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割據10大分析2023!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Tim on March 5, 2023

群雄割據

當時的山東災荒嚴重,百姓無家可歸,因此紛紛起義反抗。 王博的起義被官軍迅速鎮壓,但全國各地相繼出現大大小小起義。 首先是劉表,他就是典型的受專於刺史改州牧政策的地方統治者。

之後劉備雖然成功攻下雒城,但龐統於攻城時中流箭而死。 214年劉備、諸葛亮等聯軍包圍成都,成功逼使劉璋投降,佔領益州。 同時,曹操南下攻擊孫權,最後雙方不分勝負[41]。

群雄割據: 群雄詞語解釋 / 群雄是什麽意思

公孫瓚擊敗劉虞後雄踞幽州,最後被袁紹滅亡。 東遷的呂布先是奪取曹操的兗州,被擊敗後先附劉備,接著奪其領地徐州,最後被曹操於下邳抓獲處死。 劉備繼任病故的陶謙成為徐州牧,但兩度因為呂布及曹操而失去徐州,不得不依附河北袁紹,後又逃到汝南試圖建立勢力[29][30][31]。 三國時期的政治制度和東漢稍有不同,以曹魏改革較多,後來西晉也大多繼承其制度。 另外,又新設置移動式的行尚書台,稱為行台制。

群雄割據

而屯田戶數量之大,對當時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101][99]。 孫吳內部還有山越,其為據守江南山地各族人的總稱。 他們自給自足,且與曹魏聯繫,孫吳屢次征討皆難以根除。 234年諸葛恪使用堅壁清野的戰術圍山三年,降伏山越,並收編其精壯為軍隊。 在嶺南地區還有俚人,範圍涵蓋孫吳廣州、交州及蜀漢益州南部。 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達吳都建業[88]。

群雄割據: 文學

他與董奉、張仲景被史書稱為「建安三神醫」。 群雄割據2023 華佗可能是最早使用麻醉劑「麻沸散」進行外科手術的醫者。 該書集兩漢醫經、經方二派的大成,是中醫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藥具備的經典,喻嘉言稱此書:「為眾方之宗、群方之祖」。 皇甫謐自幼家貧,學習廢寢忘食,淡於名利而不願任官。 他對針灸深入研究,將晉代之前各種經脈理論與針灸方法整理成《針灸甲乙經》,該書成為後世針灸學的範典。 他還著有《寒食散論》,魏晉之後服食寒食散逐漸的流行起來[150]。

對孫吳採取實質外交,為諸葛亮北伐解除「東顧之患」[71]。 依法治國,「先理強、後理弱」,打壓豪強安撫百姓,提倡法度規範,約制官職,嚴格遵從權制,廣開誠心,公平行事[72]。 政律方面,《蜀科》即由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及伊籍等人共同編列。 群雄割據 他在朝內制定規範,訓誡大臣;而朝外風氣清廉,人心不亂。

群雄割據: 刺史改州牧

張魯使教內祭酒誦習《老子五千文》,《道德經》成為主要經典之一。 《老子想爾注》反映早期道教對《老子五千文》的解釋。 經其子張衡、其孫張魯的傳播,流行於四川與漢中一帶。

漢靈帝赦免因黨錮之禍被囚的士大夫以團結內部,命何進佈防京師雒陽,以皇甫嵩、盧植及朱儁等率軍出兵,並令地方州郡和豪強地主募軍協助鎮壓。 雖然黃巾軍很快被擊潰,但是朝廷依舊貪汙混亂,民變餘部散佈各地,順勢占山成寇[d],局勢尚未穩定[18]。 為了要穩定局勢,188年漢靈帝採納劉焉建議,讓監察各郡的刺史擁有地方軍政的權力,加強對各郡的控管。 並且將部分刺史升為州牧,由劉姓宗室或重臣擔任[e]。

