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再生能源比例2023詳細攻略!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Tommy on November 12, 2021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

遠東新化纖總部協理黃全億表示,台灣纖維再生技術成熟,但多數回收商仍停留在傳統人工分選,難以辨識衣服成分比例,不利後端處理。 紡織業佔全球排碳總量10%,如何推動服飾循環成為各國必考題。 環保署表示,台灣2022年共回收8.2萬噸舊衣,其中有36%做成燃料棒或直接焚化、22%降級使用。 若要達到閉鎖循環,就必須建立纖維再生體系,把服飾做成再生料。 能源局指出,實務上光電業者成立多家公司是因為再生能源發電業銀行貸款,多以購售電合約作為專案貸款的依據,因此銀行經常希望業者針對個別貸款案場成立項目公司,以確保銀行債權,此為光電開發時的常態,也非特定公司獨有。

○九%;再以電力供應來看,二○年總毛發電量各類占比,抽蓄水力一. 台灣風力發電開發始於2000年,該年政府頒布「風力發電示範系統設置補助辦法」[25]。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 之後,包括台灣電力公司、台朔重工,以及正隆公司依據前述示範計畫投入風力發電廠開發。 2012年政府公布「風力發電離岸系統示範獎勵辦法」[27],啟動離岸風電開發。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 太陽光電

兩地相隔近萬里,但今年8月上旬,左邊的台灣發生水災土石流,右邊的夏... 農業部長陳吉仲剛訪美回台,除了參加APEC糧食安全部長會議,也推銷我國農產品。 2.依目前市場狀況,同一支基金之下又會區分不同級別,本排行只取同一基金下績效表現最佳的級別,進行評比,其他級別,則忽略不計。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

經濟部強調,有八成業者規劃於2023年度完成義務履行,經濟部將協助輔導業者如期完成相關義務,今年也將檢視企業義務履行成效,辦理每兩年定期之法規檢討。 目前核一廠已進入除役階段,核二廠其中一號機已停機,二號機今年3月執照屆滿後,將正式宣告除役,核三廠則是預計2025年除役。 他說,但現在情勢變化非常快,現在世界貿易的規則,會走向公平競爭、淨零碳排等,台灣要擴大自己的優勢,經濟發展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將台灣打造為創新繁榮的台灣,帶動經濟進步發展。 賴清德說,人在美國,但心在台灣,台灣無論發生大大小小的事情,大家一定都義不容辭站出來幫忙,包括疫情、俄烏戰爭、土耳其地震,大家都是出錢出力,讓世界看到台灣的大家,也看到大家願意為國際付出。 證交所發布新聞稿指出,KY股市值占全體上市公司市值比重達3%以上,其中主要營運地或重要子公司位於美國的第一上市(海外駐冊在台上市)公司,計有貿聯、泰福、ABC、北極星、勝悅、永新、美食等7家KY公司,占整體78家KY公司比重約近9%。 黃全億提醒,物理處理技術普遍、但料源少,如果機器只能篩出100%聚酯衣物,循環市場恐怕會繼續「缺舊衣」。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 賴清德過境舊金山 「台灣加油」vs.「台獨死路」僑胞隔街對嗆

圖3-1所示,2021年至2030年政府將納入大投資案與部門電氣化的用電需求預估,預計將增加超過200億度的用電需求,每年用電需求平均成長2.6%±0.1%。 至2050年的用電需求年均成長2±0.5%,全國用電需求約落在4,275~5,731億度(國家發展委員會,2022a)。 考量包括國內產業重大投資、車輛電動化政策推動及國際經貿情勢變化、疫情管制措施等影響社經條件下,經濟部能源局預估2022至2028年用電需求年均成長2.3%,尖峰負載成長率約2.5%(經濟部能源局,2022b)。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

