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華控股10大分析2023!(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Jack on August 22, 2020

台華控股

5月因國內疫情惡化,航運股股價漲幅縮小,台驊月增加的6億營收,主要來自本業,估計6月份投資航運股的獲利貢獻就會再度拉高。 2018年美中貿易戰後,全球供應鏈由集中投資中國轉向區域性投資,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供應鏈持久性的改變,未來世界經濟將建立起新的供應鏈模式。 產業開始分工重組,或是將高階製造回流母國,或是調配海外生產據點,並輔以數位科技管理,打造韌性供應鏈。 隨著中國有望放寬防疫措施條件,且市場期待11月G20拜習會有望緩解過去美中貿易緊繃關係,中國內外銷需求將逐漸回復熱絡,在「雙循環經濟」模式,對於內貿倉儲運輸需求將持續增長。 顏益財更指出,由於疫情對航運股產生很大變化,小型企業財務不健全者,可能因為疫情結束而淘汰出局,另外,馬士基一條龍的整併,長榮海運也是,產業很多都朝向大型化、上下游發展,因此,台驊會加大投資、併購等,因此,投資人不要在乎短期的股息配多少。 〔記者王憶紅/台北報導〕台驊在股息配發率不如預期下,今日開低震盪走低,終場下跌9元,以141元作收。

台華控股

全球知名品牌愛迪達、最大休閒品牌PVH集團(旗下有Calvin Klein、Tommy Hilfiger等品牌)都是旭榮的客戶。 進入第3季產業旺季,台驊認為,全球零售庫存壓力正逐漸回到常軌,零售端上下游產業受到季節性需求影響,拉貨動能正緩步回溫,在航商嚴格控艙及降速運營下,SCFI重新站回千點以上並高於疫情前運價。 自8月起各大航商已調漲歐洲線運價3成,同時遠東至美西、美東也大幅調漲2~3成不等的運價,顯示各航商皆不願意長期低價承攬貨運,採取以量制價的戰略提升運價。 法人估台驊第四季本業獲利可加高,全年出售的陽明股票有部分會列在第四季,至於目前仍持有的航運股,以陽明來說,9月底股價是119.5元,昨日是124.5元,只差5元,就看今年最後一個交易日,今日股價收在多少,才能確定有沒有評價利益。

台華控股: 資金湧入 航運股早盤占成交比一度衝高近50%

台驊先前透過私募(每股10.48元)、增資(每股12元)及市場買進等方式,手上持有陽明(2609)股票逾2萬張,目前除私募買進的1萬張明年第二季才能處分,其餘可隨時做處分。 台華控股 第二季EPS1.47元,第三季EPS1.43元,第四季營收48.68億元,稅後淨利2.04元,EPS1.65元。 台華控股 另外,台驊宣布,擬透過子公司上海台驊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貿區設立100%全資子公司,並透過新設子公司向母公司收購子公司T.H.I. 顏益財指出,目前空運業務主要仍以醫療物資產品為主,近期陸續有空運一般貨急單業務,預計6月份起,因封城解除,年初至今,原空運運送的貨物因運價過高及艙位短缺而暫緩出貨的貨物,將會集中在6月-7月開始陸續出貨。

台華控股

台驊投控在在2017年陽明財務危機的時候入股,今年農曆年附近貨櫃航運下跌一波,加碼買進陽明、長榮,這個月大回檔,又在再次加碼。 顏益財表示,網路上流行「一張不賣、奇蹟自來」,他再加上「反向加碼、綿延不絕」、「現在與這些船東共生共死」,本業外,業外也會有不錯收益,樂觀看待這些航運股股價的表現。 台華控股 袁興文進一步表示,對大聯大來說,該收購案攻守兼宜,一來從財務投資的角度出發,台驊投控每年獲利穩定,且擁高股息收益;二來公司有意深化智慧倉儲業務,台驊投控於物流業具領導地位,也有利價值鏈的提升,整體合作綜效值得期待。

