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40歲平均薪資10大著數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Jason on March 23, 2021

台灣40歲平均薪資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薪情平台》網站上所提供的資訊,108年的年齡別薪資級距中,未滿25歲的薪資平均數為37萬;25至29歲的薪資平均數為52.4萬;30至39的薪資平均數為63.7萬;40至49歲的薪資平均數為74.7萬;50至64歲的薪資平均數為75.5萬元。 後續原Po也回應,自己的年齡是落在25至30歲間,不在科技業任職也不是工程師,頂多算是白領階級勉強,不過自己現在的薪水勉強符合自己所列出的數字,同學們多也都符合,「只是曾聽說30歲以上薪水是不同的領域,所以就假想了一下。」對此,有網友則表示,原po應該參考一下內政部的資料,會比自己假想更貼近現實。 而即將邁入 30 歲大關的少年,正職加兼職一個月約 6 萬元,每天生活只有工作和睡覺,買房不敢想,也許能養一台二手車,不過看到 PPT 上很多人都是年薪百萬,還是好奇著,自己是不是太弱了? 「7 萬是均標,10 萬前標,5 萬低標吧」、「新竹以北至少要 150 萬,以南至少要 120 萬」、「上個月剛好滿 30 歲,現在每月實領 38 K 啦,這才是現實」。 最常見的儲蓄率建議是15%,但是想達到千萬的晚鳥必須提高到至少30%,用平均薪資計算,等於一個月要能存1.6萬~2萬元,剩下每月可以花3.8萬~4.5萬元。

  • 而受僱員工人數較多的「製造業」為51.9萬元,其中的「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則皆超過70萬元。
  • 上面除了0056之外都是屬於和市場大盤連動度高的指數化、市值型被動投資。
  • 並提出了自己觀察的6階段數字,其中提到40歲以上的人薪資「至少應該要有十萬以上」,引發眾多網友熱議,紛紛表示「怎麼可能?」認為這種分類方式大有問題。
  • 即便在開銷最大的期間,她都沒有賣出投資,現在靠投資產生的配息就能生活而有餘。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在2022年底所發布的調查報告指出:民國110年(即2021年)受惠於景氣復甦,各階層薪資都有成長,可是呈現「M型化」,高薪族群成長快速、導致平均薪資的數字拉升至67萬元,但並非全產業的普遍薪資提升,因此形成高達68.31%的受薪勞工領不到平均薪資,比例創下歷史新高。 台灣40歲平均薪資 小伍之所以可以資產超過千萬,關鍵在於工作收入、堅持高儲蓄率,加上長達30年不間斷的長期投資,即便付了另一半的照顧費用,還有自己的大小海外旅遊,還是能有相當的身家淨值。 即便在開銷最大的期間,她都沒有賣出投資,現在靠投資產生的配息就能生活而有餘。 其實在40+的後半,她就能有選擇轉換到壓力比較小的工作,因此已經有好些年的月薪並未滿5萬元。

台灣40歲平均薪資: 重要經社指標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然務實是對的,但如果對未來有理想,就算現實骨感而最後只達到6、7成,還是比一開始就放棄努力好。 從行業及規模觀察,2021年「電力及燃氣供應業」及「金融及保險業」的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分別有108.3萬元與102.3萬元。 這世代,社群媒體活躍,打開手機就能看見朋友們平日輪流曬美食,週末去不同景點拍照打卡,不免讓人心生羨慕,低頭看看自己的錢包,計算著距離下次發薪還要多久,那些娛樂費大概負擔不起吧! 焦慮之下,不少人利用網路匿名探聽其他年輕人的薪水,反省到底是自己出了問題、還是選擇的工作有問題...

如果目前低薪並且沒有發展的可能,慎重考慮業務性質的工作,也不要看不上像是醫院看護的工作,拼幾年,未來你會感謝你自己。 根據主計處的國富統計(2020年),每戶的資產減去負債之後的淨值平均是1,263萬元(含房地產和有價證券,但不包括人壽保險),一個人則是平均479萬元。 當然這樣的平均值被富人像是郭董拉高不少,但公佈之後也有網民大喊「抱歉我拖累台灣」。 全年總薪資係指廠商當年度支付給員工之工作報酬,包括各月經常性薪資(含本薪、按月津貼等)及非經常性薪資(年終獎金、年節獎金、員工酬勞、績效獎金及加班費等),不含個人其他來源所得或收入,例如股息、利息、兼職或租賃等所得,亦不含雇主負擔或提撥之保險費、退休金與資遣費等非薪資報酬。 事實上,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薪情平台」資料顯示,108年「總薪資」分布圖可以看見,以年齡別來區分的話,未滿25歲總薪資平均在37萬元、25-29歲52.4萬、30-39歲63.7萬、40-49歲74.7萬、50-64歲75.5萬。

