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積電股10大著數2023!(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Jack on June 26, 2020

力積電股

黃崇仁除宣布取得技術突破外,也再透露重返上市心聲,他表示,時隔 10 年又重新回來,是台灣商業史上奇蹟,是從未發生過的事,特別是力晶欠下鉅額債務,還錢後,從記憶體走到邏輯整合,一步步走過來,突破艱難時刻,等到上市後將出書描述心路歷程。 黃崇仁表示,在元宇宙顯示器上的新突破,可使解析度提高至超過 5000ppi,優於現今最佳的 2000ppi,為具備低功耗、低雜訊等特性的小尺寸 OLED 顯示器,未來在元宇宙開發的相關 3D 晶片、記憶體及電源管理晶片上也會有新的進化。 證券分析師張陳浩表示,半導體產業去化庫存,及升息加快加速下,恐加重明年經濟復甦的疑慮,所以對明年營收及獲利的看法保留,兩大因素下,加重市場對半導體股的表現持保守態度。 也有投資人看法兩極,認為黃崇仁早已有所準備重新上市,才會在力晶下櫃3個月後,以個人投資公司以每股0.3元低價公開收購股票,把原本在散戶手上的股票全收回來。

力積電股

建立有效率的經營團隊,提供客戶最好的產品與服務,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並能帶給投資人、股東及員工最大利益。 力積電這檔股票從未上市時,我們就開始關注並且買進,成本46元,這次申購的價格49.88元,之前我們也去競拍這檔股票且有拍到。 在半導體製程越來越先進,投資金額和風險都越來越大的當下,這樣的理念對產業來說有其特殊意義,而這正是力晶 1,200 億失敗負債之後得到的最大教訓。 這一法則意味著代工廠不但要抓住市場機會,還要在選擇合作夥伴的同時,與對方建立風險共擔機制,從而在貼近客戶所需進行設計生產的同時,擁有更好的抗壓能力。 摩爾定律指出,在過去價格不變的情況下,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數目大約每隔 18 個月增加一倍,性能也會提升一倍,這意味著晶片製程每隔 1-2 年就會進步一次,而相關產業自 力積電股 1965 年摩爾定律提出之後的二十多年時間裡,也始終遵循這一規律向前。 1985 年,透過設立矽谷辦公室,台灣學習先進技術的同時召集華裔工程師,當時在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 TXN-US)擔任副總裁的張忠謀正是以此被請回台灣,出任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並創辦台灣積體電路公司(台積電)。

力積電股: 半導體成為台灣的護國群山

目前全球晶圓代工在先進製程領導者主要是以台積電與三星電子二大為首,然而,台積電更是遙遙領先對手。 現今台積電產能已經被蘋果訂單塞爆,採用五奈米製程的產品涵蓋了iPhone 12與iPad Air用的A14仿生晶片,以及未來MacBook與iPad Pro用的A14X或A14Z晶片。 再者,未來還有AMD、Nvidia與英特爾的訂單,讓其維持五○%以上市場占有率的態勢不變;無怪乎外資頻頻上修台積電明、後年的獲利預估值與目標價。 力積電股 台積電的好眾所皆知,但晶圓代工二哥聯電卻成為近期盤面熱門的焦點,股價更在短短三個月之內大漲超過一倍,創下十八年新高。

