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淨零路徑2023詳細資料!(小編推薦)

Posted by Dave on November 17, 2019

國發會淨零路徑

至於路徑規畫中,2040年電動車、電動機車的市售佔比達到100%,他解釋,政府不會採取禁售燃油車的強制手段,而會以補貼或外部成本內部化的方式,達到此一目標。 運輸部門推動運具電動化,如前面所說的,2040年達到新售電動車與電動機車市售比達到100%、市區公車2030年全面電動化等。 運輸業,2025年達到市區電動公車35%,2030年市區公車、公務車全面電動化,而電動車市售比達到30%,電動機車市售比達35%,到了2040年,電動車與電動機車市售比都達到100%。 預算來源可分三部分,既有規劃1,200億元、國營事業4,400億元,新增計畫部分約3,200億元;龔明鑫表示,新增計畫部分,3,200億元均攤下來,每年增加約400億元左右,「調度應該還OK」。 龔明鑫表示,每個國家情況不同,台灣地小人稠,核電廠設在哪裡都有很大爭議,地方政府也不支持。

  •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能源策略長林志勳表示,「生活轉型」包含的面向廣泛,因此在計畫推動之前,產科國際所歸納 20 項淨零永續行為,搭配台灣的現況來做調查,結果發現未來 2 年,年輕人願意落實「淨零永續行為」的比例,低於各年齡層平均值。
  • 「生活轉型」囊括民眾日常生活中的各個面向,針對落實意願較低的年輕世代,相關政府部門同樣把與全民對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期望向以製造業為主的產業端,甚至是以年輕世代為主的社會大眾,說明各項減碳策略的內容,共同達成 2050 年淨零碳排的目標。
  • 根據 COP26 決議,淨零排放若無氣候調適之資源與配套,將難以達成此路徑。
  • 林志勳指出,目前台灣民眾的淨零永續行為形成比率普遍偏低,只有「採購家電時,僅購買具有節能標章或能源效率標示 1 級的產品」與「每年購買新衣服減半 」相對較高,顯示台灣民眾行為改變仍有相當大提升空間,其中年輕族群的採用比率、落實意願都是各年齡層中偏低。
  • 在整體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中,全國國土計畫雖然納入氣候變遷的發展課題,但落實到地方各縣市的國土計畫,發展重心仍放置在地方經濟發展需求上,希望透過開發產業園區,引入更多外來就業人口。
  • 國發會並針對2050淨零轉型,提出風電、光電、氫能、前瞻能源、電力系統與儲能、節能、碳捕捉利用及封存、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資源循環零廢棄、自然碳匯、淨零綠生活、綠色金融,以及公正轉型等12項關鍵戰略。
  • 由於未來綠電的比例將的大幅增加,因此發電的成本也將大幅提高,那麼電價是否也應該隨之調漲?

長期(2031年至2050年):普遍應用新技術,進而將再生能源極大化,包括擴大光電風電設置場域、扶植優勢前瞻地熱海洋能、建構基載型綠電等。 龔明鑫指出,協助產業淨零轉型,將採取先大後小、以小帶大的模式,也就是由大企業著手,再讓大企業在產業鏈中起到以大帶小的作用。 國發會淨零路徑2023 社會轉型:落實公正轉型及公民參與,讓淨零轉型為化衝突為機會的社會工程,並倡議公民參與,做為支持社會體系的力量。

國發會淨零路徑: 策略三、生活轉型

商總主席賴正鎰表示,淨零碳排是國際趨勢,企業為了達到標準,未來經營成本會愈來愈高,政府一定要全力協助、編列預算,還要給予企業有足夠的緩衝期,淨零排放不可能花一次心力就能達成目標。 她預告,國發會正持續彙整各部會規畫,將在3月底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總說明」。 這不是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拋出淨零轉型的對話基礎,啟動下一個階段的社會對話,要透過討論把整個國家能量都釋放出來。 蔡英文總統昨天預告,國發會將在3月底公布「2050淨零排放總說明」,啟動下一階段社會對話。 產業之間採「先大後小」、「以大帶小」模式,由指標大企業帶頭,共同減緩轉型過程可能帶來的衝擊。 公布路徑多聚焦於產業未來技術面轉型,缺乏盤點與架構耗能、高碳排產業結構面問題,以細窺產業轉型之關鍵議題,並推動加速擺脫褐色經濟之發展。

