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建築12大好處2023!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Tim on May 15, 2023

環保建築

與香港毗鄰的廣東省,過去5年新增節能建築面積年增長率達到9%,保持全國領先水平。 環保建築2023 今年6月,廣州召開2018年度全省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工作座談會,對全省綠色建設發展工作做了進一步部署,要求2018年全省進一步落實新建建築節能強制性標準,提升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水平,加強建築能耗管理,力爭全省城鎮綠色建築佔新建建築比例達到40%。 去年年初,美國市場研究機構Navigant Research發表報告披露,到2035年,全球零能耗住宅和商業建築項目可望增至1.4萬億幢,;2014至2035年期間,全球與住宅和商業地產相關的零能耗產品和服務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44.5%。

◆在合理範圍內,應當盡可能靠近公共運輸、工作地點、學校、購物場所等。 ◎永續住宅應用要項 ◆使用回收材料,甚至原本的基礎或建築體構造都整個予以再利用。 ◆材料的內含耗能(embodied energy)越低越好——這裡指的是,材料提煉、製造與運輸至基地的過程中必須使用的能源總量。 ◆有效率的照明系統,如利用日光以節約電力,或以感應器、計時器自動關閉不必要的照明。 ◆收集雨水與中水(洗滌槽與淋浴間流出的水),並重複利用在花木澆灌或廁所清潔的水系統。 ◆確保住宅的居住舒適體驗、建築意義與價值、對未來新使用方法的適應能力等,以延長住宅壽命,減少未來改建工程。

環保建築: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霍爾、提出「從搖籃到搖籃」的全回收無廢料設計概念並長期在綠建築領域佔有領導地位的威廉. 環保建築2023 麥唐諾、善用竹子木材等自然建材的日本建築家隈研吾、以創新紙建築聞名的日本建築家阪茂、強調建築必須融入貼近土地的AIA建築獎得主美國建築師雷克與弗拉托、擅用夯土技術於美國沙漠地帶造屋的瑞克. 喬伊、在加州一帶持續專研永續建築的普赫+史卡帕、案子遍及歐洲各地的德國建築師偉納. 而除了單戶住宅外,本書更收錄有曾獲美國十大綠建築榮譽位於加州聖塔摩尼卡的低收入戶集合住宅「科羅拉多庭院」,及位於芬蘭赫爾辛基極具野心的生態社區實驗住宅群「維基新區」。 本書是由美國國立建築博物館策劃編製,搜集全球優異的綠色設計住宅作品,來自不同地域特色的設計,雖然不一定雷同於每一位讀者所居區域,但每個案例當中在思考省能、通風及光線明亮的重要居住條件上,所採用的方式及設計巧思,同樣極為值得身在亞熱帶的台灣讀者認識並參考運用。 一個運用了所有永續手法的建築,相對於僅僅一半大小的任何建築,實際上並不真正的對地球比較友善。

「綠色魔法學校」達成節能的驚人成果,是從設計與設備雙管齊下,輕鬆達成節能60%的效益。 *【生態魔法】營造生物多樣性,低維護又節水的生態景觀 你知道嗎? 整齊畫一的行道樹、修剪乾淨的樹形、開闊的草坪、幾何排列的灌木叢、百花綻放的花海,其實是生態上貧瘠的象徵。

環保建築: 我們雜誌的焦點

其中,反響最熱烈的是運營成本的降低,新建綠色建築五年期成本降低14%,舊樓改造五年期運營成本則降低13%。 在各個行業中,建築被認為是實現溫室氣體減排最快、成本最划算的領域。 根據上述調查獲得的數據,全球進軍綠色建築行業的主要有三大理由,第一是環保,其次是保護自然資源,第三是減少水消耗。

可惜的是,EEWH雖然以九大指標評估綠建築性能,但對於碳足跡揭露尚未有具體標準。 反觀2013年成立的低碳建築聯盟(LCBA),是全台第一個民間推動碳足跡認證制度的組織,雖嘗試以生命週期的概念推廣建築碳足跡認證,但自2015年發出第一張認證至今,目前只有近50件建築取得此認證。 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指的是:產品或服務從原料取得到最終處置的生命週期中,各項投入與產出對環境的潛在衝擊的評估。 以建築物為對象,並聚焦在環境衝擊之中的碳排放,可以發現,在生命週期之中,除了營運過程能源相關的碳排放(簡稱「營運碳」)之外,還包含剩餘生命週期內所產生的碳排放,稱為「隱含碳」(Embodied carbon)。

