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業達董事長6大著數2023!內含英業達董事長絕密資料

Posted by Tommy on July 21, 2023

英業達董事長

英業達集團雖不是第一次啟動交棒,但今年新任董事長卓桐華的正式接班,意味著世代的傳承,也宣告英業達集團從過往的「三巨頭」(創辦人暨會長葉國一、已故副董事長溫世仁、前董事長李詩欽)時期,改朝換代。 筆記型電腦原本就是英業達的核心事業之一,除了消費型與商業型全面發展外,更延伸至電競筆電的領域,成果卓越。 業界傳出,受終端需求不振與市場競爭影響,台積電與轉投資世界先進近期陸續調降8吋晶圓代工報價,最高降幅高達三成。 筆電方面,在吃下華碩(2357)ROG高階筆電及Ally電競掌機大單下,事業群總座張輝坦言,今年筆電出貨量將個位數成長,優於同業衰退局面,最糟也預估與去年持平。 PC產業走上復甦道路,筆電品牌雙A宏碁、華碩7月營收雖月減逾兩成,但均較去年同期成長,擺脫逾九個月年衰退頹勢,重返成長軌...

英業達董事長

星宇航空(2646)現金增資發行27.7萬張新股今(10)日開始交易買賣,使得股價受到衝擊,早盤一度跌至26.6元,狂殺16.6%;隨後跌幅雖然收斂,仍跌逾13%。 正逢拜登政府宣布中企投資禁令之際,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網路巨頭正爭相採購對建構生成式AI至關重要的高性能 NVIDIA 晶片,訂單價值達 50 億美元(約折合新台幣1590億元)。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今(10)日公佈 2023 年 7 月營收報告。 2023 年 7 月合併營收約為新台幣 1,776 億 1,600 萬元,較上月增加了 13.6%,較去年同期減少了 4.9%,寫近六個月高點。

英業達董事長: 營收/廣達衰退 仁寶九個月最佳

即便短期內PC市況仍遭逢逆風,葉力誠透露,英業達已拿下華碩旗下ROG Ally電競掌機新訂單,是集團PC布局一大突破。 葉力誠指出,今年科技業的確有些不景氣,整體趨勢甚至傳出看淡的聲音,但較競爭對手而言,英業達受到的衝擊平緩許多。 英業達完成世代交替,且在AI領域業務蒸蒸日上,激勵昨天股價強攻漲停板40.6元收市,改寫2001年4月以來、逾22年新高價,成交量逾12.9萬張,是前一個交易日的三倍。 弘光科大校長黃月桂更分享到,學校教學理念鼓勵跨領域學習、修習共同通識學分,在多元專業環境中打造出的全人照護人才,畢業後更能順利接軌實務,對醫護與長照服務帶來幫助。

  • 葉力誠透露,自己女兒很喜歡杯子蛋糕,常要求父母幫忙做蛋糕基底,女兒做完杯子蛋糕後有很多發想,在上面加巧克力醬或不同裝飾。
  •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13日電)筆電代工廠英業達今天召開股東常會,除承認2022年度財報及盈餘分配外,並由董事會選任創辦人葉國一次子葉力誠接任董事長,原企業電腦事業群總經理蔡枝安接任總經理。
  • 南韓研究團隊日前發表「常溫常壓超導體」LK-99相關論文,帶動全球超導體熱。
  • 事實上台灣正面臨兩大考驗,其一是少子化使台灣從2020年開始出現總人口負成長的「生不如死」趨勢;其二則是2026年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20%,屆時醫護需求遠比現在更多!
  • 他強調,英業達過去專注硬體,未來需要軟硬體結合,進入不同產業需要開發不同產品。
  • 但其實卓桐華在任總座的那6年間,可說是英業達集團成長突飛猛進的時期,包括從電子計算機製造、電話機製造,到轉型到電腦製造、開發全台第一台真正的筆記型電腦,並加入伺服器業務、做到世界第一大,都是在這段期間;同時,也是英業達整體營業額從數百億元翻倍突破千億元的關鍵時期。

