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養親屬扣除額2023詳解!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Jason on August 2, 2023

扶養親屬扣除額

9.納稅義務人、配偶或其受扶養親屬,在合於所得稅法第17條第1項規定之醫療院、所治療,因病情需要急須使用該院所無之特種 藥物,而自行購買使用者,其藥費可憑該醫療院、所之住院或就醫證明、主治醫師出具准予外購藥名、數量之證明及書明使用人為抬頭之統一發票或收據,申報醫藥及生育費列舉扣除。 扶養親屬扣除額2023 (二)萬一醫藥及生育費收據憑證已繳交服務機關或遺失時應如何申報? 1.單據已繳交服務機關申請補助者,需檢附經其服務機關證明之該項收據影本。 2.收據正本遺失時,可憑原醫療院、所開立之收據存根聯影本,並由該單位註明「影本與原本無異」之字樣及負責人蓋章證明申報列舉扣除。 3.如果有向國稅局申請查詢或上網下載醫藥費金額,而且所申報扣除的金額,沒有超過上開查詢或下載的金額,又合於所得稅法規定的話,可以免檢附繳費的收據。

扶養親屬扣除額

要計算出您的應納稅額,須套用「步驟 :綜合所得稅淨額」和「步驟 :綜合所得稅應納稅額」公式,而此說明也帶您一步步去瞭解公式中的每個項目「步驟  扶養親屬扣除額 ~ 步驟 」。 ※ 配偶或受扶養親屬,應檢附戶籍資料或受扶養者居住地政府機關核發之親屬關係證明書、及該受扶養親屬確實生存並受納稅人扶養之證明,以憑認定。 如果不是第一順位的扶養人,在國稅局查核扶養時容易會有疑慮,較常見的情況是,被扶養人的第一順位,即父母親或子女,不屬於法定的「無謀生能力」時,旁系親屬要扶養可能會不予通過。 民法上扶養義務的順序是:直系血親尊親屬(父母親、祖父母)→直系血親卑親屬(子女)→家屬→兄弟姊妹→家長夫妻之父母→子婦、女婿。 值得留意的是,在國外遊學、國外就讀語言學校,國稅局解釋,因性質近似於進修、補習,不具學籍,不符合申報條件。

扶養親屬扣除額: 「先愛伴侶」後愛孩子!當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時,愛最完美!《不是別人不懂你,是你不懂得愛自己》

所以納稅義務人如同時有合乎規定之購屋借款利息與房屋租金支出時,應自行計算2者可扣除之金額,以較大者申報減除。 納稅義務人申報扶養5歲以下〔民國105年(含該年)以後出生〕之子女。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扣除:1經減除本特別扣除額及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後,全年綜合所得稅適用稅率在20%以上,或採本人或配偶之薪資所得或各類所得分開計算稅額適用稅率在20%以上。 3.依所得基本稅額條例規定計算之基本所得額超過規定之扣除金額670萬元。 扶養親屬扣除額2023 另一種是採核實扣除方式,必需係因租賃而發生之合理、必要損耗及費用,逐項提出證明,如房屋折舊、修理費、地價稅、房屋稅及其附加捐、以出租財產為標的物所投保之保險費、向金融機構貸款購屋而出租所支付的利息等。

  • 1.採「合併計稅減除股利及盈餘可抵減稅額」:全戶股利及盈餘併入綜合所得總額課稅,並按全戶股利及盈餘合計金額的8.5%計算可抵減稅額,抵減應納稅額,每一申報戶可抵減金額以8萬元為限。
  • 70 歲以上的直系親屬有 13.8 萬免稅額,但要注意 70 歲以上旁系血親免稅額仍為 9.2 萬。
  • 同胞兄弟姊妹未滿20歲者,或年滿20歲因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受納稅義務人扶養者(須檢附在學證明或醫師證明等)。
  • 換句話說,扶養親屬前,務必先試算一下所得 VS 免稅額+扣除額+基本生活費,孰大孰小,以免不僅無法享受到合法有感節稅,反而得為親人繳納所得稅。
  • (二)執行業務所得:執行業務者已依法設帳記載並保存憑證者,其執行業務收入可核實減除有關費用或成本,包括事務所或醫療院所的房租、業務上所用藥品、材料、器材之修理費、僱用人員之薪資等,以其餘額申報所得額。

