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普電動車5大好處2023!(小編推薦)

Posted by Eric on May 11, 2019

新普電動車

此外還有一些新進入廠商,包括韓國LG化學、美國的杜邦(DuPont)、日本的大金(Daikin)。 目前電動機車、腳踏車所採用的電池仍以價格低廉的鉛酸電池為主,而鋰離子電池已成為BEV、PHEV車輛最常選用的電池正極材料類型。 新普去年累計前三季EPS達25.67元,法人看好,新普去年全年EPS有望優於2020年的27.30元,再締新猷;此外,新普過往配息率高達六成以上,預估新普隱含殖利率可望超越6%,具高殖利率題材保護。

新普電動車

根據彭博 (Bloomberg)預估,全球電動車市場到 2030 年將達 3 千萬輛、2040 年更將達到 6 千萬輛(占新車總市場 55%)。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登高一呼,組成MIH大聯盟,短短幾個月,高達400家中外廠商熱情響應。 第一時間加入MIH的新創公司歐特明執行長吳錫慶興奮地說,「電動車是新的產業,絕對是想進入的新創公司的大好機會。」打進中國小鵬汽車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模組的一階供應商(Tier 1),歐特明看到的,大廠更是早就看到了。

新普電動車: 沒有共通規格,考驗客製力

Advanced Energy Solution Holding Co., Ltd.主要透過太普動力新能源(常熟)及嘉普科技從事室內及戶外移動載具電池模組、中大型儲能系統模組等製造。 LEV電動自行車設計多樣化,電池模組也須配合改變,AES-KY具快速客製化優勢且價格亦有競爭力,在LEV電動自行車電池模組市占率頗高,公司希望未來在美歐日市場市佔率可提升至30%。 疫情改變歐美通勤習慣,2020年電動自行車產值增加,QY Research預期全球電動自行車將逐漸取代傳統自行車,估計未來仍可維持成長。 宋維哲表示,隨著全球節能減碳的環保意識確立,各國紛紛制定車用碳排規劃,四輪電動車將是未來趨勢,AES 已與一線汽車大廠接洽,期望未來將努力化作實績。 除了產業人脈關係之外,還有對各個產業領域知識(Domain know-how)的累積,都是他人進入障礙。

新普電動車

全球吹起環保節能風潮,帶動電動自行車銷售穩定成長,且伺服器及資料庫中心高頻高速傳輸及運算需求強勁,24小時運轉帶動(離峰充電、用電高峰放電)儲能型BBU需求呈現高度成長,電動自行車及BBU成為電池模組廠積極搶進市場,新普科及新盛力經過多年佈局,兩大產品出貨逐步放量中。 20H1新冠疫情造成鎖國、禁足等防疫措施,遠距工作/教學商機(WFH)與宅經濟等,雲端、資料中心需求熱絡。 根據DIGITIMES 新普電動車2023 Research統計,2018年全球資料中心整體基礎設施市場規模達1500億美元,年增17%,預估2022年將超過2250億美元,2020~2025年全球伺服器出貨量CAGR估6.7%,大型雲端資料中心伺服器市佔逐年提升2025年可望挑戰5成。 公司聚焦非中國的電動自行車市場,目前以需求最高的歐洲,其產品係屬高客製化,毛利率亦較高,因此預期公司將持續受惠電動車市場趨勢成長,且在歐洲高毛利產品跳升又更快速之下,2021年公司的LEV電動自行車業績將有近3成的成長。

新普電動車: 產業研究報告

此外,由於 Tesla 特斯拉生產工程改善,其新型電動車 Model 3,於 2018 年第二季末,達成週產 5,000 台的生產目標,Panasonic 作為電池獨家供應商,也因此受惠。 其位於中國大連之鋰電池廠在 2018 年開始量產出貨後,亦已考慮未來持續擴廠、增加產能事宜。 Panasonic 十分看好中國大陸電動車市場,預計 2022 年中國大陸車用鋰電池銷售量將提升 5 倍。 而2022年WFH降溫,略影響出貨,但歐美市場維持高成長,預估LEV營收將達93.62億元,YOY+11.62%。 而2022年WFH有望降溫,略影響出貨,但歐美市場維持高成長,預估LEV營收將達93.62億元,YOY+11.62%。

