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核融合6大優勢2023!內含美國核融合絕密資料

Posted by Jason on October 25, 2020

美國核融合

當前全球核電廠是運用核分裂來產出能量;核融合則是結合兩個較輕的氫原子同位素(氘、氚),來形成較重的氦原子,過程中會釋出大量能量。 像是石化燃料原料有限,且會造成空氣污染;太陽能、風力等綠能,也有成本高、缺乏穩定性的疑慮;核分裂則面臨高階核廢料存放,以及輻射污染等風險。 「華盛頓郵報」報導,目前核融合領域的專家認為時間倒還次要,最主要癥結在於各國政府與民間財力能否加大資助研發力道,如果條件允許,第一座核融合發電的原型廠有可能在2030年代出現,屆時距離實現商用就為時不遠。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預計美東時間13日上午10時(台北時間13日晚間11時)在華府的能源部本部宣布核融合技術進展。 磁局限融合主要是低壓低溫持續環境,慣性局限融合是高能高壓高溫瞬間環境──持續和瞬間差別其實不大,無非幾百奈秒和幾奈秒的差異。 白宮今年推出新的核融合電力戰略,拜登政府在其氣候與能源議程中,視核融合研究為優先要務。

美國核融合

核聚變反應與太陽和其他恆星釋放能量的原理相同,因此被科學界稱為「小太陽」,也被喻為能源領域的「聖杯」(holy grail)。 截至2017年9月,再建兩座新的反應爐,總裝機容量為2500 MW,另有34座反應爐已永久關閉[2][3]。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商業核電生產國,2013年占全球核能的33%[4]。 美國核融合 為了穩定電漿狀態,CFS 的一大部分研究也集中在改進環磁機,製造出效果更好的磁鐵。 更強的磁鐵,意味著電漿的絕緣性更好、被加熱的效率更高,產生的能量也就越多,最終產生淨能量(net energy)。 核融合提供的電力和熱能,可以滿足各種能源需求,包括:為房屋供電、給電池充電、製造乾淨燃料、驅動化學過程,或其他工業用途。

美國核融合: 美國核融合研究重現突破 第2度實現淨能量增益

這種過程包括藉由當今全球最大的雷射,持續照射一個微小的氫電漿球。 五兆焦耳(MJ)的能源,約雷射能量(二.一兆焦耳)的百分之一二○。 接著將其加熱至攝氏1億度,創造如太陽中心高溫、高壓的環境,以誘發核融合反應、產生更巨大的能量。 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能源部將在十三日宣布,美國政府科學家已首度製造出「淨能量增益」的核融合反應,也就是反應產生的能量大於促發該反應的雷射能量。 這是學界數十年來斥資數十億美元研究核融合的重大里程碑,若能商轉,將提供人類取之不盡、價廉又潔淨的「淨零碳排」電力。

而核融合剛好相反,是讓兩個質量較輕的原子、在足夠強大的外來能量加持下,克服所謂的「庫倫斥力」而互相結合,產生巨大能量的過程。 對此,核研所副所長李海光今(14)日表示,正在觀測美國研究,尚未取得最新確切的實驗數據,但目前來看,150%等數字拉得越高,實現核融合發電的機會越高,而過往科研都是輸入大於輸出,沒有發電效益。 知情人士表示,美國能源部旗下的核融合反應發出大約 2.05 兆焦耳的能量,大約是雷射 2.01 兆焦耳能量的 120%,但也補充說仍在分析資料中。 美國能源部長 Jennifer Granholm 與負責核安全的副部長 Jill Hruby表示,這是一項重大的科學突破。 LLNL此次採取「慣性局限融合」(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技術,透過192束超高能量雷射光束,加熱裝了氘及氚的燃料球,創造有如太陽中心高溫、高壓的環境,以誘發核融合反應。

美國核融合: 能量

在NIF進行的實驗中,會有一個直徑約為2毫米,由氘(ㄉㄠ)與氚(ㄔㄨㄢ)混合的結晶所製作而成的球殼靶材[3],提供核融合所需要的燃料,靶材內部亦充滿氘與氚的混合氣體。 在約10奈秒[4]的時間中,研究人員使用NIF雷射提供能量,將靶材快速壓縮到直徑約為0.1毫米。 過程中,靶材透過接近絕熱壓縮的方式最終達到高壓(大於5千億個大氣壓)、高溫(大於攝氏1.5億度)的條件,使的靶材中的氘與氚在極短的時間內(約100皮秒),透過核融合反應來產生能量。 美國能源部於13日宣布目前研究中的核融合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核融合的原理因近似太陽,長久以來被人們視為具備潔淨、用不盡等特質的終極能源。 如同核分裂,核融合操作過程不會產生碳,又比核分裂多出更多優勢,例如沒有核災風險,而且產生的輻射廢料少得多。