夫妻合併申報步驟 繳稅方式有金融機構代收、便利商店繳納、信用卡、ATM轉帳、晶片金融卡、存款帳戶、行動支付等方案。 今年所有銀行均提供刷卡一次付清免手續費優惠,同時還有分期0利率與加碼刷卡金或抽獎,因此首推使用「信用卡繳稅」。 夫妻合併申報步驟 下載所得資料後,查閱個人基本資料與所得、扶養親屬資料與扣除額資訊,確認無誤後點選「全部選取」然後「帶入」。

扶養親屬扣除額: 稅》「扶養親屬」認定條件,申報綜合所得稅必看!

▪手機或電腦報稅都能新增受扶養親屬,填寫基本資料後,記得執行親屬的 #身分驗證(手機3選1,電腦6選1),才能下載親屬的所得及扣除額資料。 ▪如確定受扶養親屬無任何所得,可僅填寫基本資料,免稅額會自動計入,但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長期照顧等)如有符合須自行新增並檢附證明文件。 若去年整年捐款、醫療費用支出、人身保險費(上限 24,000 元)等加總不滿 12 萬的話,選標準扣除額就對了!

扶養親屬扣除額

一名年輕妹子表示最近收到稅單「差點就暈倒了」,因為那筆金額可不是一、兩個精品包包可以解決的問題,直呼「單身稅好沉重」,引發大批上班族的共鳴。 4.網路申報的案件如經核定可退稅,將於2023年7月底撥付退稅款。 而以二維碼或人工申報方式退稅者,經核定過後,可於2023年10月底撥付退稅款。 扶養親屬扣除額 如果填到後面想修改前面,就是利用左邊的流程點前面步驟再修改就對了。 央行今(23)日公布,7月本國五大銀行房貸加權平均利率為2.098%,連續4個月在2%以上,數據和6月一樣,不過,新增房貸金額受到青安貸款8月上路,部分案件申請遞延到8月影響,7月新增房貸金額(564.24億)比6月相比減少13.43億。

扶養親屬扣除額: 報稅季開跑!妹子打開稅單哀號「單身稅好沉重」 一票苦主共鳴:真的慘

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親屬如果各有薪資收入採定額扣除者,每人每年可以扣除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111年度為207,000元,但是如果申報的薪資所得沒有超過207,000元,那麼只可以扣除申報的薪資所得額。 扶養親屬扣除額2023 例如某甲111年度薪資所得有50,000元,那麼他的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就只能扣50,000元,而不是207,000元。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扣除:1.經減除本項扣除額及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後,全年綜合所得稅適用稅率在20%以上,或採本人或配偶之薪資所得或各類所得分開計算稅額適用稅率在20%以上。

所以納稅義務人如有財產交易損失,不要自認倒楣,應舉證列報扣除減稅。 財產交易所得或損失的認定,是以出售時的成交價額,減去原來取得成本和因取得、改良及移轉該項資產而支付之一切費用後的餘額。 賣房子有虧損,要將買進和賣出的相關文件準備齊全,做為報稅時列報扣除的憑證。 如果出售房屋提不出買賣證明文件,經稽徵機關查得實際交易價格或原始取得成本時,仍將核實課稅,如涉及短漏報財產交易所得部分,除補徵稅額外並將處以罰鍰,所以所得人仍應保存相關成本費用憑證,以免因短漏報財產交易所得而遭補稅處罰。 列報房屋租金支出時,應檢附: (一)承租房屋之租賃契約書及支付租金之付款證明影本(如:出租人簽收之收據、自動櫃員機轉帳交易明細表或匯款證明)。

扶養親屬扣除額: 扶養親屬所得稅節稅攻略

(三)書明使用人為抬頭的統一發票或收據,申報醫藥及生育費列舉扣除。 北區國稅局表示,醫療院所開立的收據正本,單據如已繳交服務機關申請補助,須檢附經該機關證明的收據影本申請扣除。 總結來說,合法列舉扣除的醫療單據,第一是要符合「以治療為目的」,第二是治療機構是否符合「公立醫院」、「全民健康保險特約醫療院、所」、「屬財政部認定會計紀錄完備正確的醫院」等三條件。 雙薪家庭一家三口,含撫養5歲以下子女1人,免稅門檻為:基本免稅額27.6萬+標準扣除額24.8萬+薪資扣除額41.4萬+幼兒扣除額12萬=105.8萬以下。 固定薪資:得依薪資所得扣繳稅額表扣繳(已填報「薪資所得受領人扶養親屬申請表」者,8萬4,500元以下免予扣繳)或依薪資總額扣繳5%。