新普電動車

新普今日表示,8月起客戶新機種開始拉貨,展望第3季營運開始增溫,下半年必會比上半年好。 各國政府推動電動車不遺餘力,歐盟27個會員國的能源部長日前正式通過方案,車廠必須在未來12年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零,2035年將實質終止多數內燃機引擎新車銷售。 而美國降低通膨法案(IRA)通過,潔淨能源應用獲得投資抵減,受惠的應用與次產業包含汽車半導體、電池等。 一開始,宋維哲寫下的出貨預測數字是「5」,宋福祥還問他,是 5K(指 5 千)嗎? 他回,「不是,是這個月出貨 5 個。」工控產品的開發期都很長,若順利拿到案子,電動二輪的開發期得一年半,資料中心的備援電力,則要兩年以上,不像過去筆電,僅 3 個月就完成。

新普電動車: 相關新聞

大廠包括新普、順達(3211)、加百裕(3323)等憑藉研發、生產及成本優勢穩占NB應用鋰電池模組市場,但隨著NB與手機市場成長趨緩,廠商已朝電動車、醫療、儲能等應用領域布局。 此外,包括專業模組廠,甚至國外電池芯廠均有向下整合生產電池模組的動作。 新普產品為電池模組製造,法人指出,2023年營收成長面臨挑戰,主因在需求疲軟影響,筆電品牌持續修正庫存,看好第2季營收有望交出季增表現,下半年傳統旺季需求依舊存在,預估下半年筆電及手機都將回溫,整體下半年營運可望優於上半年,營收有機會維持去年水準。

電動車發展趨勢明確,新普(6121)(6121)、欣銓(3264)(3264)等電動車族群具備長線題材利多,股價有望維持反彈步調。 權證發行商建議,看好車用電子族群後市行情的投資人,可透過權證布局,掌握獲利機會。 新普董事長宋福祥對此低調表示,「新普和特斯拉沒有『直接關係』」,對於接單一事「不太情楚」。 相較於今年初面對外界詢問此案,宋福祥是直接否認,前後半年態度明顯有差異,法人圈解讀,台灣零件廠向來不能直接評論客戶接單情形,宋福祥「不太清楚」的說法,應是訂單已經成局。

新普電動車: 科技A咖深耕

陳金銘強調,全球電池芯產業目前賺錢的寥寥無幾,但台廠握有LFP的關鍵技術,從經驗、對材料的掌握程度,到專利布局,比起專注在三元電池的國際大廠,LFP崛起,是台灣千載難逢的機會。 楊敏聰歸結,大型電池運送不易,難以發揮資通訊產業的長鏈優勢,加上本地的應用市場小,導致台灣大多數的電池廠,仍未達到規模經濟,這便是為什麼儘管昇陽技術超群、LFP賽道明確,卻仍在虧錢,豐滿的理想背後,現實顯得骨感。 新普電動車 工研院材化所儲能材料及技術研究組組長陳金銘也直言,就一輛電動車最重要的三電(電機馬達、電控、電池)系統而言,電池就占了三至四成的成本,意味著誰能掌握新技術的電池供應鏈,誰就在電動車市場,擁有了話語權。

新普電動車

近一年,市場突然因為疫情投入而起飛,很多廠都想做,但新進者要切入高度客製化市場,沒辦法這麼快。 例如,在電動車輛上,必須顯示電池剩餘電力、可行駛里程,要計算上坡會耗多少電、下坡又會回充多少電力,再加上越來越多電動自行車加裝了電子方向燈、電子變速等,都需要靠電池來控制這些電壓不等的電子配備,非常考驗電池廠客製化的能力。 「但原來另一個世界的人,不講英文的。」宋維哲譬喻,在工業領域,包括自行車業,沒有英特爾這樣的老大,連最基本共通的通訊協定都沒有了,所有程式都得自己寫。 「我常常念我的主管,問他們什麼事情,還要查電腦,等查完太陽也下山了。」在對法人或媒體發言時,宋福祥經常是說得大家來不及抄,所有的單價、售價、成本、毛利、出貨量甚至是廠房面積,統統倒背如流。

新普電動車: 目前市場上分為標準品與客製化電池模組兩種,標準品多數為2~3線車廠會採於中低階車種,優勢在於價格低廉,產品形狀與規格的相似度近,因為通常外殼在中國開模,電池廠再自行選用電池芯,貼上品牌標,整體技術門檻較低,但是與車體的設計往往有差異性,因此包覆性較低。

