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跡定義12大著數2023!(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Ben on December 24, 2022

碳足跡定義

不過羊肉在「改變土地用途」所產生的碳排放並不高,所以「屈居」第二。 此外,與國內一般品牌商在要求上游供應鏈時,多僅是請他們提供碳足跡計算方式及結果相比,此規範為鼓勵公司使用初級資料(Primary data),因此更強調揭露初級資料分享比率(Primary Data Share,PDS),讓碳足跡計算更精確。 例如:最終產品原料若來自於公司 A 跟 B則可先分別算出,原料碳足跡中,多少比例是來自於初級資料結果,並搭配採購原料的比重計算,最終得出產品的初級碳資料揭露。 這兩版規範聚焦闡述未來供應鏈減碳「資料計算及資料取得」兩大難題,根據上述文件,碳排放資料交換時需考量開放性及全球性、高互動性、安全性、點對點連結、正確性、初級資訊、可驗證性及適用所有產業。 ISO 全名是《溫室氣體產品生命周期碳足跡量化與報告》,主要目的是幫助企業統一評估和報告產品生命周期內的碳排放,以便採取有效措施降低碳排放,實現可持續發展。 也因此 ISO 與碳足跡定義相互關聯,提供了一個基於確定定義的標準框架,使組織能夠量化和報告其碳足跡,並促進可持續的環境管理。

碳足跡定義

「源」:鑑別溫室氣體排放源、溫室氣體匯、溫室氣體儲存庫等(Source, Sink, Resevoirs, SSR),包括直接與間接排放源,範疇一、二、三(類別一~六)等具有重大性的排放源,並且必須解釋為何排除某些排放源。 「邊」:定義組織和運營邊界,對於旗下有子公司等情形則以「股權法」(照股權比例分配)或「營運控制法」(分辨是否具有實際影響力)來決定如何制定邊界,並且說明排除了哪些邊界。 例如:公司內自己成立的員工餐廳就要算,但如果是開在公司內的 7-11 就不算是公司的排放。

碳足跡定義: 活動報名

而Tesco對供應商採取的行動,對解決全球糧食與食品部門(food and beverage sector)的排放量踏出重要的一步。 糧食與食品部門是全球最難解決的排放源之一,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三分之一,大部分源自食品產業的廠商。 根據聯合利華的數據,在公司整條價值鏈的直接排放量(direct value chain emissions)上,原料及包裝材料(raw and packaging materials)的排放量占超過50%。 其中,聯合利華找出排放量最高的幾項材料,鑑別出300家供應商,對其額外發布「氣候計畫」(Unilever Climate Programme),手把手提供協助,並提供相關工具與資源。 這300家供應商,在聯合利華上游的範疇三排放量中,占了三分之二。

申請減碳標籤使用權之產品,其五年內碳足跡減量需達3%以上,經審查通過後即可取得減碳標籤使用權,讓消費者在購物時即考量減緩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問題,優先選購減碳標籤產品。 為了達到巴黎協定目標,於2100年將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2℃之內,全球已有許多國家/州/城市/企業紛紛提出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s)承諾,意旨透過各部門別減少或停止碳排,扣除經認證的溫室氣體移除量(碳匯量)之淨值為零。 淨零排放涵蓋所有的溫室氣體,但某些非碳溫室氣體排放源(肥料、畜牧、冷卻用含氟氣體)幾乎是無法減排的,其數量若無法透過增加自然碳匯或強化既有自然碳匯來中和,工業導向的負碳排技術仍屬必要。 這包括生質能搭配碳捕捉、直接空氣碳捕捉、或以二氧化碳製成綠色碳氫化合物等措施。 系統邊界(system boundary)規定何項單元過程為產品系統的一部份之一組基準,決定產品碳足跡評估應包括哪些單元過程。

碳足跡定義: 最快2023年開徵碳費 環保署:初期徵收對象鎖定「排碳大戶」

對比臺灣公布的 2050 淨零路徑,臺灣社會還需要更多關注與努力,讓「淨零未來」成為可能。 依溫管法精神,環保署於2017年3月28日發布「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及管制方式作業準則」,並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訂定我國第一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於2018年1月23日奉行政院核定。 我國第一期(2016至2020年)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為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基準年2005年(266.038百萬噸碳當量)減量2%之減碳路徑,採先緩後加速的減碳路徑,亦即到2020年我國溫室氣體淨排放總量降為260.717百萬噸碳當量。 到2025年則較基準年減量10%及2030年較基準年減量20%為努力方向。