台華控股: 服務

台驊表示,公司目前在台灣及上海設有營運總部,未來也考慮將新加坡定位為東南亞區域營運總部,以整合及拓展國際市場業務。 另外,亞洲區間電子產品上、下游供應鏈零組件物流需求急增,空運費率暴漲,集團旗下各子公司空運事業部業務成長均創下新紀錄。 東南亞市場在今年仍將大幅成長,由於中美貿易戰及Covid-19造成全球供應鏈重組,形成台灣、東南亞生產,美國消費聚落,加上其所具備的人口紅利及稅賦優勢,將成為業績最具成長爆發力的區域。 台驊成立控股公司,併購台空、連宇達方、賽澳遞物流,就是向大聯大學習,集團今年還是會持續大陸內貿物流與其他國家據點攬貨業的投資。 台驊投控董事長顏益財指出,大聯大收購台驊股份他認為是善意的,大聯大一直都是台驊客戶,台驊也學習該公司控股與異業整合模式,雙方理念契合,公司高階也都熟識,雖然他事前不知有這項收購案,28日晚間六點多透過公告才知道此事,未來雙方可做跨業結盟,共同發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項美事。

  • 海運需求暢旺,運價3月喊漲,海運比重超過7成,且在艙位保證上擁有相對優勢,本業可望持續受惠。
  • 第四及第五名為仁寶(2324)、國泰金(2882),其他依序為長榮航太(2645)、宏碁(2353)、群創(3481)、華新(1605)及長榮(2603)。
  • 台驊投控成立近40年來均未虧損,且自2009年掛牌以來截至2021年已配發現金及股票股利超過33.74元,擁有穩定獲利及配息能力,具備低本益比、低股淨比、高殖利率優勢,擁有長期投資價值。
  • 自8月起各大航商已調漲歐洲線運價3成,同時遠東至美西、美東也大幅調漲2~3成不等的運價,顯示各航商皆不願意長期低價承攬貨運,採取以量制價的戰略提升運價。
  • 雖然上半年營收和毛利皆較去年同期衰退約6成左右,但營業費用控制在去年同期5成以下,毛利率21.5%較去年同期增長。
  • 集團發展策略模式除加大集團旗下各子公司業務投資規模外,下半年及明年更會積極透過跨國、跨洲策略聯盟、合資與併購等模式,擴大全球服務網點,提供多元化及全方位物流服務給優質且具有潛能的客戶,大幅提升營運毛利率,拉大同行競爭間距。
  • 物流方面,大陸內需市場消費強勁,進而帶動進口、倉儲及運輸業務增長,以大陸倉儲及配送為主的合資公司聯宇達方物流倉庫出現大量爆倉情況,第3季物流業務營業毛利1.09億元,年增14.26%,季增7.48%。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台驊投控(2636)儘管去年營收及獲利均創下歷史新高,不過由於每股配發現金股利13元,現金股利發放率僅43%,導致今(9)日早盤股價開盤下跌。 台驊控股去年合併營收達360.4億元,年增138%;營業毛利81.26億元,年增229%;稅後淨利40.17億元,年增604%;每股盈餘(EPS)達30.03元,其中屬於本業部分為24.3元,業外投資收益為5.73元,營收及獲利均創下歷史新高。 據了解,隨著營運規模擴大,目前台灣總部辦公室位置不敷使用,台驊希望擴大辦公室規模,董事會過授權董事長在5億元內購置不動產。 而台驊投控2月合併營收28.41億元,在工作天數減少的淡季月份,仍創下同期新高紀錄,年增54.3%;累積前二月合併營收68.53億元,年增69.4%,其中以海運成長最多年增94.5%,其次為鐵路業務年增達55.1%,內貿物流增幅為53%,空運則受到運量減少原因呈現持平。 董事會通過分配現金股利13元,現金股利發放率為43%,以昨日收盤價150元計算,現金殖利率為8.7%,此外,董事會授權董事長在新台幣5億元內購置不動產。

台華控股: 旺季效應浮現 長榮7月營收創半年來高點

代工廠緯創受6月季底拉貨墊高基期影響,今天公布7月合併營收新台幣677.2億元,月減16.5%,年減15.02%。 劉克振解釋,現在市場紅的AI概念股主要業務領域是在雲端,這些廠商會買幾萬台伺服器。 以性質來看,研華算是AIOT+邊緣運算廠商,AI確實對我們產業會有幫助,將帶動更多的應用,但何時可以等到我們真正受惠到AI的時候,還很難說。

