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本益比9大優勢2023!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Dave on April 22, 2021

鴻海本益比

今年三月,鴻海和德國最大零售通路商麥德隆集團(METRO Group)簽署合作備忘錄,連手進軍中國大陸3C零售通路。 這一次直接跨足通路業,可以直接透過終端銷售,抓緊產品趨勢,讓鴻海更貼近市場。 首先,鴻海積極補強本身在研發實力上的不足,希望讓「製造的鴻海」成功轉型為「科技的鴻海」。

受惠Swap投資操作收益大增,推升彰銀(2801)2023年上半年稅後純益70.1億元締造史上同期新高紀錄、年增32%,... 新台幣28日由升轉貶,終場以貶值2.4分收31.874元,連兩個交易日貶值,台北與元太外匯總成交量縮至11.85億美元。 鴻海本益比2023 PTT討論,金屬機殼廠可成(2474)受新台幣貶值挹注,第三季仍有匯兌可期,有網友抱怨「被倒爛」。 有人表示,「如果台幣持續貶值,可成手頭上的美金,用來併購那會蠻可觀的,遲早填息,人手一張167買到賺到」。 本網站所有資料僅供參考,如使用者依本資料交易發生交易損失需自行負責,股豐資訊有限公司 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或傳輸中斷不負任何責任。

鴻海本益比: 分析師評級

萬寶投顧蔡明彰強調,護國神山有兩種角色,第一種多頭總司令,2020年第四季台積電因疫情遠距商機,帶領台股突破1990年天價12,682點,展開後來的6,000點大漲行情。 第二種控盤工具,今年台積電終止連續13年成長,法人大戶、政府基金利用台積電漲跌轉折,控制台股地板及天花板。 群創二○○三年成立,在富爸爸鴻海的加持下,二○○五年繳出轉虧為盈的成績單,在監視器面板躋身全球前三大供應商,二○○六年群創上市,二○一○年完成合併奇美電、統寶的「三合一」,躍升為台灣面板廠一哥。 群創受面板報價去年下半年起走跌與需求疲弱影響,今年首季稅後純益降至十八點八九億元,季減百分之六十八點二,年減百分之八十三點七,每股純益○點一八元,下探近六季低點。

  • 而法人在台積電持股率高,籌碼穩定,股價也穩定,鴻海則是在散戶認同度高,籌碼相對不穩,股價較弱勢。
  • 這次台股創新高很特別,5月18日加權指數突破前高15,973點,上市櫃公司只有180家創高,占總數僅10%,即9成股票未能創高,創高個股集中在AI、儲能、資訊服務、汽車、觀光,換言之,多數投資人手上沒有這些強勢股,就是賺指數、賠差價。
  • 鴻海(2317)旗下鴻騰以1.86億歐元,100%併購德國汽車線束PRETTL SWH集團,開啟鴻海集團開春第一併。
  • 大聯大近幾年營運與獲利相對穩健,配息狀況也佳,現金股息殖利率也優於大盤不少,適合穩健型投資人中長線投資布局。
  • 但也不要太高興,這樣的報酬率只是剛好而已,銀行定存本金到期時可以十足拿回來,而股票投資的本金就是股價,到期可拿回來的本金並不保證,可能會比本金低,但也可能會比本金高。
  • 鞋類製造業務將持續落實產能優化、靈活生產與多元布局,運動用品零售及品牌代理業務也將繼續推動數位化轉型策略,進一步整合實體門市與線上通路。

針對近期有關集團鄭州園區相關不實訊息,劉董事長強調,這段期間我們有看到一些刻意編製、不實誇大的影片和消息,製造了不少的恐慌,請大家要以集團的正式說法為主,切勿以訛傳訛。 劉董事長坦言,在一座超過20多萬名員工的廠區,要兼顧防疫規定以及正常生產確實需要很大的管理能力。 鴻海面對疫情,在符合政府的規定下,也不斷做出調整,從快篩、餐廳以及協助員工返鄉等做法,都是希望以員工健康、尊重員工意願為前提下,兼顧員工的工作權益以及安全生產,目前經過這些調整之後,整體也逐漸步上軌道。

