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航年終10大著數2023!(震驚真相)

Posted by Tim on December 11, 2021

華航年終

台航董座、陽明海運董事劉文慶29日透露,台航年終獎金和去年一樣維持8個月,另陽明董事會11月通過跟去年一樣發放12個月年終獎金(績效獎金),加上每年固定多發放一個月考核獎金,共13個月,兩家船公司都將在明年1月、農曆年前發放。 根據中央社, 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期間,華航經營策略以「貨運為主、客運為輔」,旗下共有21架貨機,全力衝刺貨運商機,且優先布局美洲航線,大幅推升營收,去年前11月貨運營收已突破千億元大關。 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期間,華航經營策略以「貨運為主、客運為輔」,旗下共有21架貨機,全力衝刺貨運商機,且優先布局美洲航線,大幅推升營收,去年前11月貨運營收已突破千億元大關。 不過華航企業工會理事長劉惠宗也表示,此事仍要送到董事會審議,雖已與資方談妥,但仍存在異動空間。 華航 / 華信與企業工會間的關係,屬於一種夥伴、合作、相互依賴的關係,勞資雙方多年來已建立多樣溝通管道。 除總公司與企業工會定期召開勞資會議外,各一線單位與其所屬之分會亦舉辦單位規模的勞資會議,任何勞資決議事項呈報後都會儘速辦理,總公司勞資 會議紀錄更公開揭露於華航 / 華信企業網站周知同仁,期透過暢通的管道及有效率的作業 方式促進勞資合作。

  • 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影響,航空業成為海嘯第一排大受打擊,國門封鎖、出入境旅客近乎歸零,政府頻頻祭出紓困措施,協助業者度過難關。
  • 長榮航2020年年終掛零,但2021年發出1.5個月,今年發出3個月,雖然尚未恢復到疫情前發放4個月的水準,但仍可見解封後前景看好,因此年終倍增。
  • 法人估,貨櫃三雄長榮、陽明、萬海,今年合計稅後純益有機會突破6,000億元、挑戰6,500億元新高。
  • 而至少4名在抗議活動中露面的華航工會第三分會成員,也在同日接到停飛通知,並轉調地勤單位[12]。
  • 事實上,華航2020年因疫情重創,年終僅發放每人3萬元春節獎勵金;但2021年8月以貨運收入創單月歷史新高,第3季轉虧為盈,加上第4季傳統貨運旺季衝高營收,發放平均約6個月年終獎金,至於這次年終獎金考量到2022年貨運表現不錯,所以年終獎金將比照長榮航空發出3個月。
  • 日前民航局才公告,國籍民用航空運輸業第3季營運概況,星宇航空單季虧損15.64億元,累計虧損在今年第3季正式突破百億,達111.62億元。

華航年終獎金協商結果今(6)日下午出爐,最終勞資雙方達成共識,拍板整體年終獎金(含激勵金)平均約為基本薪3個月。 即二大航空長榮航(2618)、華航(2610)都有3個月,星宇航空(2646)雖虧損111億元亦有1個月年終。 華航今(6)日與企業工會協商,針對年終獎金及調薪達成共識,將待董事會審議通過後定案。 華航年終2023 華航公告今年前第三季營運成績單,累計營收突破千億,前三季合併營收1,117.83億元,年增21.93%,合併營業淨利42.49億元,合併稅後淨利31.42億元,稅後純益36.18億元,每股稅後盈餘 0.6元,相較去年同期每股增加0.32元。 長榮前三季稅後純益達3,044億元,已經超越去年全年的2,390.15億元,不過因第四季海運產業急轉直下,運價頻頻走低,甚至歐洲線長約談判也不順利,預計2023年1月營運將呈現急速下挫,市場原本預計年終獎金可能會縮水,不過長榮高層仍基於今年獲利優於去年的表現,發下的年終獎金優於去年,兩年來長榮員工爽領近100個月獎金。

華航年終: 疫情Unhappy 年終華航3萬 長榮待來年

華航今年前3季營收達1117.83億元,稅前淨利為38.42億元,歸屬母公司淨利為36.18億元,EPS為0.6元。 華航迎接農曆春節旅遊旺季,加碼增班日本線,1月將復飛桃園到廣島、高松航線,桃園往返福岡、名古屋、琉球也將增班;另外,高雄出發航班恢復飛航大阪、首爾仁川及曼谷。 長榮航自12日起調漲台灣出口至東北亞、東南亞各航點運價,漲幅約15%至20%。

