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晶併購案背後沒說的事2023詳盡懶人包!(小編推薦)

Posted by Dave on January 4, 2021

環球晶併購案背後沒說的事

此外,在第三代半導體如氮化鎵(GaN)及碳化矽(SiC)等新技術,大廠也需要加速布局,因為這是未來的決勝點。 投資人也關心,Siltronic大股東的確是有賣股的意願,這次若卡在德國「官方說法」的審批時間來不及,是否會有二度提親的機會? 徐秀蘭表示,與Siltronic當初訂的併購期限非常清楚,日期是不能往後延的,之前環球晶已有多方嘗試,可能因為疫情等等因素,詢問是否可以併購期限有彈性,但德國有很多法律的規定,結果確認是無法延後。 不過,根據對半導體產業的追蹤,預計未來 2~3 年矽晶圓都將供不應求,產業仍將維持成長趨勢。 此外,環球晶已在碳化矽、氮化鎵等第三代半導體有較深的佈局,加上母公司中美晶背後的撐腰,未來將可搭上車用、5G 的大題材並實質受惠。

環球晶併購案背後沒說的事

這位客戶說,和世創往來交易十多年,很少見到他們的人來跑客戶,「大概世創眼裡只有台積電是客人,其他客人都不是人。」連這種話都講出來了,表示客戶對這家德國供應商的服務態度有多不爽。 更重要的是,此次願意賣出的Siltronic最大股東Wacker Chemie,顯然在條件上也不希望換回在台灣上市的環球晶股票。 至於透過公開收購(Tender offer)的世創56.6%股權,這部分會在2/8轉為可流通普通股,原股東沒有履約義務。 Brownfield 新產能預計在 2023 下半年開出,且大多已簽長約(LTA),也在陸續收預收款(Prepayment);而 Greenfield 則在 2024 年才會開出,並全以 12 吋矽晶圓、磊晶為主,目前仍在選址階段。 過去十四個月,她已經不只一次被問到類似問題,事實上,這些重複上演的質問場景與內容,也是這起跨國併購案一連串不尋常的縮影。 鏡頭彼端一名國外政府官員,對著數千公里外、在鏡頭另一邊端坐在總部會議室的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丟出一個又一個的提問,與會的環球晶幕僚群,連忙拿出準備好的講稿,協助徐秀蘭接招。

環球晶併購案背後沒說的事: 環球晶併世創破局「德和中玩兩手策略」 謝金河:影響台積電赴歐設廠

因此,可以預期接下來國際地緣政治因素,仍會是主導國際併購案的主要因素,在兩大案宣告失敗後,未來類似的收購案應該都不容易再見到,半導體跨國收購將會沉寂好一段時間。 美國FTC主管市場秩序,會採取反對立場,是因為美國還有英特爾、高通、蘋果、Google等眾多企業,他們都齊聲反對此項併購案,若兩家公司順利合併,極可能建立壟斷地位,也會危及整個產業的競爭與發展,FTC想的是格局更大的產業競爭環境,這一出手,輝達當然只能黯然退場。 環球晶併購案背後沒說的事2023 不只環球晶收購案失敗,另一個併購金額大8倍的美商輝達收購英商安謀(雖屬日商軟銀旗下,但安謀公司設在英國),也在2月7日宣告破局。 有趣的是,輝達與安謀的案例,從一開始就遭到反對,而且表態嚴格審查的國家,從美、英、中國到歐盟都有。

環球晶併購案背後沒說的事

徐秀蘭指出,環球晶自市場公開收購世創13.67%股份,是世創第2大股東,並無處分持股的期限,可自由處分;目前並無具體處分計畫,也不代表會轉為長期投資,不做處分。 因此,正如環球晶在此次併購新聞稿中強調,併購世創有4大效益,包括提升產能,滿足持續成長的客戶需求,還有進一步強化財務與營運能力以及業務規模,以及獲得更廣泛的客戶群,並預計產生的綜效。 此外,目前環球晶總經理馬克英格蘭(Mark England),是2008年第一家被中美晶併購的美國公司Globitech創辦人,併購後他的經營能力與績效突出,因此也成為董事長徐秀蘭倚重的專業經理人。 馬克對西方人的想法及管理很有一套,如今環球晶在義大利有兩座工廠,管理績效也相當好。 更糟糕的是,世創一直是行業中的落後者,不只成長比整個矽晶圓市場慢,2020年每股獲利也將比前一年低很多。

