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資中位數12大好處2023!(小編推薦)

Posted by Eric on March 19, 2019

薪資中位數

一、109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含經常性與獎金等非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50.1萬元(平均每月約4.2萬元),較108年增加0.48%。 薪資中位數2023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告訴中央社記者,109年全體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數為811.3萬人,薪資中位數為50.1萬元,意即有半數受雇員工年薪未達此水準,約有405.6萬人。 官員表示,110年疫情對產業衝擊大不同,從各行業別薪資中位數成長情形明顯看出。

主計總處表示,110年因為疫情影響內需產業,但全球經濟回溫,出口成長暢旺,影響受僱員工薪資狀況。 薪資中位數 110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含經常性與非經常性薪資)中位數50.6萬元(平均每月約4.2萬元),較109年增加1.00%;總薪資平均數67.0萬元、年增3.02%,以近十年來來看,只有103年、107年及110年增幅高於3%。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23日電)主計總處今天公布109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為新台幣50.1萬元,平均每月約4.2萬元,意即全台仍有半數受僱員工年薪未達51萬元。

薪資中位數: 薪資中位數及分布統計

三、按廠商規模別分,以500人以上廠商僱用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72.8萬元較高,4人以下者36.4萬元較低。 三、按廠商規模別分,以500人以上廠商僱用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70.4萬元較高,4人以下者36.5萬元較低。 薪資中位數是將員工依薪水由低至高排序,位處中間者的薪資即為薪資中位數;舉例來說,如果調查5位民眾,將薪資由低至高排列後,中間第3位民眾的薪水就是薪資中位數;相較於平均數容易被極端值拉抬,中位數更能反映多數民眾的「薪聲」。 若與2020年比較,以金融及保險業年增5.65%最高,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不動產業、運輸及倉儲業亦均增逾4%,製造業則增3.09%,其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均增逾7%。

薪資中位數

從行業及規模觀察,2021年「電力及燃氣供應業」及「金融及保險業」的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分別有108.3萬元與102.3萬元。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在2022年底所發布的調查報告指出:民國110年(即2021年)受惠於景氣復甦,各階層薪資都有成長,可是呈現「M型化」,高薪族群成長快速、導致平均薪資的數字拉升至67萬元,但並非全產業的普遍薪資提升,因此形成高達68.31%的受薪勞工領不到平均薪資,比例創下歷史新高。 建材營造業員工中位數薪資冠軍則由華固(2548)拿下,達156.6萬元;鋼鐵業員工薪資中位數冠軍則是國營企業鐵飯碗中鋼(2002),達149.5萬元;金融保險業員工薪資中位數冠軍則是合庫金(5880)的132.4萬元。 通信網路業員工薪資中位數冠軍為是方(6561),達185.5萬元;橡膠類股員工薪資中位數冠軍為乳膠大廠南帝(2108),達174.6萬元;汽車業員工中位數薪資冠軍仍由和泰汽車(2207)蟬聯,達173.7萬元。 分析8402位外送員的職涯歷程,結束外送員之後的下一步,近40%持續當外送員,另有18%轉當餐飲類人員、13%轉門市營業類人員、11%轉任操作技術類人員、10%轉運輸物流類人員。 二、各年齡層以40至49歲者58.3萬元較高,未滿25歲及65歲以上者因包括較多部分工時、在學打工、初入職場或二度就業者,分別為35.9萬元及41.0萬元較低;各教育程度以研究所程度者100.2萬元及大專程度者54.5萬元較高。

薪資中位數: 統計發布訊息

受疫情影響,薪資中位數較108年僅增加0.48%,年增率是4年來新低。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110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為50.6萬元,較前一年小增0.5萬元,增幅1%;全年平均總薪資67.0萬元,前一年增加3.02%,則是近三年最高。 不過各項數據都顯示薪資所得差距拉大,包括有68.31%受僱員工年收入未達平均總薪資,比率創新高;總薪資最高前10%與最後10%薪資差距擴大為4.09倍,也是自105年起差距縮小後,近六年首次差距擴大。 行政院主計總處10日公布6月「工業及服務業薪資統計結果」,顯示本國籍全時受僱員工(不含外國籍與部分工時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8,032元,月減0.09%,年增2.75%;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9,013元,合計後總薪資平均為57,045元,年增2.26%。