由於森林、土壤、海洋這些儲碳倉庫具有時效性,所以國家、企業或組織等活動者在執行減碳計畫時,必須考量每項減碳手段的時效性,讓排放量與減碳互相抵消。 王美花強調,經濟部會持續協助中小企業永續轉型,也期盼透過國內緊密的供應鏈,以「大帶小」方式,由大企業協助中小企業減碳轉型。 張子敬表示,環保署正在積極進行《溫管法》修法作業,要將「2050淨零碳排」納入法規、訂定碳定價機制,再加上現有溫室氣體盤查登錄機制,協助產業掌握碳排放量。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日邀請經濟部長王美花、環保署長張子敬及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明鑫,就「如何協助中小企業永續轉型」進行專案報告並備質詢。 儘管降低碳排放量往往會增加額外的營運成本,仍有許多企業成功實現碳中和,希望兼顧商業活動與自然環境,讓人類與地球能夠共存共榮。

碳足跡定義: 國際因應氣候變遷趨勢

碳關稅(Carbon Tariff)來自歐盟今年(2021)7月提出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計畫,意味著從2023年開始將針對進口到歐盟的高耗能產品收取碳關稅,2026年全面生效。 然而碳關稅仍有不少爭議,特別對於發展中的國家會有高度影響,導致發展中國家付出更高成本,也因此被認為違反了公平貿易的原則。 低碳建築聯盟LCBA(Low Carbon Building Alliance,簡稱LCBA)為低碳建築產業發展協會內提供低碳建築產業發展服務的部門, 2013年由科技部「產學小聯盟計畫」內「低碳建築聯盟計畫」下所成立的執行機構。 BCF法所有學術理論、研究方法為累積二十年來之公開成果,已經廣為政府、學界、業界所採用,在實務應用上已接受多方檢驗,對環境效益管理有良好的可信度。 所有碳足跡資料庫均必須由能源碳排係數換算而成,但如下表所示,各國的能源碳排係數差異甚大,其差異有時高達數倍之多,若援用這些國外的碳排資料令人不安。

碳足跡定義

衡量個人政治傾向(例如透過投票表達)的“政治碳足跡”概念最初由Seth Wynes、Matthew Motta和SimonDonner三位研究人員於2021年在探討加拿大[71]選舉中引入。 針對德國和英國的[72]則由Jakob Thomä在同時期進行。 對加拿大大選的分析顯示,“贊同克制氣候變化”投票的中位數勝選投票者,每人可轉化為34.2噸二氧化碳當量減排,而提倡生活無車的勝選投票者,每人可轉化為2噸二氧化碳當量減排。 對德國和英國的分析通過將投票轉向更多“支持克制氣候變化的政黨”來衡量相對碳足跡的減少。 在2021年的德國大選中,一名德國選民從德國社會民主黨(社會主義政黨)轉向聯盟90/綠黨後每年可減少約7噸二氧化碳當量排放,而轉向更“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則可減少3噸二氧化碳當量排放。 政治碳足跡通常比消費或投資足跡具有更高的減排潛力,因為消費足跡僅導致自己行為的影響,而透過選舉,可同時決定獲勝政黨選民、失敗政黨選民和未投票選民的氣候結果。

碳足跡定義: 減碳APP「JORO」實際成效如何?

目前盤點,首波徵收碳費的企業有287間,若企業提出自主管理計畫,可適用優惠費率,最快2024年起實施。 碳稅針對「價格」,碳交易著重「碳排放量」,前者成效關鍵在於稅制高低及各界協商結果,後者由政府設立總量管制目標,減碳狀況與結果較能控制。 碳權有2種不同碳定價機制,一種是政府法令規範的「總量管制與交易」(cap and 碳足跡定義2023 trade),由政府規定市場中的每年排放額度,讓企業可以進行碳交易。

  • [58]EPA已為紙張、塑料(供糖果包裝)、玻璃、罐頭、電腦、地毯和輪胎計算出碳足跡。
  • 更多企業永續故事、最新趨勢,請見商周ESG|與永續者同行 。
  • 「邊」:定義組織和運營邊界,對於旗下有子公司等情形則以「股權法」(照股權比例分配)或「營運控制法」(分辨是否具有實際影響力)來決定如何制定邊界,並且說明排除了哪些邊界。
  • 聯合政府可整合多元觀點,集結不同政治派別的代表,更好地反映社會多元觀點,更全面處理複雜的問題,如能源問題與兩岸關係。

除碳足跡及生態足跡外,[15]還有水足跡(英語:water footprint)和土地足跡(英語:land footprint)等關於足跡的指標。 CF-PCR會依產品特性決定其有效期限,普遍來說,有效期限為3~5年。 在有效期限到期前,可收集任何利害相關者所提之評論,經檢討認為有修訂之必要,則依指引流程重新修訂。 若是未收到任何評論文件時,只要具備延長文件有效性之正當理由,則可展延有效期限。

