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塑膠6大分析2023!內含一次性塑膠絕密資料

Posted by Eric on January 9, 2022

一次性塑膠

27個國家已經通過法律頒布了多項應對一次性塑膠的禁令,包括特定產品(例如碟、杯、飲管、包裝),材料(例如發泡膠)或特定的生產水平。 由於我們大部分的塑膠專門製成一次性使用,即意味著我們丟棄的塑膠量只會增長。 如果直到2050年,我們還不改變貪圖方便及隨意丟棄的文化,全球垃圾堆填區中將有120億噸塑膠。

一次性塑膠

環保局說明,針對中央限塑政策,已在6、7月邀集飲料店業者召開說明會,在限用期限前將持續宣導,並已輔導30家飲料店業者加入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涵蓋太保、朴子、中埔、新港、民雄等鄉鎮,請大家一起使用循環杯,養成自備、重複及少用的習慣。 環保局長張輝川說,嘉義縣目前列管飲料店多達300家,推估全面禁用後,每年可減少2047萬個塑膠一次用飲料杯排出,大約減少512公噸CO2排放量;另,提醒飲料店務必在12月1日前盤點庫存與備貨替代材質,汰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配合限塑政策做環保。 歐盟預算專員歐汀格為此提案辯護時強調,此舉將激勵各國政界人士研究如何減少塑膠垃圾,包括禁令、教育、徵稅及購物袋收費等方式。 代表塑膠製造商的「歐洲塑膠」(Plastics Europe)表示,支持提案「整體目標」,但說必須要投入更多資源在廢棄物處理上,確保妥善回收使用過的塑膠製品。

一次性塑膠: 塑膠垃圾

然而,清理海岸廢棄物並不是一次性的工作,綠色和平呼籲建立「海洋廢棄物管理辦法」,結合各部會資源共同長期規劃清理海岸。 根據研究人員,化學反應再進行調整後,有機會運用在商業用途上,最終目標是讓化學公司可將塑膠垃圾作為豐富的原料,做成界面活性劑,進而產出肥皂、洗碗精等洗潔劑。 研究人員透過將聚烯烴(polyolefins,一次性塑膠中最常見的化合物)轉為烷基芳烴(alkylaromatics)也就是存於洗衣精等有用化學物品中的分子。 循環杯最大的賣點在於免費租用,以及提供「甲地乙還」的服務,不過目前多半侷限於同循環杯系統的門市或店家相互支援。 放眼全球高科技產業趨勢與脈動,生成式AI、5G、物聯網,種種頂流技術的迭代,掀起撼動世界的大浪。

生產者必須分擔塑膠垃圾管理成本,發展較少污染的替代產品將獲得獎勵,並且必須在產品上清楚標示,告知消費者塑膠垃圾如何處置及其危害。 李應元表示,台灣可能將是首個對塑膠吸管展開管制的國家,目前有聽說某些城市展開限用,但還沒有以全國為範圍的例子。 預定在2019年就從連鎖、速食餐廳等有一定規模的餐飲業者開始推動,內用不得提供塑膠吸管,2020年進一步所有餐飲店內用不得提供。

一次性塑膠: 政府部門

美國有線電視財經新聞網(CNNMoney)網站報導,歐洲海域和海灘上的廢棄物有7成是塑膠垃圾,歐盟執委會希望禁止10種一次性塑膠製品,包括塑膠盤和飲料攪拌棒。 2017年7月由八個公民團體與環保署一起創立的海廢平台,13日推出「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除了具體提出一次性塑膠餐具等塑膠減用時程表,環保署也提出河川垃圾攔除、監測水域塑膠微粒、飲水微型纖維調查等計畫,合計34項未來行動將陸續展開。 但星巴克改用的寶寶杯,只是用另一件拋棄式塑膠來取代吸管,對減少全球龐大的塑膠廢棄物,是遠遠不夠的。 後續擴大宣布 2021 年起咖啡廳及速食店內用須全面使用可重複使用的飲料杯,外帶將不免費提供一次性飲料杯,並引入回收金機制,目標在2022年達成一次性杯子減量35%。 綠色和平引用歷年經濟部統計處工業產銷存動態調查,自2009年至2019年間,塑膠袋、免洗塑膠餐具及紙容器三大類一次性塑膠用品,國內銷售量總計增加了22.8%。

