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車銷售量2023必看攻略!(震驚真相)

Posted by Ben on September 8, 2019

機車銷售量

7~10 名為 Suzuki/eReady、宏佳騰 Aeonmotor、Vespa 和中華 e-moving,其中第 8 和第 9 名做了調換,宏佳騰爬升至第 8 名,主要原因也是 Vespa 在 6 月份掛牌數有超過 100 輛的衰退。 而在第 10 名以後的位置,由於 BMW 及 KTM 在 6 月的掛牌數都來到 3 位數,使排名也都超越了 Kawasaki。 第 4~6 名依序為 Gogoro、PGO 和 Honda,Gogoro 在 6 月份繳出了 5,935 輛的成績,與 5 月相比有超過 1,000 輛的成長幅度,掛牌數也是自 3 月後的新高,車系掛牌數以 Viva Mix 車款的 1,492 輛最多,而 2 GT 以及 3 系列分別也有 1,007 輛和 952 輛的成績。 對於連續兩個月銷量都輸給 SYM 的 Kymco 來說,勢必要在 7 月份做出反彈,而進入到暑假後,會有一波學生的暑期購車潮,接下來每個月各家車廠的銷量都會逐步攀升的趨勢,因此不管是在車輛的優惠方案,又或是新車的上市,對於學生族群這塊市場來說,將會是影響整體銷售量關鍵的因素。

機車銷售量

而近日 Gogoro 透過與日系品牌 MUJI 無印良品合作, 推出 Viva Mix ME 與 Viva ME 兩款全新產品,雙車型皆提供「原色棕」「原色灰」塗裝,建議售價維持與標準車型相同的 76,980 元與 49,980 元,透過聯名的合作讓車輛更有獨特的韻味,藉此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SYM 三陽機車持續穩坐冠軍的位置,雖然 25,126 輛的掛牌較 5 月下滑 1.7%,但相較去年同期卻是有著 32.2%的進步,而自從超越 Kymco 後,SYM 至今維持著穩定的銷量成績,鞏固在國內機車市場龍頭的地位。 SYM 近期最矚目的焦點莫過於新車 CLBCU 的發表,也為品牌「CU」系列的第 2 彈,其車款也是針對女性來設計,而在上市約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已掛牌 574 輛,不過其中高達 570 輛為 CBS2.0 版,僅 4 輛是 Keyless 版,兩款車型有著 3,000 元的價差,不過從消費者的選擇來看其偏好價格較低版本。 而在其他車款表現部分,迪爵車系所繳出的 6,397 輛為最佳,不過與 5 月相比則是有著 449 輛的下滑,至於 Jet 車系有著 5,347 輛的領牌,其中甫於此前發表的 TCS 小改款車型掛牌數則是 4,173 輛;此外,MMBCU 依舊穩坐 150c.c.級距龍頭,6 月份交出 2,829 輛的掛牌數。 作為國內電動機車龍頭的 Gogoro,5 月領牌數為 4,883 輛,最暢銷車款為 Viva Mix 車系與 Delight 車系的 1,173 輛和 1,022 輛,雖然銷量較 4 月和去年同期都有所進步,但其實今年的銷售表現明顯不如以往,過往能輕易交出電動機車 7 成以上的市佔率,今年直到了 5 月份才首次達到這門檻,截至 5 月整體市占率則是 66.4%。 銷售數字有所下滑主要也是因 Kymco 逐步擴展電動機車版圖,雖然目前要拉下 Gogoro 的難度不低,不過 Kymco Ionex 市占率也逐步上升,使未來雙方之間的競爭預期會更有看頭;而對於消費者來說可說是漁翁得利,車廠間為了讓銷售更上一層樓,必定會推出更吸引人的產品和價格,或是祭出許多優惠方案,來爭奪消費者中的選擇權。

機車銷售量: 近 7 成都選頂規車型!Ford 電動跑旅 300 輛配額預售一空

去年底政策放鬆時,碧桂園還被官方作為「示範企業」,允許其發債,甚至獲得銀行融資的支持,比如去年11月,碧桂園與工行、中行、郵儲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獲得超1500億元綜合授信支持。 而同一時期,碧桂園的表現堪稱「三好學生」——2021年,碧桂園僅「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不超過70%」一項沒有達標,到了2022年,碧桂園終於實現「三道紅線」無一踩中。 「與此前四處擴張的恆大不同,碧桂園過去幾年經營相對謹慎,努力避免踩上『三條紅線』,其資產、負債情況也更為健康。」安邦智庫向BBC中文表示,如果碧桂園最終違約爆雷,很大的原因並非出自自身經營的問題,不是「無序擴張」的問題。