環球晶併購案背後沒說的事: 收購世創買貴了?3個角度看環球晶未來如何一步步成為「矽晶圓的台積電」

不過,環球晶過去多次成功的跨國併購,靠的正是其過人的經營管理能力,讓合併不僅是擴大規模、降低成本,還可以透過技術及服務的加值,讓經營績效更明顯。 當然,可能有人認為,若環球晶不以現金、而是以換股方式來進行,可能會對環球晶比較有利一些,但由於這次是以公開收購方式進行,而且對方是德國掛牌公司,不太可能用股票換股。 高燦鳴這篇文章,提出一部分對環球晶此次收購案的疑慮,但也明顯忽略了企業經營者可以對企業整併帶來何種價值,以及台灣企業家為何可以在全球半導體產業表現如此出色的原因。 環球晶當初為了拿到世創的主導權,在公開市場有買進世創的股票,持股約13.67%,環球晶等於是世創原始股東外的第二大股東,徐秀蘭表示,這些股份不會限期處分,環球晶也可以自由處分,尤其目前半導體市況佳,環球晶會選擇在合適的時機處分。

環球晶併購案背後沒說的事

對收購方環球晶來說,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確實成為環球晶接下來難打的硬仗。 但徐秀蘭重申,環球晶一直以來就是把自己定位為材料供應商,併購案都是以拿到主導或100%股權為主,這樣主要是為了讓併購的綜效出來,環球晶一直都是這樣,未來的方向也不會改變。 《財訊》報導指出,首先,就短期而言,環球晶應支付世創5000萬歐元(約折合15.6億台幣)的交易終止費,預計認列在去年第4季的財報之中;若以去年第3季稅後淨利約31億元來估算,等於侵蝕掉一半的單季獲利。

環球晶併購案背後沒說的事: 德國經委會主席:如果習派兵台灣 必須減少與中國經濟聯繫

以過去三個月全球半導體股大漲兩、三成來看,此刻企業要進行公開收購,確實要付出較高代價,不過,環球晶最後以溢價10%出手,出價並沒有特別高。 不過,彭博專欄作家高燦鳴(Tim Culpan)撰文指出,環球晶收購價格太過高昂,而且矽晶圓產業成長不佳,世創又是行業中的落後者,環球晶這項收購,不可能靠著營收成長或成本刪減來提高獲利,這項收購案目標是整合矽晶圓產業,但曝露出半導體市場的陰暗面。 環球晶併購案背後沒說的事 但一個耗時逾14個月,擬斥資逾千億的併購案,最後被德國政府以「沒時間」理由拍板否決,是否能讓人心服口服? 徐秀蘭則表示,德國官方說法就是時間不夠,她無法代表德國政府,只能就被告知的理由說明。 根據環球晶揭露的公開訊息,它與世創先前協議,如果收購案沒有獲得所有的主管機關核准,環球晶圓將會支付世創5000萬歐元(約合新台幣15.4億元)的交易終止費,外界依該公司近年獲利約落在130~140億元推算,對獲利的影響約11~12%。

預估公司 2022 年 EPS 可達 35~38 元,2023 年則達 45 元,以目前約 720 元股價計算之 Forward P/E 約 16~19 倍,評價仍在合理範圍,投資人仍可持續觀察追蹤。 至於環球晶原先持有的 Siltronic 13.67% 股份,公司認為半導體市場需求強勁,持有股份並沒有太大風險,因此現階段並無處分計畫,但也不會轉成長期投資。 從結果來看,雖失敗主因為德國來不及審核(事實上德國一開始便有要求要等拿到中國資料後才會開始審核),但不免有點牽強。

環球晶併購案背後沒說的事: 客戶評論

徐秀蘭今天應邀出席新竹科學園區41週年園慶活動,專題演講「眺望前方、勇敢作夢」,會後受訪指出,明年訂單、需求、價格與產能分配都已確定了,全產全銷,即使全產還不夠銷售,連去瓶頸的產能也都賣完了,業務人員最大的任務不是拿訂單,而是要跟客戶解釋,為何只能交貨90% 的原因,無法滿足客戶訂單需求是挑戰。 將日圓報價改為美元,目的是統一客戶的採買幣別,讓環球晶的營運更為國際化及標準化,這在當時也是一個關鍵的判斷,因為當時日幣極強,如今已貶到103至105元兑一美元,如果繼續讓客戶用日幣買,環球晶大概會少賺15%至20%,也顯示環球晶在營運上有過人的能耐。 首先,矽晶圓產業確實不像晶圓代工或IC設計,能夠因為技術及應用的提升,讓矽晶圓可以賣更高價錢。

