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資成長率2023全攻略!(震驚真相)

Posted by John on September 9, 2021

薪資成長率

由圖二顯示,在2001至2015年間,整體工業與服務業產值勞動生產力成長62%,其中製造業就成長128%,服務業僅成長33%。 顯見,整體而言,服務業產值生產力明顯不足,代表其獲利成長不大。 企業將增加的獲利分配給員工的方法有二,一為直接加薪(經常性薪資),二為員工分紅(非經常性薪資)。 分配比例的多寡基本上是企業的決定,但企業的決定仍會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 在探討這些系統性因素前,讓我們先檢視各個分業自2001年以來的表現,便可看出一些端倪。

  • 首先政府開支本身就是投資工程項目,這些項目創造了就業和對其他行業的需求,這些從業者又產生了新的需求,以此類推,理論上可以創造數倍於政府投資本身的經濟成長。
  • 我們希望主政者運用指標時,宜多關心內涵,才能了解民情,如此方不致於失言、誤判。
  • 近年政府多倡言減稅,包括贈遺稅及營利事業所得稅,但從受雇者薪資表現來看,經濟成長的果實都歸於大戶及財團,資本家從減稅所獲得的鉅額利益,並沒有自動流向受薪階層,而是全投入房市與股市,獲取更多的利益。
  • 然而,相對於國際貨幣基金估算的全球成長6.1%,6.45%只能算是「中上」,而且表2列出的110年和111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結構(即GDP成長貢獻度),就點出了經濟成長的第1個隱憂。

服務業包辦了最低與最高薪的六個分業,可見此業薪資分部呈現兩極化的情形。 薪資成長率2023 雖然政府與企業總是宣稱外勞為「補充性勞力」,亦即外勞從事的是屬於本國勞動「不願」投入的3K(骯髒、辛苦及危險)工作,但外勞究竟屬於「補充性」或「替代性」,實與廠商願意支付的薪資高低有關。 外勞之所以為「補充性」勞力,正證明了台灣許多廠商實不願意支付較高的薪資。

薪資成長率: 香港薪酬趨勢調查 實質增長1.6% 亞太第五名

儘管2001年以後單位利潤的成長的確沒有前期強勁,但真正讓薪資無法成長的不是單位獲利不足,而是獲利轉化為薪資的力道大幅減弱。 因而,當務之急是需先提升利潤分配給員工的比例,而後以生產力提升薪資的效果才會顯著。 在2001年以前,兩者幾乎同步成長,1991至2001年間,單位利潤(產值生產力)成長66%,薪資也成長56%(如表二)。 然而,此一趨勢在2001年後迅速弱化,兩者關聯性也快速脫鉤。

最近主計總處公布去年全體受僱員工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3,211元,年增率1.93%,但是扣除物價指數後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為41,422元,年減0.04%。 不過,如果把年終獎金、年節獎金、績效獎金及加班費納入考量,則實質總薪資為53,445元,年增率還是正的0.96%。 例如,2022年10月的17項民生物資CPI年增率(通膨率)高達6.9%,創下近13年半以來的新高紀錄;所以,2020年度的代表字:「漲」,讓上班族很有感:「萬物漲漲漲,薪水沒有漲」。 部分其他的經濟指標也出現警兆,包括薪資成長陷於停滯,而消費者物價指數卻連續兩個月超過3%的警戒水準。 但最重要的警訊或許是,4月份以美元計價的外銷訂單年增率大幅下降而成為負數,構成外銷主力的電子零組件月減14.5%,資訊通信產品則月減29.8%。 如表2所示,110年的經濟成長,主要歸功於新冠疫情衍生的外銷順差(國外淨需求),以及隨之而生的民間企業投資(民間固定資本形成),而這兩者在111年第一季已經大幅下滑,致使該季的經濟成長率估計只有3.06%。

薪資成長率: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

中國是製造業第一大國[106]和世界最大貿易國(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超過200多種製品產量和出口量排行首位、數十種出口產品占世界70%以上[107]。 中國經濟成長仰賴投資和出口收益[108],2010年後成長明顯趨緩[109],中國政府為此調整經濟結構,改以消費帶動經濟成長[110],2016年時消費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64.6%[111]。 在建國初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採用計劃經濟模式,1978年改革開放後,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改革開放初期的1980年代到90年代,經濟還較落後,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自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中國經濟開始提速,2000年時中國GDP為1.2萬億美元,人均僅為959美元。 中國是經濟成長速度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之一,擁有巨大的人口和經濟體量,較好的基礎設施,穩定的社會環境,為經濟最強的開發中國家,2021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

