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超群簡歷2023懶人包!(持續更新)

Posted by John on September 18, 2019

盧超群簡歷

盧超群博士於30年來致力貢獻於全球IC設計及半導體產業,著墨於技術創新、學術研究,及企業管理,並落實於創辦多項新事業,1991年創建鈺創科技公司,擔任公司董事長及執行長,且共同創辦其他多家企業,目前已有四家公司股票在台灣公開發行,用創新技術為社會創造價值,目前仍在產學研各界持續貢獻。 「無論是Apple 或是Facebook這些最新成名之作,卻少見台灣有類似的傑作。台灣晶圓代工已是世界第一,一方面有技術突破,另方面因為幫忙其下游公司成功,所以得到相當大的回饋,我們應該善用此已建立的成功平台朝多面向發展創新,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果。」而目前台灣遇到的挑戰是─國內外共生共利整體策略的結合要件與聚落性(互助性)的完整互動之必要性尚有待加強。 談到如何能做到實質垂直整合並未有一定共識,很難說能如何做,現況是大家也都忙於各自競爭!

近年來盧博士帶領鈺創科技,開創優良晶粒(Known Good Die)技術發展之先鋒,並推動堆疊整合晶片發展,其於2004年為第一位華人受邀在半導體界最重要之國際固態電路會議 (ISSCC)以「Emerg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Solutions for System Chips」為題發表演講,領先揭示了異質性整合系統IC的時代來臨。 盧博士於1991年獲選為國際電機電子學會榮譽會員(IEEE Fellow),1998年並以在高速動態記憶體設計及記憶胞元件技術之領先貢獻獲頒「IEEE Solid-State Circuits Award」。 盧博士於1975年獲得國立台灣大學電機系學士,1978及1981年取得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系碩士及博士學位。

盧超群簡歷: 盧超群簡歷 長照機構資訊網

台灣在大宗型DRAM應持續和美、日合作,而在利基型或與Logic搭配之Specialty DRAM的產品方面與DRAM晶圓代工彼此積極合作創新發揮,台灣DRAM產業就能產生價值,對電子與高科技產業能有不再被競爭廠商掐脖子的貢獻,相信有一天他所規劃的如此新架構會發揚光大。 盧超群當年台大電機系第一名畢業,在史丹福大學獲頒碩、博士學位,進入美國IBM研發中心工作,並開發出創新型3D (三維空間) 半導體記憶體細胞 (Memory Cell) 及設計出全世界速度最快的DRAM產品。 他在38歲時即榮膺「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IEEE) Fellow」,更在46歲時榮獲「美國國家工程學院(National 盧超群簡歷 Academy of Engineering)」選舉成為工程院士,是全球工程界相當榮耀的冠冕。

盧超群簡歷

他以為在IBM會做很久,或許去Stanford當教授,後來竟然是回台灣創一番事業,生涯無法規劃卻因勢制宜而能覺得生活蠻值得的。 他並不在乎公司規模大小,反而注重員工能彼此認同,並且可以互相幫忙,建立一個溫暖的環境,「畢竟每個員工自己的貢獻能被同伴認知而肯定,是他認為人可為人所做最可貴的事;我開創公司並不求是要當什麼董事長、什麼創業家,而是我有回饋社會給我栽培之理想性與使命感,生命非發揮出來不可。 成功創立第一家鈺創公司也給我開創其他幾家公司的勇氣。」如果跟著他一起創業打拼的人能夠滿足,那他也就很喜悅了。 他語重心長地說,希望有一天台灣半導體產業各公司 盧超群簡歷 (包括鈺創) 有硬體的IC,軟體的平台,甚至有產品是由軟體來帶領,讓客戶得到實質垂直整合 (Virtual Vertical Integration) 之服務,而各平台有實力讓整個人體感官及體驗經濟得到滿足。 舉鈺創為例: 擁有Memory技術對電子系統之重要就如同人有大腦,因此鈺創發展DRAM、 Image Processing技術如同人有眼睛; 體感IC平台如同無限操控即可由手或身體遙控視覺,現在還正在研發類似人體其他感官的相關產品; 並藉由如同人體神經般的USB3.0及光纖IC來快速傳遞信息。

