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趨勢產業8大分析2023!(震驚真相)

Posted by Tommy on August 18, 2019

未來趨勢產業

NAND 未來趨勢產業 Flash方面,2023年堆疊層數加速,預計將有四家供應商邁向200層以上技術,甚至部分廠商也將量產PLC(Penta Level Cell),期望在單位成長進一步優化下,有機會取代HDD在伺服器上的應用。 在SSD傳輸介面上,2023年隨著Intel Sapphire Rapids及AMD Genoa的量產,enterprise SSD介面將進一步提升至PCIe 5.0,而傳輸速度更可達32GT/s,用以AI/ML等高速運算需求,也有助於enterprise SSD平均搭載容量的快速提升。 集團母子共榮引據,富驊從電腦機殼轉型伺服器機殼多年,母公司偉訓入主後也切入電源供應器產銷。 轉型切入北美高密度伺服器訂單第三季陸續貢獻,另與國際半導體大廠合作的伺服器開發作業,如此有龐大開發商機跟獲利,且今年第一季獲利0.47元,而且50%以上的股權集中於母公司偉訓,而偉訓以電競產品用電源居多,子公司富驊切入還伺服器機櫃與機殼。 未來趨勢產業 今年第一季獲利0.86元相當穩健,電源產品線方面,兩者相輔相成加分,在AI伺服器產業搭配電源管理器,高耗能的POWER有NVIDIA引領的風潮改變高規格,後市可期。 那世芯-KY為什麼可以成為IP業現在創歷史新高的主因,就是世芯-KY過去的大客戶的確有很大的一部分在中國,而應用就是AI的客戶,但在美國的壓力下,表面上失去中國的AI客戶,卻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有多餘的研發能力為美國客戶量身訂做AI的相關產品,加上已經有中國開發的經驗,因此速度與效率都如魚得水,反而後發先至。

2023年智慧手錶將是繼大型顯示器後,Micro LED下一個導入量產的應用,而高單價的運動手錶為出發點,未來則將以Micro LED搭配可撓背板為設計主軸。 在微型顯示器的穿透式AR智慧眼鏡應用方面,雖然極小尺寸(5um以下)的Micro LED勢必得優先克服全彩化方案與紅光晶片外部量子效率等棘手挑戰,但在LED整體行業奠定的深厚技術基礎下,有機會加速Micro LED微型顯示器的發展。 目前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逐漸成為新車標配,L1/L2是現階主要配置等級,車規MLCC用量約1,800~2,200顆。 隨著半導體IDM廠發展ADAS專屬MCU、Sensor IC等越趨成熟,2023年起L3等級ADAS 系統將成為眾多車廠主要高階車款升級目標,而在MLCC用量將大幅躍升至3000~3500顆。 純晶圓代工廠製程由16nm開始從平面式電晶體結構(Planar Transistor)進入FinFET世代,發展至7nm製程導入EUV微影技術後,FinFET結構自3奈米開始面臨物理極限。 兩者3奈米量產初期皆仍集中在對提高效能、降低功耗、縮小晶片面積等有較高要求的高效能運算和智慧型手機平台。

未來趨勢產業: 趨勢五:開放銀行將開啟後數位金融時代的新戰場

觀測指標國家,除了歐盟與加拿大提出以AI為管制標的的立法草案,其他如日本、英國、美國皆為了避免扼殺創新而暫不立法,以鼓勵企業自律,提供相關指導原則或技術標準的方式,推動可信任的AI發展。 然而,國際對AI治理仍無共識,臺灣的AI治理模式也尚未底定,關鍵思考應在於如何降低AI風險,同時積極促進AI創新應用發展。 未來趨勢產業 除此,政府部門的分工與職能是否足以因應AI帶來的變革衝擊,也是AI治理的另一大關注點。 隨著800V汽車電驅系統、高壓直流充電樁、高效綠色資料中心等領域的快速興起,SiC、GaN功率元件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而第二大商機則是與永續風潮有關,未來終端應用越來越強調節能省電、產品效能、綠色節能與淨零碳排,而第三類半導體耐高溫、耐大電壓、高頻率,且具有降低功耗與縮小體積等優勢。 未來趨勢產業 資策會MIC指出,未來淨零碳排主要三大市場為「零碳排交通工具、綠色能源、節能產品」,以上3者將加速第三類半導體的興起。 台灣目前於第三類半導體領域仍以晶圓代工為主,由於市場快速成長,國外大廠委託台廠代工,台廠同步擴產,預期2023年產能陸續開出,將帶動上游設計與下游封測,有助於未來台灣第三類半導體產值成長。 KPMG觀察到此趨勢,陸續設立幾個機制陪伴新創前進資本市場及拓展國際視野。 面對此次疫情考驗,台灣的防疫作為備受國際肯定,除了產官學密切合作,在藥物、疫苗、快篩技術研發上嶄露頭角;政府亦組織跨部會的團隊,針對應變措施、法規制度、產業鏈布局進行超前部署。

