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額獲利很簡單11大好處2023!內含超額獲利很簡單絕密資料

Posted by John on September 16, 2022

超額獲利很簡單

曾榮獲全美大型基金績效第一名的華爾街操盤手──闕又上 33年投資理財經驗與智慧的精華,讓你一生的理財發揮最大綜效。 ★楊斯棓專文推薦    洪培芸、謝哲青、朱楚文 強力推薦 ※結合理性與感性的突破之作! 特別收錄: 闕又上塵封18年的往事,影響他投資理財生涯最深的體悟。

一開始才會用14+7日去估算「隔離」定額賠付5萬,到最後賠付金額愈喊愈高,但可能實際上,保戶根本沒有這麼大的損失。 星展銀行8月12日正式併購花旗集團的消金業務,成為台灣最大外商銀行,但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全金聯)今(26)日控訴,星展銀在合併後首周,行員加班超時,甚至超過晚上11時,全金聯將協助星展員工向各縣市勞工行政主管機關檢舉,要求主管機關應即刻進行勞動檢查。 回到上面EPS的表格,最新自結EPS已經來到2023年前七月,大部分確實都是年增,僅合庫金出現微幅衰退3.49%而已,換句話來說,這些銀行股或金控在升息循環又能維持不錯的資產品質,確實也反映在EPS表現上。

超額獲利很簡單: 台股基金超額獲利很簡單!「鈔錢部署...

當全球股災來臨時,台股必定跟跌,即使再績優的台股基金,淨值也會猛掉。 此時,最大的投資敵人,不是市場,而是自己,因為歷史經驗早已證明,淨值跌越凶,投資人越急著想停扣,早忘了不應中途停扣、不必害怕的鐵律。 人生的第二檔股票,正是到媒體服務後,同學兼同事報的明牌。

白話翻譯,就是要找一個不會騙你、會認真賺錢,且真的能賺到錢的經理人。 先來介紹一下《超額報酬》這本書,它是由KBC資產管理公司的債券組合經理人范哈佛貝克(Frederik Vanhaverbeke),透過閱讀數百本書、訪談、文章等方式,將葛拉漢(Benjamin Graham)、彼得. 林區(Peter Lynch)、巴菲特(Warren Buffett)、約翰. 坦伯頓(John Templeton)等傳奇大師們的投資精華集結成冊,書裡面的內容可說是包羅萬象,且非常扎實,對於想要鑽研投資的人來說,是不可錯過的一本書。 回顧歷史經驗,台股在升息期間表現通常是短震長多,配合台灣經濟基本面維持增長,又有高殖利率題材護體,拉回正是進時機,而台股基金就是以投資台灣股市為主的基金,屬單一國家型基金。。 二月台股主動基金及台股ETF買氣雙雙成長,推升台股基金總規模首度突破新台幣兆元大關!

超額獲利很簡單: 台股可轉債

十五年媒體與投顧生涯,全省跑透透,拜訪過兩百多位上市、櫃企業負責人,看盡產業興衰;並結識許多傑出的基金經理人和投資高手,對股市、基金、ETF與地產等各投資領域,有融會貫通的獨特見解。 近十年則廣受各大電視媒體邀約,分享獨特的投資理財心得,助一般民眾輕鬆學習理財。 重點1》量化分析主要以「綜合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和「資產負債表」3張財務報表所揭露的內容為準。

有了這兩次的經驗,加上工作歷練越加豐富,先後又到投顧公司服務,讓我在選股上更為謹慎,多年來,買進不同時期的主流股,包括:友達、台積電、聯電、鴻海……等等,增加了不少被動收入。 同時,我也嘗試將投資領域擴大,除了個股外,也開始操作基金、ETF、債券和黃金,對各種理財工具的優劣點,以及需追蹤的財經數據和指標,產生了較為完整的輪廓和心得。 「如果是採取定期定額,就無需在乎淨值價位。」近期出版《0050+台股基金 超額獲利很簡單》作者盧燕俐表示,無論是每月扣款3千元、5千元或1萬元,扣款總金額一樣,最終報酬率也較為接近,就不需在意要買0050或006208,單看個人偏愛的是元大或富邦投信。 【適讀對象】   ✓剛學習投資,有選擇障礙、不知從何開始的理財小白。 ✓害怕勞保沒保障,積極規劃退休金儲備的青壯上班族。 ✓追求財富穩健成長、未來月月有得領的存股族或指數投資人。