至於台灣是否成立碳權交易所,龔明鑫表示,第一階段先視碳費的執行狀況,第二階段再成立碳權交易所,不過第二階段並非直接硬性訂定啟動時間,而是看條件成熟狀況,也就是碳費執行情形。 今天這場記者會出席官員包括: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環保署長張子敬、科技部次長林敏聰、經濟部次長林全能、交通部次長陳彥伯以及內政部次長邱昌嶽等。 國發會淨零路徑 預算來源可分3部分,既有規劃1200億元、國營事業4400億元,新增計畫部分約3200億元;龔明鑫表示,新增計畫部分,3200億元均攤下來,每年增加約400億元左右,「調度應該還ok」。 在協助產業淨零轉型部分,政府也將推二大合作模式,一是採先大後小、以大帶小的模式,二是結合產業公協會力量,並由國營事業以身作則。

國發會淨零路徑: 減碳目標「24%±1%」 環保署:已是最大可能性

「這個系統和觀念我們推了很多年,去年健保局也終於納入健保給付,對腦損傷的預防極為重要。」正因為這份信念,所以博而美將近40年深耕台灣,始終把人放在第一位,願意花時間去和醫院、醫師溝通、了解在地需求,為台灣醫療帶來更多創新與突破。 面對高齡化衝擊,醫療體系中所需要「醫材」如何完備,是攸關高齡醫療量能是否充沛的重要關鍵。 醫材代理商博而美看見台灣醫療缺口,多年來致力將最好的產品提供給社會大眾,希望以具體行動成為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的重要力量。 到了2050年,再生能源項目中,太陽光電累計達40~80GW、離岸風電累計達40~55GW;火力發電要最大化自產再生能源,如燃氣配套CCUS、進口碳中和液化天然氣(Carbon Neutral LNG)、氫能發電燃煤轉為備用。

此階段光電朝高效率模組發展,至2050年目標累計達40~80GW;風電朝浮動式、大型化機組發展,至2050年目標累計達40~55GW。 金管會也會負責推動綠色金融,要求上市櫃公司從大到小,個體公司一路到合併子公司,將於2029年全數完成碳盤查及查證。 建築部分,預計2040年50%既有建築更新為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2050年要達到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 中央開放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後,據了解,新北市為確保校園健康環境,計畫對進出校園的不特人士,要求查驗小黃卡或健康證明,臺北市也準備研擬擴大查驗場所,初期以公有市場及公共場所為主。 在能源消費占比上,民間版認為應從2020年燃煤占23.8%、天然氣占22.5%、再生能源7.1%,走到2050年再生能源占53.1%,燃煤與天然氣分別降到2%與11%。

國發會淨零路徑: 從今年會考題選暑假書單 提升跨領域、圖表判讀、文言文理解力

報告還分析了各層面的影響,例如:經濟結構改變、能源產業轉變、民眾經濟負擔和行為改變、國家能源安全、國際間合作關係等。 這份報告指出,即使2021年停止投資化石燃料相關產業,2050年化石燃料也不會完全消失,而使用年限可達10到20年的燃油汽車、天然氣供暖設備也仍會存在,因此從禁售到完全淘汰必須花費數十年。 這裡會有一個問題,因為當再生能源比例大增時,會造生供電不穩定的現象,所以當在生能源比例不斷上升時,政府如何保証未來供電的穩定性? 也就是說,在再生能源比例擴大的同時,政府應該同時交待基載發電的問題該如何維持。 我們想讓你知道…國發會提出來的所謂零碳排路徑圖,絕大部分只是一個目標,達到這些目標的措施、短中長期目標如何控制、甚至是否需要立法等重要議題,在現在的路徑圖中幾乎都完全看不到。 國發會淨零路徑2023 張子敬說,12項戰略達到資源零廢棄,要改變對廢棄物處理概念,不是廢棄物處理,應該朝向資源有效處理推動,以往用循環經濟角度,構成經濟角度去循環,調整生命週期,就資源與減碳觀點去看,如何達成資源有效,零廢棄,這些都是未來主要推動方向。