  • 基本上,我們只是小小戶,收入單純、沒有其它額外特別的資料,所以,接下來就是一直下一步一直下一步!!!
  • 而以 2018 年所得為基準, 2022 年物價指數相較 2018 年上漲了 3.35 %,同樣也符合調漲標準 – 3 %。
  •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扣除:1.經減除本項扣除額及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後,全年綜合所得稅適用稅率在20%以上,或採本人或配偶之薪資所得或各類所得分開計算稅額適用稅率在20%以上。
  • 首先,要先知道自己的「綜合所得淨額」,也就是將總合所得總額減去「免稅額」以及「扣除額」後,得到的數字。
  • 還有,在列舉扣除額部分,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或房租支出可擇一扣除,但前者是申報受扶養親屬就可列舉,而房租支出部分,則限定必須是受扶養直系親屬才能列舉扣除。
  • 想藉由「申報扶養」來節稅,就要先釐清相關規定;「一般而言,符合共同生活要件,較能說明扶養事實。若不屬同一戶籍,又不具扶養義務,且受扶養人還有謀生能力,列報扶養前就要三思,節稅效果有限。」林志翔提醒,尤其匯款時間是否在報稅年度,常是國稅局審核項目,千萬別以為有匯款證明就好。
  • 如果有向國稅局申請查詢或上網下載災害損失金額,而且所申報扣除的金額,沒有超過上開查詢或下載的金額,又合於所得稅法規定的話,可以免檢附已核發的災害損失證明。

例如:被扶養的直系尊親屬未滿60歲而且110年度所得總額沒有超過192,000元,可以認定是無謀生能力,准予列報扶養,如果所得超過192,000元,就不可以申報扶養。 扶養親屬是 2022 所得稅扣除額的項目之一,因此若想在 2022 報稅季聰明省荷包,靠列舉扣除額vs.標準扣除的項目,以申報「扶養親屬」節稅最顯著有效且合法。 此外,搭配貸鼠私藏的所得稅信用卡推薦繳稅,還可以拿回饋~本篇貸鼠先生會說明扶養親屬所得稅到底誰可以申報? 〔記者巫其倫/台北報導〕依規定,年滿60歲、或未年滿60歲但「無謀生能力」的直系親屬,都可列報為受扶養親屬,原本規定年收低於「免稅額」8.8萬元才可列報,財政部近日大幅放寬標準,改以「基本生活費」17.5萬元為標準,且若適用長照扣除額的親屬,也可列報為扶養親屬,今年報稅就可適用。

扶養親屬扣除額: 薪資所得受領人扶養親屬申請表

全部所得合併,就是將夫妻所得加在一起套入公式計算;薪資所得分開計稅以其中一人為主,假如是以先生的薪資所得為主,就是把先生的薪資拉出來另做計算,最後與剩餘所得的應納稅額相加,各類所得分開計稅也是類似的方式,夫妻兩人可以從中擇優申報。 財產交易損失扣除額:每年度扣除額,以不超過當年度申報的財產交易所得為限(必須檢附有關證明文件)。 如果當年度沒有財產交易所得或是財產交易所得額比財產交易損失額少,還沒有扣除的財產交易損失餘額,可以在以後3年度的財產交易所得中扣除。

而標準扣除額不論所得高低,都只能按固定金額扣除,110年度的標準扣除額,單身的人是120,000元,夫妻合併申報的則是240,000元。 例如列舉扣除項目中,非全民健保之保險費支出,只限納稅義務人、配偶、同申報戶的父母、子女等直系親屬的人身保險費,且被保險人與要保人應在同一申報戶內,才可減除,其他親屬即使是同戶申報,也有人身保險費支出,仍不能適用列舉扣除保險費的規定。 在旁系血親扶養認定這一塊,同居以及扶養事實是最主要的條件,如果是同一戶籍,需同居一起、檢附戶口名簿並有證明扶養事實的文件;不是在同一個戶籍底下,除了同居以及證明文件,還要附上扶養切結書。 所謂的證明文件,是用來證明對方無謀生能力以及自己的扶養事實,例如身心障礙手冊、傷殘等等,只是每個人狀況不同,若報稅人有扶養旁系親屬,又需申報扶養時,可以先致電附近的國稅局,將狀況向人員說明並詢問應備文件。 1.當年度所得額未超過財政部公告之每人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金額(110年度為新臺幣192,000元)。

