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撥615大著數2023!(震驚真相)

Posted by John on February 3, 2023

提撥6

為保障勞工退休金權益,雇主應依勞動基準法第56條第1項規定,在舊制年資勞工每月薪資總額2%至15%範圍內,按月提撥勞工退休準備金,專戶存儲;並依同條第2項規定,於年度終了前估算次年度符合退休條件者所需之退休金,如有不足應於規定期限內補足,以作為預作未來勞工退休金之用。 而雇主所提撥之勞工退休準備金,應由勞工與雇主共同組織「勞工退休準備金監督委員會」監督之。 因此,申請勞退自提,代表勞工每個月需要另外提繳1%至6%的薪水當作退休金。

  • 一般資產配置常用100或110減年齡等於應該投入股市的比例,如果比較保守一點用100來減,那30歲的人就應該投入100減30,等於是可以投入70%在股市,享受股市成長的好處,但保留30%在債券等比較保守的投資上。
  • 舉例而言,若一個人在職時的所得稅率為12%,等於自提部分的薪資可在當年度免扣12%,等到退休時,這部分的薪資才需課稅。
  • 換句話說,像美惠一樣從勞退新制一開辦就開立勞退個人帳戶的勞工,如果滿60歲,不但可以開始領專戶裡的錢,還能選一次領走,或是按月領年金。
  • 當勞工申請自提6%,則依照月提繳工資50600元、且提繳12個月計算,則勞工1年共提繳了「50600 x 6% x 12」,共36432元進入退休金個人專戶。
  • 值得留意的是,針對勞退課稅部分,很多民眾都會有個誤解,就是勞退自提6%是不是不用繳稅,其實這說法不全然正確,因自提6%雖然具「遞延稅負」、「減稅」的效果,但並非是完全「免稅」。
  • 勞退金提撥:對於適用勞退新制的勞工,雇主必須為其提撥不低於每月工資6%之退休金,因此年終獎金若被認定是工資,應以當月月薪加計年終獎金之金額提撥6%之退休金。
  • 退休族一般可領到2筆退休金,除了勞保老年年金之外,還有勞工新制退休金,強迫雇主每月提撥員工6%的薪水到個人帳戶,而勞工也可另外提撥最高6%。
  • 等到自己退休的那一天就會清楚自己還有一筆存款錢在戶頭,以前大家要查詢自己目前的退休金戶頭很麻煩,現在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已經可以線上查詢,透過線上查詢的方式就可以馬上看到自己的退休金帳戶目前有多少累計金額,還不知道該怎麼查詢的就看看下方的教學吧。

2.本表勞保費用不包含雇主全額負擔之「職業災害保險費」,因此不同行業別請依照繳款單所列職災保險費率自行計算向勞保局投保。 配合基本工資調漲,新修正的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分級表第1級23,800元刪除,原第2級24,000元遞移為第1級,其餘的投保薪資金額並未修正,等級則並依序遞移因此減少為15級。 提撥6 提撥6 台灣目前在勞工退休給付的設計上從政府、企業到個人,分為三個層次。

提撥6: 拍板!「基本工資調高4.56% 月薪26,400元」,民國112/1/1正式上路!

依勞工退休準備金提撥及管理辦法第3條規定,各事業單位經過試算,其提撥勞工退休準備金累積至足以支應勞工退休金時,得提經該事業單位勞工退休準備金監督委員會通過後,報請當地主管機關核准暫停提撥。 所謂個人專戶就是參加勞退新制的每位勞工,在勞保局都有自己個人的專屬帳戶, 由雇主為勞工按月提繳不低於其每月工資6%的勞工退休金,儲存於勞保局設立之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 「會自行提撥者,大多是薪資較高的族群!」勞保局曾指出,以參加勞退新制者的提撥工資級距來計算,平均薪資為台幣3萬7000多元(經常性薪資),但自願提撥者的平均薪資卻超過6萬元,比一般平均值高出近一倍。 我認為勞退新制的提撥比例至少要12%才會比較有感,而自提的6%可以免除個人所得稅計稅額度,我認為也是一個很好的鼓勵制度,但更大的問題是,政府委外操作的投資績效太差,這筆自提的6%讓我自己拿來投資,結果會遠比政府委外代操好(當然這筆錢不能挪用)。

提撥6

明年每僱用一位基本工資月薪的勞工,雇主勞保每月支出金額將增加99元、健保負擔金額將增加118、勞退提繳金額將增加12元。 提撥62023 因為雇主負擔保險費用計算上較為複雜,小編已經算好雇主負擔保險費用、提繳勞退金額對照表供大家對照。 等退休後領取退職所得時,再依公式決定需不需要繳退職所得稅。

提撥6: 退休權益看這邊!勞工必知的5個「勞保+勞退」問題

而在了解勞退自提是什麼、稅賦可以節省多少錢後,勞工可以考量當下的經濟狀況能否負擔、以及未來是否需要更多的退休保障。 勞工也可以評估自提的金額該進行節稅、定存、或是投資才能獲得最大的效益,由此思考勞退自提是否符合自身的需求。 如果勞工想要申請勞退自提,需向雇主表達自願提繳的意願,並且由雇主填寫「勞工退休金提繳申報表」向勞保局申報。