盧超群簡歷: 盧超群簡歷 全台上櫃股票資訊網

「民國二十六年,父親覺得只是當兵貢獻不大,所以才又考入交大礦冶系,這次他不學電機,而要去開礦,因為那時候政府已經決定長年抗戰,當時立竿見影的貢獻是礦產,尤其要開煤礦,因為大家生火要用煤球,如果沒有煤炭,人們冬天都將凍壞,所以父親就此做了一輩子鑛冶人。」盧超群以這個例子講到父親的理想性和使命感。 盧超群簡歷 後來盧善棟先生在台灣做到鑛業司司長、中國鑛冶工程學會的理事長及總幹事,並擔任「鑛冶雜誌」總編輯逾40年,每期第一篇鑛冶評論都是他親自撰寫的,「鑛冶評論」經常報導全世界的礦業發展現況,包括非洲、澳大利亞、台灣等全球各地區礦業現況,非常有益並開闊鑛冶人的雄心。 盧超群的母親是初三畢業就因為抗日戰爭而從南京跋涉去貴州,因為她的姊姊唐慧貞 (後來是交大在台灣復校重要的貢獻者,擔任校友雜誌〝友聲〞編輯逾四十年,團結溫暖全球交大校友愛校之心,校友全力以赴建立如今在新竹的交通大學)已經考進交大,帶了個小妹妹逃難,所以交大就特准測試我母親的學業水平,竟直接批准進了交大鐵道管理系,年方十六歲。

  • Lu(盧冠達英文名)曾被百年期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 Review)評選為TR35全球創新青年,更有著「波士頓最會創業的台灣人」名號。
  • 所以他覺得不管任何的獲獎,珍貴處不在獎項本身的大小和難度,乃是看重在那個得獎所鼓勵的過程中自己有沒有做到實至名歸,自己認同的那些事,也能得到別人認同,才是重點。
  • 「盧冠達」,這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在台灣,他有個台灣科技圈都熟悉的老爸,鈺創創辦人盧超群,在美國波士頓,Timothy K.
  • 科技廠群創爆發處長級員工桃色新聞糾紛,原為個人私生活議題,不料傳言愈演愈烈升級為桃色交易,恐損及公司利益與股東權益,外界好奇群創如何止血,專家建議獨立董事可發動查弊,釐清事件始末與強化規範。
  • 其實台灣在九○年代的科技大發展是植基於許多產業政策的成功,例如將創投基金、創業誘因、公司利得及個人收穫結合的非常好,世界各國都發現台灣經濟奇蹟並非偶然,而是產官學研的互動在雋智之決策下使然,故紛紛向台灣求教,包括大陸與美韓等經濟體,但曾幾何時,幾項重要鼓勵高科技政策與措施竟在台灣式微,反而在其他經濟體竟端出更積極之獎勵政策下,盧超群擔心台灣半導體產業競爭力會漸行落後,以下他舉幾個例子供大家參考、討論、也許可以喚起注意而有制訂或回歸有效之鼓勵政策使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國際嚴苛競爭下可以再上層樓。