超額獲利很簡單: 股災來了,單筆買的0050可以不停損嗎?專家提出三大策略解惑

根據PTT網友分享,台股曾面臨多次外資提款狀況,而今日狂賣 944 億元,再度刷新紀錄。 至於第二名是兆豐金在2023年前七月EPS繳出1.58元、年增81.61%,這就是貨真價實的EPS,會這麼高的原因是公司有美國分行,畢竟美國基準利率都已經來到5.33%,對比台灣放款利率的利差這麼高,再加上美元強勢,會有這麼漂亮的年增也是正常啦。 最後一個是銀行佔金控獲利的百分比,銀行股當然是100%沒問題,另外比較低的有中信銀行73%、永豐銀行79.9%,其餘以銀行獲利為主體的金控都在八成甚至九成以上,整體來說都很高。 最近大家又重新愛上金融股,根據2023年7月最新公布的定期定額交易戶數統計排行月報表,前五名有四檔就是金融股,第一名依舊是萬年不敗的台積電。 就連2021年4月,張忠謀先生在出席論壇時,也直言,「要再打造另一座護國神山,難!」台積電的成功,有天時、地利與人和因素,單是人和部分,台灣有大量優秀且敬業的工程師,非他國可以媲美。

超額獲利很簡單

相信透過這本書,無論新手或初學者,應都能有些收穫。 尤其2022年,適逢美國聯準會即將展開升息,投資變數多,如何做好準備,迎接升息前後的行情變化,更是當務之急。 從主題、封面到行銷,出版社的包容與協助,不在話下,也歡迎各位用實際行動支持,讓好書不寂寞。 記得以前在投顧公司服務,同事們彼此最愛開的一句玩笑是,「啊,這檔飆股我有,只可惜,買在最低點,賣在起漲點!」 相較下,操作台股基金,致勝率高多了。 其實,台股基金就類型上來區分,不同類型投資範疇不同,通常區分為一般股票型、科技型、中小型、上櫃股票型、中概股型與價值型六大類。 其中,一般股票型基金可投資範圍最大,只要是上市、上櫃股票,並不侷限特定產業,由經理人來做產業趨勢與選股判斷,操作彈性較高,是各家投信公司主推的商品,也較容易產生績效亮麗的明星基金。

超額獲利很簡單: 台股基金超額獲利很簡單!:「鈔錢部署」新概念,存股不如存台股基金! (電子書)

而再經過下一個9年,資金又從200萬元變成400萬元,前後只花18年,資金就從100萬元滾成400萬元,大賺3倍,證明了複利加上時間,是追求財富自由的最佳利器(詳見表2)。 多年來,我在股票和基金上的獲利,也會視時機,再分別投入股、債、房不同市場,盡量朝複利方向努力。 不敢說我的複利效果特別驚人,但至今我名下已有2間房,和窮學生時代常在擔心下一餐的著落,景況已大不同,每每回想過往,內心總覺得十分感恩。

一.如果是保守族群,可先部分停損:部分停損的好處是,起碼不用天天去猜明後天是否會反彈,還是會再繼續暴跌,大幅減輕內心壓力,同時,當跌幅夠深時,也才有多餘的子彈加碼攤平。 可見,除非是遭遇全球金融的系統性風險,單筆買進0050較可能腰斬,否則,幾乎都是屬於合理性的修正,回檔兩成後再繼續往上攻,走入另一次的多頭循環。 超額獲利很簡單2023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金管會正修改「財產保險商品審查應注意事項」及「保險商品銷售前程序作業準則」,最快明年起,產險業的「費用補償型保單」若是採定額賠付,需具有合理性,避免防疫險風暴重現。 UAW提出的方案包括磋商新的勞動條件、勞工健康與工作安全、久任權利及其他議題,這勢必加重公司的財務負擔,進而衝擊LGES的獲利能力。

