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接工程2023詳盡懶人包!(震驚真相)

Posted by Jason on December 9, 2022

三接工程

中油公司已委託中央大學研究推算,結果顯示觀塘港平均每年可以進港的天數是341.9天,符合觀塘港營運需求。 突堤效應、淤沙:外推方案是一個點狀、跨距離岸近1200公尺的離岸堤,依成大水工模擬試驗,它反而能讓岸邊到水深10米內範圍的水流加速,內陸漂沙震盪最厲害的部分,反而不會產生淤積,根本不會產生突堤效應。 海堤等人工建構物突出於海岸,阻擋原本沿岸流、海岸飄沙的路徑,造成飄沙在上游堆積,下游因為飄沙量減少而出現海岸侵蝕的情況。 費鴻泰呼籲,民進黨的1450應該適可而止,民進黨身為執政黨,面對問題應該拿出解決方案,而不是分化人民情感,任何抹黑、抹紅、潑髒水的行為,也解決不了三接的問題,國民黨團始終不反對用燃氣發電,但是堅決反對接受站設在千年藻礁上。

  • 加上工區警示不足、事故風險提高,漁船頻頻與工作船發生絞網糾紛,雙方箭拔弩張。
  • 海保署副署長吳龍靜則表示,海保署也有持續在大潭藻礁海域進行調查及監測,「大潭藻礁每年都有季節性淤沙的狀況,今年確實有發現比去年更嚴重,會進一步調查泥沙的來源。」藻礁生態本來就是一個變動的環境,後續要持續觀察淤沙的狀況已釐清淤沙原因。
  • 她說,當時是要保育、關心藻礁,當時桃園縣政府也劃定保護區,而在鄭文燦接任後也全力來努力,今天看到藻礁已經做到非常好的保育措施。
  • 「我們要澄清,藻礁所在的範圍,並非公投主文所寫的,因為海岸線不是平整的,所以從堤頭,往外延伸1.2公里以外,就不是完整的藻礁區,而是破碎化的;為此,我們還委託中央大學地科院,做高解析度的地質分析。」曾文生解釋。
  • 三接棧橋新建工程之前就曾因案關沉箱儲存作業,致7名移工落海、3名身亡,本次工作船斷纜事件,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與承攬商之應變處置過程及相關調查報告為何?

然而做為開發商及現有法規制度上的漁民法定代表人中壢區漁會,經過記者多次電話聯繫,均不願回應本案。 張瑞宗認為,既然該海域已塗銷專用漁業權,基於過往已有補償,漁民再次訴求補償的正當性顯然存在疑慮。 不過他也表示,既然漁民希望再次協商,中油基於敦親睦鄰仍會展現誠意繼續溝通。 他也補充,原則上「漁會才是法定正式漁民組織」,中油仍希望以漁會為協商對象,再參酌其他漁民團體意見。 聯盟說,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應立即知會相關單位辦理現勘調查破壞藻礁、柴山多杯孔珊瑚遭污泥覆蓋難存活原因;保育單位應立即清除污泥相關單位也應勒令工程暫停工,靜待調查結果。

三接工程: 中油:爭議海域已塗銷漁業權,仍會展現誠意與漁民溝通

2018年10月8日環評大會環評過關,環團形容這是「環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在大會舉行前發表辭職聲明。 隨後,環團發起公投,並以審查有重大瑕疵為由,另提行政訴訟請求撤銷環評,但遭高等行政法院駁回。 孫大千在臉書表示,三接工程將滅絕全球唯一的藻礁生態系,台灣中油表示,大潭藻礁並非「台灣唯一」的藻礁,當然也不是「全球唯一」的藻礁生態系,台灣的石門、台東、澎湖都有藻礁,孫大千顯然對藻礁生態分布情形,了解有限,如果孫大千有意願,台灣中油願意協助他「做功課」,陪同參觀三接工程。 但我也必須承認,這兩年在中美科技戰與全球疫情爆發後,所出現的國際產業分工新局與能源需求,確實是2016、2017當時在規劃需求面管理政策時,沒有料想到的局面。 這些提案方所提出的方案,當然後來因為一些客觀條件不合適而沒法被選擇,但不要忘了上述任何一個方案,如果真的要執行,都還是要從工業港或是浮式收卸設備拉管,把燃氣送到現在岸上的儲槽區,也就是現在被拿出來渲染的照片,在提案方所主張過的方案中,一樣是會出現的景象。 其實這段時間,有很多朋友對於我在三接與藻礁的公投問題上,還是私底下會傳訊息給我,表達一些疑問,尤其是上週那幾張鋼構的施工柱子插在藻礁礁體上的照片。