未來趨勢產業: 相關連結

工研院IEK 未來趨勢產業2023 Consulting每年都會提出值得臺灣產業關注的重大議題,今年的主題是「鏈國際:強韌協創,永續共榮」,主要探討疫後新常態下,將如何鏈結國際,強韌供應鏈,並跟地球永續共存。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蘇孟宗指出,在強韌與永續的主題下,有四大國際趨勢值得國內產業關注。 這些企業實際案例展示了消費者如何透過選擇和行動來影響企業的ESG實踐和商業決策。

未來趨勢產業

不過,其認為對於仿冒的認定,只須著重在商標圖樣的高度近似,產品款式則不須要高度近似。 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是一種網路運算架構,即運算過程盡可能靠近產出資料的地方,藉以取得雲端運算的優點,進而最大限度減少異地用戶端和伺服器間,所必須產生的通信量。 測試驗證服務廠耕興總經理室特助周煒哲接受記者電訪指出,以前WiFi只有2.4及5GHz頻段可以使用;其中2.4GHz頻段有如「省道」,5GHz頻段像是4條「高速公路」,5GHz頻段有波段Band 1、2、3、4。 未來趨勢產業2023 除此之外,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日前在屏東發射了台灣首枚類衛星載具火箭,顯現技術面有重大突破。

未來趨勢產業: 科技、媒體與電信業

以智慧型手機演進來看,以往多專注於硬體規格提升,但隨著近年來創新幅度降低,品牌更致力於軟體演算以及周邊服務的推升,像是與光學巨頭蔡司、徠卡等合作影像演算,以及提供支付、影音串流等服務等,除了突顯品牌差異外,同時也透過增加周邊服務帶進營收雙贏。 隨著顯示技術的推進,預估2022年OLED摺疊手機滲透率將達1.1%。 隨著品牌旗艦摺疊新機陸續推出,在規格提升、價格更具競爭力的帶動下,2023年滲透率可望來到1.8%,有機會為通膨導致消費氣氛低迷的市場,注入一股活水,帶動摺疊手機進入主流市場。 DRAM方面,伴隨疫情帶動企業數位轉型加速,除了伺服器出貨更聚焦於資料中心外,也讓新型態的記憶體模組開始聚攏,其中尤以CXL 規範的模組為主。 由於伺服器系統的插槽數量有限,因此透過CXL的採用使整機高速運算時能夠避開該限制,增加可支援系統運用的DRAM數量。

對全球市場而言,2020年黑天鵝事件除了新冠肺炎疫情,還有持續燃燒的美中科技戰。 雖然美國大選已落幕,拜登新政將登上舞台,然而市場上大多認為美國對中政策在短時間內方向不會改變,尤其是在防堵中國大陸十四五規劃中在5G、AI彎道超車及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政策,顯見美中科技供應鏈逐漸邁向脫鉤趨勢。 全球能源需求在2021年的強勁反彈,導致化石燃料和能源供應短缺,價格持續攀高。

未來趨勢產業: 半導體未來5年續現正成長

為了取得合作夥伴、員工、客戶等各個利害關係人的信任,有些企業不僅將科技倫理與信任當成公關或企業形象議題,而將其設定為企業核心價值與目標,於企業內部的科技、流程與人員等各面向,時時評估科技使用是否符合倫理規範,以維繫企業的全方位承諾、創造與競爭對手間的差異。 TrendForce將於10月20日(四)於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401會議室舉行「2023集邦拓墣科技 產業大預測」, 活動將邀請TrendForce旗下各研究領域的分析師搶先剖析 2023年科技產業趨勢。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 TrendForce 針對 2023 年科技產業發展,整理十大科技產業脈動,精彩內容請見下方。