  • 從行業及規模觀察,2021年「電力及燃氣供應業」及「金融及保險業」的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分別有108.3萬元與102.3萬元。
  • 2021年薪資中位數較2020年增加1%,總薪資平均數年增也達3.02%,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反映去年全球經濟回溫,製造業景氣佳,出口成長暢旺,但內需產業則受到疫情三級警戒衝擊,影響薪資中位數、平均數年增率表現。
  •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告訴中央社記者,109年全體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數為811.3萬人,薪資中位數為50.1萬元,意即有半數受雇員工年薪未達此水準,約有405.6萬人。
  • 根據近500份「2019年後擔任外送員,並填寫薪資」的履歷表,將薪資由高到低排列,月薪中位數為3.6萬,與運輸物流相同,高於餐飲類3.1萬、門市或操作技術3萬。
  • 近年受全球疫情影響,產業經濟受衝擊仍大,國內在疫情期間的內需產業減產、縮編,薪資成長緩慢(甚至負成長),都有可能是造成低於平均薪資佔比人數升高的原因。
  • 不過110年未達平均薪資比率68.31%,較前一年67.88%更高,顯示雖然薪資中位數提高,但未達平均數比例反而增加。
  • 分析8402位外送員的職涯歷程,結束外送員後的下一步,近40%持續當外送員,另有18%轉當餐飲類人員、13%轉門市營業類人員、11%轉任操作技術類人員、10%轉運輸物流類人員。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主要是110年因為出口產業佳,高薪的人領到較高的年終獎金與業績獎金, 因此拉高平均薪資,也將整體薪資中位數也拉高,但疫情影響基本工資調幅,低薪資成長幅度跟不上全體平均薪資成長,總薪資未達平均數。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統計,全國外送員人數從2019年的4.5萬人、增加到2022年的14.5萬人。 104人力銀行分析結果顯示,外送員薪資中位數月薪3.6萬元,與運輸物流相同,高於餐飲類及門市或操作技術,外送員屬於薪資後段。 一、110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含經常性與獎金等非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50.6萬元,較109年增加1.00%。

薪資中位數: 疫情衝擊 110年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減至31.9萬人

若是僱傭關係,外送員受到勞基法保障,至少享有以下5項大項基本保障,有勞健保、特休、年資也可以累積。 台灣經濟景氣烏雲罩頂,繼多個預測機構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百分之二以下,中央研究院經濟所昨天也更新經濟預測,受出口疲弱、製... 央行行長貝利等政策制定者之前表示,這些壓力持續存在的進一步跡象可能促使再度上調利率。

其他電子業員工薪資中位數冠軍公司則為鴻海(2317)的176.8萬元、電腦及週邊設備類股員工薪資中位數冠軍由微星(2377)拿下,達147.8萬元;油電燃氣薪資中位數冠軍為台塑化(6505),達135.3萬元。 第一次擔任外送員的年齡,19歲以下、占11.4%,20~24歲、占31.5%;合計42.9%的外送員初始年齡不到24歲,占比低於餐飲類的87%、以及門市的80%。 自2019年起,疫情三年期間,從事外送工作的求職會員明顯變多,8402份外送員履歷表中,正職占六成、兼職占四成。 其中,兼職外送員的顯著特性:還在念書的學生、大學四技、以及29歲以下;兼職比率與餐飲類職人相當,屬於多元斜槓的工作者。

薪資中位數: 統計視覺化

主計總處指出,去年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50.6萬元,全年平均總薪資為67萬元,中位數對平均數比值為0.756,不僅低於2020年的0.771,且這個比值自2013年的0.801逐年一路下降,主因2021年總薪資平均數較2013年成長20.83%,高於中位數的增幅14.03%。 反映出平均總薪資成長率,高於中位數總薪資之成長率;也意味著貧富不均的狀況更加嚴重。 另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平均數為67萬元,較2020年增加3.02%;然2021年小於平均數比率為68.31%,意味著有68.31%的受雇員工收入未達平均年薪,約555萬名受雇員工年收入未達平均總薪資,創下歷史新高。 近年受全球疫情影響,產業經濟受衝擊仍大,國內在疫情期間的內需產業減產、縮編,薪資成長緩慢(甚至負成長),都有可能是造成低於平均薪資佔比人數升高的原因。 根據近500份「2019年後擔任外送員,並填寫薪資」的履歷表,將薪資由高到低排列,月薪中位數為3.6萬,與運輸物流相同,高於餐飲類3.1萬、門市或操作技術3萬。 104人力銀行分析8402位曾在或正在五大外送平台擔任外送員的求職者資料,提供六大客觀發現供求職者參考,包括:薪資居全產業後段、流動率高、陽剛型產業、大學生兼差多元斜槓、第一次擔任外送員的初始年齡高於餐飲業、同溫層轉職居多。