碳足跡定義: 台灣出口占GDP逾6成 碳交所:碳關稅布局刻不容緩

在檢視「個人房屋貸款服務」碳排放量時,發現該業務會大量使用紙張,而紙張在製成、回收等階段皆會產生碳排放。 為兼顧環保與客戶使用便利性,國泰世華自2020年起擴大推行各類房貸產品服務流程無紙化,將申辦流程由傳統紙本改為線上申請,並搭配自動化審核與撥貸作業,不僅降低用紙需求,同時減少遞送紙本文件時因交通往返而產生的碳排放。 多年來,群電一直致力於智慧節能解決方案的研發與推廣,並將環境友好和社會責任等核心價值融入產品設計之中,積極減少企業經營對地球環境的負面影響。

都市所使用的資源量極大,林立著耗能的高樓大廈,大量食物從都市外運送進來,消耗了大量的化石燃料。 都市產生的汙水或是各類廢棄物都需要有回收的機制,將資源再生降低能源消耗。 使用上述標准,也可用於預測過程中發生的碳足跡 - 在規劃/設計流程時,把燃料、化學品或其他原料的估計年度使用量,乘上它們的排放強度(英语:emission intensity)(也稱碳強度(carbon intensity)即有結果。 1.「台灣ESG永續基金排名」是以台灣金管會「ESG基金專區」內認可的國內外ESG基金,為評比的主要母體,再依各基金每周的績效表現,進行排行。 利用步行、騎自行車、共乘、利用大眾運輸和整合旅遊行程都可減少燃料消耗,減少排放。 準備階段:依初始階段審查結果組成研擬小組,並著手研擬產品類別規則文件草案(一)版,並依環保署規定之方式預告十四日以上,供利害關係人審閱。

碳足跡定義: 碳足跡定義

又如,對於一般玻璃或雕花玻璃,一般石材或含古生物化石之石材、平價馬桶或免痔馬桶等差異,已經是超越「基本功能」以上的要求而不必納入評估。 碳足跡定義 通常建築物之資材與產品已有種種建築規範(相當於基本功能)之要求,我們不必要再去區別品牌、產國、等級在資材上之微小碳排差異,因為即使硬要盤查品牌上之碳排差異,其差異所佔比例也微乎其微,甚至毫無影響。 總之,「基本功能」是所有建築師與工程師必須遵守之最基本要求,在建築碳足跡評估上只要依設計圖來執行即可,並不必額外稽核此基本機能之真偽。 應用在建築之BCF法、景觀之LCF法、室內裝修ICF法皆必須遵循LCBA所公布的最新版本之「建築產業碳足跡」來執行,其建築資材之碳足跡標準必須完全以LCBA所公布的最新版本之LCBA資料庫為依據。

碳足跡定義

自願市場中的項目包括避免森林砍伐、造林/林地復育、工業溫室氣體封存、提高能源效率、燃料轉換、從燃煤電廠和牲畜中捕獲甲烷,甚至是再生能源。 在自願市場上出售的可再生能源證書 (REC) 因有所謂的額外性(英語:additionality)問題而頗有爭議。 [106]工業溫室氣體項目受到批評,因為此類項目僅適用於固定成本已經很高的大型工業工廠。 吸收工業溫室氣體作封存被認為是是種輕而易舉之事;結果是類似項目的權證在自願市場上的價格最低。 此方案的優勢在於項目/活動是根據CDM/JI項目的標準進行管理,但所提供的權證並未在東道國政府或是聯合國執行委員會註冊。 ISO 近年新增不少針對「溫室氣體」管理的國際標準,即 ISO 系列(下方關係圖),包含針對組織的或產品/服務的溫室氣體盤查標準、確證或查證的過程以及該機構的要求標準。

碳足跡定義: 氣候正效益(climate positive)

都市為何要使用大量的燈具,這是因為都市的大樓都很高,都把陽光擋住了,即使我們白天也都會開燈,造成大量的電力消耗,而目前全球是以火力發電為主,間接造成溫室氣體的排放。 根據 Joro 統計,他們的使用者在 2020 年之間減少了 12,394,358 公斤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量,相當於 563,380 棵樹的減碳能力。 北美洲的自願市場分為芝加哥氣候交易所(英语:Chicago Climate Exchange)成員和場外交易 (OTC) 市場成員。