未來趨勢產業

眼看進入第三季,應該是一切進入復甦期的時候了,看來台灣的產業界應該是面臨新創與變革的時候了,因為在「去全球化」、「去中國化」的時代,所有的產業布局都要有別於過去的時代,曾幾何時台灣變得如此的熱門與受重視,當然是拜政治局勢與台灣科技產業之賜, 以及台灣人民的厚道參與國際人道活動有關。 晟銘電在手機機殼業務也嚴重衰退,公司開始轉型積極往伺服器機殼邁進,找到的策略聯盟的電子五哥廣達,隨著廣達在雲端伺服器站穩腳步晟銘電也開始到AI伺服器之路。 此外過去的IP業者都僅提供IC設計業者整顆晶片小部分的服務,但世芯-KY現在服務的對象,是要求整顆客制化,因此收取的NRE費用大幅提升,而未來收取的IP權利金也會提高,因此才能成為這次IP的領頭羊,率先創了歷史新高。 現在著墨邊緣運算或是AI上,都是全球技術能力最佳的IC設計,甚至連INTEL雄霸多年的伺服器市場,在高端應用上,都被NVIDIA打下江山,算是美國IC產業第一股,我相信無人能出其右。 近期NVIDIA股價創新高401美元,再度把GPU AI伺服器推向話題浪口;簡單說CPU主運算;把它想成大腦主體發號施令,而GPU就是左右腦開發學習;不斷運算與進化學習。 在全球運算力需求大爆發,伺服器CPU晶片在效應上NVIDIA將GPU推向新一代主流。

未來趨勢產業: 去世37年後...台灣老兵魂歸故里 山東八旬女兒跪迎父親

然而晶片短缺、缺櫃塞港等不確定因素,卻為全球車市投下陰霾,工研院「眺望2022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全面剖析全球汽車產業概況和發展趨勢,提出五大策略,助臺廠布局轉型方向,掌握智慧車輛商機。 目前AI晶片的應用範圍,已從雲端運算走向邊緣運算,晶片的設計、生產與封測也結合AI技術。 在這波AI浪潮下,業者多已陸續宣示AI晶片計畫或推出相關產品,像是於手機、智慧電視、智慧音箱、低功耗AI攝影機、AI視覺感測、輔助駕駛系統、車用影像及家用安防等,應用面可說十分廣泛。 全球17家半導體供應鏈廠商獲利逾百億美元,半導體廠資本支出也創下新臺幣4.2兆元的新紀錄。 展望2022年,工研院IEK 未來趨勢產業 Consulting預估,受惠新興應用、數位轉型以及政策助攻,全球半導體榮景可望延續。

未來趨勢產業

透過關注國際服務業如何應用新興平台,提升韌性的同時也解決原先痛點的成功範例,有助於增進臺灣產業加速韌性轉型的參考方向。 資策會MIC長期觀察國際數位轉型趨勢,指出數位經濟已是多國規劃未來經濟活動創新、產業結構轉型的核心,然而數位與社會、產業密切相互影響,使得國際間對於社會數位轉型日漸重視。 迎接數位社會,有更多風險需要被關注,如數位落差、資訊安全、個人與組織的數位權利與資產保護等議題,因此發展數位經濟的兩大關鍵,在於持續增進數位包容,以及建構數位信任環境。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資訊長(CIO)舒世明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遠距辦公、虛擬展會、雲端運用等需求以驚人的速度改變企業運作模式,每個企業與個人都必須要適應「新常態」,經濟活動下滑也為全球企業帶來衝擊,甚至創造史上首次負油價。 企業除了緊縮度過難關,也不妨思考在行有餘力的情況,執行平常沒有機會做的數位化及敏捷式開發轉型,為復甦儲備動能。