即便依然維持在第 3 名的位置,但山葉 Yamaha 相較 2021 年卻有著 26.4%的衰退,為 Top 10 榜單中退步最多的車廠,整年度銷量為 141,433 輛;Yamaha 每個月掛牌數呈現較平穩的趨勢,月銷售大約落在 9,000 多輛~14,000 多輛左右,銷量最高峰為暑期的 8 月。 相較於 SYM 和 Kymco,Yamaha 新車的發表也稍微平淡許多,在 1 月發表電動機車 EMF,4 月初針對 EC-05 推出改款車型,並一直到了年底亮相全新旗艦車型 Augur。 結束了 6 月份,也正式宣告上半年劃下句點,而 6 月因端午連假的關係,整月份工作天數為 21 天,相較 5 月份則少了幾天,機車總市場銷售數字為 67,067 輛,相比前一個月份僅有 0.3%的退步,但若以總工作天數評估來看,整體的銷售表現是有所加溫;而對比去年同期,更是有著 16.5%的成長幅度,在逐步解決原料供應以及漸漸擺脫疫情影響下,機車市場銷售表現也更為亮眼,面對接下來的暑期購車旺季,銷售量有望再更上一層樓。 第 3 名的 Yamaha 山葉機車 5 月份繳出 11,585 輛掛牌數,相比 4 月份提升 25.5%的進步,相較去年同期則是有 15.2%的成長;Yamaha 近期在國內的產品以新年式車款為主,包括 Limi 推出新色、Vinoora 新增配備等設定,而在 3 月初所發表的改款勁戰,其新車交出上市後最亮眼的 1,086 輛成績,也使得勁戰車系總掛牌數來到 2,076 輛,僅次於 Jog 車系的 2,196 輛。

機車銷售量: 供應增加 需求強勁 美國8月汽車銷售量將上升

即便與過去大家熟悉的「豪邁」味道截然不同,Kymco 全新國民車新豪邁 125 似乎也承接過往「豪邁」的風光,上市後全年累積 11,229 輛掛牌,而碟煞版僅高出鼓煞版 500 多輛。 甫於 10 月中旬多款 Ionex 電動車正式亮相,也讓該品牌電動機車銷售量在 11 月及 12 月都突破千輛領牌,並以綠牌新戰力 i-One Air 銷量最為亮眼,3 個月時間就已累積 1,045 輛的銷售,至於 i-One Fly 整年領牌則為 516 輛。 最後的 3 個名次依序為 Vespa、宏佳騰 Aeonmotor 和 Kawasaki,3 家車廠銷量皆未突破千輛,並且都較 6 月份有所退步;Vespa 近期的新產品在於 2023 年式 Primavera 新家族成員 125c.c.引擎正式登場,售價為 14.8 萬元,主打色「薄荷綠」更享有特別色優惠價 14.5 萬元。 至於已逐漸朝向電動機車發展的宏佳騰,7 月 319 輛的電動機車掛牌也佔總銷量 63.1%,另外黃牌速克達 STR 則有 109 輛的領牌。 Kawasaki 連續 3 個月掛牌超過 300 輛後,7 月領牌數也下滑至 208 輛,最暢銷的車款依舊為 Ninja 400,而在 2023 重機展中也展出旗下多款產品。 台灣 6 月機車銷售因三級警戒影響,銷售表現大不如前,而隨著 6 月成績出爐,國內上半年機車累績銷售表現也出爐,總市場來看,1-6 月累績銷售為 333,422 輛,對比去年同期的 403,182 輛,減少近 7 萬輛,看來今年要繼續突破 100 萬大關難度不小。

機車銷售量

最終,2021 年 12 月機車銷售量達到 101,208 輛,全年機車累積銷售量輛則有 809,204 輛的規模,相較於在 7 期燃油車汰舊換新政策補助與 ABS/CBS 補助刺激下,引發 2020 年機車市場熱銷突破百萬輛大關的 1,035,854 輛,2021 年總市場相比 2020 年衰退幅度超過 2 成,幅度確實不小。 國內機車銷售霸主 SYM 三陽機車 3 月銷售量達 27,743 輛,較 2 月份成長 19%,與去年同期相比更有著 35.7%的進步幅度,但市佔率則是有小幅衰退至 37.6%;車款表現部分,由迪爵車系的 7,774 輛最為出色,其次則是 Jet 車系的 4,309 輛,緊接在後則為 MMBCU 的 3,281 輛。 SYM 目前的主要銷售策略依舊放在燃油車上,唯一的電動機車 e-Woo 僅有 68 輛的領牌,但也再次凸顯品牌燃油車強大的銷售能力。