台華控股

台驊第3季營收111.63億元,營業毛利28.66億元,毛利率25.68%,皆刷新單季紀錄;由於輕資產策略發酵,業務量雖大幅增長,但費用控制得宜,營業利益因此創16.14億元佳績,年增635%,季增83%,營益率攀升至14.46%,再創新猷,稅後淨利8.08億元,每股盈餘5.88元。 台驊在去年5月空運市場最高峰,海運與空運業務佔比曾經到五五波,目前海運佔比超過七成,空運佔比約兩成一。 台華控股2023 由於第三季是貨櫃船運最大旺季,全球上百港口壅塞問題未解,缺櫃、缺艙情形嚴重,運費月月調漲,空運7、8月也將逐漸進入旺季,台驊第三季業績估計將創下最高峰。 台驊投控(2636)因被列注意股,應證交所要求公告5月財報,營收26.6億元,年增82.03%;稅後盈餘3.84億元,年增462%;稅後EPS3.11元,優於4月的2.98元,與第一季EPS3.16元相當,累計前5月EPS 9.25元,已經篤定上半年賺超過一個股本。

台華控股: LTN經濟通》晶片制裁難招架 中國想繞道?

2.長榮航(2618)三大法人累計賣超3萬2955張,其中外資賣超4405張、投信賣超6625張、自營商賣超2萬1924張;融資減4546張、融券增1923張,券資比5.27%。 清華控股有限公司(英語:Tsinghua Holdings Co., LTD.),為高校校辦企業改制的首家試點單位清華大學改制後的校辦企業,由清華大學控股,清華大學經營資產管理委員會管理,整合控股原清華各校辦企業。 顏益財表示,像是參與私募的股票,因為有閉鎖期,所以也要等明年公開發行之後才能處置。 台驊本身過去配息率在六到七成之間,顏益財表示明年會儘量比照往年配息率,如果台驊全年EPS達到33元,股息以六成計就有19.8元。 顏益財分析,過去十年船公司迷失在壓低成本所進行的船隻大型化策略,每家都想以規模取勝,結果造成市場船噸嚴重過剩,陷入惡性競爭,船公司長時間在成本以下經營。 該收購案將以每股28元作為對價,惟台驊投控已於5月27日股東會通過每股配息1.3元,所以如果公開收購款券交割日晚於其除息最後過戶日,則每股收購對價將會相應調整。

台華控股

台驊國際控股公司董事長顏益財指出,貨櫃船公司過去十年因為追求船舶大型,導致市場船噸過剩,陷入惡性競爭,2020年在疫情壓力下,已學會以量制價;而台驊以海空運承攬35年經驗,學會分散風險,不迷信大客戶,透過一點一滴的耕耘,建立上萬家往來客戶,拉高公司的毛利率。 內貿物流在大陸政府以政策強力驅動,擴大建設基礎設施、電子產品製造及出口,鼓勵內需消費、電商網路和電動車產業,在需求強勁反彈下,帶動進口、報關、倉儲及運輸業務成長,全年毛利4.21億元,年增22%。 中歐/中俄鐵路業務,由於海運及空運市場艙位供給面臨嚴重短缺,原透過海空運輸貨物大量轉單至中歐/中俄鐵路,2021年中歐鐵路運價與海運相當,全年貨量成長近3成,毛利貢獻1.91億元,年增164%。 台華控股 至於國際空運市場,3月起,國際對醫療資源進口需求急迫,空運訂艙需求暴增,加上航空公司因疫情影響縮減6成以上客機,造成空運艙位短缺,4-5月份歐美長程線運價相較去年同期翻漲4倍以上,突破歷史新高紀錄。 隨著歐美政府陸續解封,企業已開始階段性復工,預期第二季末,因上半年品牌廠庫存回補加上下半年歐美年節的消費庫存鋪貨,海運市場將可迎來U型反彈復甦。