力積電股

「晶合集成電路公司」主要從事 12 吋晶圓代工業務,並致力於研發各種製程技術,提供多種製程節點、不同技術平台的晶圓代工服務,以及多個領域相關特色製程,包括:150 奈米、110 奈米、90 奈米、55 奈米等製程,產品涵蓋 力積電股 DDIC、CIS、MCU、PMIC、E-Tag、Mini LED 及其他邏輯晶片等。 據了解,力晶、力積電近期接單好轉,產能利用率提高,不僅第4季可能單季獲利,明年第1季也淡季不淡,小股東除了期望下半年能扭轉全年順利轉虧為盈,也看好明年可望獲利。 此外,該集團預計本週三下午舉行整合技術平台發表會,將端出生物晶片、邏輯暨特殊應用、記憶體等產品代工服務平台,加上力積電預計明年下半年將登錄興櫃,在短期與未來利多發酵下,帶動力晶、力積電未上市股價近半個月驚驚漲。 半導體產業庫存調整壓力加重,IC設計業者傳出,大陸晶圓代工廠7月價格下跌逾1成,台灣晶圓代工廠成熟程價格也出現調降的情況,出現價格鬆動的製程主要是部分消費性應用IC用的成熟製程;不過,包括聯電(2303)、世界(5347)、力積電並未對報價鬆動一事鬆口。 碳化矽和氮化鎵的製造成本會因各廠商積極投入研發量產而逐漸下降,製造成本降低有助於加速普及化,加上碳化矽和氮化鎵很適合應用在當今熱門且未來發展性大的幾個主要產業,電動車、5G、衛星、太陽能。 台灣的晶圓代工廠世界 (5347-TW)、台積電(2330-TW)、聯電(2303-TW)、力積電(6770-TW) 只要加強第三代半導體製程的技術研發,在未來第三代半導體技術更成熟成本更低時,就能順利搶佔代工大餅,畢竟全世界大型的晶圓代工廠也就這麼幾家,最終的需求仍是會流到現有的代工廠身上。

力積電股: 道瓊開盤下跌100點 主要股指恐見連4跌

「賣電腦的時候,每次都缺DRAM,我就想,這東西(的商機)要爆炸了,我根本搞不清楚DRAM是什麼,就去跟日本三菱談技術授權,後來政府給貸款,我又找人去日本受訓,就這樣弄弄弄弄弄,力晶就這樣給我硬做了出來,」黃崇仁平述著剛起步的半導體生涯。 黃崇仁超乎常人的底氣,高起時甩不開的梟雄氣息,摔落泥沼時奮力展翅的求生意志,內在驅動究竟為何? 這取決於你認為大陸的晶合會賺多少錢,如果你認為晶合越有獲利及成長潛力, 則力晶的表現越有機會比力積電強。 2022 年第二季及上半年財報均全數改寫同期新高,主要原因是首季及第二季毛利率保持持穩,並且「第二季受惠新台幣匯率貶值,為推升營收處於巔峰的關鍵」。 美股收漲,台股今天在台積電等電子股領軍下,盤中一度上漲超過140點,突破14900點關卡,但金融股弱勢。

今(23)日,台股大盤開盤在台積電走升後向上逐步走揚,最高彈升至16,588點突破昨日高點,人氣明顯升溫。 台積電被認為是人工智慧(AI)領域最大的受益股之一,股價長時間在底部550元下方盤整。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今日終於突破了這個僵局,顯示出市場對台積電的看法或許有所轉變。 台積電在AI領域的地位,以及其對應市場的影響力,使得其股價動向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都發局表示,今日審議過程中,中科管理局提出台水、台電公司具體承諾於該擴建案開發及營運期間不排擠台中市原有用水、用電需求,並承諾督促興農公司履行協助球場員工(含桿弟)就業及維護會員球證權益的方案,且針對擴建案未來可能產生的衝擊提出具體說明。 川湖目前在全球伺服器滲透率約30%,隨著Q3中旬新平台伺服器產品陸續進入量產,全球滲透率可望進一步提升,並挹注明年營運成長動能。

