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癌會死嗎2023詳盡懶人包!(持續更新)

Posted by Tommy on July 25, 2021

鼻癌會死嗎

配合適當的治療,非keratinizing型和未分化型鼻咽癌,五年存活率約65 %。 至於keratinizing型鼻咽癌,治療則較困難,這是由於癌細胞對放射線有較大抵抗性。 她深知治療的痛苦,來看我的門診是希望整合療法可以取代正統療法,以免除放化療之痛苦。 我花了3小時為她說明整合療法,仍然建議她勇敢接受放療及化療,但是也要努力執行整合療法。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我的父親每晚都像保母般來陪伴和鼓勵我。 面部肌肉功能障礙:鼻咽癌手術切除時,手術過程中干擾面部神經,手術後可出現暫時性側面肌無力,經歷一段時間有恢復的可能。

鼻咽癌原來與EB病毒關係密切,最新的科技,只要測試血液中的EB病毒,就可以知道自己患鼻咽癌的機會率,準確度達到99%。 此外,約有30~40%以上的鼻咽癌病人在接受放療之後,甲狀腺遭受破壞而致功能下降,所以在放療之後必須做甲狀腺功能檢查並長期追蹤。 環境因素方面,有些食物其實我們知道它們會含有一些致癌物質,譬如鹹魚裡面的硝酸胺,如果我們長期及大量食用致癌物質的話,這亦會增加患鼻咽癌的風險的。 患上早期鼻咽癌的病人大部份都無任何病徵,所以要發現早期鼻咽癌其實相當困難,但隨著腫瘤越來越大,它可能造成呼吸阻塞,例如鼻塞。 如果病情比較嚴重,我們會考慮加上化療以加強治療成效,所以有些病人例如第3或4期的鼻咽癌,我們會同步採用化療。 最多病人出現的病徵是頸部出現腫塊,初時以為是痰火核,其實並非如此簡單,而那些所謂痰火核會不停脹大,最多病人因為這個病徵而發現鼻咽癌。

鼻癌會死嗎: 鼻咽癌治療方法( ︰放射治療

換句話説,不是每個人都會受EB病毒的影響,只有那些有遺傳基因的人,發展成鼻咽癌的可能性才高。 雖然我剛才說現在用新的科技治療鼻咽癌成果很好的,但無可否認,它始終是癌症,一定有些病人的治療是失效的,病人亦可能有復發的現象或已經擴散了。 第三個方向,就是稱為免疫治療,剛才已說鼻咽癌與EB病毒有緊密的關係。

鼻癌會死嗎

感染這種病毒的人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例如打噴嚏、流鼻涕、喉嚨痛、全身不適等。 跟很多其他癌症一樣,越早發現鼻咽癌它治癒的機會越高。 鼻癌會死嗎 譬如我們有一個第一期鼻咽癌的病人,即是癌症只在鼻咽裡,他(病人)治癒的機會是超過九成。 當以很高的放射線照射鼻咽的時候,大家會看到病人口腔後面開始出現變化。

鼻癌會死嗎: 鼻咽癌症狀不明顯易被忽略 頸部出現腫塊最典型

「我們會盡一切努力,幫助你安然逝去,但也會盡一切努力,讓你好好活到最後一刻,」安寧療護創始人桑德絲(Cicely Saunders)醫師道出安寧療護的真諦。 CT扫描有较高的分辨率,不仅能显示鼻咽部表层结构的改变,还能显示鼻咽癌向周围结构及咽旁间隙浸润的情况,对颅底骨质及向颅内侵犯情况亦显示较清晰、准确。 最初發覺近耳朵及牙的部位有點痛,我以為是咽喉痛和頭痛,但頭痛逐漸嚴重,像是偏頭痛,並且没有精神及容易暈,耳朵更好像入了水。

另外,皮膚亦會出現這種情況,情況就好像在街上曝曬一樣,電療的位置會出現紅腫(請閱讀"如何克服化學及放射治療的後遺症?")。 因為鼻咽癌在家庭中,如果一位患上這個病,其他直系親屬患上這個病的機會都會提升,我們值得考慮透過一些經常性的檢查,看看是否可以早些發現鼻咽癌。 現在有很多研究正在進行,看是否能透過一些不同的形式去組合化療和電療,及選用新一代的化療藥來提升整體性的效果。 症狀方面,早期鼻咽癌,可以沒有症狀的,但有些人,聽覺會有問題出現,這是很重要的症狀。 此外,有些病人到中後期可能頸部有淋巴核出現或者有頭痛、複視的症狀。

