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遊卡一卡通差別5大分析2023!(震驚真相)

Posted by Jack on April 19, 2021

悠遊卡一卡通差別

而賦予造型卡裝飾擺放的紀念功能,想必是款送禮、自用兩相宜的好選擇。 其次,會影響到攜帶性的即為造型款式,而這部分又可細分為「卡片款」、「立體款」和「手環款」三種。 挑選時不妨可以將自身興趣、喜好加入其中,便能找到能作為飾品或為生活加分的多功能選擇喔。 行政院TPASS通勤月票7月開賣至今已熱銷超過97萬張,國、高中及大專院校陸續開學,又將迎來另一波購買潮,悠遊卡公司提醒通勤學生族可以到捷運站、台鐵及國光車站等地點,盡早購買通勤月票。 根據悠遊卡公司提供的資料,在109年至111年間,前十大暢銷造型悠遊卡,由2020年6月推出的PS4手把造型悠遊卡奪冠,總銷售張數高達48萬張。 悠遊卡未來將持續進行票證整合,將悠遊卡應用延伸到更多樣化服務,為民眾達成實現「 無現生活,悠遊無限」之願景。

舉例來說,悠遊卡目前廣泛應用於全國四大超商,但悠遊付暫時只支援萊爾富,待悠遊卡公司後續持續擴展。 用戶需於手機下載「Easy Wallet」App,並且系統版本為 Android 6.0、iOS 11(含)以上,手機亦需具備 NFC 悠遊卡一卡通差別2023 規格才能使用。 要注意的是,iPhone 無法使用 NFC 付款功能,等同於只能使用 QR 碼掃描付費,因此無法透過手機「逼卡」搭乘北捷、雙北公車系統,但實體商店的支付仍是可以使用。 悠遊卡公司昨日(3/23)正式上線「悠遊付」電子支付,讓民眾可以將手機變身為悠遊卡使用,但和實體卡片有什麼差別呢?

悠遊卡一卡通差別: 購買家用冷氣價格是多少?沒有信用卡也可以輕鬆分期!

「悠遊卡」於2002年由悠遊卡公司的前身「台北智慧卡票證公司」發卡,至今已發出超過1億6,000萬卡,流通卡量則有1億卡以上。 有鑒於此功能極高的便利性,悠遊卡公司便開放了過去僅能透過手動加值的票種,以記名方式連結本人帳戶享受此服務。 一卡通則選擇與 LINE Pay 合作,讓使用者自行連結電子錢包開啟自動儲值功能。 雖然與信用卡相比需要額外申請才可使用,但能為通勤過程節省不少零碎時間,仍是相當值得開通的功能。 「悠遊卡」發行營運已超過20年,除了一般儲值卡外,期間還陸續衍生出悠遊聯名卡、電信悠遊卡、Samsung Pay悠遊卡、悠遊付、SuperCard超級悠遊卡等支付方式,並提供現金、信用卡、銀行帳戶加值等儲值方案。 其中「SuperCard超級悠遊卡」最方便,透過APP就能隨時查詢卡片餘額與交易紀錄,以及使用手機感應加值,預計於今(2023)年大量發行。

  • 不管是在超商店家購物、交通運輸支付、政府規費使用、自動加值、數位學生證等,甚至是圖書館租接服務,一卡通和悠遊卡皆相近,全都可以使用。
  • 截至2018年12月底,悠遊卡發行總數已經超過8,700萬張,悠遊聯名卡發行總數超過1,700萬張,每年交易超過24.4億筆,每年小額消費也超過3.1億筆。
  • 根據悠遊卡公司提供的資料,在109年至111年間,前十大暢銷造型悠遊卡,由2020年6月推出的PS4手把造型悠遊卡奪冠,總銷售張數高達48萬張。
  • 因為來自中國的快時尚龍頭SHEIN近期買入了其母公司SPARC集團約30%股份,將成為最大股東,而下一步會怎麼操作,大家都在等著看。
  • 悠遊卡公司表示,未來仍持續強化卡與付的連結,以悠遊付推出更多卡友服務,並以悠遊卡交通運具的優勢,在軌道沿線加強支付點的布點。
  • 不過因為更換SIM卡太過麻煩,加上不支援iPhone手機,目前已經停止申辦,而已發出的NFC SIM卡則可繼續使用。