機車銷售量: 電動車驗車過戶GG?業者未召回改這配件 衰車主:好像變成我的問題

從品牌來看,今年前三季 Kymco 光陽已經累計銷售 164,505 輛,市佔率為 30.5%,雖說比起去年同期的 228,331 輛、市佔率 33.2%,存在較大落差,但仍是台灣唯一市佔率突破 30% 的品牌,今年再度連霸可能性極高。 6 月份第 5 和第 6 名有了變動,由 PGO 擠下 Honda 來到第 5 名的位置,其中 PGO 的電動車系就占了總銷售量將近 3 成,而 Ur1 和 Ur2 掛牌數在 6 月都有成長的趨勢。 Honda 為 6 月份的銷售衰退比率最多的車廠,與 5 月相比少了 372 輛,衰退比率達 25.3%,因此也將第 5 名的位置讓給了 PGO,而 Honda 的車系以 Super Cub C125 最多,共有 111 輛的領牌數。 U-CAR 汽車網站自 2002 年開始報導臺灣汽車銷售報告,至今已累積將近 20 年,每月初持續提供讀者新車銷售數據與產業動態,成為指標性新車市場銷售報導。 現在,為提供讀者更豐富的新車銷售資訊,U-CAR 編輯部決定在機車頻道推出臺灣機車市場銷售報告,將關注領域由原本四輪汽車,更延伸到二輪機車。 相較於 EC-05,EMF 似乎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度沒那麼高,整年度領牌僅 518 輛,在 3 月的 290 輛交車高峰後,接下來並未有任何月份銷售突破百輛,對比 EC-05 的 948 輛也還有段差距;至於上市後便受到許多矚目的 Augur,12 月已領牌 264 輛,屆時 2023 年 1 月將是完整的銷售月份,是否會繳出令人驚豔的數字也值得來關注。

而單若第一季銷售前 3 名來看,SYM 三陽機車共領牌 68,416 輛,足足比 2022 年第一季掛牌數多了超過 2 萬輛,進步幅度來到約 43%,至於 Kymco 光陽機車則是有約 6%的衰退,而 Yamaha 山葉機車有著約 1%的小幅成長;整體看來 SYM 的進步幅度有目共睹,也帶動第一季總市場銷量數字更為出色,相比 2022 年成長約 10%。 Honda 主力產品銷售主要在於黃紅牌檔車級距,該級距掛牌數佔總銷量約 54%,而在 6 月初發表 CL STREET 後,在 7 月所舉行的重機展中,Honda 也帶來了全新車款、新世代的黃蜂 CB750 Hornet,新車售價為 38.8 萬元,預計 8 月到港,價格上則比 CB650R 少了 1,000 元,為紅牌街車級距中注入新戰力。 PGO 在 6 月份會有大幅成長主因在於新車 TIG 逐步開始交車,不過 TIG 在 7 月份 436 輛的領牌較 6 月退步近 150 輛,加上品牌在 125c.c.級距多款車也都呈現銷量下滑,也讓 PGO 7 月領牌數相比 6 月有著 17.3%衰退,較去年同期也有著 16.6%的退步。 6 月份機車總市場掛牌數雖然較 5 月有微幅衰退,不過半數車廠銷售數字則有所進步,而冠軍 SYM 三陽機車雖然為退步的那一陣營,但市占率依舊與第 2 名的 Kymco 光陽機車有著超過 10%差距;另外 6 月份中後段銷售名次也有不小變動,其中的亮點之一為 Suzuki 爬升到第 5 名席次,而 PGO 則是 6 月份進步幅度最大的車廠。 在電動機車部分,總掛牌數來到 7,474 輛,而市占率小幅上升至 11.1%,其幾家重點車廠的表現狀況與 5 月份差異並不大,Gogoro 維持約 7 成的市佔。 第 2 名 Kymco 光陽機車 3 月掛牌數來到 20,019 輛,相比 2 月份有 32%的成長,但若相較去年同期則是有 6.5%的下滑,至於市佔率則小幅成長為 27.1%,其車型銷量上由新豪邁車系的 3,405 輛最佳,其次則為 GP125 車系的 3,050 輛。

機車銷售量: 機車雙雄大打價格戰 月底將引爆更大一波促銷

第 7~10 名依序為台鈴 Suzuki/eReady、Vespa、宏佳騰 Aeonmotor 和 Kawasaki,其中 Kawasaki 拜於車輛逐步到港下,307 輛領牌即便未特別亮眼,但較 3 月的 134 輛則有超過翻倍成長。 台鈴 Suzuki 在 3 月中旬發表全新作品 Sui 125,全車系提供 5 款顏色,建議售價為 70,000 元,據了解,Sui 125 目前接單約 1,500 張,並以白色車色訂單最為熱絡,預計會在 5 月中旬來交車;而在 4 月底時正式導入全新運動街跑車 GSX-8S 及多功能公路旗艦 V-Strom 1050,前者售價 40.8 萬元,後者為 67.8 萬元,預計第三季陸續交車。 估在電動車和燃油機車2030年開始出現黃金交叉時,新年度,三陽工業會積極布局電動車市場,將引用自行開發的電池技術,轉投資亞福開發的鋁電池預計會在2025年量產,目前看起來儲能效果相當好,而且那時候還沒有到黃金交叉的時候,鋁電池可以選擇在晚上離峰時充電,快充則可以在10分鐘內充滿。