一次性塑膠

「考量減塑是國際趨勢,也可減少塑膠對水中生物的影響,落實環保該作的事,且民眾養成不使用一次用塑膠吸管亦需要時間,環境部為引導民眾改變習慣,優先從「不一定需要使用吸管」的內用環境開始管制,逐步引導民眾及業者適應。 台塑將要停產的一次性民生用品包括保鮮膜、垃圾袋、塑膠袋、餐盒、食品包裝等,都曾被發現對陸上和海洋數以萬計的生物棲息地造成不可逆的傷害,而這些塑膠原料在生產過程中也貢獻了可觀的碳排放,加劇氣候問題。 因此,綠色和平認為,台塑停止生產一次性民生用品塑膠原料將有助於減緩塑膠產業帶給環境的衝擊,同時也有機會影響其它製造商及供應鏈轉向永續循環模式。

一次性塑膠: 全球減塑行動急需您支持!

但草案指出,在2021年6月30日前屬初期推動階段,將針對首次違規者予以勸導,不處罰鍰。 草案規定的適用範圍包括:公部門(含國軍福利品供應站、公立學校與公立醫療院所)、私立學校、百貨公司業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 除此之外,主辦單位更打造「全場域沈浸式學習」,不只持續舉辦每年備受歡迎的Hands on Lab實戰工作坊課程,也把整個會場打造成開發者的學習聖殿,不管是主要議程還是場邊交流,會場內每個轉角都藏有技術彩蛋等你解鎖。

塑膠垃圾最終會充滿在我們的空氣、土壤、海洋和食物中,因此這項提案,普遍獲得各界支持。 海洋累積塑膠垃圾,成了各國政府的重要政策議題,科學家警告這會影響食物鏈。 路透社報導,網路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刊登的研究估計,約7萬9000公噸、1.8兆個塑膠垃圾在太平洋形成了垃圾島,主要包括漁網、塑膠容器、包裝袋和繩索。 (中央社)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28日提案,禁用棉花棒、吸管、餐具等一次性塑膠製品,將淨化海洋的重擔加諸製造業身上,引發塑膠業者批評。

一次性塑膠: 海洋垃圾

西門子數位工業提供全面性的服務,不只是資安,更包含永續 ESG 的推進。 有興趣的夥伴們,可以進一步關注西門子在此方面的推進與服務內容,幫助企業無縫整合內外部供應鏈資源、提升資安保護系統,走在 ESG 的先驅腳步上。 舉例來說,西門子數位工業的「客戶審視服務」就能協助客戶了解企業大方向的資安現況,以及未來可以著重的管理作為,整體審視之後,客戶在考量現有的人力與財力資源,決定使用西門子的哪些軟硬體產品線,以實現未來的發展藍圖、面對資安風險。 環保局解釋,「飲料店」指從事茶、咖啡或冷熱飲等飲料販售,或調理供應顧客飲用的行業,包括茶飲店、咖啡店、冷熱飲店及攤商等;「塑膠一次用飲料杯」指生物可分解PLA塑膠杯、保麗龍杯等,限用後如有違反,將依廢棄物清理法處1200至6000元罰鍰。 值得注意的是,連鎖早餐店如麥味登以及提供隨餐飲料的餐飲業,目前還未列入管制範圍,預計未來也有可能一併納入。

過去綠色和平在倡議減塑過程,就致力於督促政府制定減塑的法規,從禁用塑膠微粒、要求加強源頭管制、到訂定限塑時程。 2009年,香港開始實施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並為每個膠袋向客戶徵收5毫的環保徵費。 從那時起,政府亦設立了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亦進行了一系列工作以推行玻璃飲料容器的生產者責任計劃。

一次性塑膠: 全球減塑政策大彙整!歐盟、韓國政策值得參考(2021.01.21更新)

