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腫瘤症狀2023全攻略!(震驚真相)

Posted by John on August 23, 2022

鼻咽腫瘤症狀

病人都很關心復發,陳俊男表示,定期回診的時候,會每三到六個月做鼻咽內視鏡、相關影像及抽血檢查。 鼻咽內視鏡目的是看原本腫瘤部位是否恢復平整、有無新病灶。 鼻咽腫瘤症狀2023 胸部X光及核磁共振檢查,確定是否有轉移或復發。 抽血如果測得到EB病毒,就要懷疑是否有復發或轉移;抽血若發現甲狀腺功能低下則需藥物補充。

化療的副作用要視乎使用藥物的類型及劑量,常見副作用包括脫髮、口腔潰瘍、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增加感染風險(白血球下降)、容易瘀傷或出血(血小板數量低)等。 部分藥物可能影響神經末梢,導致手腳感覺麻痺,甚至令手部靈活性降低,影響日常生活。 如化療期間出現不適需立即通知醫生,醫生會就不同副作用制定舒緩方案,或調整用藥。 醫生會在不同情況下使用化療治療鼻咽癌,例如晚期鼻咽癌的首選治療方法為同步放化療,由於部分化療藥物能夠增加癌細胞對放射治療的敏感度,因此有助加強治療效果。 若癌細胞擴散到肺、骨或肝等遠端器官,醫生或會考慮單獨使用化療或與放射治療一併使用。 化療也可用於輔助治療,即放射治療後進行,減低復發風險;部份醫生也會採用誘導化療,即於同步放化療前先單獨使用化療。

鼻咽腫瘤症狀: 鼻咽癌有什麼症狀?牢記「耳、鼻、喉、頭、頸」五字訣

鼻子是人體執掌呼吸與嗅覺功能的重要器官,外觀小小一個,卻包括鼻腔與上頜竇、篩竇、額竇和蝶竇等4對鼻竇。 雖然流鼻血、帶血分泌或任何鼻部徵狀,未必一定與鼻咽癌有關,可觀察 2 星期再決定應否求醫。 不過,如果徵狀持續出現超過 2 星期,或者同時出現耳鳴或聽覺失靈等病徵,甚至頸側淋巴結脹大,則必須儘快找耳鼻喉科醫生檢查,以免延誤。 以基因遺傳因素最為重要,歐美人較少,亞洲華人較多。 家族有鼻咽癌患者,罹癌比率將會上升,男性的罹患機率略高於女性。 此外,EB病毒感染(延伸閱讀:EB病毒,一種你我他身上都有的討厭鬼)、醃製食品、抽菸,或是工作吸入大量甲醛等致癌物質也是可能原因之一。

光滑,質韌,活動,邊清,常隨咽腔、口腔、耳部炎症輕重而變化,抗炎治療多不理想。 葉德輝理事長分享一份追蹤長達10年的報告,針對健保資料庫中逾6萬名接受內視鏡鼻竇炎手術的患者進行分析,發現將近15%慢性鼻竇炎患者在6年內二度接受手術。 箇中原因除術後追蹤不足、自我照護不佳與持續抽菸,也與第二型發炎反應為主的慢性鼻竇炎密切相關。 根據國外研究顯示,8成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病友屬於第二型發炎反應的體質,術後半年復發比率高達3成5。 當鼻黏膜反覆受刺激,引發黏膜發炎及腫脹,就可能長出鼻息肉。 而鼻息肉的產生,主要與氣喘、過敏性鼻炎(例如對塵蟎、花粉過敏)與慢性鼻竇炎引發有關。

鼻咽腫瘤症狀: 台灣癌症基金會-FCF

它的發生原因仍不清楚,只知遺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患者 一等親內的家屬得病機會為一般人的19.2倍。 某種人類白血球抗 原類型的人有較大的得病機會。 其次是環境因子、鹽漬或煙薰的食物或燒香與抽菸都有報告認為與鼻咽癌有關。 然而,我們常見的病人是菸不抽、酒不喝,也未食用上述食物的人。 至於EB病毒,我們可偵測到鼻咽癌細胞有EB病毒存在,幾乎每個台灣人都很早就感染過,身上也可能潛伏一些EB病毒。

簡稱「化療」,透過靜脈注射或口服形式,將藥物送進體內,一般為期數天。 靜脈注射可在日間化學治療中心進行,亦有部分藥物的療程需要住院進行。 跟放射治療不同,化療並非針對特定部分的腫瘤,而是讓藥物沿血液運送到身體各部位,擾亂癌細胞的生長及分裂,使其無法增長,自然死亡。 鼻竇炎的臨床症狀多樣且缺乏特異性,大部分症狀跟感冒、過敏性鼻炎類似,很容易混淆,如果未能正確辨別及早診斷,治療預後將大受影響。