劉惠宗表示,長榮航空今年營運很強,前3季稅後淨利就達60多億元,華航預估僅一半,約30多億元,確切數字仍要待財報出爐。 他說明,兩公司主要為營運方向的差異,與好壞無關,長榮主要布局北美航線,華航則是布局東北亞及中國大陸,不同國家疫後復甦速度影響很大。 航空業年終開獎,長榮航空30日傳出發三個月年終獎金,星宇航空宣布年終獎金為一個月,華航、台灣虎航要等12月財報出爐、2023年1月10日送董事會討論。

華航年終: 破蛋!長榮航年終1.5個月 華航拚2個月起跳

華航近期在法人說明會上指出,隨著邊境解封、運能逐步恢復及市場需求轉強,今年前3季客運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251.3%,以北美、東南亞、歐洲航線為主力。 長榮航空有員工表示,隨著疫後航空業復甦,時隔2年還能領到3個月可說是小確幸;另有地勤認為,3個月獎金較少,仍低於往年平均4個月。 業界分析,兩航營運重點有差異,包括長榮航客運主要布局北美航線等,華航布局東北亞、兩岸航線等,疫後各國復甦速度影響大,兩岸航線尚未恢復正常或增班,日本線缺工也難以增班。 第四季國際油價再現急跌、石化低檔盤整超乎預期,不僅台塑化營運虧損壓力升高,台塑、南亞及台化也因沒現金股息一次性挹注,石化、電子材料本業動能趨緩,轉投資收益縮減,第四季獲利季減幅度恐將加大,集團年終獎金4.5個月基準目標不保。

在國內航空三雄中,星宇航空受到疫情重創,已確定無法發放年終,而長榮航空則是發放1.5個月,儘管不比以往,但對比去年因疫情衝擊而年終掛零,今年已經讓員工「超乎預期」;如此看來,華航年終上看3-4個月,可說是最幸福的航空業。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航空業成為重災區,全球不少航空業都在減薪裁員,而華航眼光精準,早已瞄準貨運商機,在全力搶攻下,讓華航今年的獲利甚至上看全球第一,因此今年度的年終獎金可望上看3-4個月。 華航單第3季營收376.98億元,年增9.35%,稅後純益為1.26億元,每股稅後盈餘 華航年終2023 0.02元;第3季主要受到航空貨運市場價格下跌,再加上油價成本還是在高點,客運雖然開始增加,然而全面解封10月才開始,造成第3季獲利成長幅度縮小。 星宇航空目前雖仍處虧損,董座張國煒體恤員工疫情期間辛苦三年,明年美國線開航、機隊規模擴大,決定發放一個月本薪的年終獎金。

華航年終: 員工溝通

華航感謝所有員工在過去一年堅守崗位及辛勞打拚,也感謝企業工會的支持,團隊合作讓公司能在逆境中突破,因此與員工共享營運成果。 中菲行表示,空運業務12月挹注約28.54億元,占集團營收逾6成,仍居營運主力,較去年同期成長133%;空運全年挹注212.28億元,年增47.5%,海運共162.47億元,年增137.4%。 另外,受惠航空貨運價格攀高,中菲行去年12月營收,達新台幣46.24億元,年增115.3%。 華航年終 航空市場仍受疫情干擾,但華航逆勢寫下不俗成績,累計去年前11月營收達新台幣1219.36億元,年增15.99%。 2015年4月26日,以華航機師為主的桃園機師工會,通過罷工投票,670位會員中有596名投票贊成罷工、2名廢票,而後因勞資協商結果,而並未實際罷工[23]。