力積電股: 「我們是元宇宙概念股!」黃崇仁談力積電回歸上市:商業史上奇蹟

Hywind Tampen風場設有11座風力渦輪機,總容量為88MW(千瓩),超越英國的Kincardine浮體式離岸風場(裝置容量約50MW),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浮體式離岸風場。 挪威能源巨頭「挪威國家石油公司」(Equinor),與其他石油企業建造的浮體式離岸風場Hywind Tampen,於23日正式啟用。 「下市之後,負債要還,慢慢的一條一條解決,我們是確確實實,真的,把1200億債務全部還了,」黃崇仁一字一字加重地說著。 「爾必達的頭兒,在破產前10分鐘才打電話跟我說,」黃崇仁心有餘悸地說,總得想個辦法,於是他突發奇想,大膽向美光(Micron)提議買下爾必達,並同意出讓瑞晶股份給美光(瑞晶原為爾必達與力晶合資),一來保住技術命脈,二來獲得周轉資金。 這關才剛過,2012年,又逢日本爾必達(Elpida)突然破產,力晶製程技術來自爾必達,它倒了,力晶必倒無疑。 2010年,力晶債台高築860億元,銀行團開出二擇一的紓困條件:黃崇仁個人背書還款800億,抑或解職下台。

力積電股

黃崇仁說明,力晶與台積電有很好的聯盟關係,但在先進製程以外的大宗產品,「台積電留下來、沒有人take care的,我們就在努力take care,是(與台積電)supplemental(互補)的狀況。我們跟台積電完全隔離,沒有任何產品跟它競爭」。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晶圓代工廠力積電(6770)於7月 28日完成4.09億美元海外存託憑證(GDR)發行訂價,約達新台幣122.3億元。 這次發行的海外存託憑證將於盧森堡證券交易所掛牌,每股海外存託憑證為15股力積電普通股,發行價格為每股美元17.55(新臺幣35.01元),較訂價日昨(7月28日)當日力積電收盤價新臺幣38.25元為約8.5%的折讓。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力積電(6770)在2021年12月以49.88元掛牌上市,當天收盤75.9元,相當於它興櫃的價格,從此之後,股價一泄如注,到7月底收盤只剩下35.25元,在它轉上市的這八個月裡,力積電的股東應該沒有人賺錢的吧。 力積電公告,將發行普通股1.3億股,暫定發行價格為每股新台幣50元溢價發行,惟實際發行價格擬授權董事長參酌當時市場狀況,並依相關證券法令與主辦證券承銷商共同議定。

力積電股: 永續 我們關注與力行的目標

身為中國晶圓代工領頭羊的中芯先是遭美國列入「出口管制關注名單」;本次再被列入「中國軍方擁有或控制的中國企業清單」,除面臨上游設備及原物料斷炊危機,將對其先進製程的發展,及中國半導體自主化之路造成嚴重衝擊,並將斷絕任何來自美國的投資。 黃崇仁提到,在邏輯晶片的領域,目前力積電的技術從顯示器驅動IC、影像感測IC、電源管理IC到嵌入式邏輯IC都有,已經量產的製程技術從350奈米至50奈米不等,而且自家技術開發的進度已經到40奈米。 黃崇仁強調,目前三大策略方向包括第四代氧化物半導體,邏輯、記憶體異質晶圓堆疊的 3D intechip,及包括 GaN、SiC、電源管理晶片等車用電子晶片。

  • 而賭對的可能不只有黃崇仁,有趣的是,力晶在2012年摘牌下櫃,卻在下櫃前股價連續11個交易日上演漲停,甚至最後一個交易日爆出6萬張大量,以漲停鎖死做收,股價停在0.29元,究竟是誰在最後買下力晶,至今仍是個謎團。
  • 合肥晶合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獲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核準),由合肥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臺灣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資建設,專注於半導體晶圓生產代工服務,是安徽省首家12英寸晶圓代工企業,也是安徽省首個超百億級集成電路項目。
  • 趙彭博表示,在類股表現方面,台積電作為龍頭股,逆轉下滑勢頭,帶領市場上漲,股價最高達到552元,明顯有回穩的跡象。
  • 美股收漲,台股今天在台積電等電子股領軍下,盤中一度上漲超過140點,突破14900點關卡,但金融股弱勢。
  • 力積電的成功,是中小企業發展的成功,也是技術累積產生變量的成功,更是對先進技術吸收之後內化的成功。