機車銷售量

即便有許多焦點新車助威,但年度總市場銷售量卻不及 2021 年,2022 年新車領牌數為 734,026 輛,相較 2021 年有近 10%的下滑,但若仔細來看,拉開銷售量的時間主要集中在 10~12 月,單就這 3 個月的時間,兩個年度有著近 47 萬輛的差距,其主因也是 2021 年 10 月為振興 5 倍券發放時間,搭配許多車廠推出促銷方案,讓原本理應進入淡季的機車市場,一夕間反而成了旺季。 第 5 和第 6 名為 Honda 與 PGO,雖然名次與 1 月份維持不變,但雙方在車輛領牌數有明顯拉大的趨勢,1 月兩家車廠差距不到 100 輛,但本月份距離則來到 804 輛,主要也是 Honda 2 月車輛到港輛較為充足,銷量為 1,907 輛,進步幅度來到 110%,並以 CB650R 的 445 輛最為出色。 PGO 2 月份領牌數則為 1,103 輛,而此前原廠所預告的新車「TIG」也在 2023 臺南車展中現身,排氣量 169.5c.c.,最大馬力 17.8 匹,上市時間及建議售價則有待 PGO 後續公佈。

機車銷售量: 台灣第1季「機車銷量出爐」!冠軍大戰超激烈 差距不到3000台

SYM 在 7 期車的布局是很積極的,主要策略是集中資源針對銷售的主力產品,推出有競爭力的 7 期車輛 ( 油耗和價格等優勢 ) ;不過換另一個角度來看,SYM 也是電動化最慢的車廠,如果未來電動機車逐漸普及,因而錯失了電動機車市場,最後淪為純燃油機車陣營 ,到時候要再追會可能會很吃力。 來到 6 月份後機車總市場銷售有明顯回溫的趨勢,6 月共有 57,584 輛的掛牌數,與 5 月的 48,913 輛相比,有 17.7%的成長比率,與去年同期的 47,171 輛比也有明顯成長。 從過去幾個月來看,電動機車的市佔率大約落在 11%~14%左右,而目前國內電動機車市場除了龍頭 Gogoro 之外,宏佳騰 Aeonmotor 和中華 e-moving 也都積極發展電動機車,對於未來想購入電動機車的消費者來說,將有更多的車款可做選擇。 第 7~10 名依序是 PGO、Vespa、宏佳騰 Aeonmotor 與 Kawasaki,名次上主要改變也在於 PGO 被 Suzuki 擠至第 7 名的位置,而 PGO 相較於前段排名的車廠進步幅度稍嫌較小,甚至與去年同期相比則有 14.9%下滑,而於 4 月底上市的全新車款 TIG,正式售價為 11.95 萬元~12.65 萬元,但 5 月份僅 28 輛領牌。 第 8 名後的車廠掛牌數皆未到千輛,至於 Kawasaki 由於近兩個月車輛逐漸到港助威下,也再度打敗中華 e-moving,持續進入 Top 10 榜單中,不過進口車存有到港不穩的因素,連帶也會影響 Kawasaki 銷售數,使得未來與中華 e-moving 之間的競爭名次有著許多不確定性。

但 7 月份在中後段的席次則有所洗牌,其中 Honda 也是少數進步的車廠,使名次上也超越 PGO 上升 1 名,不過從第 5 名的 Suzuki/eReady 到第 7 名 PGO,這之間約只有 1,000 輛的距離。 另外由於宏佳騰退步幅度較大,也讓 Vespa 成功反超,至於過去長期位居第 10 名的中華 e-Moving 近幾個月表現持續低迷,就算 Kawasaki 7 月份有著 45.5%的下滑,也無緣進入到 Top10 榜單中。 雖然全年銷售衰退,但是各車廠的拼鬥依然激烈,把握年終最後衝刺的機會,拉抬新車銷售量,最終也讓 12 月相較於 11 月成長 12.1%,不過,比起 2020 年 12 月仍然只有 7 成左右的銷售規模。 Kymco 光陽機車憑藉 125 級距主力 GP 車系以逼近萬輛的 9,212 輛領牌數全力助攻下,加上 Ionex 3.0 電動車家族近千輛的進帳,最終讓光陽以 31,253 輛與 30.9%市佔率蟬聯 12 月份銷售冠軍。