抗議員工認為,2014年華航公司營收約1498億,創下歷史新高,但華航公司今年度缺額派遣狀況嚴重,壓縮機師及空服員的休息時間、超時工作。 且在年終獎金協商時,資方宣稱獲利不如預期,只發給激勵獎金2萬元,另由職福會加發1.5萬及1萬元的年節獎金,共計4.5萬元,較往年還少25~36%[10]。 中華航空公司及子公司之員工及相關工會約千人,在2015年1月21日晚上,因認為資方發放年終獎金過低、加上超時工作等其他問題,而前往華航總公司舉行「憐荒尾牙餐會」的抗議事件[9]。 華航表示,2020年受疫情影響,因邊境管制與各國封鎖政策,在所有航空業者相繼宣布減薪、裁員、緊縮業務之際,華航感謝所有員工仍不畏艱難齊心打拚。 2020年度前三季貨運因艙位需求營收大幅成長,然客運營收衰退超過七成,影響全年度公司營收不盡理想。 長榮航空(2618)今年發年終獎金3個月,全球油價變化大,貨運市場走下坡,所以華航(2610)還在等12月的營收全部結算出來後,才會討論年終獎金,據了解,會在1月10日送入董事會討論,推估以華航前三季的獲利表現,最少是1+1以上。

華航年終: 華航類包機2.0 每人5588元起

華航 / 華信團體協約中舉凡工會協助、 勞資合作、爭議解決、進用及離職、工作時間、休息及休假、工資、津貼及獎金、人事異動與獎懲、福利、訓練及安全衛生等,每三年進行續約協商。 基於團體協約之餘後效力,在勞資雙方尚未完成續約前,相關勞動關係內容條款仍依法維持適用,以銜接過渡期間。 (中央社記者賴言曦台北7日電)國籍航空年終獎金陸續出爐,繼長榮航空、星宇航空相繼宣布發出3個月、1個月年終獎金後,中華航空企業工會與資方協商,年終獎金3個月,年度調薪平均3%,詳細內容待董事會決議。 華航考量到去年貨運表現還不錯,雖然全球油價變化大,貨運市場正在走下坡,考量到2022年逆境中員工同心渡難關,所以年終獎金將比照長榮航空發出3個月。 整體年終獎金加激勵金為基本薪三個月,如果含年度獎金1個月,華航人可以領到4個月。

華航年終

華航表示,全球航空業受疫情重創之際,華航突破逆境,2021年全年整體營運寫下佳績,8月以來華航貨運收入接連突破百億大關,續創單月歷史新高,致使第三季轉虧為盈,一舉彌補上半年虧損,且第四季傳統貨運旺季帶動下,12月為公司創造歷年來最高之營收。 華航表示,感謝所有員工與工會在過去一年堅守崗位打拚與支持,團隊合作讓公司在逆境中突破,因此與員工共享營運成果。 目前華航還在等第4季的結算出來,隨著油價已經開始走低,航空貨運進入傳統旺季,華航第4季整體客運航班增加五成,第4季的營運成為影響年終獎金的重要關鍵。

華航年終: 中華航空 - 華夏會員

2022 年,華航投入訓練發展費用約為新台幣 2.3 億元(平均每位員工約新台幣 2.12 萬元),總參訓時數(含實體及線上課程)約 45.1 萬小時(平均每位員工約 38.76 小時),完訓率達96.00%。 2016年5月,因華航要求員工簽署責任制契約、6月起更改員工報到地點,以及累積已久的機師休假等原因,雙方爆發勞資爭議,並在勞資爭議調解破裂後,順利通過罷工投票,於6月24日起開始罷工。 9月2日晚上,公共電視台「有話好說」節目,邀請已遭到華航解僱,仍在跟華航打確認僱傭關係訴訟的華航第三分會幹部卓棕偉上節目,但在節目播出後,公視卻接到華航發函,認為卓棕偉已遭解僱而不具工會幹部身份,上節目影響華航企業形象,要求公視道歉,否則將採取法律行動[8]。 有的人回應,因為只談年終的話,主動權就在老闆手上、年終可給可不給,「資方最大彈性,不想給就沒有」、「穩定年終要像金融體系的國營單位才可能」、「用年終對員工的控制力比較強」、「發之前裁你可以省一筆」。 長榮回應,派遣工是彌補暫時性人力不足需求,其薪資不含勞健保及退休金提撥與其他福利,與正職員工相比有失公允,長榮航勤仍以照顧正職員工薪資福利為首要。 內部員工也揭露,員工們時常無給加班,連午休時間因人力短缺都在趕工,但長榮航勤寧願花2倍薪水、日薪2400元找派遣,卻不願意增加年終、給正職員工合理待遇,讓許多人看了相當心寒。