關於2023年營運計畫,卓桐華除了提到將透過數位轉型行動方案提升數位韌性及數位化管理機制,也強調內部管理將加強聚焦「建立最適存貨庫存水準」、「嚴格控管營業費用與節省開支」、「優化各廠區生產效率」。 卓桐華也說,除完成傳承任務,他與各事業群副總都要致力提升英業達獲利表現,預期這幾年英業達獲利可望續穩,同時也會尋找新產品方向,創造更多價值與利潤,進而與股東以及員工們分享。 他認為,英業達下半年產能利用率仍將優於上半年,預估上、下半年營收比重約35:65到40:60。

英業達董事長: 英業達創辦人葉國一次子葉力誠接新董座 股價上衝22年新高

溫世仁畢業於台灣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與林百里設計出台灣第一台電腦,當時還是研究生的他當上「三愛電子(Santron)」的廠長,生產電子計算機。 歷史上的今天,12月7日;1986年台北市立動物園(原木柵動物園)啟用,造成民眾熱烈迴響;1993年,學生抗議軍訓室進入校園,跑到教育部抗爭;2003年,英業達創辦人溫世仁,因腦中風逝世,享年55歲,其與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為大學同學。 巫永財畢業於台科大學管理研究所,在英業達服務近 英業達董事長 40 年,擔任總經理職務前是英業達營運長,期間屢創佳績,巫永財並擁有豐富經驗與執行力。

目前市場完成串聯的AI應用成品,在他眼中大多都不太靠譜,不僅問題多、耗電率也大,該如何真正的落實AI市場的布局,仍是目前最大的難題。 事實上台灣正面臨兩大考驗,其一是少子化使台灣從2020年開始出現總人口負成長的「生不如死」趨勢;其二則是2026年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20%,屆時醫護需求遠比現在更多! 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培育更多護理照顧人才,一起為台灣健康打場勝仗? 葉力銓持續以父親的房產及蘭花事業為重心,而對葉力誠來說,「種蘭花」僅僅成為職業生涯的一段「花絮」,他於2018年重返英業達集團,以董事長卓桐華的特助身分,重新歷練,並在2020年正式進入董事會,同年開始主責英業達的新事業。 葉力誠現年53歲,畢業於淡江化工系、美國佩斯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進入英業達集團,從基層開始歷練。

英業達董事長: 美再發投資禁令 中國網路巨頭瘋囤NVIDIA晶片

不過他並沒有在汽車相關產業繼續待著,在轉職國豐興業、也是他首度跨入電子產業後,他最後選擇進入英業達,以Engineer company(電子工程公司)為定位的公司。 回顧在加入英業達這個大家族前,頂著台大電機系光環畢業的卓桐華,進入的首家科技公司就是七、八○年代的十大企業之一台灣松下,接下來進入聲寶,開啟他口中的「成長期」,當時他所屬的部門是負責傳真機的維修,同一個辦公室的同事們,現在大多已是在科技產業界獨當一面的人物。 目前AI伺服器的界定仍不太清晰,而英業達在判斷一項產品是否屬於AI伺服器時,主要是以單一機體至少搭4顆至8顆以上的CPU,才算過關。 目前市場完成串連的AI應用成品,於他眼中大多都不太靠譜,不僅問題多、耗電率也大,該如何真正的落實AI市場的布局,仍是目前最大的難題。 英業達於股東會順利完成董事改選後,也隨即召開董事會,並選任葉力誠接任董事長、原企業電腦事業群總經理蔡枝安接任總經理。