燃煤發電量相較於2019年微幅下降,發電占比為45.02%,與規劃值相當接近。 根據能源局「107年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中2020年的電力結構規劃,燃煤占全國能源發電結構45%。 「109年太陽光電 6.5GW 達標計畫」的推動目標,規畫至2020年太陽光電累積設置量達6.5GW。 另外,往年進度落後的低壓智慧電表,雖然預期在2020年完成台電規劃的100萬戶,但該目標其實僅佔全台家庭低電壓用戶的7%,仍有待追趕以符合未來台灣需量反應、能源管理等智慧電網基礎設施需求。 2018年總發電量為2,736.01億度(273,601GWh),其中,火力發電占84.00%;核能發電占10.12%;再生能源占4.65%;抽蓄水力占1.23%。 本文歡迎媒體及相關平台轉載,惟請遵守引用原則:1.姓名標示 2.非商業性 3.禁止改作。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 能源效率

台灣水力發電較優良場址大都已開發,新位址較難尋覓[32],未來台電將以中小型水力發電廠為開重點[33]。 邀請您與綠色和平一起敦促臺灣政府正視綠電供給量能的問題,帶領全臺用電大戶盡己所能,發展再生能源設施,參與這場能源革命,為減緩全球氣候危機盡一分心力。 面板大廠「群創光電」為自救,在旗下十三座工廠頂樓安裝太陽能板,並於南科廠區的廢水廠外興建一套沼氣發電設備,自發自用,以提升自備綠電比例,擺脫買不到綠電的困境。 歡迎成為 種電夥伴👋,一起推動台灣綠能成長,PGE於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太陽能、苗栗太陽能各設分公司,全台為您服務。 他表示,此行對兩國未來的邦誼、合作有莫大幫助;國際社會非常重視台灣,感謝國... 他說,他認為台灣立基的地方除了陳士駿所說的以外,還有最適合創新發展的民主制度、豐沛的資金,以及完整的科技產業做支撐,台灣全島已經是一日生活圈的科技廊帶,台灣的確有能力與灣區矽谷相呼應,將台灣打造為矽谷。

註明文章來源轉載自台大風險中心,以及附上資料來源並連結本文。 若僅引用部分資料和數據,務必在上架前與我們確認相關內容,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與我們聯繫。 2022年上半年的新車領牌數大部分呈現正成長,主要是部分縣市推出限額的振興加碼補助刺激買氣,下半年則連續4個月出現負成長。 其中一個原因推測是電動機車龍頭品牌商宣布於2022年4月1日起全面調漲電池資費方案,因而降低民眾的購車意願。 產業技術升級轉型:2030年電動小客車、電動機車市售比各占30%、35%,其中2030年國產電動小客車占比至少占新車的5成(交通部,2023)。 台電總經理王耀庭指出,台電去年年底在電價審議會通過時間電價時間帶挪移,尖峰時間帶由白天移轉到晚上,來因應2050年目標的其中一環,同時還有需量反應的推動、儲能等。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 海洋能

根據經濟部《能源統計手冊》,二○二○年台灣能源總供給量,進口能源占九七. 若按能源種類區分,煤及煤產品占三○%,原油及石油產品占四四. 五七%,這些能源主要來自進口;近期努力發展的再生能源,包括生質能及廢棄物、水力、地熱、太陽熱能、太陽光電及風力等,合計僅二.

對全球而言,節能減碳和淨零碳排是尋求環境生態保護和人類生存發展兩相平衡的永續發展目標,但是對於一個島國而言,這確是不易兩相平衡思考的難題。 台電今天舉行年終記者會,公布2022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已經達到8.6%,台電代理董事長、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今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有信心突破10%。 另外,風光電的滲透率在去年12月破兩成後,台電預估,大年初二就可能突破30%。 除推動再生能源外,政府也將節能納入12項戰略規劃之一,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從製造業、商業服務業來推動,製造業7大部門已成立工作圈,已將節能納入減碳路徑;商業服務業則規劃2030年燈具100%採用LED燈,達到節約能源。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 台灣能源自給率高嗎?