環球晶併購案背後沒說的事

環球晶在2020年11月,宣布砸下新台幣近1300億元、創台灣科技業史上最大併購金額,收購它在德國的同業世創;當時外界普遍認為,一旦這筆併購案成交,環球晶在矽晶圓產業的市佔率,將從原本的全球第三、晉升到全球第二,屆時將跟第一大廠日本信越,僅剩3%的差距,擠身全球龍頭指日可待。 矽晶圓大廠環球晶 (6488-TW) 今 (4) 日宣布,併購德國矽晶圓大廠世創 (Siltronic) 案,獲日本反壟斷相關審查等待期已屆滿,致力於今年底前完成收購。 對於供應鏈庫存與需求變數問題,徐秀蘭表示,2023、2024年並沒有看到需求弱下來的跡象,各個應用產品難免會有消長 ,例如有時手機需求下來,但車用產品可能就需求上去,但目前一直維持產能全部滿載。 若2023年之後產業需求下滑,對環球晶影響會比較小,因很多都是簽長約 環球晶都依客戶長約需求才會擴廠,確保有客戶才蓋廠。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半導體矽晶圓廠環球晶 (6488) 董事長徐秀蘭表示,明年公司矽晶圓已全產全銷,即使全產都還不夠銷售,目前環球晶業務最大的任務不是拿訂單,而是要跟客戶解釋為何無法滿足訂單需求的原因,目前能見度到2023年,2024年也沒問題。 從環球晶的公開收購價來看,是比Siltronic過去90天平均交易價格溢價約48%,但較公告日的收盤價是溢價10%。

環球晶併購案背後沒說的事: 取得嵌入碼

不過,接下來可以預期的是,當德國先前提出對台積電前往設廠的邀請時,在這種政治氛圍下,顯然台積電也需要斟酌再三了。 環球晶併購案背後沒說的事 這種把製造業當成服務業的精神,讓許多美商、日商、歐商等都一一敗退,關鍵原因就是他們的眼睛都長在頭上,驕傲到不把客戶需求當成一回事。

我與本文所提到的公司沒有商業關係,撰寫本文僅為分享,並無收取任何報酬。 本文之資訊僅供分析參考,不保證內容之完整性與正確性,也不構成任何買賣有價證券之要約或宣傳。 輝達、環球晶兩個大型跨國合併案陸續失敗,婚沒有結成,對於戀愛中的男女,不只耽誤了兩年的青春,而且男方聘金被沒收,輝達要拿出12.5億美元的分手費,環球晶也要支付5000萬歐元,環球晶還買進13.6%的世創股票,未來也要提例跌價損失,賠了夫人又折兵,應該會覺得滿痛的。 照理說,輝達是美國公司,去合併別國企業,美國政府應該要支持,因為企業買到一個擁有強大火力的戰略武器,對美國有很大加分效果。

環球晶併購案背後沒說的事: 【矽晶圓半導體】環球晶獲利再創新高,SiC 產業前景如何?

換言之,《財訊》分析,環球晶今、明年在新產能開出有限下,須靠著更好的長約價格、產品組合,來支撐營運成長。 徐秀蘭回應,今年長約價格比去年還好,手上長約能見度達5~8年,雖然在2024年前新增產能有限,且未來折舊費用也會隨之升高,但會透過提升稼動率與單價、改善產品結構抵銷影響。 本人/本撰寫相關團體( 以下簡稱我 )目前持有本文提到之股票的多方部位,但預計不會在未來 72 小時內增加持股。

環球晶併購案背後沒說的事

但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仍然針對合併案,去年12月宣布反對甚至還要起訴輝達,理由是兩家公司若合併,將扼殺下一代技術的競爭。 徐秀蘭表示,德國外國投資管轄單位聯邦經濟事務和氣候行動部一開始便要求要看到中國所提條件,看德國能否接受,是否有其他疑慮。 對於收購德國世創(Siltronic)是否能在今年底前如期完成,徐秀蘭也指出,還在努力中,還要走完每一關,每天都有進展。 倒是高燦鳴提到,矽晶圓一直是個「重要卻乏味」的產業,也很難靠技術差異來創造加值,因此矽晶圓全球出貨今、明年只成長2.4%及5%,對比之下,廣泛的晶片需求今、明兩年分別增5.1%和8%。 以中期影響來看,環球晶將併購資金轉為用來投入未來3年擴產計畫,預計金額為36億美元(折合新台幣1000億元),其中20億美元將用於興建全新廠房(Green-field),16億美元用於擴充既有廠房產能(Brown-field)。

環球晶併購案背後沒說的事: Ep.16 環球晶併購案背後沒說的事

她說,環球晶直至2022年1月26日才拿到中國完整書面文件,致使德國政府沒有足夠時間完成審批;至於未來是否會持續與德國政府溝通,徐秀蘭並不評論。 一位世創在台灣的客戶就反應,矽晶圓是晶圓廠必要材料,一用就是很多年,但世創一直都抱著經營現貨市場(spot market)的心態,客戶想找他們簽長約(Long Term Agreement),業務竟直接回絕說,「我們公司不簽這個」,讓台灣客戶氣得牙癢癢的。 陳偉文認為,擴建新廠無法一次到位,各家都是分階段性的增加產出,就如同環球晶旗下韓國新廠於2020年底量產,整體月產能規畫17.6萬片的目標,第1階段先開出7成產能。

