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迪做什麼的6大優點2023!內含茂迪做什麼的絕密資料

Posted by Dave on June 6, 2019

茂迪做什麼的

茂迪(6244)的主要服務、產品營收結構以光伏晶圓(PV Wafers)(0.49369)、其他的(Others)(0.01992)、太陽能電池製造(Solar Cells Manufacturing)(0.48638)為前 3 大的營收貢獻來源。 依市場調研機構 PV InvoLink 統計,2021年公司為台灣模組出貨商前五大之一,若以以經濟部能源局統計2021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 1,883MW 為依據,公司2021年太陽能模組出貨量 555MW,台灣市佔率約 29%。 茂迪太陽能電池與模組之生產基地位於台灣南科/深坑、大陸昆山/馬鞍山、日本,台灣南科廠亦生產太陽能矽晶圓。 由於茂迪的N型產線已量產,而且已獲得30多個案場訂單,因此未來訂單能見度相當不錯,加上新產品的毛利率比較好,對明年整體獲利表現有正面幫助。 也就是說,至少未來三年內,茂迪與台積電依然是獨立的兩家公司,各自有太陽能發展的規畫方向;長期來看,台積電透過這件合作案,可加速縮短學習曲線,未來台積電仍會自己發展太陽能事業。

  • (1)太陽能電池:將太陽光能轉換成電能的半導體產品元件,一般作成標準模組或者建築整合型模組,供應給模組製造客戶或系統整合商,也可以供應給特殊應用產品市場,如離網型(off-grid)產品或者消費性產品。
  • 依市場調研機構 PV InvoLink 統計,2021年公司為台灣模組出貨商前五大之一,若以以經濟部能源局統計2021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 1,883MW 為依據,公司2021年太陽能模組出貨量 555MW,台灣市佔率約 29%。
  • 茂迪也跨足半導體業,投資廣閎科、持股 20% 以上,每月帶來不錯的收益,未來會將資源著重在漁電共生領域,預計採用最新 TOPCon 產品,發電能力更強、投報率更高。
  • 富士通技術支援團隊更是不定時的與茂迪資訊人員作最新的技術資訊交流,並且不斷地提供市場相關新的技術觀念,也因此,茂迪對富士通的忠誠度極高。
  • 客戶常說「以前茂迪總經理不會自己出來跑業務」,總經理帶頭做,下面的主管、員工就會一起,創造出拚執行力的文化。

隨著節流的策略奏效,2019年公司虧損大幅度下降,葉正賢表示,投資人、股東、銀行接下來就要看公司未來成長性、什麼時候可以賺錢? 台灣政策推動VPC,讓製造業沒有滅頂,讓台灣成為全球唯二的太陽能生產基地,也有餘力持續投資下去,發展下世代的技術,迎接綠能產業的榮景。 1997年後成立光電事業部以生產包括太陽能電池、模組、發電系統等為主;為全球前十名、中華民國第一家太陽能電池的製造商,。 於2014年與聯景光電共同宣佈簽署合併契約,合併後新公司之產能約3GW,成為台灣及全球前十大專業太陽能電池製造商。

茂迪做什麼的: 事業規模擴大,備援設備的高可用性及災難復原需求相對提高

法人預估,茂迪今年營收可能不如去年,主要原因來自將大陸工廠不具競爭力的老舊設備淘汰,加上產能進行調整的時間較預期多一個月,但整體下半年仍優於上半年,而且明年有望更佳,業績呈現先蹲後跳。 太陽能電池模組廠茂迪(6244)(6244)為卡位市場商機,今年斥資10億元全力升級兩岸產線,台灣電池廠自有產線預計將從M6升級至M10,而中國大陸廠則已升級至G12。 茂迪做什麼的 太陽能業者不諱言:「過去這個產業,相當草莽。」現在台面上的業者有具專業技術背景的學者,也不乏從機械生產轉做太陽能電池生產;業者在量化生產和保持穩定良率上,都還大有提升空間。 九月從德國漢堡歐洲太陽能光電會議歸來的台灣太陽能業者,多半訂單滿滿,某光電公司總經理表示,光是接到來自歐洲的長約訂單就塞爆工廠產能,明年產能要再擴增一倍才夠用。 茂迪此次取得台積電六十二億元資金,對於未來繼續加碼投資助益甚大,更有助持續擴大美國多晶矽廠的生產規模。