鼻癌會死嗎: 放射治療

由於李先生的情況比較嚴重,所以決定給他進行放療、化療和綠色綜合治療。 李先生在放化療期間基本没有出現常見的口腔粘膜炎、味覺喪失、口腔潰瘍等副作用。 鼻咽癌治癒率達七成以上,所以病人應該接受放化療,但同時更要力行雞尾酒整合療法。 病人要懂得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遠離污染、心念改變、天天運動和練習氣功。

  • 2016年,本港共有805宗鼻咽癌新症,佔癌病新症總數2.6%,當中男性及女性分別佔599宗及206宗,比例約為2.9比1。
  • 現今的科技而言,治療上,不論是其準確性或者副作用方面都相對於十年前,是好了很多。
  • 如85年4月電信局3員工疑似因長期接觸「硫酸氣」而致鼻咽癌。
  • 我們預計有小部分病人甚至痛得需要插食道連接胃部,直接餵食。
  • 如果腫瘤去了頸的淋巴核的時候,病人會發現頸部有硬塊的出現。
  • 與其他癌症相比較,鼻咽癌的治癒率較高,治癒後的生存期較長,但需注意積極預防鼻咽癌的併發症,包括口腔乾燥、牙齒損傷、耳部退化、聽力下降、鼻部癥狀、放射性腦病等併發症。

參考世界標準人口的年齡分布計算,過去37年,本港鼻咽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下降趨勢。 有鼻竇炎病史者得鼻咽癌是常人的5.3倍,可能是細菌感染長期刺激鼻咽表皮所致。 鼻癌會死嗎 鼻腔癌指原發於鼻腔內的惡性腫瘤,多見於鼻腔外側壁,主要與遺傳因素、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刺激、接觸致癌物等環境因素有關。 黃智興說明,在動物實驗中證實能夠抑制腫瘤的組織間質增生、調節恢復腫瘤組織之免疫細胞活性,而有效壓制腫瘤的生長,還能改善腫瘤發展中導致的惡病質。 研發團隊正積極進行此研發成果之產業化,已從多家有興趣的生技公司選定兩家完成了材料轉移,目前正進入「盡職核實」(Due Diligence)的驗證階段。

鼻癌會死嗎: 治療後的飲食重點

第一期的鼻咽癌單用放射治療有九成以上的治癒率,而中晚期尚未轉移者,經放射治療合併化療後仍有高達六至八成的成功率。 拜醫學進步之賜,使得鼻咽癌的五年整體存活率由過去的50-60%,大幅提升至75%左右。 鼻咽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即使病程已是第三、第四期,患者也不會感覺到明顯的不適。 不過,鼻咽癌最典型、最早,也最常出現的臨床表現,就屬「頸部淋巴病變」,估計有30%至40%的患者,是以此為初發症狀,此時頸部會出現腫塊。

鼻癌會死嗎

她表示,當時食物的味道完全改變,例如蜜糖是鹹味,而鹽水卻是無味道。 大約四分之一的病人會局部復發,其中四分之三於二年內發生。 約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病人會有遠隔轉移,其中四分之三也發生於二年內。 鼻癌會死嗎2023 若發生遠隔轉移,依位置的不同,存活期平均為六個月到一年不等。 背景: 鼻咽癌是南方華人特別盛行的腫瘤,根據行院衛生署統計,它是民國九十四年台灣地區男性癌症發生率的第十位,死亡率的第九位,有 626人死於鼻咽癌。

鼻癌會死嗎: 鼻咽癌早期症狀 鼻塞、流鼻血小心是鼻咽癌找上你!別忽視6大常見病徵

在完成治療後的首兩年內,醫生大約每隔數個月會替病人診症,其間會為病人進行臨床檢查,以及其他有需要的造影檢查如電腦斷層掃描或正電子電腦掃描,以了解鼻咽和頸部的情況,並監察癌症是否有復發迹象。 EBV 病毒直接引致鼻咽癌屬罕見情況,更多時是因為同時存在其他風險因素,增加患鼻咽癌的風險。 例如,部分研究推論高鹽醃製的鹹魚和鹹肉或會增加EBV引致鼻咽癌的能力。 研究表明,以高鹽醃製方法保存的食物,可能會產生一種有害的化學物質,破壞身體的DNA,而受損DNA會改變細胞控制其生長和複製的能力,增加癌變風險。 它的發生原因仍不清楚,除了前面所說的種族、地區及性別因素外,遺傳因子也可能相關,患者一等親內的家屬得病機會遠高於一般人。 而環境因子如鹽漬或煙燻的食物、燒香或抽菸等都有報告認為與鼻咽癌有關。