2014年9月2日,華航工會第三分會與桃園縣產業總工會前往桃園縣政府,抗議紅眼航班及人力短缺造成的種種勞動條件低落問題[5]。 華航(2610)前七月營收1,063.74億元,年增22.24%,營運明顯較2022年同期回升,市場普遍看好景氣逐步好轉,將有利華航未來營運表現。 展望2022年,華航貨機將增至23架,客機增至67架,第一季也將以腹艙載貨為主,在變種病毒Omicron來襲之際,配合市場需求,持續加大高價貨運包機、艙位等服務,爭取半導體機台、電商貨、消費性電子產品設備等,準備再賺一波。 華航年終2023 華航獲利關鍵有三個,一是機隊、人員屬於中型規模,包袱較小,靈活轉型,目前機隊有84架飛機、人員上萬;二是貨機機隊龐大,適時汰舊換新,抖落成本包袱;三是佔據亞洲飛歐美重要轉運站,2021年8月起每月貨運收入破百億,可望在12月續創單月歷史新高。 勞動部今(24)日公布最新一期無薪假,實施人數共12105人,家數為669家,與上期相比增加904人、37家,勞動部表示,本期主要仍集中在製造業,都是受到外銷訂單影響所致,但都不是集中在同個類別中,後續還是要再觀察。

華航年終: 長榮航空與中華航空之薪資福利比較

中華航空今與華航企業工會協商,年終獎金(含激勵金)將比照長榮航空平均發放3個月,調薪幅度平均為3%,另依團體協約照慣例發放全體員工1個月年度獎金。 長榮航空跟長榮航太都發出3個月的年終獎金,至於受疫情影響較明顯的長榮空廚、長榮航勤,則發1個月年終獎金。 華航年終 日前民航局才公告,國籍民用航空運輸業第3季營運概況,星宇航空單季虧損15.64億元,累計虧損在今年第3季正式突破百億,達111.62億元。

華航年終

許多人嚮往進入航空業,除了可以每天漂漂亮亮的上班之外,不外乎就是因為航空公司薪水優渥、福利較好,是一般企業所無法比擬的。 公股金融圈人士分析,民營化行庫年終獎金除了2個月的固定獎金,以及2.6個月的績效獎金,另外還有員工分紅酬勞,以及「超盈餘目標獎金」等不同層次的獎金結構,也使得已民營化行庫,獎金行情遠優於台銀、土銀、輸出入銀行等三家國營銀行。 目前已知,包括台銀、土銀兩大國營銀行,由於獲利早已超過原訂的預算目標,因此已可穩拿4.4個月年終,包括2個月固定獎金,以及2.4個月的績效獎金。 華航年終2023 另一方面, 目前是農曆春節前出貨高峰,航空雙雄已通知貨攬業者,將調漲台灣到亞洲區貨運運價,幅度達1成至2成。

華航年終: 華航年終獎金出爐!客運營收減7成 照發「3萬春節獎勵金」

華航去年上半年每股仍虧損0.25元,但第3季順利轉盈,累積前3季淨利15.55億元,每股獲利為0.28元,雖然第4季獲利數字尚未公布,但根據「當年EPS破1、年終3~4個月」的慣例,第4季獲利應該比想像得好非常多。 法人估,貨櫃三雄長榮、陽明、萬海,今年合計稅後純益有機會突破6,000億元、挑戰6,500億元新高。 業者指出,時序進入農曆春節前出貨旺季,空運需求居高不下,海轉空需求不減,加上香港政府拍板自8日起禁止歐美、菲律賓等8國客運航班抵港,導致客機載貨量能減少,推升運價。 9月2日晚上,公共電視台「有話好說」節目,邀請已遭到華航解雇,仍在跟華航打確認僱傭關係訴訟的華航第三分會幹部卓棕偉上節目,但在節目播出後,公視卻接到華航發函,認為卓棕偉已遭解雇而不具工會幹部身份,上節目影響華航企業形象,要求公視道歉,否則將採取法律行動[8]。 有長榮航員工笑說,大家聽到長榮海運今年狂領10個月年終,問他們有多少時,只能自嘲領的是「海運的一半」,不過是從10這個數字的中間切一半,左邊是1、右邊是0,「我們是右邊的那一邊」,苦笑帶過這話題。 華航期望透過上述兩項調查,了解員工對於公司及其職涯發展的想法,與員工攜手,朝更 加和諧、穩健的永續企業前進。