環保建築: 國際間綠建材發展

該國制定的節能政策包括運用金融優惠制度,鼓勵建築採用節能措施,以較少的能量消耗獲取舒適的居住環境。 此外包括住宅採用隔熱構造的補貼貸款制度,採用太陽能熱水器、節能型供水設備和供暖設備等的補貼貸款制度,及辦公樓、飯店等建築採用熱泵設備的長期低息融資制度等。 沈元峰說明,生態綠能建築的理念在於「保護環境,創造生態。」亦即一棟建築不僅需要使用能降低環境傷害的建材,更要能夠在建築中盡可能地創造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真正達到人與環境共好的自然樣貌。 應用在建築上就是在建物中規畫出一部分空間種植當地特有種的植物,或以建造生態池的方式,促使生物鏈慢慢完整。 在台灣有這麼一群人努力的發展對環境友善、對使用者健康著想的綠色環保建材。 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合作機會,讓更多民眾認識這些既環保又兼顧舒適的自然建材。

環保建築

相反,以水為溶劑的乳膠漆則是一種更環保、更無害的油漆,適合用來打造健康家居。 OSB板之所以會被稱為環保建材,是因為它的原材料都是取自白楊木或者白松木等樹木。 此外,在製造OSB板的過程中,有95%的木材會完全被利用,而其他剩下來的部分則會用來當肥料,可以說完全沒有浪費資源。 我在 2013 年獲得科技部「小產學聯盟計畫」支持成立了低碳建築聯盟 LCBA(Low Carbon Building Alliance),希望能建立建築物碳足跡的認證制度,同時建構「低碳建築產業平台」以推展台灣的低碳建築產業鏈。

環保建築: 綠色願景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室內空間的空氣品質,溫度、濕度都是舒適居住的重要指標,邱繼哲表示換氣與密封性才是冬暖夏涼的根本,屋內裝設的冷暖氣都有搭配換氣扇,確保有源源不絕的新鮮空氣,來避免夏天進到冷氣房就想睡覺的問題,冬天則藉由氣密窗來防止暖氣逸散。 邱繼哲發展出的進氣過濾系統,讓乾淨乾燥的空氣送到使用空間,並讓廁所、廚房和後陽台等會產生濕氣的空間作為通風路徑的末端,既可以讓室內空氣流通,也能有效控制濕度,而經過除濕後得到的水氣則收集到陽台外面的桶子中,也可以再做循環利用。 邱繼哲的朋友時常笑稱他的研究讓動物住得比人都舒服,經此一說後開始思考為何不去提升人自己的居住品質呢? 環保建築2023 環境正在被破壞,現今除了降低對環境的傷害,更重要的是人類需用智慧,在生活的空間裡,盡可能地創造一個自然的生態環境。 建築一直是人類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水泥叢林也有變成森林的潛力,沈元峰表示,世界的建築潮流正在改變,與環境共生的永續建築正在發酵,台灣身為地球村的一員,不管是政府亦或是商界,真正需要做的都是「放眼國際」。

綠色建築或綠建築(英語:green building),是指本身及其使用過程在生命週期中,如選址、設計、建設、營運、維護、翻新、拆除等各階段皆達成環境友善與資源有效運用的一種建築[1]。 換言之,綠色建築在設計上試圖從人造建築與自然環境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 這需要設計團隊、建築師、工程師以及客戶在專案的各階段中緊密合作。 而綠色建築的實作擴充並補足古典建築設計對於經濟效益、實用性、耐用度以及舒適度方面的不足。 結合了雨水回收系統,屋頂採特殊設計減少陽光輻射進入,空調採智能節能系統,除此之外,園區建造時,特意不改變當地原本植被,以不打擾環境及節能理念來設計,同時也呼應客家順應自然、節儉生活的態度。

環保建築: 相關新聞

人們之所以為這個仍在建設中、占地僅6平方公里的小城冠以如此多美麗的頭銜,皆因為它被視為未來城市的典範。 而館內的照明也不重新購買或製造,直接用租借方式,用多少電源就收多少錢;橘色地毯的材質也可被被拆解,重新回收變成別張地毯;另外家具還用工業用回收紙製成的長椅。 將 500 萬像素相機鏡頭朝向自己,就能進行視訊通話;反向翻轉朝向房間,則可方便進行群組視訊會議。 紅外線相機也可搭配 Windows Hello 功能,保留使用者的臉部記錄,並可在不使用時關閉,讓您保有隱私。 Veriton All-In-One 電腦採用窄邊框設計,成就令人驚嘆的 88% 螢幕機身比。 24 吋 FHD (1920 X 1080) IPS 環保建築 觸控螢幕帶給您更優質的觀賞與工作體驗。