配合初次上市公開承銷,力積電日前辦理競價拍賣8萬8400張,合格投標數量達36萬5035張,最低得標價格每股61.89元,最高得標價格88元,得標加權平均價格63.52元。 力積電整合了力晶的12吋晶圓廠與鉅晶的8吋晶圓廠,目前8吋晶圓廠有2座,月產能共約11萬片,12吋晶圓廠有3座,月產約11萬片。 力晶成立於1994年,曾是國內最大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廠,黃崇仁也曾自詡是全球DRAM業界最資深的執行長。 力積電6日將以每股新台幣49.88元掛牌上市,以3日興櫃成交均價78.84元計,價差高達58%,市場看好力積電上市蜜月行情可期。 而市調機構看好地緣政治下,供應鏈分散客戶轉單,力積電則認為,設計定案需要1-2年,相關貢獻2024年下半年到2025年才會顯現。

力積電股: 【Yahoo來選股】力積電Q2恐面臨「獲利」保衛戰 晶圓代工營運築底中?

矽化矽和氮化鎵的應用會越來越普及的另個原因是,因為耐高溫、高壓、高頻的特性,非常適合現在熱門的幾大產業,電動車、5G、低軌衛星、風力發電、太陽能。 氮化鎵磊晶前三大的應用佔比分別為消費性電子產品 60%、新能源汽車 20%、通訊及資料中心 15%,碳化矽功率元件前三大應用佔比分別為新能源車 61%、太陽能發電及儲能 13%、充電樁 9%。 「晶合集成電路公司」(股票代號:688249)已確定2023年4月20日於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掛牌上市。 力積電24日接受《Yahoo奇摩財經》記者詢問,副總譚仲民強調,基本面與第一季法說看法一致,沒有改變。 力積電上市掛牌前已經故事性十足,去年12/6正式轉上市,股價最高觸及78.9元,終場收在75.9元,雖未攻上興櫃80元、90元的高價,但掛牌首日蜜月行情算還是有大漲逾五成的表現。

2008 年伴隨金融危機影響, DRAM 週期性價格暴跌,加上三星代表的韓國儲存廠商砸下重金血洗儲存市場,台灣的 DRAM 廠商遭受巨額虧損。 2012 年 12 月,力晶股價暴跌到 0.29 元台幣,按照相關規定得面臨退市,黃崇仁背上 1,200 億台幣債務,股民們拉起橫幅站在黃崇仁家門口,「炒股賺錢,坑殺散戶」,28 萬股民因此咒罵力晶。 當時台灣對創新技術的資助金額佔總規劃的 20% 以上,並規定新辦企業在九年內可任選連續五年免徵所得稅,五年後每年營業稅不超過 20% 。 談起這段復活歷程,被市場形容為「九命怪貓」的黃崇仁說,「我們熬了十年重新回來,這在台灣商業史上是沒有過的事」。

力積電股: 董事長黃崇仁簡介

總公司位於臺灣新竹市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創辦人為黃崇仁,現任總經理為謝再居。 力積電財報顯示,從 2019~2020 年,其毛利率從 力積電股2023 7% 提升到 25%,這其中就離不開其 3D WoW 以及鋁製程技術的投入。 可以說儘管力積電在先進製程領域追趕不上台積電和聯電等廠商,但其能夠抓住市場機會並針對性推出產品,以低價格高毛利獲利,就是力積電能夠成功上位的關鍵。

明年晶圓代工產能將持續吃緊,力積電客戶紛紛爭取簽訂長期供貨合約,邏輯客戶簽訂3年合約,到2024年;記憶體客戶也簽訂2年合約,到2023年,皆確定量及價格。 黃崇仁標示三大目標領域:第四代氧化物半導體IGZO(氧化銦鎵鋅)、3D-interchip(邏輯/記憶體異質晶圓堆疊的)、車用電子晶片(氮化鎵GaN/碳化矽SiC/電源管理晶片PMIC)。 韓媒報導,三星也積極發展先進封裝技術,並欲搶食輝達訂單;南韓政府也意識到半導體封裝技術具備戰略重要性,正啟動一項重大封裝技術研發項目,希望在5至7年內,先進封裝領域急起直追台積電等國際大廠,包括台積電、美國Amkor,中國長電科技集團等。 趙彭博表示,在類股表現方面,台積電作為龍頭股,逆轉下滑勢頭,帶領市場上漲,股價最高達到552元,明顯有回穩的跡象。