盧超群目前是GSA( Global 盧超群簡歷 Semiconductor Association) 理事,今年並票選為台灣半導體協會(TSIA) 理事長,「因為還有理想,才出任理事長。」台灣半導體界30年來的奮鬥,現在產值可以排名全球第三名,跟韓國差不多,前面兩名是美國與日本,這個產業地位得來不易;其中晶圓代工世界第一,IC設計世界第二,加上封裝測試服務世界第一,形成特有的垂直水平分工之群聚型產業架構。 「但台灣半導體產業前三十年是從零變成有而且站穩腳步,可是再往前看二十年,就是強者恆強必須接受非常激烈的競爭了。」他說,公平競爭、產品加值是半導體產業信奉的商業準則,因為半導體成就不只是在學理上要尖端研究,而且在產品及產能上要不斷創新開發,公司必須推陳出新才能讓客戶不斷地滿足而永續經營,但是此種競爭常常演變成「Winner takes all」,所以從競爭淘汰來講不輸達爾文的論點-適者生存、敗者歸零,非常可怕。 當產業還小的時候可以找空隙生存,就像做微生物不會像恐龍一樣整體消失;但是台灣半導體產業已經大到必須有策略獎勵促成群聚去國際競爭。 另一項獎讓盧超群覺得很有意義的是台大「傑出校友獎」,「台大是孕育我們大學教育及專業研究的母體,也是我們台灣人最珍貴的大學院校。台大頒給我一個傑出校友獎,我覺得那是一種尋根或是母體栽培而能飲水思源的感受。」盧超群說他在台大畢業後,遠赴美國,本來以為可能就在美國終老一生,後來在台灣致力企業發展,國家次微米計畫也給他發揮機會,沒想到自己的專長所學可以在台灣深耕貢獻、開花結果,陸續創立許多公司,僱用人才,富裕社會。 「我在世界各地唸書、畢業、打拼,但是發現華人真正能自由發揮自己才華的地方就在台灣,所以,更感覺到台灣是個非常珍貴的地方,也是華人最能享受自由、民主、發揮長處的土地。」盧超群說,一般人擁有的時候不一定會珍惜,他出過國再回來創業、歷練大江大海,卻能在寶島上貢獻半導體產業持續成長,公司能永續經營甚至自己做出的產品能在全球發光發熱是非常幸運而可貴的,所以他覺得這個台大傑出校友獎是很有重量的。 ‧創意電子公司 (IC Design Foundry) 董事、共同創辦人及第一任董事長‧欣銓科技公司 (IC Testing Foundry) 協同創辦人盧超群博士於30年來致力貢獻於全球IC設計及半導體產業,著墨於技術創新、學術研究,及企業管理,並落實於創辦多項新事業,1991年創建鈺創科技公司,擔任公司董事長及執行長,且共同創辦其他多家企業,目前已有四家公司股票在台灣公開發行,用創新技術為社會創造價值,目前仍在產學研各界持續貢獻。

盧超群簡歷: 盧超群:AI產值2030達80兆美元 台灣須攻兩領域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7 月 02 日訊】美中貿易戰,和疫情催化下,推升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的關鍵角色。 全球半導體聯盟(GSA)亞太區主席、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認為,半導體產業,未來5年會有巨大變化,遠大於過去60年的改變。 再細看X-Model,上面開口的漏斗是要Human-Behavior-Oriented,類似水可從各方向導入,科技已經進入到Experience Delivery and Driven時代,例如某人在網路上提出某家手機特別好用,網路可讓很多人直接批評反應,若被認同則瞬時間就爆發搶購此手機風潮,反之則瞬間淘汰,所以趕得上時代的人喜歡甚麼是根據體驗出好的感覺,因為網路普及使大家的意見就像水沿漏斗的形狀猛灌下來,代表著人群喜歡甚麼,企業就要趕緊去配合,不再是企業推出產品要使用者接受;那如何反應夠快才能配合呢? 漏斗的下方就是金字塔聚合的力量,用從上到下的管理(Top-Down),才能快速反應使公司內部所有的組織力量迅速完成產品滿足客戶,「好像漏斗來的大水被金字塔的大肚消化轉成養分再去打下一仗。」盧超群笑說這個X-Model是他應對新網路世代於體感經濟的應變與創見。 另外,盧超群在鈺創集團內還參與重建已上櫃的凱鈺公司,推動光纖通訊IC在台灣自力研發,與下游廠能群聚合作監控系統LED IC產品開發,「雖然目前還在蓽路藍縷,但去年凱鈺的產品已得到了科學園區創新產品獎」,盧超群欣慰地說。 許多人功業做的很大令人佩服,但是在小的事情上如果能處理好,讓社會受益而得到別人真正的認定、認可及尊敬,也並不遜色於做大事業。