華航年終

對於油價走勢對獲利壓力,高星潢指出,航空燃油價格持續往上,油品需求升高、價格一直往上走,第3季走了一半,目前都有獲利,油價一上漲會有壓力,但還是持續獲利,將引進節流貨機為目標。 華航去年前3季合併營收新台幣1117.83億元,年增 21.93%;歸屬母公司淨利36.18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0.6元,較去年同期每股增加0.32元。 再者,華航疫情年不減薪裁員挺過來了,現在賺大錢要全員加薪,調薪幅度平均不低於公教人員的4%,包括兼職人員將比照正職人員發放。 今年11月營收6.2億元,累計前11月營收近23.97億元,年增242.86%。 長榮航2020年年終掛零,但2021年發出1.5個月,今年發出3個月,雖然尚未恢復到疫情前發放4個月的水準,但仍可見解封後前景看好,因此年終倍增。

華航年終: 華航年終出爐!比照長榮發放3個月 平均再調薪3%

航空業者分析,航空雙雄一個發1.5個月、一個發出史無前例的6個月,「若在國際航空市場說出來,會嚇死大家」,全球主要航空公司都還處於疫情煎熬,減薪、裁員都有,誰能想像台灣兩家航空公司竟然發得出年終。 張國煒離開長榮創立星宇航空,去年正式興櫃,因碰上疫情虧損高達111.62億元,曾被警告要小心財政狀況,不過今年依舊宣布發1個月的年終獎金,感謝員工力挺一起度過難關。 今年航空業年終比一比,長榮航空今年跟長榮航太都發3個月的年終獎金,立榮航空則有1.5個月年終獎金,至於受疫情影響較明顯的長榮空廚、長榮航勤,則都發1個月年終獎金。 據了解,華航2020年因疫情重創,年終僅發放每人3萬元春節獎勵金;2021年8月以貨運收入創單月歷史新高,第3季轉虧為盈,加上第4季傳統貨運旺季衝高營收,發放平均約6個月年終獎金。 築間餐飲集團將於2023年1月16日發放年終獎金,任職滿一年以上(含)員工,將發放「1.2個月為基準的年終獎金」,其他依年資比例及年度考績作為依據發放年終獎金,1.2個月基準較去年的1個月調高20%,農曆春節前一周即匯入同仁的薪資帳戶,讓同仁提前感受好薪情。

華航年終

長榮(2603)今年獲利再創新高,今(30)日發下年終獎金,約50個月年終,優於去年40個月的水準,長榮今日每位員工笑著醒來。 2021年創下40個月年終超狂紀錄的長榮,2022年不負眾望,30日宣布發放50個月年終,優於前一年,再度引發眾人驚呼。 不只海運業年終獎金令人欣羨,餐飲市場復甦力道強勁,也促使餐飲業祭出優渥年終留才,工商財經網整理各行業年終發放情況 ,與讀者共享歲末喜悅。