英業達董事長

李詩欽在2008年從葉國一手中接下英業達董座一職,帶領英業達進行大幅轉型,經過近9年調整,英業達順利重返成長軌道,去年表現亮眼,優於同業,李詩欽決定讓公司年輕化,他將退居第二線,擔任董事,繼續提供營運建議,他的意願也獲得葉國一同意。 在電動/自駕車的汽車電子領域,現在手上都有一些小案子在進行中,年總出貨量約有幾百萬片,包括承接Gogoro的CM(contract manufacturer)業務。 目前英業達在桃園大溪廠及重慶廠,更進一步針對伺服器產線導入結合5G的智慧工廠,預計大溪廠最快明年年中就能完成。 這其中不只包括edge computing,我們將一直在做的工業4.0結合5G實驗專網場域,進行整套5G智慧工廠的解決方案開發,未來也將進一步商轉,預計鎖定日本、大陸、東南亞甚至是俄羅斯的電信運營商銷售。

英業達董事長: 中國為何面臨通縮?可能像日本失落30年嗎?分析一次看

卓桐華指出,上任除了完成傳承的階段性任務外,也要提升英業達獲利。 如葉國一投資的蘭花公司「皇基」原先虧損多年,但科技背景出身的葉力誠,積極將科技業的標準化管理流程導入蘭花栽種,短短幾年便轉虧為盈,成功成就父親的蘭花夢。 英業達董事長2023 李詩欽表示,今年定調為英業達傳承交棒年,一級主管都要年輕化,他要以身作則,交出董事長一職,今年6月股東會將調整董事會結構,從7位董事(包含2名獨立董事)、3名監察人,增加為9位董事 (包含3名獨立董事),3位獨董將成立審計委員會,新董事會將會選出新任董事長,並成立薪酬委員會等,推動公司治理再邁出一大步。 這一兩年投入的新技術新產品效益還沒浮現,很多導入新設計的生產製造要到2020年才會逐步發酵,在2021年顯現較大的成長力道,屆時就不會僅是1字頭的雙位數增長幅度而已。

這段蘭花插曲,導因於過去葉國一秉持著「傳賢不傳子」的態度,「交棒兒子,容易讓幹部離心離德,最後導致公司分崩離析,」他曾對外強調,集團應由專業經理人來掌管,這也說明為何他卸任後,會由李詩欽、卓桐華相繼接掌大位。 到了去年12月,他又出席英業達與英特爾、微軟攜手打造的5G Next Lab揭幕記者會,並首度以「策略長」身分,接受媒體聯訪分享5G前景,表現落落大方。 葉力誠一步步愈來愈深入的「練習」,顯示葉國一為兒子布局接班之細膩。 觀察葉力誠近一年來動態,去年8月,他於英業達與恩智浦合作發展車用電子的記者會上低調現身,身上並未攜帶名片,頗有前來觀摩的意味,但對記者詢問新事業發展細節,態度誠懇、對答如流。 早在股東會改選前數月,外界早已格外關注英業達的接班動向,因為本次主角,輪到了英業達創辦人葉國一次子,也是現任英業達執行副總的葉力誠。

英業達董事長: 在位30年貨幣貶成壁紙 全球最爛央行總裁是「他」

永續發展委員會已制定集團2030年永續發展計畫,設立永續策略:包含低碳經濟、企業責任、與創造永續生態圈,展現集團對於永續議題的重視及決心。 此外,英業達集團強調將對永續發展持續推動,以淨零碳排作為終極目標。 南韓研究團隊日前發表「常溫常壓超導體」LK-99相關論文,帶動全球超導體熱。 游進寶說,英穩達是台灣僅存的1間太陽能電池片廠商,此次聲請宣告破產,也象徵英業達完全退出太陽能電池片產業,未來會不會再度投入相同市場,取決於整個市場變化,英穩達資產大概剩下9至10億元,目前虧損已超過英業達投入的資金,由於太陽能產業設備汰舊換新速度太快,是相當困擾的問題。 英業達副總經理游進寶表示,英業達代子公司英穩達宣布,今董事會決議聲請宣告破產,主要原因是,英穩達10月財務報表顯示,旗下資產已不足以清償逾22億負債,因此決定聲請破產。