茂迪做什麼的

據悉,茂迪旗下新品次世代N型TOPCon模組業務告捷,目前已獲得30多個案場訂單,訂單能見度相當不錯,加上新產品毛利率比較好,對今年整體獲利有正面幫助。 此外,茂迪TOPCon 電池效率持續突破,模組轉換效率已達22.5%,領先同業超過6%,且出貨比重持續增加。 茂迪(6244)專門從事太陽能電池、太陽能模組、太陽能電力轉換器的製造和銷售,同時也提供太陽能發電系統的設計、架設和銷售服務,並且致力於太陽能電力的推廣和銷售。 2.營業項目與產品結構 公司及子公司主要從事太陽能電池及模組之製造銷售、太陽能發電系統設計架設、太陽能電源轉換器之製造銷售等業務。

茂迪做什麼的: 太陽能的那些事(很久沒打那麼多字了)

展望未來,茂迪總經理葉正賢日前指出,新產品不僅效能佳,而且已取得VPC認證,10月開始正式量產後,已接獲不少訂單,能見度看到明年第2季,將是未來營運的主要成長動能。 此外,有部分太陽能產業人士認為,茂迪未來可能成為台積電子公司,或甚至由台積電派主管進駐。 不過,據了解,台積電希望維持茂迪的獨立發展,台積電的角色是僅占兩席董事的大股東,並不會干涉或派員介入管理。

茂迪做什麼的

據悉,N型電池產品的發電效率會高於P型,且模組衰退率會低於P型,預計20年的總產出會高於P型15%,所以茂迪此刻積極增加N型產品的電池產線。 薄膜技術之所以受到重視,主因是過去多晶矽報價曾攀上每公斤四百美元天價,但今年以來報價已經跌到五十五美元左右,業界預估明年更會跌到三十五美元,薄膜技術的成本壓力會更大。 畢竟,多晶產品的太陽能轉換效率都已經在一七%以上,但薄膜的轉換效率一般僅在七至八%左右,至於First Soalr也不過一○%。 茂迪做什麼的 至於在專利部分,由於台積電擁有不少的半導體製程專利,這些專利未來也可以運用到太陽能產業中,對於台積電及茂迪在發展太陽能產業上都有很大的幫助。 台積電入股茂迪,為近來大漲的太陽能產業注入一項新變數,到底這件合作案對雙方有何助益?

茂迪做什麼的: 市場需求夯 太陽能股早盤全面起漲

長年使用富士通高效能伺服器的經驗,對茂迪的事業營運必定有加倍的助益,更有信心因應未來的挑戰。 茂迪成立於1981年,最初以設計及生產高級測量儀器發展,隨後投身於太陽能光電產業;1997年成立光電事業部,為台灣第一家太陽能電池製造商。 期間成立電力事業部,亦於2004年著手研發太陽能發電系統關鍵零組件太陽能逆變器;於2010年太陽能電池總產能達到1GW的里程碑,蟬連多年全球前十大太陽能電池製造廠。 2012年將儀器事業部及電力事業部合併成為儀電事業中心,並啟動位於美國、日本、中國大陸的高效能模組生產線,利用垂直整合之優勢,能有效監控從矽原料、太陽能電池、模組製程的品質管控。

茂迪做什麼的

國內太陽能電池模組廠目前升級都以轉進 PERC 大尺寸電池 M6 或 M10 產品為主流,但不管是 M6、M10 產品,中國業者都已發展相當久,若正面競爭,台廠未必有利。 茂迪今年首季業績超乎預期,第2季受到出貨自家案場以及客戶工程延宕,表現不如預期。 對此,曾永輝指出,公司谷底已過,未來業績表現會逐步走升,並且在現有基礎上,投資更大尺寸M10的 TOPCon 產線,預估明年第1季可全面量產。