機車銷售量: 機車行「打氣收費50元」3萬人吵翻!老闆無奈曝原因

今年開始 ABS 與 CBS 的補助取消,同時環保署的汰舊換新金額也逐年下調,這導致 2020 年從下半年開始,機車市場的買氣就越來越旺,12 月更是創下 141,579 輛的年度新高銷售,全年度更來到 1,035,823 輛,一舉突破百萬大關。 去年推出大改款 Force 2.0 的 Yamaha,在 2021 年繳出 191,266 輛成績,儘管銷售量未能突破 20 萬大關,但市佔率卻不降反升來到 23.6%,主因是在晶片荒影響下,交車依然能保持穩定,才讓 Yamaha 市佔率得以提升。 由於晶片短缺、原物料成本上漲,導致各大機車品牌紛紛漲價,讓原本就因疫情而艱難的銷售環境雪上加霜,但 12 月份因為今年七期燃油車補助取消,成功刺激買氣,最終繳出 2021 年新高的 101,210 輛,成功讓全年銷售突破 80 萬大關。 我是高雄九和北高雄展示中心鄢春軍,大家可以叫我軍軍,我在2021全年度累計銷售159輛,是Ford全臺灣銷售業務中的第4名,也獲得鑽石銷售顧問的頭銜,會有這樣的成績不僅僅要感謝諸多車主照顧,無論你身在臺灣哪個地區,軍軍都會提供你最誠摯的服務,包含了舊車爭取好價錢、新車給予好折扣、贈送配件、貸款需求等,歡迎大家不吝提問。

受惠於 Gogoro 在 3 月 1 日起調降多款車型價格,也使 3 月份領牌數有顯著進步,銷量數字為 5,443 輛,相比 2 月份成長幅度來到 55.4%,但即便較前一個月銷售明顯亮眼,卻跟去年同期相比有著 24.1%的退步;Gogoro 雖然現階段為國內電動機車銷售龍頭,但第一季看來整體表現上並不像過往那麼出色。 品牌銷量大宗依然是 Viva Mix 車系,掛牌數達 1,456 輛,其次的則是 Delight 車系的 940 輛。 今年第 3 個月份正式結束,意味著 2023 年第一季也畫上句點,受惠於全月多達 24 個工作天數掛牌助益下,使 3 月掛牌數較 2 月份有著明顯成長,進步幅度來到 25.2%,而若與去年同期相比也有 3.8%的漲幅,在沒有連續假期的影響下,眾多車廠在 3 月有著亮眼的銷售表現,也為第一季總銷量注入一劑強心針。

機車銷售量: 視頻, 台灣展示新款軍用無人機 謀求「不對稱戰力」, 節目全長 2,07

隨著 機車銷售量 9 月份台灣機車銷售成績出爐,意味著國內前三季累績銷售表現揭曉,總市場來看,1-9 月累積銷售量為 539,961 輛,相比去年同期的 687,597 輛,少了近 15 萬輛,再加上如今晶片短缺問題,今年要衝破百萬大關,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第 5 名和第 6 名分別為 Honda 與 PGO,其中 Honda 銷售突破 2,000 輛,至於 PGO 相比 2 月份則有 67.5%的大幅進步。 Honda 的販售主力主要集中在黃紅牌的擋車,該領域掛牌數來到 1,064 輛,佔比來到約 5 成,但表現最好車款則是 Monkey 車系的 252 輛。 而 PGO 在臺南車展亮相全新車款「TIG」,日前也在官網上展開預售,預接訂單價為 11.8 萬元,其 11 萬~12 萬價格帶鎖定對手包括 KRV、MMBCU、Augur 等車款,屆時新車上市後銷量表現也值得來期待。 從該計畫目前所訂定的目標來看,預計今年約採購 1.2 萬輛,明年提升至 1.2 萬~1.3 萬左右的數量,這也將對 Kymco Ionex 銷量有莫大的幫助,電動機車市占率可望將逐步提升;不過從實際面來看,今年注入這 1.2 萬輛的數字,的確可拉近與 Gogoro 之間的距離,但要超越還是有些難度。 而從 Kymco 的布局來看,有別於 SYM 專注在燃油產品層面,光陽更是走「油」與「電」雙向來邁進,未來在這兩個領域是否會有更一步突破,亦或是相輔相成來成就更亮眼的銷量數字,來挽回所失去的江山霸業。

  • 簡男撞上了同向車道的3輛汽、機車後 ,又跌到了對向車道,摔到了計程車下,波及65歲林姓駕駛,以及旁邊騎機車的53歲林姓騎士、洪姓乘客,場面十分驚悚,地上也沾了許多鮮血。
  • 但就像前面所說的,Kymco 確實影響到 Gogoro 的市場銷量,但並未到「威脅」的地步,從 2022 年的銷量其實就可以明顯看到,Gogoro 市占率最高來到近 8 成,不過今年度在 7 成左右似乎就已到上限,Kymco 對 Gogoro 能否從「影響」轉變到「威脅」也值得後續來關注。
  • Yamaha 近期的產品更新主要是新年式車款為主,包括 YZF-R3 和 MT-07 兩款檔車,前者新增「Phantom Purple 紫深灰」車色,後者則是導入全新 5 吋全彩 TFT 儀表板,可透過「Y-connect」App 完成手機與儀表的連線,至於新年式 Vinoora 車系也推出兩款新顏色,並且新增智慧型 Smart key、前置 USB 升級至 QC 3.0 等設定。
  • 7~10 名為 Suzuki/eReady、宏佳騰 Aeonmotor、Vespa 和中華 e-moving,其中第 8 和第 9 名做了調換,宏佳騰爬升至第 8 名,主要原因也是 Vespa 在 6 月份掛牌數有超過 100 輛的衰退。
  • 光陽自從讓出國內機車市場龍頭位置後,其就有開始改變策略、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也使將一部分心力放在電動機車的發展上,從大舉發表多款電動產品,以及不斷布局換電站的建置,就是要在純電市場中開闢一條血路。