鴻海本益比: 緯創、廣達 電子五哥股價狂噴,現在進場還能賺錢嗎?資深分析師教戰2心法追高不套牢

《財訊》報導指出,中國證監會還對工業富聯設下第2條防線:上市3年內,如果股價20日低於每股淨資產價值,主管機關就可以要求工業富聯、鴻海以及公司董事、高階主管買回工業富聯股票。 鴻海昨天聲明表示,鴻海不會參與政治,且郭台銘四年前交棒後,未再參與公司日常管理,未來鴻海會基於郭台銘建立的基礎上,再上層樓。 鴻海指出,鴻海於一九九一年在證交所上市掛牌以來,目前有逾八十萬名股東,公司是屬於海內外全體投資大眾所共同擁有。 鴻海指出,鴻海於1991年在證交所上市掛牌以來,目前有逾80萬名股東,公司是屬於海內外全體投資大眾所共同擁有。 攤開各家券商對鴻海的研究報告,第一金證券指出,鴻海今年主要成長動能除了手機外,由於電動車業務進度明朗,將帶給鴻海實質營收挹注,因此調高目標價至152元;而外資機構包括花旗、摩根士丹利、瑞銀證券、里昂證券,依序給予鴻海目標價在175、168、160、160元,法人普遍相當樂觀。 同樣的標準看中華電(圖1b),過去5年平均配息4.92元,而目前的殖利率3.98%是以每股4.5元的配息計算的。

鴻海本益比

所以,此時探討鴻海集團股價,第一個重點要把握住,也就是目前的環境對鴻海有利,不管電動車大業最後能否成就,畢竟才剛開始籌組開放平台,現在看多或看衰都只是紙上談兵,但是只要電動車題材延續,就有助於鴻海長期評價。 展望 2022 年從 鴻海本益比2023 4 大產品線來看,較為看好的為雲端網路、元件與其他產品線。 其中資料中心與企業客戶佔伺服器營收比重約 3:7,預期受惠於大型資料中心持續佈建,以及企業加速數位轉型,再加上 22H2 Intel、AMD 皆將推出新伺服器 CPU,可望帶動伺服器出貨量年增約 5%。

鴻海本益比: 跟著鴻海做電動車 集團十成員誰衝鋒?

翻開過去線圖,2007年鴻海代工盛世之前,當時的小金雞鴻準與廣宇的相對漲幅,完全把母公司比下去。 而今年最亮眼的金雞,則非面板驅動IC設計公司天鈺莫屬了,從去年12月鴻海集團起漲後,天鈺最高漲了6倍之多,中間也被列為處置股票4次,但都無損於股價的強勢。 鴻海本益比 過去鴻海集團股價都是內資先玩小金雞,外資跟進買鴻海,這次情況也很像,因此坊間有一種說法,只要天鈺股價維持強勢,鴻海就安啦。 回顧過去20年的歷史,自從2007年蘋果智慧型手機上市、串流影音推出、社群媒體陸續出現⋯,新興科技讓鴻海的代工盛世不再,最近10年,鴻海本益比維持在7~15倍之間,比較多的時間是偏向下緣。 2012年一度觸及15倍本益比上緣,當時鴻海有一個「眼球計畫」的題材;2017年又碰觸一次,靠的則是響應川普美國設廠,以及外資喊出200元的目標價。

目前定存年利率只有1%,所以一定是從1%往上加,有的人認為只要加2%就很好了,有人認為得要加8%才滿足,要求的殖利率愈低,就是願意出價購買的價格就愈高。 目前中華電每股113.0元成交,也代表市場上對中華電要求的殖利率為3.98%。 其實,《財訊》報導指出,本土資金對鴻海比較有距離,也是被前陣子外資大賣台積電的事件影響,「哪天外資要提款,你擋也擋不住,所以鴻海還是留給外資吧。」小散戶笑著說道。