力積電股: 股民心聲》力積電上市 股東淚水沒停過

去年蘋果推出的 M1 晶片,其核心理念晶片是將行動處理器上的 DRAM 內處理器堆疊在 AP(應用處理器)上的設計方法,透過這種方式不但減小了晶片面積、降低傳輸延遲和發熱,還能為「統一內處理器架構」提昇運作速度,也因此成為蘋果從 X86 轉為ARM 架構最關鍵的改變。 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最新的研究顯示,高溫的天氣會導致人們無法出門工作賺錢,購買食物的能力也會因此受限,從而可能加劇糧食不安全的情況。 美國農業部(USDA)將糧食不安全定義為:「一個家庭中的所有成員,持續缺乏足夠的食物來保持健康的生活。」也就是,無法獲得足夠的食物來養活自己和家人。 針對外界關心的碳費徵收期程,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表示,碳費原訂明年正式收費,目前改以2024年整年排放量為計算計準,延後至2025年正式繳納,也會配合自主減量計畫提供優惠費率。

力積電股

軍工股成為吸引市場關注的重要板塊,雷虎表現強勁,一度漲停,並重新站回週線和月線之上。 網通股方面,仲琦有限公司小幅漲停,收復月線,帶動兆赫、華星光等股票表現強勢。 2020年12月9日力晶科技以子公司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6770)正式登錄興櫃,董事長黃崇仁親自主持,期許未來力機電每年配息2次,目標向台積電看齊。 2021年3月銅鑼廠動土興建,力積電(6770)並在2021年12月6日正式掛牌上市,承銷價每股49.88元,開盤最高達78.9元,最低77.6元。 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英語:Powerchip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簡稱力積電、PSMC,是台灣從事晶圓代工的半導體製造廠,業務範圍涵蓋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非揮發性記憶體(Flash)製造及晶圓代工兩大類別。

力積電股: 金融業法說 獲利受矚目

晶圓代工廠力晶積成製造公司(力積電)於 30 日舉行興櫃前公開說明會,董事長黃崇仁在致詞前表示,力積電前身力晶半導體在 2012 年 4 月正式下市之後,中間經過 8 年時間償還銀行團的新台幣 1,200 億元債務。 而在全體員工努力下,預計在 2020 年 12 月重新在興櫃上市,為接下來重回資本市場做準備。 黃崇仁強調,力晶自下市之後沒有經過重整的步驟,再以力積電重新回到資本市場的過程,已經創下台灣證券史的重要里程碑。

並透露,力積電的第四代氧化物半導體可用在元宇宙設備,是全球第一個可把元宇宙特殊晶片做出來的公司,力積電可望躋身「元宇宙」概念股。 力晶旗下晶圓代工廠力積電(6770)今(9)日登錄興櫃,認購價格為26元,今以31.1元開出,隨即爆大量,開盤10分鐘內,成交張數來到13697張,最高一度來到84元,漲幅逾270%。 力積電創辦人黃崇仁積極重返資本市場,對自家技術信心滿滿,從倉皇下市、負債1200億,蟄伏八年。 持有力晶股票股民組成的「力晶上市自救會」粉絲團,也在昨日悄悄改名為「力晶同樂會」,凸顯股民因原本手中的壁紙變成有價證券,心情跟著撥雲見日。 黃崇仁並指出,未來2、3年仍是晶圓代工的好年,力積電在3D封裝跟台積電(2330)合作,聯發科(2454)也購買設備跟力積電策略結盟,1家大型面板廠也是力積電的主要客戶,他自豪可以將1家DRAM廠成功轉型晶圓代工,簡直創造半導體業奇蹟。

