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淵2023詳細資料!(持續更新)

Posted by Tim on August 10, 2019

張嘉淵

張嘉淵表示,智慧醫療需要時間耕耘,所幸醫療院所對廣達有一定程度的信任,目前在全台與廣達合作的醫療院所及學校,已達28所,且還在持續增加中,另外也有10個研究合作夥伴,包括與廣達長期合作的MIT在內。 張嘉淵 總統期許張忠謀爭取更多APEC成員國支持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以及呼籲APEC應讓各國以更公平、迅速的方式,取得安全、有效的疫苗,並善用數位工具,打造堅韌的醫療體系。 她強調,運用科技防疫,是台灣成功控制疫情的關鍵,台灣會持續跟國際社會分享經驗,一起對抗疫情。 總統蔡英文也賦予代表團重任,希望傳達三大立場:除了正視區域內意見分歧,在經濟發展與包容永續之間,取得適度平衡,發展出共同遵循的經濟架構與規則;讓各國更加重視台灣在全球產業鏈地位,尤其是半導體關鍵影響力,台灣願意共同打造安全、可信賴、有韌性的產業供應鏈;並展示台灣追求永續發展的決心與努力。

我國ABAC團隊成員另包括林總經理的代理代表「KKday」執行長陳明明。 張嘉淵表示,觀察很多醫院醫生投入AI研究,會透過人體試驗委員會(IRB)拿資料,但很多人其實做相同的資料研究,就像種植物,可以把AI當成是水,每個人都需要水,但種植的是一盆一盆的盆栽,每個人都獨立買GPU跑資料,做機器學習,因此廣達思考:何不打造Fab大平台讓大家可以彼此分享研究結果,也可以彼此評價。 身為 23 年大型雲端信箱服務、擁有 260 萬使用者及無數中國網軍攻擊,2020 至 2021 疫情同時,也是 Cyberwar 攻防最激烈的期間。

張嘉淵: 張忠謀:美想可信賴半導體產業 投資台灣安全

以程昱為輸出核心,樂進自帶戰法補充穩定輸出,可以空出兩個技能槽帶輔助技能,郭嘉輔助保證程昱兩回合可以免控,增加了穩定性。 老版本的爆頭帶的是西涼鐵騎增加爆發,但是相比於虎豹騎,缺少了穩定性。 夏侯惇的氣凌三軍加守而必固加自帶戰法可以很好地對敵軍主將補充傷害。 郭嘉的作用是讓張遼免疫盛氣帶來的兩回合的繳械,確保張遼前兩回合打出足夠的輸出。

去年3月起廣達與健保署合作,協助整合健保大數據、建置智慧醫療平臺,整合健保資料庫中350萬筆非自然人資料,導入廣達QOCA平臺。 而後,由張嘉淵技術長代表ABAC,於APEC衛生與經濟高階會議向衛生部長呈遞《ABAC致APEC衛生部長信函》,本會議由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部長Xavier Becerra主持。 在數位健康部分針對「衛生數據與互操作性」、「醫療照護AI應用」以及「遠距醫療」提出建言。

張嘉淵: 廣達:人體就是元宇宙 透過數位分身打造精準醫療

郭嘉是僅次於曹操的輔助神將,對於他的陣容搭配沒有曹操那麼豐富。 這次我們從各方面來討論這個武將的強度,希望能夠給給大家一些幫助。 張嘉淵2023 A:三戰馬超不像率土馬超,一個純加攻擊力,一個增加範圍傷,三戰的馬超輸出看起來很美麗,但實際上和散彈槍一樣,打不到點上,被減傷(八門)、治療(劉備華佗)克制較大,開局一頓噴,一看人全在,不符合菜刀三回合砍死一個不賠,砍死兩個我賺,砍死三個我哈哈哈的原則。 五謀臣:荀彧、賈詡、荀攸、程昱、郭嘉激活,使我軍全體獲得4.5%奇謀(觸發時謀略傷害提高100%),並使我軍群體戰鬥開始後前2回合獲得先手。 本次大會最後宣布,ABAC第四次大會將在11月13至16日於泰國曼谷舉行。