面對每一位客戶,以絕對誠摯的服務態度,從購車前的賞車與各種問題諮詢,到交車時我會鉅細靡遺的解釋且回答每一個細節與詢問,當然也在後續售後服務上,持續提供貼心服務,每一位車主的賓至如歸以及隨伴而來地友誼,對我而言都是最期待、也最好的回饋。 前述有提到 SYM 積極發展燃油產品,而即將進入暑期的購車熱潮,SYM 自然不會想錯過這機會,在近期在環保署中則見到 Jet SL 158c.c.車型的資訊,也間接透露鎖定年輕族群的 Jet 車系將迎來升級化的車型;此外,在日前所舉行的三陽股東會中,也透露接下來會推出油電混合機車,預計會先在 11 月的米蘭車展亮相。 此次,三陽積極回應光陽的進逼後,旗下品牌迪爵125確實「價差相當大」,又因為是熱門車款,勢必帶來可觀的訂單,光陽與三陽正式對陣,預期8月下旬的機車市場還會有相當大的變局,將牽動其他各機車品牌都將跟進加碼促銷,引發新一波機車價格熱戰。 根據統計,8月的前20天,機車雙雄「雙陽」均以旗下暢銷車款祭出搶市策略下,目前合計「雙陽」市占率已超過七成,三陽約41.7%、光陽約30.3%。 此次,三陽擴大促銷戰局,與光陽直球對決,業內預期,兩強相爭之下,將使市占版圖快速重劃,排擠其他品牌的生存空間,品牌之間勢必要有所回應,8月底前預期將引發更大一波機車市場促銷熱戰。 不過,一名網友近日發現,新北某間機車行外面掛了紅布條,公告「打氣收費50元」,照片曝光後瞬間引發論戰,事件在網路上發酵後,老闆也出面解釋原因,是因為有太多人拿著非機車的物品來打氣,所以才會出此下策。

機車銷售量: 5萬起!TOYOTA「全新休旅Yaris Cross」配備、預售價都曝光

Sui 125 鮮明帶有特色的外型也成功擄獲消費者芳心,而接下來進入到暑期購車旺季後也有望持續推高 Sui 125 銷售量。 第 2 名的 Kymco 光陽相比 1 月有著 18.1%進步幅度,領牌數來到 15,171 輛,但市佔率則有小幅下滑至 25.7%;相較於 SYM 主要以油車為販售主力,Kymco 則是偏向於燃油車與電動機車雙行的銷售策略,油車的主戰力落在 GP125 車系和新豪邁車系,分別繳出 2,400 輛與 2,913 輛的數字,緊接者則是 Nice 車系 機車銷售量2023 1,787 輛與 KRV 車系的 1,097 輛。 第 2 名的 Kymco 光陽機車 4 月銷售量為 13,907 輛,相較 3 月與去年同期分別有 30.5%與 23.4%的衰退,市佔率則小幅下滑至 26.6%;Kymco 現在產品的布局朝「油」「電」雙向來前進,在 2022 年 10 月中旬擴大 Ionex 車系後,3 月中也針對多款產品進行年式更新,而油車部分以兩款國民車 GP125 及新豪邁銷量最為亮眼,分別有著 2,066 輛與 1,839 輛的領牌數。

機車銷售量

碧桂園總裁莫斌在公告中稱,碧桂園遇到了自成立以來最大的困難,當前首要任務是「竭盡全力保障公司現金流安全」,以「最小代價、最大價值」為目標,加快銷售回款和應收債權回收,積極拓展融資,努力盤活大宗及難去化的商業類沉澱資產。 碧桂園今年上半年還是中國房企中銷售面積第一,兩筆美元債卻「出人意料」地出現問題——每只債券的規模均為5億美元,要求六個月付息一次,意味著在8月7日需要支付2250萬美元的利息,但債權人並未收到利息。 因機車失火所衍生成之建築火災,為台灣特有的騎樓機車火災型態,在二○一四年九月的新北市永和成功路騎樓機車火災,據報導造成油漆行老板死亡、廿幾人嗆傷送醫,燒毀八戶及五三部機車,另有廿戶遭濃煙波及,可見騎樓火災殺傷力之大。 近日於各大社群媒體人氣很高的「得正」手搖飲料店,總店位於台中的美村路;不過,網上許多言論都指向「得正與一芳有相關」,對此18日官方於臉粉粉絲專業發出聲明回應。 因此,光陽隨即宣布產線加班因應,同時8月前20天市占率也重回三成以上,拿回被三陽搶占的占有率,比起前一個月,一口氣增加約7個百分點。