鴻海本益比: 千億難換總統位! 台灣阿銘上一堂總統選舉政治課

Lordstown的代表律師Thomas Lauria說,目前正制定償債計畫,會依據破產法第11章為旗下全部或部分業務找到買家。 名嘴陳揮文表示,郭台銘在2019年就想選總統,後續買疫苗,就是為了拿來選總統,現在又把這件事拿出來講,這是矯情、假仙。 陳揮文也指出,郭台銘對外宣稱蔡政府阻攔,他自己認識BNT原廠,都是唬爛,因為買到BNT 1,500萬劑疫苗,就是跟上海復星簽約買的復必泰。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昨天宣布參選總統,他表示四年前已將鴻海經營權交出去,這期間他完全沒有管公司。

有分析師向本刊表示,短線上電子股氣勢,受美國科技股疲弱拖累,以及台積電法說不如預期等影響,外資逐步降低持股水位。 美股受疫情空襲,科技股走勢疲軟,除了科技股遭受賣壓,航運、鋼鐵也呈現大震盪。 專家表示,鴻海在市場好消息頻傳,包括採購疫苗持續進行、插旗電動車腳步加快,以及受惠蘋果新機等利多;另外,隨著科技股進入傳統旺季,其他近日遭外資大賣的權值股包括聯電、群創等,可留意是否轉賣為買。

鴻海本益比: 股價 = 本益比 x 淨利率 x 總資產翻桌率 x 每股淨值 x A/E(權益乘數)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昨天宣布獨立參選總統,鴻海(2317)(2317)早盤股價走弱,到早上9點55分為止,已下跌逾2.5元,股價在106元上下震盪。 當眾從NVIDIA(輝達)創辦人黃仁勳手中接下招牌黑色皮衣試穿,知名度因此進一步水漲船高的雲達總經理楊麒令接受外媒專訪預言,明年相關產品營收將翻一番。 針對有癌友為減輕門診用藥費用負擔,以住院來請領商業保險理賠,壽險公會日前發布新聞稿,已悖離整個醫療險設計的目的,同時也造成健保制度及醫療量能負擔,誠非保險業者所樂見,理事長陳慧遊今(31)日受訪時表示,會快召集專案小組研議中,希望合理不要成為理財工具。 本刊特別從這15檔雙低股中,精選4檔個股來做專文介紹,包括鴻海(2317)、寶成、華新(1605),以及大聯大(3702),讀者若有興趣,可將這些標的納入口袋名單多加留意。

鴻海本益比

在通膨時代背景下,《Yahoo奇摩財經》曾點出鴻海(2317)股價在半導體股成為強勢主流的台股中,股價顯得委屈,但今年來外資對權值股大提款,鴻海股價反像「不動產」走的沈穩。 而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今(1)日也以「股價上漲是對劉揚偉最大肯定!」為題在臉書發文,建議上市公司大老闆除了努力提升業績,也要重視提升本益比。 以鴻海電動車佈局藍圖來看,主要透過成立 MIH 聯盟,創建開放式電動車平台,藉由軟硬體廠商的整合提供一體化成型外觀件(共同底盤),達到標準化、模組化、平台化目標,並減少客戶開發時程。 鴻海也藉由 MIH聯盟,擴大電動車關鍵零組件出海口,重點佈局項目包含電池、電機(馬達)、電控系統等,預期 2022 年車用零組件營收規模將由 鴻海本益比2023 100 億元倍增至 200 億元,相關零組件毛利率約 25%~30%,是長期提升毛利率之關鍵。 《財訊》報導指出,更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新浪網的資料,目前中國股市給工業富聯的本益比為11.79倍,股價淨值比為2.1倍;但同樣屬於製造業,中國股市給鴻海競爭對手立訊的本益比,則為39.65倍,股價淨值比為8.9倍。

鴻海本益比: 他拿鴻海比台積電:為何本益比低? 分析師4點解惑

在郭台銘重披戰袍,回到第一戰線的這半年來,他無時無刻不絞盡腦汁,想盡各種方法,為鴻海未來的成長力布局。 用最簡單的邏輯來看,鴻海要做到這樣的獲利,不外乎兩種方法:第一,淨利率不變,營收大幅成長三倍;另外,營收不變,淨利率則要提升三倍。 《萬寶週刊》鎖定中高資產族群,以台股、全球股市、期貨、基金、房地產、藝術、精品投資為主軸,出版至今深受投資界人士青睞,為全國證券界指標性刊物。