超額獲利很簡單: 操作基金需要系統性方法

以上種種的投資概念正確與否,都會引領你到一個不同的方向。 觀念決定方向,就像戰爭裡的戰略一旦錯誤,再好的戰術都難以彌補,這也是許多人終日在股海裡殺進殺出,卻依然獲利有限的主因之一。 儘管到頭來累積獲利的效果一定變差,但與其中途完全停止扣款,等於白忙一場,甚至陷入虧損,還不如暫時微降扣款額度,先度過股市低點再說,等手上資金充裕了,再回頭加大扣款金額,也算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因應策略。 正如一位曾是四大基金操盤人的朋友,私下跟我聊天時做的比喻,「2020年買台積電的人都賺錢,2021年買的人通通套牢!堅持到2022年1月終於解套」股價領先基本面,也往往在各界樂觀中開始反轉,要精準掌握波段行情,沒想像中簡單。 至於台積電股價,未來是否真能挑戰外資喊出的目標價1000元,相信沒人能拍胸保證,畢竟影響股價的變數很多,像是:整體產能供給、全球景氣變化、外資持股信心等等。 今年過年後,與同學聚會,他開心的提到,「這輩子從沒料到,股票會幫我賺那麼多錢!」原來,2000年時,當台積電大漲到200多元,他聽到許多分析師都在推薦台積電,他也買進了兩張。

這期間,不斷有出版社邀約,希望我再拚一本,可是,每當看到最新暢銷書的封面標題:「學會一條K線變股神」、「一年賺進一千萬」之類的,不免開始怯步。 而且,以我在投資界所見所聞,要成為市場贏家,沒有快速的捷徑,也沒有神祕的武功,而是必須勤做功課,找到適合自己的商品與方法,不停練習與精進,才能提高獲勝率。 直到2021年5月,台灣爆發了嚴重的新冠疫情,我和多數人一樣,關在家裡上班。 偏偏,我不喜歡追劇,又想起了前英國首相邱吉爾的名言,「不要浪費一次好危機!」於是,我決定把多餘的時間拿來寫書。 和預期一樣,寫書真的是一件吃力的事,尤其我又因視力惡化,臨時置換人工水晶體,不得不延誤寫作進度;但出乎意料的是,書寫本身就是思路的釐清、邏輯的辯證,讓我有機會又重新省思多年來的理財經驗,是否真的足夠與讀者分享,甚至助投資人一臂之力! 不斷提醒自己:不要淪為說教,內容務求淺顯易懂、實務好用!

超額獲利很簡單: 投資金律【全新增訂版】

可是,就台股平均每三年走一次循環的慣性來看,一旦跌勢來臨,跌速都很快,凡是定期定額操作者,更該堅守「微笑曲線」,中途不停扣,等景氣反轉向上,來到另一個高峰,就能漂亮獲利出場。 華爾街的知名操盤手闕又上在其最新著作《你沒有學到的資產配置:巴菲特默默在做的事》中,深入探討了這個問題。 他發現,許多人將股市視為金錢遊戲,但真正獲利的又有多少? 林區那樣的投資者,他們認為股市是另一種形式的企業擁有,並從中享受公司的持續成長。

超額獲利很簡單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 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本書結合統計學、金融學、心理學等多向思維,用嚴謹的分析、幽默的筆觸,打破人類局限的思維模式,直指千金難買的投資智慧。 超額獲利很簡單2023 報告指出,歷經泡沫破滅後,整體社會與經濟體系均付出極大代價,殷鑑不遠、值得政府警惕。

超額獲利很簡單: 股票

我去銀行局還有各家公司法說會資料彙整而來,依序是逾放比、備抵呆帳/逾期放款、銀行獲利占金控比例。 超額獲利很簡單 有人進入股海,對於花俏的招數樂此不疲,結果卻傷痕累累;有人以簡馭繁,錢安穩入袋了,且也保有一個不受股市波動影響的好心情。 以上這些不同的做法,皆是因為對股市的看法和觀念不同。 當然,正確的觀念引領正確的方法,錯誤的觀念則引領錯誤的做法。 站在實務面,買台股基金還有個0050比不上的優點,就是一旦行情劇烈波動,0050盤中隨時都能觀看價位,極有可能因一時情緒干擾,就錯殺在低點;相較下,台股基金最新淨值當天傍晚左右才能獲知,無論要停利或停損,都是隔天才能進行,此時,情緒已逐漸回歸理性,較能進行正常的判斷。 「老師,聽完妳的課,我覺得很困擾,坊間很多書籍,都說閉著眼睛買0050和0056就對了,為什麼還需要買台股基金?這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每次演講完,都有一堆人提出類似的問題。

二.如果是積極族群,更要分批停損:我周圍的積極族群,大多會利用0050賺取波段行情,對短線敏感度極高,嚴設停利停損機制,更是致勝的不二法門。 有些積極者甚至在0050賠10%到15%、自認看錯大盤指數時,就會先停損離場,先離場先冷靜,思考周全,再靜待下次的出手時機。 所以,停損沒什麼不好,反倒醞釀了下一次反敗為勝的契機。