  • 說到蓋房子、搞設計,不是一件輕易的事,且綠建築的實行也非如同「舉手之勞作環保、你我都做得到」般輕鬆簡單。
  • 不少地方都有為本土而設的綠色建築認證系統,以中立的工具展示及比較建築物的環保表現,例如英國的BREEAM、美國的LEED等,而香港現行的綠色建築認證系統為「綠建環評」。
  • 如果把舊的運貨托盤重新利用,將它們變成極具個人特色的室內傢俱,這就能達到綠色標準裡提到的「廢棄物減量」。
  • [13] 以GDP增長來看,中國大陸位居世界前列(過去10年為9.64%)。
  • 3.堅持台灣建造,百分百綠建材: 「綠色魔法學校」從水泥、石材、玻璃、油漆、地毯、電線、鋼板到空調設備等由裡到外,都是來自國內最高水準的的綠色產品或綠色科技,打造全球最高品質的綠建築經典大作。
  • 木頭蓋的家,外頭不是鐵窗,而是一片草原、藍天和森林裝飾, 這些不是夢裡的場景,是一群逐夢踏實的愛木屋主,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感動!

香港正致力建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將來,以確保我們的後代可以繼續享有清潔和綠化的環境。 但究竟建築物的設計和管理能否融合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減低對大自然的影響之餘,同時改善我們的生活質素呢? 本文會透過不同個案和例子,介紹如何在建築物中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環保建築: 全球與區域

「忠誠公園和美崙公園的透水鋪面和生態排水草溝,就是一種進步的表現」張清華表示,透水鋪面和生態排水草溝能改善下雨天的排水與積水現象,同時讓公園土質有利植物生長,是一種對生態和環境友善的工法。 每一層樓,整排規劃的書架旁,提供許多木椅,讓人可直接乘坐閱讀,不用擔心找不到位置,非常貼心,無處不感受到細節。 生態豐富、綠意盎然的百年公園(北投公園)內,一旁還有水池湖畔,充滿生氣,非常適合親子、老人來這裡散散步,旅客來這裡拍拍照,北投踏青規劃。 這片1小時29分鐘的珊瑚生態紀錄片,在潛水員、攝影師與海洋生活學家帶領下,紀錄澳洲大堡礁一帶珊瑚的生長與變化,一同觀察在全球暖化下珊瑚礁逐漸白化、消失的生態。

環保建築

常見如具有防水、隔音效果的高性能建材,此外,「節能」也屬於高性能範疇;因此天花板、地面、牆壁、門簾等項目都可使用到高性能綠建材。 環保建築2023 在評定時便會以不同的性能項目去量測效果,以辨別是否為真正的高性能。 例如,位於廣州的珠江城大廈是中國首棟零碳建築,亦是現今全球最節能建築之一。 大廈獨特的曲線外形可以增加風速,透過內設的風力渦輪機,進行風力發電。

環保建築: 建築物生命週期評估 揪出高達28%被忽略的「隱含碳」

【節能】台灣的氣候悶熱潮濕,選擇能阻擋濕氣的建材,讓室內空間更乾爽舒適,不需除濕機的額外輔助。 【健康】甲醛、甲苯、芳香烴等揮發性有機物嚴重傷害人體,會引發即時性的頭痛、噁心,長期吸入容易造成記憶衰退,傷害大腦和器官。 裝潢時使用不含揮發性有機物的油漆塗料,讓生活空間更安全無慮。 在這裏,建築師、工程師和建築公司試圖創造出這樣的建築:使用盡可能少的能源、自己發電、循環利用水、不需要空調或中央供暖就能自己制熱或制冷。 環保建築 除了新的建築項目外,可持續發展亦可應用於舊樓翻新,建築行業現今佔據堆填區四成廢物之多,減少產生廢物是當務之急,活化舊有建築物既可有效減少拆卸過程中所產生的建築廢料,也可減低工程期間為周遭環境帶來的影響。

環保建築

目前全球也已存在少數幾個成功案例,位於巴西的一間綠建築工程管理公司Petinelli,以及座落於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漢能清潔能源展示中心,分別拿下LEED Zero Energy及Carbon認證,開創國際首例。 Petinelli這間公司的建築本體是一座經過改建的兩層倉庫,面積大約436平方米,規模不大,辦公室人數也才25人,讓屋頂上僅15瓩的太陽能裝置容量,產生的電能夠完全供給建築使用還有剩。 但北京的漢能清潔能源展示中心占地有7119平方米,算是個商業建築,就得種植大量的電來補齊。

