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凖股價5大分析2023!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John on October 29, 2019

鴻凖股價

另外,台灣業者也將透過賣廠給中國廠商等方式退出產業競爭;隨著中國業者加入賽局,短期 1-2 年內雖對競爭態勢影響不大,但長期來看,若發生惡性競爭,則不利產業長期發展。 鴻準競爭對手包括可成 (2474-TW)、鎧勝 - KY,其中,可成去年宣布,將旗下泰州廠出售給中國玻璃背板業者藍思,和碩旗下鎧勝也將孫公司日鎧經營權讓給中國 EMS 大廠立訊,外界普遍認為是台廠淡出 iPhone 機殼市場的訊號。 「可成、鴻準、鎧勝的問題都在他們的大客戶蘋果身上,或許他們都看到了蘋果硬體產品的成長性,已經到了極限。」一名觀察電子業多年的分析師說。 鴻準以台灣為設計中心,中國大陸為主要生產基地,同時在亞洲、歐洲和美國的許多大城市佈建供貨中心及 服務據點,就近支援客戶各種產品開發需求,與客戶保持緊密合作關係。 機殼廠鴻準(2354-TW)公布上半年財報,營收488.68億元,毛利率18.3%,營業利益65.31億元,稅前盈餘72.48億元,稅後盈餘58.55億元,年增2.46倍,每股稅後盈餘4.22元,也高於去年同期的1.26元。 由於產品結構轉佳以及液冷技術的推進,雙鴻的毛利率可能會得到提升。

鴻凖股價

近年來全球掀起電動車風潮,除了傳統車廠,科技產業也積極展開布局,其中,身為全球代工大廠的鴻海集團展示強烈企圖心,成立 MIH 電動車開放平台,旗下子公司更是各司其職,開啟了鴻海集團轉型的新成長契機,也因其發展電動車業務,可望擺脫消費電子的紅海殺價競爭,外資近期便調升了鴻海目標價。 由於電動車是未來趨勢,投資人不妨趁近期台股回檔之際,逢低布局,搶搭未來最夯的電動車概念股投資,又能享受針對泛鴻海集團股東舉辦之可購樂股東購物節的 3 大優惠及 4 鴻凖股價 重好康活動,一舉兩得。 鴻準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54)於1990年肇基於台灣,鴻準定位為專業ODM廠商,產品涵蓋3C電子產品系統組裝及電子產品機構零組件之製造、加工、銷售等,提供客戶完整設計實力、快速製造能力與有效率的客戶服務。 經營策略上,發展與業界領導廠商的策略聯盟關係,透過國際知名大廠之間緊密合作關係,得以準確地預測市場趨勢,引進新產品,輔以經驗豐富之研發團隊,開發相關3C資訊產品的附加價值及提高競爭力。 加強生產流程垂直整合,積極擴充生產能力,嚴密控制產品品質,發展全球運籌能力。 綜上,個人預估今年EPS大約只有3.5元,除非營收及毛利率有再提升否則股票應該只有56元的價值,但近期因蘋果電動車概念股題材,再加上投信已經連續買超20個交易日,股價表現相對抗跌甚至有逆勢上漲的趨勢,但近2年殖利率都低於3%,就長遠來看不是很好的投資標的。

鴻凖股價: 盤中速報 - 中光電( 股價急跌至73.5元,跌幅達7.08%

其中,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截至今年2月,持有鴻海股票174.21萬張,粗估郭董今年配息將可入袋約90.59億元的股息。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 已經連續21年配發股利,今年配發現金股利1.7元,殖利率2.73%,盈餘分配率53.6%,股利不怎麼好。 鴻凖股價2023 研究企業轉型多年、東海大學EMBA暨財金系教授王凱立則提醒,企業切勿走到「絕處」,才想到要如何「逢生」,未雨綢繆,抱持著危機可能隨時降臨的警覺心,是企業轉型的第一要務。 謝晨彥在東森財經節目《這!不是新聞》中提到,鴻準的鋁合金壓鑄技術獲得BMW青睞,可以減輕車子重量,大幅度提高電動車的續航力,而這項技術以往只有特斯拉獨占鰲頭,靠「多向壓鑄」技術將零件從70個降為1個,除了加快生產速度、降低成本,同時降低零件故障率。 鴻準今年第2季營收244.42億元,毛利率18.85%,營業利益35.54億元,稅前盈餘39.11億元,稅後盈餘28.86億元,每股稅後盈餘2.08元。