從階段性里程碑來看,政府規劃2025年不興建新的燃煤電廠,2030年風力、光電累積裝置容量達40GW,2040年新售車輛全面電動化,2050年100%新建築物及超過85%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再生能源占比超過60%。 若據能源局今年公布長期電源計畫,以全國用電量年均成長率2.3%計算,2030年全國用電量約為3,465億度;換言之,若經濟部公布電力配比屬實,那2030年再生能源發電量為1,039.5億度;燃煤為693億度;燃氣為1,732.5億度。 根據台電近10年發購電量的統計指出,自2011年起,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從3.6%成長到2019年的6%;核能發電從19.3%降到13.4%。 從數據我們可以觀察到,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在近10年呈現穩定成長的趨勢。 歐盟則是在2020年寫下「最綠年」紀錄,再生能源占27個成員國總發電量的38%,超越煤炭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37%。 歐洲環境與能源智庫Ember日前報告指出,光是風力發電和太陽能兩者,2022年占歐盟區電力來源22%,成為最大供電來源,預期2023年將持續成長。

  • 根據經濟部「減煤增氣」能源轉型中期規劃,2030年電力配比再生能源占27%~30%、燃煤20%、燃氣50%,顛覆以往「再生能源20%、燃煤30%」的規劃。
  • 此計畫已於2020年告一段落,惜2021年未延續此力道,且計畫截至2020年底,許多縣市經費便將用罄,加上各項改善已完成,導致節電未有初期成果。
  • 袁正華說明,綜觀台灣資本市場吸引外國企業來台上市的特點,包含市場交易活絡流動性佳、初次上市及再籌資管道多元、上市法規健全、審查流程透明且快速、上市費用合理等,具體協助企業永續成長及完善公司治理。
  • 台灣青年綠人協會副秘書長陳彥廷指出,核能不是永續能源,侯友宜不應將核能「漂綠」為乾淨能源,包括核廢料存放場域與安全、台灣位處地震帶是否能承受核爆後果、輻射外洩,尤其台灣目前4座核能發電廠,有2座是座落首都圈30公里,都是使用核電要面臨的風險。

為達成2050碳中和目標,由法國液空集團與遠東新世紀集團合資成立的亞東工業氣體,今(18)日與富威電力簽署長期太陽能電力... 今年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變化不小,亞太兩巨型自由貿易協定(FTA),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頗有進展;在CPTPP的汶萊,以及RCEP的菲律賓,最後分別完成其國內批准程序後,CPTPP與RCEP已經全面生效。 (4) 參照本文圖3-1,2020年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之電力消費成長39.31億度,為工業部門中成長最遽者。 台灣能源效率管理之主要政策有三,包括:訂定產品容許耗用能源基準(MEPS)(英語:Minimum energy performance standard)、強制性之能源效率標示[7]、以及自願性之節能標章[8]。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 經濟部能源局:風電3-2期選商 9月公布規則

不僅需要台電以及政府委託專業評估台灣儲能需求,現在的進度(達成率)和規劃仍嫌不足。 2020年以來的態勢,離岸風機加速發展是政府風力發電的寄望所在。 首先,需要規劃長期發展社會基礎,包括漁業、漁村整體發展的規劃;並需要公權力重整選址秩序,設定不得開發之紅線區與高標自律的環境調查與審查(劉如意、趙家緯,2021)。 期待未來「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及更有效的整合利害關係者的開發計畫,能讓太陽光電推動更有效。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

中正大學公共事務研習社活動長林右崇表示,台灣高科技產業揚名海外,但能源成本卻由人民承擔,尤以中南部首當其衝,呼籲總統參選人通盤檢討工業環境,以及排碳權交易權的設立下做出更有利防治計畫及脫煤時程,並提出更嚴格的環境白皮書。 星鱻電力為擴大投資、深化綠能基礎設施布局,評估目前開發中及建置中的案量後,擬規劃辦理現金增資27.55億元,實際增資時程將採分次進行,以最高現金使用效率並為股東創造最佳現金收益率為原則。 經濟部說明,躉購費率制度從2009年確立,以太陽光電為例,2010年時一度電平均新台幣11.75元,到2023年時已下降到每度4.46元。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 此為再生能源發展歷程,2010年超過10元不是圖利廠商,2023年每度4元多,同樣是在為國家的能源轉型奠基,呼籲外界應給公允評價。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2023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 經濟部指出,至於部分批評以政府標案或採購,來形容能源產業發展並不正確。 事實上,綠電發展的過程是採取先躉購,後轉供、競標等模式,初期以躉購費率購電,後期能源廠商會直接賣給民間需綠電企業,就不需台電支出。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 再生能源發電占全年8.3% 以微幅差距首度超越核能