環保建築: 綠色建築

不同角度觀看,北投圖書館的外型像是一艘木船,讓建築融入公園,使其成為自然地景的一部,因這座閱讀空間也被譽為「知識方舟」,這棟台灣第一棟綠建築,好美呀,宛如森林小木屋,充滿美感的台北圖書館。 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主要職責是執行各級議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控制污染物排放政策,鼓勵開發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以控制污染,保護和改善環境。 這個方法允許水源從建築物的頂部往下流的時候產生自然灌溉,而且在往下流的過程,它還可以進一步提供水源灌溉周圍的植被。 相對於鋼筋混凝土建築的開採、加工、運送,造成的碳足跡驚人,而且再利用率低,木材建築當然更符合永續的精神,在技術上配合鋼木混和的建築結構,一樣能製作出符合避震規格的建築。 因此,台灣仍需提升建築產業鏈從業人員對建築碳足跡的意識,亦可思考於EEWH中評分標準或從其他政策中,納入建築物碳揭露的機制的可能性,以因應國際碳足跡揭露制度的趨勢,並提高資訊的相容性。

如此報告書,政府當然無法審查其結果,最後也只是存查了事而已。 由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打造的星巴克洄瀾門市,是以29個曾到過紐約、馬賽、巴賽隆納等世界大港的貨櫃回收堆砌而成的亞洲首間貨櫃咖啡廳,利用中式斗拱力學的美感打造出如大樹開枝落葉的意象,也以獨特的工法維持貨櫃屋內的溫度涼爽。 大面積的採光天窗讓洄瀾門市室內光明通透,純白的貨櫃咖啡廳綴以活潑大方的原住民圖騰,展現與在地文化完美的結合。 被廣譽為台灣之光的台北101除了是台灣最高的摩天大樓之外,在2011年更獲得綠建築權威——美國綠建築協會所頒發的既有建築類別LEED白金級認證,並且在2016年再度認證。

環保建築: 環境藝術論

空氣污染、氣候反常、海平面上升對香港這個小島的威脅日增,令市民意識到環保不再是遠在天邊,或事不關己的議題,而是一個切身而急需解決的危機。 為改善當下的生活質素,迎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市民需要逐步改善衣、食、住、行的習慣與模式,其中港人最關心的居住環境,也要趨向可持續發展,將環保元素融入建築,以「石屎森林」化為綠野森林。 除了自然綠化外,在科技發展下,許多生活科技亦被應用到建築中。 所謂「智慧」建築,即是透過多元的網路及科技設備導入及應用,使得建築空間本身具備智慧化功能,提升使用上的便利、安全及永續性。

環保建築

為了改善室內空氣質素及加強公眾對這方面的關注,政府已實施「室內空氣質素管理計劃」。 該計劃的其中一項主要工作,是推行自願參與的「辦公室和公眾場所室內空氣質素檢定計劃」。 在這計劃下,處所若能夠達到兩個級別的室內空氣質素指標(良好或卓越),均會於註冊後獲發「良好級」或「卓越級」室內空氣質素證書。 政府亦會向有關處所發出室內空氣質素檢定標籤,以供展示在顯眼位置,表彰這項成就。 為增加建築廢物處置收費計劃的透明度,和顧及整體運作效率、建築廢物運輸及處置的情況,我們特為帳戶戶主提供14天的建築廢物交收紀錄。 除此紀錄外,帳戶戶主可考慮是否須要透過處置設施索取有關的資料。

環保建築: 環保署預告修正「公民營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許可管理辦法」第16條之2、第16條之3、第16條之4草案

在功能上,摩天大樓正在從以往的商務辦公場所變為更加多元化的綜合功能體。 倫敦的碎片大廈(The Shard)是一個包括住宅、餐廳、辦公大樓和酒店的「垂直村落」;2014年完工的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也兼具餐廳、咖啡館、商店和花園等開放式公共空間。 走出辦公室在大街上喝一杯咖啡或吃點東西的老習慣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將是走進電梯,選擇上樓或下樓到最近的咖啡館或健身房。 在花博結束後,荷蘭館的建材會被重新拆解,並組成另一棟建築,它結合許多團隊的心血打造而成,也是全球第一座被拆除、重建的循環建築模範。 紐約、布魯塞爾等國際都市都制定了低碳、低能耗建築的漸進性行動計劃,可望每三年翻倍增長一次。 2016年,根據國際調研機構Dodge Data & Analytics研究預測,到2018年全球綠色建築可望翻倍,從18%增至37%,其中,墨西哥、巴西、哥倫比亞、沙特、南非、中國和印度是重要的推手。

環保建築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