盧超群簡歷

據了解,Synlogic光是今年已獲創投基金7,000萬美元的注資,創立以來累積吸引超過1.4億美元資金投資,包括比爾蓋茲基金會都是股東。 由於今年募集資金中約4000萬美元是來自於美國上市公司Mirna Therapeutics, Inc.(MIRN.US),現階段正計畫與Mirna合併,預定9月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 「我爸爸愛講三國演義給我們聽,媽媽愛談精神力量,所以你看我跟哥哥雖然從事科學與工程,但還傳承有對人文的認知,就是父母都有深厚的人文素養,並且是力爭上游的人!」盧超群開朗地笑起來。 盧超群簡歷2023 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將在9月中上旬召開,官員透露會往調升方向走,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表示,可以接受調升3%,不過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坦言,以今年GDP成長率來看,若是漲幅超過2%應該就不合理,但更害怕的其實是缺電。 盧超群顧形象,愛美愛保養是半導體業人人知曉的事情,事實上,盧超群能維持皮膚細緻,就是靠擦防曬油防曬,而且早晚都會保養,除了用洗面霜去角質,還會護膚,晚上則會使用修復霜。

盧超群簡歷: 台大化工系實驗室爆炸 多名學生燒燙傷緊急送醫

他所學到的經驗就是多聽聽別人所需要的深入思慮,以公司大我的需要為依歸,再看大我小我兩者是否兼顧:不能合意,則必須說服小我配合大我;如果大我沒有辦法讓小我得到認同與發揮,那大我要改進,這是他於公於私的處人處事方法。 IEEE大概有四十多萬會員,這是全球電機電子工程師都會想要加入的一個專業組織,該協會訂定很多標準,同時表彰對世界電機電子工程有重要貢獻之工程師,建立楷模。 盧超群因在半導體DRAM跟邏輯製程的發明與推進,於1998年獲得Solid State Field Award (固態電路、固態電子、IC 傑出貢獻獎),一年只頒發一次給傑出貢獻者,所以他覺得這個獎得來不易甚為珍貴,是對他專業技術上的肯定。 盧超群除了本身事業做得好,也不忘積極培育半導體業人才,在許多半導體或產業論壇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先前的國際半導體展,記者也曾看到他親自背著包包參觀展覽,也親切和記者在鈺創的攤位前聊上幾句並介紹自家技術,事實上,盧超群近日也指出,現在半導體即將迎來兆世代,未來世界重要的8大重點建設,包括:高速運算、AR/VR元宇宙、工業4.0、電動汽車自動駕駛、環保循環經濟、5G手機、太空通訊、精準醫療。 旺宏電子總經理盧志遠與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是半導體業知名的兄弟檔,2人感念父親盧善棟一生投入台灣礦產業,貢獻諸多,兄弟合資以父親之名成立獎學金,5年來,共獎助3所大學的材料與資源相關系所研究生15位,盧家兄弟透過提攜學子的心意,傳承父親志業。 也因此,盧超群也相當重視台灣在人才上的培育,在不久前他才參加臺灣大學「重點科技研究學院」揭牌典禮,並表示表示,很多人說台大培育了很多人才,最後都往外跑,業界雖然沒辦法限制人才,但可以把產業做好,吸引世界的人才過來,也留住台灣人才,希望台灣有競爭的力量,可以幫助自己也幫助他人。