賴清德說,非常感謝美國,秉持非常安全、舒適、便利的原則,提供他過境的協助,特別感謝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柏格。 報導稱,在調整後,目前,廈門首套房首付比例最低為三成(沒有變化),首套房貸款利率下限為3.7%;二套房首付比例由此前的五成降至四成,二套房貸款利率為4.8%。 北京《新京報》報導,近日市場傳言稱,廈門二套房首付比例和房貸利率已經下調。 對此,新京報記者從廈門當地銀行和中介證實,廈門二套房首付比例已經由50%降至40%;二套住房商業貸款利率下限也由LPR+80基點調整至LPR +60基點,即二套房貸款利率由原來的5%降低至4.8%。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

「支持公正能源轉型」議題則順利達成共識,王美花於大會中分享國內發展再生能源的同時,十分重視社會溝通及合作,例如太陽光電建立環社檢核機制及地方工作站,協助光電案場與利害關係人充分溝通;離岸風電則是促進風場開發商與漁民互利合作,創造在地就業機會。 經濟部長王美花率團出席15至16日於美國西雅圖召開的APEC第13屆能源部長會議,分享台灣再生能源發展成果、淨零目標及公正轉型經驗;能源局表示,與會各會員體及產業代表一致認同積極發展再生能源是達成淨零減排關鍵。 星鱻電力是由富邦人壽與國內產業型公司及國內大型壽險公司共同合資設立、100%投資在國內漁電型太陽能電站為主的控股公司。 星鱻電力自成立以來,委由專業團隊進行案場開發、規劃設計及併網發電後的營運維護等事項。 台電因應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規劃儲能需求為590MW(經濟部能源局,2020a);但也有台灣能源期刊發表「因應我國再生能源政策之儲能系統需求評估」提出總計為2012MW(陳中舜等,2019:313)。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 淨零轉型創造商機 經濟部點名3大潛力產業

台灣青年綠人協會副秘書長陳彥廷指出,核能不是永續能源,侯友宜不應將核能「漂綠」為乾淨能源,包括核廢料存放場域與安全、台灣位處地震帶是否能承受核爆後果、輻射外洩,尤其台灣目前4座核能發電廠,有2座是座落首都圈30公里,都是使用核電要面臨的風險。 如同去年評估,行政院雖設有跨部會的管控機制,全力推動光電,市場亦具有龐大投資動能,但仍應在重要潛力項目,如:農業綠能設施發展應有更完備、周延的評估和推動,建立排除發展困難的社會能動性,有效處理身份位置、賦稅權利、土地價值與農村文化等潛在利害關係者衝突,太陽光電可能達到政策目標。 運轉中容量、籌設中容量、規劃中容量數據資訊來自地熱發電單一服務窗口,「籌設中」定義為:(1)已申請電業籌設、(2)已申請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備案、(3)已進行鑽井作業者;其他則為規劃中。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2022d)、(地熱發電單一服務窗口,2023)、(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2021),台大風險中心製表。

第一,核電、化石燃料電力都不是永續的乾淨能源,非核家園、汰除化石燃料都是永續必走之路。 此計畫已於2020年告一段落,惜2021年未延續此力道,且計畫截至2020年底,許多縣市經費便將用罄,加上各項改善已完成,導致節電未有初期成果。 2018年台灣進口燃料煤總計4,761萬噸,前五大進口國別為(1) 澳大利亞(58.6%)、(2) 俄羅斯(20.0%)、(3) 印尼(11.4%)、(4) 南非(5.8%)、(5) 加拿大(2.2%)。 2018年台灣進口液化天然氣總計1,681萬噸,前五大進口國別為(1) 卡達(28.8%)、(2) 馬來西亞(16.7%)、(3) 澳大利亞(15.2%)、(4) 俄羅斯(13.7%)、(5) 巴布亞紐幾內亞(6.9%)。 2018年台灣進口原油總計3.22億桶,前五大進口國別為(1) 沙烏地阿拉伯(30.9%)、(2) 科威特(20.7%)、(3)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8.4%)、(4) 伊拉克(7.6%)、(5) 阿曼(6.6%)。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 中國房企頻傳壞消息 政策風向轉房市仍不見起色

