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趨勢2023介紹!(持續更新)

Posted by Jack on March 21, 2023

未來趨勢

國際企管公司高知特在幾年前提出42個5~10年後的熱門職缺,其中有些「未來職務」因新冠肺炎關係,提早實現。 依台灣就業市場的接受度,與就職門檻的高低,《Cheers》雜誌歸納出以下8種可能已經或很快就會在台灣出現的熱門人才。 臺灣工業從早期勞力密集型的傳統產業轉向機械製造,從機械產業的根基工具機,到工具機的大腦控制器,甚至是現在智慧製造所需的機器人、機器手臂,工研院一直為提升臺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而奮鬥不懈。 工業革命以來,大量製造已造成地球資源耗損,土壤、水與空氣深陷汙染危機,極端氣候加劇,均已危及人類生存。 未來趨勢 1980年代起,工研院即投入風光地熱等再生能源的研究,並配合環保法規演進,以水處理專業與產業並肩同行,進而在淨零世代,以科技兼顧經濟成長與永續未來。

近年來,歐洲國家在地經濟面臨挑戰,年輕人失業率持續攀升,連美國也因經濟和國安需求,提出「製造業回流美國」的政策,顯示重振在地經濟已是各國政府的施政重點。 黃筱雯分析,人才需具備的專業知識,已從20年前要求一技之長的「I型人」、10年前學得多、學得廣的「T型、Ⅱ型、π型人」,進階到雙核心的「跨域整合型人才」,他呼籲職場人才要藉由不同核心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數位技能的整合運用,方能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 綜觀全球嚴峻的市場競爭形勢及國內產業發展現況,數位轉型為全球產業發展潮流與競爭利器,順應時勢,發展新商業模式的能力將是致勝的關鍵,數位轉型勢在必行,將重塑台灣產業競爭力。 2018年,科技部推動AI創新研究中心計畫,成立專注智慧製造的人工智慧製造系統研究中心,張淮杞預估,2025到2030年台灣各行各業都將出現IoT與AI應用。

未來趨勢: 智慧家庭是什麼?瞭解智能家電未來趨勢

在趨勢資料中,y 值會隨時間增加或減少,使得顯示的圖案具有線性性質。 這場大傳染病的影響是深遠的,即使部分國家已經恢復,它也會留下社會不平等加劇和債務增加的後遺症。 未來趨勢2023 Covid對最貧窮和最脆弱的人打擊最大,將數百萬人推入貧困和根深蒂固的不平等。 台灣積極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但如果亞洲地區要充分發揮其貿易能力,各國需要繼續共同努力,促進跨區域投資流動並消除非關稅壁壘。 本報告預期,歐盟的整體聯網汽車保有量將於2025年跨越50%的里程碑,美國可望再快一些、最早於2023年超過50%。

台灣高齡化由高齡社會轉為超高齡社會時間為8年,與韓國、新加坡相當;高齡化伴隨老人失智等問題,張淮杞指出,到了2036年,台灣失智人口將超過50萬人,失智照護、高齡健康照護與老人獨居等,是未來關鍵議題,也是重要商機。 2030年全球人口將超過86億人,主要成長地區為非洲與印度,而60歲以上高齡人口有6成在亞洲。 台灣在今年3月底因老年人占總人口比率達到14%,正式宣告進入「高齡社會」,預期2026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緊跟著日、德、義等先進國家的腳步,而這些國家早在2015年就已經邁入超高齡社會。 電子支付條例升級將驅動零售新戰場:電支使用人數2021年突破千萬,改版的新條例預期將打破電子支付和金融機構間的高牆,並帶動一波支付平台間的整合,擁有電支執照業者的商務模式將有更活耀的契機,也將像微型銀行一般逐步提供金融服務。