美國核融合

不過,核融合反應要成為足以商業運轉的發電方式,仍有相當的瓶頸等待突破。 金融時報引述的科學家指出,目前所謂的「正的淨能量」只有計算雷射輸出的部分,如果將整個電力系統供應雷射的能量也算進去,還差得很遠。 位於加州的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LLNL)的科學家最近在一次核融合反應中,首度達成「能量淨增益」(輸出能量大於輸入能量),約達150%,但實驗詳細數據與細節未完全公開。 美國核融合實驗昨(13)日發布重大突破,產出的能量遠高於引發反應所使用能量,約達150%(1.5倍),是項重大的里程碑,將有助發展潔淨能源。

美國核融合: 美核融合實驗再突破 能量轉化輸出達1.71倍

其中的兩個從未運作過; 除中子射線照相設施外,所有其他反應爐在2000年前都已經被關閉。 CFS 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正在攜手進行一個名為 SPARC 的項目,希望在 年以前成為第一個達到「淨能量增加」(net energy gain)的核融合反應爐 ,使產生的能量多於消耗的能量,熱能將水變為蒸汽,即可推動汽輪發電機組發電。 國科會表示,台灣已規劃投入核融合關鍵技術研究,預計部署不同團隊進行高功率雷射電漿、磁約束高溫電漿實驗及理論研究,並深化國際合作以強化研究量能。 《CNN》報導,數十年來人們不斷嘗試透過核融合方式取得用之不竭的乾淨能源,1951年人造核融合首次成功,終於在70年後,藉由核融合反應達到「能量淨增益」(net energy gain)。 核融合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為核分裂所需的燃料,必須濃縮提煉鈾元素和鈽元素,而核融合的燃料則是氫的同位素,可從自然界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此外,核分裂的廢料半衰期動輒幾萬年,儲存問題經常引發爭議,而核融合產生的氦半衰期至多數百年,同時放射線汙染風險低很多。

美國核融合

2022年12月首度成功釋放能量達315萬焦耳,高於雷射輸出能量的205萬焦耳。 2023年7月再度取得突破,釋放能量達350萬焦耳,是雷射輸出能量的1.71倍。 成大太空與電漿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張博宇,日前接受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TW)訪問。 他分析,這次技術突破最大意義在於,人類首次透過可控制的反應過程,達到輸出能量大於輸入能量(能量淨增益),這是實現核融合發電的第一步。 該消息最早由英國金融時報引述三名知情人士報導,美國加州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LLNL)運用一種稱為慣性局限融合的過程,過去兩周在一次核融合實驗中達到淨能量增益。

美國核融合: 美國能源部

CFS 美國核融合 表示,其商業模式主要會來自於為客戶設計、建造核融合電廠,據該公司所稱,預計將在十年內開始為公司帶來收入。 目前的融資金額將使該公司的 runway 持續到 2021 年,因此目前正在尋求更多資金。 燃料中的氘是穩定同位素、可以由海水獲得,氚的半衰期短、但可以用中子撞擊鋰-6來獲得 [19] ,氦-3可以是清潔核燃料,但地球的存量很少,必須要到月球或木星上透過宇宙採礦獲取。

據美國核融合協會 Fusion Industry Association 的執行董事所述, 核融合的產生電力將直接適應現有的電網,因此電網無需進行重大升級 。 理想情況下,核融合能源一旦規模化,其成本最終將可與當前的電力成本相媲美。 CFS 執行長 Bob Mumgaard 有信心的表示,核融合發電的作法,一旦證明其技術的可行性、可規模化之後,會成為在全球能源市場中有立足之地的競爭者,進而幫助全球對抗氣候危機。

美國核融合: 全球與區域

美國核融合新創 Helion Energy 最近完成 5 億美元 E 輪融資,這筆資金將會用於建置第七代反應爐北極星(Polaris)原型,有望成為第一個展示淨發電的核融合設備,預計可以在 2024 年實現。 對此,台灣拒菸聯盟及國內醫學專家發出憂心的呼籲,期望台灣政府重新審視加熱菸的管理和防治政策。 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核融合反應爐,是位在法國的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ITER)。 預計2025年開始電漿實驗、2035年開始氘氚核融合實驗,理想狀態下,核融合釋出的能量將達原料的10倍。 白宮表示,目前全球30多家民間核融合企業有2/3在美國,大部分都成立於過去10年間,「藉由與這些民企的合作,我們有機會讓他們留在美國發展,進而鞏固美國在核融合技術的領先地位」。 儘管這次產出的能量僅維持極短時間(只有100兆分之1秒),但科學家已更接近點燃核融合。