而經濟部製作的廣告中,以未來模擬圖加上的工業港碼頭,在環差資料的空照圖中,明顯仍為尚未開發的水域。 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就認為,延宕的過程中可設置「浮動式天然氣接收站(FSRU)」作為過渡方案。 他推估,若不需興建防波堤,無論FSRU碼頭設置在觀塘港、林口港或台北港,皆僅需約2年,並以水平導向鑽掘工法(HDD)鋪設海管至大潭電廠供氣,保護藻礁兼顧穩定供氣。

三接工程: 環團+居民提告求撤銷「觀塘工業區海岸利用許可」 敗訴理由曝光

這應是中油公司液化工程處黃處長以及其員工在4月7日於立法院中興大樓陳椒華立委所召開的記者會上所說的第一次「坐底」的位置。 依照中油的說法,為了人員的安全,才利用纜繩的收放將工作船甩進的靠近高潮區的沙灘上第二次坐底。 第一次東坪8號擱淺的海事案件,造成藻礁受損面積相當於5800平方公尺。 第二次昭伸26號發生海事案件,導致藻礁受損面積約110.29平方公尺。

尤其防波堤施工期間,工程單位海拋沉箱後須再投放石塊加以固定,但工程尚未完工,已讓漁獲量見底。 環境律師張譽尹呼籲,在環差通過前,三接海域工程必須停工,「若審查階段照原方案施工,再外推等於淪為空頭支票。」青年挺藻礁代表唐偉倫指出,若環差最終沒有通過,也不得依照原方案施工,否則就是違背承諾,中油應續提方案,通過環評後才能繼續施工。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則強調,政府既然已經對外承諾,就希望依照再外推方案來執行三接工程,不會回到原方案。

三接工程: 柴山多杯孔珊瑚遭沙埋 環團要求停工調查 中油:自然現象與工程無關

華南金今(22)日舉辦法人說明會,媒體關注今年下半年我國房市狀況,副總江景平指出,下半年房市頂多持平或略增,審慎看待。 三接工程2023 經部:天然氣發電的排碳量只有燃煤發電一半,三接如期完工、供氣發電,可以有效減少碳排放、改善空氣汙染,且能減少中電北送、南電北送需求,有助協助中部減煤。

三接工程

因為要拉管把天然氣從工業港的收卸設備,輸送到岸上13公頃已開發的儲槽區,我們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要明挖藻礁海床來埋管,另一個就是用棧橋。 現在選擇的是影響最小的棧橋,但棧橋的落柱工程點,還是會有海底的藻礁礁體會受到影響,這是我們從2018年環評就知道的,在我讀到的公開資料中,這些從沒隱瞞。 但有環保團體擔憂,工程施作將改變生態環境,突堤效應也會導致藻礁被泥沙活埋,破壞珍貴棲地。 藻礁公投聯盟表示,三接海事工程自2019年棧橋施工以來,持續發現大潭藻礁G1區的海灘出現藻礁礁體碎塊,至去(2020)年,大型沉箱施放後,碎塊出現更多。 2020年3月及11月中油三接工程開始後,因海象條件不佳,工作船兩度擱淺[6] 。 其中一次還刮除0.58公頃大面積藻礁、最深處50公分[7] ,相當於500年至1000年的生態積累。

