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200萬9大好處2023!(震驚真相)

Posted by Ben on July 22, 2020

年薪200萬

2023 年報稅時間為 5 月 1 日至 5 月 31 日,今年申報綜合所得稅年收入多少可免稅? 編按:一位工程師在Dcard發文詢問高薪上班族有沒有什麼節稅的方法? 他表示自己在design house上班,年薪約700萬,還有股利約200萬,一年繳稅金額就要200萬左右,感到很吐血「每個月薪水繳分期的稅就飽了」。 他的狀況也點出高薪人士的悲哀,即便用盡所有的免稅額與扣除額,每年報稅還是大失血,有什麼破解的方法嗎?

  • 一名在台積電工作的網友透露,台積電的基本底薪為14個月,每個季度還有分紅獎金,但基本上每季只會入帳8分之1的金額,因此根據簡單計算,台積電員工的年薪大致上為「14個月底薪」加上「年終月數乘8」。
  • 這項職務就跟科技一點關係都沒有,主要是處理職場上的人文文化,尤其是確保一間企業內有足夠的多元性及歸屬感。
  • 這個暑假機車戰場戰火更甚以往,各家車廠寄出優惠條件,光陽今年兩波的優惠條件擾亂機車市場,三陽(2206)跟進,對機車族而...
  • 多元職場總監相較之下是比較新穎的職業,每年職缺仍以 30% 比率增長中,尤其愈大的企業愈需要雇用多元職場總監,以確保公司內各種性別、族群等都能享有平等待遇,每個員工都能產生歸屬感。
  • 網友在PTT八卦版發文寫道,如果不考慮買房子的話,單純用租房的,年薪200萬除以12個月下來,每個月月收16.6萬,一個月有16萬可以花,假設基本吃住花3萬元,還有13萬的餘額,很想知道年薪兩百萬以上是什麼樣子的感覺。

阿迪也說,這個行業很像服務業,他曾因為客戶一通電話,凌晨出門到現場解決緊急情況;當老闆的他,更是幾乎全年無休的接案、跑現場。 做水電雖然辛苦,不過他坦言,這行業能獲得的薪資不比上班族差,甚至還能更好。 很多人都無奈自己的薪水不夠高,要年薪破百萬並不容易。

年薪200萬: 薪水低,就別想靠薪水致富

但根據「薪情平臺」數據顯示,總薪資200萬元,與年齡介於30歲到39歲之受僱員工比較,落在第9十分位數以上,有90%的受僱員工總薪資低於他所在的區間。 而更高等的「美國運通簽帳白金卡」則年費為 NT$36,800,但優惠力度也高,是台灣目前門檻最低的金屬信用卡。 除了以上的頂級餐廳、飯店買一送一或兩人 5 折優惠,還有首刷禮 50,000 點會員積分(可兌換 50,000 哩-可兌換亞洲線商務艙來回一次)。 主卡及附卡享無限次使用 The Centurion Lounge 機場貴賓室,最多還能邀請兩個親友一同進入貴賓室。

而近日就有網友好奇拋問,到底有什麼工作的年薪能夠破百萬元? 貼文曝光後,除了一些比較常見的行業外,也有網友分享「1職業」低調賺,弟弟26歲就已經年薪快要200萬元。 另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平均數為67萬元,較2020年增加3.02%;然2021年小於平均數比率為68.31%,意味著有68.31%的受雇員工收入未達平均年薪,約555萬名受雇員工年收入未達平均總薪資,創下歷史新高。 不過日前也有人調查,如果可以選擇,希望可以住在台灣哪個縣市,大部分人的表示如果經濟許可,扣掉房租的話「絕對是台北」,因為有一大堆品牌、百貨公司可以逛,一到節日節慶活動更是少不了,而且外送平台店家非常多元,大眾運輸還有捷運可以搭,也有許多美食。 錢對人來說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但卻是生活不能或缺的東西,不少人目標是存錢買車買房,但是礙於薪水低、物價高,這些夢想總是感覺很遙遠,有網友就好奇,如果不買房子、單純租房,在台北年薪200萬以上「是什麼感覺」,引起網友熱議。 政府許多的排富政策都是從20%所得稅定義,例如幼兒補助。