扶養親屬扣除額: 報稅大鬆綁!財政部放寬扶養父母條件 收入門檻由8.8萬調高至17.5萬

貸鼠先生聯手多間銀行提供優惠金融方案,不僅運用 Gogolook 防詐資料庫與 AI 技術,更符合金管會開放銀行 政策中資安認證與資料傳輸規範。 貸鼠先生為每一位民眾創造便捷、安全、高效的金融服務體驗,以實踐普惠金融的價值。 台北國稅局審查二科蘇股長說明,申報撫養必須把受撫養者的所得也加進所得總額內,因此若受撫養者的所得較高,甚至比原本可以享有的扣除額、免稅額還高,那麼申報撫養就不能替納稅義務人節稅。 台北國稅局指出,如果被撫養人收入比可以減除的免稅額、扣除額更高,那其實申報撫養會讓納稅義務人繳更多稅金,實際上就是吃虧。 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一般為金融機構的存款利息,一戶上限為27萬,但規定免稅的存簿儲金利息(例如郵局存款本金在100萬以下者,按活期儲金利率給付利息)及分離課稅的利息,不包括在內。

扶養親屬扣除額

南區國稅局提醒,納稅義務人列報扶養其他親屬或家屬,應有符合法定順序扶養義務及實際扶養事實,而不是形式上有同戶籍及提示切結書,就可列報扣除免稅額。 不一定,像是父母、祖父母、子女等等,不需要同一戶籍或有同居事實;若是屬於旁系親屬,不需同戶籍,但一定要有同居事實且有扶養事實才可申報扶養。 ※ 雖然現行民法的法定成年年齡是 18 歲,但 2023 年綜合所得稅申報的納稅義務人仍是指滿 20 歲以上者,2024 年報稅時納稅義務人的年齡才會下修至 18 歲。 身心障礙者:檢附身心障礙證明影本【僅檢附醫師(院)診斷或鑑定證明書,尚不得申報本項扣除額,惟嗣後檢附與之前提供的診斷或鑑定證明書所載相同事由,且經鑑定後取得的身心障礙證明,則可以追認其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 註:利息單據上如未載明該房屋之坐落地址、所有權人、房屋所有權取得日、借款人姓名或借款用途,應由納稅義務人自行補註及簽章,並提示建物權狀及戶籍資料影本。

扶養親屬扣除額: 一、「扶養親屬」最划算的省稅絕招

兩人免稅額 NT$ 368,000 +標準扣除額 NT$ 248,000+薪資扣除額 NT$ 414,000+兩名子女學前扣除額 NT$ 扶養親屬扣除額2023 240,000。 如果兩人年薪低於 NT$ 1,270,000,即符合免稅資格。 兩人免稅額 NT$ 184,000+標準扣除額 NT$ 248,000+薪資扣除額 NT$ 414,000,就是說,如果兩人年所得低於 NT$ 846,000,即符合免稅資格。 其實這些年我都是在外租套房,但是房東完全不願意提供任何資料讓我們報稅時可以房屋租金支出之類的,是無法與房東溝通的部分(嘆)。

扶養親屬扣除額

萬一遭受損失的納稅義務人不小心把原核發的災害損失的證明文件弄丟了,可以再向稽徵機關申請補發,以憑申報列舉扣除,可別讓自己的權益睡著了。 如果有向國稅局申請查詢或上網下載災害損失金額,而且所申報扣除的金額,沒有超過上開查詢或下載的金額,又合於所得稅法規定的話,可以免檢附已核發的災害損失證明。 扶養親屬扣除額 納稅義務人可以房屋稅單上的課稅現值,區分出營業與住家比例,再用此比例算出有多少利息可歸為購置自用住宅的利息支出。 五、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納稅義務人申報扶養5 歲以下〔民國106年(含該年)以後出生〕之子女,每人每年扣除120,000元。