歐洲環保組織聯盟「反思塑膠聯盟」(Rethink Plastic Alliance)稱這次的提案「朝解決塑膠汙染邁出一大步」,但也批評其中發現一些缺點,例如未對歐盟國家設定減用塑膠杯和食物容器的目標。 歐盟執委會預估,一旦2030年全面落實這些規定,業者每年成本可能超過30億歐元(約新台幣1,058億元)。 但也可能每年為消費者省下約65億歐元(約新台幣2.293億元)、創造3萬個就業機會,以及避免220億歐元(約新台幣7,759億元)環境損害和清理成本。

然而,對於生物可分解塑膠是否會對環境造成更大的破壞,綠色和平仍持謹慎態度。 另外,依據「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環保署最遲在2025年前全面限用、2030年前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吸管,業者宜及早因應;民眾也可自備竹製、玻璃、不鏽鋼等材質的可重複使用吸管,及早養成不用一次性吸管的習慣。 今年初,台灣限塑政策正式上路,也將從從2年的「全面限用」到2030年全面「禁用」,其中外帶飲品必備的塑膠吸管也被點名,計畫明年(2019)讓連鎖飲料、餐飲店等內用飲品禁止提供一次用塑膠吸管,並在2020年規定所有餐飲業內用都都不可以提供。 在2025年全面限用一次用吸管後,民眾需要的話得自掏腰包買吸管,2030年則全面禁止商家不得提供。 一次性塑膠 「2020內用禁用、2025以價制量限用、2030全面禁用。」環保署在年末拋出包括吸管、飲料杯、購物袋、免洗餐具等四種一次性塑膠的減用時程表。 署長李應元強調,在吸管的部分,可能是全球第一個以「全國」來禁用一次性塑膠吸管的例子。

一次性塑膠: 一次性餐具

為解決蛋荒,農委會(現為農業部)從今年三月起,以農業發展基金執行專案進口雞蛋計畫,截至今年七月為止,已經進口帶殼蛋逾一點... 1.「台灣ESG永續基金排名」是以台灣金管會「ESG基金專區」內認可的國內外ESG基金,為評比的主要母體,再依各基金每周的績效表現,進行排行。 六年級生,曾在咖啡店當吧檯兼翻譯,十多年前受南方電子報、破報、國家地理雜誌啟蒙,希望也能自己做媒體關心環境。 2023年9月,一年一度的「DevDays Asia亞太技術年會」即將於台北、高雄盛大舉辦,邀請美國微軟總部的頂尖專家、相關產業高階經理人以及各行各業的資深開發者共襄盛舉。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

一次性塑膠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泰國雖訂定積極的限塑目標,由於今年疫情的關係導致外帶、外送的塑膠垃圾增加,成為泰國限塑的所面臨的考驗。 一次性塑膠2023 一次性塑膠 在邁向無塑的過程中,公民力量的支持與參與不可或缺,當您在市場、商圈、夜市消費時,也能向店家告知減塑的期待,當越來越多消費者提出訴求,就能加速政策與方案的落實。 一次性塑膠 同時,邀請您支持綠色和平的減塑專案,也可點擊分享按鈕,將資訊告訴您的親朋好友。

一次性塑膠: 歐盟全面禁止一次性塑膠製品 最快2021上路

德國在 2020 年 11 月正式通過歐盟的一次性塑膠指令,自 2021 年 7 月起消費者將不會在市場上看到歐盟所限制的多種一次性塑膠製品在市面上銷售,包括一次性塑膠餐具、餐盤、攪拌棒、棉花棒、以及保麗龍製的外帶飲料杯和各式食物容器。 綠色和平坦言,在政府尚未進行完整塑膠使用來源統計的現況下,為了估算此次記者會所提出之三大塑膠用品成長總量數據,僅能間接透過經濟部工業產銷存系統的歷年「內銷量」數據,並透過對與業者實際訪談,盡可能來排除間接外銷的因素。 根據綠色和平所進行的民調統計,有六成的民眾表示,常在傳統市場拿到免費塑膠袋,有近五成的民眾則說小吃店提供的免洗餐具太多。 綠色和平樂見臺北市帶頭減塑的決心,也呼籲更多地方政府採取行動,給市民一個無塑消費的選擇。 但是,我們要提醒用紙杯或其他材質取代塑膠杯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不論是塑膠杯或紙杯都一樣會造成資源濫用、垃圾污染,環保署和各地方政府真正應該關心的是如何將全臺年年增加的飲料杯總用量給控制住,而這可以透過其他更多永續的方式如循環杯來做到。