茂迪做什麼的: 不做 Me too 產品,茂迪擬投資轉進 TOPCon 下世代電池

此外,茂迪在漁電共生市場預計採用最新TOPCon產品,發電能力更強、投報率更高。 該新品做60片半切單晶電池模組,最高功率可達400W,封裝模組轉換效率突破21.9%,領先業界平均340W及20.3%的水準,對客戶極具吸引力。 國內法人出具最新報告指出,茂迪今年動作頻頻,10億元資本支出主要著重在產線升級,主要目的是實現大尺寸產品生產,並且購置N型電池設備,今年第3季產能已陸續開出,加上電站建置約30MW(百萬瓦)已陸續動工,估計明年第2季可完成。 據了解,目前台積電的態度是,在晶體系部分,台積電跟著茂迪學習,本身不會再投入晶體系市場。 但對於薄膜技術,台積電則已做了很深入的研究,未來將切入薄膜技術;雖然目前尚未選定哪一種技術,但這是台積電在太陽能產業要創造出差異化競爭力的關鍵。

茂迪做什麼的

富士通技術人員的服務品質及對問題處理的反應速度,皆優於其他維護廠商,這也是茂迪系統人員紛紛表示對富士通讚不絕口的優點。 自產品導入開始,富士通即展現高度專業的產品技術能力,亦不斷與日本總公司的技術支援串連,建置穩定的系統環境,降低客戶因系統故障而失去商業機會的可能性,以輕鬆應對更高的負載,減輕管理負荷,相對地減少了企業營運的總體成本。 富士通技術支援團隊更是不定時的與茂迪資訊人員作最新的技術資訊交流,並且不斷地提供市場相關新的技術觀念,也因此,茂迪對富士通的忠誠度極高。 在太陽電池產業的競爭上,茂迪是台灣第一大、也是全世界是第九大的太陽電池製造廠,始終致力於節能減碳、友善環境的產品研發。

茂迪做什麼的: 公司基本資料

依照茂迪二○一一年總產能將從現有的六百MW(百萬瓦)增加到一GW(十億瓦)來估算,私募的六十二億元資金,一半將用於擴增產能,剩餘的資金可發揮的空間極大。 茂迪股份有限公司(Motech Industries, Inc.),簡稱茂迪、茂迪光電,創立於1981年,以生產數字型電錶起家。 對左元淮來說,引進台積電持股二成,還有額外的加分——以目前茂迪的董監持股來看,僅約一成左右。 對左元淮這種專業經理人來說,雖說不一定要靠持股來穩定經營權,但無可諱言,在前任茂迪董事長鄭福田過世後,目前茂迪董監持股的掌控力的確並不高。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

茂迪做什麼的

茂迪積極打出營運第二隻腳,目前漁電共生在手案量已超過 30MW,未來也規劃跨入農業養殖,包括從無毒種苗到飼料、養殖技術、加工到通路都會參與,初期先會以鰻魚和蝦為產品,也將與專業團隊合作,為營運加分。 茂迪也跨足半導體業,投資廣閎科、持股 茂迪做什麼的 20% 以上,每月帶來不錯的收益,未來會將資源著重在漁電共生領域,預計採用最新 TOPCon 產品,發電能力更強、投報率更高。 茂迪為擴大營運規模,明年也有增資規畫,葉正賢指出,籌措資金有多種方式,引入國發基金為其中之一、非唯一方式,會與策略夥伴討論,詳細情形還在規劃中。

茂迪做什麼的: 茂迪近5年最大資本支出 擴大TOPCon產線、投資太陽能系統

以上是大方向,如果有參加茂迪(6244)法說會(Max的精選系列-台股法說會是什麼?)的投資朋友盡可能要聽到「預估未來三率的看法」。 至於從財報角度來看,財報中的毛利率、淨利率高於3年平均值是必須要的,因為在台灣的機構投資人普遍會要求企業必須一直成長、獲利(雖然不是很合理的要求)除非是資本支出、策略轉型導致下滑,不然會導致被投資公司的吸引力下滑。 還可應用於消費性電子產品,例如手錶、充電器、燈具之電源、偏遠地區如離島、山區之發電系統,住宅用電、產業工商用電之電力系統,緊急防災用電力系統等。