鼻咽腫瘤症狀: 患者血液中常含高量抗EB病毒免疫球蛋白A抗體(IgA)。

把洗凈的百合、杏仁和粳米用大火煮,一直煮到米粒開始膨脹,換小火。 梨去皮切成丁,枇杷也切成小丁,投入粥中再熬開即可,放到溫度稍涼,再加蜂蜜服用。 適用於鼻咽腫瘤放化療後出現的口幹舌燥、大便幹結、咳嗽、失眠等。

鼻咽腫瘤症狀

整個治療需分30多次進行,一星期5天,為期6-7星期。 主演韓劇《繼承者們》而走紅的南韓藝人金宇杉,兩年前確診患上鼻咽癌,暫停全部幕前工作。 經過大約一年的治療後,金宇杉病情逐漸好轉,年初更有網民發現他跟女友在澳洲度假。 他曾在公開信表示,於短短7個月內,接受了35次放射治療。

鼻咽腫瘤症狀: 鼻咽癌的成因

以每10萬人計算,男性的發病率為17.2%,女性則為5.2%。 鼻咽癌是本港男性最常見癌症中的第6位;女性方面,則排行第16位。 一般而言,40至60歲是鼻咽癌的發病高峰年齡,間中也會出現20至30歲的病例。

鼻咽癌細胞對放射線治療反應良好,早期(第一、二期)五年存活率高達80%以上,而放射線治療的副作用或後遺症,也隨放射線治療儀器及技術的進步而明顯減少。 口腔乾燥是接受治療後常見的副作用,使患者感到十分不舒適,甚至造成吞嚥困難或細菌感染。 如患者出現口乾問題,應每天用軟毛牙刷刷牙數次,並在飯後用暖鹽水嗽口。 飲食習慣也應改善,例如恆常喝水、以無糖香口膠刺激口水分泌、避免煎炸或酸辣食物,以及避免攝取咖啡因和酒精。

鼻咽腫瘤症狀: 鼻咽癌的復發機會

鼻咽癌若是早期治療,便能達到良好的預後,因此早期診斷就變得十分重要。 馬偕紀念醫院癌症中心主任及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宜興表示,鼻咽癌的診斷主要靠鼻咽病理切片,但醫界發現,鼻咽癌患者血液中含高量的抗EB病毒免疫球蛋白A抗體(IgA)。 許多人以為鼻咽癌是頭頸癌其中一種,罹病原因也相近,其實並非如此。 吸菸、喝酒、嚼檳榔是口腔癌等頭頸癌常見致病原因,但鼻咽癌致病原因目前不明,一般認為與種族、遺傳、環境和EB病毒(Epstein-Barr 鼻咽腫瘤症狀 Virus,簡稱 EBV)有關。

鼻咽腫瘤症狀

復發腫瘤呈不規則的塊狀,可同時伴有鄰近骨或(和)軟組織結構的侵犯以及淋巴結腫大。 放療後的纖維化呈局限性增厚的塊狀或局限性的不規則的斑片狀結構,與鄰近組織的分界不清。 在T1加權像上,復發的腫瘤和纖維化組織多呈低信號;在T2加權像上,復發腫瘤為高信號,而纖維組織呈低信號。 慢性非特異性淋巴結炎,無論細菌或病毒引起的頸部淋巴結腫大,局部皮膚色澤正常,體溫不高。

鼻咽腫瘤症狀: 治療方法

各年齡層皆有可能罹患,但以40-60歲年齡層居多,平均年齡為50歲左右。 鼻咽腫瘤症狀2023 癌細胞脹大到某個體積,便會入侵喉嚨、腦部、骨骼等附近結構。 除此之外,癌細胞亦有機會擴散到其他身體部位,近則導致腫瘤轉移到頸部的淋巴結,遠則波及肺部及肝部。

正電子放射斷層掃描,簡稱正電子掃描或 PET-CT掃描,透過結合正電子掃描和電腦掃描技術,可以偵測鼻咽有否早期癌細胞病變、癌細胞有否擴散到身體其他器官,以及癌細胞的擴散程度。 父母應關注青春期男孩是否經常鼻出血,若有相關症狀,及時就醫,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避免延誤病情。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 是一種發生於鼻咽腔或上咽喉部位的惡性腫瘤, 位置就在鼻子正後方。 鼻咽癌較多出現於華南、東南亞及北非地區,亦是本港常見癌症之一。 2016年,本港共有805宗鼻咽癌新症,佔癌病新症總數2.6%,當中男性及女性分別佔599宗及206宗,比例約為2.9比1。