但是在當今的環境下,這類資料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仍受到質疑,因此獨立第三方的查證將大幅提高碳足跡聲明的可信度。 既然 App 需要綁定金融卡或信用卡,那為何不直接找銀行計算碳足跡呢? 冰島銀行 Íslandsbanki 就直接在自家的行動 App 上推出 Carbon Insight 的服務,讓使用者在刷卡的時候即時看到消費產生的碳足跡;英國、新加坡、紐西蘭也有類似的金融機構提供相關服務。 不只 Joro,Wren 也是近期興起的減碳 App 之一,在計算出碳足跡之後會讓使用者購買「贖罪券」,並捐款給碳中和環保組織;中國也有名為「螞蟻森林」的 App,計算出使用者省下的碳,並實際在指定地區種一棵樹。

碳足跡定義: ISO 14067:2018 產品碳足跡標準 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s Requirements and guidelines for quantification

威斯敏斯特聯合政府於1940年成立,由保守黨的邱吉爾領導,並包括工黨、自由黨和其他政黨成員,有助凝聚全國力量,共同抵抗敵人。 在以色列的一些選舉,如1984和2020年間,沒有任何單一政黨贏得絕對多數席位,這迫使不同政黨展開談判,形成聯合政府。 甚至連德國,看起來基民盟贏得多次選舉,從科爾到梅克爾、蕭茲,也要和社會民主黨聯盟才能成為多數,使政策穩定,而德國常見的聯合政府形式,就是由這兩個政黨組成大聯合政府。 聯合政府可整合多元觀點,集結不同政治派別的代表,更好地反映社會多元觀點,更全面處理複雜的問題,如能源問題與兩岸關係。 放眼國際,歐盟、日本等國研擬徵收碳關稅,新的國際貿易規則相應成形。 碳權(Carbon Credit)其實是兩種不同市場邏輯的產物,台灣較偏向「碳稅」的修法方向。

碳足跡定義

(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28日電)台灣碳權交易所今天表示,台灣身為出口導向型國家,出口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超過6成,台灣企業對於國際碳關稅的對應與布局已經刻不容緩,將於8月30日舉辦論壇。 提升企業研發能量,促進技術、產品與服務競爭力,媒合學術界之專家學者技術合作,搜尋合適企業之公部門獎勵補助,協助企業爭取政府相關補助經費,降低企業創新技術開發之投入成本與風險。 新版標準的關鍵改變是,新版標準認為環境衝擊的項目有很多,不是只在碳足跡的議題上,以往其它議題的標準多自成一格,為強化對外溝通,新版技術標準更著重量化及與ISO 14001環境管理系列標準結合。 不論規模、所屬產業或所在地點為何,任何組織只要積極量測碳足跡,或制訂程序來達到碳足跡目標,都會因為碳足跡盤查過程所帶來的額外精確度和專業知識而受益。 2004年台灣生態足跡為每人6.718全球公頃,總生態足跡為42個台灣。

碳足跡定義: 減少碳排放的方案

過多的碳排放讓全球暖化、氣候變異,想要減少產品碳足跡、降低碳排放量,每個人可以從生活做起,例如多搭乘公眾運輸;並時常注意自己需求,不多買自己不需要的物品;記得查看產品的碳足跡標籤,多選擇本地或國產的當季食品,讓進口或長途運輸產生的碳足跡越來越少。 碳足跡的概念和名稱源自生態足跡概念,[15]生態足跡之名由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任教的William E. Rees(英語:William E. Rees)和Mathis Wackernagel(英語:Mathis Wackernagel)於1990年代提出。 碳足跡通常以每年排放的噸數(二氧化碳當量)表達,但生態足跡通常是以地球的更新來作報告。 評估方式是根據地球每人的生態足跡所耗用的資源,需要幾個「地球」才足夠應付。 碳足跡僅衡量導致氣候變化的氣體排放,較生態足跡受更多的關注。

碳足跡定義

台灣雖小,但是各方有不同利益及關注點,居民就有原住民和先後來台的移民,包括400多年前從漳州、泉州來台的墾荒居民,還有300多年前的廣東移民,再次有1949年跟隨蔣介石來台的軍民,各有不同文化背景。 與台灣有直接利害關係的國家則有美國、日本,兩岸之間的互動,更是政治利害的根本。 目前也有許多企業正在往碳中和的道路邁進,科技巨擘蘋果(Apple)便將碳中和目標定於2030年前,微軟(Microsoft)則是發下豪語,要在2030年前達成負碳排,意即其公司「碳排放量」將少於「碳清除量」。