超額獲利很簡單: 台股回檔,現在可以買00632R嗎?破解「台灣50反一」最大迷思:為何空頭你也不一定賺得到錢

正如一位曾是4大基金操盤人的朋友,私下跟我聊天時做的比喻:「2020年買台積電的人都賺錢,2021年買的人統統套牢!堅持到2022年1月終於解套。」股價領先基本面,也往往在各界樂觀中開始反轉,要精準掌握波段行情,沒想像中簡單。 至於台積電股價,未來是否真能挑戰外資喊出的目標價1,000元,相信沒人能拍胸保證,畢竟影響股價的變數很多,像是:整體產能供給、全球景氣變化、外資持股信心等等。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且讓我說一個有點類似天方夜譚的故事。

超額獲利很簡單

至於書的主題為何是鎖定台股基金,而非台股個股,主要是我認為,茫茫股海中,選股是一門大學問,即使選對股票,進出場時間不對,也有可能賠錢。 記得以前在投顧公司服務,同事們彼此最愛開的一句玩笑是,「啊,這檔飆股我有,只可惜,買在最低點,賣在起漲點!」相較下,操作台股基金,致勝率高多了。 先選基金公司,再選個別基金,定期定額搭配單筆方式,時間拉長,通常報酬都不錯。 即使是相對高點才進場,花個兩到三年走完一次微笑曲線,獲利都讓人十分滿意。 特別是這兩年,外資不捧場,連連賣超台股,內資卻十分火熱,投信操盤功力了得,2021年台股科技型基金平均績效高達46.7%,不僅超越大盤的25.5%,也完勝0050的21.72%,在全球基金市場裡勇奪冠軍。

超額獲利很簡單: 商品描述

可是,一般小資族,存基金就是為了達成特定理財目標,停利除了可滿足生活裡臨時的資金需求,看到獲利更有成就感,持續存基金的動能也就越強。 有時,績優好基金難免短線落馬,投資人仍可給幾個月的觀察期,再決定是否真要琵琶別抱,關於這部分,5-5會詳細談。 對大盤掌握度不高,也不想多花時間研究,理財目的是為了存退休金、存子女教養金、存買屋頭款……等等,較為長遠的規劃,至少願意花五年時間「存基金」,那麼,長線績優基金最速配。 以價值型基金富達台灣成長為例,由於買進的多是高股息股票,可預期,波動度相對較低,三年與五年的年化標準差,分別是15.98%與13.82%,對比一般股票型的野村優質,三年與五年的標準差各是20.10%與21.81%,可說是震盪幅度小了很多。

超額獲利很簡單

據《基智網》統計,目前所有的台股基金,一般股票型占比最高,多達一○六檔,多檔十年績效超過0050的基金,例如安聯台灣智慧、統一黑馬、野村優質、復華高成長等等,皆屬此類。 讀到這兒,可能有些理財新手會問,「啊,每年要賺8%,似乎不太容易?」別忘了,前面就分析過,至2021年6月底,即使定期定額買0050,10年的年化績效有8.89%,其自成立以來,18年的年化績效也有6.76%。 如果是台股基金高手,挑到長期績效超越0050,年賺8%並不是太困難的事。

超額獲利很簡單: 退休存股不如存台股基金?這7檔基金,5年獲利200%!達人教你3秘訣滾大錢,賺贏0050

以作者寫稿日當天(2021年6月7日)時的統計數據來看,近5年台股大盤漲了93.22%,在成立超過5年的一般股票型基金裡面,卻有將近7成績效超過100%,且當中有7檔台股基金的獲利超過200%,比大盤多賺了1倍。 相信冰雪聰明的大家,從書名就可以看出這本書在講什麼,沒錯,就是在講元大台灣50(0050)和台股基金。 直接說結論,那就是作者認為,若你對理財沒有概念,也不知道如何挑選時,只需要投資0050就對了,但若你想要有超越大盤的報酬的話,那麼你需要「主動」一點,除了投資0050之外,還可以考慮搭配一些台股基金。