張嘉淵

在過去,台灣不會將醫療視為「產業」,而是「服務」,但隨著5G、8K、物聯網(IoT)等應用興起,發展智慧醫療產業成為產官學共同關切與追求的目標。 ▲以技術驅動科技,結合AI、5G、物聯網、雲端等技術,使得醫師能夠進行更精準的智慧醫療。 張嘉淵2023 ▲廣達所設計的QOCA隨身心電圖量測儀,能夠持續監測並蒐集心臟數據,建立個人專屬數據資料庫。 張嘉淵認為,與MIT的合作也讓廣達取得最創新的概念與靈感。 最初廣達研究院與MIT對演算法的相關研究,就讓張嘉淵理解到未來「運算能力」不再是問題,演算法絕對會扮演重要角色。

張嘉淵: 蔡總統宣布張忠謀代表台灣參加APEC 代表團名單曝光

國立成功大學蘇慧貞校長親臨論壇現場分享成大於數位健康轉型之經驗,茶憩時間由張技術長介紹廣達集團的智慧醫療穿戴式裝置。 成大航太系前系主任賴維祥教授指出,與張嘉淵互動過程中發現,他是屬於積極、創新型人士,航太系畢業後進入福特汽車,之後被延攬進入廣達電腦服務,負責研發前瞻研發、策劃及國際合作。 大數據、資料庫應用方興未艾,國際大廠許多硬體設備都由廣達供應,身為技術長的張嘉淵佔有重要地位。 張嘉淵在事業有成也不忘母校,熱心贊助航太系相關辦活動、捐助獎學金,回校演講等,互動熱絡,對成大的情感由此可見。 張嘉淵領軍的AI部隊,有兩種人才:一種是能與時俱進的跨領域人才,一種是AI專才。 前者,如廣達研究院中,軟體工程師從做大數據去分析資料,到後來開發App,到另外去延伸出AI演算法,軟體工程師要不斷去擴展他們的學習領域;後者則是有AI技能的人才,廣達也設立AI實驗室,讓有AI技能的人才可以在這個平台上,讓他們對於AI演算法的方式,提供不同的思考。

張嘉淵

AI時代來臨,台灣文藝表演最重要殿堂兩廳院也在換腦袋,藝術總監劉怡汝找來廣達研究院院長、嫻熟AI科技的張嘉淵,為兩廳院的老靈魂注入數位DNA,一場科技與藝術的激盪與相遇就此開始。 ▲藉由「遠距醫療居家照護包」,QOCA aqc智慧隔離照護解決方案能夠以遠距雲端方式,進行患者生理監測。 當住院病患出院後,4~8週是康復關鍵期,卻往往面臨出院後過渡到社區居家的照護不連續,去年臺大雲林分院與廣達合作建置「遠距醫療居家照護包」監測系統軟體,針對「高危出院監測」設計,遠端監測重症病患出院後的體溫、心跳、血氧、血壓、心電圖、肺功能等數據,確保病患朝向康復邁進。 此外,數位分身(Digital twin)也是智慧醫療相當重要的一環。 張嘉淵指出,人是非常複雜的系統,類神經網路若用大量的資料呈現,將有助於製造出更接近真實人類的數位分身。