鴻凖股價

本網站所有資料僅供參考,如使用者依本資料交易發生交易損失需自行負責,股豐資訊有限公司 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或傳輸中斷不負任何責任。 鴻海精密工業,簡稱鴻海精密、鴻海,是臺灣一家電子製造公司,也是鴻海科技集團的核心企業,由郭台銘於1974年創立。 其以製造黑白電視機旋鈕起家,創立之時主要從事模具製造,日後跨入電子機械代工領域,從製造連接器、電線電纜、電腦機殼、電源供應器等零件,到電腦組裝準系統與行動電話等產品均開展業務[1],現今其事業版圖已經涉及所有的資訊科技產品組裝代工。 本網站所有資料僅供參考,如使用者依本資料交易發生交易損失需自行負責,本網站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本網站所有資料僅供參考,如使用者依本資料交易發生交易損失需自行負責,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或傳輸中斷不負任何責任。

鴻凖股價: 產品與服務

(1)近三個月三大法人合計賣超600張,其中外資賣超14,803張、投信買超14,348張、自營商賣超145張。 (2)近1個月三大法人合計賣超3,081張,其中外資賣超7,081張、投信買超5,077張、自營商賣超1,077張。 (3)近5日三大法人合計買超1,957張,其中外資買超701張、投信買超1,818張、自營商賣超562張。 觀察鴻準、可成財報,在最近4年毛利率都出現快速下滑的趨勢。 以鴻準為例,16年的毛利率還有18%,但到了去年,這個數字萎縮到6%、僅過去的3分之1;至於可成更劇烈,它從18年的毛利率40%,到1年後近乎腰斬到「2字頭」的24%。

鴻凖股價

除了搶吃蘋果訂單,鴻準也跟富智康合作,供應小米部分金屬機殼,雖然對於今年的營收貢獻不大,但是長期目標則是著眼於分散客戶風險。 上詮(3363-TW)所屬產業為通信網路業,主要業務為光纖被動元件之設計、生產與銷售服務。 台股今日開低走低,一度下滑至16,748.51點,下跌逾百點,AI指標股仍是下跌的表現,另外,超導體概念股也重挫,鴻海早盤以109元開出,上漲1元,一度拉升至111元,盤中漲幅1.85%,一舉收復5日線、月線及季線。

鴻凖股價: ( 公司虧損

過去,金屬機殼業,一直與高毛利畫上等號;相對組裝業的「毛3到4」,機殼廠的毛利率往往雙位數起跳。 以可成為例,2018年前,不僅毛利率4成是司空見慣,更曾連續5年每年都賺至少兩個股本;鴻準則有超過10年,年年獲利60億元起跳、換算至少半個股本。 其中位於山西製造基地,於規劃運作時即已針對當地重點鋁擠廠、壓鑄廠及扣 具廠密切配合,對於新產品均採取與供應商共同開發之模式,除可提升供應商之技術能力與日趨嚴格之品質 要求外,更可確保穩定及高品質之供料來源。 鴻海(2317)旗下機殼大廠鴻準(2354)傳出已完成電動車輕量化關鍵的鋁合金壓鑄技術開發,並成功打進BMW供應鏈,成為鴻海衝刺電動車的擔綱,未來也將瞄準Apple Car商機,激勵鴻準股價連2日以漲停開出後鎖死,成為盤面上的焦點,而「財經怪教授」謝晨彥也點出鴻準之所以珍貴的關鍵。 外界傳出,蘋果將在9月上旬就發表新款iPhone,並在9月中下旬開始銷售,而且組裝廠鴻海(2317-TW)及和碩(4938-TW)也將在8月中旬進入量產階段,法人推估,機殼廠快則在7月下旬,慢則8月上旬就已經進入量產階段,預料鴻準7月營收就會開始反應新產品效應,8月將有較明顯效益。 雙鴻在AI伺服器市場的受益和液冷技術的競爭優勢顯示其長期潛力,若是長期投資者,建議關注其技術進展和市場占有率的增長。