悠遊付的出現,並非要取代悠遊卡實體讀卡機,而是提供民眾、商家多一種選擇,「讓不方便設置刷卡機台的商家,可以使用悠遊付。」另外,因為悠遊付儲值、支付的額度拉高到5萬元,可以販售更高單價的商品,打破「小額支付」的刻板印象。 政府單位或民間企業可向悠遊卡公司訂製結合員工證、門禁卡、考勤卡等識別證件的特製悠遊卡,可與保全門禁、考勤系統整合。 已經使用的政府單位和企業包括立法院、環保署、台北市政府、新北市政府、新竹市政府、台北市捷運局、台北榮民總醫院、台北捷運公司、悠遊卡公司、飛利浦等等。

悠遊卡一卡通差別: 一卡通 VS 悠遊卡

另外,國境開放後,外國旅客陸續來台旅遊帶動卡片銷量增加,與銀行合作的悠遊聯名卡發卡量也較去年同期增加,兩者都正面挹注卡片銷售收入。 當時,一宣布要推出此款造型悠遊卡,立即引起電玩迷的高度關注,一開放預購,2.8萬悠遊卡也馬上「秒殺」,而後來改採「限時不限量」的方式,在三天內被預購48萬張。 但是,預購排單也一度傳出已經排到2022年底,也就是預購完要等一年以上的時間,才可以取卡。 相比 Samsung Pay、NFC Sim 卡,「悠遊付」在搭乘交通運輸的時候比較麻煩,需要點擊「嗶乘車」,接著以密碼或是生物辨識通過驗證,才能讓機器順利讀取,使用上會多一個步驟。

悠遊卡一卡通差別

相較於2021年,悠遊卡、一卡通、icash的使用通路在2022年大幅增長許多。 悠遊卡與一卡通的功能最為完整,在交通方面,只有icash無法直接在高鐵消費,悠遊卡與一卡通可用於全台的市區公車。 在近年大眾喜愛的公共自行車上面,icash目前只能使用台南市的公共自行車,一卡通可使用的地區最多,其次是悠遊卡。 第6類、「SuperCard超級悠遊卡」:為悠遊卡公司最新產品,由於卡片內的晶片規格升級,單筆支付上限從1,500元上調至1萬元。 同時在Easy Wallet 悠遊卡一卡通差別 APP內加入「悠遊卡加值機」功能,不論是用iOS或Android系統手機,只要將SuperCard超級悠遊卡放在手機背面的NFC感應區,就能將悠遊付帳戶內的餘額儲存到超級悠遊卡中。

悠遊卡一卡通差別: 悠遊卡股份有限公司

民眾只要下載「Easy Wallet」App ,綁定本來持有悠遊卡的序號,就能將卡片所有功能虛擬化、完成卡片記名程序,一個帳號最多可以綁定20張悠遊卡,連結銀行帳戶後,能自動替卡片加值,同時管理所有卡片資訊、查詢卡片交易。 悠遊付是一款電子支付服務,用戶可以連結銀行帳戶儲值,透過掃描商家QR Code的方式,支付商品金額;商家可以申請收款QR 悠遊卡一卡通差別 Code,在實體攤位、電商網站上,讓消費者掃描QR Code支付款項。 學校也可將學生證和教師證悠遊卡整合,成為「數位學生證」,可以用作校務資訊用途、簽到退、借書證等,亦可作為校園內宿舍、教室、實驗室等區域的門禁管理。 另外,數位學生證具有學生到離校簡訊即時回報功能,學校合作社並具有小額消費的功能。 目前台北市及新竹市市立的國小、國中、高中的學生證已經全面改為數位學生證;而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台中市、宜蘭縣也有多所公私立大學採用此系統。 悠遊卡是採用RFID技術(飛利浦的MIFARE技術),由悠遊卡股份有限公司所發行,類似一卡通等,可用於搭乘大臺北地區交通運輸工具、停車場、醫院、動物園、圖書館等處使用。

作為設計容易且成本較低的特殊款,自然吸引了不少廠商和企業與之合作推出聯名商品,因而成為造型卡中選擇最豐富的類型。 有如 HELLO KITTY、卡娜赫拉、迪士尼與各種動漫角色,以及台北燈節、寒單爺等地方文化信仰,都是能讓使用者依據喜好或信仰自由選擇的卡面。 悠遊卡公司指出,持有學生證悠遊卡的同學購買「基北北桃」與「中彰投苗」、「宜蘭」通勤月票,可以持學生證悠遊卡至捷運站服務櫃檯或售票加值機、臺鐵車站指定窗口、國光指定車站、台北及宜蘭轉運站等設定購買。 另外,悠遊卡公司加開「市府轉運站」客服中心8月28日、9月4日、9月11日三天星期一營業時間,同學們可多加利用。