機車銷售量: 機車左轉遭自小客猛撞 騎士噴飛空中翻轉摔地...無生命危險

SYM 機車銷售量 三陽機車並未以電動機車為主力銷售,但依然能在國內機車銷售佔穩龍頭位置,雖然相較 3 月有著 27.7%衰退,但依然能繳出 20,062 輛的領牌數,市佔率小幅提升至 38.4%,而若與 2022 年同期相比,其有 13.4%的成長,也是少數有所進步的車廠;品牌銷售最為出色的依舊是迪爵車系的 5,762 輛,至於 Jet 車系則有 3,269 輛,而 MMBCU 繳出 2,348 輛依舊在 150c.c.級距上獨佔鰲頭。 總市場 Top 10 前段及中段名次並未有改變,主要的變化落在後 3 名的部分,銷售冠軍依然是 SYM 三陽機車,持續坐穩國內機車龍頭寶座,即便第 2 名的 Kymco 本月份有顯著進步,但雙方間還是保有一定的距離;至於經歷 2 月大量領牌的中華 e-moving,3 月份掛牌數也明顯滑落,排名也掉至第 10。 6 月份多數的車廠領牌數相較 5 月都有成長的狀態,而過去幾乎都維持在國內機車銷售龍頭的 Kymco 光陽機車,在 5 月時被 SYM 三陽機車給超越,到了 6 月後依舊維持此情況,由 SYM 再次奪下了王位,此情況在過去兩年從未發生過。

至於 Yamaha 累計銷售為 32,589 輛,市佔率 20.2%,與前兩名的差距較為明顯,雖然有 Force 2.0 與 EMF 全新電動機車等製造話題性,但客群與 SYM、Gogoro 都有明顯重疊,因此較不吃香,而 Gogoro 則交出 12,806 輛、市佔 7.9% 的成績,靠著 3 月的銷售暴漲,成功拉抬總體銷量。 隨著 3 月台灣機車銷售成績出爐,2022 年第一季的機車市場戰報也就跟著公布,從累積銷售量可以明顯發現,KYMCO 與 SYM 之間的兢爭相當激烈,而總市場表現上,相比去年略為衰退,但仍維持 16 萬的水準。 第 4 名則是電動機車領頭羊 Gogoro,單月售出 6,655 輛新車,獨自位於第二集團,也是除 3 大廠以外能夠維持在市佔率 10%以上的車廠。 而能夠售出比 2020 年同期更高的機車銷量,除了擁有全新入門級距的 Viva Mix 搶攻平價市場大餅以外,2021 年各縣市機車汰舊換新政策補助偏向電動機車也是另一項主因。 不過 2021 年 5 月可說是歷史性的一個月,睽違 16 年又 5 個月之後,SYM 三陽機車重返單月銷售排行榜冠軍,單月售出 16,569 機車銷售量 輛,僅比去年同期減少 15%,不過比 4 月份增加 2.2%,主因在於 4 月底新發表的 Jet SL,新上市的話題與銷量,稍微彌補了疫情影響所損失的量。 第 7~10 名依序為台鈴 Suzuki/eReady、Vespa、宏佳騰 Aeonmotor 和中華 e-moving,除了中華 e-moving 外其餘車廠相比 2 月皆有所進步,成長最多是宏佳騰 Aeonmotor,其黃牌速克達 STR 掛牌數來到 204 輛,佔該品牌超過 3 成比例。

機車銷售量: 機車市場掀戰局 KYMCO 第二彈搶市

交通警察大隊在會報中指出,機車死亡車禍肇因主要為未注意車前狀態有14件占23%、未依規定讓車次之有8件、占13%,以及酒駕失控為7件、占11%;而機車死亡事故中無照駕駛案件占14.5%,造成9人死亡;自撞(摔)案件也占47%,造成29人死亡。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台中市今天舉行道安會報,警察局統計全市今年上半年1到7月交通事故,造成103件死亡車禍共105人死亡,其中機車事故占大宗,占比近77%共72人死亡,占總死人數近68.6%,而且以年輕人居多。 這一政策造成當時中國樓市「量價齊升」,房企們通過激進的高槓桿操作,搭上政策的「東風」,瞬間膨脹,但金融風險也在累積。 前中國知名地產商任志強對此有一個頗為流行的比喻——房地產就像「夜壺」,宏觀經濟不行了,就拿出來用一下,刺激刺激,用完了再踢回牀底下。 就在碧桂園披露預期業績前一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其中一句「要適應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尤其引起關注,被認為是對房地產行業鬆綁的信號。 安邦智庫認為,和此前恆大、融創等眾多「爆雷」的大小房企不同,碧桂園在去年房企最危險的時候得以存活,而在房地產政策轉向之後,也能獲得正常的融資,本來能夠存活下來的可能性已經很大。