華航年終: 華航集團勞資爭議歷史

由於全球航空業受疫情衝擊甚鉅,華航除透過員工敬業度調查,了解同仁是否充分感受到 公司在疫情期間的支持外,亦關心員工的職涯規劃是否因疫情改變,也想了解疫情對於員 工派任國外分公司及關係企業意願之影響,故於 2022 年針對符合資格之主管及非主管職 員工進行外派意願調查,本次填答率 100%。 除了長榮勞資糾紛未解,占桃園機場地勤工作量高達7成的華航子公司桃園航勤也放話,不支援長榮航勤的請假潮,若有強迫後果自負,加上先前薪資水平提高、爭取夜間津貼等6大訴求未解,1/6將到交通部抗議後舉行罷工投票。 長榮航勤勞資爭議事件再度引起社會關注,據《中時新聞網》報導,長榮航空企業工會顧問周聖凱表示,由於長榮航勤沒有工會,因此員工們的自發性請假「未來情況無法預料」,目前勞資雙方陷入僵局,即將到來的春節、228連假恐怕也不太樂觀。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疫情嚴重衝擊航空業,星宇航空已經宣布今年沒有年終獎金,華航則因為貨運獲利亮眼,有希望發放3-4個月年終獎金。 華航今年年初平均發放6個月基本薪,加上原有的第13個月,等於領到7個月,一舉超越長榮航的1.5個月年終獎金,也讓法人預知華航獲利高於市場預估很多,當時上調2021全年稅後淨利70~80億元,最後決算的來的數字是稅後淨利93.8億。 華航今年年初風光發出高達7個月的年終獎金,關鍵在於去年第四季航空貨運運價飆上歷史新高,讓全年稅前淨利達到111.26億元,但是今年情況相反,前三季稅前獲利雖然有38.42億元,但是第四季估計獲利非常有限,主因貨運價量齊跌,但是客運部分對華航最有利基的兩岸航線遲遲無法恢復正常,日本線因日本缺工問題也難以增加復飛航班。

華航年終

今天勞資協商結果出爐,2022年終獎金則確定比照長榮航空平均約為3個月,調薪幅度平均為3%。 據悉,由於華航貨運獲利,獲利表現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名,在與工會協商過後,討論發放6個月年終。 至於華航的對手長榮航空,今年是以1.5個月年終獎金作收,長榮空廚則有2萬元;星宇航空因為沒有貨運業務,因此沒有年終發放。 2021年即將結束,各家企業開始發放年終獎金,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中華航空今年因搶攻貨運商機,獲利表現亮眼,年終獎金可能高達3-4個月,不僅是國內航空業最高,更有望居全球航空公司之冠;對此,華航表示年終獎金尚未定案。

華航年終: 華航拍板年終6個月 員工比照軍公教加薪4%

而至少4名在抗議活動中露面的華航工會第三分會成員,也在同日接到停飛通知,並轉調地勤單位[12]。 同樣備受關注的航空業年終獎金,華航傳出今年最高發到4個月,可能會是航空業中最高。 疫情後客運需求大增,華航總經理高星潢今天指出,已申請加租一架A350廣體客機,預計2024年初加入營運,油價上漲確實有壓力,但目前還是持續獲利,對第4季營運樂觀,且客貨並進。 華航今年上半年稅後淨利新台幣46億元、每股盈餘為0.77元,7月營收164.92億元創歷年第3高。

針對各作業場所實施安全衛生巡檢共 1,611 次,發現缺點計 99 次,均協調相關單位完成改 善,每年執行各單位內部稽核一次,外部稽核委託 SGS 於每年進行。 除同仁分娩前後依規享有 8 週帶薪產假,於配偶分娩前後,亦可申請 5 日(2023 年起為 7 日)帶薪陪產假,如其陪產假適逢公差、例假、國定假日,可於差假結束之次日起 15 日內實施完畢,整體制度設計優於性別工作平等法之規定。 長榮航勤回應,董事長陳有玉是從最基層逐步升任也負責過機場業務,對於第一線人員的辛勞十分了解,而平日處理業務多已會議、mail或line為溝通,較少使用公司內部APP,被有心人士藉此抹黑令人遺憾。 華夏會員我們

華航年終: 華航豪發6個月年終 幸福再加碼!員工比照公務人員「調薪4%」

華航企業工會表示,考量公司布局、大環境趨勢,華航年終獎金可能沒有長榮航多,工會會朝2023年調薪方面爭取,華航2022年調薪4%。 國內3家航空公司年終揭曉,星宇航空因無貨運業務,加上還在開航投資初期,早已宣布無法發年終獎金;長榮航空雖然前3季仍為虧損,但第4季有「史上最高運價」加持,轉虧為盈成為定局,也在上周發出1.5個月。 華航表示,感謝所有員工在過去一年堅守崗位及辛勞打拚,也感謝企業工會的支持,團隊合作讓公司能在逆境中突破,因此與員工共享營運成果。 2022年仍是充滿挑戰的一年,華航持續以防疫為首要目標,在後疫情時代衝刺貨運、布局客運,全員共同努力,邁向永續經營。 華航去年靠18架貨機撐住,營運表現在全球航空業名列前茅,但前3季仍虧20餘億元,原以為「不發了」。 經企業工會與資方協調後達成共識,本著照顧員工立意,決定發給每位員工3萬元,算是佛心來著。