美國核融合

2005年,部份科學家相信已經成功做出小型的核融合[5],並且得到初步驗證[6]。 但由於原子核帶正電,彼此間會互相排斥,所以很難使其彼此互相接近。 若要克服其相斥的力量,就必須適當地控制電漿的溫度、密度和封閉時間﹝維持時間﹞,此三項條件缺一不可。 由於提高物質的溫度可以使原子核劇烈轉動,因此溫度升高,密度變大,封閉的時間越長,彼此接近的機會越大。 氚核的中子與質子比(2個中子,1個質子)是穩定原子核中最高的。

美國核融合: 研究歷史

承擔本次實驗的「國家點火裝置」(NIF)和光粒子科學部門,正是整個LLNL最重要和歷史最悠久的部門,沒有之一。 「你們會發現,當點燃小燃料倉,發生一件很小又很大的事……但相關實驗數據卻不『小』,我們所有團隊、所有熟悉業務和數據的成員都需要來檢查和驗證。」Budil博士表示,不僅內部人員參與,得到令人驚訝的結果之後,還必須找外部專家團隊獨立驗證。 科學家將燃料球裝在環空器內並加壓,從環空器兩端孔洞射入雷射,腔壁特殊塗層加熱到約300萬°C,輻射出強烈的X射線。 更重要的是,這次實驗首次證明慣性局限融合為核融合兩大主流方案(另一個是磁局限融合,即托卡馬克裝置)之一的根本科學基礎。 [1]「國家點火設施」(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 NIF)是「一座」雷射的名字。 這座雷射總共有192道雷射光束,雷射本身有三個足球場大,擁有的能量很高,規模非常大。

美國核融合

國家點火設施耗資 35 億美元,最初是透過模擬爆炸來測試核武,但最終還是用來推進核融合研究,去年該設備的核融合反應發出 1.37 兆焦耳時能量,是最接近淨能量增益實驗室,這大約是當時雷射能量的 70%。 (中央社華盛頓13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能源部今天宣布,美國科學家已經在核融合研究方面取得締造歷史的「重大科學突破」,首度在核融合反應達成產出的能量遠高於引發反應所使用能量,將有助發展潔淨能源。 研究員使用2.05百萬焦耳(MJ)的原料,成功釋放出3.15百萬焦耳的能量,淨能量增益達到150%。 在此之前最高的淨能量增益,是2021年美國國家點火設施(NIF)創下的約70%,該裝置也是本次進行核融合反應採用的設備。

美國核融合: 「雷射,雷射,全都是雷射」

但其中一個挑戰是迫使元素在一起聚變需要非常高的溫度和壓力。 此前,沒有任何實驗能夠產生比使其工作所需的能量更多的能量。 知情人士說,這次實驗能源產出雖多於預期,卻造成部分判讀設備受損,使分析工作變複雜。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學者特瑞爾指出,「如果獲證實,我們正見證歷史性時刻」。

  • 環空器(hohlhraum)是圓筒形器皿,頭尾兩端開孔,內壁塗有黃金等特殊塗層。
  • 為了融合點火,科學家使用總計192束高能量雷射光束,射向裝有氘─氚燃料球的環空器。
  • 如果效率超過某閾值,就會出現極特殊情況:產生能量超過輸入能量,也即達到大於1的能量增益(正能量增益)。
  • 不過到了今天,這實驗室已發展出多元化研究方向,包括軍武和複雜融合、網路安全、物理、生物安全、反恐、超級運算等。

擔任跨黨派核融合能源黨團會議主席的民主黨眾議員貝耶說,核融合具有使世界上更多人脫貧的潛力。 過去幾十年來,為試圖掌控這項技術,美國、俄羅斯及多個歐洲國家政府已撥款數十億美元。 《1954年的原子能法案(英語:Atomic Energy Act of 1954)》鼓勵私營公司建造核反應爐,這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階段,隨之而來的是實驗堆和研究設施的許多早期的部分堆芯熔毀和事故[7] 。 這導致了1957年的「普利斯-安德森核工業賠償法案」的出台,這是「......暗示承認核電提供的風險,生產者不願在沒有聯邦支持的情況下承擔風險」[7]。