年薪200萬: 年薪200萬「陽明醫哥」 酸博班生「魯蛇」判賠

通常所謂的高薪人士我這邊指專業技術人員(工程師)、企業主管。 大家對於他們的想法都是過著品質很高的生活,擁有高知名度與高薪的工作。 再上去領30%、40%那種就更可怕,這也是為什麼所得級距越高的上班族,勞退自提的節稅效益會越高,因為你等於是把現在的所得攤提到未來,用退休之後的優惠級距來算,同時達到儲蓄和節稅的效果。 但一樣的所得,每個人的收入來源都不太一樣,生活負擔和個人條件也不一樣,課稅的基礎當然就不一樣,所以在報稅的時候,就有各種可以扣除的項目,讓我們把這些成本扣掉之後,最後得到一個所得淨額,才是課徵所得稅的依據。 104人力銀行整合招募服務處資深副總經理鍾文雄指出,和薪資相關的三大指標,今年受疫情影響,產業表現強弱分明,電金資通續強、住宿餐飲及運輸倉儲較弱。 文章曝光後,引發網友討論,紛紛留言表示,「自己做老闆啊」、「醫師機師牙醫」、「外商手機軟體開發、外商網頁開發,外商其實不少」、「35歲應該要財務自由了,還在依靠年薪是有多魯」、「進出口,手腕厲害有一定收入」、「繼承祖產的房東」、「我朋友36歲做業務(非保險直銷)年薪500萬」、「政治家」。

這種跳法,好比從家裡的魚缸跳至公園的水池,再跳至大海,但是你不能只是金魚或錦鋰,而是要進化成大鯨魚。 一名在台積電工作的網友透露,台積電的基本底薪為14個月,每個季度還有分紅獎金,但基本上每季只會入帳8分之1的金額,因此根據簡單計算,台積電員工的年薪大致上為「14個月底薪」加上「年終月數乘8」。 而普遍碩士畢業沒有其他工作經驗的畢業生,在工作5至6年後,月薪大約會落在6.6至7萬元間,再以2至2.6個月左右計算年終,年薪大略約落在200至300萬元上下。 雙薪家庭扶養 1 名還未就讀大專院校的學童或未滿 70 歲長輩,個人所得免稅額為 27.6 萬元( 9.2 萬元 x 3 )、標準扣除額 24.8 萬元( 12.4 萬元 x 2)、薪資所得扣除額 41.4 萬元( 20.7 萬元 x 2),合計年收入低於 93.8 萬元可免繳稅。 若夫妻一同申報綜所稅,個人所得免稅額 18.4 萬元( 9.2 萬元 x 2 )、標準扣除額 24.8 萬元( 12.4 萬元 x 2)、薪資所得扣除額 41.4 萬元( 20.7 萬元 x 2),合計年收入只要 84.6 萬元以下就可免繳稅。 網友在PTT回文,表示自己只是「受薪階級」,去年收入不錯,年薪拿了1000多萬元,光繳稅就繳了200多萬元,「因為有些所得是國外所得,沒超過670萬(元),所以稅率是40%。」他說,由於1000多萬這麼一大筆,只有報稅時才記得詳細數字到底賺了多少錢,之後就沒感覺忘了。

年薪200萬: 不只工程師!他曝1職業「年薪破百萬」低調賺:26歲快200萬了

這種一邊過著頂尖富人的高消費生活一邊喊窮,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徵,也是肖恩塔利(Shawn 年薪200萬 Tully)筆下的「亨利人」現象。 當我們開始有「找工作不如找收入」的觀念,不靠年薪百萬致富,才會真正步向財富自由的大道。 把腦袋從「找工作」的認知架構,轉換成「找收入」的思維系統,會突然發現海闊天空,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上班領薪水不過是其中一條路,然後眼睛一亮,看到其他收入的可能性。 工程師給人的形象就是高薪職業,常常有人在網路上分享年薪,以及分紅獎金,羨煞許多人,不過有網友分享身邊友人在科技業的薪水,本來以為自己年薪400萬元已經是很厲害了,沒想到聽了朋友的年薪後,突然覺得自己很渺小,其中有個朋友一年賺5千萬,過年給父母的紅包直接奉上500萬元。 單身者個人免稅額為 9.2 萬元、標準扣除額 12.4 萬元、薪資扣除額 20.7 萬,若無其他收入,合計年薪 42.3 萬元以下今年就可以免繳稅,但如果要退稅還是必須申報。