悠遊卡一卡通差別: 電子發票

第5類、「悠遊付」:因應電子支付條例通過,悠遊卡公司自2020年啟動「悠遊付」電支業務,手機下載Easy Wallet APP註冊後即可使用。 除了綁定信用卡交易外,也能綁定銀行帳戶自動加值,或以虛擬帳號轉帳儲值,不僅能在全台特約通路掃碼付款,悠遊付帳戶內的金額還能轉帳到親友的銀行或電子支付帳戶。 系統內附有「嗶乘車」功能,支援Android系統手機以感應方式搭乘台北與台中捷運、雙北聯營公車與租借YouBike。 目前此類商品的設計形式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為本身具有 NFC 功能的手環,可透過系統設定與信用卡綁定,作為行動支付載具;另一種則是直接將悠遊卡等晶片植入於手環中,製成有如特製票卡的樣式。 儘管兩者的便利度相同,但前者可能會有運用範圍的限制,購買前記得要先確認系統合作的交通運輸單位,才不會發生花了錢卻無法使用的慘劇。 1.企業識別證功能 除了可以客製化製作3D造型卡外,一卡通還有一個特別的功能──企業識別證。

有別於市面上搭載票卡功能的智慧型手環,配合其豐富功能多採科技感或錶面較大的陽剛設計,PRINCO 則反其道而行使用經典的手錶樣式,並提供多樣素材、色彩的錶帶可加購更換,大幅降低手環款與自身風格的搭配困難度。 北捷近日在臉書官網公布一張匯整成捷運地圖的2023年《台灣米其林指南2023》必比登台北市推薦名單,將臨近北捷捷運站,各大出口的捷運美食地圖,完整收錄了台北市共45間入選必比登推薦的小吃或餐廳,讓不少網友直呼太實用。 不過,今年疫情解封,整體內需市場消費回溫,因此交通與小額消費的成長動能已回到疫情前樣態,在悠遊卡、悠遊付、手續費收入皆為正成長。 悠遊卡公司對此表示,2021年、2022年受到疫情影響,在交通或小額消費上受到相當大的衝擊,且去年基期低,導致今年上半年相較去年同期成長幅度較大。 而一卡通能紀錄並透過卡號線上查詢捷運出入站與公車利用的時間,即便不幸遇到家中長輩迷路、走失也有跡可循讓人更加安心。

悠遊卡一卡通差別: 悠遊卡、一卡通、iCash、Happycash差在哪?功能比較一覽表

‧優待卡(給兒童):除搭乘台北市、新北市公車,可享每段車資扣款8元之優惠外,搭乘其他地區多卡通公車可享半價優惠。 電子票證陸續推出的3D造型卡越來越多元又可愛,不少人搶著購買,網站當機、迅速售罄惹來不少抱怨聲浪,但其實也吸引大量的行銷商機與網路話題。 不過,對於有在健身的族群而言,其擁有獨立的音樂儲存空間和第三方音樂串流平台可使用,再加上錢包與運動監測功能,讓您去健身房的路上只需配戴手環、耳機和手機即可,輕裝上陣享受運動的每分每秒。

悠遊卡一卡通差別

這樣的淨利數字也反映在悠遊卡的交通交易金額,2021年時,由於啟動三級警戒,民眾無法出門,自然也無法搭乘交通工具,連帶影響悠遊卡公司整體交通交易金額下滑,全年的交通交易金額從前一年的322億元,下滑至251億元,衰退幅度高達22%。 悠遊卡一卡通差別2023 2020年5月,市面上已經出現在未經悠遊卡公司授權的情況下複製悠遊卡的案例,悠遊卡公司主要以法律方式來嚇阻[9],顯示悠遊卡本身加密區塊的安全性已經被破解,但目前可靠後端清算系統查出異常交易。 此外,一卡通見平面印刷的氾濫,又有不同類型的客製化一卡通,其提供消費者做造型一卡通當作不同凡響的創意禮物,舉凡吉祥物、Logo或是公仔都能製作成一卡通,算是不同於悠遊卡之處。 電子票證轉乘優惠持一卡通搭乘高雄市市區公車路線(不含學生、文化/觀光公車及公路客運)之段次計費公車第三段起免付費,里程計費公車上車刷卡優惠12元且上限收費60元。 隨著吊飾款的造型悠遊卡越來越常見而不再稀奇,能作為手機支架並結合票卡功能的立體款式,則相對突出許多。 這款貓掌肉球的悠遊卡,黏貼於手機背面時便可搖身一變成為手機架,不只讓搭車時不用再從包包中翻找票卡,好拿且穩定的設計更能讓您追劇不中斷。