薪資成長率

美國經濟成長較快,也提高了在當地經商的吸引力,中國的情況則相反。 奧瑪拉說,這場爭鬥凸顯美國的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工會主義是否能唪與政府的產業政策舉措共存,不只是晶片法,也包括補貼綠能技術的通膨削減法(IRA),以及對戰略原料和跨境併購的日益嚴格管制。 而負成長則表示本年度的GDP低於往年,往往會被形容為「不景氣」或經濟衰退。 零成長有時會被認為也是負成長,因為考慮到通貨膨脹以及物價上漲的原因,同樣數量的貨幣的購買力會低於往年。 經濟成長率是末期國民生產總值與基期國民生產總值的比較 以末期現行價格計算末期GNP,得出的成長率是名義經濟成長率。

薪資成長率: ECA薪資趨勢調查報告出爐 台灣調薪幅度低於亞太區平均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去年通膨率逼近3%,導致實質經常性薪資落入負成長,年減0.15%,不只是連續第二年負成長,也是2013年以來最大減幅。 薪資上漲肯定也給物價帶來一些上漲壓力,但到目前對物價推動力只是次要。 央行認為,疫情後管制鬆綁,有助緩解供應鏈問題,同時促使支出轉向服務業,屆時通膨將降溫,但現在看來,會冷卻多少是大問題。

中國還擁有世界第一長的河流航道[241],航運里程達12.63萬公里[註 3],水路客運量達2.63億人、旅客周轉量74.34億人公里[242]。 2013年9月29日,在上海保稅區的基礎上成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為中國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152]。 108年4月底近5年大專畢業生全時工作者之勞退提繳工資以「3萬元~未滿5萬元」占47.4%最多,「未滿3萬元」占36.0%,「5萬元~未滿7萬元」占12.6%,「7萬元以上」占3.9%。 換句話說,像美惠一樣從勞退新制一開辦就開立勞退個人帳戶的勞工,如果滿60歲,不但可以開始領專戶裡的錢,還能選一次領走,或是按月領年金。

薪資成長率: 國家促進經濟成長政策

在此情形下,台灣廠商出口產品所獲致的利潤逐漸受到侵蝕,使得廠商無法也不願大幅提高受雇員工的經常性薪資,造成十餘年來國內實質薪資水準停滯不前。 根據主計總處的分析,最主要的原因來自「物價上漲吃掉薪資的成長」。 除此之外,我們認為產業的不平衡發展也是關鍵因素,因為疫情、美中貿易戰,導致產業M型化發展。 尤其是航運、半導體、電子資訊等產業,表現特別突出,但多數的服務業及少數的傳統產業表現不盡理想,而服務業又占了台灣近七成的GDP、六成多的就業人口。

但從前面提到的資料來看,勞動報酬份額在過去 15 年其實沒有太大變化,而且不論是薪資或 GDP ,只要是從購買力(即以 CPI 做物價調整)的角度來看,都是呈現停滯。 所以要改善目前經濟狀況,問題的關鍵可能不在於 GDP 如何分配,而是在於如何把 GDP 的餅做大,發展附加價值高的產業,以擺脫低價競爭的循環。 但是這個比喻也有繆誤因為沒有考慮到汽車損失的折舊價值比出動救災而增加的需求和勞務價值更多,因而GDP在車禍中是淨損失的。 更沒有考慮到用在救災上的額外花費會導致的其它消費預算的降低。 成長通常以實際價格(即按通貨膨脹調整後的價格)計算,以消除通貨膨脹對製成品價格的扭曲影響。 由於經濟成長是按國內生產毛額的年度百分比變化來衡量的,因此它具有該指標的所有優點和缺點。