盧超群簡歷

我常常講的例子:代工製造者就如同航空母艦,航空母艦噸位很大,提供很多飛機升降能出任務之需求,就如同IC或次系統設計,必須有雷達及電話可以偵測、聯絡到各種全方位行動才能協調,這如同無線通訊軟體對外溝通,若軟體硬體沒有結合成功,這一艘航空母艦功用就打折扣了;另外,航空母艦很怕人家派出一艘魚雷潛艇在水中放射水雷,所以需要驅逐艦及巡洋艦將魚雷潛艇之危機排除,所以航空母艦出巡,一定要有整體艦隊全盤作業防護,才能發揮飛機與驅逐艦之戰鬥效果;同理,所以我們要用完整系統設計包括無線、有線、電腦及汽車等應用需求為目標來規劃出半導體產業新契機,推動多面向次產業之新發展。 如何能讓年輕學子在校學習的時候就涉獵半導體產業與所需知識,也是盧超群擔任半導體協會理事長特別在意的事之一。 所以他一上任理事長就成立「產學推動委員會」,有項重任就是要在各大專院校設立學生分會,因為他覺得產業如果只重視企業,學校沒有跟上來的話,是不可能成功的。 所以他要推動產學合作,讓教授帶著學生去做最先進的、創新的研究,也可以知道業界需求甚而合作,教授與持續研發的好畢業生也可以參與企業學以致用,必須創造社會財富與自我所得。 創意電子的創辦人之一林永隆教授是利用Sabbitcal來活用其研究知識真正創業,真正有實戰貢獻而且有一展抱負的機會。

盧超群簡歷: 董事長暨執行長 - 盧超群

由於在1990年代推動台灣半導體產業,建立八吋晶圓及DRAM技術發展之立基貢獻,對台灣經濟成長貢獻卓著,盧博士在2001年獲行政院長頒授中華民國國家傑出科技榮譽獎,於2004年榮獲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院士,於2007年獲經濟部核定為中華民國優良商人,榮獲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頒發金商獎表揚,並於2010年獲得潘文淵文教基金會所頒發的ERSO Award,表揚其對台灣電子產業發展的傑出貢獻。 此外,盧博士也是國立台灣大學傑出系友,以及國立交通大學傑出校友,同時也曾擔任交大講座教授。 由於在1990年代推動台灣半導體產業建立八吋晶圓及DRAM/SRAM先進技術之立基貢獻,對台灣經濟成長貢獻卓著,盧博士在2001年獲行政院長頒授國家傑出科技榮譽獎,於2004年榮獲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院士,於2007年獲經濟部核定為中華民國優良商人,榮獲全國商業總會頒發金商獎表揚,並於2010年獲得潘文淵文教基金會所頒發的ERSO 盧超群簡歷2023 Award表揚其對台灣電子產業發展的傑出貢獻。 盧博士於30多年來致力貢獻全球IC設計及半導體產業,著墨於技術創新、產學研究及企業管理,並落實於創辦多項新事業,1991年創建鈺創科技公司,擔任董事長及執行長,繼而共同創辦多家企業,已有數家公司股票在台灣公開發行,用創新技術創造社會價值,在產學研各界持續貢獻。 盧超群博士歷來致力貢獻於全球IC設計及半導體產業,著墨於技術創新、學術研究及企業管理,並落實於創辦多項新事業;盧博士是鈺創科技 (1991 年所創建) 董事長、執行長及創辦人;也創造多項深具衝擊力於積體電路設計及技術之發明家,且落實於產品及創辦多項新事業,是多家公司的共同創辦人均產生並貫徹企業價值致公司股票公開發行或事業成功,包括:鈺創(Etron)、欣銓(Ardentech)及創意(GUC)等。