薪資中位數

在非擔任主管職務之全時員工薪資「中位數」部分,「長榮海運(2603)」以421.3萬奪冠,不僅打敗科技業、更是唯一突破400萬元;第二名則為IC設計股龍頭「聯發科(2454)」中位數374.7萬。 本項統計對象包含工業及服務業場所單位僱用之領薪員工,包括本國籍、外國籍之全時員工及部分工時員工,但不包括農林漁牧業、政府機關、小學以上公私立學校,以及宗教、職業團體及類似組織等行業僱用之員工。 另108年起擴增行業範圍包括「研究發展服務業」(屬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學前教育」(屬教育業)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屬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統計,全國外送員人數從2019年的4.5萬人,增加到2022年的14.5萬人。

薪資中位數: 員工薪酬大揭秘!Google年薪中位數超過870萬

不過,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說,年薪資中位數其實才50.6萬元,68%上班族未達平均,還創歷史新高,「民進黨政府連這數字也要玩文字遊戲」。 目前全體受僱勞工約有813萬人,主計總處每年底發布前一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亦即將813萬名勞工按總年薪由最高排到最低,形成一個數列,居於數列中間位置的那個數據,即為中位數。 2021年薪資中位數較2020年增加1%,總薪資平均數年增也達3.02%,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反映去年全球經濟回溫,製造業景氣佳,出口成長暢旺,但內需產業則受到疫情三級警戒衝擊,影響薪資中位數、平均數年增率表現。 從主計總處公布的6月「工業及服務業薪資統計結果」可見,本國籍全時受僱員工(不含外國籍與部分工時員工)的經常性薪資,平均落在4萬8032元,月減0.09%,年增2.75%;至於加上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總薪資平均為5萬7045元,年增2.26%。

另外110年中位數對平均數比值為0.756,低於109年的0.771,也是自102年以來逐年下降,反映出平均總薪資成長率,高於中位數總薪資之成長率。 資料顯示,110年總薪資平均數較102年成長20.83%,高於中位數增幅14.03%。 若觀察行業別,去年全年總薪資中位數排名第一的是電力及燃氣供應業,亦即以中油、台電為主受僱員工,總薪資中位數為108.3萬元;其次為金融及保險業的102.3萬元。 受僱員工人數較多的製造業則為51.9萬元,其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均逾70萬元。 薪資中位數 如果依高、低薪資差距倍數觀察薪資分布情形,受到近年低薪組薪資成長較快,2016~2020年第9十分位數對第1十分位數之比值呈現逐年下降;但是2021年受疫情影響,差距倍數由2020年的4.00稍微擴大到4.09倍,不過仍低於2012年的4.36。

薪資中位數: 薪資中位數出爐 半數受僱者年薪未達50.6萬

二、各年齡層以40至49歲者56.9萬元較高,未滿25歲及65歲以上者因包括較多部分工時、在學打工、初入職場或二度就業者,分別為35.8萬元及40.9萬元較低;各教育程度以研究所程度者96.0萬元及大專程度者53.7萬元較高。 然而部分工時員工較多之「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住宿及餐飲業」、「其他服務業」、「教育業」(不含小學以上各級公私立學校等)等,都未達40萬元。 而受僱員工人數較多的「製造業」為51.9萬元,其中的「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則皆超過70萬元。 與2020年比較,40至49歲者年增幅2.33%最高,50至64歲者亦增2.00%,未滿25歲者因多從事內需服務業,受疫情影響僅增0.09%。 104人力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暨人資長鍾文雄提醒,政府、產業對於外送員是承攬或僱傭仍有不同見解,當外送員必須注意承攬跟僱傭關係的差別。

因洪嫌表達所有接待的花費須先行代墊,公司事後會給付,且客戶每月包養的8萬元至10萬元,都會由公司轉給女業務員,致受害女業務員不僅會先借給數千元給予假扮客戶的洪嫌花用,還會代墊餐廳、住宿,以及購買家電、衣服與皮夾等精品費用,受害人直至信用卡刷爆,公司一直沒有給付接待款項,洪嫌也失聯,始知上當。 警方調查,2012年底,僅高中畢業的洪嫌就曾以類似手法,打電話至某知名健身俱樂部的多家分公司,謊稱是總公司副理,專騙具姿色的櫃檯打工女大學生,瞎掰大股東願以每月25萬元包養,再假冒股東騙女大生上床,並誘她們借錢投資騙錢遭逮,被法院判刑1年入獄。 刑事局偵九大隊第三隊今宣布偵破,逮捕洪嫌,依詐欺、妨害性自主送辦,檢方複訊後聲押獲准。 而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住宿及餐飲業、其他服務業、教育業(不含小學以上各級公私立學校等)均未達40萬元。