台灣40歲平均薪資: 全年總薪資中位數及年增率-按行業別分

本項統計對象包含工業及服務業場所單位僱用之領薪員工,包括本國籍、外國籍之全時員工及部分工時員工,但不包括農林漁牧業、政府機關、小學以上公私立學校,以及宗教、職業團體及類似組織等行業僱用之員工。 另108年起擴增行業範圍包括「研究發展服務業」(屬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學前教育」(屬教育業)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屬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 未滿25歲者因多屬在學打工或初入職場階段,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為35.9萬元較低。 但隨年齡增長而提高,40至49歲增至58.3萬元最高,至65歲以上因多屬退休人口二度就業,總薪資中位數降為41.0萬元。 作者長期關注ETF/美股/房地產/資產配置等知識,目前身兼金融業PM / 部落客 / Hahow好學校平台講師,立志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讓更多人輕鬆踏入理財的世界。

對了,特別提醒一下:如果你的薪資很高,是因為加班時間很多的關係,這代表你的單位時間價值很低,必須思考如何提高單位時間價值。 依照行政院主計處的110年統計資料,我製作成以下的簡表供大家參考。 只要能和小伍一樣堅持執行工作、儲蓄、時間、長期投資,千萬可以不是理想,而是現實。

台灣40歲平均薪資: 全年總薪資中位數及年增率 – 年齡別

自己的薪資待遇是否能跟上同齡者、甚至超越同齡的多數人,一直是關注的目標。 近日有網友在網路上詢問,若以年齡來看,大家覺得在不同年齡層,薪水該拿多少才達到應有水準? 台灣40歲平均薪資2023 並提出了自己觀察的6階段數字,其中提到40歲以上的人薪資「至少應該要有十萬以上」,引發眾多網友熱議,紛紛表示「怎麼可能?」認為這種分類方式大有問題。 行政院主計總處於日前111年的12月21日公布「110年(2021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及分布統計結果」,其中勞工薪資平均數為67萬元、年薪中位數為50.6萬元,雖較109年增加1.00%,但高、低薪資差距仍自2015年首度擴大,且根據統計:高達68.31%的勞工未達平均年薪,寫下歷史新高的紀錄。 也許薪資不是重點,消費影響的存款力才是更該關切的,但對於未來沒有目標的人而言,有人真的不知道存錢要做什麼? 台灣40歲平均薪資2023 與其一直怨嘆自己勞碌命工作、存錢過一生,他們寧願辛苦與快樂交叉過,必須滿足自己才有前進的動力。

後來小肆跟我說,她決定和男朋友住在一起,房租一人各付一半,因為想要在新一點的大樓,所以要往蛋白區去,男朋友提議買車,這樣可以接送她上下班,但買車要她也出點錢,含租車位的房租分攤因此比她自己住時多了好幾千。 小伍說她買進好股票後就長期持有,並沒有短進短出賺價差,雖然很多人對於複利也是想像豐滿但現實骨感,但是小伍就是長期持有的過來人。 這幾年也持有高股息的元大0056、國泰00878,另外還定期定額扣款元大0050。 台灣40歲平均薪資2023 在見過小肆之後過了幾天,和一位55歲的朋友(姑且叫她小伍)聊天,得知她的人生中有幾次的重大逆境,但依然累積出千萬以上的資產。 下面我就先紙上談兵、畫一個美好的藍圖,再接著用一位北漂、背貸款、又支付家人看護費用的朋友的故事,分享她怎樣在55歲的時候擁有千萬以上的資產。

台灣40歲平均薪資: 每月拿一半薪水投資00878,行不行?他39歲財務自由,給30歲上班族三個建議

大部分年輕人的薪資比較低,但隨著年紀增長,經驗或專業都會增加,所以收入與資產也會持續上升。 當收入&資產增加之後,就會擁有更多的選擇性,而不再只能屈就於「租房」的選項。 高學歷的小伍直到30幾歲時終於擠進上市公司,月薪雖然不算高,但高壓之下有幾年加上年終獎金有達到年薪百萬,但也在中年累積退休金的關鍵期,她的另一半病倒了,他沒有積蓄,為了珍愛的伴侶,她付出了3、4百萬元的照護費。 小伍出身舊思想的家庭,父母認為女孩高中畢業後就要就業,嚮往大學的她,申請學貸完成了大學學業。 在開始工作的前幾年,除了還學貸,還要幫父母還貸款,北漂的她只剩下1/3的薪水能夠租屋和生活。

台灣40歲平均薪資

如果你是這樣的人,那我很建議你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興趣,在興趣裡找到賺錢的方法,如此工作本身就有動力,也開始會把錢投資在相關事物上,幫助自己在領域中發展得更順利,得以戒掉暴力消費換取快樂的習慣。 最後,推薦你一部老電影《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 (1999),不管薪水多少,希望你活得愉快。 早年的困苦讓她很早就意識到錢的重要,隨著貸款還清,薪水也增加,她開始把薪水的50%定期定額投入基金,年終獎金也加碼投入。 近日,論壇PTT WomenTalk板上一篇各年齡該有的薪水是多少? 因為原Po提出了一個論點,將工作者的年齡分為6個段區,並提出不同年齡層的工作者「應該」要拿到的薪資範疇:「剛畢業新鮮人,二萬多至三萬多」、「25歲,三萬多~四萬多」、「30歲,四萬多~五萬多」、「35歲,六萬多~七萬多」、「40萬,八萬多~九萬多」;而最引發爭議的在於最後一點:「40歲以上至少要十萬以上」。 不過,我倒是有幾位薪水聽起來還好的朋友,在接近50歲的時候達到了這個數字,雖然人生可能很漫長,通貨膨脹很嚴重,要用1千萬在40幾歲退休是有風險,但1千萬還是很棒的里程碑。