除了上游原料之外,前10名中佔比第二大的是電動車的電池製造,日韓兩國在此展示了強大的能力。 這檔ETF主要瞄準電池產業上游原料及設備公司,以及中下游的電池製造及儲能科技公司,佈局的區域含抱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及台灣。 主要的追蹤指數是ICE FactSet電池與儲能科技指數,ETF用完全複製法追蹤該指數,所以沒有配息。 充電池是所有電輔車儲存電力的設備,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充電池形態主要可區分為:鉛酸電池、鋰離子電池等兩種電池,但是鉛酸電池因為有記憶效應不易維護、體積及重量大且充電時會釋放微量有毒氣體,所以市場上使用這種電池的車種較少見;鋰離子電池應用在消費電子領域是非常見的,在不使用時只有緩慢電荷損失。

新普電動車

但不是沒有隱憂:一來,工業用產品多為中、高功率產品,電力輸出量遠比手機或筆電來得大,安全性風險是其他電池模組廠未積極切入的主因。 另外,工業領域的客戶很分散,卻又要投入比過去資通訊領域更多的研究,對 AES 來說,資源的安排是很大的挑戰。 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暫訂以 168 元發行,「AES 出色表現,歸功於產品客製化,這也讓他們的產品生命週期更長,以及訂單可見度提高」,瑞士信貨最新研究報告寫道,對 AES 的正面展望來自電動車輛需求上升,且他們切入的資料中心備援電池領域,仍在成長。 宋福祥也坦言,鴻海本來就是新普大股東,雙方一定有合作,不過,對電動車電池規模並無初步預期,主要因電動車儘管營收規模大、獲利卻偏低,且考量使用者特性、牽涉安全層面廣泛,製造風險相對高,不容易賺大錢。 新普原本就是電池組裝廠,但今年市場的焦點都在他們的子公司AES-KY(6781),從去(2021)年三月掛牌價最低368元,一路漲到今(2022)年高點2015元,上漲了447%。 由於是新股掛牌,還沒有過去配發股利的紀錄,所以暫時沒有把AES-KY列入。

新普電動車: 鋰電池供應鏈中AES-KY屬中游電池模組製造,且較同業具有品質、成本、客製化程度佔優勢

由於價格因素,又以生活水平較高的歐洲、美國為主要市場,2020年歐、美市場合計銷量約490萬台,占比近8成。 而BBU為AES-KY自2017開始切入的新領域,主要應用於不斷電系統(UPS),在發生停電或供電不穩時,自動將電源切換為內建電池,短時間內可以維持裝置正常運作,穩定電壓,給予電子裝置保護作用,避免供電不穩造成內部元件損壞。 新普表示,無論是筆電、手機、二輪電動車、資料中心備援電池,在第3季的需求都相當強勁,尤其9月接單更是爆滿,全產能滿載生產,目前看到第4季的訂單需求依舊強勁,第4季續創歷史新高機會大。 早在3年前,有美國汽車大廠找上台達電,希望由台達電領軍,替它打造電動車的台廠供應鏈。 走在電動車的大道上,「台灣科技業是車廠打造電動車供應鏈的首選。」才剛併購全球車用被動元件大廠基美的國巨董事長陳泰銘看好地說。 電池模組三雄8月營收齊飆,由於NB需求熱潮不退,在已墊高的基期下,新普、順達、加百裕三大廠8月營收更上層樓,營收表現介於53個月至歷史新高紀錄之間,尤其加百裕連續第二個月刷新紀錄,累計前七月獲利已超越去年全年。

產業面:康普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原由瑞士SMC AG與台灣天弘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以「天弘康普股份有限公司」之名義合資創設,後於1999年由台灣股東買下瑞士股東之全部股份,並更名為「康普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國內PTA氧化觸媒大廠。 產業面:中鋼碳素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9年,主要經營煤焦油蒸餾、輕油、焦碳及介相瀝青碳微球系列產品的生產、加工及銷售,是國內唯一從事煤化工產業的公司,主要股東為中鋼(29%)、中橡(5%)。 Tesla股價創下歷史新高,市值突破兆美元,【電動車】概念成為當紅炸子雞! 舉凡利用馬達作為驅動力的車輛均稱為【電動車】,零件主要分為電池、電子控制、馬達三大類,如下圖最右邊,近期,股價表現最為精采的是【電池】。

新普電動車: 留言列表

新興勢力當然非電動車品牌特斯拉莫屬,特斯拉近年市值狂飆,甚至一舉超越了通用、福特、豐田等老對手市值的總和。 連中國電動車廠蔚來在銷量上雖然還無法與傳統車廠相比,但市值也擠掉戴姆勒、法拉利等擁有百年歷史的知名車廠,頓時傳統車界一片風聲鶴唳。 基本面:磷酸鐵鋰電池材料99%、其他1%;營業收入月增率(MOM)、年增率(YOY)及累積年增率皆大幅度成長,顯示著成長動能非常強勁。 呂學隆認為,AES 早投入,好處是在產業起飛前,有時間與客人針對技術缺口,逐一磨合。