薪資中位數: 統計名詞說明

另外則有68.31%、約555萬名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未達全體總薪資67.0萬元。 主計總處今(21)日公布2021年全體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為50.6萬元,意即有半數、約406.5萬的受僱者,年薪在50.6萬元以下,月薪不到4.2萬元。 統計部門周二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的三個月,不含獎金的平均薪資同比成長7.8%。 這是2001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高於此前一期上修後的數據7.5%。 結果發現,保留有填寫外送員薪資、且外送員經歷在2019年之後的近500份履歷表,將薪資由高到低排列、排名居中(P50)的中位數月薪3.6萬元,與運輸物流相同,但高於餐飲類3.1萬元、高於門市或操作技術3萬元。

薪資中位數

第一次擔任外送員的年齡:19歲以下,只占11.4%;20~24歲,占31.5%;合計42.9%的外送員初始年齡不到24歲,占比低於餐飲類的87%,以及門市人員的80%。 在8402份外送員履歷表中,正職占6成、兼職占4成,歷年比例相對穩定。 1.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統計,全國外送員人數從2019年的4.5萬人,增加到2022年的14.5萬人。 至於「部分工時員工」經常性時薪提高到200元,月增0.50%,年增 1.01%;而經常性薪資為1萬8863元,年增4.42%,再加上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則來到1萬9748元,年增5.56%。 薪資中位數2023 水泥、食品、塑膠、紡織、化工類股員工薪資中位數冠軍公司分別為亞泥(1102)、大統益(1232)、亞聚(1308)、聚陽(1477)、和益(1709),員工薪資中位數分別為93萬元、136.2萬元、140.7萬元、132.1萬元、149.5萬元。

薪資中位數: 什麼是「中位數」?

貿易百貨業員工薪資中位數冠軍為連鎖通路龍頭統一超商(2912),約85.1萬元;觀光餐旅員工薪資中位數冠軍為鍋貼霸主八方雲集(2753),達78.7萬元,相當於每個月領6.5萬元,優於同業平均年薪59.6萬元。 航運業員工薪資中位數冠軍為長榮海運(2603),達421.3萬元,較同業平均薪資142.2萬元高出近2倍,等於一個月領了35萬元;文化創意類股員工薪資中位數冠軍為鈊象(3293),達202.7萬元,較同業平均年薪高出1倍。 如果從有起迄日、完整外送員經歷的4,169份履歷表,依經歷由長到短排列、排名居中(P50)的中位數經歷0.9年,約為11個月,短於餐飲類的1年、門市1.2年(約14個月)、運輸物流1.4年(17個月)、操作技術1.5年(約18個月)。 相比2017年到2019年近17萬名畢業或退役的大學畢業生第一份工作平均任職1年2個月,外送員屬於流動率高的工作。 四、110年工業及服務業全年總薪資第1十分位數為29.9萬元,較109年增加1.18%;第9十分位數為122.4萬元,增加3.48%。

  • 第一次擔任外送員的年齡,19歲以下、占11.4%,20~24歲、占31.5%;合計42.9%的外送員初始年齡不到24歲,占比低於餐飲類的87%、以及門市的80%。
  • 受疫情影響,薪資中位數較108年僅增加0.48%,年增率是4年來新低。
  • 二、各年齡層以40至49歲者56.9萬元較高,未滿25歲及65歲以上者因包括較多部分工時、在學打工、初入職場或二度就業者,分別為35.8萬元及40.9萬元較低;各教育程度以研究所程度者96.0萬元及大專程度者53.7萬元較高。
  •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23日電)主計總處今天公布109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為新台幣50.1萬元,平均每月約4.2萬元,意即全台仍有半數受僱員工年薪未達51萬元。
  • 進一步觀察各行業情況,109年電力及燃氣供應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110.7萬元,金融及保險業96.9萬元,出版、影音製作、傳播及資通訊服務業71.5萬元,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都超過60萬元。
  • 另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平均數為67萬元,較2020年增加3.02%;然2021年小於平均數比率為68.31%,意味著有68.31%的受雇員工收入未達平均年薪,約555萬名受雇員工年收入未達平均總薪資,創下歷史新高。
  • 另外,如果將「外籍全時員工」與「部分工時員工」也納入統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5429元,月減0.14%,年增2.47%;再加上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則來到5萬39020元,年增 2.00%。