薪資成長率: 勞動論述

整體而言,美國企業雇用成本指數在去年上半年觸及2001年開始此項統計以來新高後,下半年後上漲動能就開始放緩。 周二的報告顯示第四季勞工薪酬的季增年率為4%,遠低於2022年初的5.8%。 勞工部公布數據指出,去年最後一季美國企業用於員工薪資與津貼的支出較前一季增加1%,低於第三季的季增1.2%。 EITC 在美國是一項成功的政策,既能鼓勵就業、又能補貼低收入家庭,英國與北歐國家也陸續效法實施。 南韓的服務業,無論是生產力或是薪資都是明顯成長的狀態,也許跟醫療、教育、影視與觀光產業外銷有關。 例如:招攬外國人到南韓進行醫美服務,開放外國學校在南韓設立分校、吸引外國人來就讀。

薪資成長率

就民眾或「全民共享經濟果實」的角度來看,薪資是否成長、就業機會是否增加,才是人民所關心的。 過去這種仰賴出口而忽略內需的政策,雖提高經濟成長率,但對於帶動薪資成長卻沒有實質上的助益。 所以政府應思考如何透過相關政策推動或作為,進而創造好感、讓人民都能夠安居樂業,應是首要之務。

薪資成長率: 數據差困難接踵而至 中國經濟成長率保5成挑戰

林業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區,以及東南部的人工林區。 中國擁有由鐵路系統、公路系統、航空系統、船運系統、管道構成的交通運輸網。 2014年公路和高速公路總里程分別為446萬公里及11萬公里[207]。 中國擁有世界最長的高速公路系統[208]與高速鐵路系統[209],並計畫在2030年增加至11.8萬公里[210]。 薪資成長率2023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211],估計汽車銷售量在2020年達到4,000萬輛[212],城市地區則盛行腳踏車[213]。 但近來交通事故亦顯著上升[214],2011年便有6.2萬人因此喪生[215]。

因此,傳產、服務業勢必提高薪資招募人才,又陷入利潤低、無法永續發展,不易為既有員工加薪的困境。 雖然政府很努力地提高基本工資,以及政府部門加薪4%,希望帶動民間跟著加薪的連鎖效應,但在疫情、通膨的衝擊下,月實質薪資仍舊呈現小幅衰退的現象。 經濟學家擔心的是薪資物價螺旋式上漲 薪資成長率2023 (wage-price spiral),這是經濟術語,指由於薪資上漲導致價格上漲現象,當勞工​​加薪,需要更多商品和服務,反過來又導致價格上漲。 疫情後需求暴增與供應混亂導致物價大漲,市場猜測美國央行升息速度加快,但最令各國央行擔憂的不是供應鏈混亂,而是薪資上漲速度太快。 現在美國大範圍缺工,薪資加速上漲,經濟學家擔心可能釀成物價螺旋式上漲,讓通膨失控。 因此,基本上一輩子不會投資的上班族,在工作40年之後,多尚能過個「健康的」退休生活,不過,一旦有「不健康活」的父母或親人,需要長期照護時,退休生活將會過得很辛苦。

薪資成長率: 勞工權益諮詢

過去數十年來,全球經濟的主要特徵,表現在總是以追求經濟成長率作為主要的目標。 這是因為全球過去主要的經濟思維繫在於以國內生產毛額 (gross domestic 薪資成長率 product, GDP) 的高低來作為衡量一國富裕、發展程度與人民生活水準的主要指標。 GDP是產值的概念,各國為了追求產值的成長,以廠商為主要角色的全球經濟體系於焉產生,因為產值主要係由廠商所創造。 廠商得以存續、茁壯,主要在於利潤的驅動,也因此藉由利潤驅動的經濟成長便成為長期以來全球經濟的特色。 由於廠商利潤在經濟成長目標追求中有著重要地位,任何有害利潤的議題便成為次要、甚至應該極力避免的對象,例如勞工權益、環境保護、甚至是短期不易見到成效的研發支出等,經常都難以成為廠商或政府真正有誠意面對的主要經濟課題。

薪資成長率

根據主計總處《人力運用調查》結果,2013年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人數已達59萬人。 此外,根據江豐富 (2011) 的研究,在金融風暴之後,國內非典型就業人數(按日、時、件、次計酬之部分時間工作、臨時性及人力派遣等)再創新高。 企業紛紛以委外僱用臨時工等方式來降低營運成本,由於僱用傳統正式員工成本(薪資)相對較高,非典型就業人口的增加也造成整體薪資無法大幅提高的原因之一。