一次性塑膠

不過,就像在餐廳內用一般,碗盤杯具皆是經過店家清洗後重複使用,而循環杯則是交由專業廠商進行洗淨、消毒的程序,必須符合「衛福部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因此只要是合乎規範的業者,都可以放心。 桃園市宣布7月1日實施禁用一次性飲料杯的禁令,估計1年可減少使用7260多萬個塑膠杯;台中市預估實施後,1年可減少1.06億個塑膠杯使用。 其中第二項為複合性材質,需額外加工分離,恐怕與一次性塑膠吸管一同淪為環境中任意流布的塑膠污染物,卻不在管制之列,恐引起爭議。 因此,環保署參考美國與英國部分城市對一次用塑膠吸管採取限制使用的管理經驗,依廢棄物清理法第21條授權,草擬「一次用塑膠吸管限制使用對象、實施方式及實施日期」 草案。 目前政府主要透過以價制量的收費,以及自備環保用品的獎勵折扣等兩大方式作為主要限塑手段。 然而不論是額外購買塑膠袋的費用,或自備環保餐具的獎勵折扣,平均價格均約落在1~2元之間,唐安認為,這對消費者而言誘因實在不高。

一次性塑膠: 一次性塑膠會帶來哪些問題?

唐安指出,缺乏限用管制措施的紙容器及免洗塑膠餐具,其成長幅度相對於長年落實限用的塑膠袋高出三倍,因此政府限用與否,確實影響不同塑膠用品使用量的增加速度,然而每個項目的使用量皆逐年成長,顯示政府限塑的範圍與力道仍有相當大的加強空間。 如果您願意做更多,邀請您支持綠色和平推動減塑的工作,透過捐款、分享文章訊息、以公民身分表達無塑生活的需求,都能成為推動政策的重要力量,促使政府與企業更積極地負起環境責任,讓您我及未來世代都能擁有更乾淨且永續的家園。 根據研究,若2020年才實施禁用,估計臺灣在三年內會排放超過10,000公噸,相當於3,000至5,000兆顆塑膠微粒!

  • 德國在 2020 年 11 月正式通過歐盟的一次性塑膠指令,自 2021 年 7 月起消費者將不會在市場上看到歐盟所限制的多種一次性塑膠製品在市面上銷售,包括一次性塑膠餐具、餐盤、攪拌棒、棉花棒、以及保麗龍製的外帶飲料杯和各式食物容器。
  • 李應元表示,台灣可能將是首個對塑膠吸管展開管制的國家,目前有聽說某些城市展開限用,但還沒有以全國為範圍的例子。
  • 值得注意的是,連鎖早餐店如麥味登以及提供隨餐飲料的餐飲業,目前還未列入管制範圍,預計未來也有可能一併納入。
  • 隨後,2019 年宣布禁止麵包店、百貨公司、折扣商店、大型購物中心及超市提供購物袋(用來裝冷凍和濕產品的塑膠袋例外),目前約有 13,000 超市須提供消費可重複使用或可回收的布袋或紙袋,小型商店、傳統市場仍可繼續提供一次用塑膠袋,但需向消費者收費。
  • 雖然這數字與塑膠總用量相比,其實是九牛一毛,但對於環境仍顯示制定法規的影響力。

例如機台的工安意外,若是系統無法意識到設備的正常運作與否,造成的不只是經濟損失,而是生命安全的損害。 至於台南美食多、飲料店更超過5000家,塑膠杯的使用數量想見非常可觀,因此台南市也計畫推廣可重複使用的循環杯,盼從源頭減量,目前台南市約40家超商、麥當勞響應循環杯租借。 《聯合報》報導,歐盟執委會副主席提默曼斯(Frans Timmermans )說,不會在短時間內全面禁用塑膠器具,但會在技術上可行時,逐步採取行動,讓這些器具逐漸換成用永續材料製作。 全球目前只有約14%塑膠製品被回收,再使用率遠不及其他的材料,紙張回收率可達58%,而鋼鐵回收率高達90%。