國發會淨零路徑

此外,氫能供應短期以在地料源(事業廢棄物及沼氣等)、中期以天然氣產氫(需具備碳封存之藍氫)、長期則隨著國內再生能源占比提高,以綠氫為主。 應用端方面,短期以燃料電池發電技術、中期以工業熱需求或是氫氣發電運用為主、長期則朝向氫氣鍋爐、儲能及基礎電力供給。 在五大路徑、四大轉型策略、兩大基礎的架構下,2050淨零轉型共提出12項關鍵戰略,項目有風電/光電、氫能、前瞻能源、電力系統與儲能、節能、碳捕捉利用及封存、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資源循環零廢棄、自然碳匯、淨零綠生活、綠色金融及公正轉型。 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主任蔡玲儀指出,現今全球已有136個國家宣示淨零排碳目標,臺灣的經濟成長已和溫室氣體排放脫鉤,以2005年為基準,臺灣的GDP成長64%,而透過各種減碳技術,碳排放密集度減少34%,換言之,我國碳排放沒有隨GDP成長而攀升。 臺灣在2015年制定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溫管法),當時全球設定不要超過2度C,臺灣設定2050年排放減量50%目標,然而現在各國積極追求淨零,我國也修改溫管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納入該法。

國發會淨零路徑: 全球暖化將增加多種氣候危害

工研院研發出自主化膜電解水產氫系統設計與觸媒/膜材技術,較傳統降低成本30%,以高效率、低成本、零污染技術生產氫氣與氧氣。 透過再生能源產生「綠氫」,可提供電廠進行混氣發電、成為氫能車動力來源、當成燃料使用等,也可作為鋼鐵、石化業者的乾淨料源,達到減碳的效益。 2015年 國家制定了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台灣目前已過2017 年的峰值 。 如前所述,全球宣示淨零排放,所以國家也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 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淨零加入法律並達成目標。 蔡英文昨天出席「ESG永續台灣第二屆國際高峰會開幕典禮」表示,全世界都重視「2050淨零轉型」,這條路確實非常困難,但台灣一定要成功。 要克服這項挑戰,除了公部門的努力,還需要產業界龐大的能量以及台灣世界一流的學術人才,透過三方共同合作,就是台灣成功的關鍵。

國發會淨零路徑

蔡總統認為,一方面,高雄的鋼鐵業及造船業,是離岸風電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另一方面,在經濟部的協助下,高雄本地的大型工業,將會發揮大帶小的功能,帶動台灣整體製造業進入碳中和的時代,推動產業轉型。 蔡總統進一步表示,建立碳權交易所,將碳權放在交易市場上,進行交易、流通,為企業帶來經濟效果,創造減碳的誘因。 這個機制,同時也能促進低碳科技的研發,以及相關綠色人才的培育,帶動整體綠色經濟的良性循環。 蔡英文說,高雄鋼鐵業、造船業是離岸風電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隨著淨零排放的推動,將會持續蓬勃發展;另方面在經濟部協助下,高雄本地的大型工業將會發揮大帶小的功能,帶動台灣整體製造業進入碳中和的時代,推動產業轉型。 蔡總統表示,台灣碳權交易所總公司設在高雄,資訊交易中心則設在台北,一起分工營運,在過去的產業分工中,高雄都是發展鋼鐵、石化與造船等大型工業的城市,在台灣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為國家打下工業發展的基礎,更是創造經濟奇蹟的關鍵。

國發會淨零路徑: 全球2050能源淨零排放路徑,告訴我們什麼?