年薪200萬

有大專學者則不諱言,台積電可能在有限的人力供給中,不得不放寬取材範圍,導致使用不適合的員工,也造成離職率攀升,相較於三星本地員工離職率為2.4%,英特爾5.6%,恐怕未來還需要在聘任及留任員工方面更下功夫。 但令原PO感到驚訝的是,儘管員工薪資普遍有不錯表現,但報告書拉到後面一看,竟發現台積電近年離職率持續創高,新人離職率更是已經連3年增加,去年數值達到17.6%,成長速度頗為驚人,讓他忍不住吐槽「這樣都要離職,是有多草莓?」。 原PO表示,在網路上搜索資料的時候,意外注意到台積電公布的110年度永續報告書。 該報告書中提到,台積電員工2021年薪資平均數落在242.5萬元,薪資中位數則落在185.1萬,而他也耳聞碩士新人進台積電,幾乎第1年薪水就保底200萬元。 副統統賴清德以總統特使身分出席友邦巴拉圭的新任總統貝尼亞就職典禮,傳義美食品特製「祝賀巴拉圭總統就職」小泡芙成賴出訪的小禮之一;其特色為包裝上印有雙方國旗、「TAIWAN」圖示,不過也被發現少了金門跟馬祖。

年薪200萬: 亞灣2.0聯合招商 鄭文燦:中央全力支持 投資高雄趁現在

然而部分工時員工較多之「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住宿及餐飲業」、「其他服務業」、「教育業」(不含小學以上各級公私立學校等)等,都未達40萬元。 而受僱員工人數較多的「製造業」為51.9萬元,其中的「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則皆超過70萬元。 110學年度大學學測於1月23日結束,大學入學考試中心也在隔天(24日)公布各科試題及參考解答。 幾天後,一張試場名單在社群網站上瘋傳,一位考生的姓名引發眾人遐想,不少網友看了笑翻,直呼「今年榜首有趣了」。 台灣新聞主播、中英雙語節目主持人路怡珍,昨(21)日於臉書PO文表示,因最近很常分享烏俄消息,有名以簡體字留言的網友,要求全球串連早安新聞、「浩爾譯世界」的「俄」羅斯念四聲,是不是可以改一下,理由是「不念鵝羅斯二聲『太難聽』」。 在高薪職業中,每週工作60、70和80個小時以上是正常的。

在問到「過去工作經驗中,是否曾目睹、耳聞同事或自身經歷過身體或言語上的性騷擾?」時,約有1/4(26%)的受訪者表示「自身曾受到騷擾」,比例相當高。 再經過交叉分析,當中近九成是女性,男性比例約為一成。 遭遇職場性騷擾後,絕大多數的受害者選擇保持沉默,主要原因是舉證困難,擔心被吃案。 對照2023年6月起,台灣#Me 年薪200萬 Too狂潮為何風起雲湧? 正是因為社群媒體的匿名性,為爆料者提供了某種支援系統。

年薪200萬: 年收入不到200萬,別送孩子去私校!財務專家揭家長最易忽略私校陷阱,碰到絕對後悔莫及

陳姓男子不滿被駡,認為名譽權受損,提告求償10萬元精神慰撫金;高雄地院審理時,法官認定張男駡人「魯蛇」等言論確實已侵害陳男權益,根據國稅局資料顯示,張男年薪超過200萬,陳男年薪18萬,依雙方身分、地位、經濟狀況及加害情形,判張男應賠9千元,可上訴。 判決指出,2020年12月15日,PTT男女版有一篇「請問女生要的感覺到底是什麼東西?」的文章,張姓兒科醫師回文後,與陳姓博班生開始在網路筆戰。 陳男先嗆張「好了啦,考不上專科的醫師,乖乖當萬年住院醫師或總醫師吧」,張回文反嗆「不要說萬年總醫師,就算是萬年PGY,收入和社會地位也是屌打你」、「依照社會運行的規則,你想要取笑那個人,首先你現實成就要贏過那個人啊」。 提到創業動機,是2018年政府大力推動節電計畫,各公部門汰換節能燈具,釋出不少標案,滿手證照的他具備無人能敵的搶標優勢,於是自立門戶,跟著政府計畫,有什麼就做什麼,也讓他的小公司5年前就有500萬元的年營業額。 年薪200萬 雖有「多技之長」,畢業後他仍不斷進修,先考取城市科大休閒事業研究所,並擔任水域休閒活動兼任講師,後來跟著父母前往金門進行為期2年的清潔工程,他也充分運用時間再取得金門大學事業經營管理碩士學位。