未來趨勢產業: 相關新聞

而隨著技術、供應鏈不斷成熟以及成本下降,GaN功率元件正朝著中大功率儲能、資料中心、戶用微型逆變器、通訊基站以及汽車等領域拓展。 其中,在歐盟鈦金級能效要求和中國東數西算工程背景下,資料中心電源和伺服器製造商已深切意識到GaN技術重要性,預計2023年GaN功率元件將大規模釋放至此。 隨著科技發展,利用蒐集的數據,在虛擬世界中建構實體模型的數位分身技術成本已愈來愈低,相關的應用也漸趨普遍。 美國聖地牙哥即利用數位分身協助評估各種解決交通阻塞問題的方案,像是道路拓寬、輕軌系統或是快速鐵路等;澳洲飛航服務公司(Airservices Australia)也應用歷史飛航資料建構數位分身,依照即時情況最佳化班機的飛行路線,讓空中交通更為順暢。 此外,愈來愈多企業認為只做數據分析是不足的,為了處理更大量的資料、交互影響的各種變數,並模擬未來的可能情境,還是需要靠「數位分身」。

未來趨勢產業

此外,自駕車需具備高效能運算AI SoC,持續朝5nm(含)以下先進製程開發、算力將達到1,000 TOPS邁進,與MCU等晶片共同加速全球汽車產業升級。 觀測全球半導體市況,資策會MIC預估,2023年全球市場規模為5,566億美元,主要為外部環境負面因素持續,消費市場買氣不佳、拉貨力道疲軟,從終端、系統廠到半導體晶片產銷供應鏈業者均面臨庫存水位過高的問題,庫存去化持續影響2023年全球及台灣半導體表現。 長期來看,5G、HPC、AI、車用、物聯網等應用,將持續推動對半導體元件的長期需求力道。

未來趨勢產業: 政策新利多加速生醫創新技術進入市場

未來 FinTech 主要涵蓋 AI 人工智慧、區塊鏈、雲端運算、IoT 物聯網、OpenSource開源、低代碼甚至無代碼平台、超自動化等七大面向。 舉凡你我可能都使用過的線上開戶、線上貸款、多元數位支付與 BNPL 先買後付等,都可以發現 FinTech 正快速的改變消費者支付習慣,這也意味著 FinTech 產業需要持續打造更快速的交易過程、良好的顧客體驗,有很多的工作機會成長空間。 專區部分,太空專區分別展出福衛八號、獵風者、B5G低軌衛星及SAR衛星,並各別展示太空遙測技術、姿態控制、通訊、衛星航電、結構與熱控及機構成果。 受矚目的半導體專區,除工程、自然、前瞻處推薦的技術外,未來科技獎獲獎團隊也將展出半導體前瞻技術,如陽明交大電機系的高效能AI邊緣運算加速器晶片,為端對端的AI運算加速器架構,處理器端只要將少量的原始資料及操作指令發送給加速器端,加速器即可完成海量計算,過程中無需處理器介入協助,可大幅提升整體系統效能。 但問題是,新創公司很難切入這個領域,近期在這個領域投資的都是大企業。 在車用顯示器方面,為了讓駕駛者能沉浸在高智慧車艙進行人機介面的互動,車載顯示發展涵蓋了大尺寸化、曲面化、透明顯示、高動態對比、甚或是結合更多感測元件以達到智慧化功能,Micro LED十分適合應用在高階車載環境。

  • 不斷完善網絡、提高設施能力、提升服務水平,讓充電服務更具便捷性和經濟性,確保充電基礎設施“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續”,將更好滿足人民群眾購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車需要,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健康發展。
  • 特別是與高通的法律爭端和原有客戶組成的RISC-V聯盟等挑戰,可能影響ARM的IPO前景和未來的IP授權業務。
  • 台灣資通訊產業近年積極投入AI布局,半導體業者組成台灣人工智慧晶片聯盟(AITA),三年促進AI晶片研發投資超過200億元,預期未來將帶動半導體產業創造2,300億元產值,要將台灣世界級的AI晶片技術能量推向國際舞台。
  • 作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智慧財產(IP)授權公司,ARM近年來的發展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蘇孟宗指出,在強韌與永續的主題下,有四大國際趨勢值得國內產業關注。
  • KPMG畢馬威財務諮詢副總林文棟指出,再生能源躉購費率的逐年下降以及第三階段離岸風電區塊開發走向競標方式,將帶動綠電的交易逐步走向自由化。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