一名分析師指出,雖然機殼業不會有爆發性成長,但對於手握iPhone最多金屬中框訂單的鴻準,這個事業仍是1年有400億元營收貢獻、可持續盈利的「金牛」(cash cow)生意,將成為該公司轉型發酵之前,穩定營運的中流砥柱。 10月20日,距離鴻海土城總部1公里外、隸屬「鴻家軍」的金屬機殼廠鴻準,舉行了該公司31年來,最重要、也是最翻天覆地的一場股東會。 未來的它,除了會在公司的營業項目裡,加入4項與生技相關的業務外,它更有兩位董事背景與生技相關,等於宣告這家iPhone金屬機殼的最大製造商,從今起將正式「斜槓」到生技業。 主要業務為電腦終端機顯示器及有關零組件之加工製造銷售業務。 所屬產業為其他電子業,相關其他電子類指數近5日下跌1.76%。

鴻凖股價: 本益比 = 每股股價 / 每股盈餘

另外,鴻海近期漲多呈現震盪整理,謝晨彥則認為「鴻海和過去已不一樣」,在毛利提升、維度降低的情況下,長期而言仍看好。 美元兌日圓10日上升至1個月高點,日圓再度貶破144日圓兌一美元,顯示美國通膨數據公布前夕,投資人認為兩國貨幣政策背道而馳路徑不變。 鴻凖股價2023 AI族群無畏在上周遭空軍襲擊,昨(7)日再度見到多頭買盤簇擁,雙鴻(3324)作為散熱大廠,在AI伺服器市場和液冷技術領...

鴻凖股價

除了夏普新品之外,可購樂每週都會更新夏普的破盤以及好康商品,鴻海集團股東們領券可享 7 折,破盤商品 59 折的優惠。 法人認為,鴻海電動車題材仍有待實際業績來驗證,但若跌破百元,可以視為長線布局點;另外,亞系外為也多次出具報告,重申鴻海買進評等,目標價145元,主要也是看好電動車布局的未來潛力;從大戶股東持股比例連減,散戶增加來看,在股價下跌時,散戶反而進場布局,推升散戶持股比重增加。 李光曜認為,從過去一年產業發生的大事來看,金屬機構件競爭結構已產生變化,但鴻準深信,分裂的競爭對手是很難跟團結一致的鴻準競爭的,因此預估未來公司仍將維持既有的產業競爭優勢。 李光曜指出,鴻準是散熱產業的領導者,將密切注意四趨勢,並配合集團「3+3」策略方向佈署未來發展策略,包括持續往 5G、電動車與雲端概念移動;產品朝高效能、微型化與多樣化發展;生產製造往擴產、垂直整合方向前進以及產業整併持續進行中。 以台廠來看,目前僅剩鴻準仍留在 iPhone 機殼供應商中,隨著機殼產業迎來巨變,李光曜點出金屬機構件有四大發展趨勢,包括智慧型手機仍將持續使用鋁與不銹鋼材料;產業未來走向則朝電動車與機器人等領域邁進。 鴻準本身亦是蘋果手機最大金屬機殼廠,隨著iPhone 13問市,第四季業績相對有撐,外資法人上周連續買超五個交易日,投信也零星布局,激勵鴻準股價守穩70元整數大關,4日盤中最高達71.2元,一度逼近前波高點71.8元。