扶養親屬扣除額: 所得稅免稅額常見問題

採用這個方法應該檢附買進、賣出之契約( 私契),且契約書應附有收、付價款之紀錄或另有收、付價款之憑證。 計算方式如下:財產交易所得為實際成交價減除取得成本及必要(移轉)費用。 所謂取得成本包括取得房屋之價金、購入房屋達可使用狀態前支付之必要費用(如契稅、印花稅、代書費、規費、監證或公證費、仲介費等)、房屋所有權移轉登記完成前,向金融機構借款之利息暨取得房屋所有權後至出售前,支付能增加房屋價值之增置、改良或修繕費等。 而所謂必要費用,則包括為房屋所有權移轉支付之仲介費、廣告費等。 公私機關、團體、事業和各級學校,聘請學者、專家專題演講而發給的鐘點費,屬於「講演鐘點費」。

扶養親屬扣除額

以綜合所得稅來說,免稅額從 2022 年的 NT$ 8.8 萬調高到 NT$ 9.2 萬,增加 NT$ 4,000。 但查詢所得資料會不一樣,在生存配偶於辦理申報時,無法以其自然人憑證或健保卡查得死亡配偶之所得資料,請攜帶身分證正本及死亡配偶之除戶戶籍資料或死亡證明書,至各地區國稅局及所屬分局、稽徵所,查詢死亡配偶之所得資料,再辦理結算申報。 如果夫妻處於分居狀況下的個人,一方通常不知道另一方所得狀況,從而無法替另一方申報所得,因此,雙方則分別填報申報書並於申報中註明「分居」,國稅局採歸戶合併課稅。 此外,胡審核員進一步說明,如果民眾是到合規的醫療機構,但接受的醫事行為非以「治療」為目的,而是「矯正」(例如調整體質、整骨等),也無法列舉扣除;有些醫療院所會在收據中註明或是提醒該項醫療費用不能列報扣除。 3.為因應電子時代的到來,納稅人所得稅應檢附的相關附件資料,可透過手機板、線上版、離線版的綜所稅電子申報結算系統上傳資料,若有未及時送交者,於結算申報後10日內提交給戶籍所在地的稽徵機關也可以。

扶養親屬扣除額: 服務園地

有政治獻金法第19條第3項規定情形之一者(如:對於未依法登記為候選人或登記後其候選人資格經撤銷者之捐贈、收據格式不符者或捐贈的政治獻金經擬參選人依規定返還或繳交受理申報機關辦理繳庫等),不予認定。 對政黨之捐贈,政黨推薦的候選人於109年度立法委員選舉平均得票率未達1%者〔民主進步黨、中國國民黨、台灣民眾黨、時代力量、親民黨、台灣基進、綠黨及新黨推薦候選人得票率達1%〕或收據格式不符者,不予認定。 1.受贈機關、機構或團體開具領受捐贈的證明文件(如受贈單位開立之公文書,內容記載捐贈人姓名、捐贈標的、辦妥移轉登記日期等資料)。 如果大於所得,恭喜你增列扶養親屬對你來說是可以節稅的,但若小於所得,就代表你不僅無法享受到合法有感節稅,還得為親人繳納所得稅喔。 所得稅想要透過扶養親屬合法減稅,首先第一要務就是先了解「哪些親屬」可以申報扶養,以免報錯,不僅得補稅,又會背上不正當逃漏稅捐的刑責。 基本生活費乃依據主計處每年公布之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 60% 計算,最近一年的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為 NT$ 325,948,因此,基本生活費自 NT$ 192,000 調高至 NT$ 196,000。

本篇文章整理了報稅扶養親屬的基本介紹和適用扶養親屬的條件,讓大家可以更清楚 2023 年報稅時申報扶養親屬須留意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父母親年滿 60 歲以上即可以直接申報扶養;60 歲以下的父母,只要年收入低於基本生活費金額 NT$ 196,000( 2023 年申報適用 ),也可以直接申報扶養。 而扶養親屬中有 70 歲以上者,免稅額為 NT$ 132,000,70 歲以下的扶養者,免稅額為 NT$ 88,000。 扶養長輩需要特別留意的內容有:無論是直系血親尊親屬,也就是自己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或是配偶的長輩,都可以申請扶養。 又依據長輩的年齡,分為年滿 60 歲,或是未滿 60 歲。 若長輩未滿 60 歲,則要端看長輩的年收入是否低於基本生活費 NT$ 196,000,抑或是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身心障礙手冊者,才能申請扶養;反之,若長輩年收入高於 NT$ 196,000,那麼就無法申請扶養囉。

