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基法最低薪資2023詳細資料!(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Ben on November 8, 2019

勞基法最低薪資

現行的基本工資資訊,可以到勞動部網站查詢,進入勞動部網站後,可點擊上方的「業務專區」→「勞動條件、就業平等」,便可在下放的工資欄位中,找到基本工資的網站,並查詢相關資訊。 雖然這部分屬於工資的範疇,但不包含在「固定薪資」內,所以如果工資扣除全勤獎金後低於基本工資是不合法的。 ♦民國25年12月23日國民政府公布最低工資法,法規定成年工資以維持其本身足以供給無工作能力親屬二人之必要生活為準。

  • 勞工正常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8小時,每週不得超過40小時。
  • ♦民國108年8月19日發布,自109年1月1日起實施,每月基本工資調整為23,800元,每小時基本工資調整為158元。
  • 由於台灣目前的最低工資法還沒通過,所以基本工資都還被規範在勞動基準法中。
  • ♦民國99年9月29日發布,自100年1月1日起實施,調整基本工資為每月17,880元,每小時98元。
  • 而現在台灣的基本工資由勞動部規範,依據勞動基準法,工資以勞工與雇主雙方協議即可,不過最低限度就是不能少於基本薪資。

根據《勞動基準法》中指的工資,為勞工因工作而獲得的報酬,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的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 勞工正常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8小時,每週不得超過40小時。 每7日中應有2日之休息,其中1日為例假,1日為休息日。 而現在台灣的基本工資由勞動部規範,依據勞動基準法,工資以勞工與雇主雙方協議即可,不過最低限度就是不能少於基本薪資。

勞基法最低薪資: 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分級表(最新)

近年來因產業變遷,經濟活動愈趨複雜多元,勞工在事業場所外從事工作之類型日益增加,與傳統或固定於雇主之設施內或指定場所提供勞務之型態不同,常有工作時間認定或出勤紀錄記載等爭議情事。 勞基法最低薪資2023 惟基於健康考量,每日正常工時與延長工時,合計不得超過12小時,且1個月延長工時總時數不得超過46小時;但雇主經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1個月延長工時總時數不得超過54小時,每3個月不得超過138小時。 只要津貼或獎金是按月固定發放,那就是包含在「固定薪資」的範圍內,也就能算是基本工資的一環。 目前台灣的勞保費率是 11.5%,且勞工需要負擔勞保費用的 20%,而這又能分為員工自付及雇主應負擔。

如果勞工的基本薪資少於 26,400 元,或是時薪員工的基本時薪每小時低於 176 元,雇主就會因為違反勞基法可能被處罰鍰新台幣 2 萬到 100 萬元。 勞退最高級距落在月薪領 14 萬 7,901 元到 15 萬,雇主需每月提繳至少 9,000 元。 月薪超過 14 萬 7,901 元,勞退均以 9,000 元計。 月薪在 4 萬 8,201 到 5 萬 600 元的勞工,每個月需勞健保自付額為 1,885 元,雇主每月需提繳 3,036 元勞退。

勞基法最低薪資: 工時(休息、休假、請假)

勞保最低級距投保薪資為 11,100 元,最高級距投保薪資 45,800 元,112 年基本工資 26,400 元。 最新勞保分攤表「勞工保險普通事故及就業保險合計保險費分擔金額表」出爐 ! 勞保投保方式以「日」計算,投保項目包括「普通事故保險」和「就業保險」,以下適用部分工時勞工(打工族)、一般受僱勞工。

勞基法最低薪資

其中勞保最高級距落在 4 萬 3,901 至 4 萬 5,800 元月薪者,每月需繳勞保費 1,100 元,每月勞健保自付額為 1,810 元。 凡超過月薪 4 萬 3,901 元之勞工,勞保費均為 1,100 元。 根據 112 年勞保局「勞保分擔金額表」、「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分級表」,衛生福利部「健保保險費負擔金額表」及合計個人負擔費用整理成下表三合一版本,適用一般領固定月薪之受僱勞工、打工者。 勞基法最低薪資 答:基本工資係指勞工在「正常工作時間」內所得之報酬。 不包括延長工作時間之工資與休息日、休假日及例假工作加給之工資。 2023 年開始,若是一般上班族的月薪低於 26,400 元,或者是工讀生、臨時工等時薪人員,在每天工作八小時之後,卻每小時領不到 176 元,雇主皆違反了勞動基準法,可對雇主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鍰。