2010年3月與伊藤組土建株式會社於日本成立合資公司:Itogumi Motech,並取得位於日本北海道的太陽能光電模組廠。 而在評估茂迪時,蔡力行也率團隊赴美國,實地了解茂迪主導投資的多晶矽廠AE Polysilicon,發現AE在多晶矽材料上實力相當強,這也是台積電最後敲定投資案的重要原因。 富士通的主機再搭配上富士通自有的HA軟體 – Prime Cluster,縮短了故障發生時的偵測及切換的時間,達成了各系統的備援切替時間短縮至30秒的目標。

茂迪做什麼的: 茂迪推下世代模組產品MoPower-400 模組效率最高達22%

葉正賢表示,董事會此次通過資本支出約 15 億元,為五年來首見的最大規模,其中,約 4 億元用於發展下世代 TOPCon 電池技術及擴充新產能,11 億元則投入太陽能系統建置。 不過太陽能產業在2018年遭遇四大逆風:中國五三一政策、印度防衛稅、歐洲放棄對中國大陸的最低售價限制全面開放中國產業、美國201條款。 中國太陽能供應鏈在政府的補貼之下以低價策略競爭,衝擊台灣太陽能產業,台積電也出脫持股,退出太陽能產業。 因應茂迪的廠房興建及產線擴充,IT系統的全面備份,以及使資料永久保存為首要解決的課題。

不過,在擴大太陽能下游出海口部分,台積電的加入,目前似乎還看不出有什麼加分之處。 在這個入股案宣布後,美林證券發表一篇報告,認為此合作案最大的疑慮是,台積電固然提供強大的財務援助,但卻無法協助茂迪拓展銷售通路,而後者卻是目前台灣太陽能廠最大的挑戰。 據了解,在單晶及多晶的晶體系太陽能部分,投資茂迪一家公司已經足夠,不會再有第二家了;這也表示過去老是被點名的新日光,肯定不在台積電的雷達幕上了。 茂迪因 TOPCon 技術獲客戶肯定,各家系統廠也上門詢問,但受限現有產能僅 15MW,交期長達 6 個月,因此茂迪也規畫擴產,預計明年第二季就可開出,尤其 TOPCon 與 PERC 電池價差高達 20%,有助營收、獲利同步成長。

茂迪做什麼的: 〈財經週報-熱門族群〉旺季到 太陽能族群大漲

當資訊設備面臨轉型,硬體效能及可靠度是關鍵的一環,然而如何以有效的成本運用取得最佳的效能及可靠度是最大的考量。 茂迪自2008年導入富士通PRIMERGY伺服器及儲存設備ETERNUS系列,即深刻理解來自日本的富士通對產品功能的特有堅持,尤其充分掌控軟體設計,以致能提供符合客戶期待的解決方案,並且在客戶在意的成本方面更有絕對的價格優勢。 PRIMEQUEST 茂迪做什麼的2023 1800E2承襲了富士通所擁有的大型主機的設計,開發及生產技術,並採用Intel最高等級 E7-8800系列的CPU,實現了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及高可擴充性。 考量到跳脫同質性產品的競爭,茂迪擬直接跳往投資下世代的太陽能電池TOPCon,為N型的太陽能電池,以茂迪40年來在生產製造上的經驗,目標量產發電效率要破24%;另外,台灣的氣候特色多颱風、四面環海,所以抗風、抗鹽腐蝕也是台灣環境特別的要求。