群雄割據: 《三國志戰略版》高級魏法盾 曹操赫昭賈詡

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掌權,展開外除方鎮內廢魏帝的行動。 當時守衛曹魏東方的重鎮壽春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舉兵,分別是王淩、毌丘儉與文欽、諸葛誕等三次叛亂,史稱壽春三叛。 除王凌外的叛軍雖然獲得孫吳的援軍,最後仍被司馬氏擊潰。 東漢末期動亂不堪,許多畫作被破壞或遺失,造成損失。

群雄割據

229年孫權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 另外,早在210年交州領主士燮即歸順孫權,226年吳將呂岱實質佔領交州,士燮之子士徽投降[49]。 三國與外族互動的部分,或聯合攻擊敵人,或攻滅以除後患與補充人口。 而匈奴、鮮卑、羯、羌及氐等族也陸續遷居中原,到西晉時涵蓋了關隴、并州及幽州等地區。 東北方面,有高句麗、沃沮、東扶餘及三韓、百濟。

群雄割據: 三國志戰略版群雄割據劇本勢力特性

在蜀漢,佛教不是很興盛,規模不大[133]。 孫吳為了聯合蜀漢,派將領陸遜、諸葛瑾等人於合肥、襄陽、江夏與曹魏對抗,但成果不大。 諸葛恪等人成功讓山越歸順,安定後方,增加了人口與軍隊[49]。 然而孫權到了晚年發生不少失誤,為孫吳的未來帶來隱憂。

群雄割據

他派鍾會、鄧艾、諸葛緒分兵三路南下漢中,但姜維即時趕回劍閣,擋住魏將鍾會的攻勢。 而鄧艾走陰平小路進逼成都,蜀將諸葛瞻在綿竹戰敗而死,至此劉禪開城投降,蜀漢亡。 群雄割據 其後姜維力圖復國,詐降鍾會,並促使鍾會誣陷鄧艾成功將其囚禁。 鍾會意圖占據西川叛變,但因魏軍將士多有不服,後被衛瓘、胡烈所平。 當時孫吳也有出兵襲魏和入蜀,意圖救蜀,得知蜀亡,意圖攻入蜀地奪取白帝城,但被蜀漢舊將羅憲擋在巴西郡而失敗[53]。 蹇碩等宦官意圖殺害外戚何進,改立太子劉辯的弟弟陳留王劉協為帝。

群雄割據: 河北起義

諸葛亮認為江東無法獨自與中原抗衡,孫權也不會屈服於曹操,認定孫、劉定須聯盟抗曹[82]。 周瑜也認為曹軍數量雖多,但兵疲將疑,不需畏懼[83]。 破壞階段:劉備佔領荊、益二州後,孫權趁關羽北伐襄樊之際,派呂蒙襲取荊州,孫劉聯盟破裂。 而後曹丕稱帝,孫權甚至願意成為曹魏藩屬,受封為吳王。 孫權又任用陳化、馮熙、沈珩與曹魏外交,使得曹丕在軍事上猶豫不決。 曹丕至此才以藉口發兵三路南征孫權,但都被孫權沿長江抵禦強敵。

由於孫吳位於江南地區,水路發達,造船技術發達。 其戰船有的上下五層,有的還能容納士兵三千人[155][156]。 蜀漢盛産井鹽,利用當地的天然氣來煮鹽,提昇了產能[157]。 正始文學時期,由於當時政治形勢受司馬氏操控,文人備受壓抑,難以直接面對現實。 當代的作家有竹林七賢的嵇康、阮籍及何晏、夏侯玄、王弼等「正始名士」。 司馬懿在高平陵政變擊潰曹爽等皇室勢力,至此司馬氏掌握魏室。

群雄割據: 《三國志戰略版》真香騎 孫權周泰楊琪

三國時期的繪畫,因政治動蕩、社會混亂而沒有取得更大的成就。 三國之前,繪畫主要屬於「百工之苑」的技術性職業,尚未藝術化,在本時期開始出現現實題材的內容,亦是由禮教宣傳過渡到宗教宣傳的時期。 畫家也由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轉移到長江流域。 當時有名的畫家有曹不興、吳王趙夫人,其他擅長繪畫的有桓範、楊修、魏帝曹髦、諸葛瞻等人。 孫吳曹不興,擅長寫生與繪佛畫,譽稱「畫佛之祖」[135]。