財務專家指出,對父母來說,孩子的教育支出就如同跑馬拉松一般,是場長期抗戰,最忌一開始就把子彈用光。 大致說來,如果家庭年收入沒有超過200萬,最好還是別考慮讀私立學校。 這把小編嚇一跳,大家都想追求年薪百萬,這個說法乍聽很奇怪。

年薪200萬: 繳稅貸款推薦

這就是為什麼會說一般上班族月薪不到3萬2000多塊以下的人,是不用繳稅的。 但是當你的年所得超過最基本的免標薪,就要開始繳稅了。 不少網友回覆表示,「說真的沒什麼特別感覺,就是多點錢可以投資」、「真的是沒啥感覺,依舊要工作、開會、吃飯」、「唯一差別,我覺得是人生多點選擇」、「我年薪300萬,告訴你沒什麼感覺,以前一個月四萬時生活還比較充實快樂,人只要知足就是富有的人,以前我覺得幹話,現在覺得真理」。 沒有政府案件執行時,他便利用網路接案填滿空檔,尤其疫情間,讓他們的業績逆勢多出了2成,「很多人從國外回來,發現家裡水電壞了,或是家裡視訊上班、上課,架設網路的需求增加,然而老師傅怕被傳染,反而成為我們的機會。」蘇玄贊今年創業第5年,估今年營業額能達1000多萬元,他的年收入200萬元起跳。

年薪200萬

享受著大房子、名車、美食、高級旅遊、不必要的昂貴教育費用。 如果你還是比較喜歡有固定的現金流,另一種方法就是把它轉成海外的配息,因為每個申報戶每年都有100萬的海外所得免稅免申報的額度,其實不只債券,包含KY股的配息也是屬於海外所得,同樣算在100萬的免稅額度裡面,而且海外配息還不用扣二代健保。 不過剛剛這個節稅優勢的前提是「減項大於加項」,若當3個人的所得級距都提高到12%時。 但抵減還是固定8.5%,這時候把股利併入綜所稅,就會變成加項大於減項,增加的股利需要多負擔12%-8.5%=3.5% ,股利的節稅優勢就會開始降低了。

年薪200萬: 企業

這說明產業薪資是有行情水準的﹗在台灣,讀理工的就屬半導體業﹑IC設計業最令人欣羨;讀商的就屬金融業最高;像我讀新聞系,媒體業是在中後段,完全無法相提並論。 年薪200萬2023 判決指出,在某銀行擔任經理的吳姓男子,不但擁高薪,還有嬌妻及一對子女,外人看似人生勝利組,但其實吳妻林女沒撐到「7年之癢」就出軌,跟從事保全業的唐姓人夫有染。 潛在客戶陌生開發,拓展新客戶新市場,以達成公司設定之業績目標。

年薪200萬

原PO在Dcard上發文,今年37歲,在某IC台廠做技術副理,去年年薪領到400萬元,已經覺得很開心了,過年期間與好友歡聚閒聊,聊到薪水時,才發現自己原來很渺小,「分享一下身邊的朋友給大家參考,現在科技業年薪不到300萬好像落入貧窮線」。 以上就是今天介紹的頂尖及高級卡種,此等級類型的卡種除了在意現金回饋或哩程累積之外,額外提供服務的價值更是注意焦點。 年薪200萬 而且,即使年收入未達門檻,但若年收入離門檻相差不遠,且長期使用該銀行服務、信用往來也都穩定,還是可以考慮申請,與客服溝通過後還是有不小的成功率,畢竟這種等級的客戶銀行都會小心維繫關係。 頂級信用卡年費高,但是享有的服務也多,包含機場貴賓室、機場接送、旅遊相關保險,或道路救援等等額外免費優惠,頂尖卡等多半還配有可處理消費問題的個人秘書服務。 除了美國運通的黑卡採邀請制外,台灣也有不少頂級信用卡,今天就要介紹其中討論度和門檻都比較高的幾張。 但一名網友透露,租屋處使用的是定頻冷氣,不知道要怎麼吹會比較省錢,因此發文詢問。