未來趨勢: 網站佈局規畫不踩雷?這9種網站版面設計了解一下

除此之外,驅動電動車成長的因素不單單只有環保意識的抬頭以及燃油車的禁止。 消費者對於電動車的觀感轉變還有企業對於電動車的應用也將推動電動車市場的發展。 預計今年綠色消費仍然蔚為主流,每年這一類的趨勢都會有增長,消費者深刻的認為產品的可持續性會影響他們的購買決定。 因此在電子商務網站透過向顧客展示您如何關心環境,可以輕易贏得他們的心。

未來趨勢

他舉例表示,一個新的建築物,會有太陽能板以及風力發電、水力發電,綠色建築地區可以種植蔬菜水果等。 現在歐洲地區已經有很多風力發電以及太陽能發電建設;北非地區則有太陽能發電,沿海地區則有風力發電,未來五到十年還會持續發展。 未來社會走向高齡化,需要更大且有效的醫療照護,而生命科學技術發展,有助於縮小健康照護支出。

未來趨勢: 臺灣IC設計首破兆 車用AI應用夯

而大塚廠長從《現代包裝》雜誌中了解到美國陸軍Natick實驗室所介紹的真空包裝香腸和軍用殺菌袋食品,廠長的預見性成為大塚食品開發殺菌袋咖哩的動力,他們決心將殺菌袋這一產品形式運用在咖哩上,製作出「熱水加熱即可食用,絕不會失敗的咖哩」。 1964年,大塚食品接管了在關西生產和銷售咖哩粉和速溶咖哩塊的公司。 當時,日本的咖哩粉廠商之間的競爭很激烈,大塚食品想要在咖哩市場中製作出一款有差異化的產品。 咖哩自江戶時代末期進入日本之後,逐漸成為了西式料理的代表性食品之一,受到大眾喜愛。 而在真空殺菌袋咖哩出現之前,日本市面上主流的咖哩產品形式是咖哩粉和罐頭。

  • 他表示,管理大師許士軍曾在某場合說,未來將進入資訊科技、電子商務、AI主導的世界,但從人類文明歷史看來,如果只偏重理工,而看輕音樂、考古、哲學、文學,那麼人類文明將會被毀滅,甚至蕩然無存。
  • 在未來動用核武可能會造成顯著的地緣政治變化,一些國家會設法與現有的核武勢力建立或加強安全結盟。
  • 而過去物聯網被認為是驅動半導體產業營收的第一項目,然而現在已跌至第三位,次於無線通信與車用領域應用。
  • 在具備核武的某些弱小國家,未來發生混亂政權更替或是崩潰的可能性,也讓人不斷質疑這類國家是否有能力控制和保護它們的核子武器。
  • 每一步我們走得夠穩,每一決策我們選得夠妥,都是向前邁進的基石。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消費者仍然擁有注重新鮮的、當場製作的飲食習慣,但作為海外調理包產品中的一大成熟品類,其安全、標準、穩定、保持原汁原味的產品屬性在辦公、戶外等場景仍然是消費者擁有的上好選擇。 黃小豬為成立於2020年的方便鮮食品牌,在2021 年接連完成種子輪、Pre-A 未來趨勢2023 輪和戰略融資。 品牌主打「便捷美味的新鮮輕滋養即享粥品」,旗下的鮑魚海鮮粥、燕窩銀耳粥、人參雞肉粥、海參小米粥等在內4款輕奢禮盒系列粥品均為殺菌袋形式的產品。 在產品層面,Foodaily觀察到,中國已經存在一定的殺菌袋生產加工技術基礎,並陸續出現以真空殺菌袋為主要包裝形式的產品。

未來趨勢: 日本排核廢水爭議引恐慌 台鹽:貨源充足不怕

在行銷學上,趨勢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門學問,透過市場調查、產業分析與消費者訪談等研究,可推出未來影響產品的趨勢。 目前有相當多的趨勢分析機構都活躍在廣告界、行銷界與設計界當中。 彭茂榮指出,半導體產業邁入2023年即開始進入庫存調整階段,IC設計與記憶體產業面臨需求滑落、供過於求的困境,預估將分別衰退20.3%及衰退32.5%。 另一方面,晶圓代工也從持平成長下修至衰退6.6%,連帶影響IC封測預估需求衰退15.5%,均不利於2023年整體營運。