悠遊卡一卡通差別: 一卡通和悠遊卡差在哪?為什麼LINE也可以用?最齊全的一卡通使用指南

不過,觀察台灣的電支市場競爭激烈,有業者以大量回饋促銷吸客,也有業者以自有通路或社群平台經營。 悠遊卡公司坦言,悠遊卡公司有公股成份在其中,主要業務為服務交通運具的支付,經營上也以穩健財務做為原則,因此無法以過多的回饋或優惠吸引民眾使用。 悠遊卡,是一張整合捷運系統、公車、停車場、特約機構等付費方式的非接觸式多功能電子票證。 全國互通的大眾運輸、超商、超市、加油站等,都可以使用悠遊卡支付扣款,便利暢行。

悠遊卡一卡通差別

直到 2016 年 7 月臺北捷運全線閘門車站開放使用一卡通以前,悠遊卡和一卡通分別在北部和南部佔據電子票證市場的優勢,因此有「北悠遊、南一卡」一說。 因此當時若要國內旅遊,需要先處理電子票證的問題才能以優惠價格搭乘當地的交通工具。 雖然在使用範圍上,icash 略輸給悠遊卡及一卡通,仍有一部份通路未能打開。 相較之下,一卡通的優惠都集中在一卡通MONEY(原LINE Pay Money) 部份,使用電子票證優惠相對最少。 不過,由於重視的是對卡友的服務,因此現在也致力將悠遊付打造成服務卡友的數位平台,以此方式推廣卡友轉為悠遊付會員,並在悠遊付App綁定悠遊卡,除了查詢交易,還可以綁定悠遊付自動加值悠遊卡,悠遊卡發票兌獎可以打入悠遊付等等。 支援的通路看似不多,陳亭如解釋,「一卡(悠遊卡)一付(悠遊付)」的策略,實際上是讓悠遊卡的功能更完善,可以把悠遊付想像成管理悠遊卡的大平台。

悠遊卡一卡通差別: 悠遊卡與一卡通的差異

一推出便引發熱潮的手遊「戀與製作人」,想必有許多「製作人們」都被遊戲中四位屬性各不相同的帥氣角色深深吸引而沈浸其中。 這款為了兩週年紀念所推出角色造型悠遊卡,選擇能隨身吊掛的鑰匙圈設計,而非動漫周邊常見的卡片款設計,不僅出門時能掛上包包、鑰匙等隨身物品上,更能感受宛如角色隨時待在身邊的窩心感。 而該款商品也和其他品牌相同,可下載自家 GoFIT 悠遊卡一卡通差別2023 App 紀錄各項活動數值,若利用悠遊卡公司提供的 Easy Wallet App,更能查詢票卡的使用餘額。

悠遊卡一卡通差別

民眾可以綁定第一商業銀行、彰化商業銀行、台北富邦商業銀行、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臺灣新光商業銀行、永豐商業銀行、台新國際商業銀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這八家銀行的台幣帳戶儲值,用手動、自動的方式,儲值錢到帳戶中。 包括1280公共運輸定期票、綁定信用卡消費、未成年人註冊、外國人註冊、ATM轉帳儲值,陸續滿足各種不同需求。 這是悠遊付的最大賣點,只要有具備NFC功能的Android手機,就能直接用感應的方式,搭乘雙北捷運、雙北公車、YouBike。

悠遊卡一卡通差別: 一卡通有哪些功能?

最特別的是,悠遊卡甚至能提供結合商店會員卡的類型,並提供消費模式分析等功能,不僅服務了一般消費者,也為企業方帶來不少實用的選擇。 悠遊卡一卡通差別2023 首先,會影響到使用便利性最直接的原因即是加值方式,而無論是悠遊卡還是一卡通皆有提供「手動加值」與「自動加值」兩種服務。 一下將分成兩點說明購買和實際運用時的優缺點,歡迎各位讀者配合自己的使用狀況進行選擇。 唯獨於數位學生證和社福卡(敬老或愛心票等)會依合作單位或地區不同,於核發規定和使用優惠上有著些許差異。 例如台北市的敬老卡僅提供悠遊卡單一選擇;桃園市則可以自行決定的卡片系統。

悠遊卡一卡通差別

悠遊卡可支付臺灣多個縣市大眾運輸工具的搭乘費用,主要使用的範圍集中在全臺各縣市,包括捷運、鐵路、公車、公路客運、國道客運、渡船等等。 悠遊卡一卡通差別2023 悠遊卡亦可支付與交通相關服務的費用,包括路邊停車、停車場、公共單車及電動二輪車租借、計程車等。 因應行動支付風潮,2020年3月推出「悠遊付」功能,允許使用者綁定20張悠遊卡並開啟自動加值功能。 除此之外,也推出QR-Code行動支付功能,讓悠遊卡服務範圍更加多元。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