全年總薪資係指廠商當年度支付給員工之工作報酬,包括各月經常性薪資(含本薪、按月津貼等)及非經常性薪資(年終獎金、年節獎金、員工酬勞、績效獎金及加班費等),不含個人其他來源所得或收入,例如股息、利息、兼職或租賃等所得,亦不含雇主負擔或提撥之保險費、退休金與資遣費等非薪資報酬。 相比2022年全國工業、服務業的男性受僱員工占53%、女性占47%,外送員屬於男性居多的陽剛型工作。 統整4169份有填寫完整外送員經歷的履歷表,依經歷由長到短排列,經歷中位數為0.9年,約11個月。 短於餐飲類的1年、門市1.2年(約14個月)、運輸物流1.4年(約17個月)、操作技術1.5年(約18個月)。 而在2017年~2019年間,近17萬名大學畢業生的第一份工作平均任職為1年2個月,相比之下,外送員屬於流動率高的工作。

薪資中位數: 主計總處統計專區

104人力銀行分析8402位、現役或曾在5大外送平台(UBER EATS、熊貓、LALAMOV、FOODOMO、有無快送)擔任外送員的求職者資料,統整數據後整理出6大發現。 2.統計500份「2019年後擔任外送員」的履歷表,外送員的月薪中位數為3.6萬,與63大產業的薪資中位數4萬相比,屬於薪資後段的工作。 另外,如果將「外籍全時員工」與「部分工時員工」也納入統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5429元,月減0.14%,年增2.47%;再加上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則來到5萬39020元,年增 2.00%。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10)日公布,台灣勞工今年6月的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8032元,若加上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則來到5萬7045元。 統計結果曝光後,掀起熱烈討論,大票網友狂酸,「每年都看一次的笑話」、「請補足不足的部份,謝謝」。

薪資中位數

各行業中,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薪資中位數72.5萬元、增加9.33%最多,其次是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薪資中位數74.1萬元、成長7.82%;另外金融保險業102.3萬元、增幅5.65%排名第三。 但是受疫情影響較大,且部分工時員工較多的產業,如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住宿及餐飲業、其他服務業、教育業(不含小學以上各級公私立學校等)等,薪資中位數都未達40萬元,而且較前一年減少。 若按性別分,2021年女性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為47.3萬元,男性為54.9萬元,相較2020年,男性增加3.11%,明顯高於女性的1.16%。 薪資中位數 主因女性受僱員工占比較高的住宿及餐飲業、批發及零售業、其他服務業等,受疫情影響致薪資成長較低。 根據證交所公布的上市公司非擔任主管職務的全時員工薪資資訊,以較具代表性的員工薪資中位數為標準,2022年半導體類股員工薪資中位數冠軍為聯發科(2454)的374.7萬元,高出同業平均年薪196.5萬元逾178萬元,相當於一個月可領31萬元。 不過110年未達平均薪資比率68.31%,較前一年67.88%更高,顯示雖然薪資中位數提高,但未達平均數比例反而增加。

薪資中位數: 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及分布統計結果

四、109年工業及服務業全年總薪資第1十分位數為29.6萬元(平均每月約2.5萬元),較108年增加1.74%;第9十分位數為118.3萬元(平均每月約9.9萬元),增加0.32%。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中位數對平均數比值自102年的0.801緩降,109年降至0.771,略低於108年0.774。 陳惠欣解釋,主因是平均數容易受極端高薪者影響,平均數成長速度高於中位數,導致中位數占平均數的比重持續下滑。 進一步觀察各行業情況,109年電力及燃氣供應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110.7萬元,金融及保險業96.9萬元,出版、影音製作、傳播及資通訊服務業71.5萬元,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都超過60萬元。

薪資中位數

陳惠欣表示,109年全球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大流行,確實對薪資中位數、平均數年增率都有影響。 109年薪資中位數、平均數較108年僅增加0.48%與0.94%,都是106年來新低。 臺灣證券交易所3日公布上市公司2022年(111年)非擔任主管職務之全時員工薪資資訊。

薪資中位數: 統計知識+

這五大外送平台包括:UBER EATS/優食台灣、熊貓/FOODPANDA/富胖達、LALAMOVE/啦啦快送、FOODOMO、有無快送。 此外,若將受僱員工總薪資由小至大排列後,按人數等分為10組,分為從最高薪到最低薪分為十等分位數,110年前10%級距平均總薪資122.4萬元,但最後10%級距全年總薪資為29.9萬元,兩者差距4.09倍, 較109年的4.00倍擴大,也是自105年倍數逐年縮小後,首次擴大。 110年受僱員工總薪資中位數50.6萬元,平均每月約4.2萬元,若以110年全體受僱員工平均人數813萬人,意味有半數、406.5萬人每月收入不到4.2萬元。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