鼻癌會死嗎

另外,在鼻咽癌的治療中,標靶治療也可輔助放射線治療,以達到抑制癌細胞的功用。 放射線在大量殺滅癌細胞的同時,也損害正常細胞組織和器官,引起各種不同的副作用和後遺症(請閱讀"如何克服化學及放射治療的後遺症?")。 如果能在放療同時和放療之後,採用某些防治措施,將可大大減少這些不良反應的程度和影響。 但是如果癌細胞已經擴散至頸淋巴或者身體其他器官,他們(病人)可能要接受較廣泛的放射治療,與及化療去殺死身體其他部份的癌細胞。

鼻癌會死嗎: 他20歲不菸不酒,流鼻血一查竟是鼻咽癌...醫師警告:養出癌症的1個關鍵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三度修法,撤除維生設備需兩位相關專科醫師判定末期、一位最近親屬簽署同意書即可,彈性比過去大,等於有退場機制,可以設停損點,醫生、家屬都不會那麼為難。 「撤除維生設備,幫助病人善終,也是一種作為,」淡水馬偕醫院安寧病房主任黃銘源說。 M (Metastasis): 表示腫瘤有否擴散到遠端器官如骨骼或肺部等等,M1代表已擴散到其他器官,M0則表示沒有遠程擴散。 放射線學檢查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對於決定腫瘤大小、侵犯範圍十分重要。

倘若在沒有傷風冒感情況下持續出現單側耳朵發炎的情況,建議作進一步檢查。 鼻咽癌的病發率有地區性,中國尤其華南、廣東地區一帶的病發率明顯較高,故鼻咽癌也有「廣東癌」之稱。 在香港,鼻咽癌男女比例約為3:1,男性患病風險較高。 在2018年,本港有超過830宗鼻咽癌新症,其中男士個案錄得逾600宗,在男性常見癌症中排行第六位,死亡個案排行第八 。 雖然近二、三十年鼻咽癌發病率持續下降,但在 20至44 歲的年輕男性之中,鼻咽癌依然位列常見癌症首位,情況不容忽視。

鼻癌會死嗎: 家族因素

EHSP90α人源化抗體是藉由改變腫瘤組織微環境而達到抑制腫瘤的纖維化、生長及所誘發的惡病質,不像化療藥物毒殺腫瘤細胞後會引起組織的發炎反應。 此外,該抗體對非腫瘤細胞不具毒性,多次靜脈注射不會導致實驗小鼠的脾臟腫大。 該抗體在小鼠體內不易被排泄,在血液循環系統內的半衰期超過18天。 該抗體可單獨使用,也可以合併Gemcitabine 鼻癌會死嗎 (健擇/健仕)使用而達到更好的抑癌效果,這些研究結果在在顯示該抗體開發成為治療用藥的技術優勢。 我是鼻咽癌第3期患者,要同時接受電療和化療,但出現嚴重的副作用(請閱讀"如何克服化學及放射治療的後遺症?"),例如嚴重的嘔吐,因此完全不能吸收營養,並在兩星期內由120磅急跌至80磅。 合併化療和放療是目前的標準療法,因為化療主要能用於轉移性或復發的鼻咽癌,其目標主要為控制腫瘤生長及症狀的緩解。

鼻癌會死嗎

反覆的鼻竇炎也有可能造成鼻咽癌,就像前面所提,身體各部位的反覆發炎情況,就有可能讓細胞癌化,增加罹癌的風險。 由於鼻咽位置非常隱蔽,不容易檢查,因此醫生除了會進行問診,亦會查患者頸部是否有淋巴結腫脹問題。 要進一步確定是否患有鼻咽癌及其分期,就需要抽取樣本檢驗,並用內窺鏡檢查。

鼻癌會死嗎: 台灣癌症基金會-FCF

因為口水腺在鼻咽兩旁,所以在電療之後,口水腺的分泌會減少,病人會感到口乾,而且長期缺乏口水的話,亦會提高病人蛀牙的機會。 我最佳建議是:先接受正子影像素描,如果頸部淋巴沒有感染,則只需接受小範圍病灶放療;如果淋巴腺有感染,就手術局部切除加上小放療即可,避免大範圍放療。 人類的基因組(Genome)大約有兩萬至兩萬五千個基因(Gene),它們有固定位置、有秩序地排列在染色體的DNA內。 當基因的正常排列受到干擾,它們的位置便會改變,導致細胞突變,這就是癌症的開始。 鼻咽癌高踞香港癌症的第10位,每年新增近9百名患者,約佔10大癌症的3%。 希愈腫瘤中心隸屬新風天域集團,秉持最新的臨床概念專注於癌症的診斷,治療和研究。

