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晶片法案內容7大分析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Jason on April 28, 2021

美國晶片法案內容

美國為了解決半導體供應鏈斷鏈危機,大力推動國內先進半導體自主製造,其中包含了527億美元的半導體補助,還有240億美元的租稅抵減,以及約2,000億美元的科學研究經費。 該法案將在10年內提供2000億美元,吸引各公司在美國設置晶片廠,促進美國的科學研究。 該法案包括520億美元補助金與240億美元(約7200億台幣)的4年25%稅收抵免,不過但書要求獲美國政府補助的公司,10年內不能在中國生產28奈米以上的晶片,否則必須全額退回補助款,以此加強對中國的競爭。 美國晶片法案內容2023 美國白宮昨(3)日公告,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將在下週二(9日)簽署價值520億美元(約1.56兆台幣)的晶片法案(CHIPS-plus),該法案限制受補助的企業不得投資中國市場,否則必須全額退回補助款,以此加強美國對中國的競爭力。 此法案旨在使美國於科技和先進製造領域對中國更有競爭力,為華府對抗中國崛起及舒緩供應鏈問題的一環,以減少美國公司對外國製半導體的依賴;拜登政府力促國會在八月休會前通過半導體法案。 由於美《實體清單》明文禁止用於1X奈米及以下先進製程之美國技術銷售予被列入清單的公司,多數中國晶圓代工業者因而轉向積極擴充28奈米及以上成熟製程技術,於此同時中國亦積極培植國產半導體設備,企圖達成全非美系製造產線。

美國晶片法案內容

WHO報告中也提到,目前加熱菸的相關研究依然存在著六大空白領域,包括「產品吸引力」、「成癮性與吸菸者行為」、「實驗室內分析與調查」、「產品成分含量與排放分析」、「監理及監控機制」與「法規健全管理」。 倘若主管機關無法訂定有效的監管政策,不僅無法及時識別和回應健康問題,更有可能使加熱菸成為菸害防制的漏洞,導致消費者的健康受到損傷,並使青少年和其他脆弱群體處於風險之中。 因此,WHO特別呼籲世界各國,對於加熱菸品的審查務必更加謹慎,WHO亦提供 TobLabNet 標準測量模式供各國政府主動審查參考。

美國晶片法案內容: 晶片法案通過與否,牽動各大廠在美布局

美國力圖半導體生產自主,不僅是要解決新冠肺炎導致的供應鏈斷鏈危機,更是要抗衡日益壯大的中國半導體。 五月時,美國總統拜登即指出,美國正處於地緣政治科技大戰的關鍵時刻,晶片法案能讓美國與中國同步,替美國降低地緣政治的風險。 法案最終內容雖未在程序表決前公布,但路透引述參院幕僚表示,相關獎勵措施包括對美國半導體公司約五四○億美元的補貼,其中總額約二四○億美元的四年廿五%稅收減免全新措施,鼓勵公司在美國設廠。 據TrendForce統計,中國晶圓代工業者在既有設備限制下亦較積極於擴充成熟製程產能。 根據TrendForce表示,2022~2025年中國十二吋約當產能占比將自24%成長至27%,成長幅度居各區域之冠;但若僅觀察先進製程(7奈米及以下)方面,2022~2025年則以美國增加幅度最高,預估市占至2025年將成長至12%。

美國晶片法案內容

拜登政府宣布,接受過聯邦政府資金支持的美國科技公司將被禁止在中國建設擁有「先進製程」的工廠,禁令有效期10年。 這一指令是8月9日簽署的《2022年晶片和科技法案》( Chips and Science Act 2022)的後續動作。 根據該法案,美國計劃對本國半導體行業投入超過500億美元的補貼。