  • 畫家也由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轉移到長江流域。
  • 主張萬物皆生於無,以無(道的原理)為本,有(表象)生於無。
  • 為了要穩定局勢,188年漢靈帝採納劉焉建議,讓監察各郡的刺史擁有地方軍政的權力,加強對各郡的控管。
  • 大業十二年(616年)隋煬帝無視臣下的諫勸,仍舊南巡江都。
  • 204年在遼東割據的公孫康率軍攻破高句麗王都,迫使新王伊夷模東遷至國內城。
  • 劉徽運用二次、三次、四次測望法,是測量學歷史上領先的創造,使中國測量學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袁紹、袁術與曹操等人陸續逃離雒陽,董卓分別封他們渤海太守、後將軍和驍騎將軍以安撫。 群雄割據2023 最後廢除並殺死漢少帝,改立劉協為帝,即漢獻帝[21]。 190年,東郡太守橋瑁假借京師三公名義向各地發檄文[22],陳述董卓惡行,聯絡各地州牧、刺史及太守討伐董卓。 關東諸郡紛紛舉兵,以袁紹為盟主對抗董卓,史稱董卓討伐戰[f]。

群雄割據: 《三國志戰略版》全黃金典藏太尉盾 司馬懿曹操滿寵

在農業方面設有復客制來免除部份佃戶課役,實際上減輕地主負擔,開西晉蔭親制佃戶無課役之先聲。 雖然孫權在顧雍協助下興修水利,江南獲得開發。 但孫權在繼承人之事沒處理好,使得後來的政局不穩。

群雄割據

另外還有一支持續時間最長的民間割據勢力,那就是張魯在漢中地區領導的五斗米道教眾[8]。 涼州枹罕的宋建則自立為「河首平漢王」,設百官改年號,並割據三十年;宋建以王的身份建國(有百官制及年號),為歷史之先。 在這些割據勢力中,曹操、袁紹、袁術、孫堅父子與劉備等人為著名的勢力外,另外還有一些勢力的崛起經過,更能呈現出亂世所發展出的不同模式[8]。 除了嚴重的土地兼併問題,是造成地方豪強興起的誘因之外,刺史制度的變動,則是造成群雄割據的主因[7]。 地方豪強發展到後期,又逐漸分化為士族與寒門兩個陣營。 其中,士族在土地與權勢上佔有了優勢,也因此擁有壟斷政府高層的實力,形成了三國兩晉時期特殊的士族政治[5]。

群雄割據: 《三國志戰略版》三仙盾滿特技配置 孫權陸遜魯肅

公孫康因懼怕曹操而殺死袁尚、袁熙,並且向曹操歸順。 至此曹操大致上掌控了河北與中原地區,並且籌備南下[34]。 184年,太平道首領張角及兄弟張梁和張寶率數十萬信徒發起民變,史稱黃巾之亂[16]。 亂事範圍迅速擴大,很快發展成全國性的戰亂[c]。

孫吳又在丹陽郡設有一些都尉[i],皆相當於縣[64]。 在民變的打擊下,隋朝土崩瓦解,但是瓦崗軍也出現了分裂和內爭,在軍事鬥爭上失去了先機。 楊浩被宇文化及所殺後,楊侗成為隋朝唯一在位皇帝。 李密被擊潰後,民變首領多向楊侗稱臣,但楊侗也隨即被王世充篡位,隋朝滅亡。 後來,各地的軍隊先後被李世民打敗,中國大部地區逐漸為唐軍所有,至此,隋末以來民變戰爭基本結束[3]。 大業九年(613年),杜伏威、輔公祏在齊郡(今山東)組織起義,隨後南下到江淮南廣大地區發展,力量不斷壯大。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