茂迪做什麼的

第二支箭則是活化資產,當時政府推出鮭魚返鄉,需要土地、廠房,陸續把台灣、昆山共三座廠房處理掉,增加手上的現金。 異地備援部分,則透過富士通儲存設備的資料同步技術 – ETERNUS SF ACM的REC,透過Block Level方式將兩廠的資料庫資料內容做即時的同步。 異地端再搭配使用虛擬化技術複製一套與原有實體環境完全一樣的虛擬備援環境,當現有環境發生不可預期的災害時,可立即將同步到異地端的資料庫資料掛載於虛擬備援主機上,在最短時間內將所有系統運行於異地機房,僅需更改對外服務IP後即可立即對外提供服務。 充分實現客戶期望的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目標復原點)縮短為Real Time,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目標復原時間)則縮至15分鐘內。 整體建置成本亦能降至最低,且效能及穩定度皆能符合當初ERP系統的要求,成功地為茂迪的異地備援打造全新局面。 據了解,台積電與茂迪目前已有共識,由於茂迪目前在單晶及多晶的晶體系產品領域,競爭力已很強,未來會持續加強發展。

茂迪做什麼的: 茂迪訂單排至明年Q2 下世代電池年產能跳增至200MW

第四支箭是擴大模組出海口,之前已經建構了一條產線,但是產能利用率偏低,所以把資源、人力放到模組生產這一塊,希望藉由模組讓太陽能電池出海口打開,也順利的拓展了市場。 模組的客戶是系統,太陽能系統是保障現金流的方式,也是報酬率不錯的生意,第五支箭就是進一步擴大太陽能系統。 葉正賢表示,台積電是相當有制度的公司、更是世界級的管理水準,在入主茂迪之後,引進了公司治理、管理制度和人力資源等諸多不一樣的管理思維,也強化了茂迪在執行面的管理思維。

  • 自產品導入開始,富士通即展現高度專業的產品技術能力,亦不斷與日本總公司的技術支援串連,建置穩定的系統環境,降低客戶因系統故障而失去商業機會的可能性,以輕鬆應對更高的負載,減輕管理負荷,相對地減少了企業營運的總體成本。
  • 考量到跳脫同質性產品的競爭,茂迪擬直接跳往投資下世代的太陽能電池TOPCon,為N型的太陽能電池,以茂迪40年來在生產製造上的經驗,目標量產發電效率要破24%;另外,台灣的氣候特色多颱風、四面環海,所以抗風、抗鹽腐蝕也是台灣環境特別的要求。
  • 葉正賢指出,這一些都是節流的措施,會讓員工擔心公司未來,因此第三支箭是投資下世代技術,讓員工知道公司會繼續投資,所以決定和工研院合作TOPCON。

尤其是茂迪或台積電有無可能成為薄膜太陽能界成功的second Solar,將是所有投資人最關心的焦點。 葉正賢直言,創辦人、也是前董事長鄭福田可說是貴人,除了工作上給予指點,常掛在嘴邊的兩句話,至今都深深影響管理思維。 第一是投資要看能不能差異化,要設法「創造差異、發展特色」,所以至今在做決策時都會反覆思考跟同業間能不能做出差異。 另外,針對重要的資料庫同地備份部分,透過富士通儲存設備的資料複製技術 – ETERNUS SF ACM的QuickOPC,進行一日兩次的同地資料複本抄寫,此資料複本可立即作為資料快速復原使用,備份進行期間亦不影響原資料區的效能表現。

茂迪做什麼的: 利多加持 太陽能業下半年更好

時間回到2018年,台灣太陽能產業關廠、裁員消息不斷,葉正賢則是臨危受命,接任茂迪總座,射出五支箭,帶領這家40歲的老公司浴火重生。 全球綠能話題夯,台灣太陽能產業回春,老字號太陽能廠茂迪也宣告重新擦亮招牌,可望繳出連續兩年獲利的成績單。 富士通 PRIMEQUEST 1800E2所獨有的硬體備援(Reserve System Board)功能,能確保系統運作過程中若發生硬體故障時,系統能自動偵測並進行切換,確保營運不中斷,以達成關鍵任務系統的硬體叢集架構。 葉正賢補充,今年展覽與去年感受明顯不同,整個展場規模擴大 40% 以上,明年將是爆發年,業界若能反映成本下降,可讓各環節分享利潤,產業將重回健康循環。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