薪資成長率: 全球與區域

在1979年6月的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計劃委員會主任余秋里宣布調整工業重心,從重工業轉向農業和輕工,要求重視農業、輕工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將其作為經濟首要的重點紡織品是最大的項目。 1979年重工業的計劃成長率調整為7.6%,比當年輕工業的8.3%的計劃成長率要低。 重工業的投資也開始下降,從1978年占總投資的54.7%壓縮到1979年的46.8%,並重視出口。 其結果是1979—1981年,出口成長率名目上是原來成長率以年均29%的速度成長,出口產品以紡織品是最大的項目,還有自行車、縫紉機等輕工業產品,另外還有一些礦產[46],並在1981年貿易赤字消失和1982年出現了大量順差[47]。 又因為中國能源開採總量已經停滯,中國經濟開始轉向單位耗能較少的消費品工業部門,並對高效能源設備進行投資。 值得一提,1980年代中國開始大量向國外借款並吸納投資,又利用旅遊業賺取外匯,更多企業開始自組籌措資金和自主制定戰略發展。

薪資成長率

2016年9月,隨著鄭徐高鐵的開通,中國高鐵里程突破2萬公里[225],形成四縱四橫格局並向八縱八橫發展,主要線路由京廣高速鐵路、京滬高速鐵路等[226]。 中國還向泰國[227]、歐洲聯盟[228]、寮國[229]、美國等輸出高鐵技術[230][231]。 中國有21座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總里程數達2.8萬公里[207],其中上海地鐵、北京地鐵、廣州地鐵、港鐵和深圳地鐵等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通車里程位居世界前列[232]。 另有時速431公里的上海磁浮示範營運線,為世界上最快的商業軌道[233]。 2020年末,中國大陸鐵路營業里程14.6萬公里,比上年末成長5.3%,其中高鐵營業里程3.8萬公里。

薪資成長率: 金融助攻 引導企業客戶加速排碳

前兩個構面(採行親勞工的社會與勞動市場政策、落實稅制改革)是屬於分配面的策略,主要是希望可以提出勞動報酬份額、提高集體談判協商能力、改善所得分配、降低金融市場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後兩個構面(協助產業轉型、高等教育調整)是屬於需求面的策略(把餅做大),主要是希望可以降低全球化、技術進步、教育快速擴張所帶來的負面衝擊。 雖然全球都正歷經勞動生產力與實質薪資脫鈎、勞動所得份額逐漸下降而資本所得份額提高的分配惡化情境,但台灣的低薪問題較之其他國家尤其嚴重。 國家發展委員會在2015年三月具體指出了台灣實質薪資凍漲的困境,當2000年至2014年之間新加坡、香港、韓國的實質薪資成長率都還有1.3%,甚至2% 的漲幅時,台灣卻是負成長0.1%,在亞洲四小龍中敬陪末座。

薪資成長率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10日於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質詢時指出,房屋租金支出佔消費者物價指數14%,比重十分高,但主計總處房屋租金統計樣本僅1200個,6都僅佔60%。 吳孟道說明,薪資成長是「平均」的概念,產業人才需求高,才能帶動薪資成長。 當成長集中特定產業時,薪資不均現象就會加劇,造成整體薪資成長、果實卻沒全民共享的現象。

薪資成長率: 經濟成績單…壓倒性勝出!

陳惠欣指出,廠商發放的薪資結構中,非經常性薪資比重從18%增至22%,也就是說,以前廠商習慣於年前發放年終或績效獎金,近年來部分廠商傾向按季發放獎金,受僱員工可以更即時拿到,「把總薪資放進來觀察,實質總薪資還是正成長」。 王道銀行(O-Bank)即日起推出「O for YOU扶助存款」專案,提供經濟弱勢族群新台幣階梯活儲,年利率最高5%,期善盡金融業的企業社會責任,鼓勵弱勢族群儲蓄並給予優惠利率。 依照總經理論,勞動與資本所得占比,取決於勞動與資本的「彈性」,彈性越高,占比越大。 因此,1995 年後資本占比提高,其實是資本彈性提高的結果。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