美國核融合: 加熱菸

環空器(hohlhraum)是圓筒形器皿,頭尾兩端開孔,內壁塗有黃金等特殊塗層。 美國核融合 12月5日美國科學家完成歷史首次達科學能量平衡的可控核融合實驗。 雷射能量高達2.05兆焦耳,核融合產生約3.15兆焦耳能量。 這代表人類可控核融合實驗首次超出融合閾值,達成大於1的能量增益(表示核融合產生能量比驅動雷射能量更多)。 知情人士則表示,能量輸出高於預期,但這也讓一些檢測設備受損,讓分析變得複雜。

〔中央社〕美國能源部將於13日宣布目前研究中的核融合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實驗總計用約300兆焦耳電能,聚焦高能量雷射光束輸出達2.05兆焦耳,透過科學觀測的實驗結果顯示,瞬間融合產生的能量達3.15兆焦耳。 美國核融合2023 產生能量除以雷射輸出能量,結果大於1,這種情況科學上稱為「科學能源盈虧平衡」 (scientific energy breakeven)。 科學家自一九五○年代起就開始研究核融合,不過,即使在實驗室獲得突破,核融合至少還要十年甚至數十年後才可能投入商用。 但前述最新技術發展,料將被拜登政府宣傳為美國政府這些年來對此砸大錢的一個成就。

美國核融合: 美國核能

在今年推出新的白宮聚變能源戰略時,兩黨核融合核心小組主席國會議員 Don Beyer 將該技術描述為乾淨能源的聖杯。 WHO公布了最新的加熱菸健康衝擊證據報告,反菸團體以及各方專家,強烈呼籲政府應該採取嚴謹、公開、透明的三大原則,對新興菸品進行更為周全的監管,以確保國民健康不受威脅。 中央通訊社是中華民國的國家通訊社,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新聞媒體。 法國原子能委員會專案經理李法佛(Erik Lefebvre)也告訴法新社,要走到發電商轉的那步,可能還需要20至30年。

中國核融合實驗的「人造太陽」項目今年也有所進展,據「環球時報」10月的報導,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科研團隊在10月19日成功讓HL-2M等離子體電流突破100萬安培(1兆安),距離核融合點火更進一步。 各國現有的核電廠均是透過核分裂產生能量,全球約10%電力來自核電,雖幾無碳排,但所生廢棄物的放射性恐千年都不會消失。 核融合因可望成為比化石燃料或現有核能所使用核分裂技術更潔淨、取之不盡的能源,早引起全球投資者和數十家公司的極大興趣。 美國科學家把192束高能量雷射光束,導引至含氫同位素氘和氚的氫燃料球,壓縮氫燃料密度至鉛的100倍,並加熱至攝氏1億度高溫,藉此引發熱核融合。 對於家住南灣/東灣的人來說,對Livermore的印象可能就是奧特萊斯。 其實美國最重要的大型公立研究實驗室──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也坐落這裡。

美國核融合: 核聚變研究取得突破 美國實驗室首次實現淨能量增益

此份WHO報告中指出,加熱菸商可能透過各種行銷、廣告宣傳手段,或者透過贊助菸草研究,建構出各種謊言。 報告中列舉若干研究指出,加熱菸所含有的尼古丁以及其他化學成分並不亞於紙菸,且菸商有能力透過產品設計任意改變釋出頻率與濃度,並且存在成癮性、傳統紙菸和新興菸品併用等問題。 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物理學家傑頓登(Jeremy Chittenden)表示,這是「令人極度興奮、真正的突破時刻」、「證明追求已久的目標、核融合的『聖杯』確實可能實現」。 至於安全性問題,核融合並不像核分裂能自主產生連鎖反應,而是需要持續添加燃料維持運行,一旦系統發生問題,也會自動停止運作,因此不容易發生爐心熔毀、甚至輻射外洩的狀況。 占地面積相當於一座美式橄欖球體育場,共有192套獨立/合作雷射光束設施──所以這次實驗可說是「火力全開」。

已知的核融合反應,首先是太陽產生熱能的方式,其次則是威力強大的氫彈,但這些屬於不受控制的核反應,瞬間釋放巨大能量。 自 1950 年代開始,全球的物理學家一直都想要在地球上打造出「人造太陽」,利用近乎無窮盡的乾淨能源來供電,但至今還沒有任人一個團隊實現發電量超過耗能,這里程碑也被稱為淨能量增益(net energy gain)或是目標增益。 美國核融合發展有望獲得突破,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美國科學家在追求零碳能源方面,已獲得佳績,首次在核融合反應中實現淨能量增益,核融合反應發出約 2.05 兆焦耳(Megajoules)的能量。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