因此提供了一系列全方位的服務,以滿足業主的需求,包括太陽能系統建置,並導入能源管理監測系統,從現場勘查、建設評估,到協助處理政府公文製件和送件等相關事務。 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公司,都能提供客製化且彈性的解決方案,此外,還提供長達 20 年的系統維運和顧問服務,確保客戶在整個運作期間持續獲得支援。 大量進口國外料源恐影響國內回收業,北台灣最大舊衣回收商久泰公司負責人吳基正受訪表示,台灣智慧分選正要落實,應優先處理本土舊衣。 但他也坦言,可預期技術成熟後舊衣大量去化,會有料源不足問題,政府應先為產業設想解方。

為了實現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 2025 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 20% 目標,每年都設下階段性目標,不過今年受到疫情衝擊,難實現 2021 年 12% 綠能佔比目標,現僅 5.5%。 他說,除了核能,煤電也帶來嚴峻空汙,彰化長期暴露在台中火力發電廠及雲林六輕工業區,中南部「煙囪」數量未曾減少過,據衛福部統計,彰化縣在肺、支氣管炎罹癌比例為全國之冠,儼然對彰化人健康造成巨大威脅。 不過,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台灣青年綠人協會等團體主張,發展再生能源不可迴避,並提出2028無煤六輕、2029無煤中火、2030無煤台灣、2050百分百零碳永續新能源等七點訴求,「不做只是怕財團不開心」。 不論參選人侯友宜、賴清德或柯文哲,有些主張甚至「死當」,整體都不及格,三人都應補考。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 經濟部能源局-再生能源資訊網

富邦人壽今天召開董事會通過,將依「保險業資金辦理專案運用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投資管理辦法」相關規定,按原持股比例3成參與星鱻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現金增資,最多不超過8.265億元,須報經主管機關核准始得辦理投資。 富邦金旗下富邦人壽今天召開董事會,通過按原持股比例參與星鱻電力現金增資,最多不超過新台幣8.265億元,累計富邦人壽對星鱻電力投資總額將達11.415億元。 NEP-II及BOE儲能示範場域,目前有永安(1MW)、龍井(1MW)、七美(2MW)、彰濱光電等儲能實驗場(2.4-4MW),至2021年第一季綜合資料總計大約為8MW。 私人運具部分僅電動機車明顯不理想,其新領牌數在所有機車車種中僅占不到10%意味該市場具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汽車:在2020年所有的新領牌車種中,包含純電動車在內的非傳統燃油車則占了48,047輛(10.5%),達到了當初所設定的2020年占新售車輛10%的目標。 整體來說,2021年台灣正面臨啟動第二階段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方案、淨零排碳路徑研擬作業,及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修法等三大強化氣候治理機制的機會,應當正視2020年各項關鍵指標以實踐更具企圖心的能源轉型策略。

台灣民眾黨立委陳琬惠今天指出,現任台鐵局副局長朱來順造假出差,赴主嫌豪宅接... 古佳川認為起訴書所指涉貪金額僅5萬8350元,且全案已調查完畢,人證、物證均鞏固完全,依比例原則,應予交保,可透過定時向警政單位報到等方式,確保全案順利進行審理,加上其髖關節嚴重受損亟需開刀治療,故請求撤銷接押處分,准予交保。 鄧白氏昨(17)日公布第3季企業樂觀指數(BOI),國內企業樂觀程度連兩季回升,來到66.3,季增1.4%,但仍低於去年... 行政院雖公布二○五○淨零轉型路徑及策略,排碳大戶的態度才是能否達標的關鍵指標。 部分臨床醫師指出,新冠肺炎快篩試劑對XBB變異株準確度下降,恐造成病患延誤就醫。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 南台灣昨出現強降雨,曾文水庫集水區持續進帳,蓄水率終於突破65%,若再有明顯進帳,未來一年台南可望不缺水。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 再生能源統計資料