力積電股: 中國開發商自救 廣東珠海「5折」賣房開第1槍

由於美國對中芯國際加大力道制裁動作,引發轉單效應,再加上近期電源管理IC、TDDI與車用半導體需求回溫,讓原本已吃緊的八吋晶圓代工產能,更加供不應求;對於在二八奈米成熟製程具有領先地位的聯電而言,為營運挹注一股強心針。 以聯電的營運表現與技術能力,也可望與十二月上旬重返資本市場的力積電,在股價上一較高下。 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為力晶科技,力晶科技在2012年因為DRAM崩盤,力晶股票因而被迫下市,力晶下市當天股價以0.29元作收,力晶科技當時在銀行負債更高達1200億元,外界都認為力晶科技會倒閉收場,當時力晶下市時力晶董事長黃崇仁公開發表會對股東負責,願以股價0.3元收購股東手上的力晶股票。 歷時長達8年之久,力晶不僅累計獲利超過500億元,甚至把銀行的債務1200億元還清,起死回生重返市場。 「力積電上市對32萬多名股東有交代,股票沒有變成壁紙。」董事長黃崇仁在掛牌典禮上難掩激動情緒,他指出,2012年力晶負債高達1200億元,當時包括廠商非常緊張、同仁也非常悲觀,但經過了多年的努力,從DRAM分割部分工廠轉型晶圓代工製程並進,開始還清負債獲利。 其中,邏輯產品包含DDI、PMIC、CIS、IMC,記憶體產品包括DRAM及Flash。

力積電股

但還是有機會漲一些約5-10%左右,並看好,全年營收上看800億元,獲利有機會挑戰200億元,每股獲利可達5元以上。 受惠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報價不斷調漲,力積電今年來營運高度成長,前11月營收達587.51億元,年增40.76%,前3季稅後淨利約98.92億元,每股純益3.07元。 總結而言,力積電製程優勢在於,同時擁有「記憶體晶圓廠、邏輯製程晶圓廠」,兩種截然不同的製程技術,這點非常罕見,黃崇仁的晶圓代工策略,不打高、不追廣,扒著既有的兩種技術,自創「整合派系」,也是一絕,再加上挑選戰場得宜,在底處悠遊鑽進。 曾經備受期待的力晶科技,2010年左右遭遇主力產品DRAM記憶體價格崩落,2012年12月扛不住市場變化,狼狽下市,「股票」變「壁紙」,後又抓住回穩機會,一步一步償還1200億元鉅額債務,重回獲利曲線,讓外界驚嘆。

力積電股: 財報三率增

展覽3天共吸引來自各界超過1.5萬人次的參觀者,創造8241萬美元的商機。 不然想想航運曾經買在 200 的投資人、大立光買在 6000 的投資人,國巨買在 1200 的投資人,還有宏達電買在 1300 的投資人⋯⋯就算不是那幾檔被炒作再打回原形的題材股,遇到像這幾年遇到疫情、升息之類的大利空,0050 高點到低點隨便都賠掉三成,個股被腰斬也不奇怪吧。 日本排放核廢水正流入中韓海域,引發市場擔心海洋污染食鹽受影響,台鹽發出最新聲明,指目前國內食用鹽量能充足,不用恐慌。 日本核廢水入海後引發中韓搶購食鹽的恐慌,相關搶購氣氛也漫延到台灣了,不過曾在證券金融圈服務過的知名財經專家印和闐臉書上解析「大量鹽巴的使用辦法」,並分享古埃及人製作木乃伊的觀念,暗酸無腦搶鹽的人或許可以用大量鹽巴泡製自己,「使自己永垂不朽」。 台股今(25)日開盤下跌62.34點,開盤指數16,708.53點,早盤挫逾200點,來到16,524.88點;台積電(...