英業達董事長

直至葉國一退居二線之後,2008年之後隨著哥哥葉力銓,一同跟著父親進入房地產領域,並開展蘭花事業。 也因為英業達在筆電研發設計的技術力獲得客戶青睞,預期2020年英業達的筆電事業將受惠客戶的轉單效益挹注,在出貨及營收表現上有較近幾年明顯增長的力道。 在英特爾及微軟的推動下,筆電朝雙螢幕發展的趨勢逐漸成形,英業達也持續關注並投入雙螢幕筆電產品的設計研發,並與市面上已推出的產品如華碩ZenBook Pro 英業達董事長 Duo及聯想搭載E Ink的雙螢幕筆電Yoga Book C930比較。 做出這樣的產品不太難,但也需要OS能支援較好的雙屏互動模式,硬體設計製造上比的還是誰跑得快、產品能獲得終端使用者的接受。 後來他進入台灣震古工業(敦陽科技前身),在研發實驗室擔任負責人,最輝煌的成績,就是開發出台灣首輛國產汽車飛羚101的車用電子面板。

英業達董事長: 英業達營收/7月雙衰 伺服器下半年放量盼帶獲利走揚

這一年我也重啟投資併購計畫,除了財務面的獲利評估型投資,針對與未來發展有關的新創技術、具前景性產品的策略合作投資或併購,也都持續進行中,大到如2019年年中斥資逾17億元的美商ZT Group Int’l,Inc.投資案,到2千萬元的台灣新創團隊投資等都有。 英業達新經營管理團隊並將繼續秉持集團核心價值,包括「創新、品質、虛心、力行」,擴大投資研發能量及創新解決方案,虛心力行與合作夥伴共創共榮,以誠信經營提供客戶最高品質產品及服務。 對於新接任董座期許,葉力誠說,他很榮幸踩在巨人肩膀上,英業達是很優秀公司,專注世紀研發製造,未來會在上面堆積,尋求新的產業動能與挑戰,他是基於目前核心能力,加上世局演變,而車載、5G、AI是大家努力方向,也包括醫療,很多地方軟硬體合作。

市場上曾有人提出,產線要全部從大陸撤出,現在回頭看,我還是覺得那是「練肖維」(台語:說瘋話),畢竟槽湖的水不可能全部都搬到日月潭。 台灣是我們的根,在台的產線亦有助於英業達保持產地彈性,只要有需要也會持續加碼在台產線。 不過,在台生產還是有人力不足的困難,儘管移工政策已略為放寬,但仍與業界期待值有一段差距,大家都在努力想辦法克服。 雖然原本要在2019年12月15日加徵關稅的「引信」可說是暫時拆除,不過英業達包括筆電、伺服器及智慧裝置等產線仍是處於隨時備戰的狀態,看局勢變化、客戶需求,隨時因應。 卓桐華的戰功彪炳還後日後在搶回東芝的筆電訂單,2002年下半年,時任總經理的卓桐華領軍近百人的筆電研發團隊,從設計藍圖、零組件採購到開發樣本機、測試,他事必躬親,並花了長達1年半的時間奔走於台日之間,就連當時新擴的中國浦東新廠都幾乎為東芝量身打造。 此外,針對永續發展的持續推動,英業達亦以淨零碳排作為終極目標。

英業達董事長: 台灣理組生超愛ASML 獲選半導體外商理想雇主第一

英業達宣布子公司英穩達董事會決議聲請宣告破產,主因在於旗下逾22億負債無法償還,英業達副總經理游進寶強調,英穩達的虧損已經認列,並不影響母公司英業達的運作。 英穩達主要從事太陽能電池片的生產銷售,但受到近年景氣不佳所影響,營運虧損持續擴大。 卓桐華表示,在持續性通膨、地緣政治因素及分散生產策略影響下,全球經濟展望仍維持保守因應的態度,但好消息是各國邊境陸續解封、美國升息循環預期進入尾聲,讓全球經濟軟著陸前景可期。 目前AI伺服器的界定仍不太清晰,英業達在判斷一項產品是否屬於AI伺服器時,主要以單一機體至少搭四顆至八顆以上的CPU,才算過關。