三接工程: 中油

台灣中油則在環評會議說明,行政院宣布再外推方案後,工業港已經取消填區及浚挖,對於近岸藻礁影響減小;而防波堤遮蔽效果,也有助維持G1、G2區裸露藻礁不易被淤砂掩埋。 三接棧橋新建工程2020年3月28日工作船斷纜、擱淺,藻礁生態疑遭影響破壞,引起社會矚目,環保團體與桃園民眾同年12月11日發動「搶礁藻礁公投連署」。 台灣自從民進黨政府全力推動「增氣減煤」能源轉型政策,截至2022年6月22日,皇昌-泛亞工程團隊雖然已經生產179座沉箱。 不過,目前施工單位已經放置到三接案港區北防波堤段水下的有30個,而30座放在觀塘三接案港區海水裡的沈箱當中,竟然就有多座出現本體結構發生破裂,明顯出現品質缺失。 但我也同時認為,台灣未來的半導體發展,不能只是廠商在某個時期,覺得機會大好,說要什麼,就必須給什麼。 怎麼評估水、電、土地、人才資源的限制條件,因為在具體的國土空間與人口發展下,不管新技術怎模發展,不可能毫無上限。

三接工程

2018年7月3日環評委員建議退回時,長期推動燃煤轉燃氣以改善空污問題的莊秉潔教授亦投書指出:「⋯觀塘冬季風浪大,天然氣船進出不易。在2025年,如供氣不順,冬季空污嚴重時,反而需要再啟動老舊台中燃煤電廠⋯」呼籲遷址[5] 。 對此,曾文生表示,若三接未如期完工,可能影響大潭電廠8、9號天然氣機組不能如期上線,無法增加每年天然氣發電約137億度,就無法減少137億度的燃煤發電,若以每1億度電須4萬噸燃煤換算,約等於無法減煤500萬噸。 事實上,目前台灣僅有高雄永安與台中兩處天然氣接收站,2020年台灣天然氣用量已達1775萬噸,天然氣接收站負載率已達108%,供氣風險升高。

三接工程: 中油稱「沙來、沙往」屬自然現象  海保署將調查沙埋原因

天然氣碳排放量雖較燃煤少,但屬會排碳的化石能源,經濟部亦以「過渡能源」稱之。 三接工程 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第4條已明訂定2050年溫室氣體減半目標;為趕上國際,政府未來可能進一步推動碳中和[9]。 不過,總統蔡英文與行政院長蘇貞昌都強調,不可能重啟核四,且核廢料問題始終無法解決。

  • 保育團體在四接環評會議前夕,在環保署前吶喊,表達台電、中油兩家國營企業惡性競爭,各自興建天然氣接收站,導致自然海岸被迫犧牲的心聲,呼籲全面檢討接收站興建政策。
  • 活動中,除了基本雲端概念、運算、儲存服務及安全性等,也會介紹時下熱門的AI應用,並帶領參與者認識AWS多元的雲端解決方案,獲得能夠即時應用的雲端實戰力。
  • 不僅如此,藻礁公投推動發起人潘忠政5日帶領民眾到大潭藻礁進行生態觀察時發現,整個潮間帶藻礁區佈滿細泥,細泥堵住了藻礁的孔隙,一級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也遭到沙埋。
  • 另一方面則發綠營側翼,對「珍愛藻礁」發起人潘忠政發動人格式毀滅,抹紅為「中共代理人」,甚至抹黑為「護礁是為重啟核四」。
  • 陳憲政律師提到閒置率達6成的數據,是引用自趙家緯,也就是我本人的估算,但這不代表三接在淨零轉型路徑中沒有角色,同一份研究中,我也指出除了衝刺再生能源外,天然氣是橋接能源,我們才能從2025能源轉型目標,穩健地邁向2050年淨零轉型。

經濟部表示,近日仍有許多人詢問為何三接不遷到台北港,姑且不論地方政府已經明確表達不同意見,現在要遷移,光是環評跟工程,就至少要花11年,包括重做環評及前置作業的3年、圍堤造地的4年、後續興建儲槽、氣化設施及埋設管線等工程也要4年。 在說明重啟核四公投的時候,有說明過目前有很多種發電的方式,而以台灣來說,目前實際有在使用的有燃煤的火力發電,燒天然氣的火力發電,水力發電,核能發電,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 三接工程 但是因為電網不是電池,不能把之前發的電存下來給以後用,所以電網就必須要隨時維持一個發電的基本水準,這樣的話,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就派不上用場,因為晚上沒有陽光,很難判斷何時沒有風。