完善使用環境配套:交通部將在所轄管場域協助設置電動車充、換電設施,如國道服務區、公有停車場及運輸節點,預計於2025年之前設置6,000個慢速充電樁,和500個快速充電樁(交通部,2023)。 提高電動運具數量:根據國發會2050淨零規劃,2030年市區公車及公務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電動小客車及機車市售比100%(交通部,2023)。 鄭文燦視察基隆捷運規劃情形時被問及,藍白齊轟綠能發電變「綠營發財」,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更批評再生能源發展牛步,「綠能蟑螂」風光無限?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今(16)日指出,發展綠能是台灣必須要走的路,把綠能極大化,更是臺灣接軌國際、減少碳排必要的方式,那綠能發展的過程,這個產業的規範也有清楚的法律規定,任何人、任何公司只要踩了紅線,就必須接受法律的制裁,但是請大家不要把綠能污名化。 據台電統計,去年全年最高尖峰用電4074.8萬瓩,今年初估最高尖峰將成長100萬瓩,達到4170萬瓩,主因為時間電價尖峰帶移轉,夜尖峰部分用電將轉移到日尖峰時段等原因。 台灣原先生質能推動重點為生質柴油,一度經濟部能源局曾訂定強制市售柴油摻配2%生質柴油(B2生質柴油),該項政策於2014年停止[10]。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 台灣能源政策|7大目標推動新能源政策

降幅度如此大的主要原因是整體能源消費量下降5.72%,同時GDP也增加2.54%(經濟部能源局,2023e;行政院主計總處,2023a),使2022年能源密集度改善率為2016年以來最低。 曾文生表示,今年重點是「供應要跟需求跑」,過去水力發電不會集中在同一時段,現在盡量集中在夜間尖峰,台電水力電廠包括大甲溪、日月潭兩大系統,有400萬瓩餘裕可以調度。 台灣最早開發之水力發電廠為1905年啟用之龜山水力發電廠,水力發電在台灣發展的歷史至今已超過一世紀,截至2018年底累計裝置量為209.2萬瓩(2,092MW)。 2018年政府展開離岸風電大規模開發,公布「離岸風力發電規劃場址容量分配作業要點」[29],啟動離岸風力發電「遴選」與「競價」作業。 現階段蔡英文政府對於再生能源獎勵措施以「保證收購」20年之「躉購費率」制度為主,「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於2019年4月12日於立法院通過修正案後,未來「保證收購」與「電力自由交易」二者可相互轉換,代表政府過去師法德國的「保證收購」躉購費率制度[11]將逐漸淡出,逐步導向自由市場[3]。

根據民進黨政府非核家園政策規劃,2025年時要能源發電占比要達到532,即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 民進黨立委賴瑞隆25日舉行公聽會,要求經濟部重新檢討用電大戶義務範圍,2025年前從現行與台電的契約容量5000KW(瓩)擴大至2000KW,提出民眾自發自用再生能源的誘因,同時必須研議地方綠能發展回饋金辦法,將一定比例提供給地方村、里使用。 2022年電子業的用電量為621.03億度,占工業用電近四成,且唯有電子業的用電量較2021年增加20.40億度,工業用電之其餘行業的用電量變化皆是負成長。 經濟部在2022年7月公布的《110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中表示,在2021年高用電成長基期下,納入國內半導體產業未來擴產計畫及臺商回臺投資擴產等相關用電需求,預估國內 111~117 年用電需求年均成長率可達 2.3%(經濟部能源局,2022b:1)。 未來再生能源占比將繼2022年9月超越核能之後,再次出現黃金交叉,超越燃煤發電,成為我國第二大電力供給來源,長期在風光技術持續突破,再加上地熱、海洋能等前瞻能源科技可望商業化助攻,再生能源將朝達成零碳能源系統的主要能源邁進。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