蔡總統今(7)日前往高雄出席「台灣碳權交易所開幕揭牌典禮」時指出,碳權交易所的設置,能讓台灣跟上國際淨零轉型的潮流、更積極的與他國進行相關合作,同時為企業創造減碳誘因,並帶動整體綠色經濟的良性循環。 她強調,政府會持續協助企業共同面對淨零轉型,把低碳、零碳的挑戰,化為新的機會與商機。 2019 年,在 國際能源總署(IEA) 為 G20 發布報告「The Future of Hydrogen」[1]時,只有法國、日本和韓國制定氫的使用策略,而如今已有 17 國政府發布了氫能策略,20多個政府公開宣布正在制定策略,眾多民間公司正在尋求發掘氫能商機。 氫能生產技術多樣化,可以儲存和運輸,適合廣泛用在去碳行動中,可用於電力及運輸、工業、住商等需求部門,對於全球2050年達淨零排放目標是不可或缺的。 我國於2022年3月正式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提供至2050年淨零之軌跡與行動路徑,以促進關鍵領域之技術、研究與創新,引導產業綠色轉型,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並期盼在不同關鍵里程碑下,促進綠色融資與增加投資,確保公平與銜接過渡時期。 淨零路徑規畫方面,以2030年、2040年、2050年分階段達成里程碑,政府對電力、工業製造、建築、運輸產業,訂定不同階段目標。

她強調,淨零轉型是我們最長遠的國家發展計畫之一,也是讓台灣更走向國際的新契機,我們沒有鬆懈的空間,政府會繼續協助企業共同面對這項挑戰。 她也期待,台灣碳權交易所的成立,未來能協助企業把低碳、零碳的挑戰,化為新的機會與商機。 碳交所大股東、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則指出,2021年4月22日總統宣布淨零轉型為目標,2年後這樣的宣布具有關鍵性意義,讓台灣在淨零轉型過程中已趕上隊伍,2022年國發會亦已公布路徑圖、關鍵戰略,並有氣候變遷法,已讓台灣進入前段班,並且給予行政部門課碳費的依據,及辦理碳權交易的法源。 以產品材料表(Bill of Material, BOM)為例,開發單位在研發階段選用材料時,若能透過即時模擬計算得知材料碳排放量,便可在產品量產前掌握潛在之碳排放影響與未來產品造成之碳成本。 天然氣重組產氫技術已成熟,但CCUS尚有許多困難待突破,因此該技術之技術成熟度為4,仍屬偏低。 再生能源電解產氫是目前最昂貴的產氫技術,約為USD 3-8/kg H2 ,但隨著光電、風電等發電成本下降及電解槽技術的成熟可大幅下降,至2050年考下降至USD 1-3.5/kg H2。

國發會淨零路徑: 「綠色甲醇」是淨零關鍵技術 工業製程餘氫還能純化再利用

如此份報告中,便未將能源局主管的大用戶節電1%、耗能產業能源效率規定、大用戶再生能源設置義務的強化等納入其中。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梁珮綺台北30日電)國發會今天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宣布透過風電、光電、氫能、電力系統與儲能等12項關鍵戰略,達到能源轉型目標;預計至2030年將投入近新台幣9000億元預算,帶動民間投資逾4兆元。 因全球暖化問題嚴重,依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國發會淨零路徑 Change, IPCC)評估報告指出,各國須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才能讓地球免於氣候災難。

據了解,在藉由全力發展再生能源,運具電動化、無碳化,節能及儲能後,我國2030年的減碳目標將上升到30%,整體投入總經費將近9,000億元。 國發會今天公布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將「去碳電力」為主軸,2050年能源配比再生能源將占60%至70%、氫氣9%至12%,火力加上碳捕捉、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約占20%至27%,抽蓄水力1%。 使用再生能源和電力化可減少化石燃料使用,但許多裝置要用到大量關鍵材料,例如風力發電機的永久磁鐵(稀土),電力化需要增加電力傳輸線(銅),交通電動化要用許多金屬(鋰、鈷)。

國發會淨零路徑: 全球外送平台面臨獲利挑戰 使用者付費成趨勢

而在氫的輸儲方面,主要技術為液氫、液態有機氫載體(LOHC)、氫混入天然氣管線、高壓運氫槽車、液氨。 液態有機氫載體是將氫結合到大分子中運送,如:甲基環己烷(methylcyclohexane)、甲酸(formic 國發會淨零路徑 acid)等,也包含氨(Ammonia),必要時進一步提取出氫。 圖2比較2030年純氫管線及船運之輸儲成本,結果顯示船運方面純氫運送(LH2)較LOHC及氨(Ammonia)昂貴,主要是因為純氫液化需要將氫氣冷卻至低溫-253℃所耗成本太高所致。 管線運送隨距離增加需較多加壓站,成本也因此提高,而較高的單日運送量(tpd)成本較低。 媒體詢問是否需要訂定特別條例爭取預算,龔明鑫回答,是否需要訂定特別條例由下任政府思考比較合適,但不一定需要特別預算,也可以放在公建預算,只是額度增加而已。