三接工程: 「天然氣第三接收站」相關新聞

至於中油稱「依法取得開發許方面」,工作小組批評,實則是已過半官派環評委員強渡關山,被媒體評為史上「最黑環評」,但中油卻洋洋得意說依法取得開發許可。 她說,三接要持續增加,大潭燃氣發電,是要維持電力穩定關鍵,區間電力要朝均衡發展,現在北部還是依賴南電北送、中電北送,這不僅有區域均衡問題,還有電網安全的問題,因此大潭發出的電,是北部電力供應的重要關鍵。 潘忠政坦言,對於結果「有點失望」,公投結果和之前民調有很大差距,青年連署踴躍但投票不明顯,關鍵在於政府使用龐大資源放出很多假資訊,「鋪天蓋地丟進他們(指青年)腦袋後,有很多懷疑,」最後選擇不投票,他指這些都是「非常不公平的現象」。 根據《公投法》規定,同意票超過投票權人數四分之一、且多於不同意票,即為通過。 此次公投具投票權人數為1,982萬5,468人,至少需拿到495萬6,367票才算通過。

三接工程

「我們要澄清,藻礁所在的範圍,並非公投主文所寫的,因為海岸線不是平整的,所以從堤頭,往外延伸1.2公里以外,就不是完整的藻礁區,而是破碎化的;為此,我們還委託中央大學地科院,做高解析度的地質分析。」曾文生解釋。 「台北港最適合蓋三接,只要4年就可完成。這個說法,實在是大有問題。」曾文生指出,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前環評委員鄭明修曾於《大自然年刊》(2019年、第142期)發表文章,稱樂觀估計,在既有土地上興建儲槽,工期約須4至5年。 「我們統計了一下,從2016到2025年,將近10年的時間,有約占25%發電量的機組要除役汰換,並增加約25%的用電需求量,和2016年的基礎相比,大概會產生50%左右的新增發電機組需求,需要補上。」曾文生說。

三接工程: 蔡英文明視察藻礁、大潭電廠 說明保護藻礁成果

這項建議也是經濟部唯一善意回應的替代方案,行政院3日宣布的也是採外推方式,將觀塘工業港外推455公尺,至離岸1.2公里處,可採不浚挖、不填地的方式開發,但將延遲2年半供氣。 第三則是「邁向淨零轉型」,蔡英文說,為了經濟發展,我們要提供穩定的電力,但同時,也要呼應世界「2050淨零轉型」的訴求,使用低碳、低污染的天然氣作為橋接能源,就是台灣走向2050,先低碳、再零碳的務實路線。 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氣化設施統包工程,下游廠商的工班,雇用不少原住民族人,不過現在卻爆出勞資爭議。

上次2018年公投綁大選,投票率皆約55%,10案公投案通過7案。 今天是台灣第一次公投不綁大選,投票率僅約41%,4案皆未達通過門檻而遭否決。 公投結果: 第20案投票率41.09%,同意票390萬1,171票(19.68%),不同意票416萬3,464票(21%),未通過。 公投綁大選不通過,代表《公投法》將維持現行規定,從今年(2021)開始,每兩年進行一次公投,亦即奇數年舉行公投,偶數年舉行公職人員選舉。 公投結果: 第19案投票率41.08%,同意票395萬1,882票(19.93%),不同意票412萬38票(20.78%),未通過。 台灣在去年(2020)宣布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簡稱萊劑,俗稱瘦肉精)豬肉進口,當時引起不小反彈,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在2020年9月23日提案,禁止進口含萊克多巴胺豬肉。

三接工程: 公投說明會》「永遠站在雞蛋那方」 潘忠政:為藻礁發聲就是守護台灣價值

A:我不用否認,我對於這幾年政府的節能政策也不滿意,所以在這一年中,我的辦公室已已很頻繁地找耗能產業、能源效率服務產業來開專家諮詢會議,也已數度質詢,要求經濟部重新規劃節能與能效提升的政策資源,也準備好把業界跟專業者的建議,化為下個階段的預算提案跟倡議。 擺在眼前的事實是,藻礁跟他所帶來的生態價值,是被保育的越來越好,各級政府投入的資源越來越多,三接的方案也蓋在離岸的海上,距離藻礁生態的熱點越來越遠,所影響到的海底藻礁礁體,甚至已經低於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這中間,我沒有看到有誰,是願意當藻礁殺手的。 而桃園沿岸27公里的藻礁保育也有很大的進展,從工業廢水的全面開罰管制,到劃設觀新藻礁保護區,而大潭三接從全面開挖到離岸建港、甚至再外推出去,都是明明白白的保育運動的成果。 我自己也在再外推的過程中,試圖盡一些個人的努力,希望整個方案能對保育更友善更周全。 我們能不能靜下心來面對一個事實:任何具體的接收站方案,只要它要銜接現在的儲槽區或大潭電廠,就幾乎不可能做到「藻礁一寸不失」。 要堅持一寸不能失,那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什麼方案都不能做,那麼,就是在能源配比上,就要繼續更大程度地依賴燃煤或核電,這會是要付出的具體代價。