美國晶片法案內容: 內容—

因為晶片法案獨厚有晶圓廠的業者,包括英特爾、美光、德州儀器,交由別人代工的IC設計業者如AMD、輝達、高通就只能乾瞪眼,抱怨該法案讓競爭變得不公平。 英特爾將是晶片法案資金最大受惠者,能拿走超過200億補貼,不過,該法案難以幫助美國在短期內實現晶片自主化,台積電霸主地位不受威脅。 至於台廠,劉佩真說,目前宣布到美國投資的有台積電(2330)(2330)和環球晶(6488)(6488)。 由於過去幾年兩岸政經情勢比較緊張,台廠並沒有到中國新建廠房的狀況,只有台積電去年加碼南京廠28.9億美元,擴增28奈米產能。 因此,美國政府部門及國會對所有先進晶片生產幾乎仰賴台灣的事實,越來越擔憂,而中國又不斷威嚇台灣,烏克蘭情勢更凸顯了高度仰賴台灣晶片供應恐危及國安。

美國晶片法案內容

法案同時指出,透過晶片法案獲得聯邦財政援助的公司也將被要求將在相關國家的計劃交易通知 DOC,並須與部長達成一致。 如果 DOC 確定計劃中的交易會違反協議,公司將有機會糾正潛在的違規行為;否則,DOC 可以收回提供的全部聯邦財政援助。 該條款授權 DOC 要求提供任何必要的記錄,以審查對協議的遵守情況,同時確保這些記錄保持機密。

美國晶片法案內容: 為防「晶片荒」,美國執政黨力推晶片法案

中國的中芯半導體,宣稱可以不用EUV設備就可以開發出7奈米的晶片,震驚了美國政府。 在維護科技核心競爭力的考量下,美國政府對中國大陸半導體的管制,包括先進技術、設備的輸出也將更加嚴苛。 美國晶片法案內容 在對中國半導體設備的輸出管制上,也將由目前的10奈米擴大至14奈米。

《金融時報》引述SK證券研究主管Kim Young-Woo指出,基於地緣政治風險,韓國業者不斷重新審視未來策略,可能逐漸向美國靠攏,三星與SK海力士預料在美國建造更多工廠,與白宮保持良好關係才有設備與技術生產更先進的晶片。 8月3日《英國金融》引述兩大韓國企業人士指出,晶片法案已經影響到韓國三星、記憶體大廠SK海力士戰略布局。 它們正評估在中國的業務是否要暫緩投資甚至縮減產能,意味著未來此些公司在中國的半導體的建廠計畫將被擱置進而觸怒中國,造成更向美國靠攏的現象。 美國晶片法案內容2023 《晶片與科學法案》透露出美國朝野對半導體產業高度關注,而法案當中有527億(新台幣1.5兆元)將直接補貼高階晶圓製造,也對其產業鏈中的零組件、設計研發相關獎勵,更重要的是前往美國設廠的企業可享25%的租稅抵減。 扭轉全球半導體、科技產業的2000億美元《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的影響力開始浮現,越來越多的業者評估美中兩大市場中的利弊得失。

美國晶片法案內容: 智庫專家:美通過晶片法 中國沒還手能力

而美國在鼓勵上述廠商投資生產之後,軍事、航太、高科技等關鍵晶片可以在美國生產,不會產生斷鏈的危機,降低地緣政治的風險。 TrendForce表示,目前同時於美國、中國投資擴產/廠的半導體公司僅有台積電(TSMC)與三星(Samsung),針對《美國晶片法案》將如何限制兩家業者於中國的投資值得持續關注。 對於中國來說,還需要重視的是,《晶片法案》與美國主導並推動的CHIP 4(即「晶片四方聯盟」)將形成顯著的協同效應。 CHIP 4(包括美國、日本、韓國、中國台灣地區)這一半導體產業聯盟的建立,試圖在產能供應、技術與標準分享、設備與材料供應等方面,對內進行協同,對外則實行某種限制,其主要目標是針對中國,形成半導體產業內的排華小圈子。 《晶片法案》的出台,毫無疑問將會推動CHIP 4聯盟的組建,強化美國對半導體全球產業鏈和技術轉移的掌控。