  • 即便電池產業群雄爭霸,楊敏聰仍樂觀以待,就算美、中巨頭的車用電池芯,台灣已無太多施力點,但畢竟電池仍有不少領地在萌芽。
  • 而國內電動車所占之銷售比,由北歐三國──挪威(39%)、冰島(11.7%)與瑞典(6.3%),分別位居全球前三名。
  • LEV電動自行車設計多樣化,電池模組也須配合改變,AES-KY具快速客製化優勢且價格亦有競爭力,在LEV電動自行車電池模組市占率頗高,公司希望未來在美歐日市場市佔率可提升至30%。
  • 呂學隆認為,AES 早投入,好處是在產業起飛前,有時間與客人針對技術缺口,逐一磨合。

宋福祥剛接手新普時,這還是一間正在賠錢的公司,但經營四個月後,就迅速轉虧為盈;而到今年十一月七日,公司轉換經營者滿十年,其中連續五年,每年賺進一個資本額,今年也很有機會達成目標。 在金融風暴襲擊之下,台股上市公司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EPS)超過七元的公司,僅剩下十五家;而在上市櫃公司中,也僅剩二十九家能在今年的十月營收續創新高。 這兩項指標新普雙雙上榜,十一月營收更連續第四個月創下歷史單月新高,這其中,新普董事長宋福祥的意志力和執行力,就是推動新普不斷攀升高峰的最大動力。 特斯拉在台股清明長假休市期間公布第一季交車數量,單季交車輛高達18.5萬,再度刷新歷史紀錄,法人認為這與特斯拉的降價策略脫離不了關係,加上拜登團隊將電動車作為任期內發展的重點項目,預期題材熱度將持續增溫。 美國總統拜登3月底宣布擬投資1,740億美元加速電動車普及化,指標廠特斯拉與Toyota「TT合作」的消息也傳得沸沸揚揚,後起之秀更有大陸小米加入戰場,台廠作為供應鏈一環,新普(6121)、台達電(2308)等電動車概念股化身先鋒部隊。

新普電動車: 紓壓?放鬆?Homeostasis 維持生命的內穩狀態,在資訊繁忙的生活保持自律與彈性

今年受遠距商機降溫、俄烏戰爭與高通膨等黑天鵝衝擊,筆電市況步入衰退,新普為筆電鋰電池模組大廠,亦受影響。 不過,因高單價產品佔比提升,加上非筆電業務高成長,新普對今年營運不低於去年仍具信心,且第三季進入傳統旺季,出貨成長仍屬樂觀。 此外,鋰電池模組龍頭新普具備長期耕耘IT鋰電池技術之優勢,且於2019年切入大型資料庫中心工業儲能市場,子公司AES-KY更專注於輕量型電動載具、中大型工業儲能系統電池模組,後市看俏。 AES-KY由新普董事長宋福祥大公子宋維哲操刀,擔任總經理,是新普二十年來第一家掛牌子公司,由於籌碼輕盈、獲利佳,產品聚焦高功率電池、BBU電池,三年之後可望打進電動車客戶,市場預期,AES-KY的本益比有機會超越母公司,並讓電池模組類股陣容更為堅強。 國際車廠包括 Tesla 特斯拉、Toyota 豐田、Nissan 日產、BMW 寶馬、BYD 比亞迪等,都積極推出多款電動車搶市。

去年八月,新普大陸廠房大火,生產線和產品付之一炬,宋福祥不僅在三個月內讓產能完全恢復,該年還是照樣賺一個資本額。 從台北工專畢業後,一路在安培電子、金士頓等外商公司發展的宋福祥,從沒想過有一天會當家做主。 新普電動車 一向奉行老二哲學的他,直到四十九歲那年被「激到」,心中一股「只要我肯,我也能做老大」的鬥志,讓他毅然辭掉在外商的高階職務,接下當時虧損連連的新普。 談起對手,他表現出睥睨的態勢;談起決策,他認為專業沒有人可以比自己更行;談管理,他不信EMBA理論的那一套,只相信自己從基層做起的經驗。