力積電股

第三代半導體何以蔚為風潮,因為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 SiC、氮化鎵 GaN 擁有第一代半導體所沒有的特性,碳化矽、氮化鎵可以耐高溫和高壓,散熱性佳,高頻傳輸效率高,電源轉換效率高等優點。 所以第三代半導體可以應用在衛星通訊和 5G 訊號傳輸,也可以處理電壓轉換器效能更好能讓充電變壓器體積更小且更省電,能夠轉換 1000 伏特以上高電壓只有碳化矽能做到可應用在風力發電,特斯拉率先使用碳化矽元件為電動車轉換電能成功大幅提高電動車續航力,可應用在車用功率元件。 但2/10日之後,外資出現大調節,連10個交易日賣超,且除2/17日的998張、23日的280張外,天天賣超都超過千張,最多的2/15賣超達6927張。 反觀投信多數交易日維持買賣超持平,僅2/22賣超679張,而自營商則在2/15日賣超1122張。 力積電自11月24日至26日辦理公開申購,承銷數量有3萬2100張,承銷價每股49.88元,掀起一波申購熱潮,據交易所統計,總合格申購件數達100萬1022件,凍結近500億元資金,中籤率3.2%。

力積電股: 新聞快訊

晶圓代工法說會密集登場,台積電今日法說內容外界矚目,將牽動科技股後市;聯電法說預定26日召開、世界先進則在5/3日舉行。 都發局說明,中科管理局為因應半導體產業發展需求,選定台中園區西側的高爾夫球場及周邊土地作為擴建範圍,並於都市計畫變更審議過程中,配合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意見縮減開發範圍,陸續調整都市計畫草案內容後,今年3月13日提市都委會第138次會議審議。 其實建承鎖定的AI概念股是有節奏、有邏輯的,過去我們留意的是輝達概念股(繪圖晶片),今年第一季AI概念開始獲得關注,到了第二季只要沾到AI邊的公司就雞犬升天,直到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來台拜訪了供應鏈,才讓真假AI分出高下,不過也因此市場資金太集中於少部分AI股上,造成籌碼混亂,才有了8月以來AI股的動盪。 台股今(23)日收盤指數16,576.9點,交易金額2,897.19億元,上漲139.29點、漲幅0.85%。

黃崇仁曾在公開場合提到他「反摩爾定律」的觀點,在他看來隨著晶片領域製程越來越先進,晶片設計會愈發困難,從投入產出來說,巨額資金能否換來巨額回報存在疑問,其中巨大風險顯而易見,而這種風險對承受能力低的企業來說很可能是致命的。 2000年代的台灣DRAM廠,確實站上顛峰,力晶科技營收自2001年的112億元,快速成長到2006年921億元! 但DRAM是多量少樣的「標準型」產品,同業之間替代性高,又是出貨前計價,因此一旦景氣下行,出貨壓力變得非常大,終究走向低價競殺的局面,2010年左右,價格崩落,DRAM產業一片混亂,每一家都在存亡邊緣徘徊。

力積電股: 台股漲139.29點

力積電總經理謝再居始終協同黃崇仁創業,他表示,半導體技術很獨特,不容易轉行,「所以,我們很像《水滸傳》梁山上的108條好漢,只能一起拚出一條路,董事長跟我們說,我們一起拚,我有一口飯,你們就有一口飯,」果然是梟雄一般的承諾。 力積電股2023 「我其實沒有想再當上市公司董事長,不過(嘆了一口氣),對股東、對員工是一個責任,對社會,也是一種責任吧,」71歲的黃崇仁感慨地說,公司重組期間,外界常說他要掏空落跑,「但別人就是要怎麼說,我也不能怎麼樣,」如今總算完成責任。 甫於2021年12月上市的力積電(6770),其前身為記憶體製造大廠力晶科技,當年因不堪DRAM業務虧損而被迫下市,如今力積電記取教訓捲土重來,已在相關領域獲得不錯的成績。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