  • 在李詩欽與黃國鈞方面,英業達表示,雖然 2 人卸任董事長與總經理職位,不過仍將持續擔任英業達董事,提供專業意見給英業達。
  • 葉力銓持續以父親的房產及蘭花事業為重心,而對葉力誠來說,「種蘭花」僅僅成為職業生涯的一段「花絮」,他於2018年重返英業達集團,以董事長卓桐華的特助身分,重新歷練,並在2020年正式進入董事會,同年開始主責英業達的新事業。
  • 葉力誠指出,今年科技產業的確有些不景氣,整體趨勢甚至傳出看淡的聲音,不過大環境對英業達造成的影響,相較其他競爭對手來說,已經平緩許多了,而伺服器對產業界來說,仍是或不可缺的存在,企業端每一年也都仍不小的購買需求,雖然市況仍會配合客戶所需移轉、變化,但企業客戶端的伺服器需求,確實已逐漸擴大。
  • 葉力誠指出,今年科技業的確有些不景氣,整體趨勢甚至傳出看淡的聲音,但較競爭對手而言,英業達受到的衝擊平緩許多。
  • 回顧在加入英業達這個大家族前,頂著台大電機系光環畢業的卓桐華,進入的首家科技公司就是七、八○年代的十大企業之一台灣松下,接下來進入聲寶,開啟他口中的「成長期」,當時他所屬的部門是負責傳真機的維修,同一個辦公室的同事們,現在大多已是在科技產業界獨當一面的人物。
  • 他希望尋求更多策略夥伴,要像過去一樣單打獨鬥幾乎不可能,現在產業分工型態走向垂直化,勢必需要與更多廠商合作。

而在護理與物理治療專業之外,長照工作更不能不提到老人家的「溝通力」。 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主任鄭湘君接續分享到,語言與聽力在老人退化的過程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當老人聽不到就不想講、不溝通會加速退化。 「只可惜目前醫療院所的語言治療師、聽力師嚴重不足,更別說是長照機構了。」因此弘光科大語聽系幫助學生獲得藍海專業,不僅未來能成為搶手人才,更能幫助長者活得精采。 英業達董事長2023 近幾年因PC市況衰退,英業達布局新事業動作頻頻,「我們要做到『ABCD5』,就是AI、Blockchain、Cloud Computing、Data Science和5G(人工智慧、區塊鏈、雲端運算、大數據及5G),這些公司的核心競爭力,」2017年卓桐華上任以來,多次對外強調。

英業達董事長: 英業達董事長

英業達表示,集團除了持續壯大經營既有的筆記型電腦、伺服器、智慧裝置外,新事業則是承繼前董事長卓桐華ABCDE5G (AI、Blockchain、Cloud Computing、Data Science、ESG、5G)主軸,目前已經開始投資車用電子、醫療、5G以及工業電腦產品。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英業達(2356)董事長卓桐華發表任內最後一次營業報告書,他表示,預期美國升息循環進入尾聲,全球經濟軟著陸可期,未來將透過數位轉型行動方案提升管理機制,加強聚焦3大面向以提升獲利,預期既有事業群持續穩定市場佔有率,加上新事業帶動成長動能。 代工大廠英業達(2356)今(13)日召開股東會,新任董事長、創辦人葉國一次子葉力誠指出,過去公司AI伺服器營收占比只有5%,他看好今年占比可成長至10%以上。 每家公司都已在朝AI發展,應用層面也越來越廣,但不同業者的應用、角度都不一樣,實際上跑多快也各有軒輊,不過AI絕對是未來2年的趨勢,預估旗下AI伺服器表現,明年拚雙位數增長。