三接工程

「721斷氣事件凸顯依靠天然氣發電恐會造成缺電,民進黨需調整能源政策!」國民黨立委吳怡玎24日在記者會表示,721二接斷氣當晚,備轉容量僅剩3%,台電應恢復使用核電廠。 有7600年歷史的大潭藻礁,是全球唯一在淺水域沙灘上發育的藻礁海岸。 三接工程 國民黨立委蔣萬安今(1日)率團前往桃園視察藻礁,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在簡報時指出,他不否認棧橋橋墩的興建過程確實影響到藻礁,受損的藻礁僅有0.4公頃。 制度的缺陷也成為海岸環境保護的困境,「拿下漁會等於拿下漁權,已經成為西海岸開發的固定『步數』。」陳昭倫疼惜道:「漁民教育程度不高,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要求補償』是最基本的訴求,實際上背後是制度形成漁民的弱勢處境」,他認為社會大眾應對此有更多理解。

三接工程: 中油提迴避替代方案縮減開發面積

中油表示,三接是能源轉型重要的基礎設施,也是讓台灣能夠短期大幅減碳減空污的重要工具;三接完工後,北中南各有一座天然氣接收站,不但能兼顧供氣的區域平衡,就近提供天然氣給鄰近的燃氣電廠,彼此還可相互備援,是穩定供氣供電的關鍵。 為促進社會對話,呈現科學證據,由多組環團聯合舉辦「三接與藻礁保育、能源轉型關係對焦會議」,今天邀集學者、環保團體及經濟部次長曾文生針對藻礁生態、能源轉型與減煤時程、替代方案等進行討論。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4日電)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今天表示,根據地質鑽探結果,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一帶水深10至18公尺的藻礁礁體僅0.2至1.2公尺;並強調雖然工程會付出代價,但有更好的效益。 不過,要蓋一個大型天然氣接收站跟蓋房子不同,因為台灣不出產天然氣,所以都需要從國外用船運來,那為了降低處理跟運費,會選擇港口,以及要離未來的發電廠夠近。 但是,在當初的環境評估計畫通過之後,發現桃園觀音大潭有藻礁,就是無節珊瑚藻類死亡鈣化後,沉積於礫石灘上形成的「植物礁」。 三接工程2023 三接,是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縮寫,中油將在桃園觀塘工業區(港)新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簡稱「三接」),預估2025年完工,2022年10月起供應台電大潭電廠新增燃燒天然氣的發電機組所需的天然氣,確保北部電力供應穩定、減少空汙。

三接工程

中油強調,藻礁被淤泥、漂沙覆蓋屬自然現象,「近期的淤沙事件與三接工程無關。」三接工程近期並無任何浚挖海床及抽砂作業,且均依規定設置污染防止膜,也會持續進行觀測。 中油也調閱歷年的照片指出,大潭藻礁G1區時有淤沙、裸露的狀況;編號G2-3-19的柴山多杯孔珊瑚的歷年調查顯示,2019年8月1日被泥沙覆蓋、2020年淤泥退去、2021年4月29日拍攝時柴山多杯孔珊瑚已清晰可見。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曾指出:台灣一年8000多小時中,僅約200小時是尖峰用電,沒必要為了這2.5%的尖峰用電,蓋新的發電廠,要想辦法透過儲能、節能或需量反應等方式,解決少數尖峰時段的用電需求[14] 。 「備用容量率」為每年「備用容量」占每年「尖峰負載」之百分比,備用容量率愈大,系統供電愈可靠,但投資愈大,供電成本也愈高;反之,則可靠度下降。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