提撥6

易言之,勞工退休金月提繳金額24,000元勞工,其薪資所得只能供其自身生活(或家庭)開支,絕無能力儲存多餘餘額用之於加提退休金,對於退休金加提也只能望薪興嘆。 不過,據勞工保險局統計:退休金月提繳薪資與勞工自願(加)提成反比;而「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分級表」分為11組,第11組54級退休金月提繳金額111,101元,同組第61級月提繳金額150,000元;但第4組第20級以下皆月提繳金額在24,000元。 凡勞工參加新制退休金制度者,都可以參與勞退新制收益分配,並且享有最低收益保障,不低於目前勞退收益率3.09%,108年收益率達11.45%;不論在職或已退休仍設有專戶的勞工都可享有新制勞工退休金基金之分紅;顯然月領者方能享有。

提撥6: 退休關注議題

例如,所得稅率5%者,提撥100元,因這100元當年度無須課稅,可省5元;但所得稅率為40%的高資產族群,每提撥100元就能節稅40元。 台灣唯一曾歷練法官、勞動局長、金控公司董事職務的律師,有著自各個角度觀察勞資糾紛的豐富經驗,現為執業律師,以勞動法、金融法及證券交易法等為主要執業領域,目前並擔任臺北律師公會勞動法委員會主委。 如果雇主在聘任函或勞動契約中,明白承諾保障年薪14個月或年終獎金1個月,端午、中秋各半個月,則雇主已經將「年終獎金」及「三節獎金」納入契約義務中,因此雇主在法律上就有依約給付年終獎金的義務,這種年終獎金就屬於經常性給與而非恩惠性給與。 年終獎金跟三節獎金,一般在法院的判決中,通常被認定不屬於經常性給與,也就是不屬於勞工可以請求的「工資」範圍內。

除此之外,同法第8條也明確指出,下列人員得準用本條例之規定,參加勞工保險:一、受僱於第6條第1項各款規定各業以外之員工。 提撥62023 二、受僱於僱用未滿五人之第六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規定各業之員工。 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之雇主,應與其受僱員工,以同一投保單位參加勞工保險。

提撥6: 四、從「退休領錢時稅務」面來看

如果勞工小明跟雇主大華對於年終獎金到底是工資還是恩惠性給與有爭議,必須到法院進行訴訟,由法官認定。 而自2020年1月1日施行的勞動事件法,將成為法官在認定年終獎金是否為工資的重要依據。 如果勞資雙方對於年終獎金究竟是屬於勞工有權請求的「工資」? 還是雇主可以片面裁量是否給與及金額多寡的「恩惠性給與」有爭執的話,必須循民事訴訟程序由法院認定。 「自提6%」由政府機構幫你投資、不傷腦筋,相對屬於自己的時間較多,可以用來提升本職學能或是加強各項專業;「自己投資0050」會比較花時間和傷腦筋去留意股價的漲跌變化和必須自己下單買賣,若是能做到領到薪水時而不去管0050價位確實執行買進,一個月買進一次,那應該也不會花費過多時間。

等到自己退休的那一天就會清楚自己還有一筆存款錢在戶頭,以前大家要查詢自己目前的退休金戶頭很麻煩,現在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已經可以線上查詢,透過線上查詢的方式就可以馬上看到自己的退休金帳戶目前有多少累計金額,還不知道該怎麼查詢的就看看下方的教學吧。 勞工在新舊制選擇上,無論事業單位是否有提撥勞工退休準備金(舊制),當勞工於7月後選擇新制,假設自受雇日起算年資,於同一家事業單位工作達勞動基準法之退休要件時,舊制的年資得依照勞動基準法計算並向公司請領退休金,新制年資的退休金額則於60歲後向勞保局個人帳戶制中請領。 →依照所得稅法規定,凡個人領取之退休金、資遣費、退職金、離職金、終身俸及非屬保險給付之養老金等都屬退職所得,不再以職業別(軍、公、教)區分應否課稅,而係依領取方式和服務年資,適用不同免稅限額,只要超過標準即須併入退職所得計算綜合所得稅。 例如某甲、某乙同樣各服務十五年,均為一次領取退職金,某甲領取退職金三百萬元、某乙領取退職金五百萬元,他們共同享有的免稅所得額是二百二十五萬元,而甲要申報的退職所得是三十七萬五千元,乙則拉高為一百六十二萬五千元。 勞動部表示,為保障勞工老年退休生活,勞工退休金條例明定,雇主應按月提繳不低於勞工每月工資6%的退休金,存於勞工保險局所設立的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勞工亦可在每月工資6%範圍內自願提繳退休金。 勞工退休金並由政府統籌進行長期、穩健的投資運用,以提高基金收益,強化勞工退休保障。

提撥6: 退休金計算

透過試算表(如表 圖1)可以看到在同樣的條件之下:如果不自提,表列所得替代率會減半。 工作年資愈長,所得替代率愈高;投資績效愈好,所得替代率也愈高;餘命愈長,所得替代率愈低。 勞工達到領取退休金的條件時,依「勞工個人退休金專戶」 內累積本利和,利用年金公式,精算每月應該核發的月退金。 勞保年金領到死,但勞退年金有年齡上限 ( 到 84 歲 ),這是要注意的事。

勞退自提最大的好處就是保障勞工的老年生活,又因為能夠節稅的關係,所以當勞工的所得越高,申辦自提後能夠節省的稅額也就越高。 提撥62023 提到自存勞退時,許多人就會反映「不是要倒了嗎?」這是把勞退和勞保混在一起了。 因為勞保的破產陰霾,使得「勞退新制」下的企業提撥和個人自存的部分也讓大家混淆。 如果將財務安排進程用跑步來比喻,退休規劃屬於馬拉松,需要堅定的步伐和配速,而穩定的儲蓄就是金錢長跑配速的重要步驟。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