碳足跡定義: 企業減碳案例1:麥當勞減塑大實驗

透過碳標籤制度的施行,能使產品各階段的碳排放來源透明化,促使企業調整其產品碳排放量較大的製程,也能促使消費者正確地使用產品,以達到減低產品碳排放量的最大效益。 根據IBM官網的碳足跡計算原理及計算公式,首先依據測量內容計算公式會有所不同,測量的氣體包括CO2、CH4、N2O,而能源的碳足跡計算分為直接能源排放以及間接能源排放。 早在1960年代,科學家就曾示警溫室氣體對地球的負面影響與衝擊。 其中,訂定「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的氣候行動目標就是常見的方式之一。

《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溫管法》)正在進行修法作業,目前確定納入碳定價機制,環保署長張子敬今(13日)於立法院進一步表示,規範碳費相關徵收辦法的子法,最快可在2023年公布實施,而碳費收取對象初步以年排放量逾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的「排碳大戶」為主。 但具體內容仍有待《溫管法》母法修法通過後,再統整各界意見訂定子法。 碳權其實是一個經濟概念,提供企業、組織用錢抵換那些無法避免的碳排,藉此達成碳中和。 碳權總交易額度由政府端制定,透過金錢誘因,降低總體碳排放量。

碳足跡定義: 相關標籤:

綠色和平在此次氣候大會的重點訴求之一,即為拒絕啟動碳抵換措施,不應向富裕國家與企業開出「免費污染通行證」,同時必須把淘汰化石燃料納入最終協議文本。 令人失望的是,碳抵換騙局在此次 COP26 大會被成功推動,儘管聯合國秘書長宣布將成立新的專家小組,來審查碳抵換的作用,但全球環境守護者仍有許多工作要做,以阻止高碳排國與企業以此為謊言,騙取碳排通行證。 化石燃料一經消耗,釋出的二氧化碳可以殘留在大氣層千百年之久,即使森林、海洋有助吸碳、儲碳,最終仍會隨自然循環、甚至森林大火與深海採礦等人為破壞而加快釋出,成為排放源,加劇氣候變遷。 投入碳移除:比碳補償更積極但也較具有門檻的方式,像是透過碳捕捉與封存技術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直接阻絕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層。

2020年3月,歐盟執委會公布《歐洲氣候法》草案,決定以立法的形式明確,歐洲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即溫室氣體淨排放量到2050年降為零。 草案要求,歐盟所有機構和成員國都採取必要措施以實現上述目標。 [7]根據2019年12月公布的「綠色協議」,歐盟執委會正在努力實現整個歐盟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該長期戰略於2020年3月提交聯合國。 1988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縮寫IPCC)由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環境署合作成立,專責研究由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氣候變遷。 碳足跡定義 碳足跡定義 有時不僅考慮二氧化碳,同時也考慮包含了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例如甲烷)。 碳交所今年8月7日正式掛牌,本次為首度參與大型展覽及設置主題展區,透過「創新永續新聚落-證交所及碳交所主題專區」由專人進行業務簡介、解說碳權交易相關概念,使前來參觀展區的企業與民眾,對本公司三大交易板塊,即自願減量專案額度交易、增量抵換額度交易及國外碳權交易有初步了解。

民進黨是自閉型政黨,很容易形成共識,但是國民黨及其他黨派就沒有如此容易了,而未來台灣利益分歧,必須有代表各方利益的各黨派來代言。 為避免民進黨繼續危害台灣利益,其他政黨更應該留意國際上聯合政府及政黨結盟的作法,未來台灣執政者,可能都需要聯合執政。 然而,除了淨零,未來「零碳排」的難度更高,若要達到零碳排,需要生產與供應鏈的全面改造,事實上,至今仍尚未有零碳排商品的案例,這也將成為未來永續發展的一大課題。 針對減碳計畫,中國大陸承諾將在2030年達到碳排量高峰,並於2060年實現淨零,美國則預期在2050年達成淨零,而印度也鬆口宣布將於2070年前完成淨零排放的大工程。

碳足跡定義: 產生甲烷的反芻動物:羊肉

張子敬表示,目前環保署已建立「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平台」,公告第一批應盤查登錄的排放源為發電、鋼鐵、石油煉製、水泥、半導體及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等特定行業別,或是年排放量超過2.5萬公噸CO2e的業者,目前共有288家業者應盤查登錄。 合金鋼(主要是低合金鋼)除碳以外各種合金元素對鋼材的強度與可焊性也起著重要作用。 為便於表達這些材料的強度性能和焊接性能便通過大量試驗數據的統計簡單地以碳當量來表示。 有許多碳當量指標,如拉伸強度碳當量、屈服強度碳當量、焊接碳當量,還有裂紋敏感性指標(實質上也是碳當量)。 每一種元素的碳當量以1/X表示,X一般為正整數,由統計數據決定。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