台灣40歲平均薪資: 網站導覽

另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平均數為67萬元,較2020年增加3.02%;然2021年小於平均數比率為68.31%,意味著有68.31%的受雇員工收入未達平均年薪,約555萬名受雇員工年收入未達平均總薪資,創下歷史新高。 換句話說,如果你 30 歲薪水還沒有 3 萬元,就該檢視一下自己努力程度,因為這樣的薪資,要存下錢算有點辛苦了。 因為我的試算是晚鳥必須工作到65歲,以勞保體系的朋友來說,雇主每月必須提撥薪資6%進入勞退基金,等到65歲時累積出的勞退基金和自己準備的金額合計,就算你自己的報酬率只有5%,也會很接近1千萬,千萬不會是癡人說夢。

  • 而即將邁入 30 歲大關的少年,正職加兼職一個月約 6 萬元,每天生活只有工作和睡覺,買房不敢想,也許能養一台二手車,不過看到 PPT 上很多人都是年薪百萬,還是好奇著,自己是不是太弱了?
  • ・沒有投資能保證,取樣的這10年市場行情很好,像是0050的年化報酬率高達9.8%,但過去不代表未來,所以文中我只用5%和7%試算。
  • 這幾年也持有高股息的元大0056、國泰00878,另外還定期定額扣款元大0050。
  • 最後,推薦你一部老電影《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 (1999),不管薪水多少,希望你活得愉快。
  • 當然這樣的平均值被富人像是郭董拉高不少,但公佈之後也有網民大喊「抱歉我拖累台灣」。

至於在另一半生病期間幫了很大忙的高收益債(現改名為非投資等級債)基金,目前帳面有不小的虧損,雖然高配息,但長期含息總報酬只是和定存差不多,不過因為股票部位長期績效不錯,也就暫時維持現狀的配置。 上面除了0056之外都是屬於和市場大盤連動度高的指數化、市值型被動投資。 至於理專會推薦的基金和投資型保單則是成本較高的主動投資,是好是壞? 往往要10年以上才揭曉,對中年晚鳥來說,低成本、跟著市場大盤走,獲得平均水準的報酬,是避免10幾、20年後後悔的方式。 ・沒有投資能保證,取樣的這10年市場行情很好,像是0050的年化報酬率高達9.8%,但過去不代表未來,所以文中我只用5%和7%試算。 雖然不少人像小肆一樣,工作壓力來時「好想退休」就脫口而出,但要讓存錢的效果顯現,夠長的累積時間是很重要的因素。

台灣40歲平均薪資: 歲月薪應該要多少?網友揭薪水「低、均、前標」...沒有 X 萬以上 可以考慮離職了!

如果依高、低薪資差距倍數觀察薪資分布情形,受到近年低薪組薪資成長較快,2016~2020年第9十分位數對第1十分位數之比值呈現逐年下降;但是2021年受疫情影響,差距倍數由2020年的4.00稍微擴大到4.09倍,不過仍低於2012年的4.36。 與2020年比較,40至49歲者年增幅2.33%最高,50至64歲者亦增2.00%,未滿25歲者因多從事內需服務業,受疫情影響僅增0.09%。 如果你的薪資很低,也不用氣餒,先想辦法提升本業的經驗與專業,拉高本業收入之後,可再思考如何發展斜槓收入。

台灣40歲平均薪資

然而部分工時員工較多之「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住宿及餐飲業」、「其他服務業」、「教育業」(不含小學以上各級公私立學校等)等,都未達40萬元。 而受僱員工人數較多的「製造業」為51.9萬元,其中的「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則皆超過70萬元。

台灣40歲平均薪資: 統計調查專區

即便有百萬年薪,這也是沉重的負擔,小伍之所以能度過這段艱苦的時間,靠的是工作、股票和債券基金的配息。 說到第一桶金,小伍很感謝當年自己的節省,她沒有買房,為了縮小開銷,直到現在她還是選擇住老舊的公寓來省租金,這對她能存到千萬以上非常重要。 ・高股息不代表高報酬,而且如果領了股息沒有再投入,只是把它用掉,像是0056在取樣的10年區間就只有0.4%的年化報酬。 2013~2022年這10年間,投資台灣市值較大公司的元大台灣五十0050、投資高股息的0056或是投資美國全市場、以及全球市場,都有不錯的歷史報酬率。 前陣子和一位40出頭歲的朋友(姑且叫她小肆)聊天,她說到和老闆合不來,脫口說「好想退休喔」,接著又說「大家都怎麼存錢啊,我這輩子存不到1千萬啊」。 近年受全球疫情影響,產業經濟受衝擊仍大,國內在疫情期間的內需產業減產、縮編,薪資成長緩慢(甚至負成長),都有可能是造成低於平均薪資佔比人數升高的原因。

台灣40歲平均薪資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