勞基法最低薪資: 基本工資、最低時薪介紹

等級 18 到 23 級距 3,000 元,等級 23 到 27 級距 3,700 元,等級 27 到 32 級距 4,500 元。 等級 3 到 7 級距為 1,500 元,等級 7 到 13 級距 1,900 元,等級 13 到 18 級距 2,400 元。 本網站所提供之股價與市場資訊來源為:TEJ 台灣經濟新報、EOD Historical Data、公開資訊觀測站等。 本網站不對資料之正確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所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無推介買賣之意。 投資人依本網站資訊交易發生損失需自行負責,請謹慎評估風險。 一個月有大月和小月,所以大家可能會疑惑月薪的部分該怎麼計算,但事實上,月薪並不會因當月的天數而有所改變。

現行基本工資每月為新臺幣26,400元,上開基本工資係以法定正常工作時間每週40小時之上限為計算基礎。 勞基法最低薪資 勞基法最低薪資2023 雇主與適用勞動基準法第84條之1之工作者,約定並經核備之正常工作時間如超過前開法定正常工時,則該等之基本工資應按時數比例增計,並非仍以每月基本工資數額為限。 雇主如使勞工於約定之正常工時外延時工作(加班),即應依該法24條規定給付延時工資(加班費)。

勞基法最低薪資: 健保、勞退提繳費用對照表(112年)

為提供事業單位就在外工作勞工工作時間認定及出勤紀錄記載之參考,勞動部訂定「勞工在事業場所外工作時間指導原則」及「居家照顧服務員轉場工時紀錄指導原則」供各界參考。 為因應各行各業不同之營運型態,另訂有2週、8週及4週彈性工時規定。 經本部指定為勞動基準法第30條第2項(2週)、第30條第3項(8週)、第30條之1(4週)規定之行業,雇主經工會同意,如事業單位無工會者,經勞資會議同意後,得依各該規定實施彈性工時。 現在很多工作的工作性質是按件計酬,這類工作也是不能低於基本薪資喔! 在正常工作時間內所賺的必須與基本工資的標準相符,如果是按天數算,時薪也必須高於基本時薪。 答:勞資雙方原約定之工資低於調整後之基本工資者,應依法調整;但原約定之工資未低於新基本工資者,並無應比照該調幅而調升之規定。

遷台後,因該法所定標準稍高,工業正起步,故未施行。 薪資分級從原月投保薪資第一級 2 萬 勞基法最低薪資2023 5,250 元改為 2 萬 6,400 元,其餘金額未修正依序遞移,從 14 級調整為 13 級,如下表。 根據勞保局說明,只要所處單位有僱用 5 人以上(包括工讀生、部分工時人員),該事業單位都應替員工申報參加勞保、就保、職業保險;未達 5 人的事業單位,也應為員工申報就保、職保,並得自願申報參加勞保 (勞動部原消息)。 最新消息:近期根據消費者物價指數(CPI)2024年基本工資有望調升3.22%,月薪可能調升至約27,250元,時薪182元。 我們用一個範例來說明:小林和老闆約定好「每個月的月薪是 28,000元」,這就代表只要勞工該月「全月在職」,雇主就必須給付小林 28,000元的薪水,不論那個月有幾天。 最後,我們為大家整理了 3 大點雇主會違法的狀況,以及何種狀況是不違法的,大家在計算自己應得的薪水時可以多留意。

勞基法最低薪資: 津貼 (獎金) 包含在基本工資裡嗎?

由於台灣目前的最低工資法還沒通過,所以基本工資都還被規範在勞動基準法中。 ♦民國111年9月14日發布,自112年1月1日起實施,每月基本工資調整為26,400元,每小時基本工資調整為176元。 勞基法最低薪資 ♦民國110年10月15日發布,自111年1月1日起實施,每月基本工資調整為25,250元,每小時基本工資調整為168元。 ♦民國109年9月7日發布,自110年1月1日起實施,每月基本工資調整為24,000元,每小時基本工資調整為160元。 ♦民國108年8月19日發布,自109年1月1日起實施,每月基本工資調整為23,800元,每小時基本工資調整為158元。 ♦民國107年9月5日發布,自108年1月1日起實施,每月基本工資調整為23,100元,每小時基本工資調整為150元。

勞基法最低薪資

月薪為 2 萬 8,801 到 3 萬 300 元者,投保金額為 30,300,每月勞健保自付額為 1,198 元,勞退 1,818 元。 勞保將投保薪資分為 13 等級,每級別有各自對應的月薪資總額,大家可以依據自己的月薪找到對應的投保金額。 A:基本工資調漲,就意味著資方的成本提高,因此雇主也必須從其他地方節約開銷,或者是轉嫁成本,例如漲價、包裝縮水。 而原本就超過基本工資的員工,也容易成為「被節約開銷」的對象。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