機車銷售量

「與此前的政策因素、疫情因素等外部影響不同,房地產市場本身的不斷下行,是碧桂園難以支撐的根本因素,如果此時倒下,可以說是倒在了『黎明之前』。 」安邦智庫稱。 在各家房企紛紛「暴雷」的2021和2022年,碧桂園業績尚可,2021年實現淨利潤410億元;2022年雖然錄得虧損29.62億元,但相比數千億的銷售額來說,虧損並不嚴重。 對於火災研究的人並不怕可燃物於開放空間發生,怕的是在建築物內之火災所引起之煙、毒及火熱等連鎖反應,但騎樓屬於半開放之建築空間,同樣不能忽視,不能只歸類為單純戶外型火災。 騎樓能否停放機車,建議騎樓停車規劃時應加上火災風險評估,並不是每個地方都適合停放機車,況且台灣的機車密度之高,每輛停放的機車之間都幾乎沒空隙,當一台起火後,就會產生連續左右延燒或是前後延燒,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 為了因應戰局,三陽機車緊急回房,針對迪爵車款提出購車金補助,時間則是到本(8)月底止,由於價差大,即使只有十天,對市場勢必造成重大衝擊。 將心比心,站在客人的立場,是我服務客人最大的宗旨,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並且以最熱誠的服務,來對待每一位前來看車的客人。

三陽工業新經營團隊入主八年後,董事長吳清源親自領軍,拚命找回三陽工業過去的榮耀,SYM銷售最差時台灣機車市占率僅剩下9%,今年5月開始連續拿下機車市場單月銷售冠軍,市占率不斷衝高,全年榮登銷售冠軍寶座。 值得關注的是總市場排行第 5 名,12 月領牌數 1,939 輛的摩特動力 PGO,在前幾大廠積極推出 7 期新車下,導致燃油車陣營競爭越趨激烈,再加上同屬 機車銷售量2023 PBGN 聯盟的 PGO 電動車,平均月銷售規模僅約 2 百輛左右,難以積極貢獻品牌銷售戰力,因此,PGO 在燃油與電動車戰力,在 2021 年顯得難以全力施展。 完成 21 連霸的 Kymco,在今年 12 月繳出 50,551 輛的成績,市占率達 35.7%,全年度更高達 350,915 輛,市占率來到 33.9%,而且 Kymco 今年其實僅有 Like 七期與 Like Colombo 150 兩款新車,至於 12 月發表的 KRV 則要到今年才會大量交車,可見 Kymco 實力相當雄厚。 之所以 SYM 能有如此驚人的表現,其中大量的新車攻勢,再加上高創新度和話題性,受到年輕消費族群喜愛,而 KYMCO 則是將主力暫時擺在電動機車,燃油機車主要仍依靠 GP125 等國民車在支撐,因此形成「雙陽之爭」局面。

Yamaha 山葉機車 4 月份掛牌數為 9,230 輛,相比前個月分下滑 30.4%,較去年同期則是 18.8%的退步;4 月車款銷售部分以 Jog 1,883 輛、勁豪車系 1,221 輛為最多,受到年輕族群喜愛的車款勁戰於 3 月發表改款車型,但 4 月份 1,181 輛領牌數並未到很出色,至於 Augur 掛牌數較 3 月也有逾 1,000 輛的退步,許多熱門旗艦車款並未展現出應有的實力。 從品牌來看,今年 1-6 月 Kymco 光陽累計達 105,064 輛,市佔率達到 31.5%,雖然對比去年同期的 132,923 輛、33% 市佔的表現來說略為退步,但依然穩居國內龍頭,同時也是今年上半年台灣唯一累績破 10 萬輛的車廠。 2020 年銷售相對較為沉寂的 Yamaha 山葉車機,2021 年隨著新產品的陸續推出,銷售表現相比光陽與三陽機車,2021 年銷售衰退幅度全三大車廠最少,在 12 月份銷售除了 125 級距有超過 1.6 萬輛的規模,在 150 級距憑藉 Force 2.0 新車款的推出,Force 2.0 在 12 月取得 2,818 量的佳績,協助山葉得以在 150 級距與光陽、三陽平起平坐,最終,排行第 3 名的山葉全月繳出 21,736 輛。 最後則是 Gogoro,前三季累積銷售為 46,809 輛,市佔率達到 8.7%,相比去年的 57,817 輛略為退步,但從年初市佔率大跌,隨著多款新車登場,市佔率慢慢回升,相較於去年同期的 8.4%,今年進步到 8.7%,主要歸功於 VIVA Mix 發表後的熱銷。 去年 12 月份更來到 141,579 輛新高,對比去年同期高達 32.37%,全年度更是來到 1,035,823 輛,不僅突破百萬輛大關,相比去年的 989,612 輛進步許多,各大品牌之間的表現,則是由 Kymco、SYM 以及 Yamaha 三巨頭壟斷 84.2% 的市場占有率。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