預期Brown-field產能於2023年下半年陸續開出,Green-field產能要到2024年才會開出。 而關於和母公司中美晶(櫃:5483)的合作,中美晶將持續扮演整合的角色,會聚焦投資能源、半導體、化合物半導體等領域,但會以控股投資的方式進行。 而環球晶則持續深耕矽晶圓及第三代半導體的基板、磊晶,雖然因本身規模使併購難度越來越大,但仍會以尋求 100% 環球晶併購案背後沒說的事2023 併購的方式持續尋找潛在併購目標。 併購策略有好有壞,原則上在景氣大好及缺貨時,併購是最快速有效的方式,儘管要付出溢價收購,但廠房、產能及人才一次到位,省去冗長的投資學習及訓練時間,可以快速享受到超額利潤。 從全球半導體發展趨勢來看,一個具體的事實是,包括德國在內,整個歐盟國家的半導體實力都大不如前,德國想把世創留在自己國內的心情也可以體會。 徐秀蘭表示,隨著環球晶規模越來越大,國際併購的困難度有可能會越來越困難,且因地緣政治關係,各國也會更加謹慎。

環球晶併購案背後沒說的事: 環球晶宣布併購德商失敗 台灣科技業史上最大併購告吹

中國反對也很正常,美商太強大當然不利於中國,倒是連美國也反對,這就有意思了。 另外,全力想建立自主技術的中國,原本也曾想爭取收購世創,建立中國自己的矽晶圓產業,在環球晶取得收購世創議約門票前,其中打退的一個對手就是中國企業。 中國審核通過與最後截止日如此接近,很難不讓人聯想,這是德中兩國唱雙簧,用技術性手段封殺收購案。 近年來中德兩國政治關係緊密,德國也多次在美中對抗時站在中立或偏向支持中國的立場,針對此案兩國聯手合作,似乎也不是太奇怪。 環球晶併購案背後沒說的事 2008年收購北美最大磊晶廠Globitech,並取得德州儀器(TI)和MEMC的矽晶圓與磊晶生產的技術,MEMC為全球Polysilicon和矽晶圓製造商,後來更名為SunEdison,這是環球晶第一次的跨國併購案。

  • 《財訊》報導指出,首先,就短期而言,環球晶應支付世創5000萬歐元(約折合15.6億台幣)的交易終止費,預計認列在去年第4季的財報之中;若以去年第3季稅後淨利約31億元來估算,等於侵蝕掉一半的單季獲利。
  • 環球晶在2020年11月,宣布砸下新台幣近1300億元、創台灣科技業史上最大併購金額,收購它在德國的同業世創;當時外界普遍認為,一旦這筆併購案成交,環球晶在矽晶圓產業的市佔率,將從原本的全球第三、晉升到全球第二,屆時將跟第一大廠日本信越,僅剩3%的差距,擠身全球龍頭指日可待。
  • 另外,《財訊》報導指出,環球晶手上持有世創13.67%的股權,不受限制可自由買賣。
  • 全球第3大半導體矽晶圓廠環球晶,在併購德國世創(Siltronic)失敗後,改執行B計畫,將千億元的併購資金轉投入未來3年的擴產大計。
  • 環球晶當初為了拿到世創的主導權,在公開市場有買進世創的股票,持股約13.67%,環球晶等於是世創原始股東外的第二大股東,徐秀蘭表示,這些股份不會限期處分,環球晶也可以自由處分,尤其目前半導體市況佳,環球晶會選擇在合適的時機處分。

但環球晶還承諾,2024年前會留住所有世創員工,台灣併購史上,明基併西門子被德國勞動法規卡到不能裁員的殷鑑並不遠。 環球晶於2020年12月10日確定以37.5億歐元(45億美元)現金收購德國世創(Siltronic)公司,預計將成為全球第二大矽晶圓廠。 但因目前包含運費、電費、化學原物料價格都在上漲,預計毛利率將略低於 2018~19 年矽晶圓上漲循環的 39~41%,不過不會相差太多。 公司認為矽晶圓未來 2~3 年都將供不應求(從各大晶圓代工廠都接連上調資本支出便可雙重驗證),且長期隨著電子設備的矽含量增加,需求將逐年成長,不過仍會密切關注擴廠節奏、能源(缺水、缺電)、通膨等風險因素。 隨著併購案失敗,環球晶須支付 Siltronic 5 千萬歐元交易終止費,預計會影響公司 2021Q4 EPS 約 3.5 元。 此外,環球晶在併購案不成功後,宣布改採自行擴充成長的方式,這又是另一個影響產業發展的重大因素,尤其是對景氣供需走勢可能帶來變數。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