張嘉淵: 未來需要創造一個大平台

ABAC數位健康論壇邀集國內外頂尖數位健康領域專家進行專題演講,當日吸引400多名、總計來自11個APEC經濟體線上與會。 主要思路司馬懿提供攻心的恢復,已經穩定輸出,奪魂智計降低對面的智商,曹操鋒矢陣進一步增加主將鄧艾的輸出,鄧艾帶太平有62%概率發動戰法,配合兵書有31%的暴擊概率,觸發暴擊一回合一個小朋友。 「元宇宙將幫我們創造更多解決方案」,張嘉淵表示,AI現在距離真正有用的AI還有很大一段路,人類對大腦的極限也仍一無所知,就像0與1之間有無限可能。 張嘉淵也做出解釋,廣達只做「拿不到的裝置」,意思即為收集數據而開發的必要產品,廣達所做的一切圍繞在「ABCDEF」主題上。 會以實際案例中的資訊示範,讓與會者了解駭客常見攻擊原理及手法,面對駭客攻擊,雲端服務業者如何設計零信任架構,運用 XDR 觀念並綜合各式技術,抵禦駭侵式攻擊。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醫學是不確定的科學,透過大數據、科學、統計學等改善不確定性,AI也是一個工具,幫助醫護快速掌握、判斷病人狀況;讓醫護有餘裕增加多一點人性照護。 廣達文教基金會邀請具有創新教育理念的學者專家擔任董事會董事,董事群在藝術人文、科技教育及特殊教育領域各具專長,提供前瞻性思維及視野,引領基金會開拓新局。 2015年科幻電影「成人世界」(Chappie)中,工程師迪昂(Deon)想要創造能思考、有感受的機器人。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他寫了一套能像孩童一樣思考的人工智慧(AI)程式。 戰法:為主將提供2回合的50%減傷及洞察狀態,目標明確、效果強大,是懼怕盛氣的突擊隊最佳解藥。

張嘉淵: 財經趨勢4.0|半導體新賽局 台灣主場!高通海外唯一自有大樓在新竹!

在這次議程中有寫到要規劃AI的一個藍圖,每次看到藍圖都會有點緊張,因為我以前負責「Planning office」。 廣達誕生於1988年,正當是桌機的全盛時代,可是,廣達以挑戰者之姿,決定另闢戰場,以發展行動運算(Mobile Computing)為願景,十年間只專注研發筆記型電腦。 這場豪賭,終在1998年得到了驗證,廣達這一年的筆電出貨量,首度突破了100萬臺。

「台灣目前正站在一個黃金機會點上,」林偉棻說,過去產業擅長系統或晶片設計,但是如果想有更好獲利空間或產業前景,必須慢慢走向系統整合與跨域應用,才能開啟更多的新機會。 許多企業都將資料視為重要的資產,並積極追逐最新的技術或設備。 過程中,管理者是否思考過驅動企業追逐新技術的原因是什麼? 越來越多元的資料來源及遽增的資料量,也考驗著企業的資料治理能力。

張嘉淵: 透過創新、創業,為社會帶來更美好的生活

今日由台達研究院闕志克院長與新事業發展處程文燕管理長帶領部門主管,首次舉辦 Delta Day @Garage+ 與 4 間新創進行閉門 pitch。 「科技只是帶你到未來的工具,但未來是你要去想像、創造的,」張嘉淵說,這波的人工智慧,簡單而言就是以數學模型模仿人的腦神經模式,再加上大量由人製造出來的資料,輔以高速計算設備,因此產生極大的衝擊。 他預估,當AI成為基本技能之後,將會產生巨大的典範轉移。 我們每個東西都是一個平台,例如如何造一個雲,協助大家一起來做AI? 也許是「AI medicine as a service among hospital」 ,或者是遠距醫療 (Telemedicine),所以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有很多的醫院串起來,就是一個平台。

比如說,廣達現階段已經開發出結合影像處理技術的智慧口腔攝影機,若結合到牙醫看病過程中,不同於傳統口腔鏡只有鏡子的功能,其拍攝的影像能透過行動App放大、儲存與展示,讓醫生能更清晰的檢查牙齒異狀,未來還能調閱歷史照片來追蹤病患歷程。 要達到這個成就,「廣達先設定願景,再找到自己在願景中的定位。」張嘉淵指出,每隔十年,廣達會訂出下一個十年的願景,做為階段性的研發目標。 在實現願景過程中,不只要尋找人才、創新技術,也要定義未來的商業模式,並建立起新的夥伴關係,來形成新的生態圈與價值鏈,「從人、技術、產品到生態圈,都要重新塑造。」所以,廣達更在2000年設立了研究院,希望可以在新一波的趨勢上,繼續複製過去10年同樣的成功經驗。 宏碁智醫總經理許銀雄指出,現在的迷思在於,AI被講成什麼都能做、價值很高。 另外,資訊、醫療2個行業的商業模式不一樣,資訊業講求幾年內回本,醫療不能這樣計算。 更重要的是,醫療流程不易改變,很多創新是實驗室中的想像,要觀察、詢問醫護臨床需求,有需求之外,還要衡量有沒有市場價值、能不能產品化、可不可以導入醫院。