鴻凖股價: 鴻海擬配息5.2元創上市新高!殖利率4.9% 郭董可領逾90億股利

幸好,鴻準也已經默默布局汽車產業機構件10年,躋身BMW、特斯拉供應鏈,已經有成功轉型至非3C領域的實績。 鴻準追求一地設計、三區製造、全球交貨的目標,最大的競爭優勢在於快速接單交貨,以最快的速度切入市場及全球供應鏈管控之能力。 雙鴻受益於AI伺服器的快速增長,因為這些高速運算的伺服器需要更有效的散熱技術;AI技術的普及將持續提升對雙鴻產品的需求,此外,雙鴻在液冷散熱技術上的投入有望帶來競爭優勢。

鴻凖股價

液冷技術能夠更有效地處理高運算速度產生的熱能,符合市場需求。 AI族群無畏在上周遭空軍襲擊,昨(7)日再度見到多頭買盤簇擁,雙鴻(3324)作為散熱大廠,在AI伺服器市場和液冷技術領域有明顯的優勢,且受益於AI伺服器市場需求的增加,股價呈現上漲趨勢。 台股從 8 月開始邁入區間震盪盤,整體結構變得與 2018Q1 ~ Q3 及 2019 年非常類似,指數在一個區間劇烈震盪,但這並不意味著個股的漲跌也是如此,通常在這種盤面下,個股的分化會更加明顯,認同度較高的股票會跑贏大盤,反之,籌碼渙散、法人及大戶認同度降低的股票則會不斷下跌。 鴻海近期股價表現上,10月7日收在107.5元,之後股價走跌,低點約在99.5元,但在跌破百元之後,總是很快再站上百元,12月初股價急漲,盤中一度衝達107元,之後再回跌失守各均線,且回測百元關卡,今日以100.5元平盤開出,一度拉升至102元,終場收在101.5元,上漲1元,漲幅0.99%。

鴻凖股價: 台積電尾盤爆出神秘大量3987張 股價再面臨500元保衛戰

野村投信投資策略部副總經理張繼文指出,美股科技財報陸續公布,Alphabet表示公司將擴大AI相關資本支出,Microsoft則表示AI部分預計下半年會有更顯著營收貢獻,Meta則預計2024年總支出會因投資AI及元宇宙持續上升,各大科技巨頭不約而同提及加大AI方面的投資,顯示相關應用將越來越廣泛。 法人表示,2023年初Chat GPT火熱登場,將生成式AI帶入一般大眾視野並掀起新一波全球AI類股凌厲漲勢,市場預估AI相關產業的總規模有望於2026年達到約9,000億美元。 可樂購平台每年會針對泛鴻海集團股東舉辦股東購物節活動,即日起至今年 8 月 鴻凖股價 31 日,凡是可購樂股東會員,或是仍持有鴻海、鴻準、業成、台康生技、台揚、廣宇、森崴、永崴、松上、正崴、天鈺、樺漢、乙盛、建漢、群創光電以及榮創能源科技的股東,皆可參加購物節特別活動。 鴻準今年前3季EPS已達3.14元,外資法人近日買盤回流,已經連續買超鴻準4個交易日,昨日三大法人買超4,274張,激勵鴻準大漲2.71%,以每股87.2元收市。 業界人士觀察,鴻準及可成由於都是現在才開始往生技領域轉型,粗估可能要兩到三年、甚至更久,才能看到初步成效。

鴻準(2354-TW)所屬產業為其他電子業,主要業務為電腦終端機顯示器及有關零組件之加工製造銷售業務。 第2道逆風,是成本的增加,這還關乎到兩方面,一方面,需求不再成長的蘋果,開始透過向供應商砍價,搾取更多的利潤;另一方面,中國製造的成本,近年也逐漸上揚,一名電子代工業者指出,中國政府對環保的要求逐年提高,屬於高汙染的機殼廠,更是被重點關注對象,導致相關業者環保設備的支出不斷增加。 鴻凖股價 主要業務為設計、製造、測試、銷售積體電路、半導體記憶零件組等。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