  • 注意事項: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 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
  • ​ ★《鏡週刊》、風傳媒、雲端最有錢、MomoTv等多家媒體專訪 ★ 波段存股法打造股市開心農場,5年300萬變1,300萬 ★ 2大選股方向 ╳ 4大買股準則 ╳ 3成波段價差策略,加...
  • 至於書的主題為何是鎖定台股基金,而非台股個股,主要是我認為,茫茫股海中,選股是一門大學問,即使選對股票,進出場時間不對,也有可能賠錢。
  • 最後一個是銀行佔金控獲利的百分比,銀行股當然是100%沒問題,另外比較低的有中信銀行73%、永豐銀行79.9%,其餘以銀行獲利為主體的金控都在八成甚至九成以上,整體來說都很高。

「一開始花3個月時間只能買1張股票,我還是拼命存錢,並學習『用錢賺錢』的知識,這樣持續了20幾年,現在終於可以每年領500多萬... 立法院預算中心認為,貿易出超擴大,除累積鉅額的外匯存底外,也推升超額儲蓄,若無法提升國內投資,恐不利經濟長期穩健發展。 我國在1980年代中後期,貿易順差擴大、外匯存底續增,加上對新台幣升值的預期心理,導致熱錢大量流入,國內超額儲蓄遽增,1986年超額儲蓄率達20.12%的新高,民間資金氾濫卻欠缺適當投資管道,所以流向股市與房地產市場,泡沫經濟從此而生。 如果你希望追求短期高報酬,打算把火力集中在短線強棒基金,則要觀察其1~3個月內的績效,並搭配大盤走勢判斷,就能找到合適的進場時機。 假設手頭上已有100萬元,同樣年化報酬率8%,經過複利之後,只需9年,就會累積成200萬元,也就是資金翻倍的概念。

要注意的是,夏普值和標準差一樣,必須和同類型基金相比才有意義。 台股基金挑選的3大指標「那,台股基金究竟該怎麼挑呢?」別擔心,作者在書中分享了她挑選台股基金的3個指標:1.標準差:觀察基金波動度「標準差」主要是用來衡量一檔基金在特定時間內的波動,一般來說,標準差愈大,基金的漲跌就愈劇烈;標準差愈小,基金的漲跌就較平緩。 嗨嗨,大家好,我是咪編,今天要來和大家介紹的是這本《0050+ 台股基金 超額獲利很簡單》,作者是理財專家盧燕俐。

超額獲利很簡單: 投資想「鈔錢」部署、打敗大盤可以怎麼做?用「0050+台股基金」打造超額報酬的獲利體質

目前超額儲蓄率雖然未如當年一樣創新高,但對於相同的總體經濟失衡問題不容輕忽,行政部門應重新檢討影響投資意願等相關政策措施,以提高民間投資意願,導正總體經濟失衡現象。 該報告表示,以GNI為計算基準,我國在1991年至2000年間,年平均超額儲蓄率約2.73%,但自2001年起,國內投資率不若以往,超額儲蓄率提升至7.49%。 可是,隨著年紀漸長,「有勞就有祿」定律遭受嚴重挑戰,因為體力不再,精力也無法時時維持巔峰,單靠勞力,想要賺取豐厚的收入,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唯有靠腦力,用錢滾錢,以複利創造財富,才不會被歲月給打敗。 坦白說,要同時符合這些條件,在台灣還找不到幾家公司。 就連2021年4月,張忠謀先生在出席論壇時,也直言:「要再打造另一座護國神山,難!」台積電的成功,有天時、地利與人和因素,單是人和部分,台灣有大量優秀且敬業的工程師,非他國可以媲美。 應該還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他退休前就持有台積電12萬5,000張,假設至今都沒賣,以2021年第1季來說,光是股利,就有3億4,300萬元入袋。

2020年初,就有位小資族來我的粉專FB留言,說她在多年前看電視節目,買了我分享的好基金,報酬讓她非常滿意,一直到決定要結婚了,發現資金短缺,她贖回部分基金來應急,才深感存台股基金停利的優點。 超額獲利很簡單 所以,我常說,「需求不同、目的不同,要買的基金方向也不一樣!」要賺短線財,對大盤趨勢略有概念,且有把握台股仍處多頭,短線還沒漲完,用台股基金搭配個股操作,布局短線最犀利的基金準沒錯。 所以,如果年紀越輕,就應以一般股票和科技型基金為重,畢竟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總有基業長青或異軍突起的公司,具備投資價值;而高股息股雖然配息吸引人,但經過10年以上,累積財富效果明顯不如科技型。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