未來趨勢

我們需要緊急解決和扭轉Covid對貧窮和不平等的破壞性影響。 這也是建立社區復原力的機會,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自然災害的影響,防止未來的危機,包括增加對衛生和教育的投資,創造公平和競爭的勞動力市場環境,以及改善獲得金融服務和技術的機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所架構的國際體系,由於新勢力的崛起、全球化的經濟、相對財富與經濟力量從西方至東方的歷史性轉移,以及非國家參與者的擴大影響,到了2025年將會不復以往。 彼時,國際體系會是全球多極的,而且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力量[1]的差距會持續縮短。 與民族國家之間勢力變化同時發生的,會是各種非國家參與者(包括商業、族群、宗教組織,以及犯罪網路)勢力的增長。 不僅參與者發生改變,就連促成持續國際繁榮的重要跨國問題,也都會具有不同的範圍和廣度。

未來趨勢: 日本水產業「哀鴻遍野」中港澳若全暫停進口 恐損1500億日圓

企業自動化應用目前仍面臨AI應用擴展及協同串接的難題,且目前單模態的AI應用已不足以滿足企業在即時決策、預測能力的需求。 未來能夠同步處理文本、視覺影像、音訊等的多模態AI,將有機會幫助企業解決現今難題,提供更精準的自動化性能,以跨越企業內各種業務流程的決策串流障礙。 IDC調查發現,近五成的企業會在意放在雲上的數據是否被完全保護,且會關注數據中心所在的位置。 在地緣政治考量下,未來數位主權不僅是國家級別在意的重要項目、企業與個人也將更關注數位自決與管理能力的發展。 另外,有別於傳統組織結構階級制森嚴,未來需要更扁平化的組織,讓企業能夠跟著科技的變遷,快速應用且重組團隊以回應變化。 也就是說組織內從上到下,都必須隨時做好準備,適應不斷變化的工作內容。

未來趨勢

英國與美國的主要經濟往來和歐洲其他國與美國的一樣,都是強關聯的,因此英鎊/美元走勢和歐元/美元走勢比较类似。 不過相對歐元,英鎊未來面臨著兩個不利因素,一是英國央行相對鴿派,之後货币政策转向的可能性增加,二是英国政府的双赤字困境仍未緩解。 因此我們預計英鎊美元(GBP/USD)走勢在2023年將會比歐元/美元的弱。 隨著聯準會2022年開啓加息周期,EUR/USD匯率開始加速下跌,從年初1.13跌倒最低點0.96,歐元貶值15%,直到2022年9月底,才開始止跌反彈。 該反彈周期持續了4個月,一是因爲市場對聯準會加息預期回落,二是因爲歐央行開始强力加息,市場對歐央行後續加息鷹派預期升溫,也就是歐洲貨幣政策緊縮程度大於美國。

未來趨勢: 零接觸經濟持續發燒 帶動跨域創新

在未來動用核武可能會造成顯著的地緣政治變化,一些國家會設法與現有的核武勢力建立或加強安全結盟。 此外,全球未來極需克服區域均衡及資源永續的難題:氣候暖化導致氣候難民出現,水資源和能源的永續利用,更成為各國的難題。 因此,未來政府將更加重視「強韌環境」的觀念,也就是面臨天災時,如何做到事先預防、當下應變,以及事後復原等不同階段。 對金融業而言,則將加速發展數位經濟的金融服務,造成全球金融圈相互依賴,創造全球價值鏈,不過於此同時,也相對提高經濟風險。 隨著全球人口數、高齡占比增加,人口結構因而改變,由醫療技術進步所帶來的死亡率減緩、壽命延長,伴隨著生育率下降、人口老化快速、高齡人口增加,將對醫療體系和社經發展帶來龐大壓力。