張嘉淵: 廣達助研發霍金椅探索未來 張嘉淵:希望AI研究像空氣

廣達技術長張嘉淵指出,第一步可用在醫材、設備的轉型,用大數據增加醫護對病況的理解。 鴻海副董事長李傑表示,AI醫療最厲害是用在預防醫學,先找到病因,了解還未發生的事實。 居家照護 守護健康亞健康民眾 除了各級醫療院所外,有更多亞健康與健康的民眾需要遠距照護。 去年12月廣達與高雄醫學大學暨醫療體系攜手,打造「偏鄉社區照護及健康促進平臺」,把遠距照護包運用在高醫旗津社區長照據點,專人會定時前往社區長照據點,照護長輩身體健康,即時把生理訊號傳送至平臺,個管師就能主動聯繫、提醒就醫,達到預警效果。

對於醫療體系而言,IoT設備持續蒐集的生命資料如何提供給AI訓練,並部署到終端提供診斷蔚為關卡。 屬性:一流的智力成長,合格的統率成長配合遊戲第一的基礎速度,可以說郭嘉擁有著頂級的法系輸出面板,但兵種適性及自帶戰法不受四維屬性影響的特性,大多數時候郭嘉還是以工具人的身份出現在我們的隊伍中。 三勢陣提供的副將增益效果由攜帶該戰法武將行動時施加,適當加點速度的郭嘉可以很好的完成這一任務。 張忠謀是在90年代從美國返台加入工研院、爾後在工研院長期間創辦台積電。 他在演講中說,台積電的商業模式很多人不知道,商業模式是以「客戶是誰」而定,不是「產品是什麼」而定,台積電的商業模式是半導體製造服務,客戶是「別的半導體公司」,這些都是在歐美市場,客戶要的是真正的技術支援和進步,做生意沒有在談關係、面子,因此他最常做的事情是到歐美各地拜訪客戶。

張嘉淵: 廣達:人體就是元宇宙 透過數位分身打造精準醫療

圍繞在這上面,你需要持續性的收集資料,接著就會有醫療裝置出來。 ●  2015年:成立BU12事業部,主力發展智慧醫療;與思科聯手針對大中華市場攜手提供QOCA智慧醫療解決方案。 張嘉淵坦言,從市場需求來看,智慧醫療現在才剛起步,而且,醫院是相對保守的場域,一旦系統穩定運作後就不會輕易更改,要推動智慧化並不容易。

  • ▲廣達電腦技術長暨副總經理張嘉淵在2019年科技部舉辦的「科技領航閃耀一甲子—全球科技領袖高峰論壇」,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以「透過5G擴展AI」(Driving AI expansion with 5...
  • 執行單位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大使表示,APEC各會員體透過對話分享在精準健康產業領域的永續投資典範案例,是個相當難得的經驗。
  • 鴻海副董事長李傑表示,AI醫療最厲害是用在預防醫學,先找到病因,了解還未發生的事實。
  • 此計畫自2015年起,在國家發展委員會、亞洲・矽谷的支持下,備受世界新創肯定。
  • 本論壇邀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CSAIL、日本京都大學、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學(SFU)的頂尖教授群,以及國內各大頂尖醫學中心及醫療院所、標竿學術機構的專家學者,各自依據豐富的智慧醫療研究與實務經驗,提供亞太地區數位醫療轉型寶貴的建言。
  • 人機分工協作也是一大重點,原本一位個案管理師僅能照顧數名病患,透過AI協助後,由AI系統持續監測病況穩定的病患,醫護人員就能把心力集中照顧危急重病的患者,把人力資源用在刀口、提升醫療品質。

