分析十個醫療照護及生技產業中的企業在過去全球COVID-19疫情下一年來的表現,及對這些產業在2021年和未來的交易活動預測,使投資人可以在日益複雜的醫療照護和生技市場下評估機遇和挑戰。

生技醫療產業: 生技集團股獲利 生達、佳醫最耀眼

KPMG安侯建業健康照護與生技產業服務團隊主持會計師郭欣頤表示,雖預計市場仍會持續波動一陣子,不過估值已由低點上漲15%至20%,若整體經濟逐步回穩,部分企業可能會迅速尋求IPO或將併購視為另一選擇;私募股權基金將著眼於優化流程的醫療保健企業,以期推進更全面的解決方案打造智慧醫療場域,創造新價值。 經濟部王美花部長表示,產業交流會廠商所提的意見或建議,經濟部將持續整理及釐清問題,以協助國內生醫產業的發展。 臺灣生醫產業規模相對半導體業小,產業發展不僅需要技術創新,還有法規、健保核價及商業模式建立等問題,涉及體質面問題,將與衛福部進行溝通,其他如高齡解決方案,老人的需求並非新技術的應用或新產品的開發,滿足生理或心理上的需求亦為重點,將透過跨部會合作來共同努力;大公司的商業模式不僅在國內,將進而鏈結至國際市場,開拓全球市場。 經濟部將一步步地克服產業系統性的問題,期許未來生醫產業發展能夠有所突破,並建立臺灣在全球生醫領域關鍵地位。 ■ 南港新藥研發聚落: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於107年10月落成,為一跨部會、府院合作的園區,進駐單位包括中央研究院之生醫轉譯研究/核心主題/生物資訊/創服育成等中心、「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經濟部「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成功打造從研發、技術服務到商品化之一條龍模式,以及生醫創新研發樞紐。 ■ 新竹生技醫藥聚落:新竹生醫園區內臺大醫院分院於108年12月開幕營運,第二生技大樓於109年4月完工,並已核准26家廠商(進駐率超過8成),建構新竹生醫園區成為一跨域尖端醫療專業場域及扶育新創園區。

中華生技醫療行業協會成立至今,除為政府機關認可之計劃單位外,並舉辦多次國際外交投資論壇,因此更奠定產、官、學、訓及外交新視野。 國際競爭這幾年更是地緣政治下,各企業的重中之重,醫療、醫材及食品產業更是國力呈現的指標,CBIA協會張意良秘書長表示感謝印度台北協會的邀約,讓會員更加了解印度未來的醫療發展方向,建立有效、安全、健全的合作交流管道,協會將更積極提供國際投資及訪拓機會,以強化我國醫療國際競爭力,以不負會員之期許。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與生物技術的突飛猛進,人類對健康的觀念已從疾病的治療,精進到預防、預測,如基因檢測、精準醫療、數位醫療。 科技的發展正驅動著醫療照護產業的革新,包含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物聯網裝置、醫療資料互通與醫療場域去中心化等顛覆性趨勢,如今正全面翻轉這個高度專業且嚴謹保守的產業。 在不久的將來,醫療照護關注的重點很可能會轉移至改善健康,而非僅僅治療疾病,而產業中與之相關的新角色、新職能,也將應運而生。 勤業眾信生技醫療產業服務團隊結合了全球資源及在地網絡,整合集團成員之力,協助客戶串聯生醫創投與資本市場,規劃合適的財務及稅務方案,提供授權與併購諮詢服務,扶持國內生醫新創企業茁壯,並協助成長期的生醫廠商取得跨國資源,邁向國際市場。

生技醫療產業: 醫療照護與生技投資前景展望調查報告

而新藥的開發動輒十年,大公司雖有能力自行建廠生產,但為了控制成本、節省時間以及規避製造的風險,並將資金投注在研發上。 Deloitte醫療照護團隊與全球知名創投機構Rock Health合作,利用其數位醫療資金資料庫進行資料分析,以了解全球醫療科技創投的資金配置與流向。 面對台灣生醫x AI產業發展點火關鍵時刻,勤業眾信與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合作盤點臺灣生醫 生技醫療產業2023 x AI產業現況,以及彙整企業之布局與實務建議。 此篇調查採線上進行,由KPMG全球專業財務諮詢顧問團隊及調研執行單位Gerson Lehrman Group(GLG)挑選286位醫療照護與生技投資專家進行調查。 一、著重傳統醫療資通訊大廠交易目標以傳統醫療資通訊大廠為主,提供管理策略與流程優化服務,如2022年甲骨文以280億美元收購電子病歷公司Cerner為代表性案例,透過此筆交易將大舉進軍醫療保健垂直市場,改善護理工作體驗,實踐高質量醫療照護。

  • 根據KPMG安侯建業《2021年科技醫療投資調查報告》指出,檢測、遠距及照護為未來最具投資潛力之星,而2021年醫療照護與生技產業併購趨勢亦可觀察到(參閱圖表1及圖表2),前述三項投資趨勢相關之醫療照護與生技產業的收購案例及總額皆有明顯的成長,顯示智慧醫療所帶來的革新影響之大。
  • 近年來,隨著5G、 AI、數據資訊技術等日益純熟,生技醫療產業走進智慧化已成為企業發展策略之一,此外,台灣人口逐漸步入老齡化,對於醫療照護的需求將遠勝過往,而能推進生技醫療產業加速發展的推手則為新興科技與技術,這也是近來國內外許多科技巨頭以創新的商業模式跨足生技醫療產業的原因,擴增其研發與產品以發展新市場,兩大產業的結合,也促使整體產業價值與效益大幅提升。
  • 智慧醫療從疫情爆發後開始被廣泛應用,特別是遠距醫療技術更加純熟,由單純的問診需求,轉向更專業的醫療照護,有90%以上的投資專家預估醫療資通訊產業估值將持續成長,並成為未來兩年內最具吸引力的投資領域。
  • KPMG安侯建業健康照護與生技產業服務團隊主持會計師郭欣頤表示,雖預計市場仍會持續波動一陣子,不過估值已由低點上漲15%至20%,若整體經濟逐步回穩,部分企業可能會迅速尋求IPO或將併購視為另一選擇;私募股權基金將著眼於優化流程的醫療保健企業,以期推進更全面的解決方案打造智慧醫療場域,創造新價值。
  • 寇惠植建議,醫藥產業可由四大方面著手,第一,尋求明智的併購,以經濟低迷為契機重新平衡投資組合提高競爭力,第二,使用大數據提升效能,深入分析改善財務狀況;第三,關注市場趨勢,即時滿足客戶需求、改善體驗,第四,積極創新留才,開放多元人才培育管道。
  • 依據 BIS Research 的研究報告顯示,到2030年,全球精準醫學市場將以 11.13%的複合年增長率而將會達到2,786億美元的市場份額。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