鼻癌會死嗎

2016年,本港共有805宗鼻咽癌新症,佔癌病新症總數2.6%,當中男性及女性分別佔599宗及206宗,比例約為2.9比1。 以每10萬人計算,男性的發病率為17.2%,女性則為5.2%。 鼻咽癌是本港男性最常見癌症中的第6位;女性方面,則排行第16位。 一般而言,40至60歲是鼻咽癌的發病高峰年齡,間中也會出現20至30歲的病例。 主演韓劇《繼承者們》而走紅的南韓藝人金宇杉,兩年前確診患上鼻咽癌,暫停全部幕前工作。 經過大約一年的治療後,金宇杉病情逐漸好轉,年初更有網民發現他跟女友在澳洲度假。

鼻癌會死嗎: 鼻咽癌概況

一般而言,醫生會建議第3及4 A/B期,以及某些第二期的鼻咽癌患者在進行放射治療的同時,兼用化學治療來加強放射治療的成效。 在未有遠程擴散(即1至4B期) 的患者,放射治療可透過高能量X光線將局部和區域性的癌症作根冶性的冶療,而在遠程擴散的患者,放射治療亦可紓緩擴散所引致的病徵(如骨痛)。 根治性放射治療一般為期七周,患者須每周進行五次治療,過程無痛,亦毋須麻醉或住院,患者接受治療後身體不會帶有輻射,毋須隔離。 雖然前面已說過遺傳、EB病毒感染以及環境因素等可能與鼻咽癌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但是目前在台灣並沒有一個實際可行的方法找出高危險的人,但若近親有鼻咽癌患者,則建議40歲後可考慮定期做耳鼻喉科檢查。 當然青壯年,尤其是男性,若發生頸部淋巴腺腫大,不明原因的流鼻血、鼻塞、耳阻塞、聽力障礙或頭、頸部疼痛,都應儘快就診。

近年使用的三維順形放射治療及調強適形放射治療,能精確將輻射劑量集中射向腫瘤,全面阻止腫瘤擴散,同時減低輻射對附近正常組織的影響。 免疫治療透過激活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和T細胞,令免疫系統重新辨認和攻擊癌細胞,從而縮小腫瘤或減慢其生長。 免疫治療藥物主要用於化療失療或癌細胞已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的鼻咽癌患者,亦有免疫治療藥物可用於一線治療。

鼻癌會死嗎: 罹患鼻咽癌的原因為何?誰是高風險族群?

若能在盡早完成與生技公司的技術移轉,將有望於兩年內開始進行臨床試驗,期望能儘早應用於臨床治療,幫助目前致死率高且讓病患極度煎熬的胰腺癌患者。 鼻癌會死嗎 顏宗海解釋,塑化劑是環境賀爾蒙,會干擾內分泌,長期吃下接觸塑化劑的食物會受到影響,女生可能會性早熟,3、4歲就發育乳房、月經,成人則有乳癌風險;男生則可能較女性化。 根據英國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 UK)指出,疫苗可說是「疾病」無害的版本,有助保護民眾被疾病感染或攻擊,換言之,疫苗不會引致疾病。 不過針對癌症疫苗,此領域的研究仍處早期階段,大部分可使用的癌症疫苗仍屬臨床試驗階段。

即使患上一樣期數的鼻咽癌,由於每位患者的癌細胞特質及其基因組合都不同,治療方案亦會有所差異,因此五年存活率只供參考,不同患者不能一概而論,亦不能用作推斷患者的預期壽命。 臺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曾慧恩表示,人體內約有2萬個基因,其中約有300個基因和癌症有關,為了要找出變異的癌症基因,「基因檢測」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研究學者認為隨著基因定序技術進步,遺傳性癌症佔整體癌症的比例可能會增加至30%,表示越來越多的癌症會跟遺傳有關。 MRI檢查可以確定腫瘤的部位、範圍及對鄰近結構的侵犯情況。 復發腫瘤呈不規則的塊狀,可同時伴有鄰近骨或(和)軟組織結構的侵犯以及淋巴結腫大。 放療後的纖維化呈局限性增厚的塊狀或局限性的不規則的斑片狀結構,與鄰近組織的分界不清。

就沒有任何鼻咽癌病徵的人士而言,現時沒有足夠證據顯示,上述篩查對他們有明顯效益。 鼻咽癌常見於中國南方(包括香港)、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在加拿大西北部和格陵蘭島也比較常見。 不過,當本來居住在華南地區的人士搬遷到另一個鼻咽癌發病率較低的地區(如美國或日本),他們患鼻咽癌的風險會有所降低,而他們的下一代患鼻咽癌的風險也相對較低。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