該工作坊獲APEC經濟體熱烈迴響,吸引韓國、日本、美國、澳洲以及智利等19個經濟體參與。 該工作坊成果後彙整為總結報告,針對醫療照護AI應用提出建議,並被納入《ABAC致APEC衛生部長信函》中有關數位健康的建言。 時代基金會Garage+的Startup Global Program計劃,第13屆自37國308件申請中,海選高技術含量、富有市場潛能的新創團隊參與本屆計畫。 過去兩週,台灣重量級企業如:台積電、緯創資通、廣達電腦、台達電、和碩、國泰創投和中華開發資本…等40餘家企業,參加超過200場次的企業決策高層一對一商談會議。 透過商業媒合會,新創企業能夠更有效地接軌台灣產業界,並共尋未來合作的商機。 專注於連續非侵入式血壓監測(cNIBP)技術的美國新創Dynocardi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Mohan Thanikachalam也回饋透過Startup Global Program的妥善安排,比起陌生開發更有效率,而且對團隊來說可直接接觸到企業的決策者,是非常好的機會。

張嘉淵: 創新教育理念的董事群

再加上天氣、環境、疫情等不確定因素干擾,更加速了數位科技的使用。 AI+IoT+5G 實現ABCDEF迴圈 放眼AIoT的時代,各個領域都將出現越來越多的物聯網裝置,從各個應用場域蒐集資料,透過平臺儲存並運算,匯聚為大數據資料庫,運用機器學習,轉換專家智慧,成為以神經網路為核心的演算法,成為推論、判斷與預測的AI應用,再回饋至使用端的邊緣裝置上,形成了智慧生態迴圈。 2021年並積極推出虛擬場館「OPENTIX LIVE」的線上觀演串流影音服務,協助表演團體因應COVID-19 的衝擊。 「很有趣」這聽起來模糊、甚至有點不確定的初心,在幾年後真正成形,發展成可運用於各種需要精密觀察的動態影像顯微軟體。 張嘉淵說,該軟體服務取名為λ‧vue,代表可以看到(vue)微小的變化(lambda)。 且廣達與MIT共同持有其核心演算法技術的智慧財產權,也就是說,廣達與MIT都可以使用其核心演算法開發各自的產品,於是廣達帶著演算法,由自家工程師開發軟體介面、加以最佳化並微調成低延遲、快速而穩定的商用服務。

張嘉淵

尤其是現在,可以發現covid-19來了,老人化的社會開始了,對廣達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要了解未來社會的動態、人的行為將會有什麼改變? 當這些行為改變後,什麼樣的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可以撐住未來的策略? 要選擇適當的科技,科技必須是可以負擔且使用者經驗能被優化,這個技術才是有用。 宏達電總經理張智威說,科技業到了醫療業,不要幫倒忙,要稱職協助,AI不能與臨床判斷脫節,也不能改變臨床判斷流程SOP,而是要適合醫院現有狀況。 目前可以做的方向包括:一,利用AI輔助醫院開發產品、自動數據蒐集,串起來成為一個模型;二,用區塊鏈技術管理隱私問題。

張嘉淵: 企業大咖參與ABAC 談永續成長

他進一步表示,人體就是宇宙,每個器官都可用數位化模擬,做成數位分身,就可在安全環境中,進行精準醫療,不論是醫院的手術或課堂的學習,都可讓原本在實際上從事,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嚴重後果的事情,先進行模擬。 此外,預定11日舉行的「APEC企業諮詢委員會」(ABAC)與領袖對話,各會員領袖及ABAC代表將分為5組進行;包括APEC領袖代表張忠謀,及陳俊聖、張嘉淵與林之晨三位ABAC代表,分別參與相關組別的會議或對話。 除了11月12日召開的「經濟領袖會議」,主辦會員國紐西蘭也規劃將於11月8日至9日召開「APEC年度部長會議」(AMM)。 11月8日的會議,討論「貿易作為加速經濟復甦之工具」,將由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與會。 11月9日的會議,則討論「經濟暨技術合作作為加速經濟成長之工具」,將由經濟部長王美花代表與會。