鼻咽腫瘤症狀: 建議就診科室

鼻咽癌在歐美國家極為少見,即便是亞洲的日韓及大陸長江以北各省份,也都沒有像南方華人地區常見。 中國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香港及新加坡這些地區是全球最好發的地帶。 台灣一年約有1500人罹患鼻咽癌,以男性居多,約為女性3倍,依衛生福利部統計,它是民國100年台灣地區男性癌症第十大殺手,是僅次口腔癌的男性第二常見的頭頸部癌。

呂宜興表示,確定是鼻咽癌後,患者後續必須再接受影像檢查,如磁振造影和電腦斷層,除了呈現鼻咽癌在鼻咽處腫瘤的大小,CT及 MRI可幫助確認腫瘤擴散情況,視腫瘤侵犯程度進行分期,決定治療方式。 復康護理計劃能讓病人對日後的復康進程更加清晰,加強對疾病掌控的信心。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RT)同樣具備強度調控及影像導航的元素,能精準以高劑量照射腫瘤,避免影響週邊的正常組織。 絕大部份患者會進行體外放射治療,利用高能量X光線將癌細胞殺死,達至根治療效。 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療的過程不會感覺任何痛楚,亦無須接受麻醉或住院。 有別於利用電離輻射的X光,磁力共振掃描是一種利用磁場及共振頻率的造影技術。

鼻咽腫瘤症狀: 治療

二三十年前常用的鈷六十治療機早已被淘汰,目前我們大都以直線加速器或螺旋斷層放療儀並結合用現代化強度調控或影像導引科技,精準地利用高能量X光來治療腫瘤。 目前第一期鼻咽癌的治療可單獨採用放射治療,但中晚期(即第二期、第三、及未發生遠處轉移的第四期)就需要併用化學及放射治療。 針對已發生遠處轉移 (常見骨、肝、肺等部位) 者,則以化學治療為優先,之後再視情況於鼻咽及頸部給予放射治療。

鼻咽腫瘤症狀

不過,在某些罕見情況下,EB病毒的DNA會與鼻咽細胞的DNA混合,病毒基因會指令鼻咽細胞異常分裂和生長,引發癌變。 鼻咽癌的病發率有地區性,中國尤其華南、廣東地區一帶的病發率明顯較高,故鼻咽癌也有「廣東癌」之稱。 在香港,鼻咽癌男女比例約為3:1,男性患病風險較高。 在2018年,本港有超過830宗鼻咽癌新症,其中男士個案錄得逾600宗,在男性常見癌症中排行第六位,死亡個案排行第八 鼻咽腫瘤症狀2023 。 雖然近二、三十年鼻咽癌發病率持續下降,但在 20至44 歲的年輕男性之中,鼻咽癌依然位列常見癌症首位,情況不容忽視。

鼻咽腫瘤症狀: 放射治療

淋巴肉瘤的頸淋巴結轉移率很高,多為兩側頸淋巴轉移,質地較軟,可累及頸深淋巴結的各組。 鼻咽腫瘤症狀2023 鼻咽肉瘤具有生長快、轉移晚、發病年齡小的特點。 初起癥狀類似增殖體肥大而引起鼻咽部占位所引起的表現,如鼻塞、咽鼓管堵塞的癥狀,以後有出血頸淋巴結轉移或遠處轉移,最後出現惡病質而死亡。 鼻咽位置相當隱蔽,位於鼻腔盡頭,喉嚨上端,難以單憑肉眼觀察到。

  • 絕大部份患者會進行體外放射治療,利用高能量X光線將癌細胞殺死,達至根治療效。
  • 六、高危險因子及預防: 雖然前面已說過遺傳因素,食物中致癌物質與EB病毒可能與鼻咽 癌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但是目前在台灣並沒有一個實際可行的 方法找出高危險群的人。
  • CT掃描有較高的解析度,不僅能顯示鼻咽部表層結構的改變,還能顯示鼻咽癌向周圍結構及咽旁間隙浸潤的情況,對顱底骨質及向顱內侵犯情況亦顯示較清晰、準確。
  • 完成治療後也可考慮進行一次牙科檢查;聽力、言語和吞咽情况等可能受治療影響的部份,情況也需密切注視,若發現治療副作用持續未有改善,甚至有新的症狀出現,病人應盡快告知醫生,並作進一步檢查。
  • 其他相關不適包括咳嗽、鼻塞、流鼻血、鼻涕濃,耳悶等,很多病人甚至因此無法躺著睡覺。