盧超群也預告,未來世界重要的8大重點建設,包括:高速運算、AR/VR元宇宙、工業4.0、電動汽車自動駕駛、環保循環經濟、5G手機、太空通訊、精準醫療。 盧冠達的專長為合成生物學、基因編輯及細胞治療法等,目前是麻省理工學院(MIT)生物工程與電機系副教授,曾在波士頓大學的實驗室與合成生物學家Jim Collins開發了能夠分解生物膜的生物工程「噬菌體」,2008年獲利Lemelson-MIT創新大獎。 但撇開生技圈與盧超群的影子,要不是今年生技月應邀出席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BioBusiness Asia Conference, BBA)擔任主講人之一,台灣人對於這位其父親口中「台灣栽培大的」36歲年輕人就顯的陌生。 不過,盧超群也說,孩子學習過程中夫婦倆很少到學校去,因為「上學校就是成長」、「是小成人」,這是對孩子的信任,但更令他高興的,反而是當時被票選為班上最受歡迎人物,人文方面與人相處很融洽,沒有功課好人緣差的問題。 盧善棟在華人礦冶界是響叮噹知名人物,曾擔任礦業司司長、新竹煤礦礦長、中煤公司煤業合作處處長、中國礦冶工程學會理事長及總幹事,並任學會會刊「鑛冶雜誌」總編輯達逾40年之久,期間每期第1篇有關全球各地礦冶評論都是他親自撰寫的,這刊物還曾獲得新聞局金鼎獎項,深厚的人文素養與用心編寫程度由此可見。

盧超群簡歷: 台灣人工智慧晶片聯盟

對於盧冠達在生技領域嶄露頭角,這次BBA更紅回台灣,盧超群也感到榮耀,他回想,盧家以往三代做中醫,但他父親在礦場工作、他與哥哥盧志遠是工程師,而盧冠達學習的領域,是半導體技術的延伸,除了MIT也曾在哈佛學醫,接觸領域無形中承襲家族長輩專長。 然而,從目前科技業界二代發展的角度來看,有個知名的老爸,在這樣的光環下,總是多了無形的壓力。 盧超群則說,相信兒子最大的壓力來源是自己;而盧冠達也笑說,未感受到爸爸的壓力,只是找興趣做事情,他對學生也秉持一樣的哲學,在實驗室不是逼學生研究什麼方向,而是找出有趣的方向。 盧超群指出,盧冠達有段時間與爺爺奶奶同住,受奶奶教育觀念影響或許更大,他憶起,小時候母親對他與哥哥盧志遠的教育就沒有比較與競爭,只要求兩人「相親相愛」,凡事只要「向上」盡力就好,是不是第一名不重要。 盧超群舉例,兩個在美國出生的兒子,返台後不熟悉台灣的生活習慣,過馬路時常常要把他們「抓住」,因為美國駕駛人駕使習慣跟台灣很不同,但他慶幸兒子們有這段在台灣的學習過程與淵源,也透露盧冠達才回台灣1年,當時新竹市政府就邀請他們夫婦出席領獎,而後轉到台北美國學校就讀時,畢業前一年還包辦了當年度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獎項,介紹過程,眼中滿滿是驕傲。

盧超群簡歷

1982年至1990年期間,盧博士先後服務於IBM Research Division 及其總部,並獲頒對公司最高貢獻之IBM Corporate Award等多項榮譽。 盧博士擁有39項美國專利,並曾於國際工程專刊及技術會議發表60多篇專業論文及Keynote 演講。 這一路走來,榮譽隨行,得獎無數,他很珍惜每個獎項,「得獎就是別人給你的尊敬,所以每個獎項都有它的特質與眾人對你的肯定。」但被問到各個獎項的意義,他舉例其中兩個獎項說明:一個是他在高速度動態記憶體的突破及DRAM記憶胞的創新對半導體界顯著貢獻而於1998年獲得IEEE頒發的David O. Pederson Award in Solid State Circuits,此榮譽乃是從事IC設計及元件的專業產學研工程師視為最高之技術榮譽獎項;另一個則是他在2011年獲得母校台灣大學頒發傑出校友獎。 臺灣大學「重點科技研究學院」今(24)日舉辦揭牌典禮,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表示,台灣產官學員緊密合作,已經創造太多產業跟學術貢獻,今天以台大作為一個高等學府,甚至是台灣研究所的標竿,這是一個里程碑。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