張嘉淵

擅長以適性化軟體開發 (Adpative Software Developement) 觀念, 改善軟體研發團隊面臨的問題, 堅信 "Great software is not built, It is Evolve." 張嘉淵是成大航太所博士,2000年加入廣達,目前負責廣達的前瞻產品研發、未來科技策略及全球研發合作,並主導智慧醫療及健康照護等新事業。 2004年展開與麻省理工學院電腦科學暨人工智慧實驗室(MIT CSAIL)的長期策略夥伴關係, 並擔任雙方研究合作計劃T-Party和Qmulus的計畫主持人及訪問科學家。 公私協力推動 跨國技術流通 自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推動遠距醫療等智慧醫療的龐大需求,而在智慧醫療發展的路徑中,法規是一大關鍵! 「廣達-交大聯合AI研究中心」的在公私協力的努力也榮獲「WITSA 2020 全球資通訊科技應用傑出貢獻獎-傑出公眾合作服務獎」。 張嘉淵以智慧醫療為例說明,以後人類將會穿戴眾多微型感測器,累積個人專屬的大數據資料庫,透過AI智慧醫療系統進行判讀,幫助醫師進行更有效、更精準的診斷與治療方案決策。

張嘉淵: 醫療科技強強聯手 MIT智慧醫療現在進行式

我國於數位健康領域之建言,亦收錄於2022年ABAC呈APEC領袖建言書。 主任祕書陳怡鈴指出,本次研討會係經濟部投資業務處依據2021年5月5日外交部及國發會「我國亞太經濟合作(APEC)大型倡議「數位健康」(Digital Health)推案路徑圖草案工作會議」決議,在APEC投資工作小組(IEG)自費倡議提案,並於7月19日獲APEC IEG正式採認通過。 本案計獲APEC之7會員體連署(智利、印尼、日本、韓國、墨西哥、紐西蘭、美國),並與外交部、科技部合作辦理。 本次APEC 區域國際研討會聚焦探討如何透過數位賦能之永續投資,以促進包容性復甦,並聚焦於與疫情息息相關之精準健康典範案例分享,以為APEC會員體提供能力建構。 Garage+ 於 2 月 7 日與歐洲復興開發銀行 (European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EBRD) 合作,舉辦歐洲場 Startup Global Program 2023 Spring Batch 線上宣傳會。

張嘉淵: 張嘉淵:廣達如何透過AI塑造未來?

在疫情防範應對方面針對「COVID-19的經濟影響」和「醫療照護供應鏈」提供建議。 張技術長表示,ABAC自COVID-19疫情就相當關注衛生議題,也重視衛生與商業環境之間的關係。 ABAC指出,健康不僅是基本人權,也對實現APEC太子城願景2040(APEC 張嘉淵 Putrajaya Vision 2040)至關重要。

比如說,光是醫院的資料種類,就有CT、MRI、X光等影像資料,還有超音波的影片資料、心電圖的波型資料以及病歷中的文字敘述資料等,必須分門別類的透過人力來標註,再根據不同的疾病來開發合適的應用。 因此,廣達這幾年先將重心放在臺灣的醫院,積極與醫院的研發中心合作,來取得只有醫院才擁有的數據資料,以及醫護人員的領域知識(Domain Knowledge),「短期來看,我們要結合臺灣最厲害的醫療與IT技術力,做出一個可效法的榜樣(Role Model),再推向全球。」他說。 去年九月,上任年餘的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做了個重大決定,預計用一年半的時間,讓舊售票系統走入歷史,換上新的售票系統;在她的構思中,新系統不但是兩廳院的老靈魂擁抱AI、走上雲端的開始,也是這個「老傢伙」懷抱著新使命,啟動數位轉型,搭建文化生活平台的重要起手式。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廣達進一步發展出QOCA aqc智慧隔離照護解決方案,增加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生理監測,以及症狀追蹤包括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這套系統也能監測集中檢疫所收治觀察或居家隔離、居家檢疫的輕症或無症狀病患,落實嚴密防疫。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