年薪200萬: 平均年終1.15個月,2021年平均調薪3.4%

其他網友則回應,「原PO跟他老公分開貸吧,你是一個人」、「 如果是同一個人做信貸跟房貸,要找不同間銀行,而且時間要拉長到超過半年」。 高起薪恐使薪酬差距愈來愈大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商業心理學教授湯瑪士. 查莫羅(Tomas Chamorro)提及另一極端的狀況,高薪也會讓人感覺良好,但是員工一旦適應之後,他們通常會想要更多。

年薪200萬

還有每年 4 次的國際機場免費接或送、全年不限次數和天數的國際機場免費停車。 面對高昂租金和凍漲低薪的夾擊,不少租屋族大嘆吃不消。 一名網友為了省錢,和房東租次頂樓陽台的一小塊空地,並搭帳篷度日,相較動輒上萬的房租,他只要月繳1千,而且還有免費水電可用。 不只對新進員工造成影響,同一組織的其他成員也會產生負面感受,資深人員可能會對新手拿到高薪感到憤怒,更慘的是,就算自己任職多年,領的薪資甚至比應屆畢業生還少,「這將促使薪酬差距愈來愈大」 杜利說。

年薪200萬: 電資畢業「年薪200萬↑」把醫牙狠甩在後? 網揭醫生2優勢秒打臉

貼文一出,網友卻認為大錯特錯,「別鬧了,200萬元是超混的醫生底標」、「你以為進竹科就不是當狗嗎」、「要念成醫生的門檻比當電資工程師高很多」、「電資新鮮人風光個十年後,還不是要乖乖找醫生報到」、「不要搞笑了,醫牙怎麼可能會比電資沒生活品質」、「人家低調而已」、「電資在台灣操得跟狗一樣」。 而儘管這些網友年薪都有200萬元以上的水準,仍有人在文章中透露想離職的念頭,「有看過身心科,即使不是去一線IC廠也想跳槽」。 貼文下方也意外調出前員工分享離職的可能原因,包含:「學習進度跟不上同期進度或前輩主管的要求」、「半夜可能會被call醒」、「遇到情緒不穩的主管」、「獨立值班很多事情不會處理」。 不少網友則在Dcard、PTT分享自己的年資與年終。

  • 在台灣我們一共把年所得淨額分成5個等級,請注意這裡講的是淨額不是總額,稅率從最低的5%、12%、20%、30%到最高的40%。
  • 不過剛剛這個節稅優勢的前提是「減項大於加項」,若當3個人的所得級距都提高到12%時。
  • 楊梅警分局呼籲,現今的詐騙手段層出不窮,投資詐騙尤為嚴重。
  • 享受著大房子、名車、美食、高及旅遊、不必要的昂貴教育費用。
  • 陳不服回嘴:「你只有這個可以說嘴喔?社會地位可不一定喔,還有pgy薪水跟工程師沒兩樣吧,工時還比較長」,張見到回文後,再嗆「台灣什麼環境大家都很清楚啦,會去念本土博班,基本上已經是魯蛇預備軍了,博班念了2年結果放棄」。

「球鞋要買上萬元的、手機要買蘋果最新款,什麼都跟人比,」景肇梅說,若父母沒留心,孩子很可能因而養成過度消費的習慣,並非好事。 她建議,最好還是經濟狀況頗優、家庭年收入超過200萬元的情況下,再考慮是否送孩子去私校。 可是能進到高薪產業﹑龍頭企業,做一路發的職務,基本上多半是好學歷的人。 如果不是台成清交政,或是中字輩,能擠進去大企業領高薪的,不是沒有,而是幾稀,他們一定具有其他很強的背景。 很簡單,台灣的統計數字明白顯示,九成上班族的薪水低於百萬,絕大多數終其一生拿不到百萬年薪。 當我們費盡唇舌討論如何拿到年薪百萬,對於全台灣 1146 萬上班族中的 9 成,逾 1 千萬人不僅無濟於事,還讓他們挫折,感到努力無用。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