扶養親屬扣除額: 標準扣除額 4 大注意事項

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自 NT$ 200,000 調高至 NT$ 207,000 。 由於 2022 年平均物價指數與 2017 年相比上漲 4.17 %,而只要上漲超過 3% 就符合調整標準,因此,免稅額自 NT$ 88,000 調高自 NT$ 92,000; 70 歲以上自 NT$ 132,000 調高自 NT$ 138,000。 1.因身體/精神/智能障礙、重大疾病就醫療養或須長期治療等,取得醫院證明且不能自謀生活或無能力從事工作。 整體來說,在申報扶養前,務必釐清被扶養人狀況、扶養義務順序,而不是為了節稅,就一股腦兒地列報扶養,免得要面臨補稅的處罰。 所謂教育學費,是指按照教育主管機關規定的收費標準,於註冊時所繳交的一切費用,包括學費、雜費、學分學雜費、學分費、實習費、宿舍費等。

另外,重購自用住宅扣抵稅額也只限於納稅義務人或配偶換屋情況,才可適用。 (一)每一申報戶只能申報一屋,並不是按人頭計算,且房屋必須是屬於納稅義務人、配偶或受扶養親屬所有(所有權人為同一申報戶)。 扶養親屬扣除額 有相當多的年輕人是以貸款購置自用住宅的方式找殼,每年負擔了不少的利息支出,申報綜合所得稅時,可採用列舉扣除額,享受有殼成就感與租稅優惠。

扶養親屬扣除額: Q2. 個人綜合所得稅要繳多少怎麼試算?

考量實務上常有兄弟姐妹共同扶養父母或祖父母、而協議其中一人報扶養的情形,因此必須 之前連續2年 被納稅義務人或其配偶列報扶養的 直系尊親屬及兄弟姊妹,今年(第3年)才能於系統查到資料,不用再自行新增。 5月報稅季即將來臨,想要減稅,許多人會列報扶養扣除額,包括每人8.8萬元的扣除額,年紀逾70歲則每人13.2萬元扣除額,不過,若想報其他親屬或家屬(例如伯、姪、孫、甥、舅等)得搞清楚扶養的義務順序和條件。 國稅局就查到,有叔叔列報剛出生的姪子扶養,但沒有扶養事實,最後當然只能補稅了。

依私立學校法第62條規定,透過財團法人私立學校興學基金會,對學校法人或該法96年12月18日修正條文施行前已設立的財團法人私立學校之捐贈,其金額不得超過綜合所得總額50%;惟如未指定捐款予特定的學校法人或學校者,得全數列舉扣除。 須檢附受贈單位(財團法人私立學校興學基金會)開立之收據正本以供查核。 六、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親屬符合下列情形之一,每人每年扣除120,000元。 1.符合「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46條第1項第8款至第11款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第18條第1項規定得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資格的被看護者:A.實際聘僱外籍看護工者,須檢附111年度有效的聘僱許可函影本。

扶養親屬扣除額: 報稅時間延長到6/30

如果符合稅法定義的沒有謀生能力,必須檢附相關證明,例如身心障礙手冊、醫師證明、在學證明等。 總結來說,直系親屬扶養的基本要件為:子女未滿 20 歲或滿 20 歲但無謀生能力,長輩滿 60 歲或未滿 60 歲但所得低於基本生活費。 至於子女於國外就讀大專以上院校,是否可列報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 俗話說的好”每逢報稅倍思親”因為列報扶養可說是節稅最快、最直接又合法的方式,但哪些人才是可以列為扶養親屬呢?

3.依所得基本稅額條例計算之基本所得額超過規定之扣除金額670萬元。 1.經減除本項扣除額及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後,全年綜合所得稅適用稅率在20%以上,或採本人或配偶之薪資所得或各類所得分開計算稅額適用稅率在20%以上。 若選擇納稅義務人與配偶各類所得分開計算稅額者,分開計稅者之財產交易損失僅得減除其個人之財產交易所得,不得減除其他人之財產交易所得。 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親屬符合下列情形之一,每人每年扣除120,000元。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