社會大眾對交通的真正需求是使用移動服務,而非擁有運具,因此策略包括減少非必要移動、友善交通環境、推廣智慧化運具共享與共乘、便捷公共運輸,主要是規畫大眾運輸發展導向的都市規劃,讓城市生活機能設施,都可以在大眾運輸、自行車或步行可到達的範圍。 行政院環保署指出,淨零建築(Net-Zero Buildings)在使用階段的淨能源消耗量為零,是所有新舊住商建物需要採行的做法,策略包括被動建築設計、智慧控制導入與深度節能開發、高效設備應用、多元電力整合、建築材料碳儲存。 產業轉型的部分,整體路徑規劃指出,製造業必須更新設備與節能技術,擴大使用天然氣、生質能等能源,也被要求盡可能尋找製程原料的替代品。 同時,也搭配電力系統改善及儲能建置,目標2030年儲能系統建置5500MW,並提高智慧電表建設至600萬戶等。 而節能更是2030年前最重要的工作,需要工業、商業、住宅或是運具等各大部門共同參與,節電量中期目標要達345.7億度、節熱227.3萬公秉油當量。

國發會淨零路徑: LTN經濟通》重度依賴中、俄 經濟瀕危的歐洲大國

沒想到公布之後卻立即引起全國的一陣嘩然,一方面2050年終期時的能源結構目標太大,而且從現在到2050年的30年之間,能源轉型與減排的路徑也都沒有一個完整的交待。 有業者說是畫大餅,更有學者說是天方夜譚,因為要規畫2050年的目標一點也不難,但是如何達到此一目標,才是最大的挑戰。 因為之前蔡政府就提出2050年台灣要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然而國人與企業則進一步的要求,政府應該負責任的提出如何達到此一目標。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曾透露,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會參考國際能源署(IEA)淨零路徑,而IEA規劃2050年全球近7成的電力將來自太陽能和風能。 由於台灣地狹人稠太陽能和風能占比恐怕無法達到此標準,但國發會也認為,至少在這兩項的電力使用上,要超過50%、60%,才能達到淨零排放目標。

國發會淨零路徑

這部分國外的做法,林志勳談到像是節能駕駛、大眾交通工具、自行車都是可以努力的方向,並有國外公司採取同儕社會互動模式,製作騎自行車上下班的攻略 App,把所有資訊彙整,並顯示每個月的自行車公里數,做為同儕間的互動競爭,藉此推動騎自行車取代開車上下班。 林志勳分享,以食來講,歐盟就是避免食物浪費,這個部分台灣已經有單位開始推動,像是食物銀行、四大超商、全聯、家樂福等,都有針對快到期的食物,做一些折扣促銷,或是提供給一些弱勢團體,藉此降低食物可能的浪費。 媒體詢問對於每年增加的預算,是否需要訂定特別條例爭取預算,龔明鑫回答,是否需要訂定特別條例由下任政府思考比較合適,但不一定需要特別預算,也可以放在公建預算,只是額度增加而已。 但綠色和平指出,台灣多年來,國營事業的財務狀況都極為吃緊,光是台電今年1月稅前已虧損59億元,而中油到今年2月的累積虧損也已達600億元,逼近其資本額一半。

國發會淨零路徑: 國家發展委員會

政府與產業的合作採2大合作模式,1個模式是先大後小、以大帶小,另1個合作模式則是結合產業公協會力量,由國營事業帶頭以身作則。 第4項策略社會轉型,因淨零轉型過程可能引起衝突,如再生能源與土地使用間的衝突或爭議,需要辨識及協調衝突與爭議,需要建立社會支持體系,落實公正轉型與公民參與,降低化解衝突及爭議。 科學證實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已經相當緊急,氣候議題引發國際高度重視,各國陸續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 為呼應全球淨零趨勢,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蔡總統宣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臺灣的目標。