一次性塑膠: 2019年間 塑膠袋成長一成 免洗餐具大增37%

直到科學家發現,塑膠大舉入侵海洋,裂解成無數塑膠微粒,已形成嚴重的「海洋塑膠濃湯」,更進入生態食物鏈,大量動物如海鳥、鯨魚、海龜、海豹等因誤食塑膠、遭塑膠垃圾纏縛導致死亡,甚至發現塑膠微粒最後會回到人類體內,減塑的意識才逐漸建立。 截至2018年7月,已有127個國家立法(設禁令或進行稅收)來約束塑膠袋的使用,以遏制一次性塑膠袋造成的污染。 這些使用一次後丟棄的塑膠,通常難以回收,因此經常被丟棄在垃圾堆填區或傾倒在環境中。 一次性塑膠 當我們提到「資安」,對一般人而言,可能是指像是密碼外洩而導致個人財產損失;但在工業面,不只會造成財產與企業經濟損失,更有可能造成人身安全。

一次性塑膠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唐安指出,「環保署當時(2018年)提出的限塑目標是亞洲創舉,但目前為止實際使用量卻沒有減少。」過去10年間不論是中央或地方政府提出的限塑政策,皆趕不上塑膠製品在源頭增加的速度。 2022 年 8 月 18 日更新: 臺北市政府於 2022 年 8 月 6 日宣布,將於同年 12 月開始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飲料杯,成為全臺最早實施的縣市。 綠色和平繼續與公民團體合作,2017年偕同環保署成立「臺灣海廢治理平臺」,定期檢視與討論減塑政策,更制定「海廢治理行動方案」,逐步限制各種一次性塑膠用品,及至2030年全面禁用。 站在減塑的浪頭上,塑膠業正面臨重大變革,朝陽科大應用化學系主任錢偉鈞亦強調,未來將致力友善環境之綠塑材料研發,持續與集泉塑膠合作開發永續產品,以創新技術達到循環經濟、落實環保的理念,朝碳中和目標邁進,培育更多綠色永續人才。 透過公司系統的最佳化分析,產品是否適用或替換都能被檢測出來,減少可能的資源浪費。 再進一步配合西門子的軟硬體,即能把產品的生命週期優化,往永續發展的目標前進。

一次性塑膠: 回收

近年來全球政府逐漸正視塑膠污染問題,許多國家開始制定逐步淘汰一次性塑膠的時程,更於 2022 年 3 月通過《全球塑膠公約》,制訂具法律約束力、涵蓋塑膠從生產、消費到棄置整個週期的條約,並將在今年內展開商議程序。 高敏敏也提供衛生局的口訣「1、2不重複、3不微波、4低耐熱、5使用較安全、6遠離熱酸鹼、7類多應慎選」,並提到,塑膠製品充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除了自備環保水杯、餐具、吸管之外,看懂塑膠編號、正確運用很重要,地球只有一個,需要大家用行動來支持。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抬頭,過去大家習慣使用的塑膠產品,像是飲料常見的吸管,就被認定為有害環境的加工產品。 加上西門子也在發展充電設施,讓他更加理解到,每個人的綠能實際行動,其實有改善整個環境的影響力。

一次性塑膠

外部因應永續議題在全球各地的發酵,許多客戶都像西門子提出自己企業內部的改變需求。 西門子提供完善的數位軟體管理平台,縮短客戶在節能減碳數據應用的過渡期,更能監視並分析廠房人員的操作習慣與狀態,透過這些收集的數據,由內至外提升設備的節能與人員的效率。 范栩更直接點出,工業網路安全不是只有技術方面,而是要從企業管理的大方向思考  —— 包含流程與人員都必須全面考慮,一切都是環環相扣。 范栩分享,西門子本身也同時是製造商,十分了解製造商的需求,有能力提供全方面的軟體與硬體,但這都是屬於技術的範疇。 在推廣資安概念時,首先讓客戶有完整觀念,思考「假如要落實資安,要從什麼角度著手?」重盤考慮之後,依循概念,再訂定執行策略方針,最後才是套用相對應的技術。 《民視》報導,據歐洲議會表示,現今塑膠產品製造量,比1960年多出20倍。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