游進寶說,英業達未來將轉向其他綠能投資,告別太陽能電池片也是不得不做的決定,持續虧損對股東不好交代,英業達已認列相關累積虧損,對財務業務並無重大影響,他還透露英穩達的另一個大股東為穩懋(3105);此外,游也提到太陽能廠益通的清算過程順利,預計明年上半年會有結果。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英業達(2356)副總游進寶今(1)日召開說明會表示,英業達代子公司英穩達公告,英穩達董事會在12月1日決議向台灣桃園地方法院聲請宣告破產,因最近財報顯示,英穩達資產已不足以清償債務,總負債高達22.12億,而英業達持股比例達47.65%,「這是不得不做的決定」。 代工廠英業達今天公布7月合併營收約新台幣418.33億元,月減12.34%,年減11.2%;今年前7個月累計合併營收2926.67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6.09%。 建通精密近年轉型,異型導體銅材應用轉向電動車、新能源相關領域,在向車用新客戶開始出貨挹注下,7月營收新台幣2.22億元,... 此外,英業達也將於11日發放現金股利,每股配發1.5元,截至今年6月底,集團創辦人葉國一為最大股東,持有176,361張股票,持股比例4.92%,預計入袋2.64億元現金股利,而現任董事長葉力誠為第二大股東,持有117,412張股票,持股比例達3.27%,預計入袋1.76億元。 代工廠英業達 (2356-TW) 今 (16) 英業達董事長2023 日舉行股東會,並選任新任董事,完成世代交棒,原董座李詩欽與總經理黃國鈞等人皆退位,改由卓桐華擔任新董事長,總經理則由巫永財擔任。

英業達董事長: 英業達董座不連任 創辦人葉國一次子接班

答:英華達以自有品牌「醫立達」推出的一系列生理量測系統,含括心電圖、電子血壓計、血糖/總膽固醇/尿酸監測系統等產品已取得2019「SNQ國家品質標章醫療器材」認證,2020年初就會開始上市銷售。 因應未來包括5G、AI、邊緣運算等新應用,英業達很多導入新技術的研發都已投入、而且跑得比別人快,可以說「we are ready」。 ▲英業達13日舉行股東會、完成新董事會改選,原董事長卓桐華(右一)順利交棒,由集團會長葉國一(右二)次子葉力誠(左二)出任新董事長。 台積電確定在德國德勒斯登合資設廠,中華信評今(10)日表示,台積電海外擴廠的長期布局,有助降低資產集中風險,但需數年才有明顯改善效果;另外,儘管海外設廠成本高,但考量業者有強大定價力與國外政府補貼,有助管理獲利影響。

AI族群近期股價震盪劇烈,引發行情泡沫化的疑慮,對此,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昨(1)日被媒體問及後市,他信心喊話,股價像心電圖... 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科技冷戰暗潮洶湧,紐約時報四日刊登對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三個多小時的專訪。 「車用我們會是後發先至,很多同業先做,花了很多錢,我們沒有,所以現在還有很多錢可以花。」前董事長卓桐華幽默地說。 蘭花是生物,儘管養在精密溫室中,但仍然會有各種狀況發生,蘭花仍會生病,儘管施肥澆花都有SOP(標準作業流程),但人還是可能會犯錯,得靠管理建立系統化照顧流程,葉力誠舉例,小苗跟大苗需要的陽光不一樣,溫室裡都得在每個生長階段把光照控制得恰到好處。 而反觀筆電,標準化生產能克服良率,但國際政經局勢跟供應鏈狀況,卻是溫室也控制不了的變數。 因筆電部分訂單提前到第2季出貨,英業達預估筆電第3季出貨量將與第2季持平,伺服器第3季出貨有望季增中高個位數百分比(約4%至9%)。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