國發會淨零路徑

對電力供應掛保證,蔡英文總統30日晚間,出席「台灣美國商會」2022謝年飯,打出電力供應穩定等口號,希望增進台美雙邊貿易,並說明再生能源轉型目標。 在2050淨零排放願景下,他強調,政府將推動三大轉型,包含能源轉型更加安全、產業轉型更具競爭力和社會轉型更有韌性。 據GCAM模擬,到了2050年,產業部門中用來作為燃料的化石燃料都幾乎退場了,剩下來的石油腦,是作為煉油、製造石化產品的原物料,也減少了27%,代表目前石化業的規模勢必要有所縮減,或開發替代原物料或再生料。

國發會淨零路徑: GDP認證與一條龍服務 提升醫材運銷與售後品質

因此,本文將從這兩年最熱門的能源議題,探討淨零路徑中,生活和能源轉型所扮演的必要性。 國發會預計本周三(28日)公布「2050淨零路徑規劃」12項關鍵戰略執行方案,其中,備受矚目的是我國2030減碳目標將更精進;據悉,我國2030年減碳目標至少上升10個百分點,達到減碳30%的目標。 綠色和平呼籲,淨零路徑必須要提升2030年的台灣減碳目標至45%,並從2023年開始徵收每噸300元的碳定價,每年以10%遞增,讓淨零路徑有足夠的預算與社會誘因去實踐轉型。 國發會淨零路徑 雖然政府近年積極布建太陽能、風電發電,但進度略有遞延,也引發外界擔憂能源轉型之際,台灣將面臨電力危機,對此,龔明鑫指出,現行制度仍保有電力成長空間,至於綠電購買上,政府會先要求大型企業,並設計一定比例保障給中小企業購買。

  • 再生能源電解產氫是目前最昂貴的產氫技術,約為USD 3-8/kg H2 ,但隨著光電、風電等發電成本下降及電解槽技術的成熟可大幅下降,至2050年考下降至USD 1-3.5/kg H2。
  • 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進用中高齡及高齡工作者已成為未來趨勢,勞動部近年推出的「失業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辦法」中的僱用獎...
  • 事實上,目前國內規劃至2030年,從現在起8年內,減碳幅度為20至25%,2030到2050年的20年間則以飛速,減碳高達7、8成。
  • 除了徵收碳費外,龔明鑫說,碳費收入將專款專用於減碳工作、發展低碳與負排放技術及產業、補助及獎勵企業投資溫室氣體減量技術等,加速產業低碳轉型,降低產品碳含量,提升我國產品競爭力。
  • 黃男州也指出,以玉山銀行來說,2021年承做了49件的ESG相關貸款,借款金額高達381億,雖然借款水位因為企業還款有下降,但未來仍會持續協助企業轉型邁向減排。
  •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2022年2月公布第六次評估報告(IPCC AR6)指出,全球暖化將在近20年內升溫至攝氏1.5度,多種氣候危害的增加,如極端氣候災難、熱浪、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全球皆無法倖免。

為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根據「2050年淨零排放規劃」,估計電力需求增幅將比2019年增加逾五成,這部份將以「去碳電力」達成,包括再生能源占比大幅提升到60%至70%,氫氣上看9%至12%。 國發會預計3月將提出台灣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圖,內容將涵蓋2030年前,國內在節能、綠能、減碳極大化等重要政策方向。 銀行業協助企業減碳轉型也正快馬加鞭,國內的外資銀行甚至已立下目標,對於燃煤營收超過5成的客戶,2026年1月開始,將會停止貸款。 至於盤查碳費徵收,張子敬表示,原則是「由大到小、以大帶小」,初期盤查先做,跟經濟部合作,讓大的產業供應鏈,輔導小的、下游產業一起盤查減量,碳費徵收也會從大到小逐步推動,除了收碳費,也會並行推動減碳額度交易,讓產業有更大機會達到減碳,制度建立,讓產業面對國際碳邊境稅保持競爭,有更大適應與因應能力。



Related Posts