新普電動車: 電動車百兆商機4》電動巴士5虎將 搶10年1萬5千台舊換新商機

其中以電池材料最為關鍵,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離膜與電解液共四大類。 正極材料如鈷酸鋰(LCO)、三元材料(NCM)、錳酸鋰(LMO)和磷酸鋰鐵(LFP)等材料,負極材料則包含人造石墨等碳系材料、銅箔等金屬化合物。 電動車是以電池為儲能和動力來源,並由馬達驅動之車輛,包括電動汽車(如 Tesla 特斯拉)、電動機車(如 Gogoro)與電動自行車。 根據電動車電力供給方式及所占的比例不同,可分為 BEV(純電動車)、HEV(混合動力車)、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與 REEV(增程式電動車)等類型。

站在風口浪尖的楊敏聰,蹲點15年,頗有「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箇中滋味,接受《遠見雜誌》專訪時,仍然靦腆,可以看出他還在適應,從被股東追著罵,到被媒體追捧的日子。 不過,一拿起一顆自家生產,散發著金屬光澤、比養樂多罐略大的圓柱形的LFP電池時,眉宇間,則毫不避諱地展露自信。 AES在8月時曾公布半年報,上半年財報繳出毛利率、營益率、淨利率「三率三升」的亮眼成績,稅後純益為12.13億元,年增497.5%,每股純益達16元,已超越去年全年總和。

新普電動車: 電動自行車長期趨勢向上,AES-KY LEV部門2021有望成長逾50%

而且每年都得投入超過占營收約 7% 的研發費用,較競爭者或新普的 2% 左右都高。 也已投入電動手工具的加百裕董事長黃世明認為,工業領域往往得在產品推向市場後,還要反覆修正。 據市調機構 Research And Markets 研究報告,2025 年的電動自行車銷售金額,將較 2019 年成長八成,未來 5 年複合成長率達 10% 以上。 而其中,因為鋰電池輕量及高容量的特性,採用鋰電池的電動自行車市占率,正在取代傳統鉛酸電池。 鋰電池模組大廠新普受惠新冠疫情引爆居家辦公與遠距教學需求,IT業務訂單暢旺,2020年全年營收首度攻克800億元大關,達854.71億元,毛利率攀至近8年新高11.7%,稅後盈餘50.5億元、每股盈餘27.3元,雙雙締造歷史新高;董事會也擬配發歷史最高的19.1元現金股利,隱含現金殖利率逾5%。 看起來在新世代的儲能領域裡,中國掌握了不少先機,尤其是在原料「鋰礦」的部份,怪不得特斯拉要在中國設廠了,因為電動車的心臟在電池,電池的關鍵在上游原料,而中國有原料又有市場,馬斯克這一步棋算是下得漂亮的。

常年有腸胃疾病的宋福祥,曾經兩度因為腸沾黏差點送命,最後是靠著意志力斷食七天,不吃東西只喝水,才勉強撐過來。 新普電動車 多年來,他奉行著忌口的習慣,飲食自律,也讓他成為不應酬也能做生意的企業家。 至於篩選條件分成三大部份,除了在中、日、韓、美、台掛牌的企業之外,該公司的營收來源必須要有25%以上,是來算於電池相關業務,並且市值必須要在10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300億元),而且季均量在300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9000萬元),而且在電池上游挑選15檔,中下游挑選15檔,合計挑選出30檔成份股。 新普電動車2023 電池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分別為電池芯、機殼、電源控制板;上游主要為電池材料廠商,包含電極、電解液、隔離膜、罐體、銅箔、鋁箔等材料供應商;中游主要為電池芯製造廠商;下游為電池模組廠商。 由於交通部、六都地方政府都主推電動巴士、自駕一步到位,並為將來的車聯網預留發展空間,因此產業價值鏈分布在車體、硬體、系統等。 國內電動巴士價值鏈中,五大車體整合業者分別是華德動能(大股東車王電)、台南的總盈汽車、高雄的唐榮汽車、創奕能源和凱勝綠能(技術來源比亞迪)。

新普電動車: 新普、順達、加百裕Q3不淡 電池模組三雄 8月營收讚

AES-KY較早投入輕量型電動載具鋰電池模組之研發,公司根據輕量型電動載具及中大型工業儲能系統電池模組客戶需求提出產品計劃方案,進行客製化研發與設計,將研發樣品交由客戶實際測試,並將通過客戶測試之產品申請取得國際認證後,將完成最終規格及設計之產品進行生產出貨予客戶。 公司研發能力強大,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與穩定的品質,加上彈性化客製化能力便成為其競爭優勢,雖目前在全球市佔率僅2-3%,但在歐洲及日本電動車市場搶得市場先機,若僅計算美歐日市場,公司市占率約達20%。 展望後市,歐洲市場,預計將持續受惠歐盟限排碳政策、歐洲電動機車國家補貼、疫情改變的生活型態,維持長期穩定成長。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