視乎神經損傷的程度,這些手術後遺症有可能在數個月後消失,但亦有可能屬永久性。 此外,手術亦有可能用於初次治療後復發的鼻咽癌。 頸部淋巴腺腫大:這是最常見及最早出現的症狀,通常不痛,有時會變大或縮小。 口鼻部的出血:鼻咽癌也有頗多細小血管,晨起第一口痰有血及反覆性的流鼻血。

鼻咽腫瘤症狀: 原因

一般認為有可能是飲食習慣(食用較多的醃漬食 物)、環境因子,以及遺傳等因素造成。 另外, 人類泡疹病毒(Epstein-Barr,EBV )也可能與 鼻咽癌關聯密切,鼻咽癌病人身上這類病毒抗體 抗體及含量高於平均。 希愈腫瘤中心隸屬新風天域集團,秉持最新的臨床概念專注於癌症的診斷,治療和研究。 中心坐落於高端商務中心,為當地及跨區域的患者提供先進的,以人為核心,以實證為基礎的醫學治療與護理。

其他如肺部X光檢查、肝臟超音波及骨骼核子醫學或正子電腦斷層等,除有助於治療前臨床分期的判斷外,對於療效的評估及追蹤複查也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雖然這些癌症細胞是不同類型,但它們都從相同的細胞演變出來。 癌症細胞的生長及擴散程度其實比其類型更為重要。 病人接受放射治療時,感覺就像在照一張需時較長的X光片,不會感到電流通過身體或其他不適。

2.慢性炎症說:如出血性息肉,可發生於肉芽組織的血管變性,亦有人以為上頜竇海綿狀血管瘤系息肉扭轉、靜脈瘀滯等營養障礙所致。 於2020年,鼻咽癌的死亡人數佔癌症死亡總數的1.8%,是本港致命癌症中排第 11 鼻咽腫瘤症狀 位。 早期鼻咽癌的治癒率很高,第一期的治癒率高達90%。 「國姓咖啡館」位於國姓鄉,為大型全木造建築,館內主要展售國姓咖啡與在地小農產品,亦提供簡單台式熱食與手作甜點。

鼻咽腫瘤症狀: 鼻咽癌的治療方法

EBV 病毒直接引致鼻咽癌屬罕見情況,更多時是因為同時存在其他風險因素,增加患鼻咽癌的風險。 例如,部分研究推論高鹽醃製的鹹魚和鹹肉或會增加EBV引致鼻咽癌的能力。 研究表明,以高鹽醃製方法保存的食物,可能會產生一種有害的化學物質,破壞身體的DNA,而受損DNA會改變細胞控制其生長和複製的能力,增加癌變風險。 外科手術萬一電療不見效,可能要動手術切除鼻咽的腫瘤和受影響的頸部淋巴結。

鼻咽腫瘤症狀: Heho 癌症

鼻咽癌約有 80% 機會於康復後 2 年內復發,此後逐年遞減,5 年之後復發的機會便低於 5%。 然而,復發位置不一定在鼻咽,有時鼻咽黏膜上可以毫不察覺有復發跡象,腫瘤卻深藏在附近的顱底組織裏,頸部淋巴亦很常見。 此外,部分完成治療超過 10 年以上的患者也會出現一些另類腫瘤,像是鱗狀細胞癌或惡性肉瘤。 醫生會因應病人屬於的分期及病情的嚴重性,進行不同治療。 針對早期病期,一般會使用放射治療殺死癌細胞;但如果癌細胞已蔓延至其他器官,則會再配合化學藥物治療以控制擴散程度。 鼻咽癌本身對放射線極為敏感,因此放射線治療是最主要的方法,視臨床情況及不同的分期,採用單一或者混合化學治療的治療方式。

鼻咽腫瘤症狀: 鼻咽癌診斷方法

鼻咽癌主要用放射療法(Radiotherapy,俗稱電療)來治理,借輻射來殺死癌細胞。 但在電療的同時,也會兼用藥物來加強療效,亦即化學治療(Chemotherapy,化療)。 若病人的頸部曾接受放射治療,每年需要檢查一至兩次甲狀腺功能。 完成治療後也可考慮進行一次牙科檢查;聽力、言語和吞咽情况等可能受治療影響的部份,情況也需密切注視,若發現治療副作用持續未有改善,甚至有新的症狀出現,病人應盡快告知醫生,並作進一步檢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