未來趨勢

人類要和AI拚運算能力、效率、勞動力是拚不過的,但由於學生和病人還是喜歡和老師、醫師互動、溝通,因此老師、醫師的職務應不會消失,但必須學習和AI合作。 例如IBM研發的AI華生醫師,可針對病人的基因檢測建議更精準的用藥,早是全球醫師的最佳助手。 過去臺灣汽車零組件出口偏重歐美國家,為了分散外銷市場與迴避貿易風險,建議臺廠在兼顧最大客戶北美市場外,也應盡早布局像是印度、東協等新興國家市場。 走過疫情,展望未來,新興科技可以幫助企業突破業務挑戰,創造更公平、更具韌性的社會。 他們的關係有如一個同心圓,人工智慧最早出現,是最大的外圈;接著是後來出現的機器學習;推動人工智慧領域出現爆炸性發展的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則是落在最裡面的內圈。

未來趨勢: 政策新利多加速生醫創新技術進入市場

因為國際社群將會面臨極為廣泛的跨國挑戰,這些參與者的多樣性也增加了未來二十年內發生分裂的可能性。 「新的科技」可以再度提供解決方案,例如化石燃料(fossil fuels)的可行替代品,或是克服食物和水資源限制的方法。 不過,目前所有的科技都無法就需要的規模取代傳統的能源結構,而且在2025年,新的能源科技可能還無法商業化和廣泛散佈。

從美中貿易戰到現在的科技戰,已形成兩大科技強權陣營,連帶引起全球產業生態鏈的重組,以前是在低生產成本國家集中生產,未來將迅速改變為在主要消費國家內就地生產。 放眼不確定的未來,哪些類型職務的飯碗可能因數位科技崛起而不保? 麥肯錫分析後發現,最容易消失的工作包括行政事務與產線組裝人員,最不容易被取代的則是健康照顧提供者、專業顧問與管理階層。 麥肯錫即預測,科技革新對於就業機會影響可分為長期與短期來討論:短期而言,AI對就業的衝擊可能會來得又急又快,但就長期來看,當AI擴散至各行業且被廣泛接納,就可望能創造出更多數位化工作機會。 高齡化社會來自生育率的減少,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幾乎所有地區生育率都在下降。 張淮杞指出,2017年台灣嬰兒出生數已跌破20萬人,為19.4萬人。

未來趨勢: 透過生成式AI 驅動消費與零售產業的成功

現階段有超過一半的鋰、鈷和石墨加工及精煉位於中國,並生產了所有鋰離子電池的 3/4,國際能源署(IEA)正在與世界各國政府合作,研究如何戰略性地管理電動汽車和其他關鍵能源技術所需的礦產資源,確保有足夠的供應來穩定推動電動車發展。 外在地緣政治、全球經濟前景的挑戰及內部的人才短缺等問題,使2023年對台灣產業而言是一個相對不穩定的開始,隨著通膨及景氣緊縮,成本居高不下,終端市場的回溫速度也不如預期,企業的獲利空間受到相當大的壓力。 台灣企業也可善用合作及併購等工具,找尋價值被低估的標的,加速退場高風險的地區,佈局未來成長的關鍵資源,提前準備下一波市場反轉的契機。 疫情加速了向數位世界轉型的無縫接軌,並引發了消費行為的轉變,而這種變化可能會產生長久的影響。 數位化將繼續推動產業和技術的快速整合,特別是遠距工作、醫療、教育、娛樂和金融服務。 電子商務正在降低交易成本,促進各國在全球價值鏈的參與,並改善市場開放和覆蓋範圍。

避險保值:美元具有極强的流動性,在全球外匯儲備中占主導地位,因此一直被視爲最佳的避險貨幣之一。 當風險事件發生時,人們傾向購買美元資產(例如美国國債),間接推升美元。 未來趨勢2023 另外,美元和大多數貨幣走勢相反,當本國貨幣貶值時,購買美元可實現風險對衝。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