台華控股: 航運股大逃殺!貨櫃老船長台驊率先跌停

台驊控股因應趨勢發展,於中國大陸及台灣地區成立雙營運總部,以併購或合資方式整合上下游產業擴大市場佈局。 除加強本業業務拓展擴大營運規模外,同時布局物流相關同業的策略性投資和綜效的整合,冀望帶領公司獲利持續增長。 第三季單季EPS3.04元,雖然較第二季的7.65元減半,但公司董事長顏益財今(3)日傍晚召開記者會說明,公司是物流承攬業,長期享有獲利,不同於海運業,目前淨值已達68.6元,決定上半年配發股利5元,並實施股藏股,規劃買回一萬張股票。 台驊控股董事長顏益財今天表示,航運股自疫情發生後已經出現質變,不再是景氣循環股,如果要說航運股是景氣循環股,台股8成股票恐怕都是,且因為海運業聯盟化,未來3~5年都是穩定獲利的狀況,明年合理本益比應該維持5~8倍,本淨比維持3~5倍,目前股價被嚴重低估。

台華控股

2015年9月5日,紫光集團其中一位股東清華控股,將其30%股份轉售給蘇州高鐵新城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另將6%股售給海南聯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完成後,三者合共持有紫光集團51%股,清華控股持股降至15%。 台驊另持有的長榮(2603)股票,9月底股價126元,昨日股價144元,確定可以有評價利益;捷迅(2643)9月底股價75.3元,昨日77.5元,有沒有評價利益要看今日股價,但可以確定的是不會像第三季那要要列高額的評價損失,因此第四季EPS上看10元,全年EPS上看33元。 顏益財透露,集團2010年併購台灣空運時,因大聯大是台空重要客戶,雙方開始有往來,台驊曾經聘請大聯大前任副董事長,品佳集團董事長陳國源擔任獨立董事,大聯大現任副董事長曾國棟,也是他海洋大學的學長,大聯大董事長黃偉祥與他都是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成員。 顏益財說,目前觀察,至少第3季度前缺櫃、塞港很難緩解,且因需求大於供給,預期營收月月走高,季季攀高峰,到明年也看好,今、明年沒問題。 貨櫃三雄近日股價狂跌,長榮、陽明更是跌破百元關卡,不過被網友譽為最懂海的「航海王」台驊投控(2636)今(23)日公告買進陽明(2609)3000張,每股平均價格為109.37元,總交易金額為3.28億元。 台驊周四晚間公告,今年1月18日至7月22日間,取得陽明股票合計4900張,每股平均價格為60.3元,交易金額為2.95億元,取得目的為財務性投資,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台華控股: 熱錢持續撤出 外資買超最愛這十檔

業外仍持有長榮(2603)、陽明(2609)股票,近期股價持續向上,有利於投資收益。 顏益財認為,隨著歐美解封,全球物流需求都會強勁反彈,貨櫃、空運、陸運及倉儲都相當看好,未來前景「依然展望樂觀」;至於陽明現增案,沒有認的原因是陽明訂價時碰到航運股價最高時,為了保障股東權益,才放棄參與增資。 台華控股 台驊多年來策略性投資相關合作航運公司及貨運承攬公司的股票,由於多年前投資持股成本相當低,加上今年上半年航運股價大漲,至今年6月底累積認列其他綜合損益(OCI)餘額達22.6億元,貢獻每股淨值超過18元,公司淨值每股達到61元。

台驊控股表示,公司為國際型物流企業,提供海空鐵國際運輸,並輔以倉儲運輸及供應鏈金融等整合型物流服務,預期第二季營運受惠運價及中國內需市場回升,整體營運將有機會優於第一季表現。 在全球供應鏈移轉趨勢中,今年將加速投資東南亞及南亞印度市場,將以併購或合資方式快速爭取商機。 依據IATA發布的2023年3月全球航空貨運市場數據顯示,與去年相比,整體市場運能較同期提升9.9%,主因來自於全球客運業務持續復甦,機腹運力增加,但空運運輸主要的電子產業因庫存仍高,貨運需求表現則持續下滑甚至回落至COVID-19 之前的水平以下。 台驊第1季空運營收為7.3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48%,儘管運價仍高於疫情前水平,但貨運量仍受到國際戰事、庫存去化進度及供應鏈問題等綜合因素影響。 除海空運外,台驊積極發展內貿物流,累計上半年營收13.59億元,年增率10.6%。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