  • 過往,華府一直有不允許台灣現任的正副總統、行政院長、外交部長與國防部長等5人,踏入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不成文約束。
  • 美國智庫「新美國」(New America)研究員Samm Sacks指出,在美國阻止全球晶片商向華為供貨後,中國威脅要將台積電(2330)等晶片商列入不可靠實體名單,部署這類政策工具會給在中國的外資企業帶來巨大成本,但中國沒有這樣做。
  • 這些激勵措施將確保國內供應,創造數以萬計的高薪、工會建設工作和數以千計的高技能製造業工作,並促進數千億美元的私人投資。
  • 專家示警,傳統晶片產能不降反升,在非市場手段支撐下,中國製造的低端晶片恐傾銷全球。
  • 本文請崴爺分享,如何掌握三個原則與心態,不僅有助提升錄取率,更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2022年10月,白宮宣佈了全面的「出口管制」,使得相關公司幾乎不可能向中國出售晶片、晶片製造設備和含有美國技術的軟件,無論它們位於世界何地。 美國半導體與晶片大多從台灣進口,且中國近來擴大生產,讓美國備感威脅。 晶片法案立法有助於緩解美國國內晶片短缺,並推動半導體產業,減少對東亞的依賴,也將為美國的經濟帶來重大的勝利。 在過去半導體業者總是抨擊,美國在地生產成本過高,才將產線移往亞洲降低成本,而本次的晶片法案有助於撕下此標籤。 《華爾街日報》引述據美國半導體協會(SIA),過去10年美國建造和維護先進晶片工廠的成本比台灣、韓國或新加坡高出大約30%,與中國的差距更是高達50%。 美國晶片法案內容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指出,全球75%的晶片製造,來自中國、台灣、韓國和日本,而美國僅占13%,雖然幾十年前,美國和歐洲在全球半導體生產中享有更大的立足點,但現在美國在10年內建造和營運一家晶片廠的成本,比台灣、南韓及新加坡高30%,並比中國高50%。

美國晶片法案內容: 關鍵特務

如果企業想在這類國家建新廠,產能至少 85% 須由公司的母國消耗,且必須事先通知美國商務部。 即便 28 奈米晶片較先進晶片落後好幾代,但大量用於汽車和智慧手機。 主計總處今天大幅下修今、明年經濟成長率為3.06%、2.75%。 其中列出影響台灣經濟前景的4大不確定性,分別是中國大陸封控措施調整進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各國貨幣政策與美元走勢對國際金融市場的衝擊,美國晶片法案及歐洲類似法案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調整的影響,以及俄烏戰爭、中東地區地緣政治風險與極端氣候等對國際原物料價格走勢的影響。 路透社報導,眾院今天以243票對187票通過該法案,把法案送進白宮予總統拜登(Joe 美國晶片法案內容 Biden)簽署。

這些限制將適用於任何新設施,除非該設施主要為該國市場生產「legacy 美國晶片法案內容 semiconductors」,但不適用於製造傳統半導體的現有設施。 商務部長與國防部長和國家情報總監協商後,將定義內處理器和封裝的受限工藝能力閾值(thresholds),以及哪些半導體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未來半導體等在國內進行技術創新且位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的公司,研發費用的 25% 以及購置先進製程的全新機器等支出的5%,皆可抵減當年應納營所稅額,且該機器或設備支出不設金額上限,二者合計的抵減總額不得超過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 50%。 彭博報導,當前法案內容措辭禁止投資中國廿八奈米以下晶片廠,但英特爾等企業和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遊說調整立法內容,希望能允許在中國生產更先進的晶片。

美國晶片法案內容: 拜登限制對中敏感科技投資後 國防部設AI組

此外,法案要求把議員納入美國代表團,賦予他們參與例行簡報的權利,包括攸關臨時協議的部分。 經過一年協商談判,美台6月1日透過美國在台協會(AIT)與駐美代表處,於華府簽署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涵蓋關務行政及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中小企業等5項議題。 由於這是拜登政府首次以總統直接撥款方式資助台灣,此事引發各界關注及北京強烈抗議。 此次軍援台灣,讓國際輿論再次將台灣與烏克蘭相提並論,比較美方對基輔抵禦莫斯科的援助是否會延續到台灣。