主要是零組件的毛利會比組裝高出兩到四倍,若是鴻海在2025年達到原定目標的一半,則營收與獲利仍然會分別成長7%與8%。 除了天鈺之外,投信3月迄至26日買超8.2萬張的群創,也是本土資金偏好鴻海金雞的代表。 群創的故事其實很簡單,中國不再補貼面板產業,群創得以擺脫殺價競爭,而這幾年朝利基型、高階大型一體化車用面板發展,已見成效,今年獲利有大轉機,外資估計每股獲利超過4元,不再是過去那個常常虧損、股價連淨值都碰不到的雞蛋水餃股;也因為獲利抬頭,有機會從股價淨值比走向本益比評價,讓鴻海集團這次的反攻,有更多故事可言了。 《財訊》報導指出,2018年6月8日,鴻海集團旗下第一家在上海A股掛牌的公司—富士康工業富聯網(簡稱工業富聯)在上海A股敲鐘上市,當時這家公司只花了36天,就得到中國證監會發審委首次公開募股的審批,博得「光速過會」之名。 陸媒當時預期,工業富聯有機會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公司,台灣股民也曾因為買不到工業富聯的股票,找上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求助。 至於潤泰新(9945)、潤泰全(2915)與寶成(9904)等獲利成長力道,都有來自其轉投資的業外獲利認列的幫助,不過潤泰新、寶成本業也都有明顯優於去年同期表現。

鴻海本益比: 鉅亨速報 - Factset 最新調查:台塑(1301-TW)EPS預估下修至2.15元,預估目標價為84.5元

鴻海第一季認列夏普上一會計年度的虧損,高達173億元,侵蝕EPS 1.24元。 鴻海第一季EPS僅0.93元,不如廣達的1.68元,夏普今年來股價下跌11%,是日股今年來大漲19%的最大輸家,印證夏普是鴻海最大拖油瓶,但第二季鴻海少認列投資損失,EPS可望回升到2元水準,將大於廣達,第三季iPhone加持,持續單季EPS大於廣達,研判廣達超車鴻海未來會維持一段時間,但超車的價位在3至5元的合理差距。 這次台股創新高很特別,5月18日加權指數突破前高15,973點,上市櫃公司只有180家創高,占總數僅10%,即9成股票未能創高,創高個股集中在AI、儲能、資訊服務、汽車、觀光,換言之,多數投資人手上沒有這些強勢股,就是賺指數、賠差價。 公司展望 22Q1,預估季節性表現將是 10 鴻海本益比2023 年來最佳,主因部分 21Q4 業績遞延至 22Q1,整體營收季減超過 15%,但是較 2021 年同期持平,其中以雲端網路產品以及元件和其他產品表現較佳。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超微半導體(AMD)董事長、CEO暨總裁蘇姿丰上周旋風抵台,就會見了「電子五哥」之一的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 車用半導體方面,劉董事長表示,鴻揚半導體今年度已經完成1,200V碳化矽MOSFET製程開發,目前和多個客戶接洽中,預計今年底開始接受新產品訂單,預計明年下半取得車規認證,並且開始量產 SiC,以及提供模擬測試等服務。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鴻海(2317)今天公布2022全年營收6兆6219億,年增10.47%,創歷年同期新高,旗下4大產品線皆維持正成長,由於鄭州疫情已結束,以12月來看,鴻海消費智能產品成長幅度達兩位數之多,產業人士認為,這項數字暗示蘋果並未砍單,其他競爭對手也無機會,此外,鴻海電動車事業已開始創造營收。 去年IBM全球營收達一千零三十六億美元,淨利為一百六十七億美元,幾乎是鴻海的十倍! 每股稅後純益則高達八‧九六美元,原本預計二○一一年要達到每股純益十美元的目標,但帕米薩諾透露,可能明年就可提前達成。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