華航年終: 華航年終獎金出爐!比照長榮航發3個月、加薪3%

新冠疫情打壞「薪」情,被視為「海嘯第一排」的航空雙雄年終拍板定案,長榮航空掛蛋,華航硬是擠出每位員工3萬元的春節獎勵金;傳產指標台塑集團,受疫情影響油價暴跌,今年也決定只發3.66個月,8年來最低。 長榮海運大方發出40個月年終獎金,去年掛零的長榮航空也破蛋,今年發出1.5個月的年終獎金,讓不少員工大呼「超乎預期」,似在暗示第四季航空運價高漲的後勁夠強,華航今年則有機會發超過2個月。 2017年6月23日,因2016空服員罷工事件滿一週年,多個運輸工會發起「交通運輸業工時大體檢」行動。 12月,華航人評會因華航企業工會幹部林馨怡、張書元、朱良駿等3人參與該活動時言行「破壞勞資關係為由」為由,建議應予以解職或調職,此舉引發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中華航空企業工會抗議[31],對此,勞動部認為華航此行為已違法將開罰[32],但仍遭多名立委質疑現行制度是否能有效遏阻類似行為[33][34][35]。 華航(2610)董事會12日通過2021年年終獎金及2022年調薪案,將依公司與企業工會協商結果辦理,亦即發放年終獎金6個月基本薪,新年度調薪幅度平均不低於公教人員4%。

華航年終: 長榮航勤罷工》寧花2倍薪找派遣「能逃的都去星宇了」!長榮航勤請假燒到華航,2大航勤若聯手「春節不妙了」

其中工會會員獨享兩節獎金的「反搭便車條款」,是由於工會認為,若公司一視同仁加薪,會讓沒有參與抗爭的工人也能搭便車,將來若又發生受到剝削的情況,恐怕大家都抱著僥倖心態,沒有人願意站出來,因而設置此條件[22]。 網友成立粉絲團,發動拒搭華航活動,香港國泰、港龍、英航,以及怡中航空工會亦跨海聲援[15],勞動部也介入調查[16]。 長榮隨後發布聲明,除了有致電員工勸說出勤也安排了支援人力,總經理、行政主管、現場作業主管甚至連董事長陳有玉,都通通跳下來到第一線協助搬運行李,讓航班能夠正常營運、起降,對於年終獎金提升卻始終絕口不提。 「飛行哩程」係指會員搭乘中華航空、華信航空國際線定期自營航班、天合聯盟各會員航空之適用班機所獲得的哩程。 華航年終 為使您的飛行哩程能及時且正確的累積,無論自行訂位或經由旅行社代辦,均請使用您會員卡上之姓名,並告知服務人員您的會員卡號。

華航年終: 航空業拚復甦

中華航空與日本縣廳合作推出類包機 2.0,兩班包機於2 月 13 日大年初二起航,高雄出發航班「HAPPY牛YEAR 小花帶你趣沖繩!」1月9日開賣,台北出發航班「牛轉乾坤開運機,宮賀熊讚鹿好運!」1月13日開賣,包機沿東岸北上至沖繩群島,旅客可欣賞沖繩群島上空美景過新年。 華航今天舉辦機師體驗營,攜手桃園家扶中心兒少學童體驗,高星潢出席活動受訪時指出,已申請加租一架A350廣體客機,預計2024年初加入營運,可用來加密現有航線頻率,而第2架A350則「還在談、還在搶」。 因此董事會同意發放2021年激勵金酬慰經營團隊的辛勞,期許董事長及經理人繼續努力帶領公司永續成長,惟董事長及總經理表示不支領。 華航2021年第三季獲利達28億元,帶動前三季一舉虧轉盈、獲利15.55億元,第四季迎來超級旺季可望創單季新高,法人看好,華航2021年將締造營收、獲利新猷,獲利有機會挑戰70~80億元。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