  • 法案最終內容雖未在程序表決前公布,但路透引述參院幕僚表示,相關獎勵措施包括對美國半導體公司約五四○億美元的補貼,其中總額約二四○億美元的四年廿五%稅收減免全新措施,鼓勵公司在美國設廠。
  • 然而,包含美國在內,歐盟、中國還有日本亦紛紛動用國家資源,開始擴大補貼製造晶片,在半導體業界恐「供過於求」的聲音也陸續傳出。
  • 不同於陸地的礦產開採,深海礦產的開採不僅會嚴重影響海洋生態,更會讓海床變得相當脆弱,諸多環保單位皆提出嚴重警告:「此舉絕對不值得嘗試!」。
  • 美國晶片法案授權 100 億美元投資於全國的區域創新和技術中心,將州和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機構、工會、企業和社區組織聚集在一起,建立區域合作夥伴關係以開發技術,創新和製造業。
  • 業界推測,應是美方涉及營業祕密保護的項目,如申請者須描述相關生產客戶或客戶類別、終端市場應用前十大客戶資料等。
  • 七、企業申請時可聲明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不符適用台版晶片法案之條件時,變更適用產業創新條例(下稱同條例)第10條及第10條之1規定,未聲明者不得變更適用。

白宮在收到法案後,將送交拜登正式簽署;若是總統不作為,法案也將在10天後自動生效。 由於這項法案在參眾兩院皆順利通過,預期拜登不會動用否決權否決。 倫敦政經學院教授金刻羽曾表示,中美之間在貿易領域並不是競爭關係而是互補關係,卻依然還在打貿易戰。 但科技領域,則完全是另一番光景,比如人工智能等,如果拉到了更多的數據和市場,就會有更大的機遇,因此中美在這個具體領域就會進行真正頭頂頭的競爭。 而且上述企業也有不少公布了在美國的投資計劃,比如,台積電將在亞利桑那州投資至少120億美元的芯片代工廠,以及三星在得克薩斯州投資170億美元的建廠計劃。

美國晶片法案內容: 半導體企業並不全都看好《晶片法案》

有業者則喊話,大陸晶片業的自給自足率目標是提高至70%的水準。 美國對大陸先進半導體設下嚴格的出口管制措施,迫使大陸晶片業無法輕易提升技術能力,轉而專注發展成熟製程領域,業者也喊話,希望能在2035年達到自給自足70%的目標。 美國晶片法案內容2023 維德布什證券公司(Wedbush Securities)的分析師丹・埃弗斯(Dan 美國晶片法案內容2023 Ives)稱,限制措施已讓達受到了重擊。 美國晶片製造商輝達在9月1日表示,美國官員要求其停止向中國出口兩種人工智能頂級晶片,此舉可能會削弱中國公司開展圖像識別等高級計算的能力,並阻礙輝達在該國的業務。

在白宮看來,美國晶片法案將促進美國半導體的研究、開發和生產,確保美國在構成從汽車、家用電器到國防系統等一切事物基礎的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因此白宮樂見晶片法案將在美國釋放數千億美元的私營部門半導體投資,包括對國防和關鍵部門至關重要的生產。 白宮在相關文件中表示,法案簽訂當日,美光宣布,將投資 400 億美元用於儲存晶片製造,這對電腦和電子設備至關重要,將在建築和製造領域創造多達 40,000 個新工作職缺。 僅這項投資就將使美國儲存晶片生產的市場佔有率在未來十年從不到 2% 提高到 10% 。 這項讓半導體業者猝不及防的罕見舉措還透過禁止美方人員在未經許可下,協助中國研發或生產先進晶片,限制美國技術的使用。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